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太极拳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篇1论文摘要: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关学特征。

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关、神韵之美、虚实之关、劲力之美等。

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论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美学观点;特征1太极拳的思想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底蕴,太极拳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产生、发展、壮大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太极拳美学思想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渗透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中的易学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尤为突出。

1.1易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著作,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出自于《易经》。

它将自然规律归纳为“太极八卦”,即“易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周易·系辞上》中称:“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学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都是阴阳对立的,因此,阴阳是概括一切统一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的抽象概念。

《易传》对矛盾两方面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使个体有所改变,它注重的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

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法和拳术理论等方面。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

学院:信息学院学号:1056202姓名:吴雪衡教师:傅海金太极拳论文本学期我体育课选择了武术,实际上是学习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

太极拳讲究意念导引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

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使我们强身健体,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等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一定程度上面丰富学生的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到大众的喜爱。

现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太极拳课的目的,也是想教给学生一种健身的方法和技能,与终身体育接轨,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我选择这门课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学习一种可以一直练下去的体育运动。

太极拳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可以不出家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在第一节课,老师就跟我们说,学习太极最重要的是要心境。

太极不求打得多快,但是也不是刻意的放慢节奏,而是靠意念,靠着平稳的心境自然而然的慢慢的打完一遍。

一开始,我打得时候就是依样画葫芦,老师做什么,我做什么。

有些时候,动作太快都没领会其中的要点。

有些时候,只注意到结果,而忽视中间的过程。

那个时候很羡慕学过的同学,他们至少知道怎么做,而我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

慢慢的做的多了,也就会了。

每次上课的时候,我们都会先复习一遍,我很多时候都是看着别人才打下来的,根本不记得下面的动作是什么。

看着别人打,自然不会打的很好,有些时候往往是慢半拍的。

而后来听从老师的建议回家看了视频,学着视频里面的动作,跟着视频的节奏,多加练习后,慢慢的自己就可以打完一遍了。

但是就像老师所说的,一旦打得熟练了,速度就会不自觉地加快了,而这也是老师最担心的。

果然,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是打得太快,往往比老师预计的时间快了三四十秒。

这一点,我们会在以后的练习中稍加注意的。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论文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论文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论文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练习太极拳。

作为一门大学体育课程,太极拳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品质等方面,探讨大学体育课太极拳的意义。

首先,了解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对于我们理解其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太极拳的拳理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和易经,强调阴阳和谐,以柔克刚的原理。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练习者需全身放松,通过调节呼吸和集中注意力,从而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太极拳强调的是身心合一,通过舒缓的动作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其次,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是大学体育课太极拳的一大重要意义。

太极拳的动作独特而优美,它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动,增强了人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

太极拳练习者的身体姿势和呼吸控制有助于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还能锻炼肌肉和骨骼系统,并对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舒缓紧张情绪,提高自我控制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因此,大学体育课太极拳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健康。

最后,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还有着培养学生品质的重要意义。

太极拳注重的是内在的修身养性,它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太极拳要求学生坚持练习,并注重每个动作的细节和精准度,这需要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太极拳还教会了学生宽容、谦逊和互相尊重的精神,通过和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通过舒缓的动作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他将道家哲学与武术技巧相结合,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拳法。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来应对外界的力量。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慢功和快功两种,慢功注重内在的调养和修炼,而快功则强调外在的力量和技巧。

二、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呼吸方法和动作流程等。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保持重心稳定,同时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椎的垂直状态。

呼吸方法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节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动作流程包括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和氧气的摄入量。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太极拳的练习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太极拳的应用领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许多人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太极拳还被应用于医疗和康复领域,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改善身体功能。

在国际上,太极拳也逐渐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焦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体育活动,已经广泛流传于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了人们重要的身体运动和健身方式。

在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和谐,这对于当代人繁忙的生活和压力很是重要。

在今天的大学体育教育中,太极拳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首先,太极拳可以满足大学体育教育中多元化的需求。

当今的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越来越多元化。

太极拳体育活动是一项非常有代表性的身体运动之一,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耐心和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其次,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严峻的学习压力,而太极拳正是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平稳,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集中力,从而缓解学习的压力。

太极拳的呼吸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体,调节呼吸,帮助学生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最后,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旅途的起点,正面临各种新的体验和新的挑战。

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精神和身体的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对世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探究。

总之,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平衡的武术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流行的健身运动之一,在大学体育教育中也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为每个人提供全面的身心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还可以帮助人们流派反思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因此,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太极拳体育活动,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大学体育课论文--太极拳

大学体育课论文--太极拳

大学体育课论文--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具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因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健身效果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太极拳对健康的益处,并强调太极拳在大学体育课中的重要性。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并在清朝进一步发展。

它基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的“太极”和阴阳观念。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这种平衡包括体力、心智和精神上的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太极拳主要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和姿势来练习。

这些动作通常有缓慢的速度和流畅的连贯性,需要精确的身体控制和平衡。

太极拳的动作结合了柔和的流动和连续不断的转身,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太极拳对健康有着广泛的益处。

首先,太极拳练习可以帮助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通过练习太极拳,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其次,太极拳练习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太极拳的节奏性动作和呼吸技巧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此外,太极拳练习还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大学体育课中,太极拳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太极拳是一项适合大多数人练习的运动,无论年龄、性别、体能水平如何,人们都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改善身体健康。

其次,太极拳练习有助于缓解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压力下的身心疲惫。

太极拳作为一种静心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减轻压力,增加注意力和专注力。

最后,太极拳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耐心和自律能力。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长期坚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炼,学生们可以培养出耐心和毅力。

总之,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和健身方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健康益处。

在大学体育课中,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们改善身体健康、缓解压力,并培养出耐心和自律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太极拳的健身和文化魅力。

研究论文:试探讨太极拳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论文:试探讨太极拳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93069 学科教育论文试探讨太极拳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太极拳作为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起动作舒缓自然,适合于男女老少锻炼。

中医理论认为太极拳锻炼时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能促进机体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起到健身作用。

一是练太极拳可以大学生起到心理保健作用,二是练太极拳可以对大学生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相当大的益处,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

目前,太极拳的锻炼者几乎全是中老年人,利用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提高国民体质,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的素质,是各大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价值分析太极拳具有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等运动特点,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

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且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

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它是技击术和《孙子兵法》的有机结合。

太极拳的这些特点自然便是太极拳与养生之道联系起来,所谓养生,即保养身体,寿命以达长寿。

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现代人的健身、修身养性以及社会适应力等具有独特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从技术上要求松静自然,无拘无束,这符合人的生理,符合运动规律,符合自然,符合道德原则。

所以说太极拳具有独特的练习形式、指导思想和养生价值,很多科研部门对太极拳正进行研究,通过从医学、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

由此可知太极拳的养生功效非同一般。

对于在大学体育课中开设保健课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体育运动本身在于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体育太极拳论文

体育太极拳论文

学院:经管学院学号:1142127 姓名:高馨上课时间:周一5、6节任课老师:傅海金太极拳学习论文太极学说,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

“太极”之意为“至极”,即为世间万物之顶端、之根源。

这一学说源自于《易经》中的《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也可看出,太极之含义。

在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老师一直强调要集中意念,让身随着心走。

呼吸在太极拳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习拳者的吞气与吐气都与其意念的收放、肢体的动作相关。

不论是练习拳术,还是练习气功,都离不开呼吸。

不过,演练武术,所采用的呼吸与平常人是不同的,它要求有规律地呼吸。

有的采用胸式呼吸,有的采用腹式呼吸,能在意识指导下完成某个运气过程。

拳论曰:“以心行气”,“气沉丹田”,“以气运身”。

这些术语都是前辈练习太极拳的经验,强调了练内气要有主次之分。

“以心行气”,指的是心意为主帅,气为士卒。

“气沉丹田”,强调了气的归宿。

“以气运身”,当内气从丹田发送时,要使内气周流全身。

我在学习太极拳时,会感觉自己的心很静,哪怕天气是如何的闷热,周遭的环境是如何的嘲杂。

学会了太极拳的二十四式后,一个人练习时对肢体的收放都是没有感觉的,仿佛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牵着走。

我很喜欢闭着眼练习太极拳,这样不会被周围人的错误的动作所影响,可以打出属于自己的太极拳,而且精神上也可以更加集中意念。

太极拳的套路都是以弧线形式进行的,圆润而不失力道,它的独特风格就是用意识指导动作,放松肌肉,动作螺旋式地划弧转圈、反复绞转,松紧交替的锻炼方法形成的。

太极拳和太极图一样,太极图中没有一棱一角,全是由弧线构成,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以极慢极柔的形式进行的。

我个人觉得太极注重防而不攻,像水一样柔和却可以做到无孔不入。

在这学期对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我不再对那些武打电影中神乎其神的太极宗师有着疯狂的迷恋,太极是用来修身养性的,而不是用来杀戮亦或是征服的。

太极拳结课论文

太极拳结课论文

太极拳结课论文第一篇:太极拳结课论文一、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一)体松心静:体松心静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之一。

“体松”是指在练拳时,身体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使身体自然舒展,不得用僵力。

“心静”是指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要集中。

(二)缓慢柔和:缓慢柔和也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一套简化太极拳,四十势动作,按正常速度需要在五~六分钟之间完成,缓慢还需要连贯,即动作连绵不断,而柔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此基础上,使两臂的姿势及运动路线都得保持弧形。

(三)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初学时要保持自然呼吸,练习到一定程度时,须将呼吸、意念相配合。

太极拳的呼吸一般都是与动作相配合的,即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如起势、收势动作,两臂向上抬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两手张开时吸气,合时为呼气。

另一种呼吸方式为,凡是一个动作完成时为呼气,过渡动作为吸气,还可以理解为,向外进攻的动作为呼气,进攻前的动作为吸气。

无论哪一种呼吸方式都应力求自然。

动作与意念的配合,就是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上。

以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领身随”。

二、太极拳的运动价值(一)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须保持一定的弧形或圆,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放松,这种身体姿势有利于经络与气血舒畅地运行,不易造成运动性的局部受挤压而产生组织器官缺氧,因而,是健身运动中最为理想的有氧代谢健身内容之一。

(二)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太极拳技术运动特点决定了太极拳运动为运动量适中的健身运动。

据有关试验证明,一般练习者,以24式太极拳为例,平均运动量在110~130次/分左右心率。

适中的运动量使机体新陈代谢处于适宜状态,无论是能量物质的供应,还是代谢产物的排放都在一个比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研究表明,太极拳练习后血液气体成分产生良性改变,氧饱和度、氧分压增加,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指数有所下降,说明太极拳练习时对氧的利用率提高,增强了机体氧代谢和能量的储存,促进了心血管系统机能,对有机体产生保健功效。

高校太极拳教学策略探讨

高校太极拳教学策略探讨

高校太极拳教学策略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太极拳教学策略,首先分析了太极拳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接着讨论了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互动等。

然后提出了提升高校太极拳教学效果的策略,包括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强调了不断探讨和改进高校太极拳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以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引发人们对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关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教学、教学策略、传统与现代、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发展、探讨、改进、全面发展1. 引言1.1 高校太极拳教学策略探讨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校太极拳教学策略探讨》这一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太极拳教学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完整、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参与度低等。

如何提升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效果,使之更好地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不断探讨和改进太极拳教学策略,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是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2. 正文2.1 太极拳在高校教学的重要性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多变,包含丰富的招式和技巧,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耐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提升。

太极拳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太极拳注重阴阳调和、动静结合、柔中带刚的原则,这种思想观念对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1太极拳的教法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提升。

在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的投身于太极拳这项运动中,学习效果才会有大程度的提升。

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懂得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创造性的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程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大学本科阶段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4周岁,这个阶段学生身体发育基本成熟,性格活泼,喜欢运动,对一些节奏快、激烈性强、运动强度大、有对抗性和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感兴趣。

太极拳节奏缓慢,运动强度不大,大多数学生刚开始一般不很投入,学习兴趣也不大。

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阐明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太极拳的攻防作用、太极拳的养生和健身作用、太极拳优美的旋律与人体各器官的和谐调节作用,激发学生掌握太极拳技术动作和技巧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太极拳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要贯穿于太极拳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1.2运用多种教学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步教师采用讲解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言精意骇的阐明太极拳的发展简史,阐明以阴阳二字为核心的太极拳论要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可以自觉主动的学习和领悟太极拳的基本要领;第二步教师采用完整教学法示范,使学生对所学套路有个整体概念;第三步教师采用分段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初步学会和掌握套路动作;第四步采用分组教学法,学生按掌握套路动作的水平高低交叉分组,有水平高的学生领做,互相观摩互相纠正,教师巡回辅导和纠正,目的是熟练掌握套路动作,巩固学习成果;第五步采用比赛法让学生轮流几个人练习或者单人练习,由教师打分和综合评定;使用比赛法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多表扬鼓励,对每个学生的错误动作要进行艺术性的点评。

中医药高校论文太极拳训练论文

中医药高校论文太极拳训练论文

中医药高校论文太极拳训练论文中医药高校学生太极拳训练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药高校学生运动员应该认识的几个问题,从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进行分析,介绍了柔韧性素质训练、平衡素质训练、力量素质训练的手段及方法。

分析认为,学生有了良好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套路和动作,要重视训练后的放松活动、心理素质的训练、学生太极拳训练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

作者认为,付出与回报同步,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教育者的收获与快乐。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训练;身体素质一、中医药高校学生运动员应该认识的几个问题1学生运动员以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主中医药高校是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主的医学院,由于传统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中医药高校在一年级新生中海选100人,开展传统保健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和训练。

经过2周左右的训练留下30人,一个月后的基本功训练选定比赛运动员,可以预留一个后补队员。

新生经过一年的太极类和导引类体育项目的学习,基本了解传统保健体育项目的特点,并能对此类项目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养成一种锻炼的习惯。

2学生运动员由普通学生向传统保健运动员转变通过参加有关项目的表演及竞赛逐渐由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传统保健运动员,这对学生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和教练员选材有一定的保证,最后能使学生运动员队伍逐步走向稳定。

3学生运动员选择的标准是个人兴趣与心理素质的结合与普通学生相比较,长期参加太极拳等项目训练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太极拳有信心,善于展示自己的气质,活跃稳重;本校运动员选拔首要的一个条件是对此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并能承受一定的运动训练量,能保障训练时间,有良好的精力同时应对学习和训练活动。

二、身体素质的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比赛中获取好成绩最基本的条件。

太极拳运动中柔韧性素质与力量素质是两个重点的素质,教练员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去保持和发展它。

1.柔韧性素质的训练手段及方法良好的腿部柔韧性是太极拳动作舒展漂亮的基础,太极拳运动要求腰胯松活,腿部韧带好。

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新思路之探索

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新思路之探索

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新思路之探索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误区,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即要以高度概括性的语言讲解并结合身体练习方法,辅以多角度示范与纠正典型错误动作等多种教学手段。

此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做到精讲多练,突出太极拳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走出一条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新路子。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误区新思路文化内涵2002年,国家教委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性质,即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和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锻炼方法,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

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已被大多数普通高校纳入公共体育课教学必修内容,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然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误区;面对这些误区,高校太极拳教学应在其形式与内容上与时俱进,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能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所传承与发扬光大。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的误区1.教学内容停留于形式,忽略了对其文化内涵的传播。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a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b要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c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此原则为蓝本。

太极拳之所以成为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正是以其具有健身性与深邃的文化性于一体的体现。

然而,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太极拳作为公共体育课教学时数少以及体育教师对太极拳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把握肤浅,导致高校太极拳教学内容仅局限在技术内容传播,而忽视了太极拳文化内涵传播。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第一篇:太极拳论文太极拳的静与动上个学期我的体育课就是太极拳,很幸运这学期我还是选了这门课。

照理说一门课我已经学过了,24式的太极拳套路我也记住了,可能会有人觉得再上一次太极拳课不会有什么意义的。

刚开始时,我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我发现学一样东西没有那么简单。

通过这一学期的太极拳学习,我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发现在太极拳中,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轻灵、内外并修的拳术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使人终身受益。

静极生动、柔活缓慢、虚实渐变、刚柔互换、弧线运行、圆活运转是太极拳的运动特征。

记得在《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太极拳的描写:张三丰说道:“生死胜负,无足介怀,武当派的绝学却不可因此中断。

我坐关十八月,得悟武学精要,一套太极拳和太极剑,我这套太极拳和太极剑,跟自来武学之道全然不同,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只须这套太极拳能传至后代,我武当派大名必能垂之千古。

”说到这里,神采飞扬,豪气弥增,竟似浑没将压境的强敌放在心上。

张三丰缓缓站起身来,双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两足分开平行,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环,掌与面对成阴掌,右掌翻过成阳掌,说道:“这是太极拳的起手式。

”跟着一招一式的演了下去,口中叫出招式的名称: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勾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锤、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 这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的上乘武学,想不到世间竟会有如此高明的功夫。

”他武功本就极高,一经领会,越看越是入神,但见张三丰双手圆转,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精微奥妙,实是开辟了武学中从所未有的新天地。

张三丰道:“这拳劲首要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张三丰道:“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

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校太极拳教学
【摘要】为丰富高校太极拳的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分析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探讨太极拳的教学方法,提出改善措施,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培养学生学习练太极拳的兴趣,从而提高太极拳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民族瑰宝。

它以动作的舒缓、圆润、流畅、自然;以及其具有的众多健身益智功效而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并被西方社会广为接受、广为传播,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流行的健身项目。

在我国,太极拳也被众多高校选为大学生普通体育课程必修教学内容而广为教授。

如何促进提高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太极拳教学活动,使学生热爱太极拳,学好太极拳。

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经常面对的问题。

在借鉴众多前人关于太极拳教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于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条件,新情况,结合多年来对太极拳研习及教学的实践经验,就普通高校大学生太极拳教学的系列问题略做探讨
一、现状
(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多也增加了太极拳教学的难度
教师在太极拳套路和技术动作讲解示范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学生却难以看清和理解教师的示范动作和技术要领,教师也难以观察
每个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情况,造成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直观性不够
虽然简化太极拳套路和技术动作相对简单,但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太极拳,使得太极拳的技术动作难点多和套路显得比较复杂。

而且教师的专项水平和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学中许多示范动作不易做到规范、标准,使学生难以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三)学生缺乏参与意识
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技术动作,是否正确和标准不能及时反馈。

教师也不能够进行逐一的辅导,也影响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及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差异
而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课程也较单一(开始,基本,结束),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要求非量化,评价标准太主观,这使能力较好的学生不够学、较差的学生学不会,因此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太极拳动作多,而课时有限,仅靠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教学,学生很难掌握。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又不得不赶进度,因此造成了完成任务式的教与学。

(三)教学内容
当前太极拳教学内容的特点:以技术为重,轻视或忽视理论,教学教师只讲解套路技术,从不讲解太极拳理论,将注重内外兼修的太极拳变成了“慢体操”。

(四)教学方法
当前太极拳教学方法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课以教师讲解示范、领做满堂灌的形式,忽略了教学过程的双边性,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形成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尴尬局面。

(五)教学活动
当前太极拳运动课外活动特点:除课堂之外没有课外活动去加强巩固。

比起其他项目(如:田径、体操、球类),太极拳运动在课余活动和学校竞赛中无一席之地,及其不利于太极拳的普及和提高。

三、提高太极拳教学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其活动的积极倾向,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是推动其努力学习、勤于锻炼的内部动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的需要
要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第一,加强校园太极拳文化的建设。

在学习太极拳前,组织学生收看大型太极拳比赛录像,激发学习热情;第二,简介太极拳历史,它是我国文化瑰宝,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们炎黄子孙有义务继承和发扬,激发学生的责任感;第三,
讲述太极拳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功能,使学生了解太极拳对身心的锻炼效果,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转变观念,纠正错误认识
必须加强太极拳文化学习,提高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认识水平;在教学中突出对太极拳攻防含义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规格、路线,又会其技击方法,从而改变太极拳是“舞术”而非“搏击术”的错误观念。

(四)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兴趣
必须改革传统教法,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太极拳动作后,教师可以让练习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和领做,这样教师有时间观察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第二,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鼓励学生课余集体演练,教师上课检查,并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第三,采用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手段。

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活动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太极拳师资队伍是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摆脱
尴尬的首要任务。

如果没有太极拳运动的优秀教学人才,那么,该课程的实施也只是一句空话。

太极拳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国家应在高等体育院校加强太极拳师资的培养,甚至可以创办太极拳高等学府,以保证太极拳师资数量的补充和稳定;二是
加强太极拳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常言说“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教学中就是指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才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因此,在对太极拳教学人员培训时要依据太极拳的技术结构和理论结构而展开,不可顾此失彼,从而实现教师队伍非专业向专业的过渡和转化。

(六)编写精品教材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具有其他学习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解决的就是教学活动中“教什么”的问题,它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说有了一部好的教材,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多年来,高校太极拳教学一直以 24 式太极拳作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无论在攻防性、健身性还是娱乐表演性上都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兴趣多样化要求,也不符合各个地方的传统特色。

因此,编写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太极拳教材就成为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走出困境的重要工作。

我们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科学性和可接受性;(2)基础性和代表性;(3)实用性;(4)系统性;(5)地域性。

参考文献:
[1] 倪宏竹,愈薇,高涛.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浅析[j].文教资料,2007,(1)
[2]朱东.计算机辅助训练在武术套路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
[3]王忠勇,丁涛,颜红英.高校武术与全民健身[j].体育学刊,
2001,(1)
[4] 方平. 武术课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探讨 [j]. 浙江体育科学,2008(5)
[5] 汤立许.武术教材建设回顾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