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中医护理_方案

合集下载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蛇串疮,又称蛇伤症,是一种由毒蛇咬伤或咬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蛇伤症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山区。

蛇伤症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蛇串疮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蛇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蛇串疮的中医护理方案,我们需要了解蛇伤症的病因病机。

蛇毒性成分复杂,对人体的损害也较为严重。

一旦被毒蛇咬伤,蛇毒会迅速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和全身中毒反应。

因此,蛇串疮的中医护理方案需要重点关注蛇毒的清除和抗毒治疗。

其次,中医护理方案中的药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蛇串疮的中医护理过程中,中草药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传统中医药中有许多对蛇伤症有良好疗效的药物,如紫雪丸、三七、蛇胆等。

这些药物具有祛瘀止痛、解毒消肿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和恢复。

此外,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局部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蛇串疮的治疗过程中,及时清洗伤口、消毒、包扎是至关重要的。

局部护理可以有效防止伤口感染,减少炎症反应,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同时,局部护理也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中医护理方案中的营养调理和心理疏导也是不可忽视的。

蛇串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得到关注,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综上所述,蛇串疮的中医护理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通过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帮助蛇伤患者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各地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够加强对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的研究和实践,为蛇伤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常规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常规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常规蛇串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成组出现水疱状皮疹,基底部有红斑。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健康史,有无过劳、感染、感冒及某些药物刺激史。

(2)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发热、疼痛情况和疱疹状态等,以判断其疾病程度。

(3)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抑郁,以及睡眠质量好坏等。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肝经郁热证证候:皮损见红斑,水疱明显,多发生于肝、胆经脉循行的部位。

患处灼热疼痛,伴有口苦咽干,烦渴纳呆,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稀烂不畅。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②脾虚湿蕴证。

证候:皮损见水疱数量较多,疱壁较松弛、易破,糜烂渗液,多发生于腹部及下肢,疼痛较肝、胆湿热轻。

伴有口渴不欲饮,胃纳减退,腹胀便澹。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或滑。

③气滞血瘀证。

证候:疱疹基底瘀红,血疱或疱疹大部分已消退或已结痂脱落,但患处区域仍疼痛不适。

伴有精神疲倦、夜卧不宁、烦躁不安。

舌质暗紫,苔白,脉弦。

二、护理要点(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3)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和水果。

忌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如生姜、辣椒、羊肉、狗肉、鱼、虾等。

(4)病情较重或头部有带状疱疹者,宜卧床休息,保持清洁,穿棉质宽松衣物,避免搔抓及摩擦,防止水疱破溃及继发感染Q(5)伴有发热的患者,注意观察其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疱疹发于头部时,应剪去局部头发,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引起角膜疱疹者,可给予抗病毒眼药水。

(6)疼痛剧烈者,必要时可用止痛药,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卡马西平、扶他林等。

(7)免疫力低下者、婴幼儿及老年人应进行保护性隔离。

(8)保持情志舒畅θ(9)临证(症)施护:①皮损部位宜保持干燥,避免摩擦。

患者应勤换衣被,防止继发感染。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苔白或白腻。

(三)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肝、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阳陵泉、太冲等穴;后遗神经痛期取阿是穴。

4.遵医嘱拔火罐(刺血)。

5.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二)丘疹及水疱1.评估皮损部位、水疱大小、疱液性状、疱壁紧度等。

2.指导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摩擦、搔抓。

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忌用热水肥皂烫洗局部皮肤,忌用化学洗涤剂洗涤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3.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挤压引起疱疹破裂。

4.皮损累及眼部时,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白天每2~3小时滴眼药水1次,晚上涂眼药膏后纱布覆盖。

注意观察眼部病情变化及视力变化,防止眼睑粘连及溃疡性角膜炎的发生。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6.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等。

7.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刺血拔罐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其他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1. 引言蛇串疮是一种由毒蛇咬伤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炎症,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蛇串疮的主要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水肿、红斑、溃疡和脓液排出等。

传统中医认为,蛇串疮是由毒蛇的毒液进入人体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蛇串疮的诊疗方案。

2.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蛇串疮属于“寒毒”病症。

中医通常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诊断:2.1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肿胀部位、皮肤颜色和形态等特征,判断蛇串疮的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

2.2 闻诊医生通过闻取患者身上的气味判断病情。

蛇串疮通常伴有肉臭或腐败的气味。

2.3 听诊医生通过听取患者的病情描述和病历判断蛇串疮的病程和症状变化。

2.4 问诊医生向患者了解蛇咬伤的过程、病情变化以及其他病史,进一步判断病情。

3. 中医治疗方案根据蛇串疮的特点,中医综合运用中药治疗、穴位治疗和中医外治法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要治疗方向。

3.1 中药治疗中医常采用以下中药方剂治疗蛇串疮:方剂一:败毒散•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连、苦参、连翘、板蓝根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水煎服。

方剂二:破血通络丸•组成:三棱、当归、川芎、赤芍等。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法:冲服。

方剂三:蛇药丸•组成:夏枯草、蒲公英、牛蒡子、薏苡仁等。

•功能:解毒、抗炎、消肿止痛。

•用法:水煎服。

3.2 穴位治疗中医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曲池等,可以每日按摩或针灸。

3.3 中医外治法中医在蛇串疮的外治方面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包括草药敷贴、外敷药艾熨等。

这些方法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轻肿胀和疼痛。

4. 中医建议除了治疗,中医还提出一些预防和调理的建议,有助于防止蛇串疮的发生和复发:•避免接触野生蛇类;•注意咬伤部位的清洁和消毒;•加强身体抵抗力,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打开窗户,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湿寒环境等。

5. 结论中医对于蛇串疮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穴位治疗和中医外治法等。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完整版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完整版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结合四诊(望、 闻、问、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证型,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治未病
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通过调理身体、改善 生活方式等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预防疾病 复发。
内服中药方剂选用依据
01
02
03
清热解毒
针对蛇串疮热毒炽盛的病 机,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 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 翘、蒲公英等。
04
情绪调节
教导患者学会情绪调节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等,缓解紧张 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预防复发措施讲解
避免诱因
告知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患 处、减少接触化学物品等。
遵医嘱用药
强调患者遵医嘱按时用药的重 要性,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 或停药。
定期复诊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及 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课 件完整版
目录
• 蛇串疮概述与中医认识 • 辨证施治原则及方法论述 •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介绍 • 饮食调养与禁忌提示 •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蛇串疮概述与中医认识
蛇串疮定义及临床表现
定义
蛇串疮,又称带状疱疹,是一种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 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 龙”、“缠腰火丹”等。
临床表现
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 痛如火燎,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和神经痛等症状。
中医对蛇串疮的认识
中医病名
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火带疮”、 “缠腰火丹”等,属于“疮疡”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 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 溢皮肤而生。或因外感毒邪,湿热火毒 蕴结肌肤而成。

蛇串疮中医护理问题与措施

蛇串疮中医护理问题与措施

蛇串疮中医护理问题与措施哎呀,今天咱们聊聊蛇串疮,这可是个不太好受的小问题。

听名字就知道,蛇串疮可不是个让人觉得舒心的词儿。

别看这名字听起来像个怪兽,其实它是中医里一个常见的皮肤病,搞不好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呢。

咱们说说这个病是啥样的吧,得了蛇串疮,皮肤上就像被一条条小蛇咬过似的,红肿、疼痛,真让人难受得不行,简直是“掉进了万丈深渊”。

你想啊,这要是夏天,穿短裤短袖的,朋友们一看,肯定会问:“这位朋友,您这是打了几场架?”心里那种“羞愧难当”的感觉,真是让人无奈。

说到护理嘛,首先得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千万别让它沾上污垢。

洗澡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别用太热的水,也别使劲搓,轻轻一冲就好,毕竟皮肤这东西,咱得对它温柔以待。

药膏这东西嘛,适当涂抹是必须的,有的朋友可能觉得麻烦,偏偏就想着“等它自己好”,可这可不行啊,时间拖得越久,病情越复杂,真是“自掘坟墓”呢。

说到药膏,很多朋友可能喜欢随便用,看到别人用啥就跟着来。

可你可别大意,找个靠谱的中医师开个方子,别自己瞎折腾,免得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

那中医嘛,一般会用些清热解毒的药材,像是金银花、连翘之类的,听着就觉得清爽是不是?其实这些中药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白衣天使”,默默地保护着我们,赶走那些“讨厌鬼”。

除了药物,饮食也得注意。

哎呀,这可不是让你节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样能增强咱们的免疫力,抵挡那些小病小痛。

对了,辛辣刺激的食物可得忍住,想想那些辣椒,简直是给你再添一把火,让病情更加“火上浇油”。

所以说,饮食这块儿,咱可不能马虎。

再说说心态,得保持积极乐观,别让情绪影响了身体。

你想,心情一差,免疫力就下降,病情又要“乘虚而入”,就像过年时的红包,谁都想来抢一份,对不对?所以啊,多看看喜剧片,听听轻松的音乐,跟朋友聊聊天,让快乐充盈心头,真是“百病皆可去”。

心情好了,病也能好得快。

注意休息,别熬夜。

你要是熬夜,皮肤就跟熬了整夜的豆浆一样,浑浑噩噩的,没精神。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苔白或白腻。

(三)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神门、内分泌等穴。

3.遵医嘱中药涂擦。

3.遵医嘱穴位贴敷。

4.遵医嘱走罐。

5.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光疗等,以减轻疼痛。

(二)丘疹及水疱1.评估皮损部位、水疱大小、疱液性状、疱壁紧张度等。

2.指导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摩擦、搔抓。

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忌用热水肥皂烫洗局部皮肤,忌用化学洗涤剂洗涤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3.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挤压引起疱疹破裂。

4.皮损累及眼部时,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白天每2~3小时滴眼药水1次,晚上涂眼药膏后纱布覆盖。

注意观察眼部病情变化及视力变化,防止眼睑粘连及溃疡性角膜炎的发生。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神门、内分泌等穴。

7.遵医嘱中药涂擦。

8.遵医嘱穴位贴敷。

9.遵医嘱走罐。

10.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光疗等,以减轻疼痛。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2.注射给药3.外用中药(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2.走罐。

3.中药涂擦4.穴位贴敷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整洁,穿宽松、棉质衣物,以避免摩擦皮损,造成不适或创面感染。

2.注意手卫生,勤修剪指甲,避免搔抓皮损。

3.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做八段锦、打太极拳等。

范文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

范文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

2、中药静脉给药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 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并注意禁忌症及观察用 药反应。
3、外用药
使用前评估皮肤,询问用药过敏史,有皮肤损伤
处禁用药。
最新 文档
7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 2.拔火罐。 刺血拔罐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3.中药塌渍 4.穴位按摩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4.皮损累及眼部时,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 连。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白天每2~3小时滴 眼药水1次,晚上涂眼药膏后纱布覆盖。注意观察眼 部病情变化及视力变化,防止眼睑粘连及溃疡性角膜 炎的发生。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 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6.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等。 7.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
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最新 文档
6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中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左右
(1)中药汤剂每剂分1~2次服用,宜饭后温服。
(2)中成药 一般用温开水送服,散剂用水或 汤药冲服
最新 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2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二)丘疹及水疱
最新 文档
3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
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 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 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肝、内分泌、皮 质下、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阳陵泉、太冲 等穴;后遗神经痛期取阿是穴。 4.遵医嘱拔火罐(刺血)。 5.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 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样本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样本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样本蛇串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方法也较为繁琐。

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是一份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样本。

方案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1.中药内服-黄芩30克,黄连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红花10克,生地黄30克,生大黄15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川穹30克。

水煎服,每日3次。

-配合个体情况,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酌情调整方剂,添加玄参、麦冬等药物。

2.中药外敷-泡脚药浴:当归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薄荷10克。

煎汤后加入足浴盆中浸泡双脚,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药物外敷:新鲜雄鸡蛇、蛇骨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次。

3.饮食调理-忌辛辣食物,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猕猴桃、草莓等,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增加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4.生活调理-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站立不动,保持良好的体位,避免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对伤口愈合造成的不利影响。

-尽量减少不良心理情绪的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此方案根据蛇串疮的特点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主要通过内服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外用中药药物外敷和泡脚药浴,以及饮食调理和生活调理综合治疗,达到治疗蛇串疮的目的。

但是请注意,这仅仅是一个方案样本,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最好请专业医师根据病情为您制订一份针对个体的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冲服 + 2、中药静脉给药 +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
用生理盐水做间隔,并注意禁忌症及观察用药反应。 + 3、外用药 + 使用前评估皮肤,询问用药过敏史,有皮肤损伤处禁
用药。
7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 2.拔火罐。 刺血拔罐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3.中药塌渍 4.穴位按摩

+ (一)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急性期。皮损 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 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 薄黄或黄厚。
+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 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苔白或白腻。
+ (三)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有瘀斑, 苔白。
2
+ (一)疼痛 + (二)丘疹及水疱
3
+ (一)疼痛 + 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
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 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 记录具体分值。 +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肝、内分泌、皮 质下、肾上腺等穴。 +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阳陵泉、太冲 等穴;后遗神经痛期取阿是穴。 + 4.遵医嘱拔火罐(刺血)。 + 5.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 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 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 6.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等。 + 7.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
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6
+ (一)药物治疗

蛇串疮中医护理常规

蛇串疮中医护理常规

蛇串疮蛇串疮是一种以成簇水疱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

西医中的带状疱疹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一、护理评估1、病程长短,对疾病疼痛的承受能力。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里社会状况。

二、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一)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苔白或白腻。

(三)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

三、临症(证)施护(一)疼痛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肝、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阳陵泉、太冲等穴;后遗神经痛期取阿是穴。

4.遵医嘱拔火罐(刺血)。

5.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二)丘疹及水疱1.评估皮损部位、水疱大小、疱液性状、疱壁紧张度等。

2.指导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摩擦、搔抓。

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忌用热水肥皂烫洗局部皮肤,忌用化学洗涤剂洗涤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3.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挤压引起疱疹破裂。

4.皮损累及眼部时,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白天每2~3小时滴眼药水1次,晚上涂眼药膏后纱布覆盖。

注意观察眼部病情变化及视力变化,防止眼睑粘连及溃疡性角膜炎的发生。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6.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等。

7.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苔白或白腻。

(三)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肝、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阳陵泉、太冲等穴;后遗神经痛期取阿是穴。

4.遵医嘱拔火罐(刺血)。

5.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二)丘疹及水疱
1.评估皮损部位、水疱大小、疱液性状、疱壁紧度等。

2.指导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摩擦、搔抓。

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
忌用热水肥皂烫洗局部皮肤,忌用化学洗涤剂洗涤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3.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挤压引起疱疹破裂。

4.皮损累及眼部时,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白天每2~3小时滴眼药水1次,晚上涂眼药膏后纱布覆盖。

注意观察眼部病情变化及视力变化,防止眼睑粘连及溃疡性角膜炎的发生。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6.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等。

7.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刺血拔罐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其他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整洁,穿宽松、棉质衣物,以避免摩擦皮损,造成不适或创面感染。

2.注意手卫生,勤修剪指甲,避免搔抓皮损。

3.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做八段锦、打太极拳等。

(二)饮食指导
1.肝经郁热证:宜食清肝胆之火的食品,如:新鲜绿叶蔬菜、西瓜、冬瓜、黄瓜、橙子、苦瓜、绿豆,忌食腥发之品。

2.脾虚湿蕴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山药、扁豆、大枣、红薯、苡米,忌食生冷之品。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行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柑橘、木耳、油菜、黑豆,忌食甜食及易胀气食品。

(三)情志调理
1.主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陌生感和紧感。

使患者愉快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2.向患者讲解引起本病疼痛的原因、疾病的病程及缓解疼痛的方法,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

3.指导患者通过聊天、听广播等放松,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症候诊断: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