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1课 渐 学案
2017粤教版必修二渐word教案
![2017粤教版必修二渐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4cf625fab069dc51220104.png)
渐教学目标:1、能结合上下文,瞻前顾后,说出某一句子的意思。
2、理解作者对时刻的感怀和对读者的劝诫情怀。
3、把握文章的深层次内涵,作出带有哲理的个性化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语】古人有一句话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忧患而生,因为安乐而死,这是一个著名的论断。
那么,请同窗们给那个论点寻觅论据,并要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来证明那个观点。
比如当你把青蛙放进沸腾的水里,它能一下子就跳出来从而逃避了死亡;但是把青蛙放进冷水里,当你慢慢地给水加热,使其温度缓慢上升,抵达沸腾时,青蛙无力挣扎,只有走向死亡。
它是不是因为忧患而生,因为安乐而死呢?那么,请同窗们试探,为何当给水慢慢加热使其沸腾时,青蛙不能跳出水面而趋向死亡呢?因为水是慢慢升温的,它感觉不到。
当它感觉到时,青蛙已接近死亡,想招架都招架不了。
这说明青蛙在水慢慢升温的进程中,放松了警戒而且麻痹了自己。
为何会麻痹,因为转变太缓慢了,缓慢得觉察不到。
这种事例仅仅存在于动物身上吗?人有无这种情形?人类也有这么傻的时候。
此刻,请同窗们看看丰子恺先生是如何看待人在时刻进程中的麻痹性的。
【总体把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渐”在文中指什么?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是什么?“渐”指时刻缓慢过去而人不能发觉。
本文从渐的特征、作用和本质三个方面写了渐。
渐的特征指“变更渐进,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渐的作用指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式来隐藏时刻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令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渐的本质是时刻。
【研读第一部分】1、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中,“圆滑进行”是什么意思?“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人生被确实肯定”是什么意思?“圆滑进行”指“缓慢转变”,犹如从斜度极缓的久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令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没有大起大落,没有猛烈的变更。
“人生就被确实肯定”指人们在缓慢转变的进程中,似乎感觉在一样的地位,恒久不变,从而有了生的意趣与价值,并贪恋着生的欢喜。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渐》教案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渐》教案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7fa4f7d312b3169a451a44a.png)
渐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丰子恺及其文艺思想;2、把握文章生动形象说理的写作方法;3、感悟作者的睿智,思考理解“把握好时间,把握好人生”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领悟道理,思考人生;2、学会阅读、感悟与表达。
教学设计:1、课时:1课时;2、设想:自读讨论探讨教学过程:1、目标呈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名家随笔——丰子恺的《渐》。
说到读名家随笔,我觉得是对我们颇有裨益的一件事。
因为这样一些名家随笔中包含着许多睿智的东西,对提升自我很有帮助。
所以我主张读名家随笔要学会“三读”:一、读文章,二、读作者,三、读自己。
读文章以领悟文章中闪烁的思想火花,读作者以感悟大家之人格、思想、精神的魅力,读自己则是提升自己,觉悟人生必不可少的。
2、导入:好,在读文章之前,先想和大家做一笔小交易。
怎么做呢?就是今天我给你十万元,你只要给我一分钱。
明天,我还给你十万元,你只要给我两分钱。
后天,我还给你十万元,你只要给我四分钱。
也就是说我每天给你十万元,你每天给我前一天钱数的双倍,就从今天开始,不多换,只换一个月,30天,有没有谁愿意与我换的?有,真的?那你可亏大了!用数学知识算一算,你30天一共要给我多少钱?——不到一千一百万!(没有,那同学们够精明。
第一次有人提出跟我换时,我是没怎么想就一口答应了。
后来才知道自己亏大了。
300万换走了我近一千一百万。
)为什么会上当呢?因为这个数目有一个从小逐渐变大的过程。
这个“渐”的过程欺骗了我们。
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丰子恺先生的《渐》,读完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3、读作品:首先请大家读作品,把时间交给打家。
请迅速轻声浏览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作者所说的“渐”?作者是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2)文中闪烁着作者哪些思想的火花?对于作者这些对“渐”的见解,你有何思考?(学生活动,与学生交流,给予指导。
)明确:1)最能概括作者对“渐”理解的一句话(即“渐”是什么?):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渐教案粤教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渐教案粤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f2e5662ee06eff9aff80738.png)
第11课渐本课话题——珍惜时间一、从课本中积累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
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
二、从历史中积累谁能把握好时间,谁就可能抓住机遇,收获成功。
马克思寓居英国伦敦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大英博物馆里度过,写出了鸿篇巨制《资本论》;鲁迅将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于勤奋笔耕,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牛顿在万有引力的发现中,和时间赛跑,很少在凌晨两三点钟前睡觉,有时是灯火不熄、彻夜不眠。
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生成就赫赫,硕果累累,发表了70多部著作。
他每天核算自己花费的工作时间,并有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
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能很好地驾驭时间、利用时间、把握时间。
三、从名言中积累1.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
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
——巴甫洛夫2.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3.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
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朗费罗4.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布莱希特5.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苏格拉底6.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达尔文一、作者简介缘缘堂主——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中国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浙江桐乡人。
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受业于名师李叔同。
1921 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
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
1924 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第11课渐含答案.doc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第11课渐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bb07bcacfc789eb162dc894.png)
第11课渐“渐”——僅厶隹匍濡逍钙的微矽的克老,思适的主鶴X-的序直。
右不知不童申,询$ 询迄;层刁:知刁:堂中,馮序渐(2;总不知不盜中,©渐月望;层不知不堂译,潇入住億。
斫谕谷狒步、潺潺的浅水;看庭命椅科椅择、多节更够。
実去勾勾,克阴軽圣,时向直昱个总!它观么2 2.征心陡感无奈:余们战怎样把曲“朝辰*纟蓉廉事”的摒向心隹?我们该愿样證佬“邀老“無丸,不舍忌态”的时⑹?《谕》逸仓丰孑佬《摘观〈住》的“心隹啄咬”多趣。
逼过《渐》迪篇比章,玻们可以召出丰孑佬先隹对孑心竺的各废:翔妮。
他:fe咬厶隹的免物,:&咬侖的厶不侈務舎借时向,虚废〈隹。
他箱望x•们舎传时向,阿阿耙滋&/•隹的盘个冷盈。
■精美晨读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隹家、画家。
1914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19年毕业。
1921年赴日本学习音乐和美术。
冋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
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屮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
箸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等。
2.背景探寻《渐》出自丰子恺《静观人生》的“人生咏叹”专题。
通过《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对于人生的态度:静观。
他哀叹人生的短暂,哀叹有的人不懂得珍惜时间,虚度人生。
静观也好,哀叹也好,我们从其中的一个词眼中,就可以看出丰老对于人生的严谨态度。
他希望人们要珍惜时间,好好把握住人生的每个阶段。
名言警句一、文本名句1.“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2.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To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流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 的欺骗!二、描述“渐”的古诗文名句1.博览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高中语文必修2第11课《渐》(学生版)导学稿
![高中语文必修2第11课《渐》(学生版)导学稿](https://img.taocdn.com/s3/m/3a9b233128ea81c759f57801.png)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渐》【课题】《渐》(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11课)【课型】本文属于议论散文基本阅读课【学习目标】1.能把握文章清晰的结构脉络,领会文章的主旨。
(理解)2. 能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句,把握整理的人生态度。
(理解、分析)3.能学习整理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说明深刻道理,从而揭示生命的真谛的写作手法。
(运用)【学习重点】1.能把握文章清晰的结构脉络,领会文章的主旨。
(理解)2. 能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句,把握整理的人生态度。
(理解、分析)【学习难点】能学习整理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说明深刻道理,从而揭示生命的真谛的写作手法。
(理解、运用)【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1)单音字骤.雨()刑笞.()围炉拥衾.()佣.工()牛犊.()纨绔..()()浩劫.()(2)多音字倾轧()刹那()乘胜追击()轧轧钢()刹乘轧朋友()刹车()千乘之国()2、字形识别kān ()称牛dú( )精 zhàn ()shú罪 ( )kān ( ) 乱dú()职kān ()测买dú()还珠刑chī ( ) diàn ( )污百战不dài ( ) zhēn ( )板青tái ( ) zhān ( )帽 yí()笑大方 zhān ( )染荣 yù( ) 遮 bì()téng ( )写凋 bì()3、词语积累不可思议:围炉拥衾:阴阳潜移:【学习过程】一、内容导读本文在一开始便提出了中心论点: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文章将人生变化以一抽象的“渐”字加以概括:人生的各阶段的演进、人生的境遇的变化都是渐变的、不易觉察的。
“渐”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以致有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虚掷时光,甚至堕落。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 3.11 渐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 3.11 渐](https://img.taocdn.com/s3/m/3a04505602d276a201292e0b.png)
11 渐1.了解作者丰子恺,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词语。
2.学习品味议论散文的语言;掌握用形象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道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
3.警惕人生历程中的渐变现象,唤醒时间意识,激励自己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1.连线作者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现代作家、画家。
1921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回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方面的工作,1924年开始发表漫画作品。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丰子恺既长于美术、音乐,是中国近代漫画的开山之人,创造了“子恺漫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又工于散文,其散文清新、美妙,颇含人生哲理。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180多部,有《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
2.探寻背景丰子恺先生有一个集子名为“静观人生”,里面有一个专题叫“哀叹人生”,《渐》就属于这个专题,写于1928年。
通过《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对于人生的态度:静观。
他哀叹人生的短暂,哀叹有的人不懂得珍惜时间,虚度人生。
“静观”也好,“哀叹”也罢,我们从其中的一个词眼,就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态度是多么严谨。
他希望人们珍惜时间,好好把握住人生的每个阶段。
1.识字注音(1)重点字纨绔.()拥衾.()诡.计()芥.子()(2)多音字2.辨字组词3.词语释义(1)天真烂漫:指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虚伪做作。
(2)野心勃勃:形容野心非常大。
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
(3)纨绔: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子弟。
(4)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儿,表示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5)刑笞:一种用鞭、杖或竹板子打的刑罚。
(6)熙熙然:形容满足的样子。
(7)春秋代序:季节更替,时光转移。
形容时间流逝。
(8)芥子:形容极细小的东西。
4.词义辨析(1)苍茫·渺茫辨析:苍茫:空阔辽远。
渺茫:模糊不清,难以预期。
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渐 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渐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fa82734431b90d6d85c747.png)
第11课 渐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2.体会本文的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方法。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丰子恺.(kǎi ) ②刑笞.(chī) ③熙.熙(xī) ④潜.移(qián) ⑤纨绔..(wán kù) ⑥痴.态(chī) ⑦芥.子(jiè) (2)多音字①轧⎩⎪⎨⎪⎧ 倾轧.(yà)轧.朋友(ɡá)轧.钢(zhá) ②什⎩⎪⎨⎪⎧劳什.子(shí)什.么(shén ) ③佣⎩⎪⎨⎪⎧ 佣.工(yōn ɡ)佣.金(yòn ɡ) ④渐⎩⎪⎨⎪⎧逐渐.(jiàn )渐.染(jiān )2.辨形组词(1)⎩⎪⎨⎪⎧ 渐(渐渐)惭(惭愧) (2)⎩⎪⎨⎪⎧ 恺(丰子恺)皑(皑皑白雪) (3)⎩⎪⎨⎪⎧ 犊(牛犊)牍(木牍) (4)⎩⎪⎨⎪⎧蜗(蜗牛)涡(水涡)3.理解词义(1)纨绔子弟:借指只知享受、不肯劳动的富贵人家的子弟。
纨绔,泛指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子弟。
(2)天真烂漫:形容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无虚伪做作。
(3)春秋代序:季节更替,时光转移。
(4)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4.选词填空(1)流连·留恋①三年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非常________。
②这次爬山,我十分________山间的野花、小溪。
答案①留恋②流连解析“流连”,也作“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多用于对某地某景)。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多用于人与人之间)。
(2)工夫·功夫房地产开发商不等法院开庭审理,仅一刻钟的________,便将蔡玉兰老人的住所变成一片废墟,如此拆迁________,举世罕见。
答案工夫功夫解析“工夫”指,a.时间(指占用的时间);b.空闲时间;c.(方言)时候。
“功夫”指,a.本领,造诣;b.(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c.指武术。
第11课 渐 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
![第11课 渐 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76a6c88ebe23482fb5da4c57.png)
第11课渐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11课渐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2.体会本文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慷慨刑笞拥衾潜移纨绔痴态芥子答案kichqnqinwnkchji2多音字渐佣轧答案jin/jinyn/yny//zh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答案1鞭笞/苔藓2牛犊/木牍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纨绔子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真烂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秋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衣着华丽的年轻人。
泛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2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3季节更替,时光转移。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2整天和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他的心也年轻了许多。
答案122辨词填空流连留恋流连也作“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多用于对某地某景。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多用于人与人之间。
三年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非常________。
这次爬山,我分________山间的野花.小溪。
答案留恋流连三.名言警句与“积累”相关的名句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稼说送张琥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偶成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一.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现代作家.画家.艺术教育家。
高中语文 11渐学案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11渐学案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a3d91adb4daa58da0114aa4.png)
11渐丰子恺名言名句•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人生一方面求寿命之长,一方面又求生活过去之快,两者看似矛盾,而其实无妨。
因为这是在实际上求寿命之长,而在感觉上求生活过去之快,人工的时间划分,便是在感觉上求生活过去之快的一法。
•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成人的世界,因为受实际的生活和世间的习惯的限制,所以非常狭小苦闷。
孩子们的世界不受这种限制,因此非常广大自由。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
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全为实利打算,换言之,就是只要全家。
充其极端,做人全无感情,全无义气,全无趣味,而人就变成枯燥、死板、冷酷、无情的一种动物。
这就不是“生活”,而仅是一种“生存”了。
•时间划分愈细,感觉上过去愈快,生活上兴味愈多。
故“快”就是“乐”,快乐称为“快活”。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虚心的人用文凭来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来炫耀自己。
粤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二3.11《渐》学案
![粤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二3.11《渐》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afaa248d7c1c708a145d7.png)
11 渐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对“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2、学生自主畅谈生活中的“渐”,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独立思考能力。
3、了解何谓“大人格”、“大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
学习重点:
理清作者对“渐”的理解,学会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阅读《优化方案》58页资料卡片
3、完成《优化方案》中的基础梳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课堂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每段的关键句。
2、整理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3、文章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都有哪些?
4、文中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其实都是为作者阐述“渐”的理解而服务的,那么文中的“渐”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5、作者除了运用()来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外,还运用了什么其他论证方法?请找出来。
6、文章最后一段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那么什么是“大人格”、“大人生”?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大人格”、“大人生”的理解。
7、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2)课堂小结:
(3)课堂反思:。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11《渐》导学案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11《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8b6402192e45361066f5c8.png)
《渐》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对“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2.学会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3.弄清何谓“大人格”、“大人生”,丰富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
学习重难点:学会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找出各段的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
①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②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③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含于这法则。
④“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⑤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
⑥“渐”的本质是“时间”。
⑦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这些句子在每一段中起到总领全段的作用,考场作文中应该学会借鉴,既能使文章结构清晰,又能深化主旨,展示写作的思想深度。
)二、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丰子恺(1898-1975)名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
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十年浩劫期间,丰子恺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
1970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
病愈后,他不顾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
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2021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11课渐学案粤教版必修2
![2021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11课渐学案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cd2c7083186bceb19e8bbf0.png)
2021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11课渐学案粤教版必修2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丰子恺.( ) ②刑笞.( ) ③拥衾.( ) ④潜.移( ) ⑤纨绔..( ) ⑥痴.态( ) ⑦芥.子( ) (2)多音字①渐⎩⎪⎨⎪⎧ 逐步( )渐.染( ) ②佣⎩⎪⎨⎪⎧ 佣.工( )佣.金( )③轧⎩⎪⎨⎪⎧ 倾轧.( )轧.朋友( )轧.钢(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笞( )苔( )(2)⎩⎪⎨⎪⎧ 恺( )皑( ) (3)⎩⎪⎨⎪⎧ 犊( )牍( ) (4)⎩⎪⎨⎪⎧ 蜗( )涡( )二、词语积存 明白得运用(1)纨绔子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真烂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秋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 判定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明白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 )(2)整天和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在一起,他的心也年轻了许多。
( )(3)往常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 ) 辨词填空流连·流连流连:也作“留连”,流连不止,舍不得离去(多用于对某地某景)。
流连:不忍舍弃或离开(多用于人与人之间)。
(1)三年高中生活立即终止,大伙儿专门________。
粤教版必修二《渐》教案2篇
![粤教版必修二《渐》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5124ea6137ee06eff9188f.png)
渐――丰子恺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2、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3、掌握本文所用的方法4、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及写作目的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好好的打量一下自己,今年的你和去年的你有什么不同,相信大家都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个月的你和上个月的你有何不一样,也有些人还能发现;但是,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甚至这一秒的你和上一秒的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没几个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了。
然而,两者确实是有不同的,只是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这些细微的不同。
我们之所以察觉不到,是因为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用了一种圆滑的手段,它就叫——“渐”。
回首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读丰子恺的《渐》,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二、作者简介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
浙江桐乡人。
1921 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
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
1924 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丰子恺既长于美术音乐,又工散文。
他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洁身自好。
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颖悟。
可分为三类:(1)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2)写儿童情趣(3)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
本文《渐》便属于第一种。
三、议论性散文阅读要求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此类散文的阅读,注重理解、体味和推敲,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和观点,也就是弄清楚“为什么写”;推敲作者的行文思路,既要知道是“怎么写”的。
最后能对作品的感情倾向作出评价,读完作品后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渐》学案【走进作者】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
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
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
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
有《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等众多作品行世。
【识记积累】注音纨绔子弟佣工围炉拥衾刑笞牛犊轧朋友倾轧轧钢【课文初探】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讲明白?◎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列各项词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朱拓(ò) 仓颉(é)胚胎( pēi ) 瓮牖绳枢(yǒu)B.炮烙(páo ) 喁喁(yó)埋怨(mái)牛山濯濯(ó)C.吮吸(yǔn ) 脑髓(ǐ)札记(á) 一觞一咏(ā)D.讥诮(ào) 畏葸(xǐ)祈祷(qí) 横样子(hè)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暄藕段丝连张冠李戴天有不测风云B.迄今百无聊赖翻云覆雨皇亲国戚C.通宵礼上往来星陨如雨幅员辽阔D.恶梦没精打采不成体统凭心静气【疑难探究】1.文章两个故事寓意含蓄而深刻,即农夫抱犊跳沟的故事,乘火车的旅客这一个比喻,分别对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什么深刻寓意?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这句话中“人”的理解?【文段精析】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9-12题。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坡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1.“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一句中,“圆滑”的含义是什么?2.如果将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因为其变更是一分一秒地渐进的”,这样好不好?为什么?3.为什么说“渐”是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为什么说人生是由“渐”来维持的?请联系文段,用自己的话来作答。
4.对划波浪线的句子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不知不觉中,经过长时间后,好人“渐渐”坏了。
突出人生变化的巨大和不幸。
B.人的变化,短时间里是不知不觉的,在较长时间里是巨大的。
突出人的变化是一个渐进过程,这个渐进过程有很强的隐蔽性。
.C.在不知不觉中,人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突出人生之变不易察觉。
D.在不知不觉中,人“渐渐”地变化了。
突出人的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拓展提升【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鬈曲(án)汲水(jí)娓娓而谈(měi)摇曳(yè)B.镌刻(ān)粗犷(ɡuǎnɡ)汨汨流水(ɡǔ)泥泞(nìnɡ)C.暌违(í)鞭笞(ī)不能自禁(jīn)棱角(línɡ)D.镶嵌(ānɡ)颓圮(qǐ)喇叭声咽(yè)彳亍(ì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走头无路励精图治钩心斗角静谧B.庖丁解牛苦心孤诣峥嵘岁月絮聒C.光怪陆离无是生非扶摇直上漪沦D.休戚相关声名狼籍功亏一篑恸哭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是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请说说,你在台上装腔作势是出于你的内心需要?还是为了满足低档观众的需求?C.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是瞎说;意思没有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D.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和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小巨人姚明身高220厘米,即使到素有“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他的身高也是出类拔萃的。
B.狗咬人,当然是该谴责的,叫做“狗咬吕洞宾”。
但为什么老天注定狗咬的一定是吕洞宾呢,明明有许多警犬咬的不都是贩毒分子、车匪路霸吗?C.庖丁解牛,世称绝技。
解狗骂人,没有一个不是天才,能把狗的每一个零件都拿来骂人,连狗尾也逃不过,叫“狗尾续貂”。
D.他一向写鼓吹“台独”的文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你可千万别当一回事。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的小曲,在的日子里寻一点的安慰和满足。
②所有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家长却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六年里,了他们的天资。
A.风味苦涩短暂磨灭消灭临时苦难.风格B.C.风尚辛苦暂时磨灭D.风姿艰苦须臾泯灭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事实再次证明,不管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美之间还存在一些分歧,但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
B.新落成的图书馆分别设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英语角等多个部分组成。
C.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味高”。
D.来自铁路、邮电、卫生、公安、金融、电力等行业和部门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厦门、大连、苏州等城市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马诗(选一)①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②。
何当金络脑③,快走踏清秋。
[注]①《马诗》二十三首,是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种种感慨。
②燕山,指幽州蓟门一带藩镇割据最甚的地区。
钩,古代的一种弯刀。
③金络脑,指一种贵重的鞍具。
1.找出诗中表示意象的词语: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提升】阅读下文,回答1—4题。
胡杨仰止王本道中巴车在浩瀚的戈壁滩奔驰,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到边际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色彩。
深褐是遍地的砾石,暗红是高低错落的红柳,灰黄是起伏流动的沙丘。
那一片片的浅绿呢?请教身边的文友——啊,是胡杨!利用一次旅途的小憩,我走进了附近的一片胡杨林。
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在一片浑黄起伏的沙丘之中,突兀出现的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
在林中,我细细地观察着每一棵胡杨,他们中高的五六米,矮的只有二三米,相互簇拥地生长着,棵棵都长得铁干虬枝,粗壮有力,就连每一个细小的枝杈都显得刚劲而凛然。
那树干的树皮纵裂,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树冠阔圆如伞,叶子呈灰绿色,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与旺盛。
胡杨林深处,我陡生一种肃穆,一棵棵胡杨那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形态,仿佛有了灵性。
他们有的像龙蛇盘踞,有的像鹰鹊独立,有的像豹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惊立,有的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恐龙、一只巨蜥、一条鳄鱼……啊!胡杨,这茫茫大漠造就的生命,浩浩沙风雕镂的塑像,给我提供了宽泛无际的想像空间。
我似乎踏上了月球,萌生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
胡杨林中,有的显然已经衰老了,树皮的褶皱高高地翘起,时光的足迹在她们身上显而易见,有的树干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还有的已被但仍然保持着刚劲的躯体;有的已经死去倒下了,向四方的树枝依然绿意蓬勃,埋进了沙丘,但坚韧的枝枝杈杈仍然倔强地在地面上伸展着,顽强地固守着周围的一片沙土。
细想起来,胡杨的奉献何止是“一生”?她经历的岁月这么悠久,足见她的根系扎得多么深,躯体和筋骨有多么坚硬。
即使生命止息了,倒下了,她生命更多的部分仍然延伸在大地的深层! 怀着肃穆与景仰,文友们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我的目光依然搜寻着车窗外远远近近的胡杨。
忽然我惊异地发现,视野中时常与胡杨同时出现的是一个个小小的“村庄”,只是房屋显得有些低矮,也没有炊烟、鸡鸣、犬吠。
新疆的文友告诉我说:“那不是村庄,是少数民族的墓地。
”茫茫大漠的十几天行程中,我所见到的这样的墓地——准确地说应该叫墓群,实在比村庄还要多,与绿洲、河流、帐篷、牛群、羊群一道,构成了戈壁滩亮丽的风景。
各民族长眠于地下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活剧,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拼搏过,燃烧过,奉献过,因此活着的人才精心维护着这些墓群,作为缅怀列祖列宗的一种方式。
在新疆,维吾尔族称坟墓叫“玛扎”,哈萨克人似乎也叫“玛扎”,回族人叫“拱北”,蒙古人叫“敖包”,只是坟墓的形态各有不同。
在荒凉的戈壁之上,我还碰到过十分眼熟的馒头一样的墓群,那就是生产建设兵团【注】的“十三连”。
按照一个团的建制,本来只有十二个连队,兵团死去的人,便被戏称为“调到十三连”去了。
“十三连”是清一色的土坟,没有鲜花,没有装饰物,只有周围几株胡杨静静地陪伴着他们。
坟前一块简陋的木牌,写着亡人的名字和他们遥远的家乡:河南、上海、天津、山东……天空中有苍鹰在盘旋,中巴车继续向前疾驶着,一片又一片胡杨林在车窗外掠过,随之扑入视野的是一片片“村庄”。
是,那不是村庄,是玛扎、拱北、敖包,是“十三连”。
它们静静地躺在天山山麓博大的怀抱里,谛听着这片土地上长风的呼号,马达的轰鸣,欢庆的锣鼓。
“村庄”中的每一个成员本该安然地歇息了,但是他们的脉动并没有停止,像那一株株坚韧的胡杨,活着的时候不避艰险,不怕孤寂,不择壤土,即使倒下了,他的生命还在大地的深层中延续着……【注】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
1.开头描写浩瀚戈壁滩的独特景观,有何作用?2.文章描写了胡杨的哪些特点?试根据三、四两段的内容,作简要概括。
3.(1)本文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胡杨,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坟墓?(2)文章特别点出新疆各族对坟墓的称呼,以及“十三连”简陋木牌上的家乡名,这是为什么?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首段最后两句,就“那一片片的浅绿”设问作答,流露惊赞之情,起到了突出胡杨、激发读者情趣的作用。
B.“我似乎踏上了月球,萌生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以夸张的笔法抒发感受,表现了戈壁滩的孤独、寂寞和荒凉。
C.文章描写胡杨仿佛具有灵性的各种形态,为人们提供了宽泛无际的想像空间,意在表明沙漠具有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