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广场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秋各异的大连广场

——大连广场文化浅谈

【摘要】:在这样一座海滨城市大连,广场文化可谓悠长,本文以时间为轴,介绍自近代以来并至今仍在人们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广场。由为讨好外敌到欢庆国家独立统一,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广场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广场文化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广场文化与人民生活及城市发展的息息相关。

【关键词】:广场文化城市发展殖民统治中苏友好市民需求经济军事发展

广场,大概是大连最具特色的市政建设了。每一个去过大连或对大连有所熟悉的人都会对她独具特色的广场有很深的印象。

一、清末至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日俄轮班交替,多为殖民统治服务

这一时期所建造的广场,吸取了较多的日本及欧洲风格。其目的一方面是就统治者来说是为了加固统治,另一方面也是地方政府向强权讨好,以示对外统治者的忠诚。

(一)1894年,日本侵占辽东半岛1,实行军事统治,并由俄、德、法三国干涉。当时的日本为了加强对大连地区人们思想上的禁锢,于是便在其军事机构最集中的地方(现三八广场至人民一带)修建了朝日广场(现三八广场),意在告诉人们日本如早晨的太阳,不容人们去反抗,只能膜拜,因而当时那一地区也成了日本在其殖民地的象征,中国人经过那里稍有不慎就会被戴上“反满抗日分子”“思想犯”等帽子而被捕。

(二)1898年,沙俄取代日本侵占大连2。之后与日本一样,在大连地区部署军事,设统治机构。中山广场就是在1899年,由任大连市市长的俄国人为了向沙皇献媚而建的。当时为广场命名为“尼古拉耶夫广场”,取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因此这一时期的广场布局与中国传统的方格式布局逈然不同,完全是巴黎的放射式布局,而且留下了当时许多知名俄国设计师的浓墨重彩。使最初的中山广场有很深的欧洲风格。

(三)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俄军于1905年1月战败投降,同年9月,只得将旅顺和大连拱手让给日本。大连再度沦落到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此时的日本对永久占据大连颇有信心,因此对城市规划也破费苦心。在广场建设方面,一方面,他对中山广场进行了进一步的整修,虽然日本主张和谐的建筑风调,但面对这样巧夺天工的作品,日统治者没有进行破坏,反而拿来借鉴学习,而且,一批日本设计师又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风格。另一方面,于1924年建了人民广

场(当时称为长者广场),它是作为市政活动中心建的,位于街道一旁,为东西南北中轴线对称的矩形布局,这种布局既具有现代建筑的特点又保持了欧洲哥特式的风格,又流露出日本民族文化的特点,是日本占领时期大连最大的矩形广场和东方广场文化的典型。而这一广场建造的目的并非造福中国人民,广场中明显的堡垒特征都说明了广场完全是侵略者为自己打造的乐园,以此为堡垒对殖民地进行文化压迫和毒害。

因此,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广场可谓融合了多种艺术,既有典型的欧洲风格,如广场中巨大圆柱上巴洛克风格雕花,又有平静和谐的日本和洋折中流派的意味,使广场文化别出心裁。而不可否认,这一系列的建筑出去其表面颇具艺术色彩的装饰,它们的实质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权力的欲望,实现对一个地区及这一地区人们的完全控制,也就是说,那时广场也是殖民统治者行使统治的一种工具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巩固国家统一

1945年5月,大连正式归属辽宁省,之后也兴建了一批广场,多为巩固新建的国家政权,与此同时,表示与“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友好。

(一)这一时期的广场主要是斯大林广场(由长者广场重新修建并改名而得),经历过解放战争及内战,原来的长者广场只剩一片宽阔的、黄土裸露的、灰尘飞扬的空地。为了纪念中苏友好及大连解放,重修长者广场。于1954年竣工,两条横贯东西和两条南北向的大街把广场划分成方格状,并且在广场南部修建苏军烈士纪念塔。塔基正面,竖立一尊高达5米的头戴钢盔、双手持枪、胸前佩戴三枚勋章的苏军战士铜像。塔基的正面用中、苏两国文字镌刻着标题为《永恒的光荣》的铭文,东侧镶嵌着大连人民欢迎苏军进入大连的浮雕;西侧镶嵌着大连人民建设新中国历史画卷的浮雕。塔基四角,有石砌的大花盆,盆内培植着四季常青的松柏树。从整体布局来看,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基本保持原状,市政府办公大楼坐北面南,与两幢司法机构建筑保持均势,与雄伟庄严的苏军战士铜像和苏军烈士纪念塔遥相对应,这些布局不仅体现出了表达中苏友好的初衷,而且充分表现了80年代以前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人民民主专政时期的高度集中。

(二)另一个经修整重新面世的广场就是友好广场,之所以命名为友好广场就更明显的看出是为了纪念中苏友好,友好广场是圆形封闭环岛广场,与中山广场一样是放射状布局。

这一时期的广场布局较集中,有很大的中国特色,多在于体现集中的国家政权,体现与苏联的友好,以赢得相同政体的国家的支持。

三、改革开放至今——体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及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国力不断进步的主旨

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政治面貌发生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国家在经济、交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因此,这一时期的广场建筑,以政治目的为出发点的较少,多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及展现伟大祖国经济军事实力。

(一)1993年—1995年,先后建成人民广场(1994)和希望广场(1995)。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环境也成为了一个人们关注的话题,此时的大连人民认识到,环境是产业,而且是更重要的产业。因此,绿化大连成为了90年代大连的城市建设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在1994年建成了现在的人民广场,1999年,经过第三次改造后的人民广场,北侧坐落着大连市人民政府,南侧新建的国旗台和大型的音乐喷泉取代了苏军烈士纪念塔。国旗台周围铺设了2.78万平方米的芝麻白花岗岩硬面广场,喷泉两侧分别连接着两个为游人休憩、遮风避雨的欧式园林建筑,从而使得广场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成了一个中外游客和大连市民休闲、娱乐的胜地。希望广场建成于1995年,以母亲托起她的婴儿的雕像而得名——希望。它并不是大连其他广场的圆形或方形,俯视接近于三角形,并由三块绿地组成,更加凸显了绿色主题。

(二)1997年—1999年,期间建造的广场不再仅以满足人民需要为主,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展示城市及国家的迅速发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星海广场(199 7)、胜利广场(1998)、海之韵广场(1999)和奥林匹克广场(1999)。

1.就星海湾广场来说,它位于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是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和大连建市百年而建造的,总面积为176万平方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广场有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如汉白玉华表,几年香港回归中国;华表底座柱身的九条巨龙象征九州儿女都是龙的传人,等等。

2.胜利广场是在1992年台湾著名的企业家蔡辰男在来连考察时,看到火车站前商铺林立,行人如织,多条有轨和无轨车线在此经过,天津街、秋林公司、大连商场等几大商业街和百货商店都在此交汇,毗邻还有九州饭店、渤海明珠大酒店等数家星级酒店,就决定在此建一座商场。在1998年胜利广场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广场北面是一个古罗马式的下陷广场,广场上还建有两座欧式建筑。集旅游、休闲、购物等于一身。如今的胜利广场已是大连标志性的建筑,

3.海之韵广场是大连广场文化的又一杰出代表,广场所使用的雕塑均为铸钢、不锈钢及花岗岩,等现代建筑材料,使广场显得现代大气、活泼、富有诗韵。广场中心有五根曲率不同的白钢管为主体的雕塑,21只飞翔的海鸥象征飞向21世纪,50个大小不同的球体即代表原子结构,又寓意建国50周年。它像一条跃跃的长龙,题名就叫“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