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质学中岩浆岩岩石学的新方法和新进展

合集下载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的新发现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的新发现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的新发现地球化学的研究中,岩石地球化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因为大部分地球表面都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岩石构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并出现了一些令人惊奇的新发现。

地球化学的研究一直在关注地球表层的化学成分和原始成因。

岩石地球化学的重要性在于,岩石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组成物质,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在指导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构建地球科学模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我们已经对岩石地球化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一些新发现。

第一,火山岩的原始成因。

火山岩的形成有多种不同的原因,比如地幔柱的上升,板块俯冲,大陆拉张等等。

在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中,我们已经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火山岩的起源和成因,并且可以揭示不同火山岩之间的区别。

这种研究对于指导火山活动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珍稀金属的探测。

珍稀金属指的是在地壳中含量非常稀少的金属元素,比如铬、钼、铅等等。

这些金属元素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能够为人类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源,比如用于制造高技术产品、电子元器件等。

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在地球表层的不同部位寻找到这些元素,并且研究它们的地质分布规律和探矿方法。

第三,环境污染的监测。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和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比如重金属、土壤污染物等等。

这种研究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尽管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表层的构成和演化,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一些问题。

比如,在进行分析和实验过程中,需要保证实验的精准性和可重复性,防止实验误差和其他干扰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另外,在研究成果的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公正和客观,避免商业利益和其他方面的干扰。

岩浆岩研究方法简介01

岩浆岩研究方法简介01

1.1 计 算 程 序
• 先将各氧化物重量百分数换算成分子数(分子数=氧化物重量 百分数* 1000/分子量),然后把MnO和 FeO分子数合并为 FeO分子数,然后按下面程序进行运算。先计算副矿物,再 计算主要矿物。 • 1、将微量组分结合成副矿物: • 微量组分包括: TiO2、P2O5、Cr2O3等 • (1)X P2O5+3X CaO=X Ap(见第32项) • (2)X TiO2+X FeO=X Ilm(见第28项) • 若TiO2>FeO,则将剩余的结合成榍石(Tn) • (3)X TiO2’+X CaO+X SiO2=X Tn(见第29项)
• 岩石化学分析结果由于氧化物项目较多,不易对比。
因此,岩石化学研究的任务之一,是把它们合并为最 少的对比单位,或选择最关键的项目进行对比。 • 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有的直接 用某些氧化物;有的算出各种指数;有的计算成标准 矿物;有的换算成特征数值。另外表示数据的方法也 不同:数字、图解。 • 若把氧化物按照结晶化学原理,系统计算该岩石标准 矿物成特征数值者,通常称为岩石化学计算。
• 最常用的标准矿物类型、代号分子式及名称如下:
• • • • • • • • • • • 1、硅铝矿物(SAL)类 ① Q SiO2 ② C Al2O3 ③ Z ZrO2· 2 SiO ④ Or K2O·Al2O3· 6SiO2 ⑤ Ab Na2O·Al2O3· 6SiO2 ⑥ An CaO·Al2O3· 2SiO2 ⑦ Lc K2O·Al2O3· 4SiO2 ⑧ Ne Na2O·Al2O3· 2SiO2 ⑨ Kp K2O·Al2O3· 2SiO2 ⑩ Hl NaCl
• 总量<90%的也可能有些分析项目不全,分析结 果可能有用,而总量>101%的则肯定分析有较大 的误差,一般不能使用。

《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教改项目成果概述一、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1. 选择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岩石这一章在教师先讲主体内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学生方式让学生展示本章更详细内容,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自学与自我展示技能。

2.加强学科知识实践应用及归纳总结方面的内容,分组讨论各个实验的难点和注意内容,组织研究生和上课学生一起总结探讨,教师给予点评,并收集他们的问题进行有征对讨论与解答。

3. 强化综合性实践与野外实习的教学内容,到昌平周边的二龙山和军都山实习,野外观察认识岩石岩性、结构、构造、产状、脉体及风化等特征,并要求大家就感兴趣的方面分组讨论、查阅资料完成实习报告,做到课堂实习与课间野外实习相结合。

二、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1. 培养了学生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学习与实践的兴趣。

2. 让学生熟练掌握了不同类岩浆岩和变质岩近四十块手标本认识特征,并能运用鉴定知识和技能方法对未知岩石进行有效鉴定。

3.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查阅文献、发现问题等能力,初步培养其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

三、项目成果支撑材料目录授课计划或教学日历研讨课和实习课教案学生实习和实验总结报告项目研究主报告1.项目研究与改革的背景、思路和方法1.1项目背景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是地质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既是地质学专业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又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科的内容不仅与专业前导课程密切相关,而且与后继理论课程及地质综合实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该门学科对于指导学生野外综合实习,提高地质学综合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的学科体系已基本成熟,但内容丰富、教学时间短,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要观察标本也多,传统的教学为记忆这些费时,常使学生困难重重。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会学生从大量岩石标本和丰富的资料中理出头绪,应采取研究性的教学方法。

先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方法、研究思路,再以此为线索理解、审视丰富的资料,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昌雄 岩浆岩成岩新进展

吴昌雄 岩浆岩成岩新进展

45%
超基性岩
基性岩
53% 中性岩
66% 酸性岩
▲超基性和部分基性岩可合称超镁铁质岩,其它基性岩可称镁铁质岩, 中性和酸性岩可合称长英质岩。
②按碱质(Na2O+K2O)与SiO2相对含量
δ→
3.3
9.0
钙碱性岩
碱性岩
过碱性岩
δ=
(Na2O+K2O)2 (里特曼指数)
SiO2- 43
2)按主要矿物或斑晶矿物和侵入深度分类
●暗色矿物(铁镁矿物):
橄榄石(Ol) 辉石(Aug) 角闪石(Amp) 黑云母(Bi)
●浅色矿物(硅铝矿物):
斜长石(Pl) 碱性长石(Af) 石英(Q)
◎玻璃质(未结晶部分,在许多喷出岩中存在)
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间的关系
1、SiO2相对含量与矿物共生组合 ● SiO2不足:SiO2不饱和矿物+SiO2饱和矿物。无石英
重稀土元素
Adakit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义
地球化学特征
SiO2>56% 富 Al 和 Sr HREE, Y 亏损 无负铕异常
Na2O/K2O>2 87Sr/86Sr<0.705 143Nd/144Nd>0
含义 基性岩部分熔融
长石进入熔体 源区有石榴石残留
源区无斜长石 源区贫 K
源区具洋壳/幔源特征 源区具洋壳/幔源特征
新生代adakites分布于环太平洋新生代的岛弧区
(Martin, 1999)
在一个岛弧环境,adakite出现在 消减作用的早期并靠近海沟一侧
(1).埃达克岩(adakite)
由Defant等(1990)发现于阿留申群岛 中的adak岛而命名。

岩浆岩研究方法简介04

岩浆岩研究方法简介04

• 一元论的观点难于解释大规模花岗岩的成因。如果花 一元论的观点难于解释大规模花岗岩的成因。 解释大规模花岗岩的成因 岗岩都来自玄武岩岩浆, 岗岩都来自玄武岩岩浆,那么就应该见到基性岩的量 多于中性岩,更多于酸性岩。 多于中性岩,更多于酸性岩。但实际上花岗岩与玄武 岩都是地壳中分布广泛的岩石,而且花岗岩比辉长岩 岩都是地壳中分布广泛的岩石, 的分布量要大几十倍。列文生-列信格曾计算过,通 的分布量要大几十倍。列文生-列信格曾计算过, 过玄武岩浆分异只能得到5%的花岗岩。 过玄武岩浆分异只能得到5 的花岗岩。 • 而且即使玄武岩浆能分异出大量花岗岩,必然也能分 而且即使玄武岩浆能分异出大量花岗岩, 异出更大量超基性岩 但事实并非如此;此外, 更大量超基性岩, 异出更大量超基性岩,但事实并非如此;此外,在花 岗岩体的底部也没有见到比玄武岩浆更基性的岩石堆 在大面积出露的玄武岩岩区, 积。在大面积出露的玄武岩岩区,一般也很少见到花 岗岩的分异体。所以至上世纪30年代, 30年代 岗岩的分异体。所以至上世纪30年代,多数人抛弃了 一元论的观点。 一元论的观点。 • 但鲍文在实验工作中所提出的反应原理及其假说,对 但鲍文在实验工作中所提出的反应原理及其假说, 解释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形成的机理, 解释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形成的机理,至今仍具 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很重要的意义。
• 原生岩浆在源区形成以后,由于构造、密度、热状态 原生岩浆在源区形成以后,由于构造、密度、 构造 的影响而向上移动。它可以在岩浆源区发生演化, 的影响而向上移动。它可以在岩浆源区发生演化,再 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也可在上升途中形成次生的岩 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也可在上升途中形成次生的岩 浆房(Derivative chamber),经演化后, 浆房(Derivative magma chamber),经演化后,再上 侵或喷发。 侵或喷发。 • 岩浆上升是一个降压的过程,围压逐渐减小,但其中 岩浆上升是一个降压的过程,围压逐渐减小, 的PH20则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降低或升高,或振荡 则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降低或升高, 式的变化,也可基本保持不变。 式的变化,也可基本保持不变。 • 某些岩浆由于体积大和上升迅速,其温度变化幅度很 某些岩浆由于体积大和上升迅速, 直到结晶作用发生后才逐渐下降。 小,直到结晶作用发生后才逐渐下降。 • 原生岩浆从产生到形成岩浆岩,其成分多少会发生变 原生岩浆从产生到形成岩浆岩, 原因主要是:自身成分的分离变化、 化,原因主要是:自身成分的分离变化、围岩物质的 加入及两种不同成分岩浆的混合。 加入及两种不同成分岩浆的混合。 • 这种由均一成分的岩浆演化成多种成分的岩浆及岩石, 这种由均一成分的岩浆演化成多种成分的岩浆及岩石, 主要是由分异作用 同化作用和混合作用所致 分异作用、 所致。 主要是由分异作用、同化作用和混合作用所致。

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

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

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是地球上各种岩石的成因、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形成演化过程。

这两个学科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地球演化历史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岩石矿物学的研究进展岩石矿物学是研究岩石内部矿物组成及其各种性质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实验技术的发展,岩石矿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1. 矿物成因与演化机制的研究矿物成因与演化机制是岩石矿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对矿物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晶形态以及成岩过程的仿真实验,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不同岩石类型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例如,通过研究岩浆岩中的矿物成分组成与形貌,可以推测出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形成深度和演化历史。

2. 高温高压下矿物的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矿物的性质和稳定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于研究地球深部和其他星球的岩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研究人员利用高温高压实验装置,成功合成了许多在地球深部存在的矿物,这为深部岩石变形与成分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3. 非晶态岩石的研究非晶态岩石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结晶度非常低或者根本没有结晶的岩石。

它们的物质组成与晶态岩石相似,但是缺乏晶体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研究人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高分辨率仪器,对非晶态岩石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增进了对其成因与演化机制的理解。

二、岩石学的研究进展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种类、成因、形态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近年来,岩石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1. 岩石分类与命名岩石分类与命名是岩石学的基础工作。

传统的岩石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岩石的矿物组合和结构特征,但对于复杂的岩石来说,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随着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元素和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岩石分类,这一方法对于理解岩石成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探析岩浆岩的形成及其应用

探析岩浆岩的形成及其应用

探析岩浆岩的形成及其应用对岩浆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深部的变化,并对板块运动和大地构造的研究提供材料,同时可以追溯大地构造的演变历史,因此,对岩浆岩的研究不仅是地质工作的需要,也是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和改善环境的必要条件。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地球的概况,对岩浆岩的形成进行了阐述,同时详细分析了岩浆岩的应用,以供参考。

标签:岩浆岩形成应用1地球简介地球作为太阳系中适宜生命繁衍的星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其直径约为6371km,从形成至今具有45.5亿年的时间,此时,地球还处于其你年岁的中年期。

地球的构成形式是以圈层存在的,从外向内依次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地壳、地幔、地核,这些圈层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总括起来被称之为地球系统。

其中地壳可以被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而内核主要的形式是固态。

在地核与地幔之间存在极大的温度反差,同时由于固液作用的结果,该界面长期以来存在极大的温度反差与温度梯度,导致该界面存在一个能力反应较剧烈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界面,这个界面产生地幔柱,上地幔和下地幔构成了地幔的整体,两者富含的矿物在配数上具有很大的差别,上地幔主要以橄榄石、斜方辉石、榴辉岩等构成,而下地幔由高腰钙钛矿组成。

地幔与地壳之间存在一个界面,该界面被称之为莫霍面,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也具有洋壳和陆壳两部分,不同的结构在组成和性质上不尽相同。

造成运动的主要圈层是岩石圈和软流圈,地壳外部的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被称为地球的表部圈层,以往对于地球的研究,科学家习惯将其分为几个圈层和几个部分进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地球已经被当做一个整体被研究,并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该学科名为地球系统科学,正处于发展当中。

2岩浆与岩浆岩的形成在地球的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种类的岩浆,众所周知,岩浆经通过火山的喷发,着落到地面经过凝固后会形成岩浆岩,由于岩浆的种类繁多,也就造成了岩浆岩的各种各样。

地球化学与岩石学的前沿研究

地球化学与岩石学的前沿研究

地球化学与岩石学的前沿研究地球化学和岩石学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范围包括了地球内部的物质构成和性质,以及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环境中地质物质的组成和演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的不断深化,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正处于前沿领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和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地球化学的前沿研究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地球及其构成物质的成分、构造和地球化学过程。

在地球化学的前沿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通过分析地球材料中的同位素组成、地球内部的矿物相变和元素分布等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测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例如,通过研究陨石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揭示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物质交换和地球的物质来源。

2. 元素循环和全球变化:地球是一个封闭的自然系统,地球化学过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研究地球中元素的循环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全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对地表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和溶解物质的迁移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

3. 环境地球化学: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地球化学成为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主要关注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规律,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岩石学的前沿研究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因、组成、结构、变质和变形等性质的学科。

在岩石学的前沿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通过研究岩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质过程。

例如,通过研究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可以了解岩浆作用在地壳演化中的作用。

2. 岩石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征:岩石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征对其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岩石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岩石形成和变形的机制,进而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3)--当代岩浆岩研究新进展

(3)--当代岩浆岩研究新进展

当代岩浆岩研究新进展概略地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硅酸盐熔体及硅酸盐晶-液悬浮体的密度、黏度、熔体结构、流体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及其对岩浆作用、岩浆运移、岩浆侵位机制的动力学约束条件。

硅酸盐熔体的结构是制约熔体黏度的主导因素,化学成分对熔体黏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而实现的,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岩浆的迁移、侵位和喷发方式。

密度和浮力是岩浆上升侵位的重要约束,地壳是岩浆上升的一个密度过滤器,岩浆最终由于浮力的消失而停止上升。

一、引言岩浆活动不仅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

对于岩浆作用的全面认识,不仅要从化学过程去了解,还必须从物理过程去探索。

几十年来,火成岩岩石学主要研究岩浆体系的化学作用过程,包括成因岩石学、岩石物理化学与热力学和地球化学等,并取得了巨大进展和成功。

岩石学研究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必将导致岩浆物理性质及流体动力学的研究,以解决火成岩岩石学中尚不能解决的难题,比如岩浆从源岩中的分凝机制、岩浆房中晶体的分离对流以及岩浆的上升侵位过程和岩浆的混合作用过程等,从而使火成岩岩石学研究的定量化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浆质二、岩的物理性近年来,岩石学工作者发现,很多火成岩岩石学特征不能用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

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岩浆物理性质和流体动力学性质的研究,其中岩浆(硅酸盐熔体)的密度、黏度及熔体结构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它们是影响硅酸盐熔体动力学行为的最重要的物理参数,在岩浆起源和演化的一系列动力学过程中,都受到了岩浆的黏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制约。

(一)岩浆(硅酸盐熔体)的密度硅酸盐熔体密度的获得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硅酸盐熔体密度的测定,二是利用实验结果拟合的密度公式进行硅酸盐熔体密度的计算。

实验测定的方法:在压力大于1大气压(1大气压=101 325 Pa)时,可用落球法测量密度,在常压下可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定。

目前,野外原地测量密度数据最精确的方法是井眼精细重力测量。

地球物质学中岩浆岩岩石学的新方法和新进展

地球物质学中岩浆岩岩石学的新方法和新进展

东昆仑地区侵入岩、火山岩的构造岩石组合划分 侵入岩
碱性花岗岩组合 辉绿岩墙群 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组合 TTG花岗岩组合
海相拉斑玄 武岩组合
火山岩
陆相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组合
钙碱性花岗岩 组合
华力 西印支 构造 岩浆 旋回
辉绿岩墙群
陆相双峰式性火山岩组合? 陆相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组合 海相高钾钙碱性岩组合 海相拉斑玄武 岩组合
结论
• 岩浆岩岩石学是地球物质科学中以岩浆和岩浆岩石 学为研究对象的内容,对于研究地球动力学、矿产 资源的形成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岩石岩石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的学科,它以 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逐步实现向理性认识阶段的 飞跃。在此过程中,除了现代技术(现代分析测试 技术、实验技术、空间技术)的推动外,不断发展 中的化学、物理、数学、力学等基础学科理论向岩 石学的渗透及由此产生的许多边缘学科与横断学科,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多福屯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143Nd/144N、εNd和206Pb/204Pb特点, 岩石的εNd均值为7.69,εSr均值为-10.7,其物源不是标准的富集或亏损地幔区, 与典型的EM或HIMU型洋岛玄武岩明显不同,物源受部分大陆壳的混染,岩浆源 属于富集与HIMU幔源间混合成因。
• 四、岩浆岩与矿产资源的综合研究
不同圈层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与调整、极端条件下 岩石矿物的特点与成因以及成矿规律等的研究 在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的基础上,以板块构造理论研 究火成岩的侵位-定位系统及构造环境,研究与火成岩相 关的成矿类型的特点,分析火成岩所蕴含的成矿迹象和 信息、含矿火成岩的矿化特征,综合研究不同时代、不 同类型火成岩对矿产的控制作用、成矿机制,加强对与 火成岩有关的成矿地质作用的研究。

第8章 岩石力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领域

第8章 岩石力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领域

3 损伤变量及其确定
(1)微观尺度 孔洞的数目、长度、面积以及体积 孔洞的几何形状、排列与定向 由孔洞的几何形状、排列与定向确定的有效面积 (2)宏观尺度 弹性常数、蠕变率、应力和应变的大小 屈服应力、拉伸强度 长期强度、蠕变破坏时间 伸长度 质量密度 电阻、超声波速与声发射
8.3.2 岩石损伤力学的发展
1958年:前苏联学者Kachanov提出“连续性因子”和“有 效应力”概念 1963年:他的学生Rabotnov提出“损伤因子”概念 1977年:法国学者Lemaitre和Chaboche建立损伤力学学 科; 1979年:Dragon和Morz提出能反映应变软化的岩石与混凝 土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1985年:Lemaitre采用等效应变概念提出一个应力应变关 系 1985年:Kyoya和Kawamoto用二阶对称张量代表岩体中 节理裂隙的几何特征 1987年:Frantziskonis和Desai提出一个损伤模型用于岩 石软化; 1990年:Vallippan研究了岩石的横观各向异性损伤问题。
8.3.4 岩石损伤力学的前景
岩体损伤力学将损伤力学理论、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 数值计算和分形几何有机结为一体,显示广阔的发展前景: 岩体从损伤的萌生到演变,直至宏观裂纹产生及裂纹扩展、 破坏的全过程的研究 细观结构演化及损伤演化的运动学与力学之间的定量联系 损伤变量的选取及损伤测量技术的研究 不同性质的损伤耦合作用及岩体损伤的微观机制 岩石的时效损伤问题 岩体损伤破坏判据问题 岩体动态损伤问题 岩石的损伤本构模型 岩石的细观、宏观破坏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分形几何与损伤力学的结合 岩石损伤理论的工程应用
8.4 扰动状态概念理论
(Disturbed State Concept Theory)

岩石的特征、鉴定与变化(岩浆岩)

岩石的特征、鉴定与变化(岩浆岩)

二、岩浆岩岩石学
一、一般概念
前已述及,在上地幔60—400Km深度区间,温度 可达700—1300℃。根据室内高温高压试验和对喷出 熔岩的直接测定,喷出熔岩的温度也恰好在700— 1300℃之间,其中玄武岩一般在1000——1300℃,安 山岩为900—1000℃,流纹岩在700—800℃。 根据对蛇绿岩剖面的研究,在洋壳地质剖面存在一 个岩浆房的结晶环境和结晶分异过程,岩石的橄榄石、 铬尖晶石,部分辉石和长石具条带状构造,显示结晶 分异的特点,因此,岩浆岩的演化或者说岩相的变化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大家应熟知;
二、岩浆岩岩石学
一、一般概念
1、岩浆岩的岩相
二、岩浆岩岩石学
一、一般概念
1、岩浆岩的岩相
由图可知,一个完整的岩浆活动包括深部的岩 浆房、中部的浅成岩和上部的喷出岩,喷出岩包 括近火山口的爆发相和远部的火山沉积相,火山 沉积相分为包含正常火山沉积相(陆相沉积相) 和沉火山沉积相(水下沉积相)。
二、岩浆岩岩石学
了解地球的内部物质组成与结构是一件非常困难 的事情,因为人们对地球内部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南 非兰德矿山,深度为 3600 米,是世界上最深的矿井; 原苏联科拉半岛超深钻井已仅钻至12262米。 我国在山东半岛也在进行钻探深度为 8000米的地 质钻探研究。 即使这样,与地球6370公里的半径相比,也是微 不足道的。 因此,关于地球内部物质与结构的判断只有依靠 间接信息。也就是地震波的转播速度。
一、岩浆岩的岩石特征以及演化
图2是大陆边缘大陆壳与洋壳碰撞缝合带结构示意图
一、岩浆岩的岩石特征以及演化
图2是大陆边缘陆壳与洋壳碰撞缝合带结构示意图 由于大陆壳与洋壳物质组成的不同,导致密度的不同, 密度较大的洋壳插向密度较小的大陆壳之下,由于洋壳和 陆壳的挤压碰撞,在碰撞带一线产生了众多的地质现象, 碰撞带压力的增加使陆壳物质产生重熔,形成S型花岗岩、 洋壳物质的俯冲、熔融形成岩浆的生成与喷发,并伴随陆 壳的岩浆活动和岩浆岩的生成、区域压力、温度的增加, 发生广泛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系。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 ppt课件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  ppt课件

ppt课件
12
其是工程地质方面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 完善。特别是勘探手段与技术方法的发展紧密 相关。因此要发展岩体力学着门学科,应密切 注视工程地质学科方面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 成密不可分的。
二、固体力学成就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
(一)断裂力学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
目前,岩石断裂力学的应用前景主要如下:
质、毫米—微米级的裂纹为细观尺寸。 • 3、发育在岩石矿物晶体内部,一般对岩石的
宏观力学性质没有直接影响的微裂纹、位错等 为微观尺寸。 • 岩石细观力学是研究细观尺寸上岩石破裂演 化过程及破坏规律的科学。
ppt课件
10
• 2 岩石力学细观力学研究方法 • 1)理论上:统计细观损伤力学方法。包括细
观描述、统计描述和宏观描述。
(一)在室内模拟试验方面,离心模拟试验由 于具有其他模拟试验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而 受到注视。
(二)声波层析技术在岩体力学方面的应用受 到注视。
ppt课件
15
声波层析技术在岩体测试中的应用
ppt课件
16
五、位移反分析法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
1.位移反分析法:在岩体工程施工开挖过程中, 通过测量位移、应变或应力,来确定岩体的初 始地应力或岩体力学参数。
ppt课件
6
离散单元
法算例: 研究地下 煤层开挖 引起冒落 和岩层移 动,研究 冒落带深 度与节理 间距的关
系。
ppt课件
7
3.块体理论
块体理论就是针对个性各异的岩体中具有结 构面这一共性,根据集合论柘朴学原理,运用 矢量分析和全空间赤平投影图形方法,构造出 可能有的一切块体类型,进而将这些块体和开 挖面的关系分成可移动块体和不可移动块体, 对几何可移动块体在按力学条件分为稳定块体、 潜在关键块体、关键块体。

地球化学与火山岩浆研究的进展

地球化学与火山岩浆研究的进展

地球化学与火山岩浆研究的进展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隐藏着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其中,地球化学和火山岩浆研究是地质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们对于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演化历史以及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地球化学与火山岩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地球化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地球上各种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同位素特征,来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岩石成因以及地质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种先进的分析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

例如,高精度的同位素质谱仪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测量各种元素的同位素比值。

通过对稳定同位素(如氧、碳、硫等)和放射性同位素(如铷锶、铀铅等)的分析,我们可以追溯岩石的形成年龄、源区特征以及地质过程中的物质交换。

此外,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为地球化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技术可以对微小的矿物颗粒进行原位分析,获取其化学成分和同位素信息。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细致地研究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和演化过程,揭示微观尺度上的地球化学现象。

二、火山岩浆的起源和演化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重要方式,而火山岩浆的起源和演化则是火山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火山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地幔部分熔融密切相关。

地幔中的橄榄岩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挥发分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初始的岩浆。

这些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如结晶分异、同化混染、岩浆混合等,从而导致岩浆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

通过对火山岩中矿物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岩浆的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

例如,通过研究橄榄石和斜长石等矿物的成分变化,可以了解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通过分析岩浆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特征,可以追溯岩浆的源区和演化历史。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岩石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岩石的形成、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演化过程。

岩石学研究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

野外观察和取样是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不同地质情况下的岩石产出地点,收集岩石样品并进行后续实验分析。

野外观察可以通过露天开采矿石、天然露头、河床暴露面等途径获取岩石样本。

此外,地质勘探钻探也是野外取样的重要手段。

野外采集的岩石样品可根据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等进行初步分类,为后续的室内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室内实验是岩石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室内实验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和物理试验等方法来研究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征。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元素含量,进一步确定岩石的成分和成因。

显微镜观察是透过显微镜来观察岩石中的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的方法。

物理试验可以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硬度、磁性等物理性质,对岩石的性质进行定量描述。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岩石学研究的发展。

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岩石颗粒图像,帮助研究者更加精确地观察岩石中的微观结构。

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可以分析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和结构。

核磁共振(NMR)和质谱等仪器则可用于分析岩石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组成。

此外,地壳应力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测量等技术也可以用于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

除了上述方法,岩石学研究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

例如,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应用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了解岩石的来源和演化过程。

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可以模拟岩浆的生成、演化和固化过程,从而揭示岩浆岩的形成机制。

另外,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和地质统计学等方法也逐渐在岩石学研究中得到应用。

总之,岩石学研究的方法多样,涉及到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现代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

岩浆岩石研究

岩浆岩石研究

岩浆岩石研究岩浆是地球内部的一种热态物质,主要由熔融的岩石组成。

岩浆在地壳中的移动及其凝固形成岩浆岩石。

岩浆岩石是地球表层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岩浆岩石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岩浆岩石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一、岩浆岩石的基本特征岩浆岩石主要由岩浆凝固形成,因此它们通常具有玻璃质的或者颗粒状的结构。

岩浆岩石可以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两大类。

1. 火山岩:火山岩是在地壳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岩浆迅速冷却形成的岩石。

由于在地表的冷却速度较快,火山岩中的矿物颗粒通常很细小,人眼很难分辨。

火山岩根据其中所含矿物的成分和结构,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碱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

2. 深成岩:深成岩形成于地壳深处的上升岩浆冷却过程中,其冷却速度相对较慢,因此深成岩中的矿物颗粒相对较大。

深成岩可分为远景岩、侵入岩和岔道岩。

二、岩浆岩石的分类1. 根据岩浆成分分类:岩浆岩石可根据其岩浆所含的矿物成分来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岩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但也包含一定量的铝、钠、钙、铁、镁、钾等元素。

根据岩浆中矿物的主成分,可以将其分为基性岩浆岩石、中性岩浆岩石和酸性岩浆岩石。

2. 根据岩浆固化环境分类:岩浆岩石也可以根据其固化环境来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两大类。

火山岩形成于地壳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而深成岩形成于地壳深处的上升岩浆冷却过程中。

三、岩浆岩石研究的方法岩浆岩石是地球历史演变的重要记录载体,对于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构造演化、地壳变形、火山活动以及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岩浆岩石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1. 矿物学研究:矿物学是岩石学的基础学科,通过对岩浆岩石中矿物的类型、成分、结构和形貌等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岩浆岩石的成因、演化历史以及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2.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通过对岩浆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可以判别岩浆岩石的成因类型、起源以及演化过程。

26422065_稀土元素在岩浆和水热系统的实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26422065_稀土元素在岩浆和水热系统的实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1000 0569/2022/038(02) 0455 71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2 02 10稀土元素在岩浆和水热系统的实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展韦春婉1 许成1,2 付伟2 易泽邦2 李卓骐1 石爱国1 范朝熙1 匡光喜1WEIChunWan1,XUCheng1,2 ,FUWei2,YIZeBang2,LIZhuoQi1,SHIAiGou1,FANChaoXi1andKUANGGuangXi1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2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桂林 5410061 MOEKeyLaboratoryofOrogenicBeltsandCrustalEvolution,Schoolof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 CollegeofEarthSciences,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540001,China2021 07 18收稿,2021 10 10改回WeiCW,XuC,FuW,YiZB,LiZQ,ShiAG,FanCXandKuangGX 2022 Researchadvancesinexperimentalpetrologyandgeochemistryofrareearthelementsinmagmaticandhydrothermalsystems ActaPetrologicaSinica,38(2):455-471,doi:10 18654/1000 0569/2022 02 10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newtechnologiesandtheincreasingdemandsforrareearthelements(REEs)aroundtheworld,themetallogenicmechanismofrareearthdepositshasbecomeaninternationalresearchhotspot High temperatureandhigh pressureexperimentsonthedistributionbehaviorofrareearthelementscanprovideeffectiveconstraintsforstudyingthemigration,differentiation,anddepositionmechanismsofrareearthelementsinthemagmaticandhydrothermalsystems TheexperimentresultsprovideanimportanttheoreticalbasisfortheunderstandingofgeochemicalbehaviorofrareearthelementsandthemineralizationprocessesintheREEdeposits Inthispaper,wesummarizetherecenthigh temperatureandhigh pressureexperimentalknowledgeadvancesinthedistributionbehaviorofrareearthelementsinthemagmaticandhydrothermalsystems,includingpartialmelting,liquid liquidimmiscibility,fractionalcrystallization,fluid meltpartitioning,aswellasthemigration,differentiationandprecipitationmechanismofrareearthelementsinthehydrothermalfluids Finally,futureworkthatenhancesourunderstandingofrareearthelementsmigrationanddepositionmechanismsinmagmaticandhydrothermalsystemsarebrieflyproposedKeywords Rareearthelement;Hightemperature pressureexperiment;Partitioningcoefficient;Magmaticsystem;Hydrothermalsystem;Fractionation enrichment depositionmechanism摘 要 稀土元素对绿色科技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兴技术的发展进程对稀土的需求日益提高,稀土矿床成矿机理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地学的研究热点。

(2)--岩浆岩研究历史与现状

(2)--岩浆岩研究历史与现状

岩浆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历史回顾火成岩的概念最早是由李希霍芬(Richthofen,1698)提出的,它是指由炽热的熔融体经冷凝形成的岩石,这种炽热的熔融体也就是岩浆。

但关于岩浆岩的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1)水火之争。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以魏尔纳(Werner)为代表的水成派,在他们所研究的层状岩石的基础上提出:一切结晶岩石都是从液体中沉淀而成,进而认为所有的花岗岩也是从水溶液中沉淀形成的。

然而,以赫屯(Hutton)为代表的火成派,通过对苏格兰高原广阔的火成岩露头和复杂的变质岩地层的研究,在丰富的野外观察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花岗岩是火成的,他把花岗岩不整合侵入层状岩石的特点、粗粒结晶组构和斜交岩层的花岗岩脉,都看做是花岗岩由“地下熔浆”侵入地壳上部进而冷却结晶形成的证据。

当时,水成论曾盛极一时,但赫屯的研究成果也使许多地质学家信服。

于是,两派的争论达到白热化。

他们都是在自己工作地区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坚持各自的观点。

直到19世纪中期,人们甚至还纠缠于花岗岩是从水溶液中沉淀形成的观念上。

(2)到了19世纪后期,显微镜在地质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花岗岩水成论观点已被遗弃,但争论并没有结束。

随着“花岗岩变质成因”(即花岗岩化)的观点登上历史舞台,争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到“花岗岩岩浆成因”和“花岗岩变质成因”上。

以鲍文(Bowen)、罗森布什、尼格里、戴里等岩石学家为代表的岩浆成因派,他们是从一个已存在的岩浆系统的高温下冷却结晶的过程来研究花岗岩的形成。

认为绝大部分花岗岩是由岩浆,特别是玄武岩浆分异和凝固而成。

然而对于花岗岩浆的来源问题却存在一定分歧:①鲍文认为是由玄武岩浆分异而来。

②列文生-列信格认为花岗岩浆是由硅铝层周期性熔化而来。

③爱斯柯拉认为花岗岩浆是由大陆基底中任何含花岗岩成分的岩石选择熔融而成。

④克鲁泡特金认为花岗岩浆是由硅镁层选择熔融而来。

尽管岩浆派对岩浆来源意见不统一,但都支持花岗岩是由岩浆侵入冷凝结晶而成。

岩浆岩研究的新进展

岩浆岩研究的新进展

岩浆岩研究的新进展
甘晓春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
【年(卷),期】1990(9)4
【摘要】本文就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岩浆岩的部分内容作一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六个专题:l.混合岩及花岗岩中熔体的运移;2.安第斯山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环境:3.花岗岩及地球动力学过程;4.板内岩浆活动;5.流体机制和岩浆过程;6.火山岩岩石学.
【总页数】6页(P19-24)
【关键词】岩浆岩;花岗岩;火山岩
【作者】甘晓春
【作者单位】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
【相关文献】
1.南岭东段北部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填图的尝试及其新进展 [J], 王登红;陈振宇;陈郑辉;黄凡;侯可军;刘善宝;赵芝;赵正
2.大兴安岭地区早燕山构造亚阶段岩浆岩与岩浆作用研究新进展 [J], 马骥
3.香花岭及其邻区的岩浆岩研究取得新进展 [J], 徐永奎
4.应用改进双晶法研究斜长石成分及其结构态的新进展和应用实例─应用岩相学方
法研究岩浆岩定位类型和定位机制 [J], 胡承绮
5.中酸性岩浆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 [J], 黎夕生;周新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 岩浆岩岩石学是地球物质科学中以岩浆和岩浆岩石 学为研究对象的内容,对于研究地球动力学、矿产 资源的形成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岩石岩石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的学科,它以 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逐步实现向理性认识阶段的 飞跃。在此过程中,除了现代技术(现代分析测试 技术、实验技术、空间技术)的推动外,不断发展 中的化学、物理、数学、力学等基础学科理论向岩 石学的渗透及由此产生的许多边缘学科与横断学科,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二、岩石构造组合与岩石大地构造学
岩石构造组合(Petrotonic assemblae):是指表示板块边界或特定 的板块内部构造环境特征的岩石组合(Dickinson,1971) 。 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体系
动力学条件 构造环境 岩浆源区特征 火成岩岩石 构造组合 内生成矿作 用 岩浆的起源 演化 火成岩组合 地球化学特征
• 板块内部与板块边界、裂谷带、俯冲带、碰撞带和 转换带等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的成矿特征彼此不同。 利用构造岩石组合确定不同的构造环境,来分析不 同构造环境中不同的火成岩组合的含矿特征和成矿 作用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成矿作用分析方法。
深部构造-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序列
• 通过岩浆活动时间、成矿作用时间的分析及岩浆 活动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确定火成岩与成矿 作用的时空格架,建立深部构造-岩浆作用-成矿 作用序列,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的 成因联系及时空耦合关系,结合区域构造环境及 演化,从时间、空间、物质成分三方面说明岩浆 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成矿预测工 作提供基础资料。
地球物质学中岩浆岩岩石学的 新方法和新进展
汇报提纲
• 岩浆岩岩石学在地球物质学中的地位 • 岩石构造组合与岩石大地构造学 • 岩浆起源及演化机制的研究 • 岩浆岩与资源的综合研究
• 一、岩浆岩岩石学在地球物质学中的 地位及其新方法、新进展
岩浆岩岩石学是地球物质科学中以岩浆和岩浆岩石为研究对象 的内容,对于研究地球动力学、矿产资源的形成研究等具有重要的 意义。是地球物质学的重要内容或分支学科。 地球物质学的各分支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 学等,正在地球物质学的学科系统中进行着交叉、渗透、改造和创 新,以提高自已参与解决地学重大问题的能力。 利用岩石构造组合研究大地构造和岩浆作用,深入研究岩浆起 源与演化机制,分析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都是目前利用很广的方 法和进展。
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组合 里东 构造岩 浆旋回
• 三、岩浆起源及演化机制的研究
是揭示岩浆作用与构造运动、深部过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关键环节 岩浆的起源:指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地壳或上地幔发生部分熔 融,产生原生岩浆的作用过程。有三大岩浆源区:地幔、地壳及俯 冲洋壳 岩浆的演化:指原生岩浆通过各种作用衍生为多种多样的进化岩 浆及岩浆岩的过程。它们是壳-幔之间或地壳内部不同层之间物质和 能量交换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对火成岩及其的携带的深源包体的正、反演研究,弄清岩 浆源区的特点和岩浆起源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并把它 们放在区域构造演化的时空格架中加以分析,从而为建立地壳-上地 幔的岩石柱状剖面,划分地幔、地壳的地球化学省,恢复岩石圈演 化历史提供重要的依据。
东昆仑地区侵入岩、火山岩的构造岩石组合划分 侵入岩
碱性花岗岩组合 辉绿岩墙群 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组合 TTG花岗岩组合
海相拉斑玄 武岩组合
火山岩
陆相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组合
钙碱性花岗岩 组合
华力 西印支 构造 岩浆 旋回
辉绿岩墙群
陆相双峰式性火山岩组合? 陆相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组合 海相高钾钙碱性岩组合 海相拉斑玄武 岩组合
• 四、岩浆岩与矿产资源的综合研究
不同圈层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与调整、极端条件下 岩石矿物的特点与成因以及成矿规律等的研究 在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的基础上,以板块构造理论研 究火成岩的侵位-定位系统及构造环境,研究与火成岩相 关的成矿类型的特点,分析火成岩所蕴含的成矿迹象和 信息、含矿火成岩的矿化特征,综合研究不同时代、不 同类型火成岩对矿产的控制作用、成矿机制,加强对与 火成岩有关的成矿地质作用的研究。
构造岩石组合分析是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和历史的最有效 手段之一,研究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关系的基本方 法,体现了构造环境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大地 构造和区域成矿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岩石构造组合的划分
Carmichael等(1974)的火成岩划分:大洋盆地玄武岩 组合、大陆拉斑玄武岩及大陆深缘镁铁质岩浆组合。 Condie(1977) 的五种岩石构造组合:大洋组合、消减带 相关组合、克拉通裂谷组合、克拉通组合和碰撞相关组 合。 Hyndman(1985) 五种岩石构造组合:大洋扩张脊组合、 大陆裂谷组合、洋-陆会聚边缘组合、陆-陆碰撞带组合 和板内组合。 邓晋福(2010)划分9种环境的29种岩石构造组合:洋 中脊扩张(MORS)环境的岩浆岩组合、洋岛环境的岩 浆岩组合、岛弧环境的岩浆岩组合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 的岩浆岩组合、陆-陆碰撞环境的岩浆岩组合、后碰撞 环境岩浆岩组合、后造山环境的岩浆岩组合、稳定的克 拉通(或地台)环境的岩浆岩组合
多福屯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143Nd/144N、εNd和206Pb/204Pb特点, 岩石的εNd均值为7.69,εSr均值为-10.7,其物源不是标准的富集或亏损地幔区, 与典型的EM或HIMU型洋岛玄武岩明显不同,物源受部分大陆壳的混染,岩浆源 属于富集与HIMU幔源间混合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