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复习学案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复习教案周熙熹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几种题型2、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掌握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的语法特点1219.? A.母之贤既已闻县中里中人贤母? C.母一言冰解而兽伏D.公令榜其门?⑵用某些实词的活用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
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
比如:1. 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2005年浙江卷《书褒城驿壁》) (暮、朝:名词活用为状语))(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2.(2008年全国卷1,《?宋史??廖刚传》11?题)(10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田。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参考答案】⑴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⑵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第(1)句注意“日”为名词作状语和“哺”、“莫”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君之”⑵上.⑶日.⑾吾师.⑿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⒀吾从而师.之。
⒁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学生讨论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引导归类: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⑴、⑷、⑹、⑻、⑽、⑾、⑿、名词活用为状语:⑵、⑶、⑺、⑼、⒂名词活用为使动词:⑸、⒁名词活用为意动词:⒀、⒂提问: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中的句子还可以再归类吗?请找到归类的标准。
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类,思考、归纳活用的规律。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则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作用。
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和规则。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则。
第二章:名词活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名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举例说明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名词活用的规则。
第三章:动词活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动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
举例说明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词活用的规则。
第四章:形容词活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形容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举例说明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容词活用的规则。
第五章:数词活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词活用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数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数词用作动词、数词作名词等。
举例说明数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词活用的规则。
第六章:代词活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代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代词活用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分析代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代词用作动词、代词作状语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和常见实例。
2. 难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实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4. 规律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言文中的场景,运用词类活用进行对话,增强学生对词类活用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词类活用的准确性。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收集和整理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角色扮演材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场景和对话,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第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学案1.名词作动词2.名词意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一、名次作动词规律一:1、籍吏民,封府库.2、大楚兴,陈胜王.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1、范增数目项王.2、汉水又东.规律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二、名词使动用法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缙绅..③孟尝君客我.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名词作状语规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关于状语】/ 4 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②将军身披坚执锐..③小学而大遗。
..八、形容词作动词规律:①彼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九、形容词使动用法规律: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③既来之,则安之。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⑤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十、形容词意动用法规律: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渔人甚异之.④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十一、数词作动词规律: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六王毕,四海一.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实战演练】找出下列活用了的词,并加以解释 1.左右欲刃相如/ 4第二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劝学》1、輮使之然也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规则。
2.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较为复杂的词类活用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规则。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2. 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类活用规则,解析文言文句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设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各种词类活用现象。
3. 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四章:讲解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2. 第五章:讲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副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九、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估:七、教学资源:八、教学进度安排:九、课后反思:十、拓展活动:本教案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为主线,重点关注了教学评估、教学资源、教学进度安排、课后反思和拓展活动等环节。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学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学教案第一篇: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学教案词类的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
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
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
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修订稿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复习教案周熙熹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几种题型2、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掌握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的语法特点及规律。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练习中的句子所属的名词活用类型正确归类,分析总结出名词活用的常见规律,并加以概括化。
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
复习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PPT课件、词类活用课堂练习教学步骤:一、导入:回顾文言实词之知识网络明确考点1.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考什么”。
(课件展示)2.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怎么考”。
设题主要有两大类:(课件展示)⑴单独设题。
以《2009浙江高考样卷语文测试卷》19题为例1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A.母之贤既已闻县中B.里中人贤母C.母一言冰解而兽伏D.公令榜其门⑵用某些实词的活用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
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
比如:1. 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2005年浙江卷《书褒城驿壁》) (暮、朝:名词活用为状语))(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2. (2008年全国卷1,《宋史廖刚传》11题)(10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田。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参考答案】⑴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⑵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第(1)句注意“日”为名词作状语和“哺”、“莫”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君之”的“君”和“兄之”的“兄”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
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例子。
3. 词类活用的规则及运用。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学会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
四、教学难点:1. 词类活用的分类及辨别。
2. 词类活用规则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规则。
2. 示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词类活用的现象。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回顾词类活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和规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示例:给出具体例子,分析词类活用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十、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讲解词类活用规则:详细讲解词类活用的规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词类的活用现象。
3. 分析实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则进行解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分析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活动:1.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词类活用规则进行分析和解答,巩固知识点。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练习题,互相帮助和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3. 答案解析: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答案的推理过程。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举例3. 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4. 词类活用的辨别方法5. 词类活用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
2. 难点:辨别词类活用,并在阅读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类活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讲解:讲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用法,举例说明。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词类活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词类活用知识的问答或填空练习,实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选取一些文言文段落,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类活用知识,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八、课程延伸1.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词类活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古代文化遗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词类活用的章节。
2. 参考书:古代汉语词典、文言文阅读指南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词类活用的在线教程、练习题及阅读材料。
高考语文复习词类活用教案
必备知识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准确解答题目。
本部分我们将细致讲解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以及各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规律特点,并借助考生熟悉的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一)结合《烛之武退秦师》全面了解“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②与郑人盟.(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用法①既东封.郑(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2.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②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地,指郑国)②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4.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二)准确判断、理解活用词语在“常态”下,名词多作主语、宾语,形容词多作状语、定语、谓语,动词多作谓语。
如果一个词语出现在“非常态”的位置上,就要考虑它是否属于活用现象了。
准确理解这类词的含义,首先,要切实把握各类活用现象的一般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活用的词;其次,用语法分析的方法确定特定的词在句中所扮演的“角色”——句子中的特定成分;最后,确定其具体的含义。
了解一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1.主干结构:主语+谓语+宾语(1)主语:动作的发出者,一般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古汉语知识。
2、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思考在现代汉语中,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
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例句:二月草已()请分析成分。
空处应是谓语,必由动词充当。
空处是“芽”,今天看,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发芽。
(明确:处在这个位置上,得有这个词性。
语言环境决定词性。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意动用法。
4.名词使动用法。
5.动词作名词。
6.动词使动用法。
7.动词为动用法。
8.形容词作名词。
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
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一:名词不带宾语,带的话一般活用为动词。
如:1、籍吏民,封府库2、大楚兴,陈胜王(注意:人名、地名、物名之类的名词或代词不活用。
)规律二:名词不能受副词修饰,那么名词如果出现在副词后边就要活用为动词。
如:1、范增数目项王2、汉水又东规律三:“能愿动词”是要出现在一般动词前面的,“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语、形容词语前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有评议作用。
词类活用学案[1].3
文言文专题(词类活用)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高三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教师余金莲学生何广宁知识点文言文专题(词类活用)教学目标1、熟知高考考点结合实例与练习掌握词类活用的类别与规律教学重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各类活用情况;对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理解教学难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各类活用情况;对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甄选/箴言聒噪/恬淡间距/间不容发B.缄默/信笺谄媚/胡诌碑帖/俯首帖耳C.掠影/虐待舐犊/胼胝复辟/鞭辟入里D.花蕾/擂鼓校正/比较拾掇/拾级而上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8月14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
据悉,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追捕行动,此外,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搜捕的行列。
连日来,如此大张旗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凸显出当局除恶务尽的决心。
听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A.恶贯满盈B.凸显C.除恶务尽D.弹冠相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尽管跟北京奥运会相比有明显差距,中国体育代表团仍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B.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现在在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地道道的中餐馆。
C.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使朝鲜和韩国关系的走向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出鲜明、精辟、简洁、通俗的“广东精神”表述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中西文化思想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
高中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学案)
高中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词类活用(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准确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辨析活用类型。
【学习重难点】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判断活用类型。
【知识链接】一、导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1、你美星城我美你——长沙市公益广告2、万家乐乐万家。
3、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4、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5、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苏芮《牵手》二、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三、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具体如下:(一)活用作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学习内容】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词类活用知识分析、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词类活用的复习,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回顾和巩固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词类活用知识分析、解读文言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练习题等。
四、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
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举例分析。
3.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类活用知识。
2. 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解释词类活用的定义,分类介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例句,讲解词类活用的运用方法。
4.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词类活用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2. 文化解读:通过讲解词类活用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类活用的意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词类活用知识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扩展语句的类型。
2.掌握扩展语句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加强扩展语句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扩展语句的类型,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江苏卷)【参考答案】静谧的夏夜,银河横空,群星璀璨。
灿烂的星光隐隐映出村庄周围婆娑的树影。
微风掠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伴着四周稻田里传来的阵阵蛙声,宛如一曲动听的田园交响乐,令人陶醉。
(情景演绎式)2.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7分)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③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正面: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冬天,南方下起了大雪,大雪阻断了交通,使很多人陷入困境。
很多车被堵在路上,车连着车,犹如一条白色的长龙(比喻),这长龙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颤抖着无奈的身躯(拟人)。
侧面:人们开始焦虑起来,疯狂起来。
(枝叶添加式)3.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
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06全国卷Ⅰ)【参考答案】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和谐是春风与细雨的默契,和谐是小桥与流水的融洽,和谐是蓝天和白云的辉映。
(中心阐发式)4.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
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
(05北京卷)据报道,某位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了众多小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
对于他能否胜任,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坚决反对这种“圣者通吃”的荒唐做法。
教育界有教育界的尊严,不能说你在某一个领域干得好,就借此进入其他领域。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解析。
3.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典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识别和运用。
2.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类活用知识。
二、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1. 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
2. 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等。
三、常见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解析(20分钟)1. 展示典型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2. 分析实例中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
四、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15分钟)1. 讲解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具体例句,说明词类活用对句子意义的影响。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文言文词类活用。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和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及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及练习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及练习词类活用学案太康一高语文组王悦清【学习目标】1.探究归纳各种类型词类活用现象的规律,能熟练识别词类活用。
2、掌握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能准确翻译。
【知识链接】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3、词类活用的类型①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②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④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名词4、如何判别词类活用?(1)划分句子成分。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2)以今律古。
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词类活用。
【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自学预习,探究性学习,积累归纳,强化练习。
学习过程一、请为下面的各种活用情况写出几个例句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意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活用为名词6、动词的使动用法7、动词的为动用法8、形容词活用为名词9、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为动词二、请对上面列出的活用情况分不同角度分析、归类、记忆三、探究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1、回顾现代汉语语法结构2、怎么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来判断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四、课堂练习1、判断以下成语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及意义。
1) 衣锦还乡2) 幕天席地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 披坚执锐5) 自圆其说6) 不耻下问7) 降龙伏虎8) 狼吞虎咽9) 风餐露宿10) 车载斗量2.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词有词类活用现象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d、骊山北构而西折e、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f、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2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为“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共十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常见类型,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 分析典型例句,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2.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例句3. 词类活用的规律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1)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讲解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并给出典型例句。
(3)分析例句,引导学生发现词类活用的规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词类活用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提高。
六、教案设计本节课为“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的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分析,加深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目标1. 加深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八、教学内容1. 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
2. 分析更多的典型例句,进一步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加深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九、教学过程1. 复习:通过提问和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类活用知识。
2. 练习:分析更多的典型例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学案周国安复习目标:
复习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互动过程
一、中考题再现
1、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武汉2010年中考题)
翻译答案: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武汉2011年中考题)
翻译答案: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二、诠释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某些实词,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等。
三、教师梳理,学生补充例句
1、教师:名词活用为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学生补充例句
2、教师: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学生补充例句
3、教师: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学生补充例句
4、教师: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学生补充例句
5、教师: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学生补充例句
6、教师: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学生补充例句
四、教师强调
在翻译文言句子的时候,除了考虑特殊句式之外,一定要看一看有没有词类活用现象出现。
五、小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不耻下问吾与汝毕力平险
渔人甚异之山行六七里
不蔓不枝温故而知新
神弗福也汗牛充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