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原理⑧收集方法⑨检验方法⑩验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8d8f02a84254b35effd34d4.png)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实验器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等内容,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好了的准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组装、收集方法、验满、检验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二、说学情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2、小组探究合作法;3、集体讨论法;4、多媒体教学。
四、说学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五、说实验器材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
2、实验探究,引入新知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步骤。
初中化学必做的八大实验及及所需器材(含中考化学实验题)
![初中化学必做的八大实验及及所需器材(含中考化学实验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948e1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f.png)
初中化学必做的八大实验及及所需器材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比较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过氧化氢(H2O2)溶液、二氧化锰[MnO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氯酸钾[KClO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4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 + 氧气2H2O22H2O + O2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2KClO3KCl + O2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4K2MnO4+ MnO2+ O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MnO2△MnO2△△△二氧化锰二氧化锰2、实验步骤:3、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5、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6、放置方法:盖上玻璃片并正放7、操作注意事项a.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b.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宜太长(便于气体排出)c.用排水法收集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d.停止反应,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水倒流,使试管炸裂e.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用品:药品: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注意事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特点(1)制备二氧化碳的盐酸不宜太浓,否则从盐酸里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有时还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之三 氧气的制法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之三 氧气的制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ed861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47.png)
第三课时 氧气的制法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是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A .药品:KClO 3(白色)和MnO 2(黑色)或KMnO 4(紫黑色)B .反应条件:加热C .反应原理:① 2KClO 3 2KCl +3O 2↑ ② 2KMnO 4K 2MnO 4 +MnO 2+O 2↑D .实验装置: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致使试管炸裂。
②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③试管内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导出气体。
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口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中,接近瓶底部,便于排尽瓶中的空气。
⑥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⑦收集方法:用排水法(因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排空气法(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⑧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看到集气瓶口处有气泡向外逸出,说明瓶中集满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⑨操作步骤:组装仪器—检气密性—装药—固定—加热—收集—移导管—熄火⑩排水法收集完毕后,必须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否则,水槽内水会倒吸入试管内,引起试管炸裂。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用毛玻璃片盖住,正放在桌上。
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__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MnO 2△ 空 气 降温加压 液态空气 蒸发 液态氧 氮气 沸点低(—196℃),先蒸发出来 装入天蓝色钢瓶沸点较高(—183℃)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_____。
(催化剂对反应的产量没有影响,也不能改变一个反应是否能发生。
初中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44d530252ea551810a6875a.png)
(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任填一种),写出用此装置产生该气体甲烷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方法↑;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例题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践与研究。
⑴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无毒液体,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
贮运过氧①要收集干燥的氧气,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由气体发生装置开始)_________(E);②加入药品通常采用“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MnO2的反应容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方法①检验: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方法是将被检验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证明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
②验满: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_______,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气体的基础。
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常温型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A B)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b)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填写装置的字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
中考考点-氧气的制取
![中考考点-氧气的制取](https://img.taocdn.com/s3/m/4d2753257fd5360cba1adbde.png)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a 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a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答案】C
1.下列关于加热高锰酸钾且用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入高锰酸钾固体,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中,先将导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后点燃酒精灯
C.点燃酒精灯后,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
D.收集结束,先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后盖上玻璃片
过关秘籍
在选择实验装置时应注意: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其与水或空气中的成分是否反应决定其收集方法。
较慢
分析实验结果,无法得出过氧化氢酶
A.具有专一性B.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C.具有高效性D.活性受温度影响
过关秘籍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仪器名称:a.酒精灯,b.试管,c.铁架台(带铁夹),d.导管,e.集气瓶,f.水槽。
注意: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抖,防止药品中的水分或反应生成的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③铁架台上的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离管口1/3处)。
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必背(WORD版) (2)
![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必背(WORD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170734c95a8102d277a22f5e.png)
高频考点必背一、初中化学重要人物及其成就拉瓦锡(法国)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建立质量守恒定律侯德榜(中国)发明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门捷列夫(俄国)首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张青莲(中国)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道尔顿(英国)创立原子学说屠呦呦(中国)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二、化学用语1.元素名称及符号(1)前二十号元素(5个一组,记忆更方便)(2)补充元素9种【注意事项】书写元素符号时,元素符号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必须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必须大写,第二个必须小写。
2.离子名称及符号(1)常见的离子氢离子:H+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铜离子:Cu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铝离子:Al3+氯离子:Cl-(2)常见的原子团氢氧根离子:OH-碳酸根离子:CO2-3硫酸根离子:SO2-4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氢根离子:HCO-3铵根离子:NH+43.化学式的书写(1)固态非金属单质硅:Si磷:P硫:S碘:I2碳:C硼:B(2)气态非金属单质氢气:H2氮气:N2氧气:O2氦气:He(3)金属氧化物氧化镁:Mg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氧化钙:CaO氧化铝:Al2O3二氧化锰:MnO2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4)非金属氧化物水:H2O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过氧化氢:H2O2(5)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6)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氨水:NH3·H2O(7)盐氯化盐氯化钠:NaCl 氯化钾:KCl 氯化银:AgCl氯化铵:NH4Cl 氯化钙:CaCl2氯化钡:BaCl2氯化铜:CuCl2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铁:FeCl3氯化铝:AlCl3硫酸盐硫酸钠:Na2SO4硫酸钡:BaSO4硫酸铜:CuSO4硫酸亚铁:FeSO4硫酸镁:MgSO4碳酸(氢)盐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钡:BaCO3碳酸氢钠:NaHCO3硝酸盐硝酸银:AgNO3硝酸钡:Ba(NO3)2硝酸铵:NH4NO3硝酸铁:Fe(NO3)3其他盐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8)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4.化合价的标注5.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1)化学式的意义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C2H5OH为例)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乙醇这种物质)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乙醇分子)b.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表示一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或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Fe为例)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表示铁这种物质)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铁由铁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 (表示一个铁原子) (2)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以C 2H 5OH 为例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C 2H 5OH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1=46 ②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 2H 5OH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③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 2H 5OH 中,m C :m H :m O =(12×2)∶(1×6)∶(16×1)=12∶3∶8 ④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求C 2H 5OH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的原子个数C 2H 5OH 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2×246×100% ≈52.2%⑤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如100 g C 2H 5OH 中碳元素的质量=100 g ×52.2%=52.2 g 6.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1)符号前数字的含义:n M①M 为元素符号,一般表示n 个M 原子②M 为化学式,除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外,一般表示n 个M 分子 ③M 为离子符号,一般表示n 个M 离子 如: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8H 2O 中的“8”表示8个水分子; 2Fe 3+中的“2”表示2个铁离子。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0623db7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0.png)
问题3:要制取纯净、干燥旳一氧化碳,正
确旳试验装置连接顺序是 AFGH
。
A
B
浓NaOH溶液
C
D
E
F
真空气囊
浓硫酸
H
G
活动二 练一练、想一想
总结:要制取纯净、干燥旳气体应添加哪些 装置?
(2)分析误差:此法得到旳氮气其密度与氮气旳实际密度有
误差,你以为产生误差旳可能原因是(任写一
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同学讨论设计了四套试验室制取CO2旳发生装置, 请你予以评价
装置简朴
能随时添加 能控制反应旳 能控制反应
液体药物 速率,取得平 旳发生和停
稳旳气流
止
活动一 大家一起来回忆
问题3:检验氧气旳措施?排空气法搜 集氧气时,验满氧气旳措施?
问题4:检验二氧化碳旳措施?搜集二氧 化碳时,验满旳措施?
小结
1、药物 试验室制取气体旳2一、般原思理绪:
仪器:①②③⑤⑧⑨ 或 ①②③④⑤⑨⑩
2、药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仪器:①②③④⑤⑥⑦⑩ 或 ①②③⑤⑥⑦⑨ 3、药物:大理石和稀盐酸
仪器:①②③⑤⑧⑨
试验室制取氧气
药物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KMnO4 KClO3和 MnO2
固体加热型
搜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H2O2溶液 和MnO2
固液不加热型
排水集气法
发生装置中旳
(填一
种常见仪器旳名称)。
澄清石灰水 微型塑料滴管
G
中考化学人教版 精讲本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中考化学人教版 精讲本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https://img.taocdn.com/s3/m/3f4975a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e.png)
命题点1:实验药品
(1)药品:石石灰灰石(石或(或大大理理石)和稀稀盐盐酸酸(注意不说成碳酸钙和稀盐 酸)。 石)
(2)药品的选择考虑的因素: ①实验室用大理石作反应物的原因:原料价廉易得,且块状大理石与液 体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气体。 ②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收集的CO2中 混有HCl气体。
是 CCOO22能能溶溶于于水且水密且度密度比空比气空大气。 (4)与大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
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磨磨砂砂面面(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好集气
瓶。
(5)用装置 E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原因是
尽尽量量排尽排集尽气集瓶内气的瓶空内气 的,空收气集,较纯收净集的较气体纯。 净的气体
型),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检查查装装置的置气的密气性密。若要收集干燥的 二氧化碳,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 F性和装置 EE (填字母)相连,其中装置 F 内的试剂是浓浓硫硫酸酸,气体应从导管 aa (选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过过氧氧化化氢氢溶溶液液和二和氧二 化化锰锰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收集二氧化碳一般只用氧向上排空气法,原因
⑭3C+2Fe22OO33=高==温==4F4e+Fe3+CO32C↑O2↑, 2CuO+C=高==温==2Cu2+CuC+O2C↑O2↑;
⑮3CO+Fe22OO33=高==温==2Fe+2F3eC+O23CO2,CCOO++CCuuOO
△ =====
CuC+u+COC2 O2。
一、小实验素材 1.(九上P112T6改编)木炭的吸附作用
③C+O22=点==燃==CO2
CO2;
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解资料-氯及其化合物
![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解资料-氯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2bd057d7a300a6c30d229f86.png)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一、氯气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温馨提示: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仅使极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2.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反应。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①2Na+Cl2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温馨提示: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温馨提示:①HCl 极易溶于水而成盐酸。
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时,发生爆炸,因此工业生产中不能用光照的方法来制取盐酸。
③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温馨提示:①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多种微粒,其中有H2O、Cl2、HclO、Cl-、H+、O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的)。
②氯气溶于水生成的HClO 是一种极弱的酸,但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漂白、杀菌,它的漂白是一种氧化性漂白,与Na2O2、H2O2 的漂白原理是一样的。
③Cl2 可使润湿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 没有漂白性,而是HClO 起漂白作用。
④Cl2使润湿石蕊试先变红后褪色,其原因是Cl2与H2O 作用生成的酸使石蕊先变红,HClO 强氧化性使变色后的石蕊氧化褪色(漂白)。
⑤光照氯水,黄绿色逐渐褪色,溶液pH 逐渐减小(HClO 转化成了盐酸)。
原创2023学年初三化学第3讲氧气的制取
![原创2023学年初三化学第3讲氧气的制取](https://img.taocdn.com/s3/m/38fa59c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8.png)
初三化学(新人教版)讲学案课题氧气的制取课次第3次授课教师上课学生应到人,实到人,请假人,旷课人教学形式课室上课日期和时段学生签名一、教学温故:1.2.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1.293g/L),它不易溶于水,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在压力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1)硫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磷在氧气中燃烧4)铝在氧气中燃烧5)碳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3. 空气污染与防治二、新知导航: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研习点1 工业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1)氧气的制法有很多种,若要得到大量的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工业制法,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如下: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低,蒸发液态空气时,氮气先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氧气.在整个过程中,只有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典型例题1、2012佛山中考】22(5) 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
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研习点2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法制取氧气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反应原理:药品、反应表达式2、实验用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收集方法3.实验操作步骤: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物质 H2N2O2NH3沸点-252℃ -195.8℃-183℃ -33.35℃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在实验室里可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来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d18ce97f61fb7360a4c6547.png)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1、确定反应原理2、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固液不加热型)3 、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1)适用范围: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2)优点:①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②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3)缺点:气体不干燥排空气法(1)适用范围:密度与空气密度差异较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2)优点:①操作较为方便,②收集到的气体比较干燥(3)缺点:气体不纯(4)包括:①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②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无色,俗名:双氧水)和二氧化锰(黑色固体)(H2O2 MnO2)氯酸钾(白色)和二氧化锰(KClO3MnO2)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KMnO4)2、反应原理:略3、实验装置:固固加热型或固液常温型4 、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5、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6、注意事项总结•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瓶口处盖上玻璃片。
•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⑪用固液常温型反应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氨气收集满的方法
![判断氨气收集满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aea45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8.png)
判断氨气收集满的方法氨气收集满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方法一:水封法收集氨气这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方法,需要使用一个收集瓶和一个水槽。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收集瓶,并将其倒置放入水槽中,使瓶口完全浸没在水中。
2. 在实验室通常将硫酸与铵盐混合生成氨气,将反应装置连接到收集瓶上,以便将产生的氨气通过管道导入瓶中。
硫酸与铵盐反应生成氨气的方程式如下:2NH4Cl + Ca(OH)2 →2NH3↑+ CaCl2 + 2H2O3. 当氨气开始产生时,可以看到气泡从瓶底向上冒出,同时收集瓶中的水开始上升,逐渐充满瓶子。
4. 当瓶子中充满氨气时,可以使用橡皮塞或其他封闭装置将瓶口密封住,以防止气体泄漏。
方法二:重量法收集氨气这是一种准确且便捷的收集氨气方法,需要使用一个称量瓶和一个电子天平。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干燥的称量瓶,并在天平上将其质量记录为m1。
2. 将称量瓶放在收集装置上,通常为一个装有硫酸和铵盐的容器,并进行氨气的生成反应。
3. 当氨气产生时,通过导管将气体传输到称量瓶中。
由于称量瓶是密封的,氨气会逐渐充满瓶子。
4. 当称量瓶中的氨气充满后,将其从收集装置中取出,并将瓶子放在天平上进行称量,记录质量为m2。
5. 计算氨气的质量,即氨气的收集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收集量= m2 - m1。
方法三:溶液吸收法收集氨气这种方法通过将氨气溶解在酸性溶液中,达到收集氨气的目的。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酸性溶液,如硫酸溶液或浓盐酸溶液,将其放在一个容器中。
2. 在容器上方的液面上方设置一个导管,用于收集氨气。
3. 通过反应装置将氨气传输到容器中,氨气会通过导管进入溶液中并被吸收。
4. 收集到足够量的氨气后,可以停止反应,并分析溶液中的氨气浓度来确定收集氨气的量。
在进行氨气的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应保持实验环境的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氨气。
验证反应完全进行的实验方法
![验证反应完全进行的实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eb26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c.png)
验证反应完全进行的实验方法验证化学反应是否完全进行的实验方法可以分为理论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两种。
一、理论计算方法:由于化学反应的速度通常非常快,很难通过实验直接观察和确定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因此,在实验中通常会采用一些理论计算方法来验证反应是否完全进行,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物质的反应计算、化学计量学计算以及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比例来推测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1.物质的反应计算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可以确定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
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物质的反应计算法通常是通过计算摩尔比或摩尔百分比的方式,来确定反应物是否完全转化的。
2.化学计量学计算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通过计算所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来确定反应的转化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越接近理论值,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3.反应比例观察法: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比例来推测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例如,如果反应物A与反应物B的反应方程式为A+B→C,若观察到反应物A和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1:1,则可以推测反应已经完全进行。
二、实验方法:实验方法主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验证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有:体系恒温等温实验、絮凝过滤法、气体收集和体积比法。
1.体系恒温等温实验:通过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来验证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如果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并趋近于零,表示反应已经停止,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完全进行。
2.絮凝过滤法:通过在反应物溶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反应物产生大量的凝聚物质,并通过滤液来分离反应物和生成物。
如果滤液中没有凝结物质产生,说明反应已经完全进行。
3.气体收集法:通过在反应物溶液中引入气体收集器,收集生成的气体。
如果气体收集器中没有气体生成,说明反应已经完全进行。
4.体积比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体积比来验证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52aa47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0.png)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本实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连接装置。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需留有少量水?等等。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与氧气性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
【教学准备】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实验室是用什么物质来制取氧气的?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碳和碳的氧化物_单元复习
![碳和碳的氧化物_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9f7e926cfc789eb162dc801.png)
6.41.金刚石、石墨和C 60(2) 、 、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 不同,因此它们的 存在着很大差异。
(3)木炭具有 结构,它具有 能力, 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 来吸附毒气。
作为轮胎填充剂(4)C 60分子是由 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a 充分燃烧生成CO 2 ,化学方程式为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为 。
③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碳制取:⑴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利用 或 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注意:不能用纯碱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是因为 ;不能用稀硫酸,因为 ;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②制取装置:固液不加热型③收集方法: ,理由是 。
④检验方法: , 验满方法: 。
⑵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二氧化碳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 色,气味 ,状态 ,密度比空气 ,溶解性 。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固态,固态二氧化碳叫 ,可用于 、 、 。
⑵化学性质:①与水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其生成物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②与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与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 ,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⑴用途:主要表现在 、 、 、化工原料等。
⑵温室效应: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 。
②危害:导致两极的 ,使 ,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 、农业减产等。
③缓解措施: , , 。
4.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色 味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用途:① ② 完成下面的转化关系1. ;2. ;3. ;4. ;5. ;6. ;7. ;8. ;9. ;10. ;CO 2COCH 2CO 3CaCO 3① ②③ ④ ⑤⑥⑦⑧⑨⑩ ②可燃性 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技巧总结
![初中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f40c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b.png)
初中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技巧总结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变化的科学,而反应原理和实验技巧对于学习化学的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物质之间的反应原理,并学习到一些实验技巧,如安全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观察结果的记录等。
以下是初中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技巧的总结。
一、反应原理1. 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等。
初中化学课程主要关注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等。
2.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通过互相交换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化学反应。
酸通常具有酸性物质的特征,如酸味、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等;碱通常具有碱性物质的特征,如碱味、能与酸中和等。
酸碱反应中常见的实验现象包括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等。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荷转移反应,即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改变。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4.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被另一种元素取代的反应。
一般而言,放置于活动性元素电位表中的元素能够取代处于表中位于其下方的元素。
例如,金属锌可以取代铜离子,形成氧化锌和铜金属。
二、实验技巧1. 安全操作在化学实验中,安全操作是最重要的。
学生需要佩戴实验室服和安全护目镜,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发生事故。
此外,学生应当注意实验室中的紧急出口和使用紧急洗眼器和洗手器。
2. 实验仪器的使用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试管、烧杯、量筒、移液管等。
学生应当准确使用这些仪器,并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观察结果的记录在化学实验中,观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如颜色的变化、气体的产生、产物的生成等。
准确和详细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反应原理和总结实验经验。
2019年版河北版中考化学 15_第15讲 常见气体的制取
![2019年版河北版中考化学 15_第15讲 常见气体的制取](https://img.taocdn.com/s3/m/a7cc650b58fafab068dc0232.png)
(1)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②(选填序号)。用
装置③无法收集到较纯净的CO2,该装置的错误之处是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 底部。
(2)用装置②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3)用装置⑥制取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产生的气体时,木条难以 复燃,但将装置⑥与装置⑤连接后再检验,木条很易复燃,则导管口c应接导管 口b(选填“a”或“b”),直接检验时木条难以复燃的原因是氧气中混有较多 的水蒸气。
解析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主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 密度,化学性质有时也可以决定收集方法。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易和水反 应,所以排除C;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但因为它是 有毒气体,所以A、B也排除;D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后将多余的气体用氢 氧化钠溶液吸收,既收集了气体又防止了有毒气体的逸散。
解析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为防止高锰酸钾 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 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便可开始收集。(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 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用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 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收集,选择C作收集装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 和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 CaCl2+H2O+CO2↑; 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还节约 药品(或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3)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铁和氧气燃 烧生成高温的熔融物,所以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的目的是防止溅
①反应物是固体 ②反应需要加热 ③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④制取的
2020化学中考必备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020化学中考必备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fbb1645b67ec102de3bd895e.png)
6.(2019宜昌)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 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 应进行,氧气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A不正确;随着反 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后 不再改变,B不正确;随着反应进行,不断生成氧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 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再变化,C正确;反应前氯化钾的质 量是0,D不正确。
K2MnO4+MnO2+O2↑
;
2KClO3 2KCl+3O2↑
。
(3)收集方法 可用 向上排空气
法或 排水
法收集。
(4)检验与验满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果木条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
复燃 。
,证明是氧气。如果验满,应
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
化学反应速率
[例2] (2019天津)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解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碳在氧 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 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答案:C
一种物质组成 同种 分子构成,有固定 的组成和性质
有唯一的化学式
纯净物 混合物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考点)
1.化合反应 (1)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2)特点:“多变一”。
中考化学精讲本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中考化学精讲本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https://img.taocdn.com/s3/m/2689044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1.png)
Ⅱ.bc 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Ⅲ.c 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 A 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 E 处酒精 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
(1)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防防止止加热加时热发时生爆发炸生爆,炸检验,二检氧化验碳二气氧体化。 碳 (气2)实体验中,判断 E 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HH中中不不再再产产生生白白色色沉淀沉。淀
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欲用 G、H 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
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e→ef→f→→cc→→d (用端口字母表示)。 (2)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d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 测得
该装置中溶液的 pH< < (选填“>”“=”或“<”) 7。
考向 1: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2.(2021·金华节选)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设计 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 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 CO2对 CO 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 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 B、C、D 装置,替换 F、G 装置,改用 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
3.(人教九上 P117 实验 6-4 改编)CO2 溶解性实验。
(1)将烧杯中的水注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拧紧瓶盖振荡, 观察到塑塑料料瓶瓶变 变瘪瘪,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CCO2O2能能溶溶于水于且水能且与水能反与水应反,应使,瓶中使压瓶强中减小压。 (强2)振减荡小塑料瓶的目的是使使COC2O与2与水水充分充分接接触。触 (3)将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换成氮气,重复上面的操作,不不能能 (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端通入。若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
进行实验时,水应从
端流入。
• ②洗气:除去氧气中混有的较多量的CO2,
装置内应盛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 ③检验:证明CO中含有CO2,装置内应盛
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比一比,赛一赛
• 按照要求各写出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 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在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 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⑩ 验 满
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 明收集满 排水法收集时,发现在集气瓶口有
大量气泡冒出时,则说明已收集满
用一个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 说明已收集满
实验 室制 氧气 装置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升 华过程中吸热)
(3)用于气体温室肥料
④
工 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煅烧石灰石(化学变化)
业 利用氧气、氮气的沸点不同
高温
制
CaCO3===CaO+CO2↑
法
物
质
氧气
二氧化碳
⑤ 反应 原理
2H2O2 ===△= 2H2O + O2↑ 2KMnO4===K2MnO4+MnO2+O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地球周围的空气
盐城市第四中学 胥兰
游戏:送它回家
将钠、氧化铜、氢气、烧碱、硫酸、氯化 镁、碱式碳酸铜、水、矿泉水、金刚石、空气、 硫酸亚铁、消石灰、甲烷、碘酒、生石灰、盐 酸、氧气、稀有气体、生铁“送回家”。
规则: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各小组的同学分别 来为它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物质, 将各种物质的纸条
贴上小黑板,看哪小组贴得又快又对。
活动1、回顾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
议一议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单质组成的
化合物”这种说法对吗?你怎样理解?
关心一下!
我国北方城市,2001年5月12日市区空气质量如“表一”, 2001年12月7日市区空气质量如“表二”,当日夜里下了 一场较大的“雨加雪”,2001年12月8日,市区空气质量 如“表三”,表中数据是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 的几种空气污染物含量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数值越大 含量越高,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本题不考虑“臭氧”) 1. 查阅表一与表二的数据,分析造成空气质量不同的可 能原因。 2.查阅表二与表三的数据,空气污染指数变化较大的污 染指数是什么?解释变化的原因。 3.请你结合本地的空气污染情况,说说防治空气污染可 以采取哪些措施?
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供选用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 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容器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 3、往容器中加入稀盐酸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做做看,很简单!
• 如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 题:
• ①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时,O2应从装
置的
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应先装满水,O2
(1)与金属反应 点燃
3Fe+2O2===Fe3O4 (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1)一般不能燃烧,也不能支 持燃烧,不能供给人呼吸;
② 化
(2)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
学 性 质
S+O2===SO2 (氧气中明亮蓝紫色火焰)
(2)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易分解)
(3)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点燃
CH4+2O2===CO2+2H2O (蓝色火焰)
活动2、O2、CO2相关知识的比较
想一想
一般来说,空气的各成分的含量是相对固定的。按体 积分数:
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He、 Ne等)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 与杂质0.03%。
那么,如果没有这0.03%的二氧化碳可以吗? 为什么?
氮气的用途
①O2、CO2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 密度略大于空气 密度比空气大 性质 [Mr(O2)=32>29]、 [Mr(CO2)=32>29]、
不易溶于水
可溶于水
② O2、CO2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
氧气
质
主要体现在氧化性、助燃性
二氧化碳 主要体现在阻燃性
实验 室制 二氧 化碳 装置
⑦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查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定 ⑷点燃酒精灯,先将试管均匀受热(预热)后对
点 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收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⑹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离 ⑺熄灭酒精灯
熄
“茶庄定点收利息”
MnO2
2KClO3 ==△==2KCl + 3O2↑
CaCO3 +2HCl==CaCl2 + O4(固体加热制气) H2O2、MnO2(固液制气,不需加热)
固液制气不需加热
实 验 室 制
⑧ 收集 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法
⑨ 检验 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 条复燃
(3)与可溶性碱反应
Ca(OH)2+CO2==CaCO3↓+H2O (检验CO2)
2NaOH+CO2==Na2CO3+H2O (吸收CO2)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③ 用 途
(1)供给呼吸:医疗、登 山、潜水等
(2)支持燃烧:炼钢、焊 接、液氧炸弹等
(1)灭火剂(阻燃性,密度大于空气) 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液态CO2灭 火剂
1、作化工原料:制硝酸和化肥 2、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灯泡中充氮气、食 品包装袋充氮气
稀有气体的用途
1、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灯泡中充稀有气体等 2、用于电光源中: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 霓红灯等
氧
碳
循
循
环
环
活动2、O2、CO2相关知识的比较。
“击鼓传球”游戏
• 规则:交流O2、CO2的相关知识,看哪个 小组做得最好!
活动3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
•中考巡礼
• 【08盐城】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 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 E.
•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
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
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