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的关系

王兰女,朱敬博

大连水产学院(116023)

E_mail:Wanglannv0411@

摘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的渔业资源状况,渔业资源管理与资源评估的关系以及资源评估在渔业管理中的作用。我国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然而从70年代起,由于过度捕捞,我国的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现象。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保证渔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渔业管理部门必须作出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决策。简单地说,资源评估在渔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在比较管理选择时,结构优化地使用现有的数据。管理选择常常是一个综合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决定。资源评估的作用是对这些决定给予最好的技术支持。选择一个好模型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理应优于简单的主观猜测。总之应用资源评估也就是要以模型为基础来进行决策。

关键词:渔业资源,资源管理,选择,资源评估,模型

1.引言

渔业是人类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最主要的海洋基础产业,为人类提供食品、饲料、药物和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是提供就业和出口创汇的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历来是世界上的渔业大国之一,1989年以来,中国的渔业总产量更是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1990年渔业总产量达到1236万吨升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12.6% ,其中海洋捕捞渔业总产量为550万吨占渔业总产量的44.5%。1993年的渔业总产量达到1826万吨,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17.6%,其中养殖业的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52.4%。海洋渔业的产量在渔业总产量所占的比重,50~70年代呈逐年增加之势,70年代最高平均占75.3%,随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5年海洋渔业产量达到1439万吨,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57.2%。海水养殖业在海洋总产量中逐年增加,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增幅加大,1995年海水养殖产量增至412余万吨,占海洋渔业产量的28.6%。1990~1995年海水养殖产量占世界海水养殖产量的39.3%~61.5%,成为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

然而,我国的远洋渔业起步较晚,始于1985年,但发展十分迅速。截止1995年末,1300余艘不同大小的拖流钓渔船和加工船遍及北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贝劳、大西洋的西非和南美洲海域、印度洋的伊朗、毛里求斯和索马里等20余个国家沿海作业生产,1997年远洋渔业的产量已突破100万吨大关,占海洋捕捞产量的8%以上。

我国的海洋渔业捕捞方式以拖网,特别是双船底拖网为主。拖网产量在海洋捕捞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70年代末的37.5%增至80年代的41.7%(表1—1),和90年代的47.9%呈上升趋势。围网(包括东海区的大洋网、对网和围罾网)产量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70年代末的18.2%降至90年代的5.9%。流刺网产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70年代末的不足5%增至90年代13.4%。定置网的产量所占的比重也呈下降之势,由80年代的25.7%降至90

年代的不足20%。我国各海区的钓渔业产量所占的比重很小,近几年来随着柔鱼钓渔业的兴起,比重有所增加。

表1海洋渔业各种渔具的产量

Tab1.Catch in various fishing gears of ocean fishery

单位:万吨

拖网 围网 流刺网 定置网 钓渔业 年代

产量 % 产量 % 产量 % 产量 % 产量 %

70年代末 111.1 37.5 54.0 18.2 14.4 4.9 — — 3.2 1.1

80年代 152.1 41.7 54.9 15.0 40.0 11.0 93.7 25.7 7.2 2.0

90年代 387.9 47.9 47.8 5.9 108.2 13.4 159.9 19.8 20.6 2.5建国以来近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先后经历了大至三个时期:一是50~60年代中期稳定发展时期,渔业资源潜力很大,海洋捕捞产量和单位产量随着捕捞力量的增加和捕捞技术的提高而迅速上升,10余年来,捕捞量从50余万吨增至近200万吨。二是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的生产徘徊时期,即渔业资源充分利用阶段,随着捕捞力量和技术不断增长,渔业资源在捕捞力量不断增长的压力下,单位产量逐年下降。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10年间捕捞产量不足200万吨增至300万吨左右,并且一直保持到80年代初;三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捕捞过度时期,80年代海洋捕捞的平均年产量为365万吨,进入90年代海洋渔业的产量则由80年代末的500万吨迅速增至1995年1000余万吨,捕捞产量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捕捞力量成倍地增长,相应地单位产量却显著下降,渔获物严重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渔业资源特别是底层鱼类资源量严重衰退是为捕捞力量不断增加,渔业结构调整不力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2.渔业管理的目的和资源评估涵义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保证渔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渔业管理部门必须作出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决策。管理部门作出决策有三种方法:(1)可以简单地模仿在相似条件下其他管理者作出的选择。(2)首先用直觉建立一个看似合理的选择,然后系统地改变选择参数并观测其生物学和经济学反应,最后用实验方法找到最佳选择。(3)应用典型资源评估:以现有的数据为基础建立量化的预测模型,当存在更多数据时再根据模型修正管理选择。第二和第三种方法相结合,即量化模型与经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被称为“适应性管理”[1,2]。

渔业管理最基本的目的是渔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亦即通过管理和增殖来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管理部门要设计、论证和实施对捕捞活动的一系列限制。渔业管理部门还应该有权限制其它影响渔业生态基础的部门(如控制水污染的环境管理部门)和从事渔业增殖活动的部门(例如改善环境和增殖放流的渔政管理部门)。

对于从限制捕捞到改善环境的管理活动不是一个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于在多大程度上鼓励捕捞、对产量设置什么具体的限制(捕捞时间、渔获大小、总上岸量、捕捞海域)、在实施管理措施和增殖放流间怎样平衡预算等方面,管理部门要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