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患者急诊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原则——【病例讨论总结】
围手术期处理【精选文档】
围手术期处理一、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1.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心脏彩超,心梗6月内不建议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实施手术。
术前继续口服降压药物至术前,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60/100mmHg以内。
术前1周停用利血平等长效降压药,房颤伴心率〉100者,术前应用心房纤颤伴心率增快(100次/分以上)者,术前应用毛花苷C或口服普萘洛尔,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冠心病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以下)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0。
5~1mg增加心率。
2.脑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近期有脑卒中病史者,择期手术推迟2周-6周。
3.肺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术前戒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择期手术推迟至治愈后1-2周,急诊手术,可加用抗生素,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喘气发作者,择期手术应推迟。
4.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7天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3天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前10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血小板小于5×109 ,需要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达到7。
5以上,脾亢所致者不建议输注。
易栓患者术后需应用抗凝药物,间断气袋加压下肢。
5.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药物选择,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7.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停服2—3天停服长效降压药如氯磺丙脲,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至术日晨,术后禁食病人以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维持血糖轻度升高(5。
6-11.2mmol/L,尿糖+~++),如应用降血糖药或长效胰岛素,均应改用短效胰岛素,可皮下注射,4~6小时一次。
8.营养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轻34-28 中27-21 重〈21)白蛋白低于30g/l,需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9.妊娠期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非心脏手术病人术中急性心梗
大两周收住入院,临床诊断垂体瘤。患者平素体
健,可胜任一般体力劳动。无高血压、糖尿病、 冠心病病史。术前各项检查基本正常,ECG正常。
• 术晨禁食,入室患者BP150/90mmHg ,
HR85bpm ,常规监测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经过 顺利,血压脉搏平稳。诱导用药:力月西10mg, 芬太尼0.3mg,仙林8mg。麻醉维持:异丙酚 5mg/kg/h,间断追加肌松药,手术开始前追加芬 太尼0.1mg。
供氧进一步恶化。
•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
围术期急性心梗的处理原则:
• 充分有效供氧。 • 必不可少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如
MAP、CVP、ECG、PAP和尿量等, 及时了解和分析病情变化。
• 维持正常的冠脉灌注,低血压时可
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提高血压, 高血压时则应用硝酸酯类降压。
• 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药,可减慢心率,降低
应溶栓治疗。
谢谢
增高,CK达1000以上。同位素心脏核医学 显示有典型局部心肌损害,ECG示前壁Q波 形成。继续扩冠等治疗,二十天后行冠脉 造影证明二支病变,冠脉支架植入后病情 稳定患者出院。
处理方法
• 静注倍他乐克5mg,持续静注硝酸
甘油控制血压,合贝爽30mg,将 SBP维持在120~100mmHg, HR70~80bpm,心律失常逐渐消失。
• 术中探查时患者心率突然增至160mbp,
为室上速伴阵发性室速, BP130/80mmHg,随之变为室性早搏 二联律,心率下降为85bpm, BP198/132mmHg,可见S-T段严重抬 高呈弓背向上。
• 12导ECG报告下壁、后壁、高侧壁心肌梗塞
改变。暂停手术,转内科行进一步诊断治 疗。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及治疗
Lee A. Fleisher博士: 如果心脏病患者需要行紧急非心脏手术, 医生应放弃相关心脏检查,将患者直接 送入手术室。 很多心脏病患者不进行广泛的心脏检查,也能安全渡过手术期。临床医生常在非心脏手术前让患者做大量的心脏病筛查,对患者的心脏问题进行治疗。例如,医生经常会为患者疏通动脉并植入支架,或给患者做冠脉搭桥术。 除非患者已到必须进行干预的地步,否则这样的干预并不能降低非心脏手术的风险。 美国多个荟萃分析显示,有40%的心脏会诊没有新的建议,仅有4%的会诊发现新的有意义的问题。
患者的一般状况
机能状态评估
伴随疾病
危险因素临床评估
特异性心血管疾病的处理
手术问题
分步评估法
机体的功能储备
DUKE 活动状态指数 用来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机能状态的普适量表 优秀(>10METs) 良好(7-10METs) 中等(4-7METs) 差 (<4METs)
机体的功能储备
患者的一般状况
添加标题
BP高于180/110mmhg ,择期手术;紧急手术可快速、静脉降压;
添加标题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切忌降压过度,160/ 90 mmhg 即可
添加标题
不能突然停药β-受体阻断剂
添加标题
心力衰竭
心功能I 级 :死亡率4% 心功能II级 :死亡率11% 注意体液平衡和防止离子紊乱,适当应用洋地黄和利尿剂; 心功能III级 :死亡率25% 心功能IV 级 :死亡率67% 洋地黄和利尿剂外,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药物用到手术当天。
心律失常和传导缺陷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结构的转变,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比例也不断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麻醉学会制定了《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旨在指导冠心病患者在非心脏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和围术期管理。
麻醉前评估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麻醉前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等。
评估的重点是判断患者的冠心病风险评估,并筛查出高风险患者。
麻醉技术选择对于冠心病患者,尽量选择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等非全身麻醉技术。
若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应选择靶控输注麻醉(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和传统麻醉。
而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尽可能选择无创、非侵入性的手段如内镜检查,避免外科手术等有创操作或仅进行 PD 线、皮下移植口等最小化侵入手术。
输液管理冠心病患者术中应维持有效的血容量与水电解质平衡。
麻醉时,应尽可能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率,在需要加速心率时应优先考虑使用β 受体激动药,而不是使用其它药物。
在对病情不确定的冠心病患者使用高容量静脉输液时应注意血容量过度负荷导致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也应避免使用甘露醇。
还应注意应用与HD管抗凝一血的一致性,以防出现回路内凝血现象。
术后镇痛术后镇痛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恢复更快,但同样也存在风险,如呼吸抑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例如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提高非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对于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镇痛。
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肝和肾功能状态,以避免不良反应。
围术期护理冠心病患者在围术期护理上也需要格外注意。
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血氧饱和度的正常维持。
在恢复期间,监测心电图和麻醉后的血压和心率,防止出现心肌缺血等意外。
急诊科心肌梗死猝死病例护理讨论记录范文
急诊科心肌梗死猝死病例护理讨论记录范文1. 引言1.1 概述心肌梗死和猝死是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严重心脏疾病。
急诊科作为紧急处理这些情况的关键部门,扮演着救援、护理和管理的重要角色。
在急诊科中,由于心肌梗死和猝死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和高度复杂性等特点,护理干预和应对措施尤为关键。
通过对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护理讨论记录,以期分享相关经验并探讨预防与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心肌梗死和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1.2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引发的全身循环系统丧失供血功能的临床表现。
它通常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虚弱和恐惧感等典型症状,并可能导致短时间内发生致命性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而猝死则是指在突然发生的短时间内心脏停止跳动,尤其是在1小时内死亡,多数由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面对心肌梗死和猝死这两种险象环生的心脏事件,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们需要快速响应,并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症状并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急诊科中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护理干预与管理策略进行讨论十分必要。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急诊科中心肌梗死猝死患者的个例,并通过总结护理干预和医护团队配合的经验与策略,进一步提供有助于改善急诊科中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救治效果的参考依据。
在实践层面上,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经验分享,可以帮助急诊科护士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我相信通过对心肌梗死猝死预防与管理策略的探讨和评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的方法,以逐步完善相关的护理流程和规范。
总而言之,本文对急诊科中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护理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预防与管理策略。
希望能够促进急诊科护士对于该类情况的处理能力,在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患者发生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2. 心肌梗死猝死的定义和病因2.1 心肌梗死的定义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指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疾病。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评估与治疗指南_
流行病学
美国未来 30 年内,年龄 >65 岁人口将增加 25 %~ 30
%,相应该年龄段也是外科手术数量最大的人群
非心脏手术将从 600 万 / 年增加到 1200 万 / 年,其中
1/4 为大型腹部、胸部、血管和骨科手术者,这些 手术显著增加了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
Worldwide, non-cardiac surgery is associated with an averag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of 7–11% and a mortality rate of 0.8–1.5%, depending on safety precautions. Up to 42% of these are caused by cardiac complications. When applied to the popul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these figures translate into at least 167 000 cardiac complications annually due to non-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 of which 19 000 are life-threatening.
对患者情况和手术风险的评估
无创性检测——心电图(ECG) 无创性检测——心脏超声 影像学应激试验 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
降CVD风险率的措施
β受体阻滞剂
若患者近期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推荐术前继续服用。(Ⅰ,B) 若患者存在两个以上风险因素或ASA评分≥3,可考虑术前β受体阻滞 剂治疗。(Ⅱb,B) 若患者诊断有IHD或心肌缺血,可考虑术前β受体阻滞剂治疗。 (Ⅱb,B) 可考虑阿替洛尔或比索洛尔作为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前口服用药。 (Ⅱb,B) 不推荐术前使用不加滴定的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Ⅲ,C) 不推荐接受低危手术的患者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Ⅲ,C)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分析
123536 临床医学论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
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B组患者全面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满意度为69.3%,B组患者满意度为88.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全面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393文章编号:1004-7484(20xx年2月――20xx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54例。
A组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43-83岁之间,平均年龄(54.18±4.68)岁;初发者40例,再发者12例;梗死部位为前壁者28例,后壁者24例;B 组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44-81岁之间,平均年龄(54.17±4.69)岁;初发者38例,再发者14例;梗死部位为前壁者25例,后壁者2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配合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PCI治疗。
②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观察,保证手术过程安全、顺利。
③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汇报至主治医师,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1.2.1给予B组患者全面护理措施①就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明确告知,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保证手术过程顺利。
仔细、耐心讲解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获得患者及家属认可。
②对患者进行科学、系统健康、心理教育,引导患者积极改善不良心理问题。
围手术期处理
二、卧位 1、全麻而尚未清醒者,平卧、头转向一侧,避免
误吸;
2、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平卧或头低卧位6小时,防 头痛;
3、全麻清醒后、腰麻6小时后、硬脊膜外腔麻醉、 局麻者,可根据手术需要安置卧位:
(1)颅脑手术后,如无休克或昏迷,可取 150~30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2)颈、胸部手术后,多采用高半坐位卧式,以 利呼吸及引流;
3、择期手术:良性疾病,有时间充分 准备,对预后无影响。
1、急症手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 术的基本要求,立即手术。
创伤:机械因素(锐器切割、钝器打击、重力挤压、火器射击)
烧伤:电流、高热、化学物质、放射线
2、限期手术:恶性疾病,可充分准备 ,但尽量快手术。
气管肿瘤
气管肿瘤CT图片(三维立体重建)
拆线时间: 头面颈部在4~5天, 下腹部、会阴部6~7天,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 四肢10~12天, 减张缝线14天。
六、引流装置的处理
引流装置:
妥善加以固定,
记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
拔除时间:
乳胶片引流一般在术后1~2日拔除,
烟卷式引流2日拔除,
引流管需视具体情况决定拔除时间,一般为2~3日,
不需特殊准备
⑵口服降糖药者
继续服用至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如服长效降糖 药如氯磺丙脲,应在术前2~3天停服。改用短效 胰岛素皮下注射。
⑶禁食者
GS+胰岛素ivgtt,使血糖控制在轻度升高状
态(5.6~11.2mmol/L)为宜。
⑷平时用胰岛素者
术前GS+胰岛素ivgtt,(5:1的比例)
表 心脏病与手术耐受力的关系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
心肌梗死(MI)“1+1”
▪ I型:压力异常引起的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冠脉综合 征(ACS),常伴有血管炎症、血管收缩功能改变暨凝血异常。
▪ II型:冠脉狭窄引起血液动力学波动,造成血流受限,进而出现因 代谢需求异常引起的血液供需比例失调。
术前评估
▪ 冠心病患者的病史采集
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冠心病患者非 心脏手术术前 评估及围术期 处理
副标题
前言
▪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INS)典型表现为术后肌钙蛋白升高且 完全无症状。与非手术后心肌梗死均出现胸痛和/或呼吸急促形成 了鲜明对比。
心肌梗死(MI)“1+1”
▪ 肌钙蛋白+“1” ▪ 确诊必须有心脏生化指标超过99%的上限,并且有至少一个下述条件:
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 2.患者的活动耐力评估
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 心绞痛分级 ▪ I级:极强体力活动时发生心绞痛。 ▪ II级:较强体力活动时发生心绞痛。 ▪ III级:一般体力活动时发生心绞痛。 ▪ IV级:静息状态下发生心绞痛。
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 影响冠脉血流量的因素 ①物理因素:冠状血管床的阻力是冠脉血流量与阻力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正比。 ②冠脉有效的灌注压:主动脉压与心房之间的压力差。 ③代谢因素:CO2、乳酸、H+和腺苷等,其中腺苷是最主要的而且是最强烈的舒 血管物质。 ④神经因素。 ⑤体液因素。
1.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 ▪ 重度高危因素 (1)不稳定冠脉综合征:急性或近期心肌梗死,同时有心肌缺血 的危险因素。 (2)不稳定或严重心绞痛:CCA心绞痛分级III级或IV级。 (3)失代偿心力衰竭
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脏病处理策略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脏病处理策略急性心脏病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其处理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在急诊科中处理急性心脏病的一般原则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案。
一、急性心脏病的处理原则急性心脏病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快速确诊、早期干预、综合治疗、个体化护理。
1. 快速确诊急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包括心梗、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辅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来确诊。
2. 早期干预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脏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此外,疼痛缓解也是早期干预的关键,可以使用硝酸甘油、吗啡等药物缓解疼痛。
3.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介入治疗主要是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
4. 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个体化的护理。
这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缓解、心理支持等。
二、常见急性心脏病的处理方案1. 急性心梗急性心梗是急诊科常见的急性心脏病之一,处理方案如下:(1)给予急诊抗血小板治疗,例如阿司匹林等,防止血管内再狭窄。
(2)启动急诊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必要的介入治疗。
(3)药物治疗包括溶栓药物、抗凝药物、抗心绞痛药物等。
(4)后续治疗包括抗心力衰竭治疗、再血运重建等。
2. 急性心绞痛急性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血流不足引起的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处理方案如下:(1)给予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疼痛,同时进行心电图监测。
(2)给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3)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考虑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
(4)在急诊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3.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脏泵功能丧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处理方案如下:(1)给予吸氧、纠正酸碱失衡、稳定血流动力学。
心梗急诊处理原则
心梗急诊处理原则1. 快速识别患者:对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急需进行心电图检查。
2. 快速评估患者状况:采取评估工具,如TIMI评分、GRACE评分等快速评估患者情况,以确定应采取何种救治措施。
3. 立即进行急救:若出现心脏骤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有心律失常,应及时进行除颤。
对于严重心绞痛患者,应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等治疗。
4. 快速转运:对于心梗患者,应尽快将其转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5. 机械吸除血栓:对于出现急性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应尽可能早地进行机械吸除血栓治疗。
6. 快速恢复:当患者情况相对稳定时,应采取一系列恢复措施,如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等。
7. 预防复发:患者应进一步加强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以预防心梗复发。
8. 注意并发症:心梗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需进行及时治疗。
9.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症状及并发症,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0. 科学预后:对于心梗患者,需进行严密监测,科学评估患者预后。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1. 提供心理支持:心梗患者经历了一次心脏病危机,其心理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
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安抚其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强化其治疗信心和体验感。
12. 加强宣传教育:心梗是一种高发病症,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以提高民众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心梗急救和治疗水平。
13. 积极预防:心梗是一种可预防疾病,加强生活方式改善(如戒烟、保持正常体重、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和疾病预防措施(如定期体检、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血糖等)对于预防心梗、降低心梗的风险十分重要。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07-20T10:49:01.4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祥其[导读] 每次治疗的穿刺部位应按压5~10分钟,防止皮下出血,各种操作要轻柔。
刘祥其(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导管室 45465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377-02【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采用急诊PCI,使急性心肌梗塞IRA血运重建。
结果 1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
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熟练操作各项护理技术,细致周到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及时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 围手术期护理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r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血流中断引起的不可逆坏死的一种内科急症,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IRA(罪犯血管),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的心肌,减少及时并发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有效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是能否安全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及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院2009—2010年度应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5例,通过医护配合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5例,其中男95例,占82.6%,女20例,占17.4%。
年龄28—80岁,平均57.2岁,IRA为左主干5例,前降支53例,右冠状动脉39例,回旋支19例,均给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血管重建成功率100%。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抽血、建立左侧肢体静脉通道后送入导管室,连接心电监护、测压管、造影剂,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成功后,在足量肝素抗凝下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合术前心电图综合判断IRA,根据IRA堵塞严重程度、血栓形成及术中患者情况的变化,通过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开通IRA。
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围术期管理研究进展
1 心 脏 风 险 评 估模 式
2 . 2 高血压
由于慢性高血压 患者有较 高的 C A D发病率 ,所
以这些患者易发生 围术期心肌缺血 。但 最 近有关高血压与围术 期预后关 系的研究有不一 致的结 论 。对 2 4 6 2例行血 管外科 手 术患者进行 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 明,将 高血压加入风险预测模 式 中可改善其预后评估 能力 】 与此 相 比,使用 p一受体阻滞 剂 的围术期缺血评估 ( P O I S E ) 试验结 果表 明 ,长 期高血压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 0 1 3年 2月 第 2 1 卷 第 2期
・
5・
・
前 沿进展 ・
心 脏 病 患 者 行 非 心 脏 手 术 时 围术 期 管 理 研 究进 展
石 建 平 ,赵 梦 华 ,要 跟 东
【 关键词】 心脏病;非心脏手术;手术期间 【 中图分类号】R 5 4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8 — 5 9 7 1( 2 0 1 3 )0 2 — 0 0 0 5 — 0 3
2 不 同心脏 疾病 的风 险评 估 和 处 理
血压 患者例如舒张压 >1 1 0 mm H g( 1 r m m Hg =0 . 1 3 3 k P a ) ,则应 权衡延期手术给予最佳抗高血压 药物治 疗后的可能获益 和延期 手术可能带来 的风 险。一项对 9 8 9例 长期 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危险的评估和处理
或非侵入性检查证明心肌缺血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高危患者或非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 ➢ 急性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
四. 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治疗
(一)非心脏手术前冠脉血运重建 IIa类建议:
➢ 适合PCI缓解心脏病症状并要在12月内择期非心脏手 术的患者
(三)心力衰竭
应仔细发现心衰并查明心衰原因 心衰未控制者(S3奔马律,湿罗音,肺水肿)围
术期死亡率15% 应积极利尿及降后负荷,但需防容量不足所致
的低血压 满意控制一周后才手术较理想
二. 非心脏手术术前针 对特定疾病的评估
(四)瓣膜性心脏病:
应明确杂音的意义和来源
严重主动脉狭窄:最危险,择期手术者应行瓣膜置换 或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研究提示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中断他汀类治疗后合并心 梗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升高,且缓释剂型较其他他汀 类获益更大。提示应首选半衰期长或缓释剂型。
五.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监护
(一)术中术后监测ST段 IIa(B)类建议:冠心病或拟血管手术患者,
术中术后ST段监测可能有益 IIb(B)类建议:单个或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
二. 非心脏手术术前针 对特定疾病的评估
(二)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在术中特别是气管插管后血压可明 升高 1-2级高血压:围术期继续使用降压药,尤其
是β受体阻滞剂 3级高血压:权衡优化降压与推迟手术的利弊。
术中低血压比高血压的围术期心、肾并发症更 高。 ACEI、ARB使用者更需注意低血压可能
二. 非心脏手术术前针 对特定疾病的评估
➢ 置入DES且必须急诊手术而要停用噻吩并吡啶的患者, 不可停用阿司匹林,并尽早恢复使用噻吩并吡啶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管理
早期活动与康复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促进 心肺功能恢复,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继续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04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02
03
临床症状
患者出现典型的胸痛、胸 闷、呼吸困难等心肌缺血 症状。
心肌梗死风险越高。
术中出血
术中大量出血可能导致 血容量不足和心肌缺血 ,进而诱发心肌梗死。
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可引起全身炎 症反应,加重心血管系 统负担,增加心肌梗死
风险。
麻醉相关因素
麻醉方式
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不同,如全麻可能抑制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麻醉药物
麻醉管理
麻醉过程中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如维 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避免低氧血症和 高碳酸血症等,以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
然而,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在术前评估方面存在不足,如评估流程不规范
、评估指标不全面等。
02
术中管理不当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手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心血管系统可
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若术中管理不当,如未及时纠正心律失常、控
制血压等,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03
术后监测与干预不及时
术后患者需密切监测心血管系统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肌
某些麻醉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 不良影响,如引起心律失常、降低血 压等,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03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预防
术前评估与准备
术前心血管评估
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血管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 图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识别潜在的高危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该疾病。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1. 快速诊断和治疗:对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迅速进行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确认诊断后立即处理。
2. 保护缺血心肌:通过静脉溶栓或介入治疗等方式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心肌缺血时间。
3. 防止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
4. 促进康复: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康复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项目等,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可防止心肌梗死后的血栓形成,并减少心肌损伤。
(3)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
2. 心血管介入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1)PCI: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球囊扩张等方式,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2)CABG:适用于多支病变或PCI无效的患者,通过移植健康的血管,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重建心肌的血液供应。
3. 心脏康复治疗心脏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体力活动、心理支持和教育等手段,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身心康复。
(1)体力活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行等,可提高心肌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
(2)心理支持: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顺利恢复。
急性心肌梗塞的处理原则
急性心肌梗塞的处理原
则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和各种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膨胀瘤、心肌梗死后综合症等,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防止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期的处理原则是对症治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心肌缺血和心室重构,减少心血管事件,减少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的一般治疗方法:
1.休息:卧床休息1周,保持环境安静。
2.吸氧:间断或持续吸氧。
3.监测:在CCU病房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和静脉压的监测。
4.护理:进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第一周卧床休息,第二周帮助病人逐渐离床活动,第三至四周到室外慢走。
5.解除:硝酸甘油为解除AMI最常使用的药物,硝酸甘油还有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前负荷等药理作用,故广泛用于AMI治疗;在AMI患者入院后一般采用静脉用药(详见下述内容)。
静滴足量硝酸甘油后仍不缓解者,可使用止痛药,如哌替啶50~100mg肌注,或吗啡3~5mg静注或5~10mg皮下注射,每4~6h可重复应用;亦可使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梗患者急诊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
一、手术紧急程度分型:
1.Emergency(紧急手术):如果不在6h内行手术则患者生命或肢体安全将受到威胁,通
常情况下缺乏或仅有极少时间可行术前评估。
2.Urgent(紧迫手术):如果不在6-24h内行手术则患者生命或肢体安全将受到威胁,通
常情况下仅有时间行简单的术前评估。
3.Time-sensitive(限期手术):患者病情允许手术延后1-6周,期间可完善术前检查或调
整术前管理以改善手术预后。
4.Elective(择期手术):患者病情允许手术延后1年以上。
二、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风险分级:
1.Low risk(低危手术):综合手术及患者自身危险因素,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包括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1%。
2.Elevated risk(较高危手术):MACE发生率>1%,包括中危及高危手术。
*因针对intermediate risk(中危手术)和high risk(高危手术)的推荐方案类似,《2014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指南》中将二者合并为一类。
三、风险评估:
非大血管手术的修正的心脏危险指数(RCRI)
以下每个危险因素为1分:
1.腹腔内、胸腔内和腹股沟上的血管手术
2.缺血性心脏病
3.心力衰竭史
1
4.脑血管病史或TIA史
5.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6.术前肌酐>2.0mg/dl
根据危险评分确定心脏并发症发生率
级别RCRI指数评分心脏并发症发生率
Ⅰ级0分0.4%
Ⅱ级1分0.9%
Ⅲ级2分 6.6%
IV级3分或3分以上11.0%
*注意:该评分不适用于进行大血管手术的病人
四、心肌梗死(MI)发作至手术间隔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1. 患者MI发作至接受手术间隔时间越长,术后再发MI的几率越低:
0-30天=32.8%;31-60天=18.7%;6-90天=8.4%;91-180天=5.9%;
2.患者MI发作至接受手术间隔时间越长,术后死亡的几率越低:
0-30天=14.2%;31-60天=11.5%;6-90天=10.5%;91-180天=9.9%
3.建议在未行冠状动脉手术干预的情况下,非心脏手术因推迟至MI后60天以上;
4.近期心梗(MI至手术时间<6个月)是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发生围术期脑卒中的独立
危险因素。
五、术前心脏功能评估
1. 风险评估量表能很好的预估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MACE发生率,MACE发生低危的患者不需要接受进一步心脏术前评估。
包括RCIR,NSQIP,MICA量表。
2.生化指标(BNP,Nt-proBNP,C反应蛋白等)与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1
3.以代谢当量METs评估患者体能状态
4.补充心功能评估手段:
4.1静息12导联心电图:
对有以下疾病之一:冠心病、明显心律失常、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或其它明显的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除低危手术外,围手术期行静息12导联心电图是合理的。
除低危手术外,怀疑冠心病的无症状患者可考虑行静息12导联心电图。
对接受低危手术的无症状患者,无须常规行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
4.2左室功能评估:
对于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患者,围手术期评估左心室功能是合理的。
对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其它临床状态改变的心力衰竭患者,围手术期评估左心室功能是合理的。
对既往有左室功能障碍但临床稳定、1年内未评估左室功能的患者,可以考虑再次评估。
不推荐常规评估围手术期左室功能。
4.3运动试验
对于风险升高但心功能容量极好(>10METs)的患者,无须进一步的运动试验和心脏影像学检查,可进行手术。
对于风险升高但心功能容量未知的患者,在治疗可能改变的情况下,运动试验评估心功能容量是合理的。
对于风险升高但心功能容量未知的患者。
可以考虑行心肺运动试验。
对于风险升高但心功能容量中—好(4≤METs<10)的患者,无须进一步的运动试验和心脏影像学检查并进行手术可能是合理的。
对于风险升高且心功能容量差(METs<4)或未知的患者,在治疗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行运动试验和心脏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肌缺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