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范文(三篇)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3c58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7.png)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范文一、考核目的1. 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2. 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3. 评估个人或团队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表现,并对其进行激励和奖励。
二、考核内容1. 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评估个人或团队在完成质量目标方面的表现,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合格率、顾客投诉率、及时处理客户反馈等。
2. 质量管理活动执行情况:评估个人或团队在执行质量管理活动方面的表现,包括岗位责任落实、标准操作程序遵守、质量管控手段应用等。
3. 质量改进能力:评估个人或团队在质量改进方面的能力,包括提出改进方案的能力、推动改进方案的执行和效果评估等。
三、考核标准1. 质量目标达成情况:按照设定的质量目标进行评估,其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得分为优秀,80%以上得分为良好,70%以上得分为及格,70%以下得分为不合格。
2. 质量管理活动执行情况:通过抽样检查和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评估,根据执行完成度、准确性和文档记录等方面进行评分。
3. 质量改进能力:根据个人或团队提出的质量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四、考核周期和频率1. 考核周期:按季度或半年度进行一次考核,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考核频率:根据个人或团队的工作情况和成熟程度确定考核频率,一般为每季度或半年度进行一次考核。
五、考核结果及奖惩措施1. 考核结果将以综合评分的方式进行汇总,并给出相应的等级评价,如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合格等。
2. 根据评定结果,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团队将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如薪资调整、奖金或晋升等。
3. 对于表现不佳的个人或团队,将进行针对性培训,提升其质量管理能力,并设定改进计划和期限。
以上是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范文,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范文(二)一、背景介绍质量管理考核是企业评估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估和改进,可以促进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声誉。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c1143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a.png)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一个良好的质量检查、记录和闭合管理制度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持续改进和提升质量水平。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质量检查、记录和闭合管理制度的内容:1. 质量检查流程:明确质量检查的流程和环节,包括检查计划的制定、检查方法的选择、检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等。
2. 检查标准和要求:明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包括外观、性能、可靠性、材料等方面的指标,以及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3. 检查记录:建立统一的检查记录表格或系统,记录每次质量检查的情况,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内容、发现的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原因分析、整改措施、负责人等。
4. 问题整改: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计划,并明确负责人和整改期限。
5. 问题闭合管理:跟踪和管理问题的整改过程,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关闭。
可以设立问题闭合率指标,监控整改的进度和效果。
6. 评估和分析:定期评估质量检查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可以使用质量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质量状况和趋势。
7. 内部沟通和提高意识: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及时传达质量检查的要求和结果,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8. 外部沟通和回应: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沟通,及时反馈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情况,接受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回应客户的质量要求。
9.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检查和分析结果,制定改进计划,持续提升质量水平。
可以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质量检查、记录和闭合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的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团队和人员,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85c7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3.png)
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制度一、引言质量检验记录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记录和管理,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为了规范质量检验记录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制定本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制度。
二、目的1. 确保质量检验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统一质量检验记录的格式和内容;3. 提高质量检验记录的管理效率。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质量检验记录的人员和部门。
四、质量检验记录管理的责任主体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审批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制度,并监督和指导各部门的质量检验记录工作;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质量检验工作,并负责相应质量检验记录的管理和保存;3. 质量检验记录员:负责记录和整理质量检验记录,并按要求提交给相关部门。
五、质量检验记录的管理流程1. 质量检验记录的编制(1)确定质量检验项目和要求;(2)制定质量检验记录表格,并明确记录的内容和格式要求;(3)质量检验记录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质量检验记录。
2. 质量检验记录的审核(1)质量部门负责对质量检验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审核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负责人,并要求其核实和签字确认。
3. 质量检验记录的保存(1)质量检验记录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存;(2)保存质量检验记录的部门负责人应保证其安全和完整。
4. 质量检验记录的使用和传递(1)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申请和审批的方式使用质量检验记录;(2)相关部门需在使用质量检验记录后及时归还。
六、质量检验记录的管理要求1. 质量检验记录应准确、完整、规范;2. 质量检验记录应及时填写,并确保正确的存档;3. 质量检验记录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存,并做好备份;4. 质量检验记录应保密,禁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传递给外部人员。
七、质量检验记录的修订和废止1. 有需要时,质量部门可以对质量检验记录进行修订;2. 废止质量检验记录时,应将废止记录归档,并在相应位置进行标注。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4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c9d3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d.png)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一、导言随着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制定并实施科学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1. 目标导向(1)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2)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3)持续改进生产过程质量。
2. 管理责任(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并明确各岗位职责;(2)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文件,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要求;(3)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评估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3. 生产过程控制(1)建立生产过程监控机制,确保生产过程稳定;(2)设立关键控制点,并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3)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及时纠正和预防问题。
4. 质量培训与教育(1)建立员工培训制度,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定期组织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3)建立质量学习平台,促进知识分享和交流。
5. 数据分析与改进(1)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2)以数据为基础,进行过程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3)实施改进措施,并跟踪效果。
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考核办法1. 质量目标考核通过设立质量目标,进行周期性的质量目标考核,包括合格率、不良品率、客户投诉率等指标,评估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考核结果体现在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中。
2. 质量管理责任考核根据各岗位的职责和目标,进行质量管理责任考核。
通过考核岗位内部的责任划分和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评估质量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3. 生产过程控制考核通过监控关键控制点和异常处理情况,评估生产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考核结果用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4. 培训与教育考核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评估员工的培训参与情况、考试成绩等,评估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效果。
5. 数据分析与改进考核通过评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估数据分析和改进工作的效果。
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制度
![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75b26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6.png)
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质量记录文件的管理工作,保障质量记录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质量管理相关部门的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工作。
三、管理要求1.质量记录文件的定义:质量记录文件是指记录和反映质量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检验记录、试验报告、质量报告、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2.质量记录文件的分类:根据内容和用途不同,质量记录文件可分为检验记录、试验报告、质量报告等不同类别。
3.质量记录文件的编制和归档:(1)制定质量记录文件编制规范,明确质量记录文件的编制要求和流程。
(2)编制质量记录文件应当准确、清晰、完整。
必须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按照规定流程进行质量记录文件的归档,确保能够随时查阅和检索。
4.质量记录文件的保密性:质量记录文件属于公司的重要信息资料,必须严格保密,避免泄露和被篡改。
5.质量记录文件的备份:定期对重要的质量记录文件进行备份,以防丢失或损坏。
6.质量记录文件的管理责任:各质量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质量记录文件的管理,确保符合制度要求。
7.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对于故意破坏、篡改质量记录文件的行为,将依照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予以处理。
四、工作流程1.质量记录文件的编制:(1)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质量记录文件编制规范进行编制。
(2)编制完成后,由制定人员核对确认,并交由质量管理部门审核。
(3)审核完成后,方可正式生效。
2.质量记录文件的归档:(1)生效的质量记录文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归档。
(2)归档完毕后,做好归档记录,确保能够随时查阅。
3.质量记录文件的备份:(1)定期对重要的质量记录文件进行备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2)备份完毕后,应当做好备份记录,以备查验。
五、监督检查1.定期对各部门的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核实质量记录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f7ec0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e.png)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质量记录规范:
- 所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工作都要进行记录,包括质量问题、质量改进活动、质量培训等。
- 采用标准的记录表格或电子化系统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 记录信息要包括时间、地点、人员、问题描述、解决措施等必要的信息。
- 对于重要的质量问题或改进活动,应进行更详细的记录,包括原因分析、解决方案评估等。
2. 质量记录管理:
- 设立专门的质量记录管理岗位或负责人,负责记录的整理、归档和维护。
- 对记录进行分类和编号,建立记录索引和档案系统,方便查找和追溯。
- 定期对记录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 对于重要的质量记录,要进行备份和存档,以防止意外丢失或损坏。
3. 质量记录考核:
- 通过内部审查、外部审核等方式对质量记录进行评估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根据质量记录,定期制定质量目标和改进计划,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 根据质量记录的质量问题数量和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和奖惩。
- 建立质量记录的统计和分析机制,对质量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为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质量管理体系来确定。
最重要的是,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些规范和办法,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9093c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3.png)
第一局部总则原始质量记录是合理和安全作业的证据,是每批产品、每一次检测惟一牢靠的查询依据,是有助于判断产品质量并做出正确处理打算极其重要的依据。
为提高本公司的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将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完善生产及检测过程中各种原始质量记录,使之符合标准化标准要求,到达能全面地,完整地,精确地反映生产、检测过程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方法。
其次局部记录单位和精度第一条时间(单位:时、分、秒):(一) 生产加工时间均以 24 小时计时。
(二) 杀菌记录时间(豆腐干)以 24 小时计时,计时应精度到分钟,如5:00、6:20、7:38。
不得写成“5”或者“5:―― ”。
(三) 油炸 (酥类产品)、脱油、热合封口、抽真空等时间准确到 1 秒,如 2 秒、 8 秒等。
其次条温度(单位:℃):(一) 酒精温度计测量读数准确到 1℃,如 5℃、 10℃等。
(二) 水银温度计测量数据,取小数点后一位,准确到 0.5℃,如 108.0℃、108.5℃。
不得写成 108℃、 109℃。
(三) 记录仪、显示器的温度记录准确到 0.5℃的,如 109.0℃、 109.5℃不得写成 109℃、 110℃。
第三条折光浓度、酸度、盐份等(单位:%)(一) 折光浓度测量读数,取小数点后一位,阿贝折光仪准确到 0.1%,如 28.0%,28.1%等。
(二) 酸度盐份水分等的测量读数准确到小数点后二位,取 0.01%,如2.01%、2.12%等。
(三) 压力和真空(单位:Mpa)、蒸汽总压,压力表上读数准确到0.01Mpa,如 0.10MPa、0.38MPa 等。
(四) 封口试漏(加压)压力表上读数准确到 0.001Mpa,如 0.059Mpa、0.060Mpa、0.062Mpa。
第四条余氯(单位: PPm)余氯的测量,视详细使用比色剂的浓度而定。
如比色板测量的,准确到0.2PPm;如用滴定法测量的,准确到0.01PPm。
试纸测量按比色纸精度。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44d9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d.png)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方法一、前言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紧要基础,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具有紧要意义。
因此,规范、管理和考核质量工作是企业进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保障,本文将对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方法进行认真的说明。
二、质量记录规范1.编制记录清单。
订立可以记录下每一项质量活动的清单,包括产品质量检验、过程掌控记录、不合格品管理记录、质量改进记录等。
2.明确记录内容。
对于每一项记录内容需明的确在内容和填写规范,确保记录的完整、精准和可读性。
3.表格设计。
针对不同质量记录需求,订立符合需求的表格,分析定量化方式和独特的质量要求,不同工序订立不同的表格记录。
4.记录保存。
对于保证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要求,应当设立一个完整的保存体系和管理程序,以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5.记录审核。
对于每一项记录,应当检查、审核、核对,充分证明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确保每个环节顺当运行,保证记录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三、质量管理1.质量目标的订立。
生命周期的直接外在目标是产品质量的要求,订立企业质量目标的关键是能充分体现产品质量的要求,并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使能够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
2.订立质量标准。
标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要依据,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参照质量标准来衡量和监控产品质量的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做出调整和更改。
3.加强质量教育。
对于员工的技能和质量意识的培育是至关紧要的,应当进行相关的培训,加强对员工的质量观念教育,使员工认得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质量水平。
4.化解质量问题。
在聚焦产岛实践中发觉的质量问题,适时进行分析、整改和反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的稳定性,把握企业进展的方向和重心,进一步保证质量的可持续进展。
四、质量考核方法1.质量考核目标的订立。
订立质量考核目标应符合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能够客观反映企业产品质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
2.订立质量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订立,可以包括产品合格率、质量整改率、消费者充足度等方面。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3篇)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4fc2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6.png)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暂行)1、目的:为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满足客户的品质要求,健全品质管理体系,强化品质管理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能,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充分发挥奖惩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生产制造全部过程中涉及到影响质量因素的各部门、车间和个人。
3、职责:3.1品管部负责对工序的半成品质量、成品、工序质量以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定、处理,形成质量检查报表报相关部门,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2品管部负责对原料、辅料、包材进行验收;负责对出厂产品进行抽检,并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
3.3各部门及车间应依据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班组建设和自检互检工作,使生产过程质量受控。
对检查到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
3.4技术部门负责对检查到的属于产品、工艺的问题进行纠正或改进。
3.5仓储部负责对抽查到的属于贮存方面问题的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3.6其它部门对检查到的涉及本部门的问题的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4、工作程序4.1质量考核的内容:在人、机、料、法、环这几个影响质量的因素中,因人为原因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的行为。
4.2质量检查的程序、方法由品管部现场品控对各车间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状况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原则上每天两次,应覆盖全部工序,并填写现场巡回记录。
品管部按月制作一份质量考核通报发至各部门,以做持续改善用。
生产主管、品管主管对各车间质量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主要指:记录、标识、卫生,内容包括:①是否有记录②记录是否规范③不合格品是否标识并隔离,④半成品是否有人检验并标识,是否有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转序情况发生⑤对出现的不合格是否返工,返工后是否有人复检等。
⑥卫生状况。
⑦生产过程和成品是否有异常。
原则上每天至少检查____次。
操作者自检、互检工作完成与否的确认,依据于记录上自检、互检的签字情况,即签字后而未做任何其它说明的视为自检或互检合格,此时开始检查的结果计入自检、互检合格率统计。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范本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b911f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4.png)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范本一、引言质量记录是指对于产品、服务或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质量活动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文档化。
质量记录的规范、管理及考核是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质量记录规范的制定和管理,并提供一份质量记录考核办法的范本。
二、质量记录规范的制定和管理1. 制定质量记录规范制定质量记录规范是为了确保质量记录的一致性、标准化和完整性。
质量记录规范应当包括以下要点:(1)记录内容:规定应当记录哪些质量活动和结果,例如产品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客户投诉记录等。
(2)记录方式:规定质量记录可以使用哪些方式,例如纸质记录、电子记录或者两者结合。
(3)记录要求:规定质量记录应当具备哪些要求,例如记录应当具备明确的时间、地点、人员、操作步骤和结果等。
(4)记录保存:规定质量记录应当保存多长时间,以及保存的方式和位置。
2. 质量记录管理质量记录管理是指对质量记录的收集、归档、查阅和保密进行有效管理。
质量记录管理应当包括以下环节:(1)质量记录收集和归档:确保质量记录的及时收集和准确归档,可以使用纸质档案或电子档案进行管理,并设立相应的编号和索引系统。
(2)质量记录查阅:确保质量记录的易查阅性和便捷性,同时需要保证质量记录的保密性,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查阅相关记录。
(3)质量记录保密:确保质量记录的保密性,避免泄露重要信息,需要设立相应的信息安全措施,例如密码保护、访问控制等。
(4)质量记录备份: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备份,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记录丢失或损坏。
三、质量记录考核办法范本质量记录考核办法的目的是根据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来评估相关人员的工作表现和绩效。
考核办法应当包括以下要点:1. 考核目标明确考核的目标,例如提高质量记录的准确率、及时性和完整性,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2. 考核指标确定质量记录的考核指标,例如:(1)准确性:评估记录的准确性,包括过程记录的正确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描述记录的准确性等。
2023年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2023年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b195e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0.png)
2023年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一、引言质量记录是组织和管理质量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记录和反映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保证产品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为了规范质量记录的管理,并进一步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特制定本办法。
二、质量记录规范1. 质量记录的定义质量记录是指各个部门、岗位针对生产、质检、试验等质量相关活动产生的文档、报告或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操作记录、检验报告、研究数据、质量评审记录等。
2. 质量记录的编制2.1. 质量记录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并确保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2.2. 质量记录的编制应有专人负责,并在文件中标注编制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等信息。
2.3. 质量记录应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编制,包括文件编号、标题、日期、页码等。
3. 质量记录的存档3.1. 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文件分类进行存档,并有专门的存档人负责。
3.2. 质量记录的存档应保证其安全可靠,采取防火、防潮、防盗等措施。
3.3. 质量记录应根据需要进行归档,保留一定时间后可以进行销毁,但需经相关部门批准。
4. 质量记录的查询和检索4.1. 质量记录应建立完善的查询和检索系统,方便相关人员及时查阅质量记录。
4.2. 质量记录的查询和检索应保证快捷、准确,可采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等辅助工具。
三、质量记录管理1. 质量记录管理的责任1.1. 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质量记录管理工作负责,并确保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公司的质量记录管理工作,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2. 质量记录管理的流程2.1. 质量记录的编制2.1.1. 相关部门按照质量记录规范进行编制,确保内容真实、准确。
2.1.2. 质量记录的编制人应完成编制后,向质量管理部门提供文档,并进行审核。
2.1.3. 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批准文档。
2.1.4. 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并签发文档后,将文档存档,并向相关部门通知批准结果。
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记录
![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ab1ca7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5.png)
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记录一、背景为了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特进行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
本次考核旨在评估各部门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认知程度、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考核目标1.评估各部门对质量管理制度的了解程度及执行情况;2.发现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3.确定改进措施并落实,以提高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考核内容1.各部门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认知程度:(1)质量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2)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重视程度;(3)各部门对质量管理制度相关操作流程的掌握情况。
2.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1)各部门是否按照质量管理制度要求对工作进行规范化操作;(2)各部门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的检查、评估与监控机制;(3)各部门是否落实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责任,是否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4)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中是否存在重大偏差或违规情况。
3.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根据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隐患;(2)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考核方法1.文件资料审查:通过查阅各部门的文件资料,了解质量管理制度的编制情况和文件的实施程度;2.现场实地考察:对各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其工作环境和执行情况;3.与相关人员座谈:与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五、考核结果分析1.各部门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认知程度良好,大部分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2.各部门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良好,基本按照要求进行工作操作,能够规范工作流程;3.存在质量管理制度相关责任不明确、执行中偏差较大、检查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六、改进措施建议1.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培训,提高全员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认知和理解;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监控机制,以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有效性;3.落实质量管理制度的责任,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追究制度;4.加强对质量管理制度的宣传,提醒员工遵守制度规定,规范操作行为。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c503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6.png)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是一个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的建议:
1. 制定质量记录规范: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质量记录规范,包括记录的内容、形式、标准以及记录的保存周期等。
这样可以确保质量记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确定质量记录的管理责任:企业应指定专人或专门部门负责质量记录的管理,包括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等。
这样可以确保质量记录的及时性和有序性。
3. 提供必要的培训:企业应为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其了解质量记录的重要性,并掌握质量记录的操作技能。
这样可以提高质量记录的质量和效率。
4. 设立质量记录的审核程序:企业应建立质量记录的审核程序,确保质量记录符合规范要求,并发现和纠正记录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合规情况。
5. 进行质量记录的定期考核:企业应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考核,以评估质量管理的效果,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考核可以包括对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方面的评估。
6. 建立激励机制:企业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质量记录的质量和效率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和认可,以鼓励和推动质量记录规范的执行。
7. 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回顾和改进:企业应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回顾和改进,总结质量记录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发现和解决质量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质量记录的管理水平。
总之,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对于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制定适合的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5bae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5.png)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一、质量记录规范质量记录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有力证明,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确保质量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可读,需要遵循以下规范。
1、记录内容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生产日期、批次号、产品/服务名称、规格型号等基本信息;•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参数、操作人员等信息;•检验、试验、检测等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数据、结果、结论等信息;•产品/服务销售、投诉等后续质量反馈信息。
2、记录形式记录可以采用电子记录、纸质记录或者混合方式,但必须按照统一格式进行。
记录的内容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查阅。
3、记录保管记录应当妥善保管,防止损毁、滞留、泄露等问题。
不同阶段的记录要分类保管,同时应当有相应的安全复制措施。
二、质量记录管理质量记录管理是指对质量记录进行规范、统一、安全保管和及时使用。
下面我们就质量记录的管理进行一些准则。
1、质量记录管理人员应当有专门的质量记录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实施记录管理制度,指导记录填写、审核和保管等工作。
2、记录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管理制度,明确质量记录的填写、审核和保管流程、时限和职责,确保记录准确、规范、可靠。
3、记录管理流程记录管理流程包括记录填写、审核、存档、保管、归档和销毁等环节。
要保证流程顺畅、化繁为简、不漏一项,使每一份记录都能够得到妥善管理。
4、记录标识对每份记录必须进行鉴别标识,以保证其唯一性和授权性。
标识内容包括记录编号、填写日期、生产日期、产品名称、版本号等。
三、质量记录考核办法对于记录填写不规范、记录应用不规范的,应进行考核。
具体办法包括:1、考核范围考核范围包括记录填写、记录审查、记录存档、记录使用、记录销毁等方面。
2、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格式规范、内容准确、使用及时、保管完好等方面。
3、考核标准针对不同质量记录,可以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
指定责任人,规定考核周期和具体考核评分标准。
4、考核结果每月或每季度组织考核,针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统计,评定质量记录填写、审核、保管等工作的效率,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处理。
质量管理制度考核办法(6篇)
![质量管理制度考核办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f6918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7c.png)
质量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工作质量是顾客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各部门员工必须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牢固树立各项工作以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大工作质量管理力度实现严格管理、高质量、盈客户、创效益的目标,特制定工作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
1.办公室1)保持办公室的清洁卫生,不迟到早退。
发现一次扣____元。
2)所有员工应进行上岗培训和技能培训,培训不足扣____元。
3)在办公室不做与工作无关事情,做好来访人员的接待工作。
发现一次扣____元。
4)做好人员档案的建立和文件管理工作,发现一次扣10~____元。
2.生产车间、班组1)公司设立质量奖励基金,每年____元。
2)各产品质量事故及质量返工的罚款,进入公司质量奖励基金。
3)对一贯重视产品质量的车间、班组,对产品质量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包括质检人员),可由质检人员提出推荐意见,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发放质量特别奖____元,并进行表彰。
4)每个分项产品品种,凡一次验收合格者,奖励____元。
5)每个分项产品品种,凡一次验收达到优质产品者,奖励____元。
6)每个分项产品品种,凡二次验收合格者,罚款____元。
7)每个分项产品品种,凡三次验收合格者,罚款____元。
8)以上奖励或罚款在每月结算工资时发扣。
3.操作员工1)不迟到早退,按要求着装,发现一次不合格扣____元。
2)进出入车间,不得吸烟。
发现一次不合格扣____元。
3)在车间内不得做与工作无关事情,不得串岗,不得使物资逆向流转。
发现一次不合格扣____元。
4)生产场所、设备、工器具必须按要求清洗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不得在车间内吃食物、吐痰等。
发现一次不合格扣____元。
5)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并根据技术人员安排做适当调整。
违反一次扣____元,并追究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失。
6)按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不得将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流转。
发现一次不合格扣____元,并追究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失。
4.质检员1)按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f154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e.png)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是一项用于规范和管理企业质量记录的制度。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质量记录的定义和分类:明确质量记录的概念和分类标准,例如产品检验记录、过程控制记录、质量事故记录等。
2. 质量记录的编制与填写:规定质量记录的编制要求和填写规范,明确记录的格式、内容和要求。
3. 质量记录的保存与归档:明确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和归档要求,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 质量记录的管理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对质量记录的管理责任和权限,确保记录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5. 质量记录的审查与评估:建立质量记录的审查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6. 质量记录的使用与传递:规定质量记录的使用范围和传递流程,确保记录的及时使用和正确传递。
7. 质量记录的培训与监督:进行相关人员的质量记录培训,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记录的正确和有效使用。
8. 质量记录的追溯与反馈:建立质量记录的追溯机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并进行反馈和改进。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有效监控和管理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范文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4be4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4.png)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范文一、引言质量记录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质量记录的规范、管理和考核,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以指导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质量记录规范1. 质量记录的定义与范围质量记录是指记录和存档企业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数据和信息的一系列文件和档案。
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检验报告、质量问题处理记录、产品追溯记录、质量培训记录、质量管理评审记录等。
2. 质量记录的要求(1)正确性:质量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质量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结果。
(2)可读性:质量记录应使用明确、简洁的语言,排版规范,易于阅读和理解。
(3)时效性:质量记录应及时完成和归档,确保记录内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保密性:质量记录中的敏感信息应加以保护,确保外部人员无法获取和使用。
(5)可追溯性:质量记录应具备明确的编号和索引,以便于查找和追溯。
(6)可保存性:质量记录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的要求进行保存和归档。
三、质量记录管理1. 质量记录管理流程(1)记录产生:质量记录根据质量管理活动的需要和要求进行产生。
(2)记录鉴定:质量记录需经过质量管理责任人的鉴定,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记录归档:质量记录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类、编号、归档,建立相应的档案。
(4)记录保管:质量记录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管,确保防火、防盗、防湿等。
(5)记录检索:质量记录应根据需要进行检索和查阅,确保及时、便捷地获取信息。
(6)记录销毁:质量记录按照保管期限和规定进行逐级销毁,确保保密性和安全性。
2. 质量记录管理要点(1)建立质量记录管理制度,明确质量记录的产生、鉴定、归档、保管、检索和销毁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
(2)制定质量记录管理流程图和操作指南,明确记录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4篇)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fc5d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5.png)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1. 概述本文旨在制定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客户的期望。
2. 考核目标质量管理考核的目标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
3.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立和运行、质量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质量绩效的评估和改进等方面。
4. 考核指标(1)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立和运行a) 是否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等。
b) 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运行,相关流程是否系统化和规范化。
(2)质量目标的制定和实施a) 是否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目标,目标是否可测量和可追踪。
b) 目标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是否能够反映客户需求和期望。
(3)质量绩效的评估和改进a) 是否对质量绩效进行评估,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b) 是否能够通过评估结果识别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和监控。
5. 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1)定量指标通过设置一些定量指标,如合格率、不良品率、客户满意度指数等,对企业的质量绩效进行评估。
(2)定性评价通过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团队,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包括文件的完整性、流程的规范性、人员的培训情况等。
6. 考核结果与改进措施(1)考核结果根据考核指标评估结果,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分类评定,如优秀、良好、一般、不达标等。
(2)改进措施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通过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7. 考核周期和频次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考核周期和频次,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质量管理考核。
8. 考核责任和监督质量管理考核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相关部门需积极配合,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9. 考核结果的应用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改进措施制定的依据,以推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bd3e9c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b.png)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一、引言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质量检查、记录和闭合管理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对企业的持续改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质量检查、记录和闭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应用,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质量检查制度1.制定质量检查方案在进行质量检查工作之前,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质量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以及相关的检查标准和流程。
该方案应由专业人员编写,并通过内部审查和评审,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组织检查人员质量检查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因此需要组织一支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检查队伍。
检查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严格执行检查标准质量检查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这些标准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检查人员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记录检查结果在进行质量检查过程中,需要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检查的时间、地点、人员、发现的问题等内容。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后续改进工作的参考依据,也可以用于对检查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三、质量记录管理制度1.建立质量记录档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记录档案,包括各类质量记录的存档和管理。
这些记录可分为产品质量记录、过程质量记录和管理质量记录等,每个记录都应有明确的编号和索引,便于查找和管理。
2.规范记录填写在进行质量记录填写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记录填写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背景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记录内容并进行填写。
3.记录的存储和保护质量记录需要进行妥善的存储和保护,以防止记录的丢失或损坏。
可以采用电子存储和实物存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记录的定期检查和评估质量记录需要经常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对记录进行定期抽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改进。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范本(2篇)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3763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2.png)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范本一、引言质量记录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记录、管理和考核,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质量问题的发生、原因及处理过程,为企业的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质量记录的内容和格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并通过考核评估确保其有效运行。
本文将提供一份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的范本,以供参考。
二、质量记录规范1. 质量记录的种类1.1 不合格品记录不合格品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称、数量、发生时间、责任人、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等信息。
1.2 过程控制记录过程控制记录包括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的记录,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1.3 客户投诉记录客户投诉记录包括客户投诉的内容、处理过程、整改措施和效果等信息。
1.4 内部审计记录内部审计记录包括内部审计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等信息。
1.5 供应商评估记录供应商评估记录包括对供应商交付的产品进行评估的过程和结果。
1.6 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对员工进行质量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培训效果等信息。
2. 质量记录的要求2.1 完整准确质量记录应完整、准确地反映问题的发生、处理和解决过程。
不得删减相关信息或故意隐瞒事实。
2.2 可追溯质量记录应具备可追溯性,即能够追溯到问题的发生时间、责任人、原因和解决情况等。
2.3 规范格式质量记录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记录,包括记录的标题、日期、内容和签字等要素。
2.4 及时更新质量记录应及时更新,确保记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2.5 保密性质量记录应符合保密要求,不得外泄敏感信息。
三、质量记录管理1. 质量记录收集1.1 由相关部门负责收集质量记录,并及时上报给质量管理部门。
1.2 质量记录应以电子或纸质形式保存,便于管理和检索。
2. 质量记录归档2.1 质量记录应根据其类型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并按照规定的归档要求进行归档。
2.2 归档的质量记录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备份和存档,以防数据丢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质量记录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
第一部分总则
原始质量记录是合理和安全作业的证据,是每批产品、每一次检测唯一可靠的查询依据,是有助于判断产品质量并做出正确处理决定极为重要的依据。
为提高本公司的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将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完善生产及检测过程中各种原始质量记录,使之符合规范化标准要求,达到能全面地,完整地,准确地反映生产、检测过程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部分记录单位和精度
第一条时间(单位:时、分、秒):
(一)生产加工时间均以24 小时计时。
(二)杀菌记录时间(豆腐干)以24 小时计时,计时应精度到分钟,如5:00、6:
20、7:38……。
不得写成“5”或“5:――”。
(三)油炸(酥类产品)、脱油、热合封口、抽真空等时间精确到1 秒,如2 秒、8 秒等。
第二条温度(单位:℃):
(一)酒精温度计测量读数精确到1℃,如5℃、10℃等。
(二)水银温度计测量数据,取小数点后一位,精确到0.5℃,
第 2 页共 2 页
如108.0℃、108.5℃……。
不得写成108℃、109℃……。
(三)记录仪、显示器的温度记录精确到0.5℃的,如109.0℃、109.5℃不得写成109℃、110℃。
第三条折光浓度、酸度、盐份等(单位:%)
(一)折光浓度测量读数,取小数点后一位,阿贝折光仪精确到0.1%,如28.0%,28.1%等。
(二)酸度盐份水分等的测量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取0.01%,如2.01%、2.12%等。
(三)压力和真空(单位:Mpa)、蒸汽总压,压力表上读数精确到0.01Mpa,如0.10MPa、0.38MPa 等。
(四)封口试漏(加压)压力表上读数精确到0.001Mpa,如0.059Mpa、0.060Mpa、0.062Mpa。
第四条余氯(单位:PPm)
余氯的测量,视具体使用比色剂的浓度而定。
如比色板测量的,精确到0.2PPm;如用滴定法测量的,精确到0.01PPm。
试纸测量按比色纸精度。
第五条重量(单位g、kg)
(一)净含量及配料中以g 为单位的,精确到1g,如175g、
305g……。
第 2 页共 2 页
(二)配料中以kg 为单位的,盘式磅称精确到0.005kg,台式磅称精确到0.1kg,落地式磅称精确到1kg。
168
第六条长度(单位:mm)
(一)使用精度为0.02mm 游标卡尺测量,读数精确到0.02mm,如105.98mm,不得写成106mm 或105mm。
(二)使用精度为0.01mm 测微计(千分卡)测量罐,读数精确到0.01mm,如1.24mm,不得写成1.3mm。
第七条其他如菌落记数、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含量等单位,以检测计算精度记录。
第三部分质量检查频次
第八条班前消毒清洗卫生检查记录1 次。
第九条班后卫生消毒记录1 次。
第十条生产中每2 小时消毒清洗记录一次。
第十一条原料加工处理、配汤质量记录,必须视不同产品的特性,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每锅或每小时等的检查,并作好记录。
第十二条装袋量抽查质量记录
(一)瓜子自动装袋机定量装袋产品和膨化、花生、坚果产品等,
第 2 页共 2 页
小组抽查每30 分钟记录一次,品控员每2 小时抽查一次,每台机器抽查不少于6 袋,台秤每小时校准记录一次。
(二)封口质量检查记录,小组每30 分钟抽查一次,质检员每1 小时抽查一次,小组和质检员抽查时间原则上错开。
第四部分记录书写和修改
第十三条质量记录表格的表头内容必须填写齐全,操作人、测量人及审核人必须签名。
第十四条所有质量记录的数据,数字必须书写端正、清晰,保持质量表格的清洁和不受污染。
第十五条各类质量表格必须准确书写,尽量避免写错栏目或数据。
万一写错栏目或数据,需要修正,则必须做到规范修改。
不得在所写错的数字上进行涂改,必须在写错的数字上划一横线,将正确数字写在它的上方,并在右边签名。
第十六条意外情况的记录:
(一)因特殊情况(因故停机、吃饭、公务等)不能按时记录时,必须在记录上注明原因及对应时间。
(二)因设备等客观情况而引起质量不稳定或达不到标准,需校车的必须要有校车记录,并在相应记录表格的备注栏中加以写明,校车后也必须要有质量检查记录。
第五部分质量记录管理
第 2 页共 2 页
第十七条检查
(一)车间质量管理人员和品控人员应随时检查、督促质量记录的执行情况。
(二)质量记录必须于当日下班后,由小组检查后交当班车间质管主任,质管主任应认真审核并签名及填写审核日期。
各类记录都应完整、齐全不得遗失。
(三)生产车间的配料检测、煮制、干燥质量等记录经质量主任审核签字后,由车间集中并在第二天内(不包括节、假日)交到技术中心品控部接受复核。
(四)品控部门将复核中发现的差错等问题书面反馈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接到书面反169
馈意见后,应及时落实到当事人整改,以不断提高记录质量。
(五)根据实际需要,技术中心可以向生产中心提出本规定外特殊的阶段性要求,提供有关质量记录,接受技术中心的复核。
第十八条保存
(一)经技术中心相关部门复核的各类质量记录,由技术中心负责存档。
(二)其他各类质量原始记录由生产部门负责存放保管。
第十九条查索
第 2 页共 2 页
(一)据需要,技术中心和生产部门都可查索对方保存的质量记录,彼此应提供方便,密切配合。
(二)查索、借阅、归还都要履行书面手续,以保证质量记录的完整。
第六部分质量记录考核
第二十条发生下列情况,一般给予书面反馈指出,但对于多次指出而不改进的将作违纪处理。
(一)质量记录未按规范中规定的(单位和精度)、(质量检查频次)、(记录书写和修改)及(意外情况的记录)执行。
(二)发生意外情况,记录上未说明与实际,与时间不吻合。
(三)装袋抽查未做到开车即抽查或抽查时间间隔超过规定时间(因故停车、吃饭等原因抽查可顺延至开车立即抽查)或抽查数量不符合规定。
(四)车间审核质量记录时未发现质量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而由技术中心复核发现及车间未在规定期限内收集、审核后将质量记录上交到技术中心。
(五)其他不符合质量记录规范及管理的类似情况。
第二十一条发生下列问题,视问题的性质、情节及当事人对问题认识的态度,给予违纪、口头警告罚款等处理。
(一)质量记录数据不真实预记、追记或规定的项目未作检查及
第 2 页共 2 页
记录。
(二)质量记录表格短缺(以每张记)。
(三)原料加工处理、配料未按工艺规定执行及未作规定项目的质量检验、质量记录。
(四)质量记录造假数据或发生质量问题造假记录的当事人或提供假象的伪证人。
(五)其他影响质量的类似问题。
第七部分考核实施办法
第二十二条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门在复核质量记录中发现的问题,按其类别分别计算频次(即同一班次不同的问题)。
质量管理部门在抽查,复核车间保管的那部分质量记录中发现的问题,按其性质,酌情计算频次并要求立即整改。
第二十三条车间在审核质量记录中发现的问题,如属于是记录笔误的,可令操作者进行规范修改;如是影响或可能影响质量的问题,可附上反馈表,写明处理意见,随质量记录一起上交,在本考核中将不计算问题频次。
第二十四条凡质量记录在复核中发现的问题累计超过部门限定数(暂以每条生产线平均3 次计),将给予扣款处理。
超过限定数内,每次扣20 元;
第二十五条凡属于本考核办法中第三部分第二大类的问题,虽由
第 2 页共 2 页
质量管理部门做出违纪或口头警告等处理,仍在当月考核中作为问题频次进行累计。
第二十六条凡属于质量事故的问题,将按公司规定处理。
170
第二十七条本考核实施的扣款数,经当月统计后交人力资源部,从被考核部门的管理奖中扣除。
第八部分附则
第二十八条
(一)所有违反本制度规定的按照《员工奖惩制度》相关处罚规定执行。
(二)本制度由公司规章制度编审委员会起草并修订,自 xx 年 1 月 1 日总经理发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三)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属公司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品控部。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