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乘除法复习题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测试卷附答案【培优】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测试卷附答案【培优】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得数最小的算式是()。

A.55+12×4+26B.(55+12)×4+26C.55+12×(4+26)2.25×27的积与26×26的积相比()。

A.同样大B.25×27的积大C.26×26的积大3.一个书架放66本书,23个这样的书架可以放()本书。

A.1518B.1508C.1538D.14184.(15+9)×(78-59)=()A.456B.16C.24D.195.下面式子乘积最大的是()。

A.55×45B.50×50C.75×256.35个52连加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A.32+52B.52×35C.35×53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两个因数的末尾有3个0,它们的积末尾也一定只有3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大也不可能是五位数。

()3.21×45的积大约是900。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一定是四位数。

()6.38×56的积有4位数。

()三.填空题(共8题,共22分)1.两个乘数的积是192,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

2.一个因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多1,另一个因数是最大的两位数,积是()。

3.256里面有()个8;15个90是()。

4.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80×23的积的最高位是()位,积是()位数。

5.小明在计算35+13×□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结果是960,正确的结果是________。

6.从3,6,9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的最大两位数和最小两位数之积是()。

7.笔算62×38时,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乘62得到()个(),所以积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位对齐。

西师版数学三下总复习-乘除法

西师版数学三下总复习-乘除法

问题解决
• 积的变化规律
举例法,比如 1×2=2 1×8=8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 ,积就扩大几倍。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 ,积就缩小几倍。 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 几倍,积不变。
•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几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38 ×64 152 228 2432
10 3 4 412 4 12 12 0
160 6 960 6 36 36 0
课堂练习
共运大米多少千克?
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用 到了刚才复习的什么方法?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学到 了什么?
课堂探索
口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2×30= 360 400÷4= 100 23×40= 920 360÷9= 40 70×50= 3500 600÷2= 300
先算:70×5=350 先算: 4 4 = 1 36 ÷ 9 = 4 先算: 6÷ ÷ 2 = 3 23 × 3 4 = 36 92 可反复单击上面的算式,在这里显示答案。 再算: 350 ×1012 = 3500 再算: 1 100 = 100 4 10 = 40 再算: 3× × 100 = 300 36 92 × 10 360 920 先算: 7× 50 =350 还可以 再算:350×10=3500
课堂练习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20= 160 800÷2= 400 18×20= 360 490÷7= 70 300÷5= 60 40×60= 2400 420÷6= 70 15×30= 450 180÷9= 20 4×90= 360 30×80= 2400 360÷6= 60 50×20= 1000

(完整word版)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复料(西版 )第一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知重点1、整十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末端的0 放在一,再用0 前方的数字相乘,而后在的末端添上 0。

(住:必方便口算。

最后所添0 的个数= 放在一的 0 的个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样数位,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分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分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最后一把两次乘得相加。

哪一位上乘得的几十,就向前一位几,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的末位就和那一位。

3、的化的律:(1)一个因数大 A 倍,另一个因数不,就大A 倍。

( 2)一个因数大 A 倍,另一个因数大B 倍,大 A× B 倍。

( 3)不的律: 一个因数大 A 倍,加一个因数小 1/A 倍,不。

4、数字的摆列律:假如中的数字愈来愈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

假如中的数字愈来愈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5、解决 : ( 1)用两步乘法算解决,可先算出每一份的数目,再乘以份数;也能够先算出份数,再乘每份的数目。

( 2)“ 一” :解需先依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位量的数,如:位面的量、位的工作量、位物件的价钱、位的行程等,而后再依据已知条件和求出果。

6、 0 乘任何数都得0。

二、典型例1、口算: 50×12 的末端有()个 0; 26×40 的末端有()个0; 30× 80 的末端有()个 0;50 × 80 的末端有()个 0。

2、口算 43×10 ,能够算: 43 个()是();也能够算:在 43 的后边添()个 0。

3、4 6×3 5 7、小花今年10 ,奶奶的年比她的7 倍多 3 ,奶奶今年()。

8、2 × 42,当里填(),个算式的是三位数。

要使是四位数,里能够填()。

9、一个坏了的水每分要白白流掉65 克水, 1 要浪水()克。

10、依据律填数。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7.1总复习 乘法与除法 (共18张PPT)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7.1总复习 乘法与除法 (共18张PPT)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202021/3/202021/3/202021/3/20
谢谢观看
152 - 12×5
42÷(45-38) 80 - (15+35)
小小观察家:
103+26 - 7
6×30×4
64÷8×124
小小观察家:
25×5+64
88+78÷3
152 - 12×5
小小观察家:
(17+8)×4 42÷(45-38) 80 - (15+35)
今天不把别的表,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90÷3 =30
80÷4 =20
9个十除以3等 于3个十
懒羊羊的口算:
1、60÷3=30 2、4×2) (√ ) (× )
75×5 304×5 75÷5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乘法的练习题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乘法的练习题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练习题一、计算题1.口算.42×20= 12×50= 30×40=40×90= 50×22= 14×30=60×32= 22×60= 70×60=2.用递等式计算.25×24+125 23×34﹣58320+26×27 1500﹣125×8.二、填空题1.12×4表示12个4相加的和.().2.在括号里填上“>”“<”或“=”50×30()15×70 65×27()27×86 10×32()20×16.3.716×59 表示的意义是().4.在乘法里,两个因数的未尾有几个零,积的未尾就有几个零.().5.三个最小的两位的和是30().6.72×36的积的个位上是(),4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三、选择题1.76×25的积的末尾有()个0。

A.0 B.1 C.23.两个因数同时扩大为原来的4倍,积扩大为原来的()倍。

A.4 B.8 C.164.51×23,如果把23减少2,积就减少( ).A.102B.202C.2015.一个数是342的6倍,求这个数可列式为()A.342×6 B.342÷6 C.342+66.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从这两个数的()位乘起.A.个B.十C.C、十或个四、判断题1.两位数乘整十数,积不一定是四位数.( )2.一个乘数是65,另一个乘数是30,积是1950。

( )3. ( )4.一个数乘一个自然数,积大于被乘数.()5.39×41=40×40=1600.()五、解决问题。

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2.学校食堂买来25千克花生油,每千克11元,共用去多少元?3.一箱苹果30千克,每千克8元,45箱能卖多少钱?。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西师大版(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西师大版(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单选题1.40×2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1B. 2C. 32.35个52连加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A. 35+52B. 52×35C. 35×533.求22的8倍是多少?列式是()A. 22+8B. 22×8C. 22-84.与15×24结果不相同的式子是()A. 30×12B. 5×72C. 51×425.32的11倍是( )。

A. 322B. 352C. 342二、判断题6.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7.两位数乘两位数,每次乘得的积都和个位数对齐。

( )8.一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两位数.()9.46×1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

三、填空题10.估算68×81≈________809×49≈________11.口算10×5=________ 14×2=________ 20×3=________ 34×2=________ 40×2=________ 23×3=________23×20=________ 7×20=________6×10=________ 5×40=________12.小明每天练字3小时,每个小时练25个字。

小明一天练________个字。

13.直接写得数:14.陈平家平均每月水电费98元,半年他家水电费大约要________元。

四、解答题15.小玲做了14朵小花,小兰和小芳做的与小玲同样多,三人一共做了多少朵小花?16.芳芳、丽丽和玲玲三家分别住在同一个单元的1,7,25层,每相邻两层之间的台阶都是l8级,从丽丽家到玲玲家要上多少级台阶?从芳芳家到玲玲家呢?五、应用题17.《童话故事》每套48元,李老师准备买9 本送给山区小学的同学,他带了500元,够吗?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解:40×25=1000。

三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三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三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计算:800﹣240= 65÷8= 45÷9= 50÷7= 1081+24=(12+78)×4= 500×4= 210×2+80= 3600÷9 0×9+1=【答案】560 8…1 5 7…1 1105 360 2000 500 400 1【解析】根据整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解:800﹣240="560" 65÷8="8…1" 45÷9="5" 50÷7="7…1" 1081+24=1105(12+78)×4="360" 500×4="2000" 210×2+80="500" 3600÷9="400" 0×9+1=1点评: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2.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5件机器,重量分别①600千克②400千克③800千克④1000千克⑤700千克.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答案】600千克、400千克和700千克的三件机器装一车,800千克和1000千克的二件装一车能一次运走【解析】装法不唯一,只要每车所装的总质量数不超过2吨,还要尽量两车装的总质量大体相当.解答:解:600千克+4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1.8吨800千克+1000千克=1800千克=1.8吨答:600千克、400千克和700千克的三件机器装一车,800千克和1000千克的二件装一车能一次运走3.混合运算160﹣5×138×(156﹣124)96÷(42﹣34)16×3+98.【答案】95;256;12;146【解析】(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4)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解答:解:(1)160﹣5×13=160﹣65=95(2)8×(156﹣124)=8×32=256(3)96÷(42﹣34)=96÷8=12(4)16×3+98=48+98=146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4. 49×31大约等于.【答案】1500.【解析】在计算49×31时,要把49看作50,31看作30来进行估算,据此解答.解答:解:49×31≈50×30=1500.故答案为:150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估算的方法:在估算中一般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被看作是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来进行计算.5.在☆÷7=9…□中,□最大是.【答案】6.【解析】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由于该题的除数是7,□最大只能是6.解答:解:7﹣1=6,故答案为:6.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6.竖式计算507×8261×4350×6950÷6验算:506÷4验算:【答案】4056;1044;2100;158…2;126…2.【解析】根据整数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507×8=4056;(2)261×4=1044;(3)350×6=2100;(4)950÷6=158…2;(5)506÷4=126…2.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及计算能力,注意除法的验算方法即可.7. 606×5的积的中间有个0;96×7的积是位数.【答案】1,三.【解析】分别计算出606×5的积,以及96×7的积,然后根据积进行求解.解答:解:606×5=30303030的中间有1个0.96×7=672672是三位数.所以:606×5的积的中间有 1个0;96×7的积是三位数.故答案为:1,三.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正确的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判断.8. 847除以7的商是位数.【答案】三.【解析】由于847的百位上数大于除数,所以商是三位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被除数847百位上的数是8,除数是7,8>7,够除,所以847÷7的商是三位数.故答案为: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不用计算就可以判断商是几位数.9. 301×7所得的积的中间有个0.【答案】1.【解析】先求出301×7的积,再根据积进行解答.解答:解:301×7=2107,所得的积的中间有 1个0.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这两个因数的积.10. 6个250相加的和是.【答案】1500.【解析】要求6个250相加的和是多少,用250×6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250×6=1500.答:6个250相加的和是1500.故答案为:1500.点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1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答案】5【解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用周长除以4即可求出它的边长.解:20÷4=5(分米),答:它的边长是5分米.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关系.12.小芳指着一棵大树说:“它有12分米高.”.(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小芳指着一棵大树高度应用“米”做单位,题里用分米作单位,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错误.解:由分析可知,小芳指着一棵大树说:“它有12分米高.”,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13.一袋奶粉200克,()袋奶粉重4千克.A.100袋 B.200袋 C.20袋【答案】C【解析】已知一袋奶粉重200克,要求几袋奶粉重4千克,用4千克除以200克,即可得解.解:4千克=4000克4000÷200=20(袋)答:20袋奶粉重4千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整数的除法及应用和名数的计算,首先要化成相同的单位,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再计算.14.填上恰当的数.5×□=45;35÷□=7;□×7=63;42÷□=6; 48﹣□=8;6×□=30;8×□=56;54÷□=6;□+7=24.【答案】9,5,9,7,40,5,7,9,17.【解析】根据整数加减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解:5×9=45; 35÷5=7; 9×7=63;42÷7=6; 48﹣40=8; 6×5=30;8×7=56; 54÷9=6; 17+7=24.故答案为:9,5,9,7,40,5,7,9,17.【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加减乘除法的口算能力.15. 56÷8= ,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表示是的倍.【答案】7,56,8,7,56,8,7.【解析】根据乘法口决七八五十六,可求出56÷8的商,再根据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进行解答,56÷8=7,可以表示56是8的7倍;据此进行解答..解:56÷8=7,被除数是56,除数是8,商是7;表示56是8的7倍.故答案为:7,56,8,7,56,8,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乘法口决解答表内除法的能力,以及对除法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和除法的意义,.16.如图,将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剪成四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板,每块长方形纸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24厘米B.30厘米C.12厘米D.60厘米【答案】D【解析】先用24除以4,求出剪成后小长方形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它的周长,据此解答.解:24÷4=6(厘米),(24+6)×2,=30×2,=60(厘米).答: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故选:D.【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小长方形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17.把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答案】5厘米【解析】首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求出铁丝的长度,然后用铁丝的长度除以4即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解:(6+4)×2÷4=10×2÷4=20÷4=5(厘米)答: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18.看图,先写小数或分数,再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答案】【解析】①左边是10元2角,写作小数是10.20元,右边是2元6角,写作小数是2.60元;②左边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2份,即,也就是0.2,右边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4份,即,也就是0.4;然后根据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即可.解:如图,【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先通过看图写出图所表示的小数,然后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19.填平移或旋转.小风车迎风时的运动是,升降机把水泥运送到五楼是.【答案】旋转,平移.【解析】根据旋转的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小风车迎风时的运动是属于旋转现象;根据平移的含义,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升降机把物体升到高处就属于向上平移运动.据此解答.解:小风车迎风时的运动是旋转,升降机把水泥运送到五楼是平移;故答案为:旋转,平移.【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图形的平移、旋转.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化.20.三(1)班有学生28人,女生12人,女生占全班的,男生占全班的.【答案】、.【解析】三(1)班有学生28人,女生12人,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女生占全班的12,将全班人数当做单位“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可知,男生占全班的1﹣=.解:12;1﹣=.即女生占全班的,男生占全班的.故答案为:、.【点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完成本题要注意结果化成最简分数.21.一个苹果分成两块,笑笑吃了一块,吃了苹果的二分之一.(判断对错).×【解析】分数的意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由于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没有说明是平均分,所以1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的说法是错误的.解:由于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没有说明是平均分,根据分数的意义,1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中“平均分”这一要素的理解.22.一张普通邮票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张普通邮票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即可得解.解:一张普通邮票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不应该是6平方分米;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3.将小船向上移动4格.【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平移图形的特征,将图中小船的各关键点向上平移4格,再顺次连接各点,填充上颜色即可.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平移后的图形,关键是明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4.小明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是3()A.分 B.秒 C.小时【答案】B【解析】根据生活实际,小明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大约是3秒钟的时间.解:小明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是3秒.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5.三年级有470人,四年级有480人,每人发一条红领巾,900条够吗?【答案】不够【解析】先把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人数相加,求出两个年级的总人数,也就是需要的条数,再与900条比较即可.解:470+480=950(条)900<950答:900条不够.【点评】解决本题根据加法的意义,求出需要的条数,再比较即可求解.26.豆浆机每台397元,小明家和小丽家都想买一台,买两台大约需要多少钱?(估算)【答案】800【解析】把397看作400,把2个400相加即可求解.解:397+397≈400+400=800(元)答:买两台大约需要800元钱.【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加法的意义的应用,以及估算的方法,注意估算时,把每个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数.27.要使□38÷6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答案】6,5【解析】由于除数是一位数,要保证商是三位数,就必须保证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除数6,所以□里可填6、7、8、9,最小填6;要保证商是两位数,就必须保证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6,所以□里可填1、2、3、4、5,最大可填5;据此解答.解: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6;要使□38÷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5.故答案为:6,5.【点评】此题考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保证商是两位数,就要使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要保证商是三位数,就要使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28.一个长方形运动场,长250米,宽200米,早操时三年级同学绕操场跑了两圈,同学们跑了多少米?【答案】1800【解析】解:(250+200)×2×2=450×2×2=1800(米)答:同学样跑了1800米.29.一个正方形果园,边长是380米,如果要用篱笆把果园的四周围起来,1500米长的篱笆够用吗?【答案】够【解析】解:380×4=1440(米)1440<1500,够.答:1500米长的篱笆够用.30.比较大小【解析】解:3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答案】四,三.【解析】解:999×9=8991;8991是四位数;100×1=100;100是三位数;所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故答案为:四,三.32. 162×4()356×5.A.< B.> C.=【答案】A【解析】解:由于162<356,4<5.所以162×4<356×5.故选:A.33.直接写出得数.【答案】18;9;7;37;33;42;64;73【解析】解:34.把1吨苹果平均分成2堆,每堆是千克.【答案】500【解析】把1吨化成1000千克,就是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千克,用1000千克除以进率2即可.解:1吨=1000千克1000千克÷2=500千克即把1吨苹果平均分成2堆,每堆是500千克.故答案为:500.【点评】此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整数除法的应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这个数除以几;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35.在计算208﹣127时,需要()A.不退位B.不连续退位C.连续退位D.不确定【答案】B【解析】根据整数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解:208﹣127=81故需要不连续退位.故选:B.【点评】考查了整数减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36. 125÷2的商是三位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整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可知:在计算整数除法时,从被除数的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除法算式125÷2中,被除数百位数为1,除数为2,1<2,1不能被2整除,所以应除多一位数,即用12除以5,则商的最高位应商在被除数的十位上,所以商的最高位为十位,商是两位数.故答案为:×.【点评】在除法算式中,不用计算,根据被除数、除数的位数及大小即能确定商是几位数.37.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80÷9= 29÷6= *700﹣269=803﹣297= 1000﹣124= *469+276=【答案】8…8;4…5;431;506;876;745.【解析】列竖式时,商的个位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商和除数的积写到被除数的下面,最后在积的下面画横线,横线下写上被除数与商和除数的积的差,除法验算通常是看商与除数之积加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用竖式加、减,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通常加法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验算是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解:(1)80÷9=8…8;(2)29÷6=4…5;(3)700﹣269=431;(4)803﹣297=506;(5)1000﹣124=876;(6)469+276=745.【点评】竖式的加、减、乘、除计算与验算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要熟练掌握.38.小明家离学校有2千米,小明从家出发,每分钟走66米,3分钟能到达学校吗?【答案】3分钟【解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小明3分钟走的路程,再同2千米进行比较.据此解答.解:2千米=2000米,66×3=198(米),198<2000,所以不能到达学校.答:3分钟能到达学校.【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了小明走的路程,再同两地间的距离进行比较.39.下午3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A.3时 B.15时 C.下午15时【答案】B【解析】下午3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5时,方法:用上午的12时加上3时就等于15时.解:12+3=15(时).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互化.4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A.一定有0 B.没有0 C.可能有0【答案】C【解析】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可能有0,可用举例的方法进行解答.解:如408÷2=204,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也有0,408÷8=51,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没0.故选:C.【点评】本题可用举例的方法来进行解答.41.小红和小兵在小状元书店买同一种钢笔,小红买了9支,小兵买了6支,小红比小兵多付了元9元9角钱.每支钢笔的价格是元角.【答案】3元3角.【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红和小兵买同一种钢笔,小红买了9支,小兵买了6支,小红比小兵多买了9﹣6=3支,又因为小红比小兵多付了9元9角钱,9元9角钱是3支钢笔的钱数,根据除法的意义,用9.9元除以2,即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据此解答.解:9.9÷(9﹣6)=9.9÷3=3.3(元)答:每支钢笔的价格是3元3角.故答案为:3.3.【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多付了元9元9角钱,是几支钢笔的价钱.42.笔算加减法时,都要把数位对齐,从位算起.【答案】相同;个.【解析】根据整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整数加法、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或减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4)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加上原来的数再减.解:笔算加减法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故答案为:相同;个.【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4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张电话卡的厚度约是1 .(2)数学课本的长约是21 .(3)小红身高135 .(4)公路大桥的载重量为60 .(5)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50 .(6)一根跳绳长2 .(7)一头牛大约重500 .(8)一张课桌高7 ,也可以说高70 .【答案】毫米,厘米,厘米,吨,千米,米,千克,分米,厘米.【解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张电话卡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可知计量数学课本的长用“厘米”做单位;计量小红身高用“厘米”做单位,计量公路大桥的载重量用“吨”做单位,计量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计量一根跳绳长用“米”做单位,可知计量一头牛大约重用“千克”作单位;计量一张课桌高用“分米”或“厘米”做单位;据此得解.解:(1)一张电话卡的厚度约是1 毫米.(2)数学课本的长约是21 厘米.(3)小红身高135 厘米.(4)公路大桥的载重量为60 吨.(5)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50 千米.(6)一根跳绳长2米.(7)一头牛大约重500 千克.(8)一张课桌高7 分米,也可以说高70 厘米;故答案为:毫米,厘米,厘米,吨,千米,米,千克,分米,厘米.【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44.小刚买套运动服用去235元,买一双运动鞋用去98元.他付给营业员350元,应找回多少元?.【答案】17元【解析】要求应找回的钱数,先求出小刚买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花了的钱数,再用付给营业员的钱数减去花了的钱数,就是应找回的钱数.解:350﹣(235+98),=350﹣333,=17(元);答:应找回17元.【点评】解答此题还可以用付给营业员的钱数先减去买运动服花的钱数,再减去买运动鞋花的钱数,就是应找回的钱数,列式为:350﹣235﹣98.45.阳光小学在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礼堂座位是9排,每排有186个位置.现在位置空出了12个,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个开学典礼?【答案】1662人【解析】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首先求出大礼堂一个有多少座位,用座位的个数减去空出位子计算参加的人数.由此列式解答.解:186×9﹣12,=1674﹣12,=1662(人);答:一共有1662人参加这个开学典礼.【点评】解答此题首先求出这个大礼堂一个有多少个座位,减去空位就是参加的人数.由此解决问题.46. 1000÷4的商的末尾有()个0.A.3 B.2 C.1【答案】C【解析】在除法算式1000÷4中,被除数为1000,除数为4,根据整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可知,被除数千位1小于除数4,则商的最高位商在百位,百位商2,余2,则十位商5,无余数,所以个位商0.即商为250,末尾有一个0.解:1000÷4=250末尾有一个0.故选:C.【点评】整数除法的法则:从被除数的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47. 48千克的木块比8000克的砖块轻..(判断对错)【答案】×【解析】48千克=48000克,8000克<48000克,即48千克的木块比8000克的砖块重.解:48千克=48000克,8000克<48000克,因此,48千克的木块比8000克的砖块重.故答案为:×.【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48.一只大象重6吨80千克,合()A.6080千克 B.6800千克 C.60080千克【答案】A【解析】把6吨80千克换算为千克,先把6吨换算为千克,用6乘进率1000,然后加上80即可.解:一只大象重6吨80千克,合6080千克;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如果是高级单位的名数转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就除以进率来解决.49.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长方形的含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当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时,则该长方形为正方形;正方形具备长方形的特点,又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即四条边都相等;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据此判断即可.解:由分析知:正方形是一组邻边相等长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50.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答案】40;24【解析】(1)这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行求解即可;(2)这是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6分米,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进行求解即可.解:(12+8)×2=20×2=40(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6×4=24(分米)答: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数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求解即可.51.5平方米= 平方分米50000平方米= 公顷1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6000公顷= 平方千米.【答案】500,5,16,600.【解析】(1)高级单位平方米化低级单位平方分米乘进率100.(2)低级单位平方米化高级单位公顷除以进率10000.(3)低级单位平方厘米化高级单位平方分米除以进率100.(4)低级单位公顷化高级单位平方千米除以进率100.解:(1)5平方米=500平方分米;(2)50000平方米=5公顷;(3)1600平方厘米=16平方分米;(4)6000公顷=600平方千米.故答案为:500,5,16,600.【点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平方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是10000,公顷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是1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52.一个长方形桌面长60分米,宽40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答案】面积是2400平方分米,合24平方米.【解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然后进行换算即可.解:60×40=2400(平方分米)=24(平方米),答:它的面积是2400平方分米,合24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5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0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答案】面积是3600平方分米.【解析】根据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解:240÷4=60(分米)60×60=3600(平方分米)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00平方分米.【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灵活运用正方形周长公式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54.每套运动服售价98元,买31套大约需要多少钱?【答案】3000元.【解析】根据题意,也就是求31个98元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进而估算得解.解:98×31≈100×30=3000(元);答:买31套大约一共需要3000元.【点评】解决此题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也考查了乘法估算的运用.55.笔算下面各题:940×2=601×3=300×9=537×8=【答案】1880;1803;2700;4296;【解析】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求解即可.解:940×2=1880601×3=1803300×9=2700537×8=4296【点评】本题考查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笔算,计算时要细心,注意把数位对齐.56.在下面的格子里涂上黑色,并写出所表示的分数.【答案】【解析】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据此根据题目中的图形写分数并涂色即可.解:正方形被平均分成1份,则涂其中1份为这个正方形的.如图:【点评】本题通过图形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与应用.57.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宽×2..(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可得,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由此即可判断.解: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可得,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58. 50毫米>5厘米..(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把5毫米除以进率10化成5厘米或把5厘米乘进率10化成50毫米,二者相等.解:50毫米=5厘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长度的单位换算,关键记住单位间的进率.59.一件酸奶的价格是120元,一套衣服的价格是酸奶的6倍,买酸奶和衣服一共用去多少元?【答案】840元.【解析】件酸奶的价格是120元,一套衣服的价格是酸奶的6倍,根据乘法的意义,一件酸奶的价格乘6就是一套衣服的价格,则将酸奶价格与衣服价格相加,即即可解答.解:120+120×6=120+720=840(元)答:买酸奶和衣服一共用去840元.【点评】完成本题也可根据题意得出总价是酸奶单价的6+1倍,然后用乘法求出.6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利用0在运算中特有的性质: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等于原数;0乘任何数都得0;解答即可.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注意运算中一些特殊的数字0和1的作用.61.当你从西向东走时,左手方向是()A.东 B.西 C.北【答案】C【解析】当我们面向从西向东走时,实际上是面向东,右面是南方,左面是北方,后面是西方,据此判断即可.解:当你从西向东走时,左手方向是北方.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了判断东西南北的方法.62.口算.25+53= 70﹣46= 57+23= 41×2=82﹣12= += 1﹣= 32×2=32+69= ﹣= 0+8= 600×5=20+61= ﹣= 20×6= 101×2=【答案】25+53=78 70﹣46=24 57+23=80 41×2=8282﹣12=70 +=1 1﹣= 32×2=6432+69=101 ﹣= 0+8=8 600×5=300020+61=81 ﹣= 20×6=120 101×2=202【解析】利用整数四则计算的计算法则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直接计算得出答案即可.解:25+53=78 70﹣46=24 57+23=80 41×2=8282﹣12=70 +=1 1﹣= 32×2=6432+69=101 ﹣= 0+8=8 600×5=300020+61=81 ﹣= 20×6=120 101×2=202【点评】掌握整数四则计算的计算法则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3.从1:40到2:30,经过了2时20分.(判断对错)【答案】×【解析】用2时30分时减去1时40分进行计算即可.解:2时30分﹣1时40分=50分。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一、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1、整十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

(记住:必须方便口算。

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

口算25×300=(),把300看成()×(),先算()×()=(),再算()×()=()。

口算800×20时,先算()×()=(),再在()的末尾添上()个0 口诀:0前面的数相乘,乘积真上所有0。

0和()相乘都得0。

2、乘法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法口算。

(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有的只估一个因数,有的要估两个因数。

41×39 ≈(),也有三种估算方法。

请分别说出来。

估算41×52 ≈()时,如果把41看成40来算,所得的积比原积要()。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

计算25×41时,先用()个位上的()乘()得()个一,积的末位要与()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乘()得()个十,积的末位要与()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得()。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有()位数,最少有()位数。

要使□2×23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4、积的变化规律: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C.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那么积()如果把25×4中的一个因数扩大3位倍,那么积()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那么积()。

5、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测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测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4,如果除数是17,被除数是()。

A.41B.408C.3382.一个铅笔盒18元,买10个这样的铅笔盒,200元()。

A.够用B.不够用C.不能确定3.食堂买来5箱豆油,每箱12桶,每桶52元,每箱豆油()元。

A.260B.624C.31204.与3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积是()。

A.900B.870C.8995.125×80的积()。

A.末尾有三个0B.末尾有两个零0C.末尾有四个06.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没有0,积的末尾()。

A.一定有0B.一定没有0C.不能确定是否有0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

()2.21×45的积大约是900。

()3.一个两位数乘10,积就是在这个两位数的末尾添一个0。

()4.两个数相加的和一定小于这两个数相乘的积。

()5.一个因数是48,另一个因数是16,积是748。

()6.50乘80的末尾有2个0。

()三.填空题(共6题,共15分)1.两个乘数的积是192,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

2.30与23的和乘46,积是(),列式为()。

3.125×☆,要使这个算式的积的末尾有2个0,☆最小应该是()。

4.计算21×30时,先算()×()=(),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所以,21×30=()。

5.两个乘数都是20,积是(),再加上27是()。

6.一个乘数是30,另一个乘数是这个乘数的3倍,积是()。

四.计算题(共4题,共28分)1.列竖式计算。

45×27=53×64=83×19=27×35=48×32=2.填一填。

3.口算。

(24+16)÷4=13×(16+14)=7×8+3×8=5×7+7=(15-8)×8=(22-15)×7=4.列竖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