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叶绿素 a和b含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意义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通过跟踪监测水中叶绿素的含量来实现,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叶绿素中含量最高的,因此叶绿素a的测定能示踪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确定具体采样点的位置2.在采样点将采样瓶及瓶盖用待测水体的水冲洗3-5遍3.将采样瓶下放到距水面0.5-1m处采集水样2.5L4.在采样瓶中加保存试剂,每升水样中加1%碳酸镁悬浊液1mL5.将采样瓶拧上并编号6.用GPS同步定位采样点的位置(三)仪器及试剂仪器:1.分光光度计2.比色池:10mm3.过滤装置:过滤器、微孔滤膜(孔径0.45μm,直径60mm)4.研钵5.常用实验设备试剂:1.碳酸镁悬浮液:1%。

称取1.0g细粉末碳酸镁悬浮于100mL蒸馏水中。

每次使用时要充分摇匀2.乙醇溶液(四)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试样用微孔滤膜过滤,叶绿素会留在滤膜上,可用乙醇溶液提取。

将提取液离心分离后,测定750、663、645、630mm的吸光度,计算叶绿素的浓度。

(五)实验步骤1.浓缩:在一定量的试样中添加0.2mL碳酸镁悬浮液,充分搅匀后,用直径60mm 的微孔滤膜吸滤.过滤器内无水分后,还要继续抽吸几分钟.如果要延时提取,可把载有浓缩样品的滤膜放在干燥器里冷冻避光贮存。

2. 提取:将载有浓缩样品的滤膜放入研钵中,加入7mL乙醇溶液至滤纸浸湿的程度,把滤膜研碎,再少量地加乙醇溶液,把滤膜完全研碎,然后用乙醇溶液将已磨碎的滤膜和乙醇溶液洗入带刻度的带塞离心管中,使离心管内提取液的总体积不超过10mL,盖上管塞,置于的暗处浸泡24h。

3.离心: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4000r/min速度离心分离20min。

将上清液移入标定过的10mL具塞刻度管中,加少量乙醇于原提取液的离心管中,再次悬浮沉淀物并离心,合并上清液。

此操作重复2-3次,直至沉淀不含色素为止,最后将上清液定容至10mL。

4.测定:取上清液于10mm的比色池中,以乙醇溶液为对照溶液,读取波长750,663,645和630mm的吸光度。

叶绿素含量测定

叶绿素含量测定

叶绿素含量测定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3. 研钵;4. 棕色容量瓶;5. 小漏斗;6. 定量滤纸;7. 吸水纸;8. 擦境纸;9. 滴管。

(三)试剂:96%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三、实验步骤1. 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g,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

3. 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叶片测叶绿素实验报告

叶片测叶绿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叶片中叶绿素提取和测定的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习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它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对绿光吸收较少,因此叶片呈现绿色。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其原理如下:1. 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通常选择652nm、663nm和645nm波长。

2.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3. 通过测定叶片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吸光度,计算出叶绿素的浓度,从而得到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石英砂、碳酸钙、95%乙醇、蒸馏水、滤纸、移液管、容量瓶、分光光度计、研钵、剪刀、电子天平。

2. 实验试剂:95%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

四、实验步骤1. 称取新鲜菠菜叶1g,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 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再加入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

3. 将研磨好的样品转移到10mL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和研棒,将冲洗液加入容量瓶中。

4. 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到叶绿素提取液。

5. 分别取3mL叶绿素提取液于3个10mL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准确加入0.5mL、1.0mL、1.5mL 95%乙醇作为空白对照。

6.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652nm、663nm和645nm波长下的吸光度。

7. 根据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叶绿素提取液吸光度(652nm、663nm、645nm)分别为:0.650、0.640、0.630。

2. 空白对照吸光度(652nm、663nm、645nm)分别为:0.050、0.045、0.040。

3. 叶绿素含量计算结果如下:叶绿素a含量 = (A652 - A645) × 34.5叶绿素b含量 = (A663 - A645) × 27.0叶绿素总量 = 叶绿素a含量 + 叶绿素b含量计算得到:叶绿素a含量为10.0mg/g,叶绿素b含量为8.5mg/g,叶绿素总量为18.5mg/g。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

一、实验课题名称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文献综述1.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过程起始物是谷氨酸,之后为5-氨基酮戊酸,两分子的ALA缩合形成胆色素原(PBG),4分子PBG相互连结形成原中卟啉IX.原卟啉IX与Mg结合形成Mg-原卟啉原IX,光下E环的环化形成,D环的还原作用和叶绿醇尾部的连接完成了整个合成过程,合成过程中的许多步骤在图中已省略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1)光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

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而光过强,叶绿素又会受光氧化而破坏。

黑暗中生长的幼苗呈黄白色,遮光或埋在土中的茎叶也呈黄白色。

这种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etiolation)。

也有例外情况,例如藻类、苔藓、蕨类和松柏科植物在黑暗中可合成叶绿素,其数量当然不如在光下形成的多;柑橘种子的子叶及莲子的胚芽在无光照的条件下也能形成叶绿素,推测这些植物中存在可代替可见光促进叶绿素合成的生物物质。

(2)温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

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2℃,最适温度约30℃,最高温度约40℃。

秋天叶子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秧苗变白,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高温下叶绿素分解大于合成,因而夏天绿叶蔬菜存放不到一天就变黄;相反,温度较低时,叶绿素解体慢,这也是低温保鲜的原因之一。

(3)营养元素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营养元素。

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间接作用。

因此,缺少这些元素时都会引起缺绿症(chlorosis),其中尤以氮的影响最大,因而叶色的深浅可作为衡量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低的标志。

(4)氧缺氧能引起Mg-原卟啉IX或Mg-原卟啉甲酯的积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5)水缺水不但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而且还促使原有叶绿素加速分解,所以干旱时叶片呈黄褐色。

通过对室外旱池处理条件下的甘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甘薯品种叶片中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均有所下降,叶绿素a/b比值比对照也有所下降,且叶绿素a/b比值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实验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叶绿素分离与提取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它们的光学特性和理化性质3、了解叶绿素a、b含量测定的方法。

实验原理1.脂溶性叶绿体色素提取: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2.分离:(1)叶绿体色素的分离<纸层析法>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纸层析是以滤纸纤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由于样品中各物质有不同的分配系数,移动速度因此而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分离<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与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3.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φCL(φ为吸光系数) 因此,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用公式即可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含量。

测定663nm 和645nm两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在对应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叶绿素a、b含量。

其校正过的公式为:Ca=12.7A663-2.69A645 Ca:叶绿素a浓度,mg/LCb=22.9A645-4.68A663 Cb:叶绿素b浓度,mg/LCT=Ca + Cb CT:叶绿素总浓度,mg/L实验器材:1、仪器:剪刀、漏斗、烧杯、分光光度计、分液漏斗、铁架台、移液管、吸耳球、试管、毛细管、平底大试管、天平、研钵、滤纸2、试剂:石英砂、碳酸钙、丙酮、乙醚、四氯化碳、无水硫酸钠、30%KOH-甲醇溶液3、材料:菠菜实验步骤:1、叶绿素的提取称取去中脉叶片2g左右,剪碎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成浆,再加入丙酮10ml,用漏斗过滤即为色素提取液,暗处备用。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定量测定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定量测定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定量测定一、实验结果1、 滤纸带纸层析:2、 圆形滤纸层析:3、 叶绿素a 、b 含量的测定Ca=12.7A663—2.69A645 Cb=22.9A645—4.68A663推动剂边缘 胡萝卜素 叶黄素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叶绿素a (蓝绿色)叶黄素胡萝卜素推动剂边缘次数组数Ca=31.35(稀释后数据计算)Cb=15.04(稀释后数据计算)二、问题思考1、大部分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的有机物。

光合作用所需色素主要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其中直接参与光合的是叶绿素a,中心色素,其余为天线色素。

2、叶绿素为双羧酸的酯,一个羧基被甲醇酯化,另一个羧基被叶绿醇酯化。

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石油醚。

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

结构的基本特点为拥有一个卟啉环头部及一条叶醇链尾部。

其卟啉环头部由四个甲烯基和四个吡咯环连接而成,大环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和四个氮原子结合。

镁原子带正电荷,相连的氮原子偏于带负电荷,因此卟啉环呈极性亲水,可以与蛋白质结合。

尾部叶醇基具有疏水性,为脂溶性物质。

叶绿素a、b结构基本相同,以-CHO代替CH3即为叶绿素b。

叶绿素吸收光谱3、纸层析可行原因:a、色素可提取b、色素可以溶解于某些溶剂中c、不同类型色素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不同d、色素分子不会吸附滤纸纤维上e、色素分子可以在体外条件下稳定存在4、本次实验叶绿素a、b含量比值偏低,说明实验有误差。

而由于叶绿素a含有醛基,易于被氧化,亦可导致a的含量下降。

同时由于实验在11月末进行,植物中叶绿素含量下降,a,b的比值可能会受影响。

5、实验注意事项:a、叶片要选取绿色较深的部位,去除叶脉;b、尽量先剪碎,便于之后的研磨;c、研磨前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钠,注意用量。

量少研磨不充分,叶绿素会被液泡中的有机酸破坏;量大不易过滤完全且会使色素层析时颜色变淡;d、过滤时所用棉花不可过多,否则滤液完全被棉花吸收。

实验四 叶绿素提取、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

实验四 叶绿素提取、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

4. 叶绿素的皂化作用
3ml提取液 +1ml 20%NaOH-甲醇(摇匀) 3min 提取液 甲醇( 甲醇 摇匀) + 3ml蒸馏水(逐滴加,摇匀) 蒸馏水( 蒸馏水 逐滴加,摇匀)
60℃水浴
冷却 + 3ml苯(摇匀) 苯 摇匀)
静置,观察分层现象。 静置,观察分层现象。
下层是稀的乙醇溶液,其中溶有皂化的叶绿素a和 (以及少量的叶黄素) 下层是稀的乙醇溶液,其中溶有皂化的叶绿素 和b(以及少量的叶黄素); 上层是苯溶液,其中溶有黄色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上层是苯溶液,其中溶有黄色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对照:另取 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加入2ml 苯和 苯和2ml 蒸馏水观察与皂化 对照:另取3ml 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加入 的叶绿素有何不同? 的叶绿素有何不同? (结果与分析3) 结果与分析 )
实验3 实验3 硝酸盐和光诱导对硝酸还原酶 NR) (NR)活性的影响 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设置对照的作用? 设置对照的作用? [NO2-]处理 对照,[NO2-] 处理-对照 B液中 3-的作用? 液中NO 的作用? 液中 底物,而非诱导作用。 底物,而非诱导作用。 准确分析NO3 B液-A液,准确分析 液 液
低温下发生皂化反应的叶绿体色素溶液, 低温下发生皂化反应的叶绿体色素溶液,易乳化而出 现白色絮状物,溶液浑浊,且不分层。 现白色絮状物,溶液浑浊,且不分层。
2)取代反应
卟啉环中的Mg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被 等离子取代。 卟啉环中的 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被H+、Cu2+ 、Zn2+等离子取代。 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稀酸:叶绿素溶液与稀酸作用, 可以被 所取代而成褐色 可以被H 褐色的 稀酸:叶绿素溶液与稀酸作用,Mg可以被 +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 去镁叶绿素遇 则成为深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 深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素,去镁叶绿素遇Cu2+则成为深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 在光下不易破坏(常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在光下不易破坏(常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浓酸:叶绿素溶液与浓酸作用,Mg被H+取代,且生成的去镁叶绿素迅速 去镁叶绿素迅速 浓酸:叶绿素溶液与浓酸作用, 被 取代,且生成的去镁叶绿素 分解出叶绿醇,并形成去镁叶绿酸,呈褐绿色。 分解出叶绿醇,并形成去镁叶绿酸,呈褐绿色。

叶绿素含量_实验报告

叶绿素含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叶绿素提取和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生理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绿色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是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光合能力。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通过测定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出叶绿素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片、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蒸馏水、比色皿、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试管、漏斗、滤纸、剪刀等。

2.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新鲜菠菜叶片,用剪刀剪成小块,称取0.1g左右放入研钵中。

2. 加入试剂:向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再加入3-5mL 95%乙醇,研成均浆。

3. 提取叶绿素:将研钵中的叶绿素提取液倒入漏斗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 滤过提取液:取滤纸一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10mL试管中。

5. 定容: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mL,摇匀。

6. 测定吸光度:取比色皿,加入提取液,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645nm下测定吸光度。

7. 计算叶绿素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叶绿素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

根据实验测得的吸光度,计算出叶绿素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实验过程中,叶绿素提取效果良好,提取液呈现绿色。

2. 叶绿素含量测定:实验测得菠菜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分别为0.5mg/g和0.3mg/g。

3. 结果分析:菠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较高,说明菠菜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六、实验讨论1. 影响叶绿素提取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叶绿素的提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提取液的选择、提取时间、研磨程度等。

[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

[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

[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篇一 : 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值与其中溶质浓度C以及光径L成正比,即A,aCL。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值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的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b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2 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度值,并根据叶绿素a与b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各自的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含量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b的80 ,丙酮提取液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663nm 和645nm,又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b在该溶液中的比吸收系数分别为82.04 和9.27,在波长645nm下分别为16.75和45.60,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04Ca +9.27Cb………………A645=16.75Ca+45.6Cb………………式中A663、A664分别为波长663nm和645nm处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值;Ca、Cb分别为叶绿素a、b的浓度。

解联立方程、可得以下方程:Ca=0.0127A663-0.00269A645…………Cb=0.0229A645-0.00468A663…………如把叶绿素含量单位由g/L改为mg/L,、式则可改写为:Ca=12.7A663-2.69A645…………Cb=22.9A645-4.68A663…………叶绿素总量CT=Ca+Cb=20.2A645+8.02A663……叶绿素总量也可根据下式求导A652=34.5×CT由于652nm为叶绿素a与b在红光区吸收光谱曲线的交叉点,两者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因此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求出叶绿素总量: CT=A652/34.5CT=A652×1000/34.5………因此,可利用、式可分别计算叶绿素a与b含量,利用式或式可计算叶绿素总量。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种子发芽和无土栽培的实验技术以及配制贮备液的方法,了解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学习判断缺素症状。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叶绿体各色素成分含量的方法。

3、学会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植物在必需的矿物元素供应下正常生长,如缺少某一元素,便会产生相应的缺乏症。

用适当的无机盐制成营养液,即能使植物正常生长,称为溶液培养,如果用缺乏某种元素的缺素液培养,植物就会呈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将所缺元素加入培养液中,该缺素症状又可逐渐消失。

2、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KCL式中:K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K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3、叶片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

叶面积是植物研究中的一个常用指标,叶面积的大小决定着植物接收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量,与干物质产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植物对其地理分布和养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适应策略。

同时,叶面积也是影响植物生长、果实发育和品质的重要生理和形态指标。

三、用品与材料1、材料:玉米种子;2、用品:培养缸、试剂瓶、容量瓶、烧杯、移液管、量筒、精密天平、棉花(或海绵)刻度尺、分光光度计、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3、试剂: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硫酸镁、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亚铁、硼酸、硫酸锌、氯化锰、钼酸、硫酸铜。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姓名学号系别班级实验日期同组姓名摘要:叶绿体色素溶液各组成成分在可见光谱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吸收峰。

因此,应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所测定的吸光度。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常用丙酮和乙醇有机溶剂。

叶绿体色素95 %乙醇提取液中叶绿素a 和b 及类胡萝卜素分别在665nm ,649nm 和470nm 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据此所测得的吸光度值代人不同的经验公式(见结果计算),计算出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中叶绿素a 和 b 的浓度及其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的总浓度,并依据所使用的单位植物组织(鲜重、干重或面积),求算出色素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利用95%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是665nm、649nm和470nm。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乙醇提取液中叶绿体色素含量。

实验目的:掌握分光光度法对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总浓度测定和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植物材料:菠菜叶片、番茄幼苗叶片实验用具: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漏斗、剪刀、容量瓶、烧杯、滤纸、滴管等实验试剂:95%乙醇、石英砂和碳酸钙试验方法:分光光度法三、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取新鲜菠菜叶片(或番茄幼苗叶片)0.5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3,再加入95%乙醇3ml,研磨成匀浆,再加95%乙醇10ml,静置10分钟;用漏斗滤去残渣,用丙酮反复冲洗研钵、残渣至无色;用容量瓶定容至50ml 。

2、吸光度的测定取光径1cm比色杯,注入上述叶绿素提取液,以95%乙醇注入另一同样的比色杯内作为空白对照,在波长665、649和470nm下测定吸光度。

3、结果计算依据下列丙酮提取液中色素浓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b的浓度及其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附录: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选择灵敏度旋纽至3;将波长调节到600nm,打开样品室盖,打开电源开关预热20min。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和SPAD叶绿素仪法)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和SPAD叶绿素仪法)

实验四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和SPAD叶绿素仪法)植物叶面积的测定(仪器法、画纸称重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叶绿素含量测定的两种方法;2.学会使用VIS-723G和723N(new)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杯较正和定波长的两个程序;仪器法、复印称重法测定植物叶面积3.学会SPAD叶绿素仪和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的使用4.了解CB-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测定仪二、实验原理:略、三、实验步骤:1.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P373人一组,实验材料为大红花成熟叶和嫩叶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0.5g叶片剪碎,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用95%乙醇研磨,提取定容至25mL)b)稀释至5倍后测A665nm和A649nmc)计算(请列出计算公式)•更正:• 1.请用95%乙醇取代丙酮提取叶绿素。

• 2. 仍用书本上所列的公式。

2.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SPAD叶绿素仪法)3人一组,实验材料为灰莉叶片实验原理:1.SPAD-502 叶绿素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光学浓度差方式650nm 和940nm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

2.测量值是通过对在二个不同波长区域,叶片传输光的数量进行计算,在这二个区域叶绿素对光吸收不相同的。

这二个区域是红光区(对光有较高的吸收且不受胡萝卜素影响)和红外线区(对光的吸收极低)。

SPAD—502叶绿素仪使用说明一)电池安装1、按照电池盒上面的箭头标定方向旋转,打开电池盒盖。

2、放入盒内两节AA号码电池,并确信是按照指示放入电池。

3、必须是碱性或是碳—锌电池。

不要混淆电池型号和新旧电池。

4、把电池盒盖按照上面箭头方向旋转,直到盖子和仪器比较适当为止,不能太紧。

5、当电源开关打到ON的位置时,如果电源符号出现在显示屏上,表示电池已经耗尽,应该更换电池了。

如果电源符号没有出现,检查一下电池是否正确地插入或是否有电。

二)调零无论什么时候关闭电源之后需要在打开时,都需要调零。

植物生理学 实验

植物生理学 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组织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的产生过程及其用于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方法。

[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这种渗透势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界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溶液浓度。

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其渗透势。

[器材与试剂]: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实验试剂:100ml 浓度为1mol/L 蔗糖溶液:用蒸馏水配成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mol/L 的蔗糖溶液各50mL ;实验材料:洋葱鳞茎[实验步骤]:1.取带有色素的洋葱鳞茎,迅速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约5—10min 。

2.从0.50mol/L 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

3.在实验中确定一个引起半数以上细胞原生质刚刚从细胞壁的角隅上分离的浓度,和不引起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

4.在找到上述浓度极限时,用新的溶液和新鲜的叶片重复进行几次,直到有把握确定为止。

在此条件下,细胞的渗透势与两个极限溶液浓度之平均值的渗透势相等。

将结果记录于表中。

测出引起质壁分离刚开始的蔗糖溶液最低浓度和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平均值之后,可按下列各式计算在常压下该组织细胞质液的渗透势。

-Φs=RTiC1式中:-Φs 为细胞渗透势;R 为气体常数=0.083×105L ·Pa/mol ·K ;T 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 ;i 为解离常数,蔗糖为1;C 1为等渗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是mol/kg ;则-Φs==0.083×105×(273+t)×1×C由于实验用的蔗糖溶液浓度单位为mol/L ,因此需要按下式对其浓度进行修正。

实验四 叶绿素a、b 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叶绿素a、b 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a/叶绿素b=?
五、思考题:
1. 用无水乙醇或无水丙酮提取干燥材料中的叶绿体色 素,对结果会有何影响?为什么?
2. 研磨提取叶绿素时,为何要加入CaCO3?
3. 你测定的叶绿素a、b比值符合理论值吗?如果不符 合,为什么?
叶片洗净吸干称重称重后于研钵中加入5ml80丙酮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研磨匀浆后过滤再用5ml80丙酮冲洗滤渣定容到10ml混匀
实验四 叶绿素含量的 测定
—— 分光光度法
植物生物学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叶绿素a、b含量测定的方法; •了解叶绿素a、b含量和比值与环境因素之 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
• 提取:叶片洗净、吸干、称重后于研钵中加入 5mL80%丙酮、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研磨匀浆 后过滤,再用5mL80%丙酮冲洗滤渣,பைடு நூலகம்容到 10mL,混匀;
• 测定:
充分过滤后,以80%丙酮调零,测定叶绿素提取液
在645nm和663nm处的光吸收值。
•计算: 叶绿素a: C=12.21A663-2.81A645 叶绿素b: C=20.13A645-5.03A663 叶绿素a(mg/gFW)=? 叶绿素b(mg/gFW)=?
(三)、叶绿素a、b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a、b的光吸收总和在645nm和663nm处 各有一峰值。
• Lambert-beer定律: A=nCL n=摩尔消光系数; C=溶液浓度; L=比色杯内径。
•吸光度的加和性: 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就等于各组分 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四、实验步骤
•材料 不同生境下的植物叶片。 •试剂 80%丙酮、无水CaCO3、石英砂。
三、实验原理
(一)叶绿体色素的组成:

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实验14 叶绿素a 和b 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目的学会Chla 、b 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叶片中Chla 、b 的含量。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菠菜叶片、721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剪刀、容量瓶(25ml )、漏斗、滤纸、乙醇(95%)三、原理叶绿素a 、b 在波长方面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65nm 和649nm ,同时在该波长时叶绿素a 、b 的比吸收系数K 为已知,我们即可以根据Lambert Beer 定律,列出浓度C 与光密度D 之间的关系式:D 665=83.31Ca+18.60C b (1)D 649=24.54Ca+44.24 C b (2)(1)(2)式中的D 665、D 649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5nm 和649nm 时的光密度。

为叶绿素a 、b 的浓度、单位为每升克数。

82.04、9.27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65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16.75、45.6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49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解方程式(1)(2),则得 :C A =13.7 D 665—5.76 D 649 (3)C B =25.8 D 649—7.6 D 665 (4)G=C A +C B =6.10 D 665+20.04 D 649 (5)此时,G 为总叶绿素浓度,C A 、C B 为叶绿素a 、b 浓度,单位为每升毫克,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计算叶绿素a 、b 及总叶绿素的总含量。

四、方法步骤1.称取0.1克新鲜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乙醇10ml 共研磨成匀浆,再加5ml 乙醇,过滤,最后将滤液用乙醇定容到25ml 。

2.取一光径为1cm 的比色杯,注入上述的叶绿素乙醇溶液,另加乙醇注入另一同样规格的比色杯中,作为对照,在721分光光度计下分别以665nm 和649nm 波长测出该色素液的光密度。

计算结果:叶绿素a 含量(mg/g. FW )=2.01100025⨯⨯A C 叶绿素b 含量(mg/g.FW )=2.01100025⨯⨯B C 叶绿素总量(mg/g.FW )=2.01100025⨯⨯G五、实验报告计算所测植物材料的叶绿素含量。

实验4 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及含量的测定

实验4 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及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谱曲线及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会绘制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

了解叶绿体色素含量测定的原理,掌握叶绿体色素含量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叶绿素吸收光谱最强的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波长640~660nm的红光部分,另一个在波长430~450nm的蓝紫光部分。

在光谱的橙光、黄光和绿光部分只有不明显的吸收带,其中尤以对绿光的吸收最少。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最大吸收带在蓝紫光部分,不吸收红光等长波的光。

根据朗伯一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D与其中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D=KCLD:吸光度,即吸收光的量,C:溶液浓度,K:为比吸收系数(吸光系数),L:液层厚度,通常为1cm。

95 %乙醇提取液中叶绿素a 和b 及类胡萝卜素分别在在665nm 、649nm 和470nm 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据此所测得的吸光度值代人不同的经验公式(见结果计算),计算出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中叶绿素 a 和 b 的浓度及其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的总浓度,并依据所使用的单位植物组织(鲜重、干重或面积),求算出色素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仪器及试剂:研钵、量筒、滴定管、烧杯、比色杯、滤纸、脱脂棉、分光光度计、95%乙醇材料:菠菜叶片四、实验步骤1、提取称取1g菠菜叶片,加入少许95%乙醇,研磨,用量筒定容至25ml。

2、吸收光谱去1ml提取液,加3ml95%乙醇,置于比色杯中,用95%乙醇作为对照,在400~700nm 之间每隔20nm测一次光,记录波长和吸光度D于下表中,并在标准绘图纸上绘出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

λ(nm)400 420 440 460 480 500 …... 600 620 640 660 680 700 A3、将色素提取液充分混匀后,取光径1cm 的比色杯,注入提取液,以95%乙醇作为空白对照,在波长665nm 、649nm 和470nm 下测定吸光度(、和)。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

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

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 ,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645nm 和663nm 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 处。

因此测定提取液在645nm 、663nm 、652nm 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 、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研钵、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滤纸、吸水纸、擦境纸、滴管。

原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试剂1. 96%乙醇(或80%丙酮)2. 石英砂3. 碳酸钙粉四、操作步骤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除中脉剪碎。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2g ,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 ,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 。

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滤液流至1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0mL ,摇匀。

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5nm 、645nm 和652nm 下测定吸光度,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

植物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植物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光能是通过叶绿体色素吸收的。

叶绿体色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是反应叶片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植物光和生理、发育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含量也是知道作物栽培生产和选育作物品种的重要指标。

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事计算出提取液中个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博—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aCL。

式中:a为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a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体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二、植物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配制:(一)植物材料:完全液和缺素溶液培养的烟草苗叶片(二)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剪刀1把、镊子一把、玻璃研钵2个、4个25mL具塞棕色容量瓶、漏斗2个、移液管若干只、吸球、洗瓶、玻璃棒、吸水纸、保鲜膜等。

(三)试剂配制:95%乙醇(分析纯)、石英砂和碳酸钙三、实验步骤:1.称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叶片0.2g,共4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及2mL95%乙醇,研成匀浆,在加入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95%乙醇湿润,沿玻璃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95%乙醇冲洗钵体、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一)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一、实验目的1.掌握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等天然化合物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了解皂化-萃取提取β−胡萝卜素原理。

3. 了解1,4-二氧六环沉淀法提取叶绿素原理。

二、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现象,它是人类所利用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种。

它们所呈现的颜色和在叶绿体中含量大约比例见表12.1。

叶绿素(chlorophylls)是叶绿酸的酯,它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吸收可见光,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

在绿色植物中叶绿素主要以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存在,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叶绿素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

叶绿素的基本结构见图47.1。

在叶绿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四个吡咯环,它们由四个甲烯基联结成卟啉环,在卟啉环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它以两个共价键和两个配位键与四个吡咯环的氮原子结合成内配盐,形成镁卟啉。

在叶绿素分子中还有两个羧基,其中一个与甲醇酯化成COOCH3,另一个与叶绿醇酯化成COOC20H39长链。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不饱和的四萜类碳氢化合物(例如胡萝卜素,carotenes),或它们的氧化衍生物(例如叶黄素类,xanthophylls)。

所有的类胡萝卜素均源于非环状的C40H56结构。

类胡萝卜素在强光下可防止叶绿素的光氧化;在弱光下,可作为辅助色素吸收光能并传递给叶绿素分子。

胡萝卜素有三种异构体,即α−、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为重要。

β−胡萝卜素还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由两分子维生素A 在端链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 与其中溶质浓度C 和液层厚度L 成正比,即A =αCL式中:α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 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 、b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 ,并根据叶绿素a 、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 、b 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 处。

已知在波长663nm 下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 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

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04Ca+9.27Cb (1) A645=16.76Ca+45.60Cb (2)式(1) (2)A 663nm 和A645nm 为叶绿素溶液在663nm 和645nm 处的吸光度,C a C b 分别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浓度,以mg/L 为单位。

解方程(1) (2)组得C a =12.72 A 663—2.59 A 645 (3) C b =22.88 A 645—4.67 A 663 (4) 将C a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C T = C a 十C b =20.29A 645—8.05 A 663 (5) 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 、b 浓度另外,由于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652nm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30.5),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 652)而求出叶绿素a 、叶绿素 b 总量所测定材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C T =5.341000652 A (6)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叶绿素 a和b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

实验原理:
如果混合液中的两个组分,它们的光谱吸收峰虽有明显的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又有些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要分别测定两个组分,可根据Lambert-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一种组分由于另一种组分存在时对吸光度的影响,最后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

如图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曲线,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在663nrn,叶绿素b在645nrn,吸收曲线彼此又在重叠。

根据Lambert-Beer定律,最大吸收光谱峰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A1=Ca·k a1+C b·k b1
A2=Ca·k a2+C b·k b2
式中:Ca为组分a的浓度,g/L。

Cb为组分b的波度,g/L。

A l为在波长λ1(即组分a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时,混合液的吸光度A值。

A2为在波长λ2(即组分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时,混合液的吸光度A值。

k al为组分a的比吸收系数,即组分a当浓度为1g/L时,于波长λ1时的吸光度A值。

k b2为组分b的比吸收系数,即组分b当浓度为1g/L时,于波长λ2时的吸光度A值。

k a2为组分a(浓度为1 g/L)在波长λ2时的吸光度A值。

K b1为组分b(浓度为1 g/L)在波长λ1时的吸光度A值。

从文献中可以查得叶绿素a和b的80%丙酮溶液,当浓度为1g/L时,比吸收系数k值如下:
ε:
将表中数值代入上式(1)、(2),则得:
A663=82.04×Ca+9.27×C b
A645=16.75×Ca+45.60×C b
经过整理之后,即得到下式:
C a=0.012 7A663-2.69A645(3)
C b=22.9A645-4.68A663(4)
C T=C a+C b=8.02A663+20.21A645(5)
(5)式中C T为总叶绿素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3)、(4)、(5)式,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和b及总叶绿素的浓度。

注:一般大学教学实验室所用的人光光度计多为721型,属低级类型,其单色光的半波宽值要比中级类型的751型大得多,而叶绿素a和b吸收峰的波长相差仅18nm(663—645nm),难以达到精确测定。

此外有时还由于仪器本身的标称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测定的正确性就更差了。

根据公式计算往往会得到叶绿素a∶b值小于1,这就不很奇怪了。

除向学生说明其中原因外,还可以在实验前对仪器的波长进行校正,使标称波长与实际波长一致。

校正可用纯的叶绿素a和b进行,分别在波长650—670nm和630—650nm之间,每隔1—2nm测定叶绿素a或b的吸光度A,以确定叶绿素a和b的吸收峰的波长。

如果测得的峰值与文献上的峰值663nm和645nm不同,可按照仪器说明书步骤进行校正,或者更方便的方法可以打开仪器盖子,松动波长刻度盘紧固螺丝,调节刻度盘使波长至正确值,而后旋紧螺丝复原仪器。

为校正仪器波长所需的叶绿素a和b的用量是很少的,用纸层析法很快就能分离制得。

取植物叶子约1g,用乙醚提取叶绿体色素,再用毛细管将色素溶液画在3mm厚滤纸上使成一直线,为使分离效果好,一般重复点样一次即可。

然后于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行层析,溶剂为含0.5%丙醇的石油醚。

层析结束,用剪刀小心地剪下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素的叶绿素b,注意剪时尽量避开有可能遭污染的地区。

最后分别浸于80%丙酮中,洗下叶绿素a和b。

器材与试剂:
1.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台天平, 剪刀, 研钵, 漏斗,移液管
2.实验试剂丙酮, 碳酸钙
3.实验材料菠菜叶片
实验步骤:
1. 色素的提取取新鲜叶片, 剪去粗大的叶脉并剪成碎块, 称取0.5g放入研钵中加纯丙酮5mL, 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 研磨成匀浆, 再加80%丙酮5mL,将匀浆转入离心管, 并用适量80%丙酮洗涤研钵, 一并转入离心管, 离心后弃沉淀, 上清液用80%丙酮定容至20mL。

2. 测定光密度取上述色素提取液1mL, 加80%丙酮4mL稀释后转入比色杯中, 以80%丙酮为对照, 分别测定663nm、645nm处的光密度值。

3. 按公式绿素a+叶绿素b的浓度。

再根据稀释倍数分别计算每克鲜重叶片中色素的含量。

注意事项:
1.由于植物叶子中含有水分, 故先用纯丙酮进行提取, 以使色素提取液中丙酮的最终浓度近似80%。

2.由于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吸收峰很陡, 仪器波长稍有偏差, 就会使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 因此最好能用波长较正确的高级型分光光度计。

作业:
计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