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十三沂水春风》9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水春风》教学设计

玉城中学

苏丙凤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与其弟子的志向。

2、评析孔子对各位弟子志向的评价尤其对曾晳志向的评价。

3、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观。

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预习了文章,也落实了字词句,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中描写了哪几位人物?

2.孔子师生五人围绕一个什么话题讨论?(请从文中找一个字来概括)

这个“志”可以理解为“人生理想”(板书)

一个人的理想往往决定了他的一生的发展方向。当我们翻开《论语》时会发现所有朴素的字句里面全都闪耀着一种隐约的理想,孔夫子曾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孔子和弟子们坐在一起随意地畅谈理想,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沂水,去感受孔子和他弟子们的理想是如何的。

3、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

二、比较细读,进一步探究文本意义。

根据课文,摘引原文四子言志的文字完成下面的表格。

弟子

对象

愿景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点

板书:子路侧重武力强国——军事家;

冉有侧重经济富民——经济家;

公西华侧重外交礼治——外交家;

曾晳——?礼乐教化——礼乐治国

三、分析探讨

探究一: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1、曾晳的志向体现了“礼乐治国”的最高理想

孔子的理想是建成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但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曾点所描绘的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

2、曾晳的志向暗合了孔子晚年归隐的愿望。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而时不我与,方与二三子私相讲授于

寂寞之滨,乃闻曾晳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故不觉喟然而叹,盖其所感者深矣。

——(黄震《黄氏日钞》)

探究二:孔子赞同曾晳之志是否意味着否定前三者之志?“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探究三:孔子对他们的“志”作了怎样的评价?

对子路:哂之。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对冉有:叹之。

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对公西华:惜之。

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对曾皙:与之。

很明显,是赞许的。

四、再现当时的情景,从孔子和学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我们可看出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论语》擅长从简约的细节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

子路:有抱负、坦诚率直,却自负鲁莽、不谦让

“率尔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

曾点:悠闲从容、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异乎三人之撰”。

孔子:平易和蔼、循循善诱、长者风范

逐一启发诱导,“夫子哂之”,

“何伤乎”,“夫子喟然叹曰”

本文中,孔子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

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心胸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

孔子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他能结合自身,拉近与学生距离,消除学生顾虑,引导学生发言发志。

孔子对学生回答善于区别评价,有委婉善意批评的,有鼓励教育的,有不吝赞赏的。

师生心态自由舒张,学生如坐春风,表现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孔子颇有长者风范,无愧于大教育家的形象。

五、活动主题:“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真实理想,阐述确立理想的原因(如从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前景等角度),并准备如何规划或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