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导学稿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凤凰竿子坪学区的物理教师姚娟。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子热运动》。
一、说学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我对教育对象进行分析:能力方面: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观察实验的能力,已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方面:对物质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领域。
二、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宏观世界后初次对微观世界的探究。
本节教材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学生学习下一节《内能》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分析,我这样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让学生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让学生知道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让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探究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教学重点是: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是: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三、说教法演示实验法、分组实验法、设疑法、举例法四、说学法观察实验法、分析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五、说教学程序教为学服务,教学过程应该突出学生探究实践活动,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具体操作如下:(一)师生互问,组织教学创设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由下课回到上课,以最好的状态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设计活动,引入新知新知识的引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情绪愉悦的进入新课学习过程。
【范文】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3.1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知道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引言揭题导新课盛夏时节,花香四溢。
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一、物质的结构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
人们可以通过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如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运动。
二、分子的热运动活动一.如图所示,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下面的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会看到,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
活动二.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发现界面.该实验表明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之间。
活动三.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 深.该实验表明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之间。
活动四.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发现装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表明扩散得快,扩散的快慢与有关.扩散得快,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活动四.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说课背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分子热运动”一章。
该章节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系统地接触热学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和物质的状态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学会描述分子运动的物理量,如温度、热量、内能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物理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
- 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这两种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来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通过探究分子世界,增强学生对自然界微观结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分子运动的描述。
- 温度的概念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实验验证。
2. 教学难点:- 分子作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学生难以直观理解其运动状态。
- 热量、内能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运动的模拟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理现象。
2. 教学手段:- 制作分子运动的动画视频,用于直观展示分子的运动状态。
- 准备实验器材,如热水、冰袋、绝热容器等,用于演示和学生实验。
- 制作教学挂图和板书,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和逻辑结构。
16·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第十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力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由于分子的微观模式较抽象,因此对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运用想象和类比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受的事实。
4.教学重点由于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为学习下一节内能学习作铺垫。
本节讲述的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热运动。
所以分子热运动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5.教学难点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抽象但又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知识前提,所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转换、类比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第十六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世界的组成及物质的组成。
2.通过讲义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点。
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明白得扩散现象,会说明日常现象。
4.能明白讲义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
课前预习一、学生阅读讲义P26-P27,回答以下问题。
1.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作单位来量度,咱们一样用_________来观看它.2. 咱们身旁的物质一样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3. 固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液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气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在讲义上找出来并用铅笔画出来.4.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如何转变?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此特点?若是不是,你能举个反例吗?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又如何转变?二、认真阅读讲义P29,从图11.2-一、图11.2-2和图11.2-3演示的四个实验(包括第一段的实验)中体会什么样的现象是扩散现象?它们都有什么一起的特点?你能举出具体扩散现象的实例吗?讨论:图11.2-2及图11.2-3中什么缘故让密度大的物质放在底部,倒过来行吗?那个地址面有什么科学道理?三、阅读讲义P30中间部份,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猜想一下讲义演示实验中,哪杯水中扩散现象快,你以为阻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2. 前面几个实验可否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3. 扩散现象还能说明什么?4. 什么叫热运动?它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四、阅读讲义P30下半部份至P31内容,完成以下任务.1. 图11.2-5的说明说明了什么?2.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紧缩是什么缘故?3. 结合图11.2-6明白得分子之间的作使劲的存在形式.课堂作业1.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彼此作使劲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2.围绕太阳运行的九大行星中,轨道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轨道离太阳最远的是_______,地球处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_______条轨道上.3.将以下内容依照物体尺寸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头排列:①地球②生物体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分子⑥原子核⑦细胞⑧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4.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按物态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5.两滴水银彼此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__力6.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整体积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关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白得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加速,说明那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8.晚上在屋里点燃一支蚊香,专门快整个房间都能够闻到它的气味,这是气体的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填“高”或“低”)这一进程越快.12.以下事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的是( )A 扫地时,尘埃四起B 花开时,花香满园C 下雪时,雪花飘飘D 起风时,黄沙扑面13.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够结合在一路,把打坏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路,其缘故是( )A 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B 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C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只是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15.把磨得很光得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路,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能够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固体由分子组成B 固体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引力D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斥力17.以下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B 两瓶气体,抽掉中间的隔板后气体慢慢混合C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D 铅板和金板长时刻压紧在一路,铅和金会相互渗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第十六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世界的组成及物质的组成。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能通过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 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是由、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m为单位来量度。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有;②分子在不停的做。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体中发生,还可以在体中发生,也能够在体中发生。
3.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原因是:香水里的运动到鼻子里去了。
4.课本图-4能说明:。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这是因为分子间还存在力,由于该力的存在,使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6. 铁棒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力;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力(均选填“引”、“斥”)。
7.“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选填“存在”、“不存在”)。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质的构成【做一做】①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分析归纳】会看到炭笔形成的笔迹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
说明物质是由组成的。
【做一做】②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分析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化情况。
【分析归纳】会看到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说明水与水(小颗粒)之间有 ,酒精与酒精之间有 。
【想想议议】下面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
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模型一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二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模型三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答案】选择模型 . 物质是由 组成的,微粒之间有 .1.分子、原子(1)科学研究发现: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构成的。
物理: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docx
第十六章《分子热运动》(备课者:刘景云)【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市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屮,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
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或酒味?(学生回答,点评)这个现彖说明分子是_____________ 。
二、导学1、扩散现象下面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吋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tl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儿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在一个烧杯屮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了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_________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演示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G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血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一一斥力。
分子的热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分子的热运动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 2 )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 3 )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观察、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主义世界观,尊重事实教学重点、难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教具:显微镜(大于500倍),火柴,电源接线,布朗运动演示仪(气体)新课教学一、新课引入根据分子动理论,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结论也是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的,本节课我们就从实验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二、扩散现象学生观察两个实验:1.将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与另一集气瓶竖直方向对口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子慢慢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
【问】:这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
【问】举例说明在固体之间也会存在扩散现象。
(堆在地面上的煤)固体的扩散现象比较缓慢,不特别观察很难直接观察到。
【问】扩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实验:同时将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学生观察扩散的快慢。
结论: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说明分子运动更加激烈。
【问】分子究竟做什么样的运动?能否直接用肉眼观察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回忆分子直经、体积,得出不可能的看到的颜色变化是分子的群体迁移(类似云、水珠)【问】借助于仪器(如显微镜)能否观察到?三、布朗运动可以更明显的观察证实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布朗运动。
1.介绍布朗运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后来就把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阅读实验,思考:“小碳粒”是不是分子?“位置连线”是路程还是位移?(位移)时间间隔延长,折线更复杂还是更简单?(复杂)分析:从图11-4可以看出,各个微粒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同一微粒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也是不同的,说明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分子的热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
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
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
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
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一、扩散运动1、演示实验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2、概念: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二、布朗运动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分子热运动》导学案PPT课件
学生讨论,并进行实验: (1)在教室里喷空气清新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 进行); (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行); (3)堆放煤的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结论: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 之间进行. 教师总结:由于分子的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 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板书:(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行.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板书:(1)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 力增大得多些,对外表现出斥力.
(2)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 得快些,对外表现出引力.
(3)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大于10倍分子直径),那么引力和斥 力都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 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师 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师 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那么,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换句话说, 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 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 这些看法都不科学,到底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好,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
2、扩散现象 教师请学生做实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的清水中,观察水颜色变化的快慢.(进一步强化学 生理解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教师顺便介绍,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教材P3“演示”中的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后 两个瓶子的颜色变得均匀了? 生:因为分子是运动的,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的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 对方.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举例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 生:(发言火热)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的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 闻…… 师 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行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的现象举例加 以说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稿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物质的构成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而是彼此之间。
但压缩和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
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
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运动。
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热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热现象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常见的扩散现象,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接着,通过介绍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学生理解分子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并且分子间的距离会影响分子力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构成、物态变化等知识,对物质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本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扩散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扩散现象及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第1节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本章共分3节: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2.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3.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②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③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与弹簧的弹力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7课时:第1节分子热运动…………………………1.5课时第2节内能……………………………………2课时第3节比热容………………………………2.5课时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及理解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相异性,进一步认识热运动是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微观分子运动.2.类比法:例如,将分子间作用力类比弹簧,使我们对分子作用力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3.转换法:水中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水分子的运动.4.模型法:固液气的特点也可以用模型法来解释:固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教室里坐着的学生,液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课间教室里走动的学生,气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操场上自由跑动的学生.第1节分子热运动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蜡烛、铅柱、一杯大米、若干条小鱼、两只温度计、洋葱、花露水、空气清新剂、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空瓶子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红墨水(或黑墨汁)等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课时1.5课时课前预习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固体、液体、气体.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动有什么规律?生:这是极细小的粒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分子非常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即便使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所以能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例如,扫地时尘土飞扬,这里的尘土属于固体小颗粒.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的运动是自发的,而且是无规则、永不停息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小组问题探讨:1.物质可以无限地分下去吗?2.有比分子、原子更小的微粒吗?新课导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师这些细小的粒子其实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分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新课物质的构成师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那么,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换句话说,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不科学,到底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好,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喷撒到眼睛里,可以用布包住玻璃杯后,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化?小组3:打碎冰糖(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小组代表回答: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玻璃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玻璃;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割后仍然具有甜味).师那是因为我们分得还不够细小,如果分到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细小微粒,它们会是如何呢?将纸、玻璃、冰糖等不停地分割下去,当分割到一定限度时,即它们的直径只有10-10米时(当然,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纸就不再是纸,玻璃不再是玻璃,冰糖不再具有甜味.因此,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这些粒子叫做分子.(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师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将学习,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子的相关知识,因此关于原子本课就不多讲了.板书: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大约是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了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约10-10m,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分子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答案:C分子热运动1.探究分子的运动与师既然分子这么小备课笔记进行新课们前面学过类似的研究方学生讨论,回忆研究教师可以打比方,来展示实物:一杯大米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学生观察交流,找到师我们就用这种类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的温度不能太高,水温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发妨请一个学生用手摸下两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教师引导学生类推分板书:分子的运动快2.扩散现象教师请学生做实验:快慢.(进一步强化学生理教师顺便介绍,两种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后两个生:因为分子是运动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生:(发言火热)桂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师扩散现象是分子合身边的现象举例加以说学生讨论,并进行实验(1)在教室里喷空间进行);(2)清水中滴入红(3)堆放煤的墙角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体之间进行.教师总结:由于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板书:(1)扩散现(2)扩散现象表明(3)分子热运动与【例2】在刚刚装修备课笔记课外拓展: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证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基础,它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它的剧烈程度与微粒的大小及液体(或气体)的温度有关.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后来就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就连悬浮在静止气体中的尘粒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微粒越小,运动越明显.从观察的结果可以知道,布朗运动是绝不会停止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悬浮微粒,随时都可以看到布朗运动.做布朗运动的小颗粒虽然不是分子,但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间接表现形式.进行新课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解析:进入刚装修完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是由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缘故,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答案: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作1.分子间的引力师既然分子在不停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照教材P4“演示”)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板书:分子之间存在2.分子间的斥力教师演示实验:压缩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生:物质处于固态和师是不是其他状态生讨论,师引导,作小.师(教师出示与弹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板书:(1)当分子间外表现出斥力.(2)当分子间的距离出引力.(3)如果分子相距弱,可以忽略.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师同学们,请大家种状态?生:有三种状态,即师那么同种物质处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吗?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会消失吗?课外拓展: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当分子间的距离为某一值r0时,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进行新课生:不同.例如水,当硬,有一定的形状;变成有流动性.师回答得很好.同学点?生:这可能是与物质师好,下面,我们小组1:把一节蜡烛液态,再到固态,体积有小组2:把一块冰(化,接着放入冰箱冷却,(学生可以先猜想假设师大多数物质从液板书:物质的状态变离及相互作用力(或分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板书:分子动理论包(1)常见物质是由(2)物质内的分子(3)分子之间存在师同学们,我们通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感知的现象来推断出来.而水里比放在冷水中溶解要生1:通过学习,我体现出来.生2:扫地时,看到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件,它是每时每刻都在运灰尘颗粒在外界的驱动力生3:扩散现象可以进行的速度会比较快,如要长点的时间,这又是为生4:既然说不同的生5:物质的分子间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的答案.备课笔记特别提醒: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例如,寒冷的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因结冰而胀破. 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大家!教材习题解答动手动脑学物理(P6)1.把分子看成球体,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解:正方形的边长为10m)=108个,所以正方形所以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2.扩散现象跟人们的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解:扩散现象有用的散现象有害的实例:房间3.两个杯子中分别盛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为什么?解:热水中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扩散得更快.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因为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5.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备课笔记课外拓展:油膜法是粗略测定分子直径的方法,其原理是测出一滴油的体积V,把这一滴油珠滴在较大的水面上,使其面积尽量扩散开,当扩散成单分子层油膜时,测出油膜的面积S,然后用公式VdS求出油膜的厚度d,即油分子的直径.解:固态:很小、有难题解答【例3】原子核中质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C.核力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解析:本题用排除法因为中子是不带电的答案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因而D是错误的.故选C答案:C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1.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2.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然后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新·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4.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时,采用一种建模法,用弹簧连接小球(类似分子),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备课笔记。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讲学稿
12、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13、物体受热膨胀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是由于()
A、分子间距离变大B、分子间引力变小C、分子的体积变大D、物体内分子数变多
7、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子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8、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A、分子间没有空隙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总在不停运动D、分子间没有引力
9、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这个事实说明()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一、前置性自学
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2-P5分子热运动,回答下列问题,组长检查,并针对检查情况作出指导
1、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体是由组成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的力和力.
2、物理学中把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
九年级物理导学稿
课 题
分子热运动
课 型
展示课
执笔人
孟凡信
审核人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学习时间
第 周 第 导学稿
教师寄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学习目标
1.理1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重点)
2、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实验探究课堂总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扩散现象的本质,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学生能够了解布朗运动的特点和产生原因,以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探究分子热运动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质。
温度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
122 难点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理解。
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实验法:通过演示扩散实验、布朗运动实验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热运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香水在空气中扩散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能闻到香水味,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的热运动。
142 新课讲授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强调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介绍扩散现象,举例说明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扩散,并解释其原因。
详细讲解布朗运动,包括布朗运动的现象、特点和产生原因。
143 实验探究演示扩散实验,让学生观察气体和液体的扩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导案范文格式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导案范文格式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均匀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详细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其实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教法建议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适宜.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稳固、加深学生的认识.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教学教案方案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一、扩散运动⑴演示实验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⑵概念:扩散现象⑶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⑷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⑸比照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⑹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二、布朗运动⑴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⑵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⑶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⑷计算机演示布朗运动现象以及产生原理例: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答案:CD评析:熟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解决本习题的关键.三、热运动由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四、作业探究活动习题目:研究不同物质形态间扩散速度快慢组织:个人或分组方案:比较气体、液体、固体间的扩散速度,并得出结论评价: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汇报的标准性。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的热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高中物理选修 3-3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之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现象。
它不仅是对分子动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扩散现象引入分子的热运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
接着,通过布朗运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解释了布朗运动的产生原因。
最后,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得出了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这一重要结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质的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在高中阶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分子的热运动这种微观现象,学生仍然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的物理模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本质,知道它们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
(2)学生能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用温度解释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布朗运动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欲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本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阅读课本有关分子间的作用力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2.图16.1-5能说明什么?
3.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当
堂
检
测
1.小明放学回家,刚打开房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是现象,是由于饭菜经过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二、探究发现
(一)扩散现象
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2.在课本图16.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3.在课本图16.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几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
设计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结论:
1.影响扩散是主要因素是。物体的越高,其分子的热运动越。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课题
分子热运动
课时
1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韩雪芬
学习内容
分子热运动的内容
时间
年月日星期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重、难点
扩散现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案
导案
点拨
自学
一、走进课堂
我们已经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请你思考并讨论: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那么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法来认识分子的运动情况呢?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1mm。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运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扩散。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
⑴分子在不停地;
⑵分子之间存在。
独立
尝试
(二)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阅读课本中间部分,并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反思
使用人:韩雪芬田晓伟
2.空气清新剂能把香味散发到教室内的各个地方,这是现象;卫生间的毛巾吊钩,用胶可以牢牢的粘在瓷砖的墙上,这是因为的缘故。
3.小阳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吸烟。”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很小
4、在家里腌制咸菜时,往往要十天半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放盐后几分钟菜就变咸了,你能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