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理解考点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解题技巧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解题技巧考点一:概括内容要点。
概括事件:“核心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或影响”。
考点二、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1、赏析词语格式:××词语+有力地(生动地、逼真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情感)2、赏析修辞格式:这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达(表现)了人物……性格(或情感)【注】常见修辞及作用:①比喻:生动形象。
②拟人:把某种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③对比:突出强调了……。
④夸张:突出了……⑤反问:加强语气,感情鲜明⑥排比:增强语势,加强表达效果。
⑦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⑧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3、赏析描写:格式:A、这是对人物的……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情或精神品质。
B、这是景物描写,渲染了……的气氛,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或者为正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C、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对……的描写从侧面表现出(主要人物)……的特点。
考点三: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方法指导:1、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切忌断章取义。
2、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先要解释词义,再分析该词语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3、分析句子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分析。
内容上主要考虑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如开篇点题、开门见山、表现人物心情、性格、点明(或揭示)文章主题。
结构上主要考虑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伏笔、铺垫、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等考点四、分析人物的性格第一、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如正面描写---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细节描写。
如侧面描写---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烘托、对比、反衬第二、分析故事情节,根据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考点五:分析语段的作用。
基本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其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概括内容时应该尽量准确表达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二是“简洁”,概括内容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繁琐。
三是“全面”,概括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在解题时,可以结合以上方法,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括。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逻辑,理清文章的思路,确保概括的内容完整、准确、简洁、全面。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周一早晨,我紧张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即将开始。
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
我希望获得掌声和奖杯。
教研组长特地嘱咐我,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
我感激地点点头,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
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
画上的妈妈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
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
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
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
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
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
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
中考记叙文内容的概括
记叙文阅读技巧专题一:——提取信息,找准线索概括事件传说有几个盲人摸象,摸到身子的说大象似一堵墙,摸到象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而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
同学们,大象像什么呢?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像“盲人”一样把局部当成整体,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整体感知文章能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速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一、阅读全文,知其大意1、阅读方法:速读全文,并作适当的勾画圈点。
应该特别注意开头、结尾,看文中是否具有概括性的段落,每段的开头或结尾是否有概括或总结性的语句,必要时还应将各个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整合。
二、基本题型:考点之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况文章的主要事件2、补充有关情节3、梳理文章的感情变化(或心理变化)过程4、概括情节答题方法: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①文章标题法。
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六要素法(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基本格式:(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也就是表述思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样要求:“谁”即主人公。
“干什么”应是主要事件或各个事件的整合。
“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以能突出人物精神及中心来取舍。
5、补情节,填变化答题方法:1、尽量在原文中找词语。
2、注意变化,所选词语不要重复。
练习:爱的权利马德(1)这座城市有一档叫“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这几天,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来这座城市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母花尽了所有的钱。
可女孩非但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
小学阅读——01概括文章内容(含答案)
第1讲:概括文章内容深山藏古寺从前,有一位先生给四位画家出题作画,画题是“深山藏古寺”。
姓赵的画家画了深山又画了古寺,结果画成了“深山和古寺”;姓钱的画家只画了深山,没有画古寺,结果画成了“深山无古寺”;姓孙的画家画了深山,并画了古寺的一角,这叫“深山露古寺”;只有姓李的画家通过认真审题经过苦思冥想,终于画了一幅符合题意的画;画面上有深山,山脚下有一条小溪,小溪边一个和尚在挑水,一条石阶路由溪边通往深山中……李画家赢了!概括文章中心是小学阶段阅读理解中的重要考点,也是难点,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方法。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文章的特点用法剖析要素串联法叙事性文章找出文中六要素,并合理组织。
段意合并法从几个方面描述,层次清晰的文章。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进行修改、删减、整合。
句子摘录法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句子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摘录关键的概括性语句,可稍加改动。
趣味引入知识梳理题目分析法通过题目可以高度概括文章内容的篇章。
根据文章内容,将题目扩展成完整的话,并加以完善。
问题引领法课文中按流程或顺序埋伏笔,铺设较多问题的文章。
对文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理归纳。
取主舍次法文章的重点部分突出,主要内容隐在其中。
读课文,找出重点段落,了解作者意图,结合他段落做补充。
考点一:要素串联法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平安夜,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天气冷得可怕。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打着许多补丁,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还是又冷又饿,风吹得她瑟瑟发抖。
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又有谁会理她呢?快到中午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哪个好心人给过她一个钱。
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内的情景吸引住了她。
记叙文的基本考点
记叙文的基本考点有十大类。
一:理解与概括内容考查方式:(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3)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4)根据示例,概括或者补充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答题格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二:把握作者情感态度考查方式:(1)概括文章主旨或者中心,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写某段内容,主要为了表达什么感情?(3)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析文章某一人物的情感变化。
答题技巧:(1)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2)联系文章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3)依据词句色彩,推敲情感态度。
(4)根据人物,景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具体内容+歌颂(赞美,揭示,讽刺……)精神(情感,现象)三:分析人物形象考查方式:(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概括)某某的性格特征。
(2)你认为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3)对某某的动作,神态等做具体分析。
(4)稳重某某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题技巧:(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答题步骤:(1)审清题干:看题干要求,是只写出人物形象还是要求写出对应分析。
(2)梳理与人物相关的情节或描写。
(3)具体概括。
(4)增加序号,使答案条理化。
答题格式:(1)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2)从....(动作,语言等)可以看出....是(品质,性格等)的人。
(3)某某是....(性格,品质等)的人。
省略处一般是用两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两至四个进行概括。
四:品析记叙文语言又分三大类:赏析类,含义类,理解类。
(一)赏析类考查方式:(1)对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记叙文阅读考点和答题技巧一览表
1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思想感情等。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答题格式: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的手法。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16、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8、修辞手法的作用
(往往跟考点7结合)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描写某景物抒发作者某种情感;借歌颂某个事物来寄托某种志向。
理解句子
先了解作者的写作意词的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技巧概说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
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记叙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整理)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常见题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概括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答题方法:这三种题型都属于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情节,考查概括能力的。
都需要通读全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1、2题可采用“(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人物+事件”的句式回答;第3题需在每一部分找出直接或间接体现人物情感态度的词句来回答。
注意表达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原文复述。
概括中心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通常有:①以题目为线索。
《背影》、《皇帝的新装》②以事(实)物为线索。
一般为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羚羊木雕》③以感情为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寄托④以人物为线索。
⑤以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⑥以主题为线索。
⑦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方法:看标题,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三、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做铺垫。
四、题目的作用和含义题目的作用:⑴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⑶点明主旨(突出主题);⑷形式新颖,设悬念,吸引读者;⑸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记叙文概括题考点1——教师版
记叙文考点分类训练考点一:概括归纳信息(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问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答题思路:人(什么人)+事(做了什么事)+果(导致了最终的什么结果)(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最终结果);语言简洁(二)概括信息要点问法: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文章围绕……写了那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题思路:回到原文对应段落,尽量用文中词句概括,语言简洁答题步骤:首先,通读全文,将每段中与题干相关的有效信息勾画出来;其次,根据勾画的内容提取关键词句。
再次,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
最后,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三)概括部分情节问法:一般是提供两个情节,然后补充剩下的情节。
答题思路: 1. 根据已知的情节划分文章层次;2. 人(什么人)+事(做了什么事)(+果);3. 前后结构尽量一致(字数一致,短语结构一致,如动宾短语,主谓短语)2019年5月各地市初三质检记叙文阅读汇总福州市质检纸上留香包利民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大字“梅馨入梦”,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
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印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
那时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不同的意思。
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淡香盈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是遥远得不可追溯。
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
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
在这个通讯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信的芬芳心境。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标题的考点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和提炼中心:(1)概括主要内容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回答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对于事理说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根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途、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
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文章议论的问题及其作者的观点。
(2)概括段意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表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没有现成的中心句,就分析文段的层次关系,若有主次,就选主舍次,若是并列,就把几个意思连结归纳出来。
抓文段的强调点。
特别是小说、散文等,通过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作者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用自己的话简明连贯地表达出来。
(3)提炼中心思想一般是就记叙文来说的。
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首先,应特别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抒情句子,它们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朱自清的《背影》篇首“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了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又与结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遥相呼应,怀念父亲的主旨清晰可见。
其次,提炼中心还应注意标题的提示,结合文章的背景,分析材料的详略。
如:朱自清的《背影》,写回家奔丧,写在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因为这些和主题关系不大;详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和送行的过程,则是为了表现和突出中心。
文中几个并列材料的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同一个中心。
就说明文来说,在概括各段大意(中心句)的基础上归纳出主旨,是常用的方法。
议论文的主旨就是作者的观点,它在形式上是一个陈述句,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
【阅读】记叙文阅读之内容概括★[考点概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现代文阅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但只要同学们按照我们提供的方法训练,就一定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考点阐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考生能用自己的话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的中心和要点进行具体地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这一考点考查的题型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客观选择题,也可以是主观简答题或填空题。
试题的类型有: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概括)1、根据文章内容,结合示例将情节补充完整。
(局部概括)2、作者想起了哪些与“××”有关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整体概括)3、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局部概括)5、阅读全文,概括“××”的特征。
(整体概括)★[解题方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大体上以下几种:1.对段落内容的归纳。
一是要找中心句。
找到了中心句。
也就抓住了整个段落的中心意思。
中心句一般位于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也有位于段落中间的。
二是分析句间的关系。
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要准确归纳段落的意思,就必须弄清各个句子的意思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对层次内容的归纳。
一是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
有的过渡句、过渡段不仅概括了前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同时还指出了下一个段落的要点。
二是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段落之间的关系包括并列、对照、递进、总分等。
并列、对照关系是要把各个段落的意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递进关系是要突出后者,总分关系是要抓住总说部分。
3.对全文内容的归纳。
归纳全文的内容,除采用上文提供的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具有总结全文、吸引读者的作用,许多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抓住了题目也就基本抓住了文章的内容要点。
记叙文阅读复习1: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
中考真题展示
2023年泸州市中考:《玉兰花开香满园》
4. 请从文中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恰当的词语简要概括玉兰花的花形、花色、花香、 气质等形象特征。
2023年遂宁中考:《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
17. 编剧为了塑造“老谢”的形象,采选出下列拍摄镜头。请结 合文本内容,补充两个镜头。
镜头一:年逾花甲,承担收集任务
镜头二:收集故事,到处“打游击”
现代文阅读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一、什么是理解?
也就是理解文章的内容,或者是分析文章内容的
原因。
例如: 1.七上《猫》思考探究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 “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 吗? 2.七下《故乡》思考探究二:让“我”感到“我们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2022年泸州市中考《对对红?兄弟情?》:为什么大地接过花盆时,心 里会涌进一束温暖的光,似乎找回了久违的激动和兴奋? 4. 2018年泸州市中考《母亲的橙皮》:为什么“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 今天很腻”?请根据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第四段 “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 第五段 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
第六段 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2.第3段中“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的原 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答。
答案:“我”觉得这微风细雨别具风情,温馨而又富有诗 意,令人心旷神怡,所以“我”情不自禁想要享受中雨中 的这份惬意。
连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 以舍去。
课内示例:
课后思考探究: 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记叙文阅读题目中,概括文章或者语段主要内容是基本考点,几乎90%的阅读题里都会有这种类型的考题。
这种类型的考题,是要求孩子们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整体或者局部的内容要点,找准中心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进行整合表述。
要答好这样的题目,还需要领悟作品的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着眼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全文,由表及里,深入感知文字或者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有时候记叙文的主人公不是作者,孩子阅读的时候,还要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能结合语言环境,细致概括。
常见的考题形式有: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部分段落)的内容(或者故事情节)。
2、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根据示例补充文章事件发展脉络(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第一,需要孩子通读全文后,理清文章的记叙要素,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组合。
记叙要素,就是孩子们都知道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将上一步组合起来的句子,进行精简,达到语言简洁的标准。
从全文内容把握,提炼关键的信息。
第三,选择合适语言作答。
一般情况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格式是:谁+什么情况+做什么事+结果。
其中的“谁”要根据文章内容确定。
通常是文章如果用第一人称,那就是“我”(文中的“我”如果有准确的名字,也可以用名字)。
文章如果用第三人称,“谁”一定要用主人公的名字。
有时候文中的人物称呼会有变化,孩子需要注意,统一用文章大多情况下用的称呼。
孩子答题不能随意变更称呼,最好是用文中的称呼。
第四,在答题时,学会用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作答过程中,需要孩子关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过渡段等,还有中心句、关键句等。
最好能扣住主题总结。
孩子只掌握方法还不够,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
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稍好的孩子,基本十多篇阅读练习做下来,就可以掌握好方法了。
在孩子自己对照答案进行批改的时候,一定注意比较自己的答题内容和答案的区别,弄清楚采分点在哪里,自己的答题内容少了几个点。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一)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常考题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人物+事件+结果2.分析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思路:(1)表现人物的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体现在采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2)作用:采用……描写,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等。
(3)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突出主题,塑造……形象,表达(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4)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确定描写人物的方法,生动、传神或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及其作用。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由浅入深,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
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深奥难懂句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化难为易。
(2)分析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分析句(段)作用,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考虑。
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②过渡段:承上启下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典例展现】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两角钱肖复兴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
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
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
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考点1 行文思路与内容概括
考点1 行文思路与内容概括
返回目录
考
向
(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思考探究”)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
1
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
课文的故事情节。
考
开端→发展→高潮一结局(情节)
向
2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悬念→结局(技巧)
考 向 3
考点1 行文思路与内容概括
返回目录
考
(2)要素串联法。即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里,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向
1
及结果等基本要素串联起来,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3)问题概括法。抓住文章讲述的主要问题,把主要问题的陈述内容概括
出来。
考 向
(4)文题拓展法。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
2
实,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概括段落内容方法大体同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某段内容可采取要素
括情节。(两个即可)
考
【示例】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
向 2
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
◎方法指导
(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
考
(2)依据四个“借助点”,确定答题要点。
向
3
考点1 行文思路与内容概括
返回目录
考 向
借助点
说明
1
结合故事的情节结构概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 结
这些基本要素串联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
考 向 3
考点1 行文思路与内容概括
返回目录
考
向
1
【参考答案】皇帝嗜穿新衣,骗子投其所好,获许后开始做新衣,并借机索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文章的主要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及格式:格式1:1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略式:人物+事件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二、线索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线与暗线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
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
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理解考点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境下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答题格式: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事件结果
时间、地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取舍,人物事件不可少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7、抓关键词法。
有时候只要用一个词来回答文章写了什么,就找到了突破口。
示例打往天堂的电话
①一个春日的星期六下午,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里,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正在悠闲地翻阅着杂志。
这时一个身穿红裙子、十五六岁模样的女孩走到报亭前,她四处张望着,似乎有点不知所措,看了看电话机,又悄悄地走开了,然而不多一会儿,又来到报亭前。
②不知道是反反复复地在报亭前转悠和忐忑不安的神情,还是她身上的红裙子特别鲜艳,引起了文叔的注意,她抬头看了看女孩并叫住了她:“喂!姑娘,你要买杂志吗?”“不,叔叔,我……我想打电话……”“哦,那你打吧!”“长途电话可以打吗?”“当然可以!国际长途都可以打的。
”
③女孩小心翼翼地拿起话筒,认真地拨着号码,善良的文叔怕打扰女孩,索性装着看杂志的样子,把身子转向一侧。
女孩慢慢从慌乱中放松下来,电话终于打通了:“妈……妈妈!我是小菊,您好吗?我随玲子姐姐来到了深圳,进了一家电子厂,上个月我们发工资了,等我凑足了1000块,就寄回去给弟弟交学费,再给爸爸买化肥。
”女孩想了一下,又说:“妈,我告诉你,我们的工厂里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呢,我都吃胖了,妈妈你放心吧,我能够照顾自己的……”
④突然,小女孩的语调变了,不停地用手抹着眼泪,“妈,你的胃还经常疼吗?你那里的花开了吗?我好想家,想弟弟,想爸爸,也想你,妈,我真的真的好想家。
”女孩再也说不下去了,文叔爱怜地抬起头看着她,女孩慌忙放下话筒。
“姑娘啊,想家了吧?别哭了,有机会就回家去看看爸爸妈妈。
”“嗯,叔叔,电话费多少钱呀?”“没多少,你可以跟你妈多说一会儿,我少你一点儿钱。
”文叔习惯性地往柜台上的话机望去,天哪,他突然发现话机的电子显示屏上竟然没有收费显示,女孩的电话根本没有打通!“哎呀,姑娘,真对不起!你得重新打,刚才呀,你的电话没有接通!”“嗯,我知道”“叔叔!其实……其实我们家乡根本没有通电话。
”
⑤文叔疑惑地问道:“那你刚才不是和你妈妈说话了吗?”女孩终于哭出了声:“其实我也没有了妈妈,我妈妈死了已经四年了……每次我看见同伴给家里打电话,真羡慕他们,我就是想和他们一样,也给妈妈打打电话,跟妈妈说说话……”听了小女孩这番话,文叔禁不住用手抹了抹老花镜后面的泪花:“好孩子别难过,刚才你说的话,你妈妈一定听到了,她也许正在看着你呢,有你这么懂事、这么孝顺的女儿,她一定会高兴的。
你以后每星期都可以来,就在这里给你妈妈打电话。
”
⑥从此,这个乡下女孩和这城市的报亭主人,就结下了这段“情缘”。
每周六下午,文叔就在这里等候女孩,让女孩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实现了把人间和天堂、心灵和心灵连接起来的愿望。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分)
我的概括:
2.仔细阅读第①段和第②段,说说为什么女孩子要忐忑不安在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前反反复复地转悠?(3分)
我的理解:
3.女孩的老家没有通电话,她的妈妈也已经去世了,可为什么她还要有模有样地给她的妈妈打电话呢?(4分)
我的理解:
4.认真阅读第③段,思考为什么文叔说女孩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请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女孩懂事、孝顺的句子抄写在下边。
(6分)
我找的句子:
5.在本文中第④段写到了来打电话的女孩流泪,第⑤段中又写到了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流泪。
他们两人分别为什么流泪?(4(1)女孩流泪是因为:
(2)文叔流泪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