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市级课题《农村初中开展法制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道法教研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道法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道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教研组开展了道法教研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我校道法教研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道法教研实践活动的内容1. 研讨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我们教研组针对课程改革和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研讨,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认识到,道法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了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了提高道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观摩课、教学反思等形式,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教研组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5. 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在道法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道法教研实践活动的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通过道法教研实践活动,教师们对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 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道法课程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明显提升。
3. 教研组凝聚力增强道法教研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
四、反思与展望1. 反思在道法教研实践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法制教育宣传社会实践报告
法制教育宣传社会实践报告《法制教育宣传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和目的法制教育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的重要途径,宣传法制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对于提高社会公民的法治素养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法制教育宣传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增强大众的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倡导诚信守法,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实践内容和方法1. 宣传活动组织通过第一手资料和现场观察,了解当地社区、学校和机关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法制教育宣传情况,收集相关宣传材料,获取社区和学校的支持和协助。
2. 法制知识讲座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法制知识讲座,针对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如合同法、刑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并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解答疑惑,引导大家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3. 法律援助活动了解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情况,参与相关活动,帮助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体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和协助,同时宣传法律援助政策,增强大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和了解。
4. 司法参观与座谈交流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进行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参观,观摩庭审活动,了解司法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
同时,与法官、检察官进行座谈交流,解答法律问题,了解司法实践。
5. 案例分析及成果展示通过案例分析,向大众普及法律案例,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和思考一些典型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增强大众的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此外,组织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宣传资料、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实践成果。
三、实践心得和收获1. 增强了法律意识和素养通过宣传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同时,参与法律援助活动,我体验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为社会公众解决法律难题,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2. 拓宽了法制宣传渠道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如讲座、参观座谈、案例分析等,将法制宣传内容渗透到社区、学校和公共场所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了法制宣传的有效性和知名度。
法治实践教学报告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具有法治素养的合格公民,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法治实践教学活动。
本文以某高校法学专业为例,总结法治实践教学的成果与不足,为今后法治实践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法治实践教学概述1. 实践教学目标法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2)使学生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3)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树立法治信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实践教学形式(1)模拟法庭: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进行案件审理、辩护、代理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2)法律咨询: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咨询活动,为学生提供法律帮助,培养学生的法律服务意识;(3)旁听庭审:组织学生参加庭审旁听,了解庭审过程,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4)实习实训:与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等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法律素养。
三、法治实践教学成果1. 学生法治意识明显提高通过法治实践教学,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们能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法律素养得到提升学生在参与法治实践活动中,掌握了法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提高了法律素养。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从事法律职业奠定了基础。
3. 实践操作能力增强通过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活动,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法律术语,进行法律文书写作、辩护、代理等工作。
4. 法治信仰逐渐树立学生在法治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法治的力量,逐渐树立了法治信仰。
他们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农村普法教育调研报告总结
农村普法教育调研报告总结农村普法教育调研报告总结近年来,我国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断提高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本次调研旨在进一步了解农村普法教育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农村普法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通过对农村普法教育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关农村普法教育的主要情况。
首先,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政府、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多个部门都积极参与了普法活动。
其次,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对法律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都有所增强。
此外,农村普法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创新,如开展法治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制作普法宣传片等。
然而,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普法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人员配备不均衡,导致普法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受到一定的制约。
其次,普法教育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于法律的了解仍然较为有限。
再次,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影响了普法教育的传播和普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农村普法教育的建议。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普法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普法教育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农村普法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其次,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开展多样化、形式新颖的普法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再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平台宣传普法知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普法教育中的作用。
最后,加强农村普法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将普法教育与农村发展相结合,推动法治建设与农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总之,农村普法教育是当前普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农村普法教育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农村普法教育的建议。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成效,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不断发展。
宣传法制教育的实践报告
一、前言法制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手段。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法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我们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以下是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法治建设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然而,部分群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我们决定开展此次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三、活动目标1. 提高群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增强法治观念。
2. 培养群众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推动法治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实现法治教育的全覆盖。
四、活动内容1. 组织法律知识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社区居民、学校师生、企业员工讲解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2. 制作法制宣传资料:设计制作法制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广泛发放给群众,便于他们随时随地了解法律知识。
3. 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4. 组织模拟法庭:邀请法律专业人士担任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审判过程,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5. 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组织编排法治题材的戏剧、小品、歌曲等,通过文艺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
五、活动实施1. 确定活动主题:本次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和谐家园”。
2.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3. 组建活动团队:邀请法律专家、教师、学生、社区居民等参与活动。
4. 宣传动员:通过社区公告栏、学校广播、企业内部通讯等渠道,广泛宣传本次活动。
5.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六、活动成果1. 提高了群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增强了法治观念。
2. 活动期间,共发放法制宣传资料5000余份,举办法律知识讲座20场,接待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
初中学校法制教育活动总结(精选6篇)
初中学校法制教育活动总结(精选6篇)初中学校法制教育篇1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后备军,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
”长期以来,我校根据各级部门的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逐步拓展德育工作的载体和领域,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确定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各个层次相互递进,现将本学年度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成立法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普法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的思想转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是量的渐进和质的飞跃的统一。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法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张恒校长亲自任组长,教导处处、政教处、共青团及各年级组等部门负责人任组员。
制订了《学生安全知识手册》、《襄河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管理实施措施》等。
领导开展全校的道德法制安全教育工作。
要求各班主任从小事抓起,从日常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学生,用法律、法规的标准去教育衡量学生的行为,让全体学生得到法的熏陶。
并定期提供本班学生中思想品德恶劣、屡教不改、有不良倾向的典型,进行相互讨论,得出最佳方案进行处理。
这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天天抓,月月抓,就有了量的渐进,在学生思想中形成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是否违反何规何法的习惯,进而形成质的飞跃。
社会实践法制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以法制教育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法律意识,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深入。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我校特组织此次社会实践法制教学活动。
三、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习惯;3.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4.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内容1. 参观法院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法院,让学生了解法院的职能、组织结构以及审判流程。
在参观过程中,法院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了法院的历史、荣誉以及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庄严和神圣。
2. 参观律师事务所组织学生参观律师事务所,让学生了解律师的工作职责、法律服务的流程以及律师在社会中的作用。
在参观过程中,律师向学生讲解了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法律事务,使学生了解到法律服务的具体内容。
3. 法律知识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学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讲解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讲座中,专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法律知识,使学生受益匪浅。
4. 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法律知识。
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
5. 法律志愿者服务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法律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社区居民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五、活动成果1. 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显著提高,法制观念得到增强;2.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了我国法律体系;3.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4. 学生在法律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服务社会,体现了法律的价值。
关于法制宣传的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制宣传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素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法制宣传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目的1. 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普及法律知识。
2. 增强公民法律素养,引导公民依法维权。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实践内容1. 宣传形式:本次实践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宣传栏、展板、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
2. 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3. 宣传对象: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学生等。
四、实践过程1. 宣传前期准备(1)成立法制宣传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收集整理宣传资料,确保内容准确、全面。
(3)设计宣传形式,包括宣传栏、展板、讲座等。
2. 宣传实施(1)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场所设置宣传栏、展板,展示宣传内容。
(2)邀请法律专家举办讲座,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
(3)发放宣传资料,让群众了解法律法规。
3. 宣传后期总结(1)收集群众反馈意见,了解宣传效果。
(2)对宣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五、实践成果1. 提高了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学生的法治意识。
2. 增强了公民法律素养,引导公民依法维权。
3. 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六、实践体会1. 法制宣传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2. 宣传形式要多样化,结合实际,提高宣传效果。
3. 要注重宣传内容的针对性,满足群众需求。
4. 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提高宣传水平。
5. 与其他部门、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法制宣传工作。
七、实践建议1. 加大法制宣传投入,提高宣传效果。
2. 创新宣传形式,提高群众参与度。
3.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宣传水平。
4. 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确保法制宣传工作持续开展。
法律实践教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法律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
本人在参加法律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习、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对法律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对本次法律实践教学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内容1. 实习经历本次实践教学,我选择了某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
实习期间,我跟随指导律师参与了多个案件的办理,包括民事、刑事、行政等不同领域。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律师的日常工作,掌握了律师的基本技能,如调查取证、撰写法律文书、与当事人沟通等。
2. 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是法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模拟法庭活动中,我担任原告代理人,负责案件的调查、起诉、辩论等环节。
通过模拟法庭,我对诉讼程序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3. 法律援助在法律援助活动中,我担任了社区法律咨询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服务意识。
三、实践收获1. 提升了法律素养通过实习、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活动,我对法律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我明白了法律不仅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模拟法庭和法律援助活动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沟通协调、应变等能力。
3. 培养了职业道德在实习过程中,我遵循律师职业道德,尊重当事人权益,诚实守信。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4. 增进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活动中,我与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
四、实践反思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法律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我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法治教学实践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法治教学实践活动。
现将本次法治教学实践情况总结如下:二、实践背景1. 国家政策要求: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为此,我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2. 学生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面临的法律问题日益增多,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教师能力提升:法治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开展法治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法律知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践内容1. 制定法治教育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课程,确保学生系统学习法律知识。
(2)教学内容:围绕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实践案例、法律道德教育等方面,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法治素养。
2. 开展法治教育活动(1)法治主题班会:每月开展一次法治主题班会,邀请法律专家、律师等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2)法治知识竞赛:举办全校性法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法律素养。
(3)法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氛围,增强法治观念。
3. 加强法治师资队伍建设(1)组织教师参加法律知识培训:邀请法律专家为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教师法律素养。
(2)开展法治教学研讨: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法治教学研讨,交流法治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践效果1. 学生法治素养得到提高:通过法治教学实践,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了法治观念,学会了依法维权。
2. 教师法律素养得到提升:教师通过参加法律知识培训、法治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了法律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规划课题结题报告《农村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旨在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充分的、个别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由于班级学额数减少,教育时空的对应增加,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来优化教育教学,加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渗入,为教育的充分性、全面性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产生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有助于学生个体及其个性的发展。
小班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公平理论之上的。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追求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班化教育正是顺应了这种要求。
教育公平理论要求教育不分种族、性别,人人平等的享有较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要求教育过程公平的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小班化教育相对来说,由于班额减少了,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关爱增加了,在教育过程层面就更能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原则的精神,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所以,小班化教育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组织方式,推行小班化教育,符合当代教育的进步趋势,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内涵包括:小班、小班教育、小班化教育。
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
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
班额学生数量,是一个动态变量,我们界定为30-36人。
小班教育: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班额减少后,教育活动即发生变化。
⑴教育活动及组织形式在时间与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⑵教育活动中的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密度和效度以及师生交往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
⑶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的变化,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理念的更新,小班教育是压缩班额后与之变化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方式。
【精品文档】如何在农村初中政史地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讨---课题结题报告-精选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如何在农村初中政史地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讨---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呼图壁县第五中学中小学地方课程渗透法制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实验班级:七(3)班二0一二年八月—二0一四年八月目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3三、课题研究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3四、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的价值????????????4五、课题研究具体的实施过程及方法???????????4六、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7七、主要参考文献???????????????????8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 中小学地方课程渗透法制教育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课题负责人:叶玉燕课题组成员:李今、何玉娟、郭丽欣、吴静、吴茜、徐晓玲等。
执笔:徐晓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提出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部门、各学科、各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
因此,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2、课题研究的背景如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必须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需要。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制定的《中初中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精神,组织开展了“中初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我们初中语文教研组从201X年8月下旬参加了学校培训后就启动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以此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法制教育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的人才,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教学活动。
本报告以我校法制教育实践教学为例,对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知识。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公民。
三、实践教学内容1. 法制知识普及: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件中的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过程。
4. 法制宣传:组织学生参与法制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
5. 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司法工作,了解我国司法体制。
四、实践教学实施过程1. 实践教学准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 实践教学实施:(1)法制知识普及: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件中的法律问题。
(3)角色扮演:组织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过程。
(4)法制宣传:组织学生参与法制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
(5)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组织学生参观司法机构,了解我国司法体制。
3. 实践教学总结: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实践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五、实践教学效果1. 学生的法律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了正确的法治观念。
2. 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法治教学实践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治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本报告将总结我校法治教学实践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法治教学实践情况1. 制定法治教育课程体系我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法治教育课程体系。
该体系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等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2. 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我校定期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如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法治电影展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法治意识。
3. 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校重视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法治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教学能力。
4. 创设法治教育校园文化我校将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法治宣传栏、法治主题班会、法治知识讲座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
5. 加强与法治教育相关部门的合作我校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法治教育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三、存在的问题1. 法治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虽然我校已制定了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但部分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法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法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法治素养不高,影响法治教育的质量。
3. 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法治教育的效果。
4. 法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法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改进措施1. 完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需求和法治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增加课程种类,提高课程质量。
2. 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法治教育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法治素养和教学能力,选拔优秀法治教育人才。
3. 丰富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创新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初二社会实践法制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初二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为此,我们初二全体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了本次法制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内容1. 参观法院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地人民法院。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法院的历史、组织结构、审判流程等。
通过参观,我们认识到法院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机构。
2. 听取法制讲座我们邀请了当地法院法官为我们作法制讲座。
法官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法律知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讲座中,法官还与我们互动,解答了我们的疑问。
3. 参观法制教育基地我们参观了当地法制教育基地,基地内展示了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料。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我国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以及法律在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人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4. 参与模拟法庭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我们参加了模拟法庭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扮演法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亲身体验了法庭审判的全过程。
5. 举办法制知识竞赛我们组织了法制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检验我们学习法制知识的成果。
竞赛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热烈。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法律意识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 增长了法律知识在活动中,我们学习了丰富的法律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模拟法庭、法制知识竞赛等活动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中学法治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中学法治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中学法治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法治建设也日益成为一个重点。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我校开展了一次法治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总结了这次活动的目的、方案、过程和效果,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法治社会实践,中学生, 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一、引言法治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通过让中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校组织了这样一次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报告将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并给出建议。
二、活动目的和方案1. 活动目的(1)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确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让他们能够合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3)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2. 活动方案(1)组织学生参观法院,了解法院的工作和司法程序。
(2)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让专业人士向学生讲解法律知识。
(3)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的审判过程。
(4)开展法律文化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法治成就和重要法律文献。
三、活动过程和效果1. 活动过程(1)参观法院: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中级法院,了解了法官的工作和司法程序。
(2)法律知识讲座:请了地方法学专家给学生们讲解了法律知识,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3)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们分组进行了模拟法庭活动,扮演了法官、律师和被告等角色。
(4)法律文化宣传活动:学校组织了法律知识竞赛和法治宣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文化。
2. 活动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参观法院和听讲座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2)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培养了他们的法治观念。
(3)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律文化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法治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为了增强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我校开展了中学法治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是青少年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法治素养。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我校决定开展中学法治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 增强学生法治素养,使学生学会依法维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活动内容1. 法治知识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学生进行法治知识讲座,内容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 法治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知识竞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3. 法治主题班会以法治为主题开展班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法治与生活、法治与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4. 参观法院、检察院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庄严和神圣,了解司法机关的工作流程,增强法治意识。
5. 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通过模拟法庭审理案件,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五、活动成果1. 学生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对法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2. 学生法治素养得到提高,学会了依法维权。
3. 学生道德品质得到提升,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六、活动反思1. 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今后可以增加更多互动性、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今后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活动内容。
3. 活动组织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要加强宣传动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七、总结本次中学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法治意识,还增强了学生的法治素养。
法制教育实践报告
法制教育实践报告一、引言法制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对于塑造一个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享我参与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收获,并总结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二、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该活动包括法律知识讲座、法庭观摩、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旨在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学习和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规范。
三、实践活动内容1. 法律知识讲座活动开始时,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了法学专家和律师为学生讲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示,学生们对于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与专家的互动交流中,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得到了专业的解答。
2. 法庭观摩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实施过程,我们组织了一次法庭观摩活动。
学生们参观了当地法院,并观看了一起真实的审判过程。
通过亲眼目睹法官、律师、被告人等各方人员的表演与辩论,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增强了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3. 模拟法庭为了提高学生对法律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学生们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法官、律师、证人和被告人等。
通过模拟庭审过程,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进行辩护和质证,如何运用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的运行机制和实践应用。
四、实践收获通过参与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我个人获益匪浅。
首先,我对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工具,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保障我们的权益。
其次,我了解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法律是有条不紊的,依法行事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遵守的法律底线。
最后,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农村初中开展法制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邢精华陈柱根课题批准文号:MJGY09062当涂县湖阳初中2013年12月安徽省当涂县湖阳初级中学课题研究小组一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初中地处安徽省当涂县和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交界处,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弟,生源素质普遍较差,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等现象时有发生。
加上周边环境治安状况不理想,不三不四的无业人员经常在校门口或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敲诈钱物,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容易上当受骗。
但湖阳初中有较好的德育管理基础,最近几年来,在学校和各方努力下,学校在初中生法制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学校内外环境有了很大的转变,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这些经验有待于总结和升华。
本课题将从湖阳初中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初中阶段的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初中阶段法制教育的规律,构建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并由此出发探寻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职能和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促进当涂县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其他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对学校德育工作和科学的制定对策也非常重要和必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国家有关教育的文件和法规也一直强调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题将从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初中的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农村初中法制教育的规律,构建农村初中法制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促进农村初中法制教育工作的发展以及推动法制教育体系的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其他农村中学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为目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全面、规范地开展法制教育,将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五五”普法规划“要根据青少年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开展法律知识教育。
要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把握青少年法制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学校做好法制教育的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和利用好本系统的人力、物力资源为中小学法制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注重加强青少年校内外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努力推进法律知识教育和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不断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国家有关教育的文件和法规也一直强调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
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
因而,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懂法、守法、用法,对于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危险期”,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将从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初中的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农村初中法制教育的规律,构建农村初中法制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促进农村初中法制教育工作的发展以及推动法制教育体系的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其他农村中学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课题研究立足我校法制教育的实际情况,旨在试图通过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法制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索农村初中学校法制教育的整体功能和最佳途径,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具有法制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通过让学生在法制教育活动中体会、感悟,在学法、懂法、守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能用法和护法,以及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从而达到预防犯罪,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为依法治校及探索农村初中法制教育的规律,构建农村初中法制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
湖阳初中《农村初中开展法制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对本课题的研究打算采用以下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
五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计划、组织、实施情况。
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一)阶段安排:第一阶段启动和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年8月)1完成课题开题工作,组织参与该课题所有老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以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继续资料搜集准备工作;确定子课题及完成相关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
2各子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和行动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11年6月)1各子课题按计划开展行动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和阶段研究报告。
每学期各小组召开2——3次研讨会,分析、交流计划实施情况。
在调查、分析和纵向对比的过程中,及时评价各项方案的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
2召开课题研究阶段研讨会,总结交流情况,撰写阶段研究报告;综合各子课题研究情况,评价问题解决的效果,发现新的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修改行动计划;部署下阶段研究工作。
时间为2010年7月。
3 各子课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调整、完善各项行动计划并会付诸实施。
(2011年6月——2011年12)。
第三阶段总结及结题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底)。
1 召开课题组会议,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资料、调查报告等成果。
3申报课题成果鉴定。
(二)课题研究的人员具体分工:邢精华、陈柱根:课题负责人,牵头做好组织和协调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负责本校及市县有关学校和部门的调查研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等。
徐春宝、何肇铭:资料收集与整理、有关事项的联络及上报、数据分析、撰写开题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
高秋道:湖阳初中实施法制教育有关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体包括:学校门卫制度、学校来人来访登记制度、学校师生违纪违法处理制度、学校安全值班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韦四春:当涂县农村初中实施法制教育的现状调查,具体包括:法制教育副校长的配备、留守儿童的关爱、平安校园创建、同类学校受周边社会环境影响的调查(如博望中学、亭头中学、乌溪中学)。
姜太平、高小军:当涂县农村初中实施法制教育的个案研究,具体包括:品行不良学生的个案研究、品行良好学生的法律素养个案调查。
陈长林:湖阳初中教师依法执教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调查。
陈柱根、徐春宝:湖阳初中开展法制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探索研究,具体包括:学校法制讲座,学校法制教育专题教育讲座,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结合,思想品德课开展模拟法庭情况,法制教育主题教育班会、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
高传月、何肇铭:农村初中学校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湖阳初中教师法律素质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六本课题研究的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一)、农村初中开展法制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二)、湖阳初中开展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三)、湖阳初中开展法制教育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调查报告等。
1、湖阳初中法制教育制度汇编包括:《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湖阳初中领导学法用法制度》、《湖阳初中教师学法用法制度》、《湖阳初中教师集体学法制度》、《湖阳初中依法治校学习培训制度》、《湖阳初中法制副校长定期联系制度》、《湖阳初中法制讲座制度》、《湖阳初中法制进课堂制度》、《湖阳初中学生学法用法制度》等。
2、湖阳初中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本校师生全面、规范地开展法制教育,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组织全体师生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确保我校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我校校委会于2010年2月6日召开会议,经研究决定湖阳初中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如下:组长:邢精华(校长)副组长:高秋道(副校长)史水林(法制副校长)成员:教导处、政教处、团委、法制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二、我校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总体要求开展本校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本校法制教育,必须贯彻以下原则: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本校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