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39a9a5804d2b160a4ec009.png)
《敬畏自然》【教学目标】1、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3、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难点)4、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的确,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让他变的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当我们陶醉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时,你是否觉得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呢?2、作者简介和文章介绍。
严春友,师X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斥鴳(yàn) 咫(zhǐ)尺相形见绌(chù) 狼藉(jí)美味佳肴(yáo)蓬蒿(péng hāo)深邃(suì)混淆(xiáo)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
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校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校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cf67dae009581b6bd9ebbd.png)
敬畏自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11课《敬畏自然》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11课《敬畏自然》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f5807b192e45361166f529.png)
第11课《敬畏自然》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识记、明白得文中的生字词,明白得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把握文章,明白得〝敬畏自然〞的内涵,明白得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咨询等把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明白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确实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1.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2.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讲的通俗易明白的写作手法,3. 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明白得分析课文。
【教学难点】1.明白得〝敬畏自然〞的内涵。
2.明白得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指导思想】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
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要紧有以下考虑:第一要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刻一样只有20分钟左右,假如较长时刻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因此教学设计第一点确实是采纳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爱好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依照教学内容进行的摸索,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把握的,能够考虑采纳小组合作学习法与咨询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纳情形鼓舞法、投影展现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要紧考虑采纳点拨法、分析法、提咨询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设想】1 组织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搜集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资料。
《敬畏自然》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敬畏自然》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748ce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f.png)
《敬畏自然》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敬畏自然》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敬畏自然》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程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自然界中具有威力、与人紧密相关的自然灾害,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和预防。
2.加强地球的自然环境观念,促进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1.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的破坏。
2.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地震、台风等的特点、危害和预防措施。
3.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介绍保护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了解自然界和人类发生的关系。
2.认识和熟悉自然灾害,灾难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现实情况。
3.认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如何解决这个不断加剧的问题。
2.培养学生重视自己,降低环境破坏,从小为人类文明作出积极奉献。
五、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可介绍一些自然灾害的例子,如2011年九州大雨、2018年山东沂蒙山区特大山洪灾害等,引导学生认识和防范自然灾害。
2.学习环节:以《敬畏自然》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及环境污染现象、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及预防措施。
并介绍环境保护的方法。
3.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自行组织宣传社团或宣传队伍,向校园里的同学进行专题演讲或自由发声表达,宣传环保知识,提高校园的环保意识。
4.总结:通过学习、实践,总结成果,带领学生回顾教学的过程及目标达成。
五、教学工具:1.多媒体投影。
2.图书资料。
3.实地调查研究。
4.视频及图片。
六、教学评估:1.大家讨论、小组讨论与反馈。
2.学生的作文和演讲或表现。
3.广泛收集学生的自互评、相互评估、教师评估、家长评估等。
4.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的反省和对自我的评估通过本次教学,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及环境污染现象,认识自然灾害及预防措施,掌握环保知识,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的责任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精品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精品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7ad446aa00b52acec7ca32.png)
《敬畏自然》自主预习一目标导入1.反复朗读,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2.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文中包含的深刻哲理。
(重点)3.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把握论证思路,品味其语言的严密性和形象性。
(难点)4.转变过去征服自然的观念,提高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意识。
二背景资料议论性的散文,既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它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有论点、论据、论证,论述的思路清晰;二是具有散文的文学性,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三字词预习1.识记音形鲲.鹏()咫.尺()蓬蒿.()狼藉.()混淆..()喜形于色.()深suì()狂wàng()陷jǐng()挖jué()shuò()大无比美味佳yáo()2.辨识字形(qiè)笑(qiào)门思(wéi)(wéi)幕(háng)天引(háng)高歌相形见(chù)笨(zhuō)(nà)喊木(nè)时(hòu)诸(hóu)3.理解词义(1)咫尺:。
(2):极端的自高自大。
(3)混淆:。
(4)卖弄:。
(5):深奥。
(6):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7)沾沾自喜:。
(8)自不量力:。
(9)喜形于色:。
(10):味道鲜美的食品、菜肴。
课堂探究一、课文感知(一)中心观点1.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些关键语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二)论述思路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请结合提示,将作者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
首先,作者否定了“”的口号;接着比较,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关系;最后做出人类应该“”的结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新)](https://img.taocdn.com/s3/m/619fbcd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b.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新)11《敬畏自然》教学目标:1介绍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统一的道理,加深学生对自然的重新认识,践行环保意识。
2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认知分析课文,锻炼身体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一就是认知“敬畏自然”的内涵,二就是认知文中富于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二、读准字音理解词义:①敬畏②蓬蒿pénghāo③精致绝伦④不自量力⑤相形见绌chù⑥咫尺zhǐ⑦深邃suì⑧狼藉斑斑⑨混淆xiáo三、学习课文1、阅读课文,参照同步练,找到每一自然段中抒发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驳斥“打败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表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小自然所剥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小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至学说生命,表示宇宙就是存有生命的,人类固然就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有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真的就是兄弟关系;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2、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1、人类为自己获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够断言那些瓦砾斑斑的矿坑不能就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是危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1(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7doc初中语文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7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33389ff111f18582d05a37.png)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7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 课前预习,查字典,疏通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3 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明白得分析课文。
4 了解文章拟人、反咨询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习重难点:重点:1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 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明白得分析课文。
难点:了解文章反咨询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习设想:1 组织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搜集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资料。
2 创建一个和平融洽的学习氛围,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舞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教师预备些必要的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从学生对〝人〞和〝自然〞的认识导入。
二、检查预习:1 字词疏通情形。
例如:咫尺蓬蒿鲲鹏稚嫩相形见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2 划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
★师生交流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摸索: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表达作者的观点。
★提示:最后一段。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战胜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第一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聪慧的制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现者,第一应该敬畏他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敬畏他们,确实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确实是敬畏我们自己。
四、探究,摸索:〔一〕认识人类:1 在人类的进展史上,我们取得了哪些自豪的成绩。
试举例讲明:★讨论:〔提示:四大发明人类登月运算机的普及等〕★课件展现:★总结:2 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你的态度如何呢?作者对人类取得这些成绩,态度如何呢?★学生自由探讨,交流。
★教师总结:〔二〕认识自然: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
★课件展现:〔三〕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学生摸索,交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 敬畏自然教案11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敬畏自然教案11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c387b4852458fb760b5614.png)
《敬畏自然》教案付仁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找出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并品味其深层含意,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通过此篇议论性散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并品味其深层含意,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难点:品味关键性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文中的深刻哲理。
三、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1、课型:教读课2、教学思路: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展示课文阅读——整体感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小结——画龙点睛延伸反馈——巩固练习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交流展示同学们在课下找到的大自然景观的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大自然是美丽的,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
无不为人们所陶醉。
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
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
例如:沙漠、火灾地震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议论性散文《敬畏自然》看看作者是如何阐述这个问题的,那些东西着的我们学习和品味。
(二)阅读1、整体感知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检查一下阅读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师提出的问题。
(1)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2)用什么样的方法谈论的呢?着重写得什么内容?(用比较的方法,着重比较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谈人和自然的关系究竟如何。
)(3)那么人和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4)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大大自然呢?(应该敬畏热爱大自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dd11d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9.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文中所包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把握作者观点;重点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听一首音乐《愚公移山》,里面有位伟人引用了一则寓言,大家可知道这个寓言故事叫什么?愚公移山。
那位伟人是谁?他是毛泽东。
他曾说过,人定胜天。
这个“天”就是大自然。
试问一下:人们真的可以征服自然吗?当代散文作家严春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要敬畏自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敬畏自然》!(板书课题)二、浅层阅读,理解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蓬蒿(hāo)zhǐ尺(咫)不自量力(liàng)相形见chù(绌)..美味佳肴(yáo)鲲鹏(kūn)斥安鸟(yàn)....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也说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3.走近作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本文中作者严春友以散文(文体)的形式表达了他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写出了本文。
4.课题浅解《敬畏自然》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
“敬畏”,是又敬重又畏惧,三、深层阅读,师生互动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列出这个语句包含哪些方面的信息。
1.否定征服自然:3..主张尊重自不量力,无法征服(1比喻)狂妄无知、相形见绌(2-5拟人、比喻、对比)来自自然,人即自然(6拟人)2.否定蚕食生物:4.主张平等兄弟关系,拒绝相残(7-10拟人)5.得出结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自己通过以上信息的整理,我们明白:对大自然要“敬”。
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21ae36b25fbfc77da269b1b3.png)
11.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1. 把握作者的观点。
掌握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
“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2.理解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不必违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
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
几百年才长成的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
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1. 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提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十一段。
2.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明确: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
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ff0df92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f.png)
11.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地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地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地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地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地道理,增进对自然地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1. 把握作者地观点。
掌握层层推进地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地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敬畏自然"地内涵,正确领会"宇宙地智慧"。
"宇宙地生命"地含义。
2.理解本文形象地富有文学色彩地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地话题,也是一个严峻地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地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地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地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不必违言,在人类地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地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
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
几百年才长成地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地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地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地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
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地?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地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地。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1. 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地语句。
提问:作者地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8doc初中语文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8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a7733c27d3240c8547ef29.png)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8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把握生字词2、把握文章,明白得〝敬畏自然〞的内涵,明白得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明白得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咨询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常常讲:〝人定胜天〞〝战胜自然〞,课文的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板书课题〕,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恐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什么缘故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战胜自然〞呢?二、学习字词蓬(péng)蒿(hāo) 咫(zhǐ)尺(chǐ) 狼(láng)藉(jí) 呐(nà)喊(hǎn) 相(xiāng)形(xíng)见(jiàn)绌(chù) 精(jīng)巧(qiǎo)绝(jué)伦(lún) 美(měi)味(wèi)佳(jiā)肴(yáo) 鲲(kūn)鹏(péng) 混(hùn)淆(xiáo)咫尺:比喻距离专门近呐喊:乱七八糟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指做力不能及的情况。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不如。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能够相比的。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于明白得三、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摸索:1、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的论述得出如此的结论的?〔二〕讨论,回答上面的咨询题规范:作者的观点P89最后一段3、归纳本文行文的特色:〔1〕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2〕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3〕议论性的散文,要紧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有论点、论据、论证,但显著的特色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和感情色彩。
四、咨询题探究〔一〕〝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1、〝敬重〞意味着应该如何样对待自然?2、恐惧是不是意味无所不为?3、什么缘故应该恐惧自然?4、你认为应该如何样正确对待自然?〔二〕作者什么缘故提出要〝敬畏自然〞什么缘故讲〝敬畏自然〞确实是敬畏人类自己讨论〔三〕〝宇宙的聪慧〞〝宇宙的生命〞怎么讲存不存在?那个〝聪慧〞那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讲的?差不多上拟人的手法作者讲:〝人本身确实是自然聪慧的最高表达,是她的杰出的作品之一〞这也是用拟人的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关系,宇宙聪慧与人类聪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具有可比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敬畏自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敬畏自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d9fdd2f61fb7360b4c6543.png)
11 敬畏自然【预习指导】一、预习要求(一)浏览课文,标记重点字词,查字典解决字词。
(二)理清各段的大意。
(三)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从文中找出人们对自然的错误认识,并在书上作勾画。
2.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3.找出作者的观点。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利用课堂时间检测)咫.尺()萌.芽()自不量.力()畸.形()鲲鹏..()相形见绌.()蓬蒿.()混淆..自喜()..()沾沾狼藉.()慰藉.()美味佳肴.()三、自学方法指导大声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四、本课文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衔接学生已经学过《斑羚飞渡》《华南虎》《马》可以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心生一种敬仰之情。
【课堂建议】一、教师的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具有作者的观点,行文也颇符合议论文的结构,而所写的对象较为抽象,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提示与朗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
2.建议课时:2课时二、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结构,把握内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2)理解题目,明确作者观点。
2.教学难点(1)理清本文的结构,了解层层论述的方法。
(1)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和课余时间,准备相关资料。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
环节一:自主与合作学习1.时间为第一课时前十分钟,内容为掌握字词。
教师要重点强调“绌”“藉”和“蒿”等字的读音。
2.谈谈对预习思考题的自主理解。
此题学生谈自己的自读体会,对不能理解的地方作好记号,并由组内同学帮助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环节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1)理出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技巧突破:A.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中,已归纳了每段的大意,只要提示学生把相同内容合并就能解决此问。
B.知识衔接:提示常见文章结构类型,包括总分、总分总等。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观点?技巧突破:A.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如果还找不出来,就提示学生朗读第11段。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9doc初中语文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9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35d389dd36a32d72758137.png)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9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并明白得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咨询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明白得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讲讲看到的环保广告人是大自然制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进展,人类已慢慢远离了自然,地球上显现了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咨询题。
人类曾宣称要战胜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怎么讲是什么关系?阅读本文后,我们会多一些摸索。
〔二〕整体感知1、读一读,写一写蓬篙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2、自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久只是一个天真稚嫩的孩童〞。
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一般的一部分〞。
论聪慧,自然指挥是大海,〝人类聪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第一自然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聪慧与大自然的聪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指挥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讲,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依旧专门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稚嫩得专门。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聪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聪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聪慧那么是无与伦比的。
大自然制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扬大自然聪慧的深邃、精湛;大自然制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制造宇宙的一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0e7f72700abb68a982fb9e.png)
《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速读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学习在速读课文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速读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图片、资料,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国有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勇气,但是,现在许多人提出要敬畏自然,到底哪个观点正确呢?今天我们学习《敬畏自然》,详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速读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4、培养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思想。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1、展示作者名片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其中《大自然的智慧》一文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及广西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
2、展示搜集资料如: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
第一个时期,在原始社会,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人依附于自然。
第二时期,青铜器、铁器的使用及至农业、畜牧业出现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进入了开发阶段。
第三时期,近现代大工业生产出现后,人类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一方面对大自然造成破坏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与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学案)文本导读名师引领【学习纪要】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基于对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考和这一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在学习中从下面几点设定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树立环保意识。
这一目标主要是从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认识自然的伟大,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学习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这一目标是从语文学习方面,学习文体知识,训练学生筛选信息能力概括分析能力。
【文体感悟】作者:严春友,男,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
197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跟随杨寿堪先生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
写作背景: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在演变成一场巨大利益链条下的疯狂资源掠夺。
这样掠夺式开采资源,似乎已经成为人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种常态。
最近媒体的一些报道可以作证:沿海地区违规批海、占海行为不断增多、非法填海圈地现象的严重性不断凸显;一些地方借保护之名,将国有文物交给商家经营,盘活文物资源频频触碰“红线”;还有一些地方,旅游等资源的开发,地区和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各自为政,出现了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等现象……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为了持续生存,人类应该可持续地开发和消耗自然给我们留下的仅有的“库存”。
【提纲挈领】文章主旨本文就人们十分关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了,而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
内容结构一、段落划分(一)(1)为第一部分,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论证说明“征服自然”是错误的观点,首先树靶子。
(二)(2)—(10)是第二部分,摆事实、讲道理,论证“征服自然”的提法是错误的、狂妄的。
(三)(11)是第三部分,告诫人类应平等地对待宇宙中的一切生命,应该敬重他们,爱护他们,与他们和谐相处,再也不要“征服自然”了。
二、结构思路第一部分(树把子)正像一滴水是大海的组成一样,人类只是大自然普通的一部分,“征服自然”不可能。
摆错误观点,并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指出其荒谬。
第二部分用心爱心专心 1(一)人的智慧不值得自傲。
1、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2、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很幼稚。
3、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4、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二)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
1、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2、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3、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
(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1、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2、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3、爱护自然就是爱人类本身。
(四)由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1、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2、人类和宇宙中的其他物质是平等的兄弟关系。
第三部分: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写作特点1.运用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先强调人类智慧不值得骄傲是一层;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2.论证中总括与分说结合。
先总说人类的智慧之于自然的智慧,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
然后展开,从几个方面议论人类的智慧,又用不少篇幅用具体的例子议论自然的智慧。
3.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分说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论自然的智慧又一再说“人类却不能”“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也是对比。
4.作者视野开阔多角度论证。
用自然的眼光看,用历史的眼光看,用长远的眼光看,用宏观的眼光看,使人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自然面前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5.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论证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明确:“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
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作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课文所说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拟人的说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作者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具有可比性。
但是。
拟人手法毕竟是拟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会走向宗教。
2.局部突破(1)文章开篇就树靶子,指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因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类的智慧和自然智慧相比就是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先,开篇树靶子使论证的中心明确,就是要改变人们对于自然的看法,否定征服自然的说法,为下文论证明确论题。
同时,作者用比喻论证指出人类的智慧在自然智慧面前的渺小,引出一个自然智慧的概念。
自然有智慧吗?为下文作铺垫。
(2)作者有没有接着论证自然智慧?下文从哪些角度论证?没有,作者没有接着论证什么是自然智慧,自然智慧如何伟大。
而是从整个宇宙的广阔角度,说明人类的科技进步是渺小的;从人类进步的历史角度,论证我们也会成为历史,成为被后人嘲笑的对象,我们不应该自傲;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我们人类竭泽而渔式的破坏性的开采是愚蠢的等同于自杀的行为;用宏观的眼光看,整个宇宙广阔而古老,也一定会有比太阳系的我们更有智慧的生命存在。
这样就使人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自然面前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在第二部分的第二层作者才接着文章开头,用举例论证说明宇宙有智慧而且很深邃高超,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且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
这难道不说明宇宙的智慧更高超吗?更值得人类敬畏吗?(3)那么作者认为自然为什么要创造人类?人类和宇宙是什么关系?作者认为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里作者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说明人与宇宙的关系,认为人只不过是宇宙认识自己的工具,就像人的大脑和人本身一样,人是宇宙的一部分。
(4)我们如果只是认为作者在运用拟人的修辞,那么就不肯定宇宙有没有生命,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有,①永恒的运动,不断的演化,就是宇宙的生命形式。
②我们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是有生命的,一个没有生命的死的宇宙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所以宇宙也是有生命的。
③那些我们看来没有生命的物质,只是宇宙中生命的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沉睡的生命,在宇宙物质不断演变中,它们会被“唤醒”,而不是赋予生命,因为它们本来就有生命。
这样看来,我们人类和宇宙中的一切生命是平等的,我们和宇宙中一切沉睡的看起来没有生命的物质也是平等的,是“兄弟”。
比如,我们和宇宙中遥远的冰冷的星球是兄弟。
(5)既然我们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看作是我们的“兄弟”,就连冰冷的石头也是我们的兄弟,那么我们如何对待和我们共有一个地球的山川河流,小鸟花草?我们要首先把他们看作和我们一样的平等的生命,不但是平等看待,而且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宇宙的美,他们是宇宙智慧的创造,比如雪花的美丽图案,花朵的花瓣个数的神奇,看大自然神奇的万物,怎能不令我们产生敬畏之情?敬畏大自然,就会在人类活动中保护大自然合理利用大自然,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6)“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如果从作者的观点出发,如何看待这句话?这正说明了人类是宇宙的杰作,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式,但人类并不比宇宙中其他物质高明,人类应该和宇宙中其他物质,其他生命是平等的。
(7)文中一些语句生动形象而富有哲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理解作者的观点。
(课后练习第二题)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是危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从而说明人类是愚蠢的。
人类的智慧不值得自傲。
②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从而讲明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兄弟。
我们人类并不是高高在上。
积累运用拓展演练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狼藉.()咫.()尺呐.()喊相形见绌.()美味佳肴.()沾沾.()自喜2.根据下列成语的解释写出成语不衡量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