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社会福利思想整理版

合集下载

社会福利思想史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

社会福利思想史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

其次,强调宗教生活民族化和世俗权利的 神圣化。
宗教改革直接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神学思想提出 挑战,进一步弘扬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使得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民生的思想、追求现 实生活幸福的愿望更深入人心,这不仅有利的推 动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也为西方社会 福利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 现 启蒙运动是推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的第三 次重要变革。 提倡唯物主义,强调追求科学,让理性替 代对宗教的绝对信仰。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 段
(一)不同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 流派 1 主流社会福利思想的阶段性 2. 不同阶段社会福利思想派别的多样性
(二)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观念 1. 自助观念 2. 国家福利观念 3. 共同责任观念
(三)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 1. 家庭保障 2. 国家保障 3. 社会保障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所推动的欧洲工业化的发展。其突出特点 是以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建立近代工 厂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工业革命在很大 程度上也加剧了原有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 盾 。
西方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在 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逐渐成为经常性社会问 题,给一些社会成员的生活带来长期影响, 并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 展,并在一个时期内导致经常性大规模的 阶级冲突和政治斗争。这势必引起全社会 的关注,探讨其出现的原因。这些努力从 而形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 福利主流思想。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行为与 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一、西方早期的社会慈善
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慈善行为密 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中世纪欧洲社会救济中, 教会慈善救济 占有重要地位。多数教会将其收入的一部 分用于慈善救济,并建立救济院、医院、 上帝之家、疯人院等慈善机构。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福利经济学:将伦理学与技术分析应用相结合的学科;以效用或者功用(Utility)理论为出发点,探讨福利最大化问题;旧福利经济学以阿瑟·庇古为代表;新福利经济学以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为基础;两者共同关注的主题:(1)福利的界定;(2)效用的定义;通常与公共选择理论联系在一起;一、福利和效用的内涵和基本概念1、福利的经济学内涵(1)个人福利“福利”指的是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包括收入获得与心理满足两个方面;“个人福利”指的是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是正负效用之和;个人福利最大化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是个人主观效用之和,由个人消费满足及其工作损耗两方面构成,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零和关系;通过度量个人偏好来测量个人福利,有两种方法:序数法和基数法;(2)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代表的是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测量方法:个人的福利评价和效用的人际评价;2、效用的内涵与测量(1)内涵“效用”指的是一种人对自我感觉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其经济学内涵就是人(消费者)在从物品与服务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则效用越大;通常与“幸福”概念联系在一起,而幸福=效用/欲望;(2)测量基数法:其基本论点有二:一是效用可以赋值测量;二是人际之间的效用可以比较;基于此,所采用的效用测量方法为计量加总法;序数法:根据满足程度的高低和偏好顺序进行排序;通过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反映出不同人在既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下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消费组合(消费偏好)。

3、消费者剩余由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来并成为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概念;指的是一个人为了不失去或者为了拥有某种东西,而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其度量方法为:通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价格与实际支付的货币价格之间的落差来实现;二、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1、个人利益与自利行为每个人都是其利益的最后决定者,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古典经济学认为,如果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那么也就自然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实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总是存在冲突;2、社会选择社会选择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作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好的社会选择不仅需要建立在民主制度基础之上,而且也需要在资源配置上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市场和投票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社会选择形式;社会选择机制将会影响集体或群体福利,在整合不同个体偏好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最优;三、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1、福利最大化多重含义:本质上涉及福利内涵以及资源配置方式;2、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就属于“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即无法在不降低一个人或者更多人效用的前提下,无法提高一个人或者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第二节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一、福利经济学的起源1、道德哲学起源早期的政治经济学属于道德哲学范畴;从规范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经济问题;19世纪流行的社会思潮——功利主义——也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哲学判断基础;2、早期经济学的影响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巨大影响;二、庇古(A.C. Pigou)的福利经济思想及其发展1、庇古和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1)作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创造了福利经济学的完整理论体系,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诞生;(2)主要内容包括:对福利的分类——社会福利vs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决定社会福利,前者无法计量,而后者可以计量;主张以基数效用法来计量个人福利,主要是通过单位商品价格来计量;经济福利等同于国民收入;坚持正义原则,强调收入均等化;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以使国民收入最大化;(3)庇古学派社会福利函数:2、福利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新福利经济学形成;罗宾斯对庇古的批判;分类性而非分析性;重目的轻手段;基数法而非序数法;第三节新福利经济学一、新福利经济学的早期发展1、背景对庇古基数效用法与人际效用可比性的质疑;罗宾斯提供了福利经济学方法论上的重新定位;“帕累托改进”的推进:使某些人得以改善而不让任何人情况恶化;2、希克斯的贡献1972年和肯尼思·阿罗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34年发展出帕累托经济学或新福利经济学;即“希克斯—艾伦革命”;1937年将IS-LM曲线引入宏观经济学;1939年推广无差异曲线和一般均衡理论;3、柏格森的贡献1938年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即“柏格森-萨缪尔森函数”;将社会福利函数的建构作为一种对不同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排序方法;提出经济变动的“效率效应”与“公平效应”之间的区别;4、勒纳的贡献1932年率先采用“社会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5、西托夫斯基的贡献对福利经济学和经济“进步”的福利含义的关注;“西斯夫斯基双重检验”修补了传统经济学有关收入分配的处理方法;“共同体无差异曲线”澄清了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检验了竞争有效率与垄断无效率的限制性条件;6、保罗·萨缪尔森的贡献1938年的《福利主义经济学与国际贸易》;1943年的《对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说明》;特点:不同意罗宾斯的关于经济学应该排除价值判断的说法,坚信福利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7、新福利经济学的特色新福利经济学认为,福利经济学应该研究效率而不是水平;和旧福利经济学强调经济(或物质)福利不同,新福利经济学主张使用偏好来表示效用概念,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在新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标准及其与之相关的边际条件得到普遍使用;8、新福利经济学的改进使用“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等方法;发展了“最适度原理”;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突出了福利的主观和相对色彩;二、当代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1、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因为其在福利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计量经济学等方面的贡献,1972年和希克斯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51年在《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中证明了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进而不可能得出包括经济社会所有方面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所谓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围绕阿罗定理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社会选择理论发展起来了——如何把有差异的个人偏好汇集成一个最终的社会偏好,这就是社会选择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否有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满足不同的价值判断;以多数选择的表决规则为例: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指的是社会在收入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方向上的协议,但是,如何实现这一协议至关重要,为此他提出了“宪制函数”;2、阿玛蒂亚·森的贡献向功利主义和基数效用论回归;阿罗不可能定理之适用条件:投票式的集体选择;阿罗不可能定理之原因:序数效用规则无法揭示人际效用比较信息,因为人际效用具有不可比性;为此,需向功利主义和基数效用论回归;1970年在“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性”一文中提出“森不可能定理”;其核心是以序数效用为基础的帕累托准则和帕累托所主张的自由主义原则相互冲突,因为帕累托最优假设并没有为个人空间提供保护,而这和穆勒所主张的自由主义相悖,但是,从现实道德准则出发,这两个准则都是正确的,故,唯一出问题的地方就在于新福利经济学的价值论基础,即序数效用论;森在《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中关注的核心是社会政策的目标与社会成员的偏好与意向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即社会选择和公共政策判断对社会成员偏好的依赖关系;一方面集体选择规则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人的偏好结构,另一方面个体偏好以依赖于社会特性;为此,要分析社会选择顺序必须理解个人偏好的关系;但是,在构建个人偏好函数时,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贫困与饥荒》;1981年出版了《贫困与饥饿:关于权利和剥夺的论文》;饥荒之原因并非食物短缺,而是人们未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只有从权利体系来理解贫困与饥荒才能把握问题之实质;森认为,贫困在本质上就是不平等,或所谓的“相对剥夺”;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1987年出版《伦理学与经济学》;将伦理学议题重新带入主流经济学之中,并对经济行为与道德、经济学与道德哲学以及自由与结果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1999年出版《作为自由的发展》;第四节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一、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1、通过社会计划在不同人群的利益之间实现均衡;2、政策推行过程中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实现公平;3、对集体决策进行必要的评估;二、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1、对社会政策理念的影响2、对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效率的认识3、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的启发三、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与实践的影响1、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的影响2、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

世纪末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世纪末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3.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自由对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是个人的权利。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自由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侵犯。真正实现自由必须由社会提供提供必要的平等条件,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利。平等同时包括通过实行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式 减少贫富差距。团结互助既是对自由的节制,同时也是给自由以实质内容。
1871英国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奥地利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法国瓦尔拉斯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效用”。 1884维塞尔《经济价值的起源及主要规律》把这个效用称之为边际效用。
3.新历史学派代表:施穆勒,瓦格纳,桑巴特,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不再否认经济规律的存在,力图用历史统计方 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特别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意识形态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作用。提出了实际的政策主张:工厂立法、劳动保险、工厂监督、劳资纠纷仲裁、某些行业国有化、城市土地私有权的限制、财政赋税改革等。
2.旧历史学派代表: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形成于19世纪中期 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是一种既反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试图建立“以历史方法为基础的”经济学期望发现各种各样的历史经济规律目的就是要论证德国发展的特殊性对国家社会主义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观1.财富分配中的福利问题 杰文斯:劳动供给理论 劳动是痛苦的努力过程,工人是否提供劳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的净痛苦、劳动量和获得的效用量。 在计件工资制下可以使工人的收入极大化和主观牺牲最小化。 马歇尔:在垄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政府实施比由私人企业实施垄断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

第八章_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八章_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经济思想
– “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与交换资料的公有以及为了所 有人的同等利益而在这些方面的公有”
• 社会思想
– – – – – – – – 社会有机体 社会的生命要超过它任何一个成员的生命 个体的特质决定于社会有机体对它的作用 个体离开社会有机体则无法健康活动、无法正常生存 社会有机体的继续存在是个体的至高目标 个体必须放弃自高自大的幻想 个体必须为有机体努力 社会也需为个体提供健康发展条件
– 肖伯纳:“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来对个人的经济行为 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土地的私人占有是社会主义所反 对的各种不平等的特权的根源”,无产者一来到世上, 就“发觉没有一块土地不是别人的财产,私有财产早 就把他们抛到九霄云外了,他走在路上时,是一个流 浪者,他离开道路时,便是别人土地的侵犯者”,成 为一个“没有粮食、没有房屋、无以为生的多余的人, 具有去做流浪者和奴隶的一切条件”。
• 2、贫困问题
– 贫困问题是资本的少数人所有造成的结果 – 也是社会不平等和剥削制度带来的结果 – “只要是资本掌握在一小撮人的手中,贫困就必然是 多数人的命运” – “你们这些享受着舒适而考究生活的人,你们的安逸 和奢侈是以他人的苦难和贫穷为代价的,你们的骄奢 淫逸是产生贫困的根源”
• 土地的不平等所有也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第八章 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福利思想
• 出现于19世纪中期 • 政治上: – 主张发展社会民主 – 强调阶级调和与阶级合作 – 提倡国家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实施强有力的干预 • 经济与社会生活上: – 强调国家应尽可能承担起全面的社会责任 – 国家应为全体民众建立充分的社会福利 • 与凯恩斯一起成为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 理论基础
一、瑞典早期社会民主主义社会 福利思想
(一)布兰亭 强调社会改革: 推动社会立法、建立普遍性社会保险制度 (二)斯蒂芬 社会政策应该是一种国家行为 主张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提高民众的社会福 利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pptx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 失业问题 贫困问题 童工和女工问题
• 工厂工作条件问题 住房问题
二、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 • 1、人口向工业和中心城市的集中——>劳资
两个阶级集团的形成
• 傅立叶
和谐制度论
• 1、四时期-四阶段论的人类社会发展观
• 2、和谐制度将代替文明制度
• 3、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生产—消费合作 社,即“法郎吉”
• 4、股份制
• 5、妇女解放;
• 局限性:存在特权与不平等;阶级合作
• 欧文的空想共产主义福利思想 1、新兰纳克(New Lanark):幸福之乡 2、按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共产
次要目标; • 反对任何针对现实问题而采取的福利措施; • 社会的无产阶级化和贫困化绝不是改善福利的社会
计划能阻止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与政治根源; • 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 从社会改造的角度来批判社会福利,寻找彻底解决
方案; • 一种否定性的福利观; • 创立了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
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落后。 • 封建贵族希望通过改革,在不损害本阶级利益的情况
下,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 • 新兴的资产阶级一方面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经济自由,
另一方面,又希望获得政府的保护。
(二)德国历史学派的思想先驱
李斯特----《国家经济学》,主张国家主义,反对世界 主义 •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的作用和职能不同 • 落后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的职能,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在工业化过程中应当采 取贸易保护政策。 • 强调经济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西方社会社会福利思想整理版

西方社会社会福利思想整理版

西方社会社会福利思想整理版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概念1、社会保障最早见于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英国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6大服务项目之一(社会保障、个人社会福利、健康服务、教育、就业服务、住房)2、*定义社会保障:指国家或有立法保证的旨在增加收入安全的制度安排社会福利: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增进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

狭义: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它与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同为促进人类幸福的制度措施,只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

(1 )三个不同点:物质生活vs精神生活行政取向vs理念支持预防保护vs提升发展(2)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并不是同义词(3)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比社会保障要宽泛。

社会保障可以是一个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组成部分,但反之不然。

社会保障安全网的构成(1 )、社会救助(低保)一一最后的安全网(先择性原则)(2)、社会保险一一先有保障制度的主干中间(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3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服务)一一非营利性的服务性保障(普遍性原则)3、公共福利:政府为其公民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尤其是那些旨在提高其公民生活质量的商品或服务。

◎公共福利W社会福利——国家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均可为主体实施主体主要内容4、慈善(崔乃夫)一一有同情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慈:父母对子女的爱一一纵向关系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一一横向关系二、社会福利的特征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保障对象的全民性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社会保险的对等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第二节社会福利的类型1、认识过程:针对社会问题一社会发展剩余型和制度型威廉基斯莱伯克斯剩余型:暂时性、替代性制度型:常规化、永久性(针对每一个人)发展性社会福利卡恩2、四分法(1 )、福利国家型(国家福利型)强大的社会福利和国家企业投保的社会保险系统为基础的突出公平优先的社会保障体系优点:高水平、全保障、广覆盖、普需型缺点:财政负担重、效率不高代表国家:西欧国家、英国(2 )、社会保险型(投保资助型)以雇员和雇主投保,国家给予资助的保险为主要保障措施的制度优点:广覆盖、多层次、效率公平兼顾、财政负担较轻缺点:差异较大、公平性差、管理较复杂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等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3 )、个人储蓄型(强制储蓄型、中央公积金制度)政府通过法律强制规定雇员和雇主出资建立保障个人账户,不予补助的调剂优点:政府无负担一一完全个人账户缺点:共济性差代表国家:新加坡及南亚、东南亚、非洲等数十国家(4)、国家保障型(国家保险型)完全由国家和企业为职工建立保险和救济的社会保障制度优点:公平性好、管理方便缺点:效率低下、国家和企业负担重、个人没有选择代表国家:公有制经济国家为主如前苏联/东欧国家3、三分法:‘实际”国家(美国)、社会保障国家、社会福利国家P5.东亚社会福利模式三个特点1)政府干预程度较西方更2 )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助而不是政府的帮助(观念与西方不同) 3 )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第三节研究方法指导方法:1、要历史的看问题2、阶级的看问题3、逻辑的看问题4 、多角度的看问题技术性方法;1、国别法2、阶级法3、学派发4、人物法5、著作法第二章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古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一、背景介绍荷马时代(前12c—前9C):原始公社解体,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希西阿像时代(前8c):产生私有财产奴隶制,阶级和城市国家(城邦)的时期1、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健全的父权制家庭社会风气阶级的出现2、古代雅典社会家庭、人口、教育、阶级分化、社会危机(人口危机和暴动)3、古代斯巴达社会阶级划分(斯巴达、希洛人)政治制度(二王制、长老会议、全民会议)重农轻商社会风气比较雅典与斯巴达社会二、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P121、阶级结构社会发展经历四个阶段:a?家族时期b.结群时期c?部落王时期d.部落联盟时期等级划分人性理性意志情欲品德智慧勇敢要节制代表人统治者军人武士工农业劳动生产者代表物金银铁铜2、政治制度社会经历了5 种政体: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人呢和整体无论其好坏都是暂时的,非永久性的,这是一种社会规律3、共产制度在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中实行晚年在<法律篇>中恢复私有制评价4、婚姻制度公妻与公育:伯拉图式爱情总结:她的婚姻家庭观,只在第一和第二等级内组成一个排他性婚姻集团,以妻子公有,儿女公育为手段,以生育优质分子为动力。

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2014

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2014

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一、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人道主义●•康德:以人为目的,而非手段。

●•为了人道而牺牲人是不人道的。

● 2.民主主义●•民主制度是唯一能够实现人道主义的政体,民主即所有的人在政治上都有同等的发言权。

●•民主本身具有价值,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也不是遥远的目标。

● 3.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自由是个人的基本权利。

社会应加以保障与促进。

●平等包括通过实行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式减少人与人之间在收入、财富占有上的差距。

●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是对自由的节制,也是给自由以实质内容。

● 4.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修订”●不需要全面的国有化●对混合经济的接受● 5.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应该根据工人的利益、社会主义原则和工人的经验水平以及社会的实际可能来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逐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模式需要长期探索,社会主义需要利用现有条件一步步地实现。

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一、背景及主要信条● 1.19世纪德国社会历史状况●(1)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上自由化●(2)政治上更趋保守贵族权利的强化●(3)德意志同盟成立政治上的分裂●2、德国历史学派的主要信条●(1)经济学的演进方法●(2)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3)归纳/历史方法●(4)提倡保守的改革二、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论证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1.经济史的教训:自由环境与优良制度可以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2.生产力说:国家的发展不仅在于财富的增加,更在于生产力的提高与精神资本的储蓄3.经济发展阶段说:渔猎时代、畜牧时代、农业时代、农工业时代与农工商时代;不同时代应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自由贸易或是贸易保护)三、旧历史学派(十九世纪40-70年代)● 1.罗雪尔的思想●(1)“国民经济的生理学方法”●尽可能描述和说明一切经济生活的现在与过去,只回答“是什么”,不回答“应该是什么”●研究经济学不能孤立地从经济入手,必须与法律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对经济生活做出完整的说明●研究经济学不能以现存的经济现状为满足,要结合过去的情况和国民整体来进行研究,以获得启示和教训,要从“历史的类似”找出“倾向的线索”●历史的方法不轻易赞扬一种经济制度,也不轻易否定一种经济制度。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1、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到17世纪: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缓慢转变时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出现(背景: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出现,为社会福利思想奠定基础;宗教改革加速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有利于福利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思想是西方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形成,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兴起(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也走向顶峰,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出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时期(德国新历史学派、英国激进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德法瑞典等国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前期:西方资本主义面临新选择,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思想也发生明显变化(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的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改革,社会福利思想得以表现。

(第三条道路)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主流派别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的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体现国家干预为核心的激进自由主义和新历史学派为主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强调政府宏观政策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为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以强调充分国家责任和福利为核心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强调市场机制和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3、中世纪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首先是不系统性。

没有发展成相对独立的思想内容体系,更多的隐含在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中其次,深受基督教影响。

不以人为中心,反映人的意识和主张,带有宗教性而非社会性(被称为宗教社会福利社想)4、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a.系统性和全面性(全面论述灾害救助,养老,鳏寡孤独的社会救助思想)b.世俗性和政治性(为维护统治者政治利益)c.预防与救助并重(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灾害发生)d.明显的理论性(在家庭内部、国家内部强调一定的伦理思想)5、文艺复兴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结束欧洲长期封建宗教神学统治,文艺复兴确立了人文主义的地位,确立资产阶级社会价值观念,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2000字)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提供社会保障而产生的一种理念和制度体系。

它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应该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帮助,以确保人们的基本福祉和社会公平。

本文将探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启蒙时代。

在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们开始质疑旧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权、平等和自由的观点。

他们认为,人们应该拥有自由发展的权利,并且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保障。

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19世纪是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发展。

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体制使得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社会不公平。

他们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重视社会福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工人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工会组织和劳动力保护的建立。

这使得政府意识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20世纪是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和美国大大扩大了对社会福利的投入。

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国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和养老金等制度来提供人民的福祉。

它们还设立了公共住房计划和基本教育制度,以确保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这些措施减轻了社会不平等问题和贫困现象,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标准和幸福感。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特点是关注人的尊严和社会公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是为社会的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并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利。

它强调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这与许多其他地区的福利制度不同,其他地区更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团结。

然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平衡福利和经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因为福利制度的高福利支出和高税收可能对经济造成负担,导致经济增长受阻。

有关社会福利思想

有关社会福利思想

一.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1、历史性:发展历史构成思想的基本内容2、多元性:A人的基本需要的多元性B思想的多元性: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哲学3、意识形态性:4、流派性:二、威廉配第的社会福利思想配第的最低工资理论是社会福利的重要范畴,他主张工资的确定必须要为了劳动者的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工人的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最低工资的确定从而保证了劳动者的基本收入,流露出社会福利的基本思想。

配第也指出,工资是作为保证劳动力供给的而存在,工资应该限定在基本生活费用的法定工资的最高限额,在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的问题上,他建议产业应该建立在靠近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地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将无业游民组织起来建立公共设施,以增进社会财富。

配第的思想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福利思想的经济学基础。

三、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1、基于斯密的经济学观点,自由竞争,个人利益,国民财富、社会福利2、斯密把自由竞争当做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好的方法,反对国家干预市场,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最小政府。

3、强调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供给全部人员过得去的衣食条件才算公正。

也主张制定最低工资率,并且工资率要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断调整(成果)四、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1)提出了人口过剩的原因不同于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认为人口过剩是由于“机器排挤人”造成的,是相对过剩,他将人的幸福与福利的发展建立在合理满足人的需要基础上。

(2)鼓吹经济干预,实现多数人的福利必须依靠国家干预。

(3)主张实行劳动立法并建立劳动保险制度,来维护工人阶级劳动者的幸福。

五、霍布豪斯的社会福利思想1、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统治的首要条件必须是有明文规定的法律实行的统治,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可以使个人解除对可能受到的侵犯和压迫的恐惧–国家应对社会经济与生活实施干预–国家的义务不是直接为公民提供食物,也不是直接给他们提供房子或衣服,而应是为他们创造一种有利的经济条件,以便使那些没有生理缺陷的正常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及家庭获得这些东西2、国家责任理念与社会福利功能个人和社会之间有一种互相责任–作为个人:•他对国家的责任是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勤奋工作•不该剥削他的幼年子女的劳动•应服从社会的要求•为子女的教育、健康、卫生和幸福尽心尽力创造条件–作为社会•为每一个成员提供足以维持文明生活水准的手段•国家履行责任的方式–提供获得生产资料的机会–保证个人在共同财富中享有一份3、社会福利的基本主张–儿童保护•关心儿童的肉体、精神和道德•教育卫生制度•国家是“最高父母”–妇女保障•幼童母亲在家中照看孩子要比她出去做工而听任其孩子无人照料对社会的贡献大得多,更值得给报酬•因而,就不该再认为强迫母亲出去打工是可取的•也不该再认为母亲领取政府所提供的补贴是丢脸的•妇女不该通过挣钱来增加收入,应更好地抚养孩子–贫困与济贫•避免贫穷的方法•为个人提供可据以脚踏实地工作的基础•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用济贫法制度对寡妇、孤儿及单身母亲进行救济–工资问题•不仅应能支付妻子和儿女的吃穿费用•对付疾病、意外事故和失业风险•提供教育费用•储存一部分钱供养老使用–老年人•推行养老金制度–霍布豪斯关于国家干预思想、国家责任的理念以及社会福利的基本主张,表现出与传统自由主义基本主张的显著差别–其社会福利思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六、傅立叶的主要思想:和谐制度论1、四时期——四阶段论的人类社会发展观:蒙昧状态、宗法状态、野蛮状态、文明状态2、和谐制度将代替文明制度3、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生产—消费合作社,即“法郎吉”4、股份制5、妇女解放;局限性:存在特权与不平等;阶级合作七、新历史学派社会政策主张–提倡社会改良主义•社会存在过度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主张实施社会立法•改变分配制度与所有制形式以满足社会成员的权利和要求•推行社会保险•建立工厂监督员制度和劳资纠纷仲裁制度•加强劳动保护•对贫困者提供社会救济–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八、格林的国家干预主张–对个人的任何一种伤害都是对一种公共的伤害,它是普遍自由的一种障碍–为了实现每个人都幸福和普遍自由,必须通过法律来实行一些限制甚至禁止措施–个人获得自由的主要办法是接受教育,而教育应该通过国家行为来实现–如果从其成员获得自由的角度来考虑,国家采取措施阻止儿童在遭受忽视的状态下成长是它的职责,因为这种忽视实际上使他们在生活中可能被排斥出一种自由职业之外九、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1、依靠政府的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节的方式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2、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从而实现收入的平等;3、实行“自由社会民主主义制度”,采取混合经济制度。

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思想章节知识点整理

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思想章节知识点整理
③现实社会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灾难,是由于存在各种社会腐败现象。
④提倡一种共同劳动的社会。
(2)强调科学研究、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
a.普及国民教育并且从儿童抓起
b.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工作时间:不超过4h/d
*三大原则:公有制、普遍参加劳动(除老弱病残)、平等分配生活必需品
二、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代表著作:《论西班牙君主国》、《胜利的无神论者》、《太阳城》等
2.康帕内拉的社会福利思想内容:
世间的一切都遵循着“实物的自然法则”,周而复始地运行着,不断回复到它的“原初状态”
(1)公有制,实行按需分配和和谐的社会分工
①主张消灭私有制和家庭——公有制+公妻制
②提倡按需分配—由太阳城中的“公职人员”进行分配——人们可以从“公社”获取所需
孔子的大同社会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汉堡制+慈善组织会社(志愿服务部门的兴起)
2.福利国家阶段
福利国家:是指一种理想的福利提供模式,国家承担了为其市民提供综合和普遍福利的责任,也就是福利国家接管以前由家庭、宗教机构、志愿组织或私营部门所承担的为全体人口提供保护之责任的国家。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一)梅叶的空想社会福利思想
①代表著作《遗书》从本质上剖析谴责当时的阶级社会及其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通过革命取得自由平等。
②对宗教神学开展批判。——宗教神学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③提出革命的主张。
④提出公有制社会。——公社是社会基层组织:财产、劳动、人与人的关系、公社与公社的关系、公社的管理者角色
②私有制是财产和地位不平等的起因,也是一切罪恶的基本原因(个别社会成员+公务人员)——人性是怎样的?

531-第十章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

531-第十章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

第十章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一、重难点要求了解开明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保守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公共选择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了解社群主义的福利哲学思想。

二、重点内容一、开明派的社会福利思想萨缪尔森的主要观点乘数—加速原理,一般均衡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二、保守派的几个主要流派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1.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2.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3.提出“自然失业率”理论,反对工会组织4.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5.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三、公共选择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观点公共选择学派主张,可以根据公共服务的类型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即将公共服务类型与社会组织类型进行理性组合。

公共选择学派主张,以市场机制来选择。

即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之间,当然也在公共机构之间开展竞争,就像顾客通过对私益物品的选择来决定企业的命运一样,也可以通过公民对服务机构的选择决定对单个公共机构的存亡。

为扩大公众自由选择的范围和便利性,他们还主张允许不同组织之间在职能和管辖区域的重叠交叉。

公共选择学派主张,尽管经济市场中的主体标签是消费者和厂商,而政治市场中的主体标签是政治家、政客、选民和利益集团,但他们的行为目标并无差别,区别仅在于,在经济市场交易的私人物品,而在政治市场交易的是公共物品;前者的最大化目标表现为效用和利润的最大化,后者的最大化目标表现为公共物品利益和政治支持的最大化。

在公共选择理论家眼中,政府不过是个无意识、无偏好的“稻草人”,公共行为和公共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家和官员的动机支配。

显然,公共选择学派尽管没有直接的主张公有经济的低效率,但从其反对政府干预的立场来看,公共选择学派是排斥公有经济的。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讲义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讲义
治性、阶级性 · 2.马克思福利思想最有价值的是他们的全民福
利思想 · 3.马克思福利思想在当代遇到了社会现实的严
峻挑战
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探讨题目1:马恩福利思想在当代遇到的挑战
· 1 马恩福利思想在当代遇到哪些挑战?
· 2 怎样评价马克思福利思想?
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第四节 凯恩斯福利思想
第六页,共三十二页。
3.思想点评
有益的思想 · ①和谐社会 · ②公共福利 · ③尊老爱幼
第七页,共三十二页。
(三)圣西门的社会福利思想
1.生平和著作 (1760——1825),出身贵族,主要著作有《一个日内瓦居民
给当代人的信》,《论实业体系》,《人类科学概论》. 2.福利思想
· 完美社会制度思想 · 社会进步的四个标准
· (5) 把信贷和运输集中在国家手中 · (6) 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有计划开垦土地\改
良土壤
· (7)实现普遍义务劳动制 (8)实现工农业相结合,消灭城乡差别 (9)对儿童实现公共免费教育,取消童工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3. 无产阶级贫困化思想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集中描述了无产 阶级贫困状态。
· 政府的职能
· 社会改革重要内容是改进精神和物质福利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和局限
· 历史贡献:
· 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抨击了现存社会的全 部基础。
· ②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天才预见。例如:主张废除私有制和雇 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以公有制为基础,人人参加劳动,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建立幸福、和 谐的新社会等。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界想来源。 局限性 ①坚持“理性”支配世界,他们从抽象的“理性”出发,从天才人 物头脑中设想出种种社会改革方案;

3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第二,每个人在自由竞争的 社会环境里追求个人利益,也会 在不经意中带来社会利益,促进 人类的幸福。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 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 让他采取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 的利益。”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 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 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二)鼓吹经济干预主义

在他看来,要提高最大多数 人的福利水平,必须依靠国家 运用行政干预的杠杆,而不是 把国家的作用限制到最小,无 限放任经济自由。
(三)实行劳动立法并建立劳
动保险制度,保护工人阶级和 劳动者的利益 如缩短劳动时间,取缔童 工,增加工资(满足衣食、住 房的需求),劳动保险(解决 生老病死失业等问题)。这样 还可以限制资本家大规模生产, 有利于小生产者的利益。
三、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西斯蒙第(1773~1842) 原籍意大利,生于瑞士日内瓦, 后移居法国。19世纪著名的经 济学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 学新原理》。
(一)对所谓的人口过剩问 题提出了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不 同的看法 他认为,马尔萨斯和李嘉图 把资本主义人口过剩问题归结为 自然原因是不对的,他认为这是 社会原因即社会经济制度造成的。 人口过剩是由于“机器排挤人” 造成的,是一种相对过剩,为了 避免这种人口过剩,就要阻止机 器大工业发展。

它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 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进行斗争 的理论武器,对于促进和巩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过重大作 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 要来源。
一、威廉· 配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威廉· 配第(1623-1687)是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 计学家。代表作是《赋税论》、 《政治算术》、《爱尔兰的政 治解剖》、《货币略论》。

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

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
1、城邦的起源及理想政体
人类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组成城邦,城邦必须以促进善德 为目的,应该指引人们去追求自足而至善的生活; 建立城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城邦政治机构来协调社会成 员的关系,以实现一种优良的生活; 建立一种理想的政体来促进人们分享优良的生活,他所 设计的政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照顾公共利益的 原则、多数人原则、人人都能幸福生活的原则和轮流执 政的原则。
511151876 吴江
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2、理想状态的国家
按照不同等级实施不同的财产所有制度; 主张实行共妻制度与子女公养制度; 教育是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必不可少的。
511151876 吴江
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3、柏拉图晚期的所有制思想
柏拉图前期的思想基本都包含在《理想国》一书中, 他晚年的思想体现在《法律篇》中,他认为,在不同等 级中实行一定程度的财产私有制更有利于消除冲突与争 斗;他提出按照各自的等级拥有相应数量的私有财产的 主张,并重新将社会成员划分为4个等级。
511151876 吴江
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
2、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中产阶级对于一种理想政体的简历及其稳定具有重要影 响; 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 因是社会不平等; 防止社会冲突的十项措施:1.政府官员本身不得越轨违 法;2.政府不得欺骗民众;3.政府官员应该不断更迭;4. 提倡爱国主义,做到居安思危;5.防止贵族之间的内讧与 纷争;6.不断调整官员任职资格中的财产规定,使得贫民 有机会任职;7.防止特权形成;8.平衡财富,壮大中产阶 级;9.依法行事,防止以权谋私;10.平等分配财富、名 伊壁鸠鲁的社会福利思想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后期著名思想家,著有《要义》和 《论自然》等,他对西方社会思想的影响表现在: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是指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套公共福利体系,旨在保障社会公平、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扶助和保护。

这套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公共福利项目来减少社会不平等,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

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变迁使失业率上升、工作环境恶化,导致大量工人生活困难。

这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责任应该如何分摊的讨论。

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家,如托马斯·潘恩和威廉·布莱克等,认为政府应该为公众福利负责,并提倡社会和谐与平等。

然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真正开始形成要归功于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政策变革,特别是在联合国成立之后。

二战后,欧洲以及一些其他西方国家,包括瑞典和英国,开始逐渐建立起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这些福利制度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全民医疗保险、失业救助和养老金等福利项目,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总体而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平等和公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强调社会平等和公正,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一定程度的福利。

这意味着通过福利制度,政府将追求贫富差距的缩小,扶助弱势群体,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社会责任。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认为,社会福利是政府的责任,即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整个社会福祉的责任。

政府通过纳税制度收取公民的税款,然后用于提供医疗保健、教育、养老金等福利项目。

这种社会责任的理念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待遇,减少社会不平等。

再次,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主张福利制度应该普惠于全体公民,并且能够持续为公众提供服务。

这意味着福利项目应该面向所有人,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同时还应该具备经济可持续性,即能够长期提供福利服务,不致耗尽国家财政。

最后,个人责任和自助。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计划能阻止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与政治根源; • 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 从社会改造的角度来批判社会福利,寻找彻底解决
方案; • 一种否定性的福利观; • 创立了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
一、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 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上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推 进和支持社会改良主义的政党和团体所持有的思想理 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对西方各国的社会 党、工党以及社会民主党所推行的社会改革和国家治 理发挥重要作用。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 失业问题 贫困问题 童工和女工问题
• 工厂工作条件问题 住房问题
二、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 • 1、人口向工业和中心城市的集中——>劳资
两个阶级集团的形成
• 2、劳资之间的冲突与斗争 经济斗争 政 治斗争
内容。
• 4.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 • 在公有制下,政府既做买主亦做卖主导致价格被扭曲、
资源被误置; • 转向对混合经济的认同和接受; • 5.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扩大普选权,利用代议制增加社会主义因素; • 以具体方案改造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原则自身也是需要逐步完善的;
目的就是要论证德国发展的特殊性。
• 对国家社会主义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 分发挥国家的作用,教育、组织和保护;经济发展的不同 阶段,国家干预的程度方式不同.
三、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
• 圣西门 1、“劳动权”和“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 2、坚持平等、反对特权(择优任用) 3、“协作制”生产 4、与才能和贡献成正比的收入分配制度,包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国家:西欧国家、英国
以雇员和雇主投保,国家给予资顾、财政负担较轻
缺点:差异较大、公平性差、管理较复杂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等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3)、个人储蓄型 (强制储蓄型、中央公积金制度)
政府通过法律强制规定雇员和雇主出资建立保障个人账户,不予补助的调剂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概念
第一章 社会福利概述
1 、社会保障最早见于美国 1935 年《社会保障法》 英国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 6 大服务项目之一 (社会保障、个人社会福利、健康服务、教育、就业服务、住房) 2、*定义
社会保障 :指国家或有立法保证的旨在增加收入安全的制度安排
社会福利: 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增进收入安全的
人类有趋向城邦生活的自然本性
*社会组织(团体)起源自然
社会团体由二人以上群体所组成
A.
家庭——第一种自然形式
B.
村落——由一个家庭繁殖而衍生得聚落,为其成员提供更多的需要
C. 城邦——满级的完备的状态
*阶级划分
共产制 vs 产业私有而财务共有
三个阶段:极富,极穷,中产阶级
总结:从生活和心理学角度论述了社会的起源,把社会看成是自然生成的东西
技术性方法; 1、国别法 2、阶级法 3、学派发 4、人物法 5、著作法
第二章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一、背景介绍
第一节 古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
荷马时代(前 12c—前 9C):原始公社解体,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希西阿像时代(前 8c):产生私有财产奴隶制,阶级和城市国家(城邦)的时期
1 、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
( 1)、社会救助(低保)——最后的安全网( 先择性原则 )
( 2)、社会保险——先有保障制度的主干中间(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
(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服务)——非营利性的服务性保障(
普遍性原则 )
3 、公共福利:政府为其公民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尤其是那些旨在提高其公民生活质量的商 品或服务。 ◎ 公共福利≦社会福利——国家 企业 个人 社会团体均可为主体 实施主体
1)王政时期(前 7 世纪—前 5 世纪):征服了中部和南部
2)共和国时期(前 500 年左右):不在设立国王,人民选举两名执政官担任国家首相
3)帝国建立和崩溃时期(前 5— 2 世纪):建立横跨亚欧非三洲的罗马帝国
2、古罗马社会
1)社会矛盾突出: 大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之间、 统治阶级上层内部世袭贵族与工商贵族之间、 奴
亲嗣→家庭→城邦
维系这种家庭关系的纽带则是超阶级的善德
主奴


善德————善德
4、社会中庸之道
1 )伦理标准的中庸之道
什么是快乐幸福
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这就是善德,善德者就是适中
2)财富的中庸之道
三个善用:外物的诸善,躯体的诸善,灵魂诸善
物质财富过多无益且有害
3) 政体观念的中庸之道
中产阶级的民主势力,只有他执政最好
而不是契约或者意志的产物
2、政治制度
父权制家庭 →君主政体→立宪政体——寡头政治——僭主政治——民法政体
*划分政体的两个标准
整体所要实现的宗旨
正当的政体:照顾到公共利益 *政权的形态:少数人 3、家庭伦
错误的政体:只照顾统治者利益
应当掌握四种技术:父权技术、夫权技术、管理技术、致富技: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它与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同
为促进人类幸福的制度措施,只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
( 1)三个不同点:物质生活 vs 精神生活
行政取向 vs 理念支持 预防保护 vs 提升发展
( 2)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并不是同义词
( 3 )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比社会保障要宽泛。社会保障可以是一个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组成部 分,但反之不然。 社会保障安全网的构成
隶主和奴隶之间
2)家庭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是一个包含宗教、教育、社会管理等各种功能的社会生产共同体
3)罗马法律
4)重视教育: 男女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 分为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类、 高等教育分为三种即哲
学医学和诡辩术 5 、生活方的变化
1. 犹太教
优点:政府无负担——完全个人账户
缺点:共济性差
代表国家:新加坡及南亚、东南亚、非洲等数十国家
( 4)、国家保障型 (国家保险型)
完全由国家和企业为职工建立保险和救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优点:公平性好、管理方便
缺点:效率低下、国家和企业负担重、个人没有选择
代表国家:公有制经济国家为主如前苏联 / 东欧国家
3、三分法:
6 、教育思想 目的:举国之人,皆能敬神、孝亲、爱人 对象:全体公民 内容:重心不重身 儿童教育:一生中最和重要的教育阶段 三、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 生平简介 :《政治学》《伦理学》
1 、社会起源论和社会阶段 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
*社会起源与人的自然本性
人类有延续后嗣的自然要求
人类自然的分为两类:理智的远见的 vs 体力的劳动的
希伯来民族的 12 个支派
摩西时代: 5 卷律法书,即,摩西五经
丢失的十个支派“巴比伦囚奴”
2. 原始基督教
( 1)背景介绍“第一次犹太战争”耶稣
( 2) 主要教义
3. 基督教教父学
( 1)基本内容:
1. 创世学 2. 三位一体说 圣父(天上的上帝) 圣子(地上的救世主)圣神(连续圣义,圣子
私人的东西) 3 、原罪说 4 、救赎说 5 、天国报应说
2 )市民阶级的要求:发展工商业,消除封建堡垒,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3 )神权与俗权的斗争:三级会议、阿维农之囚
3、世俗教育的发展
1 )传授实用技能的学校开始得到人民的青睐,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2 )教会丧失了对教育的垄断地位,为整个西欧世俗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重商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产生于上帝
国家的职能
2、君权说 :君权神授,君主高于法律,教会全力至高无上
3、婚姻家庭:家庭起源于自然法
4、社会经济观
*奴隶制
A. 奴隶制是天然合理的
B.
奴隶社会是人类堕落上帝惩罚的结果
C. 奴隶身体属于主人,心灵属于自己
*私有财产
A. 人占有财产是符合自然法 B. 私有制是最好的形式
C. 物质财富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准备的,但一个人占有财富时,不应当妨碍其他人
A. 婴儿阶段 B. 少年教育和青年教育
*重视妇女教育
评价 : 目的:铲除社会弊端,建立稳定的奴隶制社会秩序
立场:代表了中等奴隶主阶级在希腊城邦生活中的地位需求和主张
功效:由于希腊奴隶制社会已经进入了衰败时期,任何改良措施是不能他起死回生的
第二节 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背景
1、古罗马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总结:就是调和和掩盖绝对对立的两极
4 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 《论自由意志》 《论三位一体》 《忏悔录》
A. 两种社会
厌弃自己 -- 上帝之城 { 永恒的幸福,大公教会 }
轻视上帝 -- 世人之城 { 地域,现实世界 }
B. 国家和教会的关系
教权高于俗权
政府只能与教会密切联合,接受教会的指导,政府不仅维持公平与和平,
剩余型和制度型
威廉基斯 莱伯克斯
剩余型:暂时性、替代性
制度型:常规化、永久性(针对每一个人)
发展性社会福利 卡恩
2 、四分法 ( 1)、福利国家型 (国家福利型)
强大的社会福利和国家企业投保的社会保险系统为基础的突出公平优先的社会保障体系
优点:高水平、全保障、广覆盖、普需型 缺点 : 财政负担重、效率不高 ( 2)、社会保险型 (投保资助型)
1)配偶关系 ; 男女地位平等,但丈夫终身受妻子尊重
2)亲嗣关系:孝慈,尊卑,长幼高下的关系
3)主奴关系:奴隶制是合理性的,公平自然的。奴隶就是一宗有生命的财产和工具。
努力学术 vs 家主学术
4)致富技术:主张从自然的方式获取致富,反对经商和放债这样聚集财富
总结:配偶关系
家庭观的物质基础是奴隶制度劳动
2、经院哲基督教信仰, 以基督教信仰指导理性, 论证基督教信仰的哲
学思潮,也是一种在基督教与许可范围内的思辨哲学
特点:证明教会是地上的天国
辩护教义的神灵性
宣扬宗教蒙昧主义
二、托马斯·阿奎那
1、神权论(国家产生说)
存在的理由:人性的需要
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
时财富的占有
*商业贸易
A. 交换物品的两种方法(社会需要和牟取暴利)
B. 靠重利盘剥获得的金钱完全违反自然法
C. 认为商业会造成社会文化和习惯的变迁,使社会堕落道德败坏
一、背景介绍
第二节重商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经济:庄园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
天灾人祸:黑死病
农村 城市
2、政治结构的变化
1 )特点:君主权力的加强,教皇权威衰落,贵族地位下降,市民阶级上升
教育子女;教辅严禁任何杀婴、堕胎、节制生育的行为;男女不平等,女子要服从丈夫的意志
第三章 中世纪社会
中世纪( 476— 1453)
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开始)
暗黑时代 : 战争频繁,生产力停滞,人民生活痛苦
一、经院哲学
1、背景介绍
西欧的封建等级社会:僧侣、封建领主、园主、奴
教会地位的变化
评价
4 、婚姻制度
公妻与公育:伯拉图式爱情
总结 :她的婚姻家庭观,只在第一和第二等级内组成一个排他性婚姻集团,以妻子公有,

女公育为手段,以生育优质分子为动力。减少私有感情,消除妨碍公有精神占统治地位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