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教学的价值。
课时教学目标【共4课时】
第1课时轴对称(新授课)
教学内容:学习轴对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教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2.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力目标: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教学过程:略。
第2课时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2,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1、2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美学价值。
2.知识目标: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找出其对称轴。
3.能力目标: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会应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会应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略。
第3课时旋转
教学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5、6页的例题3和例题4,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和第4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2.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轴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轴旋转的特征。
教学过程:略。
第4课时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2.知识目标:使学生会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3.能力目标:通过手机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教学重点: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教学难点: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教学过程:略。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共6课时】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课本第12、13页的例题1和课本第15页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2.知识目标: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略。
第2课时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教学内容: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课本第13页的例题1,“做一做”及课本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