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亮点·魅力与通用技术课程共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通用技术课程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引领了通用技术课程新的发展方向,这是该校通用技术教师不谢努力和奋斗的成果,正是他们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才使通用技术课程呈现出多元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本期让我们一起聆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通用技术教研组组长岳云霞老师与通用技术共同成长的故事。岳云霞(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00032)岳云霞,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通用技术教研组组长,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任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通用技术学科组组长;被地质出版社聘为教材培训专家。主持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项目实践模式的课堂应用》,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基础教育阶段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并撰写了《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下的项目选择》等文章。主编出版了《通用技术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案例集》一书。通用技术课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课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技术课教师,我感到非常兴奋、备受鼓舞:我们的教育终于正式关注学生的技术素养,开始有了专门的技术课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有一门课是专门关注学生分数之外的动手能力的。虽然开课伊始,对于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还并不清楚,但是我们都对这一门新课程有着积极的设想和期望。不过,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忐忑和紧张,我一直从事劳动技术教学,当我看到通用技术教材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要体验技术的一般过程,又要在科学严谨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技术试验,我困惑了:这课如何上呢?作为通用技术教研组长的我能否带领其他教师上好这门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我开始了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一、认识课程,探寻“难点”通用技术开课之初教学资源匮乏,几乎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教学经验,教师只能小心翼翼地进行摸索尝试,按部就班,生怕把路走歪,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也采取了紧抓教材,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虽有实践活动,但活动的设置不系统,学科特点不明显。尽管为如何上好课费尽了心思,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充分展现出技术课程的魅力。这时,我们意识到通用技术课程综合性特别强,实践性也强,无教学经验可借鉴使其成了“难点”。我也从一开始的兴奋逐渐冷静下来并深入思考:如何才能突破难点,使这门课真正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二、实践创新,变“难”为“亮”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不能在黑板上种庄稼、教室里讲技术,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又不能为了热闹而搞活动,要把通用技术作为课程来研究,形成课程体系,从而让学生感受技术的魅力。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如何让通用技术课堂变得更高效?如何形成课程体系,落实课程标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带领全组教师思考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启了《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课题研究,还原技术课程本色,落实“学中做,做中学”理念,把通用技术课的难点变为亮点!(一)深研课程标准,重组教材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于通用技术的界定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是通识性的技术教育,不同于专业技术教育,并非要培养专业的木工、钳工、车工人员,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即让学生认识技术、掌握技术、应用技术,使学生的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提升,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只有理解了它,才能为学科建设和课程研究指明方向,奠定基础。(二)统筹知识,创新教学模式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时,我始终坚持: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全体学生技术素养的共同提高;所有学生共同经历项目中的各环节;将全部课程内容集中到几个大的项目之中,使知识得到统筹和重组。经过反复的研究、调研、走访专家,我们决定采用项目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完成一项创作”“设计一件产品”的形式承载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实现相关技术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技术创作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加强。在每一个具体的、精心设置的项目中,在每一次动手实践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断被巩固,创造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技术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1.体现学习梯度与学科整合的项目选择。项目的合理选择是项目实践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在项目的选择上,我们注意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项目选择的层次性。把完成整个项目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分解到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即“初次接触”“加深印象”“深入了解”“总结提高”四个阶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这门课程的全部知识。(2)课程整合。以“设计的表达与交流”一课为例,其中涉及美术中的绘画基础知识、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及绘图知识等。所以在项目设计时,应当注意与这些学科的联系。
(3)项目的关联性。每一个项目的选择都承载着下一个项目的内容,为下一个项目的落实打下基础。同时,我们遵循了如下原则选择项目:项目能够合理承载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项目能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项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综合性;项目的设置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后期项目能合理结合前期项目所学内容;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师生可共同总结、评价。 2.基于学生生活的项目规划。技术设计的基本起点应是解决问题,问题应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周边环境,我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思想碰撞和反思,从而学会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针对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我们分别设置了项目。“技术与设计1”的项目有:“工艺表的设计与制作”“瓶起子的设计与制作”“螺栓螺母的加工与制作”“书架的设计与制作”。“技术与设计2”的项目主要是以“别墅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来承载本模块的全部内容。分别包括:“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下面,我举两个例子说明项目所承载的知识点及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所学到的技能。例如,“工艺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承载的知识点有:产品的造型和美感设计、设计方案的制订过程、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学生通过该项目学习到的技能有:表面涂覆处理工艺、木工工艺、锯割操作。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如下制作流程:明确设计要求一收集和处理信息—构思设计方案—草图表达构思—评价与选择方案—加工制作(绘图—锯割—打磨—表面涂覆—组装调试)。由此可见,学生在完成这一项目时,经历了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设计方案的制订方法,学会了使用木工工具及设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引用“奥运火炬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经历的这一过程正是设计师的设计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再如,“瓶起子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主要承载的知识是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任何一个设计都必须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技术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些既是设计的基本原则,又是评价设计作品的基本标准。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钳工工具及设备、钳工工艺。设计完成后,学生又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作品进行评价。三、师生共成长,让“亮点”更有“魅力”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往往能从实际的动手和操作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但是作为一门正式的国家课程,让学生乐于参与并不是终极目标,学生应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技术素养的提升,并在不知不觉中应用技术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才是技术课的魅力所在。在通用技术课堂上,不能只有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只有思想没有行为的能力;不能仅仅靠技术演示,学生只会熟练使用工具,却没有科学的思想。教师作为引导者,一方面应该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鼓励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动手实践者;另一方面也应当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及时讲授每一个步骤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边做边学,既有技能的提升,又有理论知识和技术思想的增长。我们教研组的10名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背景各不相同,有从其他学科转岗过来的,有原来的劳动技术教师,也有刚毕业的研究生。要展示技术课程的内在魅力,就要求所有教师更为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通识类的技术课程,涉及的学科种类和操作技能繁多,为了让学生从开始就接触到专业、规范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师首先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和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