高三语文总复 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人教实验版

合集下载

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文言实词精说一、文言实词要紧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貌似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容易造成错觉,使人望文生义,把他们看成一具双音词,造成误解。

1、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孔雀东南飞》2、璧有瑕,请指示王(指出来给……看)《鸿门宴》3、至于成立九岁不好(成人自立,别能行走)《陈情表》4、而世之奇伟瑰怪很之观(别平时、别普通)《石钟山记》5、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一丈见方)《项脊轩志》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方法写成的不字,有三种事情: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说别通时,可思考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别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别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不记得。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别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别:同“否”;别。

副词。

“或师焉,或别焉。

”别:同“否”;吗。

疑咨询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别”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人教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资料、复习补习资料:第26讲 总复习:文言实词之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

人教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资料、复习补习资料:第26讲 总复习:文言实词之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

实词之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

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

本讲归类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只是因为时代发展,古今音有很多不同,所以这种形式的通假有时特点不明显。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教材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教材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A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过秦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过秦论》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惜)——《齐桓晋文之事》爱而不见(隐藏)——《静女》暗愚者暗于成事(昏昧,愚昧)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隐秘)——白居易《琵琶行》银汉迢迢暗度(悄悄)——《鹊桥仙》案必穷极案治(查办)每移案(长方形的桌子)——《项脊轩志》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逸)——《论语十二章》。

安与项伯有故(怎么)——《鸿门宴》而今安在哉(哪里)——《赤壁赋》B拔势拔(超出)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过蒙拔擢(提拔)————《陈情表》拔三川之地(攻占,攻取)——《谏逐客书》白不知东方之既白(明亮)便可白公姥(禀告)白单于(告诉)——《苏武传》被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促织》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披散)——《屈原列传》妆成每被秋娘妒。

(表被动)——《琵琶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屈原列传》北赢得仓皇北顾(败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追亡逐北(败逃)——《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在北方)——《过秦论》报使者报王(答复,回复)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回报)——《过秦论》而报养刘之日短也(报答)——《陈情表》欲略上报(报答)——《答司马谏议书》本其本欲舒(根)——《种树郭橐驼传》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伶官传序》比比肩而立(并列)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项脊轩志》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等到)——《侍坐》宰严限追比。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促织》毕六王毕(结束)——《阿房宫赋》群咸毕至(全部)——《兰亭集序》靡不毕见(全都)——《屈原列传》鄙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曹刿论战》兵斯用兵之效也(军事行动,名词)——《六国论》非兵不利(兵器,名词)——《六国论》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军队,名词)——《六国论》收天下之兵(武器,兵器)——《过秦论》草木皆兵(士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过秦论》行军用兵之道(军队)——《过秦论》病病偻(名作动,患病)——《种树郭橐驼传》故病且怠(困苦)——《种树郭橐驼传》违己交病(痛苦)——《归去来兮辞》本必固其根本(根本)人穷则反本(根本、基础)——《屈原列传》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鱼我所欲也》抑本其成败之迹(动词,推究)——《伶官传序》自言本是京城女(副词,原来、本来)——《琵琶行并序》薄日薄西山(迫近)——《陈情表》门衰祚薄(微薄,少)——《陈情表》不宜妄自菲薄(轻视)——《出师表》薄言掇之(助词,无义)——《芣苢》C草元嘉草草(轻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草创未就(起草)——《报任安书》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归去来兮辞》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过秦论》操大王来何操(拿)——《鸿门宴》所操(持)之术多异故也。

部编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部编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马说》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安居而天下熄。
往之女家。
“熄”通“息”,停止
“女”通“汝”,你
《孟子•生于忧患,死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于安乐》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豕拂士。
“衡”通“横”,堵塞,不通
“拂”通“弼”,辅佐
《愚公移山》
寒暑易节,始反焉。
“反”通“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一厝维南。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代词,指愚公)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代词,这件事,指愚公
移山这件事。)
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词,哪里)
寒暑易节,始反焉。(句末语气词,呢)
而:
河曲智叟笑而止曰(连词,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
《礼记•虽有嘉肴》
学学半
“学”通“敩”,教导。
《兑命》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礼记•大道之行》
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寡,老而无
皆有所养。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作者:————————————————————————————————日期: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版本人教实验版内容标题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编稿老师范历【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二. 教学步骤:(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

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包括六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考纲的具体表述是: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复习建议1. 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

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

提高文言语感。

2. 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

3. 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11题,文言实词,这是文言文拿分的关键。

12题,文言虚词,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课、卷对照,逐项比较,由易到难。

13题,人物性格评价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看清几个方面,逐句结合上下文判断。

14题,设题点主要在内容上着眼,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等方面。

手法是前后错位、东事西做、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通假字复习-新人教..

通假字复习-新人教..

同“挥”;指挥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同“拣”;挑选,选 拔
10、距关,毋内诸侯。
同“暮”;日落的时候,晚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上
12、距关,毋内诸侯。
同“纳” 接纳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捕捉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3、大军卻,离城三里止营。
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 亲
2、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班” “斑” 头发 花白
同“杯” 酒器
4、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背叛,忘 同“披”;记覆盖在肩背

6、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7、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同“遍”遍及,普遍
8、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9、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同“傧”;迎接客人的 人
通“才”;刚刚
1、屈平既绌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5、盖亦反其本矣。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7、秦王还柱而走。 8、麾众拥豪民马前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距关,毋内诸侯。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12、距关,毋内诸侯。
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 “早” )
通假字的类型:
一、双声通假 二、叠韵通假 三、同音通假
四、形近通假
一、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1、孰为汝多智乎 ? (“为” 通
“ 谓”)
2、没死以闻
(“没”通“冒”)
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县”通 4、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悬物”)力必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教案

④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⑤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
⑥曲突徙薪亡恩泽()
⑦主人乃寤而请之()
答案:①“傍”同“旁”,旁边②“不”同“否”,否则③“嘿”同“默”,沉默④“息”同“熄”,灭⑤“乡”同“向”,当初;“弗”同“费”,破费⑥“亡”同“无”,没有⑦“寤”同“悟”,醒悟,觉悟。

在文言文的翻译中,如果结合语境推测出的意思和本字含义关系不大时,要考虑通假的可能。

注意通假的几种情况,要么字音相同,要么字形有联系。

二、偏义复词——特殊实词多关注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衬字)。

例如:“冀缓急或可救助”,需救助的情况只能是“急”,故“缓”没有意义,“缓急”是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的类型有:①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②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类型典例
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中的“舟楫”,只有“舟”的意义,没有“楫”的意义,“楫”是衬字
语素意义相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出”是出去,“入”是进来,在这里偏用“入”的意义,“出”是衬字
【精准点拨】
偏义复词识别“三根据”“三注意”
方法示例
三根据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
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
这个语素上面
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状语“勤”只能修饰“作”,。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语法现象:1.积累性的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错误。
对点小练4:[2022全国甲卷]原文:……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 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 矣。”…… T11-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真题演练】
全国卷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文言实词,而是放在句子翻译中进考查。
[2023新高考卷Ⅰ]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请找出实词
轻慢/轻侮/怠慢/侮慢/轻视;
因此/所以/…的原因。
以他为先/先赏赐他/第一个赏赐他
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
________动__词__,_取__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________名__词__,_道__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________名_词__,__天__道__,_自__然__的__规__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________名_词__,__风__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实词知识讲解(共五类)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实词知识讲解(共五类)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讲解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鄙”。

“鄙”原意为“边邑”,边境自然“偏远”,地处偏远之人,自然“见识浅薄”,“见识浅薄”自然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其他的义项。

二、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的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布衣”的古义:平民。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现代汉语中“布衣”的意义:用布做的衣服。

我们把古代汉语中这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等。

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

(二)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表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三)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一种对象转移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转移。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ppt课件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ppt课件
• ⑥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古:攻克。今:抬起。)
• ⑦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古:跑。今:行走。)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
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 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
又如:“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大雁只有在飞行时才会列成队列。 故只有“行”的意义。)
• 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 • “国家”、“人物”、“质量”、“舟楫”、
“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 语素义消失。 • “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 • “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 • “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 • “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 • “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 • “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中国”
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中原地 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阿姨”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 称呼。)
2. 词义缩小
“臭”,古代好坏气味均可,现只表坏的气味; “让”,古代既可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 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I、考测什么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 点,也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语 文试题中一个重要的考点。从1989年到2011年,20多年的高 考语文试卷中,考测词类活用的竟有42处之多(按1个活用的实 词作1处计算)其中,某些实词用如使动的12处,用如意动的6 处,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6处,名词用作状语的13 处,形容词 用如名词的1处,形容词用如动词的3处。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取“入”义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取“入”义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指“姥”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去来江口守空船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恐此事非奇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恐此事非奇 适宜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恐此事非奇 适宜
◇寻病终 不久
◇而卒葬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烟涛微茫信难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指“母”、“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二、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考试内容: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 副词。
一、通假字
❖ 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说:本字——悦 ❖ 借字——说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为动

用法

意动
用法

高考语文 文言实词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文言实词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 1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 2小知不及大知 ▪ 3失其所与,不知
A“秦王必说见臣,..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 .. C“而民说之,〞 D“秦王不说。 〞
智悦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分。
1. 图穷而匕首见。——?史记?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 3.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见——现〕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 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分。
根据“偏义复词〞的特点,我们可以 用以下方法确定句中的这类词: 1、偏义复词既然是复词,必然是要由两个 单音词构成。这就有别于两个音节构成的 单纯词。 例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 句中的“扑朔〞“迷离〞虽也是双音 节,但它只是一个单纯词,这就不可能是 偏义的复词。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分。
3、从句意考虑,偏义复词形式上是两个词, 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义复词 的两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 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2〕无羽毛以御寒暑 例〔1〕中是寒暑是两个单音词,例〔2〕 中寒暑是一个偏义复词〔只用“寒〞之 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能离 开语境。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分。
我们如何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 确理解文意?
①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终老不复取
毋内诸侯。
供授娶纳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分。
▪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2卒起不意 ▪3因击沛公于坐 ▪ 4芳菲菲其弥章。 ▪ 5举酒属客 ▪ 6合从缔交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主要出题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知识点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貌似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容易造成错觉,使人望文生义,把他们看成一个双音词,造成误解。

1、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 《孔雀东南飞》2、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出来给……看) 《鸿门宴》3、至于成立九岁不行 (成人自立,不能行走)《陈情表》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平常、不一般) 《石钟山记》5、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一丈见方) 《项脊轩志》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二. 教学步骤:(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

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包括六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考纲的具体表述是: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复习建议1. 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

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

提高文言语感。

2. 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

3. 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11题,文言实词,这是文言文拿分的关键。

12题,文言虚词,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课、卷对照,逐项比较,由易到难。

13题,人物性格评价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看清几个方面,逐句结合上下文判断。

14题,设题点主要在内容上着眼,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等方面。

手法是前后错位、东事西做、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只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选项、原文仔细对照。

15题,翻译。

可沿下列步骤操作。

①见到句子先回原文,弄清上下语境。

这一步是基础,决定翻译的思考方向。

②再运用确定实词词义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保障做到“信”,不漏采分点。

(留、配、换)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做到“达”。

(调、补、删、并)④力争在准确、通畅的基础上讲求点凝练、生动(如用上成语),注意标点和语气。

这就是“雅”了。

(三)实词1. 实词词义的确定原则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这是翻译的原则,也是确定词义的原则,“词不离句”,关键字词,前后联系。

也就是说在语境中推想判断。

古语单音词居多,兼类活用现象多,一词多音多义现象多,但一旦纳入语境,它的意思就被确定下来,所以,在语境中推想判断,是明确实词词义的基本原则。

2. 实词词义的确定方法(1)熟字迁移法:这是基本功夫,学以致用。

课内一些常见的、多义的、异义的、活用的实词如:相、见、说、事、师、耻、知、朝、书、请、徐、许、负、属、示、适、信、北、背、谓、遗、卒、私、爱、遇、语、王、名、生、引、传、假、绝、军、贾、谢、举、胜、顾、独、会、薄、间、拔、使、让、庭、将、治、白、奉、修、疏、趋、妻子、小学、作息、山东★见到较熟的字,先考虑迁移,回忆所学。

[例1]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例2]讽.帝大征四方奇技有时熟字出现在成语中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成语也可以作为迁移的根据。

例:孙膑期.曰“莫见火举而齐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2. 语法分析:明成分,定词性、知意义。

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游褒禅山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蔺列传》)脱身独骑.(《鸿门宴》)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布囊..其口(《童区寄传》)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明史》)自放驴,取樵.炊爨(2000年全国高考题)3. 知情达理,依据生活逻辑情理确定义项。

语法位置明确之后,词性已定,但同一词性下可能有多个义项,不管它有多少义项,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有一个明确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根据生活逻辑选定的,生活逻辑不仅包括那个多义词所在的短语、句子,而且还涉及该句的上下文,乃至全篇文章以及时代背景。

例:焚百家之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

(《廉颇蔺相如列传》)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96年高考题)词义具有时代逻辑。

例:朕王人4. 对称并举,由已知推不知。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5. 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

[例1]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韩非子·和氏》)公受珠,内所著皮袄中,纫.之。

(《记王忠肃公翱事》)zhūn xī)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例2]“傥窀穸..(A. 墓穴B. 棺材C. 财物D. 山洞6. 邻字帮衬法文言文中,有的复合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

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只要不是偏义复词,就可据同义复用推断另一字义。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出师表》)7. 先本后引猜读法例:师①师道之不复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8. 单音提醒法汉语词汇中,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这一点要形成语感,时时自我提醒,切不可以今解古,望文生义。

例: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2001年全国高考题)9. 读音辨别法。

主要适用于通假字以及意义破读的一些词。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

(《记王忠肃公翱事》)10. 代入排除推断法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既可单用,也可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把题中选项所给的或自己列举的词义代入原句,讲得通暂时过关,讲不能就排除掉,由易到难,逐步确定。

(四)通假字1. 双声通假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蔺列传》)2. 叠韵通假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3. 同音通假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4. 形近通假例: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五)词类活用A. 名词的活用1. 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左右欲刃相如顺流而东也二月草已芽非能水也范增数目项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 使动: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

例: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3. 意动:活用为有“以……为”意思的动词。

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4. 活用作状语。

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B. 动词的活用1. 活用为名词。

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2. 使动用法。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C. 形容词的活用1. 活用为名词。

例: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此其利也,不可失也。

(《勾践灭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曾不知老之将至。

(《兰亭集序》)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归去来兮辞》)2. 活用作一般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滕王阁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

(《游褒禅山记》)3. 使动用法。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4. 意动用法。

例: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D. 数词有时也可活用为动词。

例: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唐雎不辱使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氓》)(六)偏义复词偏义复词一般由近义语素或反义语素组成,使用时其中一个语素已无实意,只做陪衬,直译时要根据语境决定去留。

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七)巩固练习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人固.有一死A. 固.请,召有司案图B.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A.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C.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D.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 距关,毋内诸侯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 对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偏义在“亡”,“存”是衬字D.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父”,“母”是衬字5. 下列各句中,加点动词活用形式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④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⑥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可烧而走.也A. ①③⑤⑦B. ②④⑥⑧C. ②③⑥⑦D. ②④⑦⑧6. 下列句子形容词活用形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③素善.留侯张良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⑤总此十思,宏.兹九德⑥火尚足以明.也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⑧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A. ①③⑤⑦/②④⑥⑧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 ①②④⑤/③⑥⑦⑧D. ①③⑤⑥/②④⑦⑧【模拟试题】1. 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秦爱纷奢B.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 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在哉3. 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禹汤被之矣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 (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 每逢佳节倍思亲D. 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 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蜀之鄙有二僧B. 先帝不以臣卑鄙C. 孔子鄙其小器D. 鄙人不胜感激7. 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8. 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正.本清.源B. 狼.奔豕.突C. 规.行矩.步D. 草.行露.宿9. 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斗.折蛇行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其一犬.坐于前D. 予分.当引决【试题答案】1. B,爱惜,吝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