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丨好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
成品油供应链成本的核算方式
![成品油供应链成本的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54b03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b.png)
成品油供应链成本的核算方式1. 引言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方式。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成品油供应链的成本核算对于石油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成品油供应链成本的核算方式,探讨各个环节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帮助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2. 成品油供应链的组成部分成品油供应链一般包括原油生产、炼油、储运、分销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的成本项需要核算。
以下是成品油供应链中常见的成本项:2.1 原油生产成本原油生产成本包括采掘成本、勘探费用、生产设备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
这些成本是在石油公司进行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核算可以了解每桶原油的生产成本,为后续环节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
2.2 炼油成本炼油成本主要涉及到炼油厂的运营成本和炼油设备的折旧成本。
在炼油过程中,需要考虑原材料、能源消耗、设备维护等各个方面的成本,以确定每吨成品油的炼制成本。
2.3 储运成本储运成本包括仓储费用、运输费用、运输工具折旧、人力资源成本等。
这些成本是由于将成品油从炼油厂运输到销售终端所产生的,通过核算可以了解到每吨成品油的储运成本。
2.4 分销成本分销成本涉及到将成品油从储运环节运输到销售终端并进行销售所产生的成本。
这些成本项包括销售人员工资、销售渠道费用、市场推广费用等,通过核算可以了解到每吨成品油的分销成本。
3. 成品油供应链成本核算的方法3.1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根据成品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直接发生的成本来核算成本。
这些直接成本可以直接与某个特定环节相关联。
例如,在储运环节中,储运成本是直接与运输和仓储相关的成本。
通过对每个环节的直接成本进行累加,可以得到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3.2 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将不直接与某个特定环节相关联的成本进行合理的分摊和分配。
这些成本包括供应链管理费用、行政费用、企业总部费用等。
通过合理的成本分摊和分配,可以将这些间接成本与具体的环节相关联,并计算出成品油供应链的总成本。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02a2a355270722192ef7b9.png)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01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02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财务常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
![财务常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a610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06.png)
财务常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帮助企业了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构成,还能为决策提供关键依据,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为您介绍财务常用的8 种成本核算方法。
一、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或者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比如,发电、采掘等企业。
在品种法下,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通常按月进行。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如果月末没有在产品或者在产品数量很少,那么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那么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二、分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比如船舶、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制造企业。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而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但如果一批产品跨月陆续完工,那么就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三、分步法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比如纺织、冶金、机械制造等企业。
分步法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要求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则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而是将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四、分类法分类法是按照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
在分类法下,先将产品按照类别分类,然后按照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
再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将各类产品的总成本在该类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方法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ae2a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2.png)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方法在现代商业领域中,供应链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方法来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
一、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决策的基础。
成本核算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1. 鐘點成本法:该方法基于供应链环节的时间消耗进行成本核算,适用于服务型供应链。
通过计算人力资源的使用时间和成本,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并且能够帮助企业评估供应链环节的效率。
2. 標準成本法:该方法以设定的标准成本为基准来核算实际成本,适用于生产型供应链。
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企业可以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和优化供应链。
3. 變動成本法:该方法主要关注可变成本的核算,即随着销售数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
通过区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进行利润分析和预测,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供应链策略。
二、成本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对供应链成本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有助于企业找出成本降低的潜力以及成本波动的原因。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1. ABC成本法:ABC成本法是基于活动消耗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企业的活动进行分类和成本分配,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供应链中的高成本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该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成本构成,并提供决策依据。
2. 授權價格差異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供应链中的价格差异,即不同销售渠道或市场的产品销售价格。
通过比较不同价格带来的成本差异,企业可以进行定价策略的调整,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
3. 效益分析法:效益分析是对供应链中的成本与收益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并评估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
供应链管理部年终成本分析
![供应链管理部年终成本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05be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3.png)
供应链管理部年终成本分析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部,我们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进行了年终分析。
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成本分析的方法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更是如此。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优化企业的成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物流和销售等。
合理规划和运作供应链,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减少库存量、提高交付速度,并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1. 成本分类在进行年终成本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成本进行分类。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可以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供应链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等。
间接成本则是与供应链间接相关的成本,如仓储管理成本、信息系统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等。
2. 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成本分析的基础工作。
在计算直接成本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具体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
对于间接成本的计算,则需要将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各个环节中。
3. 成本比较成本比较是分析供应链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对不同环节的成本进行比较,找出造成成本较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比如,对比不同供应商的采购成本,找出成本高的供应商并进行谈判降低采购成本。
三、成本分析结果在对供应链管理部年终成本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 采购成本占据了供应链成本的较大比例。
在分析中发现,与某些供应商的合作成本较高,我们需要与其进行协商,以降低采购成本。
2. 技术投入导致了信息系统成本的增加。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对信息系统的投入也相应增加。
我们需要通过优化技术和流程,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降低成本。
3. 员工培训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供应链管理丨物料成本的几种计算方法
![供应链管理丨物料成本的几种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1e1b0aad51f01dc381f14e.png)
供应链管理丨物料成本的几种计算方法一、先进先出法(FIFO)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先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相同。
3、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
4、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5、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二、后进先出法(LIFO)1、后进先出法是以较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后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不同。
3、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单位成本计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缺点是计算比较繁琐。
三、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辩认法、分批实际法。
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辩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方法。
四、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五、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收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1、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加权平均也是移动平均的一种,就是频率不同而已.2、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价格结算的时间不同,加权平均只能在月底,移动平均是随时的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两种方式对价格的敏感性不同移动平均比较适用于价格波动比较大的企业,比如和原材料相关的行业加权平均适用于对价格波动相对比较小的企业,比如机械加工行业六、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价”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计算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34e4c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3.png)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计算1. 引言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合理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实现成本控制、优化供应链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等目标。
在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采购计算2.1. 采购成本计算采购成本是指企业在采购商品和服务过程中所需支出的费用。
常见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运输费用、税费等。
为了准确计算采购成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采购价格计算:采购价格通常是商品或服务的标价,但实际交易中可能会存在折扣或附加费用。
计算采购价格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调整。
•运输费用计算:如果采购商品需要运输,企业需要支付相应的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通常根据货物的重量、体积、运输距离等因素进行计算。
•税费计算:采购商品和服务可能会涉及到税费,如增值税、关税等。
在计算采购成本时,需要考虑这些税费,并进行合适的调整。
2.2. 采购需求量计算采购需求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需采购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准确计算采购需求量对于避免库存过剩或缺货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采购需求量计算方法:•基于销售预测: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预测未来销售量,并将其转化为采购需求量。
•基于库存水平:通过分析当前库存水平和销售速度,计算需要补充的商品数量。
•基于生产计划:如果企业生产商品,可以根据生产计划中的产量需求,计算对应的采购需求量。
2.3. 采购经济批量计算采购经济批量是指在一定生产规模下,企业可以获得最低成本的采购量。
通过计算采购经济批量,企业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并优化库存水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采购经济批量计算方法:•经济订货量模型:经济订货量模型是一种经济批量计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采购量。
该模型考虑了采购成本、库存成本、订货成本等因素,并通过求解数学方程得到最优解。
•EOQ模型: EOQ(经济订货量)模型是一种经典的采购经济批量计算方法,通过平衡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计算最佳采购量。
供应链中的成本分析与管理方法
![供应链中的成本分析与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478f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7.png)
供应链中的成本分析与管理方法在供应链中,成本分析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供应链成本分析和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讨论供应链中的成本分析与管理方法,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一、成本分析方法1.1 直接成本分析直接成本分析是指对于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生产相关的成本进行分析。
这些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加工工资和直接人力成本等。
通过对这些成本的详细分析,企业能够准确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在供应链中合理控制和运营。
1.2 间接成本分析间接成本分析是指对于与产品或服务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进行分析。
这些成本包括设备折旧、间接人力成本、管理费用等。
通过对这些成本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在供应链中非直接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优化。
1.3 加权平均成本法加权平均成本法是一种在供应链中常用的计算成本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不同批次的产品或原材料的成本加权平均,来计算出平均成本。
这样可以避免在计算成本时受到某一批次价格的过分影响,更准确地了解产品和原材料的成本。
二、成本管理方法2.1 供应链优化供应链优化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供应链各个环节,来降低运营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对供应链中的成本进行全面分析,找出成本高的环节,进行优化,比如缩短供应链长度、降低库存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等,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2.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在供应链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和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成本控制策略、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加强成本核算等方式来实施成本控制。
同时,企业还可以采用节约能源、减少废料等环保措施,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3 供应链协同供应链协同是指各个环节的协调运作,共同降低成本的管理方法。
通过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和风险,实现成本的共同降低。
供应链协同还可以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选择成本较低的供应商,进一步降低成本。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4c35e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6.png)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控制企业的总成本和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制定企业战略和做出决策。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
1.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又称为“单纯成本法”,是指将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过程中直接和紧密相关的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成本进行计算。
这些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直接成本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适用于小规模企业或产品数量较少的情况。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别计算,间接成本按照制定的分配基础按比例分配到各个成本中心,然后再将此成本中心的间接成本分配到每一项具体产品或服务上来。
这种方法适合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间的成本计算。
但是作业成本法也有其缺陷,它不适用于企业各项生产线产品种类相似或成本粗略估算的情况。
3.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又被称为“全面成本法”,基本原则是将所有与生产相关的成本都包含在生产成本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制造成本法也可以称为全套成本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种类较多的产品和服务,由于该方法包含了所有与生产相关的成本,这种方法可以让企业在管理中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企业对固定或可变成本进行估算而确定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为了保持监督的效果,企业会将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以确认生产的效率和利润的差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并及时作出调整。
缺点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参考计划比较固定,无法适应随时变化的情况。
5.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方法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方法是一种将所有成本按照其与产品的关系进行区分的方法。
直接成本是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如材料、人工等;间接成本是与产品相关的,但是难以直接核算到某项产品中的成本,如折旧等。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方法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时,会将分析原材料、工时等的直接成本和制造间接费用的间接成本分别计算,从而更好地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4f35877375a417876f8f21.png)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二、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介绍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ccf294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4.png)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介绍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1.“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成本核算法, 它的成本计算公式为: (x1*y1+x2*y2+…+xn*yn)/y1+y2+…+yn, (注: x1, x2, …x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价格, y1, y2, …y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数量)。
如果你使用的是加权平均法, 那么在库存商品中的商品的成本都是以当前成本均价。
2.“先进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 出库的顺序以先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如果使用的是先进先出、后进先出, 你可以在库存状况表中通过批次详情来查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后进先出”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 出库的顺序以后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4.“个别计价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就进库时的实际成本计算。
系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确定, 一旦开始使用, 不允许再修改。
1。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理定价与成本核算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理定价与成本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b42190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e.png)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理定价与成本核算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其中,合理定价与成本核算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就供应链管理中合理定价与成本核算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一、合理定价合理定价是供应链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合理定价能够确保企业通过供应链实现利润最大化。
1. 知己知彼,了解市场需求在制定合理定价策略时,企业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估算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从而实现定价的合理性。
2. 成本掌控,确保合理利润企业在定价时必须全面考虑成本因素。
除了直接成本,如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还需要考虑间接成本,如研发成本和市场推广费用。
通过合理裁剪和控制成本,企业可以确保在定价策略中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
3. 灵活定价,灵敏应变市场行情的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定价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紧张。
灵活定价策略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保持竞争力。
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1. 按环节核算,精确把控供应链中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一定的成本。
通过按环节对成本进行细分核算,企业可以更加精确地把握每个环节的成本情况,从而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控制。
2. 整合数据,形成综合分析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将各项成本细分,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整合各项成本数据,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以及评估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和机遇,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3. 定期评估,持续优化成本核算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优化。
通过定期的成本核算评估,企业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作出改进,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三、解决方案与策略在供应链管理中,合理定价与成本核算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来支撑。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成本计算与分析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成本计算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3629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4.png)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成本计算与分析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成本计算与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随着企业供应链的不断发展和复杂性的增加,准确计算和分析成本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运作,提高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成本计算与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1. 成本计算的重要性成本计算对于供应链管理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准确计算每个环节的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和管理供应链中的费用,并及时调整策略以降低成本。
同时,成本计算也是评估供应链运作效益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2. 成本计算的方法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成本计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a. 直接成本法:该方法将供应链中的直接费用如人工、原材料等直接分摊到相应的环节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较为明确的环节,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掌握每个环节的成本情况。
b. 间接成本法:该方法将供应链中的间接费用如设备维护费用、运输成本等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各个环节。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较难以直接归属的环节,可以帮助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c. 综合成本法:该方法将供应链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综合考虑,根据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成本分配。
这种方法综合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供应链的成本情况。
3. 成本分析的重要性成本分析是对供应链中各项成本进行细致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找出成本高昂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成本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成本下降的潜在机会和策略,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4. 成本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a. ABC分析法:ABC分析法是一种按照成本分配的重要性对供应链中的环节进行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重要性环节的分析,企业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和改进策略。
b. 风险成本分析法:风险成本分析法主要关注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对成本的影响。
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
![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0646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4.png)
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竞争的不断加剧,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优势。
而在供应链管理中,成本核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一、全面成本核算法全面成本核算法是一种综合考虑所有供应链环节的成本的方法。
它可以将所有与供应链相关的成本因素纳入统一的考虑框架中,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库存成本、销售与分销成本等等。
全面成本核算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成本评估,帮助企业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成本风险和机会。
然而,全面成本核算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复杂性。
二、活动成本核算法活动成本核算法是一种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将整个供应链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并为每个活动分配成本,并根据活动的贡献度进行效益评估。
活动成本核算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加准确地衡量和评估不同环节的成本和效益,并为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然而,活动成本核算法需要对不同活动进行细致的划分和成本分配,这在实践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三、时间驱动成本核算法时间驱动成本核算法是一种基于时间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通过跟踪和计量供应链活动的时间开销,对成本进行核算。
时间驱动成本核算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实时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和优化供应链活动。
然而,时间驱动成本核算法也面临着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挑战,特别是对于复杂的供应链网络,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可能变得困难。
四、绩效评估成本核算法绩效评估成本核算法是一种基于绩效评估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通过评估供应链活动的绩效,包括客户满意度、交付时间准确性、库存周转率等指标,来计算成本。
绩效评估成本核算法的优点是能够将成本与绩效紧密结合,帮助企业发现和识别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然而,绩效评估成本核算法需要建立可靠的绩效评估体系,并对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的设定。
总结起来,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
供应链管理丨好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
![供应链管理丨好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0a62bee45c3b3566ec8b5f.png)
供应链管理丨好用的8 种成本核算方法!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
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 增强企业活力。
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走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 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 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二(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向品金额)/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 , 2 万。
8 日风入200 ,2.2 75 , 到10 日发出时z 共计500,4.2 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 万除以500 件等于84 元。
所以10 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Lo10 日余额为100 件, 8400 元。
从10 日到28 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 日的余额100 件z 8400 元, 入库为20日购入300 件,2.375 , 合计为400 件,3.14 75.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 二78.5 元。
所以,28 日发出成本为200*78.5 = 15700)Lo28 日余额为200 件z 15700 元,28 日到31 日为一个〃月〃计算, 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 件,金额为15700 + 25000 二40700 元总计, 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 + 15700 二49300 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供应链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
![供应链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8d63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a.png)
供应链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供应链成本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正确计算和有效管理供应链成本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成本的计算方法和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竞争力。
一、供应链成本的分类供应链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企业为获取原材料和产品所支付的费用,包括采购价格、运输费用、关税等。
2.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费、能源费用等。
3. 库存成本:库存成本是企业为维持库存而产生的费用,包括仓储费用、保险费用、资金占用成本等。
4. 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是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所产生的运输、装卸、仓储等费用。
5. 售后服务成本:售后服务成本是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而产生的费用,包括维修费用、退换货费用等。
二、供应链成本的计算方法1.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最简单的成本计算方法,直接将采购、生产、物流等成本直接分配给相应的产品或项目。
2. 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将企业的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或分配规则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项目上,以反映实际成本。
3. 全成本法:全成本法是将所有与产品或项目相关的成本都计入其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成本情况。
4. 差别成本法:差别成本法是比较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帮助企业选择最经济的方案。
5. 活动基础成本法:活动基础成本法是根据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来分配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
三、供应链成本的管理方法1. 优化供应链结构:通过优化供应链结构,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降低库存水平:合理规划库存,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
3. 提高供应链可见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供应链可见性,及时掌握供应链各环节情况,做出及时反应。
4. 供应链协同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合作伙伴的协同管理,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96. 供应链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
![96. 供应链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c68505b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7.png)
96. 供应链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96、供应链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在供应链管理中,有效的成本核算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了解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还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供应链成本的构成。
供应链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库存持有成本以及订单处理成本等多个方面。
采购成本不仅仅是采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还包括采购过程中的搜寻成本、谈判成本、检验成本等。
运输成本则涉及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距离、运输批量等因素。
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设备折旧、人工费用以及库存损耗等。
生产制造成本涵盖原材料、劳动力、设备折旧、能源消耗等。
库存持有成本包括资金占用成本、保险费、仓储费、损耗等。
订单处理成本包括订单录入、订单审核、订单跟踪等方面的费用。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ABC 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它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活动中,通过对作业活动的分析和计量,确定成本的驱动因素,从而更准确地分配成本。
例如,在仓储环节,可以将成本分配到入库、存储、出库等具体作业中,根据每个作业的资源消耗情况来核算成本。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成本核算的基础。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确保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数据。
这包括与供应商的交易记录、运输公司的费用清单、仓库的出入库记录、生产线上的用料和工时记录等。
同时,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以便进行后续的成本核算和分析。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而间接成本则需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摊,如管理费用、设备折旧等。
合理的成本分配方法能够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另外,考虑供应链中的风险成本也是必不可少的。
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73879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a.png)
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共同加工而产生的多种产品之间相互关联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很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联产品,这些联产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联产品的成本进行合理计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按照各个联产品的产量加权平均来分摊共同生产成本,即将共同生产成本按照各个产品的产量比例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种类较少的情况。
其次,还有直接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指将共同生产成本中能够直接与各个联产品相关联的成本直接分配给各个产品,而将不能直接分配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摊。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多的情况,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此外,还有相对销售价值法。
相对销售价值法是指根据各个联产品的销售价值比例来分配共同生产成本。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能够更好地反映各个产品的实际价值,但需要对产品的销售价值有较为准确的估计。
最后,还有实物量法。
实物量法是指根据各个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来分配共同生产成本。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产量比较容易确定的情况,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对产量的准确统计。
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合适的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生产情况,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还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成本计算方法,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见的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供应链管理成本分析
![供应链管理成本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4e08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a.png)
供应链管理成本分析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和服务水平最优化。
在供应链管理中,成本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供应链中的高成本环节,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对供应链管理成本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一、成本分析的重要性成本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供应链管理成本分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成本: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降低供应链中的高成本环节,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提高效率: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供应链中的低效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3.优化服务水平: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供应链中的低服务水平环节,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和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成本分析的方法1.ABC成本分析法:ABC成本分析法是一种按照活动成本驱动供应链成本的方法。
通过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划分和归类,确定各个环节的成本,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以便于为重要环节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关注。
2.成本驱动系统(CDS):成本驱动系统是一种建立在准确定义成本驱动因素的基础上,以核心业务指标为依据计算和分配成本的方法。
通过建立成本驱动系统,可以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与业务活动相对应,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和分析成本。
3.因果成本分析法:因果成本分析法是一种通过识别和分析供应链中的因果关系,以确定各个环节的成本分配方法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供应链中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确定各个环节的成本分配比例,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和控制成本。
三、供应链管理成本分析的关键环节1.采购成本分析:采购成本是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采购价格、物流费用、仓储费用等。
通过分析采购成本,可以帮助企业优化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2.生产成本分析:生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环节所发生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能源成本等。
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计算与成本优化
![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计算与成本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d3fa5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3.png)
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计算与成本优化在当今复杂的商品经济里,企业供应链管理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尤其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企业要想在商业上保持一席之地,就必须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供应链。
而在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之中,成本问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企业需对其生产、运营、仓储与采购环节中的成本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不必要的支出。
这里,我们将会从供应链环节中的成本计算及成本优化的角度,为大家深入探讨。
一、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类型。
直接成本主要指直接为制造或服务而发生的成本;间接成本更多是指企业日常开支中的固定开支支出。
1.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具体包括:- 原材料成本:这主要指企业所需的耗材、原料库存支出等;- 制造成本:这包括了生产线上的人工与机器时间分配开支等;- 运输与物流成本:这一块成本主要指货物出货运输以及在运输中发生的人工开销等。
在实际供应链管理当中,企业需要非常谨慎地计算直接成本。
对于每一块成本都要仔细审查,以便找出其中的浪费,降低成本负担。
2.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固定开支,包括了:- 员工工资:这是每个企业不可避免的成本之一,并且经常占到企业整体成本的相当一部分;- 租金和房贷:无论企业走哪条道路,租金或房贷仍然是不得回避的成本开支;- 保险、税务、水电费等等:这些全部都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开支不定期开支。
对于企业当中的间接成本,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企业运营流程,以期从中节省部分不必要的流动成本。
二、成本优化成本优化是一个全面性的工程。
它需要的不仅是成本领域内的深度研究,更是一个从战略、战术乃至操作层面上的综合应对。
同时,成本优化的过程也必须是持续不断地。
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优化才能够达到持续的、长效的成本降低目标。
如何进行成本优化呢?以下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1. 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最核心途径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管理丨好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
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 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
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
先进先出法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举例: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越来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重置价值。
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
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举例:比如:2012年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2012年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2012年3月9日购买A产品2个,单价:10元/个。
2012年3月发出A产品8个。
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分别为:(1)先进先出:3*8+5*7=59元;(2)后进先出:2*10+6*7=62元。
注:我国已不允许后进先出法进行后续计量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它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如大件、贵重的物品。
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种物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相加各种存货的成本,即为存货期末全部的成本。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举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
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
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成本确有困难的企业。
它是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类)商品的综合毛利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结果往往不够精确。
在采用该法时,一般只在季度的头两个月使用,季末则必须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和凋整,以便在一个季度范围内使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金额符合实际。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举例:某批发公司2008年4月初A类商品库存50000元,本月购进5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111000元,发生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为1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本月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本月销售净额=111000-1000=110000元销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销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库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零售价法零售价格法指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的基础上使用,也可结合成本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
他的核心在于在于成本与零售价格比率的计算。
它的使用范围一般在零售商和企业当中比较常见。
例如像沃尔玛,中百仓储这样的零售企业。
零售价格法用于零售商为主的企业,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流动假定基础上运用,也可结合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
在美国,零售价格法因公认会计原则和税法均认可而得到广泛应用。
零售价格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盘存制下准备月度和季度报表所需的数据。
举例:某企业使用零售价格法估算期末的存货成本如下表:采用零售价格法估价存货成本金额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