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2)第三章 糖原的分解及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糖原的异生作用 (一)概念
由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或糖原 的过程叫做糖原的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
糖原(葡萄糖)
研究实验
用整体动物做实验,禁食24 小时,大鼠肝脏中的糖原由7%降 低到1%,饲喂乳酸、丙酮酸或三 羧酸循环代谢的中间物后可以使 大鼠肝糖原增加。
根皮苷是一种从梨树茎皮中提取的有 毒的糖苷,它能抑制肾小管将葡萄糖重吸 收进入血液中,这样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不 断地由尿中排出。当给用根皮苷处理过的 动物饲喂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或生糖氨 基酸后,这些动物尿中的糖含量增加。
糖尿病人或切除胰岛的动物,他们从 氨基酸转化成糖的过程十分活跃。当摄入 生糖氨基酸时,尿中糖含量增加。
(二)糖原异生的前体及途径 1、前体
(1)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均可 转变为葡萄糖:
如乳酸、三羧酸 循环的中间产物(柠檬酸、酮戊二 酸、苹果酸等);
(2)凡是能转变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的氨基酸均可转变成葡萄糖:
(二)胰高血糖素
—— 体内升高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 ① 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 ② 抑制酵解途径,促进糖异生; ③ 促进脂肪动员。
(三)糖皮质激素
——引起血糖升高,肝糖原增加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两方面: ① 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的氨
基酸转移到肝进行糖异生。 ② 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
5、糖原的生成
糖原合成酶只能催化合成α-1, 4-糖苷键,不能形成分支。
分支链的形成需要“糖原分支 酶”催化:将α-1,4-糖苷键连接的 糖链中的一段(6个或7个葡萄糖残 基)转移,并以α-1,6-糖苷键与原 糖链中的葡萄糖残基连接成分支链。
糖原分支酶
糖原合成的本质
在引物上不断增长碳链,并不是 从头合成。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残基就 消耗1分子UTP。
乳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还原为丙酮 酸,丙酮酸转入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 酶催化转变为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不能通 过线粒体膜回到细胞液,但线粒体内的草 酰乙酸可以经加氢还原生成苹果酸,苹果 酸可以穿过线粒体内膜转移到细胞液,苹 果酸可在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再生成草酰 乙酸。
草酰乙酸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沿糖酵解逆反应转变为糖。
如丙氨酸、谷氨酸、 天冬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甘氨 酸、精氨酸、组氨酸、苏氨酸、脯氨 酸、谷胺酰胺、天冬酰胺、甲硫氨酸、 缬氨酸等。
(3)脂肪水解产生的甘油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 后转变为葡萄糖,但动物体中脂肪氧化分解 产生的乙酰CoA不能逆转为丙酮酸,故不能 异生成葡萄糖;
(4)反刍动物糖异生作用很旺盛,牛胃细菌可 将纤维素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等,奇数 脂肪酸可转变为琥珀酰CoA,然后异生为葡 萄糖。
➢ 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能; ➢ 骨髓及神经组织代谢活跃,经常利用葡萄糖供
能。
血糖来源和去路
食 物 糖 消化,
吸收
氧化 分解
CO2 + H2O
分解
肝糖原
糖异生
非糖物质
血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糖 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它糖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脂肪、氨基酸
血糖水平的调节 主要依靠激素的调节
-1,4-糖苷键
糖原的磷酸解
磷酸化酶(催化1.4-糖苷键l磷酸解断裂) 三种酶协同作用: 转移酶(催化寡聚葡萄糖片段转移)
脱枝酶(催化1.6-糖苷键水解断裂)
磷酸化酶
8分子G-1-P
转移酶
脱枝酶
1分子G
2、6-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在变位酶催化下转化为
6-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3、葡萄糖的生成 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酶的催化下
+
1-磷酸葡萄糖
UTP
UDPG
+PPi
4、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聚合物的生 成 在糖原合成酶催化下,UDPG中的葡萄 糖基以α-1,4-糖苷键与引物的非还原性末端 相连,每反应一次,糖原引物上便增加1分 子葡萄糖单位。多次循环后,则生成一个线 状大分子。
引物
糖原合成时需要体内原有的小分子糖原 参与,此小分子糖原称为“引物”。
糖的异生作用一直在进行,只是空 腹和饥饿时明显加强。
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 正常血糖浓度 :3.9~6.1mmol/L
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
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些 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
➢ 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葡 萄糖供能;
主要前体
乳酸、生糖氨基酸、甘油
2、进行部位 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另外,肾脏中
也可进行糖的异生。
尤其是较长时间饥饿时肾脏糖异生 作用很强,相当于同重量的肝脏的水平。 3、途径
各类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原的具体步 骤基本上按糖酵解逆过程进行。
(1)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
P
6-磷酸葡萄糖 磷酸酶
+ H2O
水解生成葡萄糖。
其中,6-磷酸葡萄糖酶主要存在于肝脏, 少量存在于肾脏。肌肉和脑中无此酶,所以只 有肝、肾中的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
二、糖原的合成 (一)概念
葡萄糖或其它单糖为原料,合成糖 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glycogenesis) 。 (二)进行部位
进行部位
细胞液
(三)反应步骤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ATP和Mg2+存
3. 糖原分支酶 ( glycogen branching enzyme) 催化-1,6-糖苷键合成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意义
维持血中葡萄糖浓度相对恒定
糖原是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进食 后多余的糖可在肝脏或其他组织合成糖 原,以免血糖浓度过度升高;不进食期 间,肝糖原则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 使血糖浓度不至于太低。
在下,由葡萄糖激酶催化生成6-磷酸葡萄 糖。
反应不可逆。
ATP
ADP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 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下生成。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3、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的生成
1- 磷 酸 葡 萄 糖 与 尿 苷 三 磷 酸 ( UTP ) 在 UDPG焦磷酸化酶催化下生成UDPG,同时释放 出焦磷酸PPi。
总结
1、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UDP -glucose pytophosphorylase) 催化单糖基的活化形成糖核苷二磷酸,为 各种聚糖形成时,提供糖基和能量。 动物细胞中糖原合成时需UDPG;植物细 胞中蔗糖合成时需UDPG,淀粉合成时需 ADPG,纤维素合成时需GDPG和UDPG。
2、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 催化-1,4-糖苷键合成
肝脏:肝糖原,70 ~ 100g,维持血糖水平
反应步骤 1、1-磷酸葡萄糖的生成
糖原分子在“磷酸化酶”催化下, 糖原的非还原性末端的葡萄糖间的α-1, 4-糖苷键被磷酸解生成1-磷酸葡萄糖。
在磷酸化酶不断催化下,糖原分 子逐渐变小。
由于磷酸化酶不能催化α-1,6-糖 苷键,所以磷酸解反应到距离分支点约 4个葡萄糖残基时,磷酸化酶的催化作 用停止。
糖异生低下 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
3、协助氨基酸代谢 大多数氨基酸都是生糖氨基酸,可以转
变为丙酮酸、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参加糖 异生作用。
实验证明
进食蛋白质后,肝糖原增加; 禁食晚期,由于组织蛋白质分解加强, 血液中氨基酸含量增加,糖异生作用活跃, 是饥饿时维持血糖的主要来源。 可见氨基酸转变成糖是氨基酸代谢的重 要途径。
主要调 节激素
降低血糖:胰岛素(insulin)
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glucagon)、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一) 胰岛素
—— 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① 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肝外细胞 ; ② 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③ 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④ 抑制肝内糖异生; ⑤ 减少脂肪动员。
⑴ 糖异生的原料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生糖氨基酸
-NH2
α-酮酸
甘油 乳酸
α-磷酸甘油
2H
磷酸二羟丙酮 丙酮酸
⑵ 上述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异生途径, 异生为葡萄糖或糖原
糖酵解与糖异生的关系
目录
(三)糖原异生的生理意义
1、血糖的重要来源
对维持空腹或饥饿时血糖的相对恒 定具有重要意义。体内糖贮存量有限, 如果没有外源性补充,只需10多个小时 糖原即可耗尽。事实上,禁食24小时, 血糖仍能保持正常水平,此时完全依赖 糖的异生作用。
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 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烯醇丙酮酸 磷酸羧激酶催化下脱羧生成磷酸烯 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CO2
ATP+H2O
ADP+Pi
丙酮酸羧化酶
PEP羧激酶
P
磷酸烯醇丙酮酸
CO2
(PEP)
草酰乙酸 GTP GDP
目录
①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辅酶为生物素(反 应在线粒体)
糖原合成和分解与钾代谢有关
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糖原过程中, 伴有K+转移入细胞,使血K+趋于降低, 所以输注胰岛素和大量葡萄糖时,要注 意防止低血钾。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糖原的分解和合成都是根据机体的需 要由一系列的调控机制进行调控,其限速 酶分别为磷酸化酶和糖原合成酶。
糖原合成的调节
主要受糖原合成酶影响
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反应 在线粒体、细胞液)
4、甘油、丙酮酸、乳酸等糖异生作用
(1)甘油的糖异生作用
在甘油磷酸激酶作用下生成α-磷酸 甘油,再经α-磷酸甘油脱氢酶作用转变 为磷酸二羟丙酮。再沿糖酵解逆反应过 程生成糖。
(2)乳酸、丙酮酸等异生作用
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环中一些 羧酸进行糖异生时,需通过“丙酮酸羧 化支路”。
制点为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四)肾上腺素
——强有力的升高血糖的激素
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
通过肝和肌肉的细胞膜受体、cAMP、 蛋白激酶级联激活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 解。主要在应激状态下发挥调节作用。
2、体内乳酸利用的主要方式
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会迅速 扩散到血液,随血液循环流至肝脏,先 氧化成丙酮酸,再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 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也可重新合成 肌糖原被贮存起来。这一过程叫做乳酸 循环(或称Cori循环)。
H
+Pi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2)1,6-二磷酸果糖生成6-磷酸果糖
H2CO P O H2CO P
H HO
+ H2O
H
OH
1,6二磷酸 果糖磷酸酶
H2CO P
O H2COH
H HO + Pi
H
OH
OH H 1,6-二磷酸果糖
OH H 6-磷酸果糖
(3)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丙酮酸羧化支路
PEP
胞 液
GDP + CO2 GTP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
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天冬氨酸
苹果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草酰乙酸
NAD+ NADH + H+
线 粒
ADP + Pi
ATP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
丙酮酸
生糖氨基酸可转变为糖有氧分 解途径上的羧酸进行糖的异生作用。
总结 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
可见,糖异生作用对乳酸的再利用, 肝糖原更新,补充肌肉糖的消耗以及防 止乳酸中毒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调节酸碱平衡。
乳酸循环(lactose cycle)
⑴ 循环过程
葡萄糖
糖 异 生 途 径 丙酮酸
N来自百度文库DH
NAD+ 乳酸
葡萄糖 乳酸
葡萄糖
酵 解 途 径
丙酮酸
NADH NAD+ 乳酸

血液
肌肉
【 】 【 】 糖异生活跃 有葡萄糖-6磷酸酶
糖原分解的调节 主要受磷酸化酶活性影响
1、两种酶的活性均受磷酸化和脱磷酸化 的共价修饰调节 磷酸化的磷酸化酶有活性, 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则失去活性;
脱磷酸化的糖原磷酸化酶失去活性, 糖原合成酶则增加活性。
2、两种酶活性均受激素的调节
例如 胰岛素促进糖原
合成并降低血糖浓度; 肾上腺素、胰高血
糖素等促进糖原降解并增加血糖浓度。
第三章
糖原的分解及合成
一、糖原的分解
二、糖原的合成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意义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五、糖原的异生作用
第三章 糖原的分解及合成 ( Glycogenolysis and Glycogenesis ) 一、糖原的分解
进行部位
细胞液
肌肉:肌糖原,180 ~ 300g,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
此时剩下4个葡萄糖残基由“转移 酶”催化,将其中3个葡萄糖残基转移 到邻近的糖链上,并以α-1,4-糖苷键 相连,为磷酸化酶继续催化其磷酸解创 造条件,剩下一个以α-1,6-糖苷键相 连的葡萄糖残基则由“脱支酶”(α-1, 6-糖苷酶)催化,水解生成游离葡萄糖。
糖原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
非还原性末端
-1,6糖苷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