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_李保森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药物性肝损伤目录1.药物性肝损伤概述2.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及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4.治疗参考文献: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定义注:TCM传统中药;NM天然药;HP保健品;DS膳食补充剂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以及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T CM?NM?HP?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导致,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导致DILI发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DILI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50%,暴发性肝衰竭的13%~30%,发达国家患病率为1/10万~20/10万。
我国急性DILI诊断病例逐年上升,急性DILI患者约占急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20%,传统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以及抗结核药是我国DILI的主要原因。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引起DILI的常见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和TCM?NM?HP?DS等。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引起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
我国报道较多的TCM?NM?HP?D S有:何首乌、含吡咯双烷生物碱的植物土三七,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
导致妊娠期DILI常见的药物有:抗高血压药物(如甲基多巴和肼苯达嗪)、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如丙基硫氧嘧啶)、抗菌药物(尤其是四环素)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药物性肝损伤的分类(病程)DILI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DILI指DILI发生6 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无明显影像学和组织学肝功能损伤证据。
某传染病医院11年问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状况分析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1 3 4 ( 2 0 1 3 ) 0 5 — 0 2 9 6 — 0 3
Ana l y s i s o f i np a t i e n t s wi t h dr ug - i nd uc e d l i v e r
i n j u r y i n a c e r t a i n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h o s p i t a l d u r i n g 1 1 y e a r s
s u N Y i n g , Z H A N G We i , C H A N G B i n — x i a , T E N G G u a n g - j u , Z HA O J u n , Z O U Z h e n g — s h e n g , L I B a o — s e n
i n f e e t i o u s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s . Me t h o d s T h e d a t a o f 3 8 4 8 DI L I p a t i e n t s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f r o m J a n . 2 0 0 2 t o De c . 2 0 1 2 . i n c l u d i n g a n n u a l d i s t l i —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C e n t e r f o r No n — I n f e c t i o u s L i v e r Di s e a s e s 3 0 2 Ho s p i t a l o f P L A,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9 , C h i n a
药物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施等情况 , 以期 为 临 床 用药 提 供 参 考 。方法 : 以“ 肝损 害 ” “ 不 良反 应 ” 为 关 键 词检 索相 关 数 据 库 2 0 0 1 年至2 0 1 1 年文献 , 从 中筛 选
出3 3 4 4例 药 物 致 肝损 害病 例 进 行 回 顾 性分 析 和 探 讨 。结 果 : 本 次 检 索 共命 中相 关 文 献 1 3 6 篇, 其 中综 合 病 例 报 道 3 7篇 , 个 案 报
Me t h o d s : Wi t h “ h e p a t i c i n j u y’ r ’ a n d “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a s k e y w o r d s . d ug r - i n d u c e d h e p a t i c i n j u y r c a s e s w e r e
道9 9 篇, 累 计病 例 3 3 4 4例 。 药物 性 肝 损 害 的 最常 见 给 药 途 径 是 口服 给 药 , 为7 7 . 9 6 %。 临 床 表 现 多 为黄 疸 , 乏力 , 消 化 系统 症 状 等 非特 异性 症 状 。 肝 损 害 的临 床 分 类 中 以肝 细 胞 损 害 型 最 为 常 见 。 药物g 1 起 肝 损 害 的病 例 数 前 五 位 为抗 结核 药 、 中药 及 中成 药 、 抗 生素 、 抗肿瘤药 、 解 热 镇 痛抗 炎药 。 结论 : 弓 1 起 肝 损 害 的药 物 种 类繁 多 , 由 于 药 物性 肝损 害 的 临床 表现 无特 异性 , 易误诊及漏诊 , 应 引 起 临床 高 度 重 视 。
关键词 肝损 害; 药 物性 ; 文 献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R 9 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2 6 6 9 ( 2 0 1 3 ) 2 — 0 1 4 8 — 0 4
药物性肝损伤国内外新进展2019
入组研究方案
入组480例 药物性肝损
伤患者
试验组360例 对照组120例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mg/天。用法:2支 甘美融入20ml生理盐水,加入到10%葡萄 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 次。
硫普罗宁注射液200mg/天。用法:2支硫 普罗宁注射液融入40ml生理盐水,加入到 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PLA2
AA
TLRs, TNFR, IL-1R IG
p38, JNK, ERK MAPK
AP-1
IKK
IG
IκBα/NF- κ B (p65/p50)
COX LOX
PGE, PGI, TBX2, LTB4
细胞因子 (TNF-α, IL-1β, IL-6) 趋化因子 (IL-8) 酶 (iNOS, COX-2, LOX, PLA2)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一代
甘草酸粗提 混合物
1948年
第二代
强力新 强力宁
1988年
β体甘草酸单铵
甘利欣
1994年
α体甘草酸为主
天晴甘美
2005年
纯α体制剂
以β体单铵盐 为主的混合 复方制剂
α体含量:
成分不能确定
30%
<60%
>99.9%
35
肝脏治疗药物分类(作用机制)
分类
作用机制
抗炎类
• (1)抗炎:抗抑制炎症因子、免疫性因子(2)免疫调节: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诱生γ-干扰素,增强NK细胞活性;(3)可抗过敏、抑制钙离子内流
180
15%
206
114
96
81
69
疏肝健脾方含药血清对酒精性损伤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
疏肝健脾方含药血清对酒精性损伤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郭灿;曾莉【摘要】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含药血清对酒精性损伤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酒精诱导HepG2细胞损伤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组(疏肝健脾方含药血清)和正常血清组,观察HepG2细胞形态以及生长情况;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油红O染色对存活HepG2细胞脂肪变程度进行观察和量化比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epG2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含药血清组细胞形态与正常对照组HepG2细胞形态相似,细胞形态完整,贴壁生长状态良好;含药血清组和正常对照组HepG2细胞脂肪变程度十分接近,脂肪变程度较轻;油红O染色显示,异丙醇溶液脱色后吸光度测定值在模型组为(0.942±0.051),正常血清组为(0.928±0.049),均显著高于含药血清组(0.619±0.043)和正常对照组[(0.621±0.050,P<0.05];MTT吸光度值在正常对照组为(1.021±0.071),在含药血清组为(0.962±0.066),也显著高于模型组(0.561±0.035)和正常血清组[(0.572±0.041),P<0.05];正常对照组和含药血清组HepG2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正常血清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含药血清对酒精性损伤HepG2细胞脂肪变性有保护作用.【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6(019)002【总页数】4页(P160-163)【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HepG2细胞;疏肝健脾方;脂肪代谢【作者】郭灿;曾莉【作者单位】611130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中药房;611130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中药房【正文语种】中文长期过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伤,主要是因为乙醇会大量地消耗辅酶和细胞色素,严重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进而使肝脏脂肪堆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或肝炎[1,2]。
美罗培南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析
美罗培南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析张忠元;张薇【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6(016)002【总页数】2页(P286-286,287)【作者】张忠元;张薇【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药品采购及调剂科,湖北武汉 430070;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湖北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2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2.052美罗培南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常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抗菌谱广、安全性好等优点,肾脏是该药主要的清除途径。
据相关文献显示,美罗培南及其代谢产物约70%通过肾脏清除[1];同时,其原型药物为肾脏排泄的主要形式[2-3],约占静脉给药量的62%~83%,仅有14%~28%经肝脏代谢为ICI-213689排出[4],所以该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e,DILI)的概率较低,国内、外文献也极少报道,对其机制的探讨更无文献记载。
现笔者通过对2例病例分析,同时结合该药的药动学和DILI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案例1:某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1周”于2014年2月3日入院。
入院诊断为:发热原因待查。
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入院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28 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38 U/L,碱性磷酸酶54 U/L。
入院后,予以注射用乳酸阿奇霉素0.5 g/次、1日1次、静脉滴注与注射用美罗培南1.0 g/次、静脉滴注、每8 h给药1次联合抗感染治疗。
2月11日,考虑患者感染明显好转,停用注射用乳酸阿奇霉素;2月13日查肝功能:ALT 426 U/L,AST 300 U/L。
2月15日,停用美罗培南改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注射液3 g/次、每12 h给药1次、静脉滴注,同时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次、1日1次、静脉滴注护肝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精品文档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病 理
胆汁淤积
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药物性肝损伤的定义
ALT或CB≥2ULN
AST、ALP和TB同时升高,且其中一项指 标≥2ULN
未达到上述标准,称肝功能检查异常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 J hepatol 1990,11:272-276.
药物性肝损伤的 诊断和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刘思纯
定义
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 引起的肝脏损损伤。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 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 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 脏损害,均称药肝。
胆汁淤积型 14.3% 混合型 10.6%
肝细胞型 76.1%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熟识常见的肝毒性药物 定期肝功能检查 注意肝损伤的早期临床表现 判断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 分析肝损伤的严重程度
可引起肝损害的各类药物
抗生素类:
青霉素类:美西林、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等可引 起ALT、ALP升高。 头孢霉素类: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甲肟等可引 起ALT升高。 其他β-内酰胺类:泰能可引起ALT、ALP和TBIL升高。 大环内酯类:普遍都有肝损害,尤其是无味红霉素 (淤胆型或混合型肝损害)。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 其他抗生素:四环素(剂量1.5g/d,既可引起),林 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可引起淤胆型黄疸,磺胺可引起黄 疸。
抗结核药:异烟肼(快乙酰化体质)、利福霉 素类(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喷丁和利福霉素 钠)、乙胺丁醇和对氨基水杨酸等均有肝损害。 抗真菌药: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二性 霉素B和氟胞嘧啶。 抗病毒药:阿糖腺苷、齐多夫定(AZT)。 抗原虫药:哌喹、咯奈啶,青蒿素、蒿甲醚、 伯氨喹。
抗结核药致中国人群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 630 .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年6月第46卷第6期
个条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满分为9分,7分及以 上认为是高质量文献,4~6分为中等质量文献,1~3 分为低质量文献。 1.5 统计学方法
关键词:中国人群;抗结核药;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志码:A
Meta-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DILI) in Chinese patients
. 628 .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年6月第46卷第6期 文章编号:1核药致中国人群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李永红1 李红恩2 雷世鑫2,* 张亚玲3 脱鸣富3
(1 甘肃医学院护理系,平凉 744000;2 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平凉 744000;3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平凉 744000)
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筛选检索到的文献,用自制Excel表格提取有效数 据:第一作者姓名、发表时间、文献来源、纳入文 献病例基本特征、肝损伤可能的暴露因素(性别、 年龄≥45岁、嗜酒、吸烟、肝病史、糖尿病史、高 血压史、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贫血、营养不 良、结核病复治)。嗜酒 指 [6,11] 每日饮酒量,男性超 过40g,女性超过20g,连续半年以上。吸烟[6,11]指每 日吸烟≥20支,连续半年以上。贫血[6,11]指血红蛋白 <110g。营养不良[6,11]指血清白蛋白小于35g/L。如有 不一致的情况,双方讨论解决,仍有分歧,征求第 三方意见。 1.4 文献质量评价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DI L I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or f i mp r o v i n g c l i n i c i a n s a t t e n t i o n t o he t u s e o f d ug r s .
【 Ke y wo r d s 】 d ug r - i n d u c e d l i v e r i n j u y; r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s ;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a wi d e o c c u r r e n c e , p o o r p r e d i c t a b i l i t y a n d n o s p e c i i f c t r e a t m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a n d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o f
D I L I ) 指 药 物和 ( 或) 其 代谢 产 物 引起 的肝 细胞 毒 性 损伤, 或 药 物 及 代 谢 产 物 的过 敏 反 应 所 致 的 疾
切莫完全依赖保肝药
切莫完全依赖保肝药李杏【摘要】@@ 目前市场上保肝药品种类之多,别说肝病患者,就是治疗肝病的医生也会有种"不知从何处下手"之感.一项调查发现,平时服用保肝药消耗掉了病人至少2/3的医药费,但大多数病人没有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实际上,真正需要保肝药的病人并不象广告宣传上的那么多,保肝药也有适应证.【期刊名称】《肝博士》【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1页(P45)【作者】李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市场上保肝药品种类之多,别说肝病患者,就是治疗肝病的医生也会有种“不知从何处下手”之感。
一项调查发现,平时服用保肝药消耗掉了病人至少2/3的医药费,但大多数病人没有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
实际上,真正需要保肝药的病人并不象广告宣传上的那么多,保肝药也有适应证。
肝病怎么用保肝药?一般来说可以应用保肝药的病人有以下几种:⑴没有病毒活跃复制的慢性乙肝、丙肝病人,其肝脏功能还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或已恢复正常,抗病毒药物停用后可以给予适当的保肝药。
⑵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急性乙肝,基本是自限性疾病,但可给予保肝药缓解症状。
⑶重型肝炎,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应用保肝药可能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⑷慢性肝病,转氨酶明显升高,病因尚未明确,病人心理压力较大者,可选用保肝降酶药物。
⑸药物性肝损伤。
而有病毒复制活跃的慢性乙肝、丙肝病人,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不需要服用保肝药,一般的保肝药均没有治疗价值。
治疗慢性乙肝、丙肝以抗病毒药为主,以保肝药为辅,但大多数情况下只需用抗病毒药物即可,无需加用保肝药,没有证据证明抗病毒药和保肝药双管齐下,会比单用抗病毒药有效。
专家提醒,绝对不可只用保肝药治疗有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丙肝,如果用保肝药转氨酶下降,这只是假象,会影响疗效评估。
“保肝药”实际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
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提高自身免疫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所在。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作者:于春萍李若飞兰丁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09期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药物本身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的肝脏损伤,以乏力、消化道症状、尿黄、发热、皮疹为主要表现[1],并伴随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酶谱的升高。
常见的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有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以氯丙嗪为主的抗精神病药、以异烟肼为主的抗结核药、以伏立康唑为主的抗生素类药物、以何首乌为主的传统中药及以阿糖胞苷为主的抗肿瘤药。
这些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可通过代谢激活、线粒体损伤、免疫损伤、遗传损伤、溶酶体损伤、胆道损伤等多种途径造成肝脏损伤。
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及其致病机制,以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致病机制1.1代谢激活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进入肝脏的药物代谢需经过两个过程:I相反应(以CYP450酶为主的氧化、还原、水解过程);II相反应(结合反应)。
在I相反应会形成大量的亲电子基和自由基等肝毒性物质,II相反应则通过谷胱甘肽等物质对I相反应中形成的肝毒性物质进行清除。
当机体的清除能力小于肝毒性物质的产生能力时,二者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肝毒性物质在体内的大量蓄积。
亲电性物质可以与大分子物质结合损伤肝脏;自由基可通过脂质、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过氧化,造成肝脏损伤。
1.2线粒体损伤线粒体是三羧酸循环和能量产生的主要场所,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肝脏内线粒体损伤则会严重影响肝脏的生理功能。
造成线粒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①氧化应激:药物在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造成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
②呼吸链被抑制:呼吸链被抑制主要表现为电子传递受阻,导致氧的沉积与ATP产生不足,难以供应身体的需求,损伤肝脏。
③线粒体渗透性转变模孔开放,可诱导肝脏细胞凋亡。
④钙紊乱。
⑤自由基造成线粒体DNA损伤。
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
中国⼤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率及病因学最近有⼀篇⽂章,点燃了舆论,这篇⽂章叫《中国⼤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论⽂,这篇⽂章是这样写的:研究显⽰,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占26.81%)、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整剂(占8.34%)。
乍⼀看,似乎中药为中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头号原因,很吓⼈。
结果计算⼀下,不对呀,按照这篇⽂章的数据,占据药物性肝损伤的头号原因难道不应该是西药么?西药占了肝损害总数的73.81%。
其实在这⼉我们可以看到数据游戏是怎么做的,⾸先把应该各⾃作为⼀⼤类别的“各种保健品”与“中药”合并在⼀起,然后拿来和西药中的⼩类,例如抗微⽣物药、⼼⾎管系统⽤药、抗肿瘤药、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消化系统⽤药进⾏对⽐。
各类保健品,中药,西药都属于⼤类,⼤类应该和⼤类进⾏对⽐,⼩类应该和⼩类进⾏对⽐,拿两个⼤类合并起来和⼏个⼩类进⾏对⽐,然后得出中国药物性肝损害的⾸要原因是中药,这样的对⽐本⾝,就是很荒唐的。
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的公告》为例,上⾯写得很清楚:“8.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情况按照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占82.8%、中药占16.1%、⽣物制品占1.1%,与2016年基本⼀致。
”——你看,这种⽐较⽅法就是相对⽐较科学的,药物⼤类和⼤类进⾏⽐较。
“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静脉注射给药占61.0%、其他注射给药占3.7%、⼝服给药占32.0%、其他给药途径占3.3%。
与2016年相⽐,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占⽐升⾼1.3%。
”——这种对⽐⽅法也是合理的,通过给药途径的不同来进⾏⽐较。
“2017年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部分六类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科⽤药、⾻伤科⽤药、妇科⽤药、外科⽤药、⽿⿐喉科⽤药、眼科⽤药,其中内科⽤药报告数量占86.8%。
我国药物性肝损害2003~2008年文献调查分析
我国药物性肝损害2003~2008年文献调查分析刘旭东;王炳元【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0(23)5【摘要】目的调查了解致肝损害的药物品种,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预防措施.方法以"药物性肝损害"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2008年全部文献,汇总并分析致肝损害药物的品种、例数.结果本次检索共命中相关文献197篇,累计病例11 643例,其中综合病例报道96篇,个案报道101篇.引起DILI药物的病例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抗结核药、中草(成)药及保健品、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甲状腺激素类及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精神及神经系统用药、免疫抑制剂、心血管疾病用药、糖皮质激素类、减肥降脂药、降糖药、抑酸药、皮肤科及其他药物.引起重症DILI的药物以中草药、抗结核药及抗生素多见.结论近年导致我国DILI的常见药物依次为抗结核药、中药和抗生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总页数】2页(P487-488)【作者】刘旭东;王炳元【作者单位】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相关文献】1.我国药物性肝损害2003~2008年文献调查分析 [J], 刘旭东;王炳元2.2002-2007年药物性肝损害国内文献特点分析 [J], 吴晓宁;尤红;贾继东3.156例药物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J], 李冬4.药物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J], 王国俊;罗宏丽;冯碧敏;胡馨5.儿童肝移植术后罕见药物性肝损害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饶伟;孙丽莹;孙晓叶;蒋文涛;吴迪;朱志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腊炎激素治疗并发症经药物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告
脂腊炎激素治疗并发症经药物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
告
常彬霞;滕光菊;孙颖;赵军;张伟;邹正升;李保森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2页(P775-776)
【作者】常彬霞;滕光菊;孙颖;赵军;张伟;邹正升;李保森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 302 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北京 100039;解放军第302 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北京 100039;解放军第 302 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北京 100039;解放军第 302 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北京100039;解放军第 302 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北京 100039;解放军第 302 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北京 100039;解放军第 302 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北京 10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异甘草酸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类风湿药物诱发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J], 阮圣霆;夏光云
2.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展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样表现1例报告[J], 李晨;苏海滨;刘晓燕;许祥;李会;胡瑾华
3.3种常用改善肝功能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比较 [J], 张兴顺
4.初次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迟旭;漆沄;陈娟;蔡华锋;李卫星;宋栓保
5.药物性肝损伤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处方点评分析 [J], 姜道利;王岩;吕冬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药物性肝损害2003~2008年文献调查分析
3讨论
3.1
药、环境风俗习惯等情况,以采取DILI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 3.2.3其他易致DILl的药物:随着甲状腺疾病的增多, 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日益明晰,以及肿瘤发病率不 断增高,其相关治疗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甲状腺激 素、抗甲状腺药及抗肿瘤药等引起的DILl日益增多,本资 料中上述3类药物所致DILl均占5%以上,累计占 16.75%,提示临床医生亦应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综上所述,导致我国DILl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中 药和抗生素,尤其是中草(成)药引起的重症DILl要引起 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本文依据文献调查统计分析,其中不 除外样本选择及统计不够科学、详尽之处,仅希望对今后 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11575
近年导致我国DILl的常见药物依次为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3429(2010)05-0487-02
肝脏是机体处理体内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也是多数 药物的解毒器官。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2.3致重症DILI的药物共有8篇重症DILI文献,综合 病例报道、个案报道各4篇,累计病例70例,其中中药(包 括雷公藤及治疗病毒性肝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等疾 病的中草药和中成药)所致23例(32.86%),抗结核药所 致11例(15.71%),抗生素所致10例(14.29%),抗肿瘤 药、免疫抑制剂所致各7例(各占10.00%),抗甲状腺药 所致6例(8.57%),减肥降脂药、精神疾病用药所致各2 例(各占2.86%),心血管疾病用药、解热镇痛药所致各1 例(各占1.43%)。70例中病情恶化及死亡的患者近
临床误诊误治,2008,21(3):82-83.
药物性肝损伤
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the 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即Dana量表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1.
停用和防止再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避免 同类结构/作用) 误服大量肝毒性药的处理同中毒一样 加强支持疗法,维护内环境和重要脏器功能 应用特殊解毒剂和防治肝损伤的药物 重症肝功能衰竭建议人工肝,肝移植
Hy’s法则的局限性:广泛应用于DILI的生化诊断指标都是反映已经发生的肝 损伤,且在DILI发生早期只有40%的患者出现上升。 Hy’s法则的补充:RUCAM评分量表与结构性专家诊断程序 RUCAM是用来评估基线水平正常的DILI患者,在伴有活动性肝病(本身肝酶就 可能异常)基础的患者中建立DILI的诊断,ALT较基线升高的程度(提示DILI 发生的ALT水平约为基线水平的3~5倍)、原有肝病的活动程度是否能解释ALT 的升高、是否存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感染的再发(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往 往伴随ALT的复常)、是否存在另一种肝病等。 RUCAM因在酒精等多种参数的定义上模棱两可、过度考虑再用药的权重、打分 结果很低和不易使用等缺点,在临床上很少使用。但在临床和科研中RUCAM量 表不太难理解(适于非DILI专家用),故价值远大于SEOP。 结构性专家诊断程序(structured expert opinion process,SEOP)通过多 达65页的临床试验观察表(CRF)收集完整的DILI诊断基本元素,由3名独立 的肝病专家分别打分,帮助鉴别真正的DILI患者。临床使用局限。两种方式 各执一词,难以统一。
Hyman Zimmerman提出的Hy's规则
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_高绪聪_张宗鹏
。
复杂, 使其实际应用困难重重。 1 . 2 . 6 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 基因谱逐渐被引入 D I L I 研究, 尝 试从基因角度解释 D I L I 的发病机制、 预测 D I L I 的发生及严 I L I 基因组学标志物有: 重程度。目前研究较成熟的 D ① 人 I L I : 已发现 人类白细胞抗原 B 类白细胞抗原多态性与 D 5 7 0 1 是氟氯西林 D I L I 的主要危险因子, A T 6 G A L 1则是个体
药物性肝损伤( d r u g i n d u c e dl i v e r i n j u r y ,D I L I ) 是指应用 治疗剂量的药物时, 机体受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产生的毒性作 I L I 可表现为已知 用, 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肝脏损害。D 0 % 为急性肝损伤, 3 % 任何类型的急、 慢性肝脏疾病, 其中 9 ~ 1 0 %的急性 D I L I 可延展为慢性, 表现为长期肝功能异常、
药物性肝损伤是伴随药物使用而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等传统标志物在药物性肝损伤的预测和诊断中的地位尚无可取代但近年发现的血清药物蛋白加合物嗜酸性粒细胞乳酸脱氢酶谷氨酰胺脱氢酶及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对弥补传统生物标志物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目前 D I L I 预测和诊断主要依靠生化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 l a n i n et r a n s a m i n a s e ,A L T ) 、 血清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 s p a r t a t ea m i n ot r a n s f e r a s e ,A S T ) 、 碱性 磷酸酶( a l k a l i n e p h o s p h a t a s e , A L P ) 和总胆红素( t o t a l b i l i r u b i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LI 分型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ALT/ALP 比值≥5,或ALT >2×ULN ,ALP 正常≤2,或ALP >2×ULN ,ALT 正常2<ALT/ALP 比值<5及ALT >2×ULN ,ALP >1×ULN常见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别嘌呤醇、胺碘酮、阿莫西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异烟肼、酮康唑、氨甲喋呤、非甾体类抗炎药、吡嗪酰胺、利福平、他汀类药物、特比萘芬、四环素类、托吡酯和丙戊酸等甲基睾丸酮及口服避孕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马西平、氯林可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非甾体类抗炎药、苯妥英钠、他汀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特比萘芬、他莫昔芬和四环素表1DILI 分型及常见导致DILI 的药物[2-3]Table 1Classification of DILI and common drugs inducing DILI [2-3]注:ULN.正常值上限1概述1.1定义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指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慢性药物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硬化。
1.2DILI 分型及常见导致DILI 药物在西方国家,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惊厥药物和精神药品是常见导致DILI 的药物,在我国中草药、抗结核药物及保健营养品所致DILI 较为常见。
根据用药后ALT和ALP 水平升高的特点,DILI 主要分为3种类型: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1]。
导致不同分型肝损伤的药物见表1。
胆汁淤积型和急性肝细胞型DILI 患者比较,后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前者,但胆汁淤积型极易慢性化,而出现黄疸的急性肝细胞型DILI 病死率可高达10%[2-4]。
根据DILI 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可预知型和不可预知型。
可预知型是由药物或其代谢物的直接毒性所致,以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为代表,这种肝损伤有浓度依赖性,在欧洲和北美是十分常见的导致DILI 原因。
然而部分DILI 是不可预知型的,此类肝损伤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机体为特异性体质有关。
特异性体质DILI 又可进一步分为免疫介导的DILI 和非免疫介导的DILI ,前者由于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而致肝损伤,后者由于肝毒性代谢产物作用于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而出现肝损伤。
1.3发病机制DILI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DILI 的发生除了受性别、年龄、营养状态、肝脏基础疾病、联合用药及饮酒等因素影响外,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Kaplowitz [5]认为DILI 应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引起的初始肝细胞特异性损伤的“上游”事件和发生在线粒体中的细胞损伤途径及细胞保护途径平衡破坏的非特异性“下游”事件。
Russmann 等[6]提出了DILI 发病的三步机制学说,即首先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引起细胞应激,并抑制细胞内线粒体功能或活化机体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内在途径);细胞损伤(初始损伤)引起线粒体通透性转变(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李保森、孙颖)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李保森,孙颖[摘要]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
因其发生范围广,预测性差,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案,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本文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加强临床医生在用药时的关注。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肝疾病;肝功能衰竭[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134(2013)05-0263-04Research statu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LI Bao-sen,SUN Ying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for Non-Infectious Liver Diseases,302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9,China[Abstract]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is a type of hepatotoxicity damage caused by drugs and/or their metabolites,or the disease caused by allergic reactions to drugs and their metabolite.DILI is an invisible killer and threatens human health due to a wide occurrence,poor predictability and no specific treatment strategies.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DILI are discussed for improving clinicians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drugs.[Key words]drug-induced liver injury;liver diseases;liver failuresition,MPT);最后MPT引起了肝细胞凋亡或坏死。
此外药物还可触发免疫反应(外在途径),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导致肝细胞的凋亡及坏死。
1.4临床及病理表现DILI发生的范围很广,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
由免疫介导的DILI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皮疹、瘙痒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非免疫介导的DILI则无特异性表现。
DILI主要病理表现为:中央静脉周围为主的肝细胞坏死;富含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反应较轻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性淤胆;小泡性脂肪变性为主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少数病例可出现上皮样肉芽肿结构[7]。
2目前存在问题2.1DILI发病率不断升高,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显示超过1000种药物可引发DILI[8],DILI为当今肝病中的常见病,并日益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服用处方药物的人群估计每年10000~100000例中就有1例DILI[9-14]。
已有报道显示DILI在服药人群中的发病率可高达14/100000[15],约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0%[9-11],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而有报道认为DILI在出现黄疸的肝病患者中发病率最高可达50%[16-19]。
我院对2002—2012年住院DILI患者的研究发现,DILI在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年构成比为13.19%,而2012年为21.52%。
随着DILI发病率的升高,药物性肝衰竭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论文正在投稿中)。
刘晓燕等[20]报道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肝衰竭中,药物所致肝衰竭居第3位,仅次于HEV和HBV 感染所致肝衰竭。
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差,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21],原因可能为我国人口趋老龄化,用药机会增多,肝脏的药物代谢能力逐渐降低,肝血流量减少,药物代谢速度变慢,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大DILI风险,研究显示DILI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22-24]。
常彬霞等[25]报道不明原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病因以中毒性肝损伤为首位。
DILI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另一原因可能为患者自我药疗中存在对中药认识的误区,认为中药温和、无毒,可安心服用。
国内研究发现中药是导致DILI的重要原因之一:姚飞和汪燕燕[26]综合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0年收录的9355例DILI发现,导致DILI的首要原因为中草药(约占21.15%);陈昶铭等[27]报道中草药所致DILI高达50.27%;刘晓燕等[28]研究显示中药可能是国内肝衰竭的首要病因;滕光菊等[29]报道中药所致DILI占47.6%,而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中中药致病高达56.8%。
以上结果均提示中草药所致的肝损伤不容忽视,重新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和监控中药使用等方面亟待解决。
2.2DILI缺乏统一和操作性强的诊断标准,防治困难由于DILI无特异性的临床征象,发病时间差异大,可在用药者无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病,且可模仿任何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与用药关系隐蔽,无特异性的诊断试验,有时即使肝脏活体组织检查也不能确诊。
大量不同语言的数百种杂志及涉及肝病学科与内外妇儿、精神病学、药理学、毒物学、遗传学、流行病学等相关DILI的文献仍未解决DILI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DILI 的诊治仍然是一个难题。
DILI诊断主要通过病史和排除肝损伤的其他病因,诊断可信度依赖于证据支持力度、排除其他疾病以及病例的数据完整性,特别强调排除肝损伤其他病因的鉴别诊断。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条目式、评分表式和专家意见式。
1989年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在巴黎国际会议上达成了DILI诊断标准的共识意见[1]。
1993年Danan和Benichou[30]提出了急性药物性肝病因果关系评价标准表(RUCAM评分表),从用药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发病后ALT变化、药物反应时相评价、危险因素、伴随用药、排除其他因素、可疑药物致既往肝损伤及再用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1997年Maria和Victorino[31]提出评价DILI因果关系的简易临床诊断量表,该标准量化以下几点:①用药与肝损伤的时间关系;②除外其他病因;③肝外症状(皮疹、发热、关节痛、白细胞减少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6%);④再用药时的用药反应;⑤所用药物是否有肝损伤报告等5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该评分仅限于有过敏症状的患者,评估无过敏症状患者时诊断不够准确。
但是上述诊断工具的有效性在各国间均未达成共识,2003年美国建立了DILI网络,专门成立因果关系判定委员会,制定一系列特殊设计的临床研究表格,开发有效的因果关系判断方法,应用复杂的计算机处理技术收集和分类相关信息,目的是为了开发提高药物性肝病诊断准确率的工具,建立DILI病例数据库,采集血样,为未来研究建立血清和基因样本库。
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在总结了国内多家医院药物性肝病资料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标准,提出了急性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主要分为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和疑似病例3部分,但其更适用于病情简单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