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减少不是坏事
浅析我国生育率降低的原因及其社会后果
![浅析我国生育率降低的原因及其社会后果](https://img.taocdn.com/s3/m/8d0f039ef90f76c660371a42.png)
浅析我国生育率降低的原因及其社会后果作者:张霁雯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16期摘要:建国后,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计划生育等人口控制措施的作用下得到了遏制,总和生育率开始居于世界各国总和生育率之下,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和家庭问题。
在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分析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生育率变化;原因;社会后果中图分类号:C913.15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6-0038-01一、总和生育率走势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总和生育率迅速降低,预计2028年或将迎来14.4亿的人口峰值,在这之后人口规模则开始下降。
为了保证一个国家人口的世代更替,即人口总量保持不变,总和生育率一般要保持在2.1才可实现这个目标。
由数据统计得知,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超低水平。
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生育率存在着不同的转变历程,发达国家将生育率转变为后期阶段至少要经历百年的时间,而中国的生育率转变仅经历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二者生育率转变的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欧洲发达国家的转变形式主要是依靠降低死亡率,我国的转变则是从生育率水平入手,且人口将步入老年型。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各省市人口规模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生育率转变格局也较为复杂,部分省市既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转换模式,也包含了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转换模式。
因此,无论是生育率转变的过程,还是完成生育率转变的时间都存在着差异。
生育率下降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这是客观必然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的增长速度之快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
二、影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因素1.政策因素。
国家政策对生育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作用,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体现出来。
在一些人口呈现负增长的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情况下才开始人口转变并逐步完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人口新样态+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人口新样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8c99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b.png)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 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 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中国人口新样态
关注人口问题 共建美好家园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国人口数 量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2年人口 负增长,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 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 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 率为-1.48‰。
2015-2022年各孩次出生规模
1971两个正好 1980只生一个 2011双独二孩 2015单独二孩 2016全面二孩 2021放开三孩
(生育政策短期略有影响,长期看生育意愿仍处于低迷。 少数民族地区没有人口生育政策限制,对多孩影响较小)
关注未来,关注人口问题
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图
年龄
2023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图
图中2000年0-14岁约为18%,65岁以上约为9%,15-64岁约为73%,总值为100%。 ③
真题重现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市辖区人口增 长了近20%,说 明有人口迁入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2.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绿色箭头①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_大国崛起的困境:中国人口总量多少是适宜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_大国崛起的困境:中国人口总量多少是适宜](https://img.taocdn.com/s3/m/f75824330b4c2e3f57276349.png)
大国崛起的困境:中国人口总量多少是适宜美国从建国以来就大量移民,欧洲多年鼓励生育,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口达到中国的零头。
中国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是对于世界的犯罪,不是几千年的战略失误,不是世界的包袱,而是世界的财富,是对世界的贡献,是为世界立了一个大功劳。
在全世界人口生产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口的价值在升值。
中国不论是人口增长还是进行人口限制,都是世界可以借鉴的财富。
中国——可以养活多少中国人?中国可以养活多少中国人?这个问题与“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具有同样的性质。
曾经在世界轰动一时的《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基于系统动力学世界模型,在1972年所做的预言:“到1981年将没有金,1985年将没有水银,1990年将没有锌,1992年将没有石油,1993年将没有铜、铝和天然气。
”21世纪已经过去了10年,上述资源耗竭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增长的极限》的隐含公式,就是资源总量与消耗速度之比,它把人类发展进程太简单化了。
“资源有限论”并没有错,地球上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数量确实有限,但是人们利用资源的方式,包括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并非固定不变的。
比如现在大家很关心石油供给,但人类使用石油作为能源的历史还不到200年,人类历史的未来200年或2000年,也不可能是离开石油就无法生存的时代。
一些专家认为:对于中国可以养活多少人,按照国际标准,人均0.8亩地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中国人均1.4亩,离开这底线还很远。
所以中国现在有抛荒严重、卖粮难、粮价低等现象。
中国现在的单位GDP资源消耗量(包括水资源)是发达国家的几倍、十几倍,其中开源节流的余地还很大,只要改变粗放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世界“人口冠军”——地位不能丢中国在人口数量上,是继续做“人口大国”,还是做“人口中等国家”,还是做“人口小国”?这是中国在走向大国崛起、实现民族复兴中,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发达国家越发达,就需要人口越发展,于是千方百计增加其人口总量。
人口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问题对社会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bf91a9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2.png)
人口问题对社会的影响近年来,人口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随着经济、科技和医学的发展,人口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问题,而是涉及到发展模式、社会结构、文化、社会政策等复杂的问题。
人口质量、人口分布、老龄化、人口流动等,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人口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人口质量是指人类的身体和智力素质水平。
人口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质量的高低不仅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利、生命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直接相关,还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近年来,随着科技、环保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人口质量的提高。
对于个人而言,注重健康、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健康、减少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国家而言,改进生育政策、提高教育、加强医疗保障金制度等都可以提高人口质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人口分布对社会的影响人口的自然、迁徙和流动等行为,决定着人口在地理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
人口的分布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有广泛的影响。
在许多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较多的地区总体也经济繁荣。
然而,社会也存在着人口过高的情况,这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短缺、城市化和社会福利低下等问题。
此外,人口分布的问题也与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进一步提升了人口分布对社会的影响。
三、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老龄化是指人口老化所形成的社会现象。
伴随着人口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延长。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老龄化已成为普遍现象。
老龄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这不仅涉及到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和房地产市场等领域,还有家庭关系、社会分工、文化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应对老龄化的问题,保障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四、人口流动对社会的影响人口流动是人口现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口流动潮起潮落,会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和影响。
中国人口太多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论
![中国人口太多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论](https://img.taocdn.com/s3/m/569466ec5ef7ba0d4a733b0f.png)
"中国人口太多"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论转自:中华网论坛世间流传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这些观点初看起来很有道理,很能迷惑一些人;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这些观点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中国人口太多"就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论,常常有人把中国的贫穷落后归咎于"中国人口太多",说什么"现在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中国人口减少一半,那么人均国民收入就会增加一倍。
"果真如此,在1960年,中国的人口确实仅相当于现在的一半,为什么那时反而饿死了那么多人?在1900年,中国人口只有4亿,是不是那时的中国人就生活得很好?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人口太多"这种观点是否符合事实.首先, 从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来看,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是第一人口大国了。
十九世纪初,中国人口有4亿,世界人口是12亿,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长期战乱,中国人口仍然是4亿左右,而世界人口增长到16亿,中国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现在是2004年,中国人口为13亿,而世界人口已达64亿,中国人口只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左右。
如果拿中国与印度作对比,则中国人口的相对量减少得更快。
据人口专家预测,如果按目前中印两国的人口增长率继续下去,再过2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
其次,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不是太多,不能单从人口总数来看,还要看人口密度。
例如,新疆的人口总数虽然比上海还要多,但由于新疆的面积比上海大得多,所以很多人都说上海的人口太多了,而没有人说新疆的人口太多了。
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可见,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为什么很少有人说"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的人口太多了"?有人说:"中国西部有很多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学者:中国2035年将面临人口负债 经济或停滞倒退
![学者:中国2035年将面临人口负债 经济或停滞倒退](https://img.taocdn.com/s3/m/b20e9c0bcc175527072208fa.png)
中国2035年将面临人口负债经济或停滞倒退王羚人口数量依然是世界第一的中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
0~14岁青少年迅速减少,60岁以上老龄人口加速增多,出生性别比达到118∶100的超常状态,劳动年龄人口正在持续老化并且已经在2012年出现净减少……这些变化正在并且将会更加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可以说是充分品尝了人口红利的甜头。
GDP增长的28%来自人口红利。
但人口红利不是永远存在的。
面对即将消失的红利盛宴,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债,中国将如何应对,来确保经济列车继续保持相当的速度?人口红利的消失不可避免,人口负债的到来同样不可避免,在低生育率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后,生育政策应该做怎样的调整,以延长红利期,推迟负债期的到来?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危机,而低生育率陷阱,中国是站在边缘还是已经掉入?日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陈友华向《第一财经日报》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2035年后可能面临“人口负债”第一财经日报:关于人口红利这个窗口期,学者有不同判断。
有认为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有的则认为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陈友华:不同年龄人口的社会经济意义是很不一样的。
过去我们主要研究人口数量,特别是劳动力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不仅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
人口红利就是考察人口结构本身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个指标。
所谓人口红利,就是人口负担轻,劳动成果有很多,不是被消费掉,而是被积存下来,成为收入,成为储蓄,变成投资,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按照我2005年的估算,当总抚养系数【指人口中处于被供养年龄(一般指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的人口与处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比】低于53%时(65岁为老年起点),这时人口负担较轻,处在人口红利时期。
中国大约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人口红利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由少到多,也就是说人口红利逐渐增多,2013年前后处在人口红利最为丰厚的时期,此后,不是人口红利结束,而是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大约在2030年前后将完全消失,进入人口盈亏平衡时期,但历时很短,大概在本世纪30年代中后期进入人口负债时期。
中国大陆人口永远不会超过16亿
![中国大陆人口永远不会超过16亿](https://img.taocdn.com/s3/m/4d5eaf3459eef8c75fbfb363.png)
中国大陆人口永远不会超过16亿2011/11/02作者:明夷济世界人口突然在2011年达到了70亿,于是很多人惊慌起来。
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惊慌,中国不必要!中国大陆20-50岁之间的每一年龄,平均在2000万人以上。
小于20岁的,大于50岁的,每一年龄的人数都远小于2000万。
就是说,如果中国人的寿命,是70岁,而且取一个极端,即每人只活到70,而且70岁之前没有死亡。
那么也就是说,10年后,也就是2020年,中国大陆,每年要死掉2000万。
如果中国人寿命是80岁,那就推迟到20年后,也就是2030年,中国大陆每年要死掉至少2000万。
那么2020年,或者2030年,中国新生儿的数量是多少呢?现在每年出生不足1500万,到了2020年,估计也就是1000万多点;到了2030年,不到1000万。
这就意味着,每年死的要比出生的多出1000万。
中国人口增长已经放缓。
2005年1月,中国大陆人口达到13亿。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3.4亿。
6年增长了4000万,每年增长不到700万。
比2000年增长7390万,10年内平均增长700多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每年增长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减少。
2000年,0-14岁的总人口数在2.84亿。
2010年,0-14岁的总人口数只有2.22亿。
减少了6000万。
2000年,60岁以上总人口,不到1.1亿。
2010年,人口总数超过1.776亿。
增加了6000多万。
也就是说,当每年新生儿人数在1000万,而每年过70岁的老人数量也达到1000万的时候,死的就要比出生的多,人口就会迅速递减。
人口减少的证据:第一、中国高考人数从2009年开始,逐年减少。
2009年,参加高考人数是1020万,2010年是957万,2011年是933万。
高考人数的减少,最能够直接体现每年新增人口的减少。
第二、目前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接近为1:1。
如果把城市和农村当作两个整体来看待。
基本上城市里只生育一个孩子。
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怎么造成的
![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怎么造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f6b4e02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6.png)
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怎么造成的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怎么造成的?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61年来首次负增长: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
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原因是什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表示,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
“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
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是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
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
同时,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XX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三是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顾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轻人生育顾虑。
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太衔接,托育等公共服务不太健全,让许多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望而却步。
此外,新冠疫情也对部分群众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
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是好事还是坏事?从上世纪开始,因为我国人口大爆发,于是进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而后多年来我国又开始推动二胎政策和三胎政策,因为人口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就拿去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来说,目前我国的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67亿人,并且每年都在以数百万的数据在增长,这个数量已经可能跟如今的90后与00后的总人数相比,占据了总人口的18.9%,并且还在不断上涨。
中国人口流失原因分析
![中国人口流失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f6e4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6.png)
中国人口流失原因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然而近年来却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
人口流失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人口流失的原因,探讨背后的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经济原因首先,经济原因是导致中国人口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使得一些人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往经济发达地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
尤其是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就业机会有限,年轻人更倾向于去一线城市或者境外发展。
这种经济原因导致了人口流失的现象。
二、教育资源不均其次,教育资源不均也成为了中国人口流失的因素之一。
大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和优质的中小学。
相比之下,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
因此,一些家庭为了给子女更好的教育机会,选择离开家乡,迁往大城市。
这也导致了人口流失的现象。
三、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另外,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也是中国人口流失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如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同样,一些地区资源匮乏,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离开这些环境不良或资源匮乏的地区,转往环境更好、资源更丰富的地方。
四、社会保障体系差异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异也促成了人口流失。
大城市拥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等,而一些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社会保障的差异,一些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选择离开农村地区,向大城市或者更发达的国家移居,以寻求更好的社会福利。
五、观念变化和人口结构变动最后,观念变化和人口结构变动也是中国人口流失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个性追求,追求自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人口结构也正处于转型期,老龄化趋势明显,一些年轻人选择离开原有的社会环境,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口净流出不一定是坏事
![人口净流出不一定是坏事](https://img.taocdn.com/s3/m/419457e3f90f76c661371a57.png)
人口净流出不一定是坏事作者:陆铭来源:《新城乡》2015年第02期在中国,有这样一些“人口净流出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2005-2010年间,安徽、河南、四川流出人口分别为553万、543万和499万,成为人口流出最多的三个省。
一个相关的现象是,中国农村现在正在出现很多“空心村”。
随着人口逐渐迁出,村里只剩老人,之后,随着老人故去,空心村则逐步消失。
农村出现空心村,部分省份和地区出现人口的净流出,这一定是坏事吗?换个角度来看,人口的流出只是人们在不断寻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
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意味着,工作机会和收入的创造在空间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人口的流入和流出,恰恰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结果。
不要忘记,人口本身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人口的空间再配置是世界普遍现象试想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发达,一定会经历城市化的进程。
这意味着从人口的分布来讲,大量的人口将从农村集中涌向城市。
换句话说,在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程当中,也一定曾经不断出现空心村的现象。
甚至在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今天,随着人口向少数大都市圈集中,也同样有不少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在萎缩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一些地区人口流出并不是少数现象,而是广泛存在的。
如果出现产业的衰退,人口的流失则更为严重,曾经的汽车城底特律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底特律人口1950年曾经达到180万的高峰,当时在全美排名第五。
但随着汽车产业的衰落,底特律出现了大幅度的人口减少,大量房屋出现空置。
人口从2000年的95万下降到了2010年的71万,10年间人口降幅达25%。
人口流出本身并不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美国的人口在空间上是高度集聚的,大约80%的人仅仅集中在大约4%的国土面积上。
根据人口统计,美国总人口为3亿多,其中,9个人口最多的州拥有略多于一半的总人口,25个人口最少的州拥有的人口占比不到六分之一。
如果仅凭直觉,这会给人们带来一个印象,似乎美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
我国31省公布人口出生率_人口出生率下降有哪些影响
![我国31省公布人口出生率_人口出生率下降有哪些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994f8d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5.png)
我国31省公布人口出生率_人口出生率下降有哪些影响31省人口出生率最新发布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其中,2021年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在人口出生率方面,2021年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
有5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了9‰,分别是海南、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
江西、福建、安徽和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8‰。
此外,陕西出生率也超过了7.52‰的全国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去年共有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去年的城镇化率高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但广东的出生人口率达到了9.35‰,与云南并列全国第八。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比第二名的河南多出39万人。
自2018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4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广东统计年鉴2022》,广东已经至少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过100万。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
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
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原因各异。
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
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
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中国人口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人口流失的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92813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b.png)
中国人口流失的原因与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人口流失的原因1.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经济在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人口从西部流向东部的潮流。
东部地区的经济机会更多,吸引了大量人口前往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2.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过多,而年轻人的离开所导致的人口空洞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年轻人普遍选择离开中国,寻找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3.教育系统问题中国的教育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严格的教育压力、升学竞争激烈,以及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等。
这些问题导致年轻人选择去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进而留在外国就业。
4.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而选择离开中国。
三、人口流失的对策1.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就业机会,吸引人们在家乡就业和生活。
2.改善教育系统改革中国的教育系统,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竞争压力。
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确保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鼓励年轻人在国内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3.提升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4.优化人才政策制定更加灵活和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同时鼓励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
四、结论人口流失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但通过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改善教育系统、提升生活质量和优化人才政策等对策,中国可以应对这一挑战,减少人口流失,并实现人口的良性流动和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人口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
![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4867d0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4.png)
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人口数量、分布、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在不同国家间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的角度探讨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的情况。
一、生育率方面生育率是指一定人群中妇女生育子女的平均数。
通常,生育率超过2.1就能保持人口数量的恒定,而低于2.1则会导致人口数量减少。
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并已低于2.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的生育率为 1.69,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低谷。
与此相比,在其他国家中,有的国家的生育率持续下降,有的国家则相对较高。
其中,非洲国家的生育率普遍较高,尤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生育率高达4-6,而欧洲、美洲等国家的生育率则低于2.1。
对于中国来说,生育率低下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经济条件的改善、科技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等都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此外,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也是导致中国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人口规模方面除了生育率,人口规模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人口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数量。
与生育率类似,不同国家的人口规模也差异很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14亿人。
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种人口规模优势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人口规模是远远超过的。
以美国为例,2019年美国人口数量为3.27亿,相对于中国来说,人口数量差距很大。
目前,中国在应对人口问题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加大老年人护理设施的建设等。
尽管如此,人口问题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三、结论总的来说,中国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生育率低下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
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妇女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加强老年关怀、提高生育政策的灵活性等都是可能的可行的途径。
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e01c8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d.png)
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迁,人口的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口的变化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是结构和性质的转变。
这种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十分深远。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应对人口变化的措施。
一、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1.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开始呈现老龄化趋势,同时,家庭规模也越来越小。
这导致了人口的“倒三角”结构,即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占比越来越高,而生育年龄的人口占比却在降低。
这种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对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巨大压力。
其次,青少年人口的减少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教育和就业。
年轻人的数量减少会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短缺,很多企业会面临着招聘难、用工难等问题。
2.人口迁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这就导致了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农村的人口减少。
这种人口迁移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城市化的进程会带来土地利用、住房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内的就业市场产生影响,也会带来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
3.人口素质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素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包括了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高素质的人口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素质的人口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而低素质的人口则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贡献负担。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技能培训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口素质水平。
二、应对人口变化的措施1.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随着老年人口占比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养老金和医保等社会福利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
2021年全国新增人口48万出生人口同比减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2021年全国新增人口48万出生人口同比减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c731e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9.png)
2021年全国新增人口48万出生人口同比减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人口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2021年全国新增人口48万出生人口同比减少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分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经济压力是导致出生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物质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
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高额生活成本和房价的上涨,年轻人承担着更多的经济压力。
买房、结婚、养育孩子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导致许多夫妻在考虑生育问题时望而却步。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高额的生活成本和职业发展的压力,使得许多年轻夫妻选择择时生育或者不生育的情况增加,从而导致了出生人口的减少。
其次,教育和孩子培养观念的改变也是造成出生人口减少的因素之一。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观念的变迁,现代家庭对于孩子的培养意识不断加强。
传统观念中注重繁衍后代的观点正在逐渐淡化,而注重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成长环境的观念则日益显现。
许多年轻夫妻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的城市选择生育。
这种选择性生育导致了部分地区出生人口的减少。
最后,社会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导致出生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进步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婚恋观念、家庭观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发展、追求个人幸福感,对生活的自由度和个体价值的追求超过了繁衍后代的考虑。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婚恋观念也在悄然改变。
对于年轻人来说,婚姻不再是生育的必要条件,选择晚婚晚育、追求自由生活成为一种趋势。
这些改变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出生人口的减少。
综上所述,2021年全国新增人口48万出生人口同比减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经济压力、教育和孩子培养观念的改变以及社会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出生人口的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减少不是坏事
作者:于德清
现在,一些所谓的人口专家几乎都在忧心忡忡。
他们担心的问题是,中国人口负增长可能会加速到来,而这将对中国经济以及养老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前两天,某媒体聚焦于目前的“少子化”现象。
这篇报道引用了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10修订本》的相关数据。
联合国按高、中、低三种生育率方案,对中国人口增长率进行了预测。
按照低方案,中国人口在2017年达到13.6亿的峰值后迅速下降。
2017年!也就是两年以后。
这个概念,还是震惊了很多人。
无巧不成书,就在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
该书不知道是出于“大胆”、“保守”抑或“客观”地预计,2030
年左右中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
不管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日期是出现在哪一天,更关键的是,这被当成了一个危险信号。
果真如此吗?
当一些人口学家或者经济学家,对中国人口负增长或者人口红利消失,而大声疾呼的时候,我前两天正经历了这一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交通拥堵。
从家到单位,光在北京东四环上就堵了一个半小时。
我当时就想,中国没有这么多人,就不会如此拥堵了。
因为人多,导致中国超级城市群的出现,导致超级城市的拥堵和空气污染。
就此而言,我很想对那些拉响中国人口警报的学者和专家们说,如果,中国人口越来越多,北京、上海几十年后,会堵成什么样?
现在的13亿人已经让中国环境承受力逼近了极限。
从新闻报道来看,人们排污的方式已经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地方向沙漠排污,有的工厂在草原深处排污,雾霾成了很多中国城市上空的幽灵。
就此而言,中国人口负增长相对于中国高度紧张的环境承载力来说,不是什么坏事。
目前,很多“人口警报论”者往往人云亦云,把人口负增长和经济负增长挂钩。
动辄就拿日本人口负增长和经济衰退的问题说事,这其实没有道理。
这些年来,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是负数。
但是,为什么德国经济没有衰退,反而,逐渐成为欧盟的中坚。
可见,人口负增长并不必然导致经济负增长。
不否认,中国经济的腾飞有人口红利的积极影响。
但为什么同样有大量人口的印度,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就没有充分坐收人口红利。
印度和中国差不多同时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却远远落后于中国。
所以,廉价的劳动力当然是经济发展的红利,更关键的是,要有把这些廉价劳动力整合进全球合作分工体系中的制度和能力。
中国既然已经融入了全球合作分工体系,必然会逐渐进化到这个生态链中更高级的位置。
依托于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形态,必然会逐渐退出中国,去寻找新的劳动力价值洼地。
但经济增长和人口有关,更和制度与民情相关。
对于未来,我所担心的不是人口负增长,一个独生子女要养两个老人,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福利完善、老一辈家庭财富的积累,一代中国人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的精神蜕化。
当未来,一个年轻人生下来就有好几套房子可以继承,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善后,他们一代人中还有多少人愿意去通过努力奋斗,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一些欧盟国家今日之弊,恰恰就是通过优越的财富积累和优厚的福利制度而让一个社会整体变懒了。
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只要所有人都兢兢业业努力奋斗、工作,养老就不是一个问题。
只有在一个懒汉充斥的家庭和社会,养老才会成为问题。
所以,“良辰”也认为,人口减少带来的养老问题也是伪命题。
人口减少可以缓解城市和环境资源压力,可以让有限的公共资源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与价值。
争取人们正当的生育权利,不应该功利化地与经济政策捆绑。
视人口为经济发展的负担,与视人口为经济增长动力之源,本质都是一样的。
一个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最终靠的是人们的组织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依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