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教师的PCK结构及其建构_梁永平
化学教师的TPACK结构及建构策略
1 化 学教师的 T P A C K 结构
1 . 1 A C K 结构 的相关 研 究
鉴 于将 信息 技术 纳人 到学科 教学 法 知识 中有助
于教师有 效 教学 的研 究 ,2 0 0 5 年 ,Mi s h r a和 Ko e — h l e r提 出 了 TP AC K, Mi s h r a和 Ko e h l e r关 于 TP AC K 概念 的核 心要 素有 2 层含义:( 1 )强 调教
P C K 互 动 ,以 提 供 技 术 支 持 下 的 有 效 教 学。 TP AC K是 教师 怎样 使用 技术 来适 应 对 于 学 习者 来 说理 解有 困难 或者 对 于教师 来说 表达 有 困难 的某一
特 定 主题 ,从而使 教学 得到 更 为有效 的认识 ,它是 将 信息技 术 知识融 入 到学科 教学 法知 识之 中的知识 框 架 。从 2 0 0 5年 开 始 ,国外 学 者 对 TP AC K 展 开 了大量 的理论 和实 践研究 , 通 过研 究 ,大家 一致 认
地分解 与 解 释 :TK — —技 术 知 识 、P K—— 教 学 法
知识 、C K—— 学科 内容 知 识 、P C K—— 学 科 教 学
为对 T P AC K 的研 究将 有利 于 提高教 师掌 握和 运用
教 育技 术 的能力 ,教 师将更 有效 地进 行教 学 。近年
知 识 、 TC K — —整 合 技 术 的 学 科 内 容 知 识 、 T P K — — 整合 技 术 的 教 学 法 知 识 、TP AC K—— 整
2 0 1 5年第 1 7 期
化
学
教
育( h t t p : / / www. h x j y . o r g )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摘要】教师PCK(教学内容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从理论视角探讨了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
首先介绍了PCK的概念及内涵,强调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PCK的构建过程,探讨了理论视角下对PCK的理解。
接着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教师PCK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在总结了理论视角下的教师PCK建构的启示,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教师PCK的理解,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教师PCK、理论视角、理解、建构、概念、重要性、构建过程、实践案例、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教育理论、教学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PCK(教学内容知识)。
PCK是由Schulman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教师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教师PCK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
理解和探究教师PCK的内涵、重要性和构建过程,以及从理论视角下探讨教师PCK的理解,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教师PCK的实践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PCK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和效果,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从理论视角下探讨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教师PCK的概念及内涵,揭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PCK的构建过程及影响因素,以及从理论视角出发对教师PCK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分析教师PCK的实践案例,揭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PCK来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理论视角下的教师PCK建构的启示,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研究教师PCK的建构过程,旨在揭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整合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教师PCK(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作为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教学策略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能力。
PCK的构建和运用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教师PCK的概念和本质,并就如何理解和构建教师PCK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概念与本质在教育领域,PCK的概念最早由Lee Shulman提出,他将PCK定义为“教师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包括如何以有意义的方式将该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从这个定义来看,PCK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教学策略的知识的整合。
换言之,PCK 是教师对于学科内容的理解与教学技巧的结合,是教师将学科内容进行有效传授的能力。
PCK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PCK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内容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SMK)、教学策略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PK)和学生理解知识(Knowledge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PCK是在这三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策略知识和学生理解知识整合运用的结果。
第二,PCK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与PCK的构建和运用密切相关,良好的PCK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学生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PCK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对PCK的不断理解和构建,通过不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实践,教师可以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PCK。
教师PCK的理解需要从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是学科内容知识。
化学核心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梁永平)
1.想象思维在宏观认识和微观认识之间发挥 着“桥梁性”作用。 2.想象思维是化学符号意义性学习的基本认 知活动。
2007.08
(一)化学理论的建构性学习需要想象 (二)“宏微符”三水平相结合思维方式的形成需 要想象 1.想象思维在宏观认识和微观认识之间发挥着“桥 梁性”作用。 2.想象思维是化学符号意义性学习的基本认知活动 3.想象思维是宏观-微观-符号认识的复合体。
2007.08
【原因】 1.教师认识上的原因; 2.教师知识上的原因; 3.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原因。
2007.08
研究的连续性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关注教师 的观念及 其教学行 为
关注教师 的知识
关注教师 的教学认 知
学科核心 知识及其 思维的进 一步深化
2007.08
【研究的连续性】 1.化学科学理解基本视角及其核心观念 2.科学本质观研究 3.化学教师教学知识(PCK)研究 4.化学教师认知研究 5.关于核心思维培养的教学知识及其认知研 究
思维方式 归纳 演绎
思维特点
认识 化学 现象 的本质
逻辑性
跳跃性 抽象性
想象思维
2007.08
【基本依据】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 想象思维:化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
2007.08
【教学问题】 主要表现: 1.没有将想象思维作为显性的教学目标; 2.教学活动中很少为学生提供想象思维和表达想象的 机会; 3.以直接呈现图示的方式或动画的方式代替想象思维 4.缺乏相应的说明性话语和辅助性话语。
2007.08
(一)化学理论的建构性学习需要想象 (二)“宏微符”三水平相结合思维方式的形成需 要想象 (三)理解科学本质需要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经历-想象图景是理解科学本质的必要 条件 没有丰富的想象经历……不可能理解科学本质
类观念指导化学教学中PCK发展的文献综述
2014-01理论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重要,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发展程度,教师需要不断成长才能逐渐提升素养,尤其是新手教师更是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究其根本,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教师的PCK。
对于化学教师而言,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化学教师的PCK。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课程标准明确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形成有关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这是创新之处,也是课改重点。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内容选择上充分反映了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突出“物质”“结构”和“反应”三大核心主题,引领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其中,“类观念”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认识、形成化学思维方法,还有利于把知识理论化、类化、有序化,便于学生掌握事物的精髓。
为了探寻化学教师PCK发展的有效策略,贯彻新课标对观念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对PCK和类观念两个基本理论进行梳理,以期为类观念促进PCK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PCK的提出及内涵发展舒尔曼于1986年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使教师知识的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他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人们对舒尔曼的说法一直都有争执,对于PCK的内涵有了更多的提法,如K.F.Cochran等学者对PCK进行了修正,提出学科教学认知(PCKg),Mishra等学者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的概念,将技术补充到PCK中,C.Ang eli等人则在TPCK 基础上提出了ICT—TPCK,指出它由TPCK中的3种知识再加两种新的知识构成,即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技术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学习环境的知识。
此外,还有很多种研究,针对国内笔者比较认同的是梁永平教授的观点,他基于化学学科把PCK分为四个维度,即基于化学科学理解的化学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理解化学的知识、关于化学课程的知识、化学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及表征的知识。
PCK视域下教师的学生知识及其发展
2013年10月第29卷第5期教育科学E ducat i on Sci ence0ct,2013V01.29N o.5PC K视域下教师的学生知识及其发展*梁永平(运城学院,山西运城044000)[摘要]关于学生的知识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 K)的重要构成。
PC K视域下教师的学生知识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在具体内容认知中相关理解的了解,对学生在具体学习任务中相关认知的了解,对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呈现方式的了解。
发展教师学生知识的理论涉及到知识论、认识论、角色论和认知方式等。
发展教师学生知识的主要策略有:深化对学科的理解,建构课程知识,形成关注学生学习的教学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解释,开展行动研究,编写教学案例。
(关键词]P C K;教师专业知识;教师的学生知识(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064(2013)05—0058—05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维度,关于学生的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内容。
我国2012年公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学生的知识在教育知识领域和学科教学知识(PC K)领域都有要求。
教育知识领域中关于学生的知识是从教育的角度对教师提出的知识要求,主要包括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等。
P C K领域中关于学生的知识是从教学的角度对教师提出的知识要求,主要指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本文在P C K视域下探讨教师的学生知识及其发展。
一、PCK视域下教师的学生知识(一)关于学生的知识:PCK的重要构成要素关于学生的知识是教师PC K的重要构成要素。
舒尔曼以“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把它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表征形式才能使教学取得成功”为基本信念,提出PC K概念,即“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知识融合为这样一种理解:如何将特定的主题或问题进行组织与重新表征,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与不同的兴趣需要”。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教师PCK(教师专业知识)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特定的教学知识,它包括教师对于学科内容知识以及如何向学生有效传授这些知识的能力。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是指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并构建教师PCK。
通过理论的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并且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情境,使其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是通过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来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学理论能够提供对教学过程的深入理解,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通过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师PCK的理解和建构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即学科内容知识、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需要深刻地理解所教授的学科内容知识,包括学科的核心概念、重要原理和相关的实践应用。
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科内容知识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
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学情境来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
教师需要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便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教学理论可以为教师PCK的理解和建构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教学理论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决策的参考依据,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外部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内在认知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引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理论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其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教学理论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评价的依据,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而在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中,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则是一项重要的概念。
PCK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学科内容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向学生解释复杂概念以及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等。
PCK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从理论的视角下探讨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
理论视角下的教师PCK的理解需要考虑到PCK的概念来源和内涵。
PCK最早由Shulman (1986)提出,他将PCK定义为教师对学科内容的教学知识。
这种知识包含了如何向学生解释难懂的概念、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PCK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和支撑。
理论视角下的教师PCK的建构需要考虑到教师个体经验和学科知识的融合。
根据Shulman(1986)的理论,PCK是由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个体经验和知识,是PCK建构的重要资源。
教师需要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进行融合,才能使PCK得以建构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建构和发展PCK。
理论视角下的教师PCK的建构需要考虑到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的影响。
PCK是建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之上的,因此这些因素对教师PCK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环境的不同可能会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PCK。
学生的特点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实践和PCK的建构,教师需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建构和发展PCK。
理论视角下的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到PCK的概念来源和内涵、教师个体经验和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的影响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框架和路径等因素。
国内的学科内容教学知识(PCK)
国内的学科内容教学知识(PCK)研究自学科内容教学知识(PCK)传入中国以来,因其在提高教学成效和提高教师素养上的积极作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
对2011年到2013年以发表的关于PCK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些论文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从特定的学科的角度出发,研究教师的PCK构建或知识点教授。
这类论文都是在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大量产生的,在最近几年国内关于PCK的研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具代表性的如梁永平的《论化学教师的PCK结构及其构建》一文。
这些研究强调基于本学科,以教育改革为纲领,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为目的,将PCK作为一种实践中逐渐构建起来的教学策略来认识。
第二、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出发,研究PCK在教师改革与发展中的意义。
将PCK 视为教师专业知识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并说明其对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尤其是在教师专业化方面的指导意义是这部分研究的特点。
第三、从PCK理论的现状出发,对此前PCK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如黄兴丰、马云鹏《学科教学知识的肇始、纷争与发展》,既指出了PCK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意义,也阐明了PCK理论的不足之处,既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也指出了关于PCK研究的新趋势。
第四、从研究者对PCK的研究结果,对PCK的内涵和结构进行辨析和理顺。
李伟胜《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内涵辨析》就是其中的代表,从已有的PCK研究结果,分析PCK 的金字塔层级模型和倒树形层级模型,从相互融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推进认识,来辨析其核心内涵。
通过对几年来关于PCK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关于PCK的研究实践性较强,PCK被应用于具体学科甚至具体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上,而且在教育改革中也得到重视甚至应用。
相对的,对PCK理论研究上,国内关于PCK的研究不再仅仅停留在介绍和引入层面,在自主研究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尝试和成功的范例。
PCK理论体系的研究以及PCK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和新趋势。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摘要】本文围绕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展开研究。
在引言中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分别从教师PCK的概念、理论视角下的教师PCK的理解、教师PCK的构建过程、教师PCK的实践示例和教师PCK的评价标准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在总结了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个文章进行了总结概括。
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PCK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师PCK、理论视角、理解、建构、构建过程、实践示例、评价标准、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师PCK是指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的交汇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展现的一种独特知识形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教师PCK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目前对于教师PCK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描述性阶段,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构建。
教师PCK的理论视角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视角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PCK,促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PCK。
有必要从理论视角出发,深入研究教师PCK的内涵、构建过程、实践示例和评价标准,从而全面理解和促进教师PCK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教师PCK在理论视角下的理解与建构过程,深入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相互交融,以及这种交融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教师PCK构建过程的研究,旨在揭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
通过对教师PCK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进一步完善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体系,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教师PCK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为教学改革和教师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教师PCK是指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教师对于学科内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如何有效地教授这些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PCK是个人与专业知识、技能与信念相融合,是一个个体对知识和技能的独特应用和理解,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情境性表现。
理论视角下对PCK的理解与建构是教师发展和提升自身PCK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PCK的内涵和特点、理论视角下PCK的理解和建构、以及如何运用理论视角提升PCK。
一、PCK的内涵和特点1. PCK的内涵PCK不同于纯粹的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知识,而是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使得教师能更加有效地去教授知识。
PCK具有高度情境性和个体化,即不同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对于PCK的理解和应用都会有所不同。
二、理论视角下PCK的理解和建构理论视角是教师PCK的理解和建构的重要基础。
教师需要借助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相关理论来构建自己的PCK,理论视角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水平。
2. 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PCK。
教育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3. 理论的应用和实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校验和完善自己的PCK。
理论是PCK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优化自己的PCK。
三、运用理论视角提升PCK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需要充分运用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理论指导教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PCK水平。
3. 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的PCK,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升PCK水平。
论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基本图式
论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基本图式
梁永平
【期刊名称】《化学教育》
【年(卷),期】2013(34)10
【摘要】教师的教学认知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教师教学认知图式的丰富性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认知图式具有3个层次:第1层次是要素性教学认知图式,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分析、学习目标的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基本思路的形成、学习主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8个基本要素;第2层次是内容类型教学认知图式;第3层次是具体内容的教学认知图式.
【总页数】5页(P3-7)
【作者】梁永平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认知图式的化学教学设计——以“化合价”为例 [J], 白青
2.从认知角度看OUT OF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性扩展 [J], 丁冉
3.“创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基于2014年江苏省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J], 陆军
4.从认知角度看介词into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语义延伸 [J], 马兰;魏在江
5.反思与构建: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J], 王澍;孟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师范大学化学硕士论文
分类号:密级:无UDC:单位代码:10118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化学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行动研究卫丽琴2014年6月12 日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师范大学。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西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西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网络出版,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导师签字:签字日期:IV中文摘要论文题目:化学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行动研究专业: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生:卫丽琴签名:指导教师:梁永平签名:摘要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性知识,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随之优化。
本研究围绕“发展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发展自我学科教学知识;(2)探索和总结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3)促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4)分析影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法,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特别是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对化学学科教学知识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以发展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为主旋律,依次经历了化学概念教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初级发展、深化发展、熟练掌握三个递进的阶段,通过不断地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来提高研究者自身的学科教学水平,探索和总结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影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主要因素。
高中化学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教师教育学中的PCK(教师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结构)已成为研究领域,涉及到教师知识、技能和信念,对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化学教师,在PCK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本研究旨在比较高中化学新手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的PCK,在增进对化学教师的认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高中化学新手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在PCK方面的差异,分析其
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PCK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在某一地区高中选取2名新手型化学教师和2名经验型化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教师PCK的相关数据。
采用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
预计新手型化学教师与经验型化学教师在PCK的维度上存在差异,新手型教师
可能更关注知识和技能,而经验型教师可能更注重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的改进。
分析
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提高教
学质量。
五、参考文献
1. 徐志华. 教师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结构——PCK研究新进展[J]. 高等教育研究, 2007(2): 47-53.
2. 蒋云峰, 张振岗. PCK理论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应用与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09(40): 264-266.
3. 高峰. 新手型教师化解“教学难题”的转变与策略[J]. 河北教育, 2017(1): 71-72.。
PCK概念发展中困惑与误解的澄清
理论祈究****************PCK概念发展中困惑与误解的澄清贺昆(琼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海口571127)摘要:PCK概念发展中遇到三个主要困惑:(1)是否可以整合内隐和外显两种含义;(2)是否可以描述PCK的基础知识在头脑中为了适应教学而相互作用的过程;(3)是否可以将PCK的影响因素和构成成分截然分开。
一个主要误解:偏向于将PCK视为特定内容的教学知识,而非生成高质量教学内容的知识。
建议基于舒尔曼提出PCK的初衷,应用其教学推理理论(Pedagogical Reasoning)结合实践教学知识理论来理解PCK。
关键词:PCK;教学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师教育;教学推理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0)11-0013-07舒尔曼的PCK概念经过大量学者的阐释、翻译和演绎,反而未达成共识E。
它在许多研究领域甚至没有形成可操作的概念図,这影响了PCK理论的应用。
因此,有必要厘清PCK概念,澄清PCK概念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困惑和误解,供后续研究参考。
一、PCK概念的提出19世纪70、80年代,美国教师资格考试“只考查要传授的学科知识,或者教师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而不考虑这些知识是否可以被直接应用于教学。
”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种考试却转向过分关注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如何高效地促进学习行为,如管理班级、组织活动、分配任务、直接指导、任务时间、等待时间、有序轮换、问题层次、设计课堂和评价学生理解等,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科知识(the subject matter),忽视了如何将学科知识从教师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the content of instruction),更没有人关注引起学生理解或误解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形成的。
甚至研究教师认知的学者也不关注内容知识在教师头脑中的组织,而学习认知心理学只从学习者的角度关注这一问题。
舒尔曼和他的同事将教学研究范式中对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的忽视称为“缺失的范式”。
PCK: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发展的桥梁性知识
一
、
P K的 实践性特 征和观念 性特征 C
舒尔曼最早提出学科教学知识 ( C ) P K 概念, 即 将特定的学科 内容与教育学知识融合为这样一种 教学 观念 与教学行 为 的发 展是 相 辅相 成 的 。观 念 是 “ 如何将特定的主题或问题进行组织与重新表 行动 的灵魂 , 师 教学 观 念 对 教 学行 为起 着 指 导 性 理解 : 教 以适应学 习者 的能力 与不 同的兴趣需要” _按 。] 4 作用 , 教学行为相当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观念 。 征 , P K是指教师将 教学 观念 的发 展 制约 着 教 学行 为 的发 展 , 教学 行 为 照舒尔曼对学科教学知识 的界定 , C 适合 于 的发展可以使教学观念进一步发展成 为教学信念。 学科 内容转化 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 、 是综合 了学科知识 、 教 从存在形态来说 , 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发展存 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 在着三种基本形态 : 外显个体教学观念——教师对 学和背景的知识而形成的知识 , 是教师特有 的知识 。 这种观念的理解和解释 已经 比较清晰与深刻 , 能够 包括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 最有用的类 比、 样例 、 图 根 据 实 际 教 学 情 境 具 体 运 用 ; 层 个 体 教 学 观 示 、 释和 演示 等 易 于学 生 理解 的表 征方 法 。也 包 表 解 念— —教 师能表 达 , 还 不 能将 它灵 活运 用 于 自己 括教 师有 关 学 生 对 某 一 主题 感 到 容 易 或 困难 的 原 但
教 师教 学观念 与教学行 为 发展 既是 教 师专 业 发 发展 的新路径 。P K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育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 。 识在 教 师教学 观念与 教学行 为 发展 中发挥 着桥 梁 性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教师PCK(教学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是教学者在特定领域、特定学生群体和特定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表现的核心要素。
教师PCK的理解和建构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在使用理论视角下理解和建构教师PCK,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
本文将探讨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与建构,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使用理论的视角下,教师PCK的理解是基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整合。
教师PCK来源于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认知。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教师PCK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PCK。
教师PCK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师需要对学科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这包括对学科概念、原理、方法的熟练掌握,能够清晰地表达、解释和应用学科知识。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包括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动机、学习困难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使用理论视角下,教师PCK的建构还需要考虑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因素。
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教学资源则包括教材、教具、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因素。
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使用理论视角下理解和建构教师PCK时,需要考虑到教学理论的指导。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要素的系统性、抽象性的描述和解释,提供了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教学理论,加深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以认知理论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认知理论的指导,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特点,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从PCK的视角探讨中学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从PCK的视角探讨中学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作者:王鑫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年第10期摘要: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是能提高教师教学效能的最有用的知识。
因此,研究中学化学教师的PCK,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师教育课程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PCK 教师教育化学教师一、PCK简介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Shulman)首次提出了PCK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1]。
PCK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教师教育的思考,不少教育研究者纷纷响应并加入到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并不断对PCK理论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
其中对PCK进行较大修正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当属科克伦(Cochran)、德鲁特(DeRuiter)和金(King),他们从建构主义教与学的观点出发,将学科教学知识(PCK)修订为学科教学认知(PCKg),他们认为知识是一种静态的,指向结果的,而认知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和教师专业特性较吻合。
因此,将PCK 的知识成分修正为:(1)学科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3)学生知识;(4)教育情景知识。
科克伦等人强调了关于学生知识、教育情景知识的重要性,这两种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有效教学,教师只有在理解学生和教育情景的基础上,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认知水平。
德鲁特等人尝试构建了学科教学认知的发展模型[2](见图1)。
图1 学科教学认知的发展模型(资料来源:Cochran,DeRtuter & King,1993)在此模型中,居于中心位置的PCK和周围的四种知识成分交互重叠,重叠程度越高,代表教师的四种知识成分整合转化性越好,说明教师的PCK水平越高。
论化学教师的PCK结构及其建构
论化学教师的PCK结构及其建构作者:关凤华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07期摘要:如何利用学科教学知识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成效,是每一名化学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by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s an issue that each chemistry teacher should concern about.关键词:化学老师;PCK结构;建构Key words: chemistry teacher;PCK structure;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7-0157-020 引言在越来越向多元社会发展的今天,教师无法运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教导学生,拥有自己的教师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任务。
对化学老师来说,化学的学习大多由复杂的公式和繁多的化学反应组成,如何利用学科教学知识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成效,是每一名化学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1 化学教师PCK的结构化学教师PCK的结构应该由四个部分构成,即教师对化学内容知识的掌握、教师对化学知识教学法的掌握、教师对学习情境的掌握、教师对学生学习特征的掌握。
1.1 教师对化学内容知识的掌握教师对于化学内容知识的掌握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理论上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化学教材、各种化学学习资料,是化学教师授课时的主要知识来源,是教师的知识库,是一名化学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另外则是在实践中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是教师个人在生活、工作实践中对化学知识的积累,是通过长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观察才能得到的化学知识。
1.2 教师对化学知识教学法的掌握教师对化学知识教学法的掌握即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如何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的方法,是教师对自己化学知识的表达和传授。
化学教师微观内容教学设计中关注模型想象问题研究
化
学
教
育( h t t p : / / ww w. h X j y . o r g )
・2 5・
化 学教 师微 观 内容 教 学设 计 中关 注模 型想 象 问题 研 究
梁 永平
( 运城学院 山西运城 0 4 4 0 0 0 )
摘要
化学微 观认 识 的表 征形 态及 其 解 释 机 制 本 质 上是 一种 模 型 想 象 。研 究发 现 ,教 师微 观
生在 原子 水平 上建 立起 相应 的模 型想 象表 征 ,关乎 到学 生微 观认 识 系统 的整体 建构 。( 2 )在 原子 的认 识 中 ,从 分子 可分 为原子 的认识 ,到 原子 水平 的化
* 山西 省 教 育 科 学 “ 十 二 五 ” 规划 课 题 “ 理科教师教学认知发展研究” ( GH一 1 2 0 7 8 )
关键 词 模 型想象 微 观 内容 教 学设 计 认 识论
D Ol :1 0 . 1 3 8 8 4 / j . 1 0 0 3 — 3 8 0 7 h x j Y . 2 0 1 5 l 2 0 0 7 8
化 学学 科是 在微 观原 子 、分子 水平 上研 究物 质 的组 成 、结 构 、性 质 及 其 应 用 的 一 门基 础 自然 科 学 。化 学科 学家 以实验事 实 为基础 ,借 助想 象 和相 关 理论 在分 子 、原 子水平 上建 立 了一整 套关 于 物质 及 其变 化规 律性 认识 的化 学微 观认 识解 释 系统 。化 学 微观 认识 的表 征形 态及 其解 释机 制本 质上 是一 种 模 型想 象 。 因此 ,帮助学 生建 构有 关微 观认 识 的模 型 想象 就成 为化 学教 师 的一个 重要 任务 。化 学课 程 标 准对 于模 型想 象也 有 明确 的要求 :通 过观 察 、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3·
的,这些组织方法是针对什么样的学生, 各有什么 优缺点。纵向课程知识是指不同年级的特定学科的 教材各有什么内容,如何组织的, 由此可推知学生 ) 特定课题的教 过去学了什么,将来要学什么。( 4 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包括教授特定课题有效的隐 喻、实验、活动、解释、模型。
[ ] 3
述 , 有显性规律和隐性规律 。 显性规律指的是在 名称中含有 “ 规律 ” 二字的内容 , 如质量守恒定 律 、 元素周期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等。 隐性规律指 规律” 二字, 但是其内容反映 的是在名称中没有 “ 的是事实之间的一种关系, 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因素、物质转化关系、金属单质性质的相似性、 酸 类物质的相似性、碱类物质性质的相似性等。 化学 理论是解释化学事实和化学规律的知识, 主要的化 学理论有分子论、原子论、 原子结构理论、 化学键 理论、有效碰撞理论和碳共价键理论等。 化学用语 是化学学科特有的表征形式, 主要包括元素符号、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 分子式) 以及表示物质转 化的化学方程式。化学计算是从定量的角度来理解 和研究化学,其类型主要包含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化学认识论知识 , 主要包括对化学学科 ( 2 学科特 特征和化学科学认 识 的 方 法 论 的 理 解 。 “ 征 ” 是有别于其他学科而独自具有的特点 。 化学 学科的特征是由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决 定的 。 化学科学认识活动对于其基本问题 “ 物质 及其转化 ” 的认识有两大基本任务 : 探寻 “ 物质 物 质 及 其 转 化” 及其转化 ” 的基本 规 律 , 建 构 “ 的科学理论 。 从问题性质来说 , 既要探讨 “ 物质 及其转化 ” 有什么规律 , 又要探讨 “ 物质及其转 化” 为 什 么 会 呈 现 这 样 的 规 律 。 从 方 法 论 上 来 说 , 为了对复杂的物质及其转化世界形成有序的 — — 元素 认识 , 化学科学采取了独特的认识视角 — 视角 。 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 , 组成相 似的物质 , 其化学性质就具有相似性 , 这种相似 性就是物质及其转化的规律所在 。 从元素的角度 元素及其化 认识物质及其转化 , 就可以转化为 “ 合物 ” 的研究 。 已发现的百十余种元素之间在性 质上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 即元素性质随原子序 — — 元素周期律 。 为了解 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 释 “ 物质及其转化 ” 的事实和规律性 , 化学科学 在认同分子 、 原子等微观粒子存在的基础上建构 了相关的化 学 科 学 理 论 。 从 认 识 论 的 角 度 来 看 , 化学科学理论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 : 化学科学 理论是在解释物质及其转化相关事实或规律的驱 动下形成和发展的 ; 化学科学理论是以一定的物 质及其转化事实或规律为基础的 ; 在所观察到的 物质及其转化的事实和所形成是学生认识 、 理解化学科 学的前提条件 。 没有对学科知识广泛而深入的理 解 , 教师难以对学生的问题和想法做出反应 , 难 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探索和交流的学习环 境 。 教师的学科 知 识 影 响 教 师 的 教 学 内 容 及 如
[ 6]
何教学 ,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 基于化学科学理解的化学学科知识分三类 : ( ) 化学内容知识 , 主要包括化学的基 本事 1 实 、 基本概念 、 化 学 规 律 、 化 学 理 论 、 化 学 用 语 和化学计算 。 化学的基本事实是化学科学认识活 动的基础 。 化学基本概念是在事实基础上建立的 、 超越事实的科学认识 , 对于深入理解化学事实具 有重要作用 。 化学规律是化学事实之间关系的描 ·1 1 4·
(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0 1 8 6 2 0 1 2 0 6 0 1 1 3 0 7 - - -
专家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拥有大量专业领域的 知识以及知识的高度组织化与结构化。 P C K 是学 ( ) 的简 科教学知识 p c o n t e n t k n o w l e d e e d a o i c a l g g g
称,是美国舒尔曼教授于 2 0 世纪 8 0 年代主持一项 关于教师教学专长研究课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 舒尔曼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在真实教学情境中使用 的、有别于纯粹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的学科 教学知识。具体来说,P 将特定的学科内容 C K是 “ 与教育学知识融合为这样一种理解: 如何将特定的 主题或问题进行组织与重新表征, 以适应学习者的 。 根 据 舒 尔 曼 的 观 点, 能力 与 不 同 的 兴 趣 需 要 ”
摘要 :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 题 就 是 发 展 他 们 的 P C K。 化 学 教 师 的 P C K 主要包括 基于化学科学理解的化学学科知识 、 关于学生理解化学的知识 、 关于化学课程的知 识和化学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及表征 的 知 识 。 教 师 的 P C K 是在实践中建构和发展 的 。P C K 的发展是一个非线性的 、 螺旋发展的动态的过程 。 化学教师 P C K 建构的 基本策略是 : 形成促进 P C K 发 展 的 教 学 思 维 方 式,提 升 对 化 学 科 学 的 理 解 水 平, 关注学生对于化学 的 理 解 , 发 展 化 学 课 程 知 识 , 提 高 整 合 转 化 能 力 , 多 渠 道 丰 富 P C K 资源库 。 关键词 : 化学教师 ; 建构 P C K;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 ,山西省教育科学 0 8 J A 8 8 0 0 4 2) 2 0 1 1 0 4 1 0 6 4-1) * 基金资助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 研 究 项 目 ( “ ) 。 十二五 ” 规划课题 ( GH-1 1 0 9 4 收稿日期 :2 0 1 1 1 2 2 5 - - , 男 , 陕西神木人 , 教育学博士 , 运城学院副 院 长 、 教 授 ,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博 士 生 导 师 , 主 要 研 究 作者简介 : 梁永平 ( 1 9 6 3— ) 方向为课程教学论和教师教育 。
[ ] 1
一是关于学科内容知识的呈示 , 二是对学生前概 念 、 概念以及具体学习困难的理解 。 舒尔曼特别 强调教师的理解 、 推理 、 转化和反省 , 认为教师 必须掌握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表 征形式的方法 。 格鲁斯曼以舒尔曼的研究为基础 , 把 P C K分 ) 教师关于一门学科教学目的的 成四种成分 : ( 1 — — 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 、 关于学生 统领性观念 — 学习哪些重要内容的知识或概念 。 这种统领性的 观念在教学决策中有 “ 观念地图 ” 的作用 , 它是 确定教学目标 、 学习内容 、 教学策略和评价学生 ) 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主要指对 学习的基础 。( 2 某一课题学生是怎么理解的, 有哪些典型的误解。 ( ) 关于课程和教材的知识, 主要指可以获得的用 3 于特定课题教学的教材、教学媒体和材料的知识及 如何评价这些材料的知识, 可分为横向和纵向课程 知识。横向课程知识指特定年级的特定学科的特定 课题是如何组织的, 中心概念、 相关概念是什么, 这些概念是如何关联的, 不同的课题是如何联 系 的,以及特定年级特定学科的不同教材是如何组织
[ ] 2
P C K 是教师教学专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最能区分 学科教师与学科专家的知识领域, 教师专业发展的 核心 问 题 就 是 发 展 他 们 的 P C K。 自 舒 尔 曼 提 出 P C K 以后,国内外学者对 P C K 的内涵、 特征、 结 构、形成过程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为教师 P C K 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 、 化学教师的 P C K 结构 ( 一) P C K 结构的相关研究 舒尔 曼 关 于 P C K 概 念 的 核 心 要 素 有 两 个。
科克伦等人从 动 态 的 角 度 对 P C K 进行了修 正,提出 了 学 科 教 学 认 知 ( e d a o i c a l c o n t e n t p g g , ) 。 , 简称 具体说来 学科教学认 k n o w i n P C K g g 知包括四个方面的知识 : 学科内容知识 、 教学法 知识 、 关 于 学 生 的 知 识 和 关 于 学 习 情 境 的 知 识。 P C K C K 增 加 了 两 种 成 分:关 于 g 相对于 P 学生 的 知 识 , 有 关 学 习 情 境 的 知 识 。 在 构 成
[ 4]
P C K g 的四种知识中 , 科克伦等人 尤 其 强 调 后 两 方面知识即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学习情境的知识的 重要性 , 更加 强 调 P C K 形成过程的动态性和建 构性 , 它意味 着 P C K 不会随着学科知识和一般 教学法知识的获得而自然生成 , 相反它带有明显 的个体性 、 情境性和建构性的特征 。 ( 二 ) 化学教师的 P C K 结构 根据化学学 科 特 点 , 借 鉴 P C K 结构的已有 相关成果 , 笔 者 认 为 化 学 教 师 的 P C K 结构主要 包括四个基本成分 。 基于化学科学理解的化学学科知识 1. 基于化学 科 学 理 解 的 化 学 学 科 知 识 是 P C K 结构的首 要 核 心 成 分 。P C K 是由学科知识转化 而来 , 教师学 科 知 识 的 理 解 水 平 制 约 着 P C K的 水平 。 化学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使学生认识 化学科学 、 理解 化 学 科 学 。 化 学 教 师 从 整 体 上
微观认识之间是有区别的 ; 化学科学理论是在事 实基础上借助想象建构的 ; 化学科学理论的合理 性是通过其产生方式的基础性以及解释功能的满 意性两个方面得到认同的 。 ( ) 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主要有元素观 、 能 3 量观和科学本质观 。 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是在化 学科学认识活动中形成并指导化学科学认识活动 的基本观念 , 是围绕化学科学认识的基本问题和 两大基本任务抽象和概括而提炼的 , 它的认识水 平高于化 学 内 容 知 识 水 平 。 限 于 篇 幅 , 元 素 观 、 能量观和科学本质观的内涵参见相关文献 。 关于学生理解化学的知识 2. P C K 的核心 内 涵 在 于 将 学 科 知 识 转 化 为 学 [ 8] 生可学的形式 。 立足学生 P C K 的核心因素是 “ 。为了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 立场 , 实现转 化 ” 可理解的形式 , 化学教师必须从两个方面理解学 生在学习特定化学课题时的相关内容 。 ( ) 学生对于特定的化学课题已经知道了什 1 么 。 有意义学习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新的学习尽 可能发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之上 。 教师只有理解了 学生对特定化学课题已经知道了什么 , 才能设计 出特定课题学习的逻辑起点 , 将特定的课题内容 与原有的化学知识形成有意义的联系 。 例如 , 在 学习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内容时 , 教师 分子论 ” 和 “ 化学键 ” 是 如果知道学生已学的 “ 这一课题的相关内容 , 就有可能在该课题的解释 性活动中指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分子运动 。 的角度理解 “ 有效碰撞理论 ” ( ) 学生对于特定化学课题内容的学习是容 2 易的 , 还是困难的 , 是如何理解的 , 有哪些理解 方式 , 有哪些典型的误解 。 教师对于容易的就少 讲或者不讲 , 对于难以理解或容易误解的要设计 针对性的策略 。 如 “ 原子 ” 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 是一个难点 , 学生往往死记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不 能 给 予 更 多 的 说 明,认 为 教 科 的最小微 粒 ” 书中的 “ 原子重新组合模型 ” 就是真实的微观过 程 , 可以用仪器观察到 。 教师如果理解学生学习 “ 原子 ” 概念时的这 一 难 点 , 就 会 将 理 解 的 重 点 。 原子重新组合模型 ” 放在解释和说明 “ 关于化学课程的知识 3. 转 化” 的 智 能, 是 将 P C K 的实质是一种 “ 学科知识 “ 转化 ” 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学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