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曰欲颓.(tú)B.沉鳞竞.跃(jìng)C.水中藻、荇.交横(xìng)D.何处去竹柏.(bǎi)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二、文言文阅读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6.《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第1课时)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10 短文二篇
第一课时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列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
(4)沉鳞
..竞跃()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对偶 (2)对偶,借代
4.(1)交相辉映(2)消散(3)坠落(4)水中潜游的鱼
5.(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6.这句话饱含作者拥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
按节令的时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①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②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③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A.②④①③B.④②③①C.①②④③D.④②①③2 .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撺掇(cuānduo)漩祸(xuánwō)迁徒(xǐ)轻歌漫(màn)舞B.磅礴(pángbó)龟(jūn)裂彷徨(pánghuáng)挑拨(tiǎobō)离间C.缄(jiān)默蛮横(hèng)窈窕(yǎotiǎo)戛(jiá)然而止D.穹(qióng)顶懈怠(xièdài)推搡(sǎng)销声匿(nì)迹二、字词书写3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诬蔑(______)慷慨(______)恐怖(______)挑拨离间(______)捶去(______)卑鄙(______)势力(______)赋予(______)三、对比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推搡(sǎng)驰骋(chěng)寒噤(jìn)褒贬(bǎo)B.迂回(yū)虔诚(qián)棱角(líng)蜿蜒(wān)C.翌日(yì)隧道(suì)鸟瞰(hàn)妩媚(wǔ)D.沟壑(hè)驿道(yì)苍劲(jìng)夙愿(sù)2 . 下列诗句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二、字词书写3 .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填在方格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kuàng(______)野:起伏的山峦(_____),河岸边的山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_______),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lí(_______)明即将到来。
——曾卓《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三、对比阅读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iē)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俱备四时:四季(3)四时..(4)晓雾将歇.歇:消散(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6.简要说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生命向上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何用意?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C卷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据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今天上午我市举行最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全市44 所学校10万多名师生参加演练。
B .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品质,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C . 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等国播出,受到热烈欢迎,覆盖当地1亿人口。
D . 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三、文言文阅读 (共4题;共70分)3. (9分)解释一词多义: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________ ;得道者多助 ________ ;伐无道,诛暴秦 ________ ;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_______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 ;池非不深也 ________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________ ;4.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晓雾将歇()② 能与其奇者()③ 念无与为乐者()④ 但少闲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转动,由朝到夕,突出山川之生机勃勃.。
D.“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
5.“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但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的自慰罢了.。
6.B(“庭前清水”比喻皎洁的月光,并非真有此物.。)
拓展阅读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3.品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言山之高,水之净,运用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
3.作者用积水比喻月光,用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虽未着一个“月”字,却处处见月光;其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正面描写,“水中藻、荇交横”是侧面描写,为读者创设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空灵世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1)“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命运相同.。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0 短文二篇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四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0 短文二篇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四➢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使至塞上》----王勃----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爱莲说》----周敦颐----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苏轼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中抒发的“闲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为接近?( )。
A、范仲淹《岳阳楼记》B、欧阳修《醉翁亭记》C、柳宗元《小石潭记》D、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民皆动摇
第1页 共4页
②吾在是
③轼诣武卫营
④卒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页 共4页
B.“而”的用法不同。表修饰/表转折。 C.“为”的用法相同,都是“是”的意思。 D.“其”的用法不同。代词/表反问,难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在 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故断为: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 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①关键词:溅、怒:名词作状语。句意:(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关键词:迹:足迹。句意: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在被贬时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既有对美 景的赞叹,又有被贬的悲凉。《游白水书付过》“顾影颓然”同样体现了作者游山玩水后除了喜悦,还 有一些愁闷苦楚。只要抓住这两个核心点,言之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大概 ②吃 ③回头看 ④动词,写 (2)C (3)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①(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赏景之乐和贬谪之悲。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10 短文二篇第二课时【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描写生命活动,为景物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 ____ _ __”。
5.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3)睡觉(4)只是3.(1)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山川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 .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 .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三、文言文阅读 (共4题;共78分)
3. (4分)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不同意思。
①秋天漠漠向昏黑________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________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__
4.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晓雾将歇________ ②千转不穷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两文作者在写景上都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准确描摹,描写角度多变,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你喜欢的一句。
5. (20分)【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遂至承天寺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余告之故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相与步于中庭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
B . 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 .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 . 欣然起行然终不遇
(3)翻译下列句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6. (4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人名)。
(3)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________
②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
③薄暮冥冥________
④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4)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________
②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
③薄暮冥冥________
④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5)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抄录下来。
(6)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抄录下来。
(7)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
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8)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
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9)《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10)《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7. (7分)根据《短文二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8. (1分)文学常识填空。
《黄山记》作者________,当代作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1、
三、文言文阅读 (共4题;共78分)
3-1、
4-1、
4-2、
4-3、
5-1、
5-2、
5-3、
5-4、5-5、
6-1、6-2、
6-3、
6-4、6-5、6-6、6-7、6-8、
6-9、
6-10、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7-1、
7-2、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