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艺术风貌,更承载了浓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中国音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课程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以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欣赏与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熟悉中国音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流派分类;2. 了解中国音乐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3. 掌握中国音乐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创作与演奏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音乐1. 介绍古代中国音乐的发展概况;2. 了解古代中国音乐的乐律体系和乐器分类;3. 详细介绍《雅乐》、《琴学》等古代音乐文化;4. 分析古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第二单元:传统民间音乐1. 介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特点和流派;2. 研究中国不同地域的特色音乐,如蒙古马头琴、云南花灯音乐等;3. 探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第三单元:古典音乐1. 研究古代宫廷音乐和文人雅乐;2. 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曲调、演奏方式和演奏器乐;3. 分析古典音乐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4. 对比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异同。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音乐1. 介绍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创作风貌;2. 研究中国现代音乐家和乐团的代表作品;3. 分析现代音乐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4. 探讨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和冲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2. 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片段和现场演奏;3. 安排实地考察,参观音乐演出和博物馆展览;4. 课程设计独立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报告。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参与度等)占比30%;2. 个人作业(如研究报告、演讲等)占比40%;3. 期末考试占比30%。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古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古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古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古代部分)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music:history and canons(ancient time)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610009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史授课对象:音乐表演专业三、课程简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一门阐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的专业课程,是一门通史性质的音乐历史课程,是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世界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等课程的延续。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由《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大部分组成。

自原始社会音乐的产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止,涵盖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总体特点。

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部分,既自原始社会音乐的产生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这一期间音乐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内容包括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音乐形式、音乐理论、音乐家与音乐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完善学生音乐文化的整体素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认识与分析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特性,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文化,为今后的音乐教学与音乐表演注入更多的民族文化气息,使学生不仅具备现代艺术精神,更具备现代文化精神。

此外,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清晰的掌握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每一朝代音乐的样式和风格特点。

2、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3、较为完整的梳理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以及音乐理论发展的脉络。

4.、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习,认识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特性,能够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史I邱瑶瑶2016《中国音乐史I》教学大纲9.2 大纲

中国音乐史I邱瑶瑶2016《中国音乐史I》教学大纲9.2 大纲

《中国音乐史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14年音乐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授课内容:第一章:远古时期的音乐第一节: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第二节: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第三节:中国音乐的起源教学目的:中国音乐起源萌芽的研究重点难点:出土乐器的特点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PPT与音响资料为辅,同时及时与同学们进行观点互动。

授课内容: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音乐第一节:历史传说中的音乐作品第二节:“雅乐”与“礼乐”第三节: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目的:让学生把握中国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期的音乐特点。

重点难点:通过文献想象音响效果与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PPT与音响资料为辅,同时及时与同学们进行观点互动。

授课内容:第四节:乐器的发展第五节:乐律学的形成教学目的:掌握当时的乐器形制、发声原理以及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通过考古文物进行乐器的原理学习。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PPT与音响资料为辅,同时及时与同学们进行观点互动。

授课内容: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第一节:民间音乐第二节: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第三节:乐器和器乐音乐教学目的:同学熟练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特征。

重点难点:当时音乐的特征、与前期音乐的不同之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PPT与音响资料为辅,同时及时与同学们进行观点互动授课内容:第四节:乐律学理论第五节:音乐思想教学目的:当时乐律学与音乐思想的发展、重要观点。

重点难点:乐律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PPT与音响资料为辅,同时及时与同学们进行观点互动。

授课内容:第四章:秦、汉时期的音乐第一节:汉乐府第二节:鼓吹、横吹及百戏第三节:相和歌教学目的:对秦、汉时期的重要音乐品种熟练掌握重点难点:鼓吹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PPT与音响资料为辅,同时及时与同学们进行观点互动。

授课内容:第四节:古琴音乐第五节: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第六节:乐器第七节:乐律学的发展教学目的:对本朝代的重要音乐发展熟练掌握重点难点:乐器和乐律学发展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PPT与音响资料为辅,同时及时与同学们进行观点互动。

《中国音乐史及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中国音乐史及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中国音乐史及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轨迹,熟悉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深刻理解我国音乐文化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努力寻觅其发展之规律,同时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为当今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事业和实际工作提供科学的借鉴与服务。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该门课程是音乐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为指导,揭示我国音乐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讲授我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分析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状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求我国音乐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实践经验、成就和发展规律,并将其借鉴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族音乐的实践工作之中,为我们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阅读、期末卷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中国音乐历史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音乐史学原理与社会、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成为让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与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进行,在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之后开设,该课程的开设将对学生以后学习《外国音乐史及名作赏析》、《歌曲写作》、《音乐美学》等课程起到桥梁和铺垫的作用,并有助于学生以后在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时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通过学习中国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影响,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技巧和理论,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综合认知和理解。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国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鉴赏能力,为深度研究和艺术实践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中国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2. 熟悉中国古代和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作曲家和流派;3. 掌握中国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4.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5. 培养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潜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1. 古代中国音乐概述- 介绍古代中国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探讨古代音乐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功能。

2. 古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 介绍古代中国音乐的主要作曲家和作品;- 分析古代音乐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3. 中国古代音乐器概述-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古代音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构造原理。

4. 中国古代音乐流派- 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不同流派和地域特色;- 了解古代音乐的传统演出形式和场合。

5. 中国现代音乐的兴起- 探讨中国现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介绍中国现代音乐的主要风格和代表作品。

6. 中国现代音乐的作曲家与作品- 研究中国现代音乐的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 分析现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创新手法。

7. 中国现代音乐的表演形式- 学习中国现代音乐的表演技巧和流派特点;- 探讨现代音乐在舞台和影视领域中的应用。

8. 中国音乐理论- 了解中国音乐的基本理论和体系;- 学习中国音乐的记谱法和音乐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加深对主要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听示范与欣赏:通过播放音乐录音和现场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音乐的韵律、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3. 实践与创作:通过合唱、乐器演奏和创作小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大纲(The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适用专业:戏剧表演(黄梅戏方向)课程学时:30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黄梅戏表演专业的专业拓展课、选修课程、通识模块。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屮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概貌,了解屮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与成果,了解各个吋代中国咅乐的主要特色及其部分代表作品;使学牛掌握较为丰富的音乐历史知识,基木树立正确的音乐史学观,同时扩大其艺术视野,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远古一公元前1046年)1 •概述2.关于音乐起源的几种学说。

(了解)3.古乐舞:《弹歌》《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漫》等。

(理解)4.传说及文献中的音乐家。

(了解)5.古乐器及其发展历程:“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等出土古乐器。

(掌握)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046年一公元前221年)1.概述:社会变迁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2.礼乐制度:“乐县”、“舞俏”。

(掌握)3•音斥机构和音乐教育:“大司乐”及其职能、培养对象、教学内容等。

(掌握)4.乐器与乐器分类法:“八音曾侯乙墓编钟。

(掌握)5.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吕。

(掌握)6.歌诗类音乐作品:《诗经》、《雉辞》、《成相篇》。

(理解)7.著名音乐家及其经典故事。

(理解)8.音斥思想流派和音乐理论著作。

(理解)第三章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年)1.概述。

2.音乐机构“乐府”及其主要领导人李延年。

(掌握)3.民间音乐:鼓吹乐、相和歌、清商乐、歌舞戏。

(掌握或理解)4.文人音乐家:嵇康及其《声无哀乐论》,阮籍及其《酒狂》、《乐论》,桓伊与《梅花三弄》,阮咸。

(理解)5.器乐与乐器:琴曲《广陵散》,琴歌《胡笳十八拍》;山东洛庄汉墓乐器群。

(掌握或理解)6.乐律学与记谱法:京房“六十律”、苟勖“笛律”与“管口校正数”、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声曲折”、文字谱、《碣石调•幽兰》。

中国音乐史教学教案模板

中国音乐史教学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中国音乐史二、授课对象:音乐专业学生三、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分期及其概况。

2. 掌握中国音乐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发展脉络。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4. 增强学生的音乐史学素养,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1. 中国音乐历史分期及发展脉络。

2. 各个时期音乐的特点及代表性音乐家、作品。

五、教学用具:1. 多媒体课件2. 音乐史料文献3. 乐器实物或图片4. 音乐录音资料六、教学时间:8课时七、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国音乐概述1. 中国音乐的历史分期及其概况。

2.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课时:先秦时期音乐1. 远古时期的音乐活动及乐器。

2. 周代的音乐制度及代表性音乐作品。

3.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发展。

第三课时: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1. 秦汉时期的音乐发展。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机构——乐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体裁及代表性音乐家。

第四课时:隋唐五代音乐1. 隋唐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

2. 隋唐时期的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3. 隋唐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家及作品。

第五课时:宋元明清音乐1. 宋元时期的音乐发展。

2. 宋元时期的音乐体裁及代表性音乐家。

3. 明清时期的音乐发展。

第六课时:近现代音乐1. 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2. 近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3. 近现代音乐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第七课时: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

2. 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音乐家。

第八课时:总结与讨论1.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脉络。

2. 学生讨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进行讨论。

3. 观看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音乐史料、乐器实物或图片等,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感性认识。

4. 案例分析法:以代表性音乐家、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及历史价值。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2011,412012学分:4分总学时:72学时适应专业:音乐学先修课程:音乐基础知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是音乐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专门阐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高等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从宏观上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线索,了解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品,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音乐历史中的事件、人物和作品,树立正确的音乐史观。

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

了解中国音乐史的背景,感知中国音乐史的时代风格,并初步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规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继承和弘扬我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开课时间在第四、第五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第一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4学时)1、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以及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2、理解并掌握原始社会时期“乐舞”出现的主要原因和远古音阶;3、了解并掌握我国远古时期民歌、乐舞和乐器的概况;4、了解远古、夏、商时期的宫廷音乐、音乐家、音乐文化交流和音乐教育;5、重点掌握《葛天氏之乐》,《弹歌》。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8学时)1、正确理解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实际上就是等级制度;2、了解《诗经》、《楚辞》、《成相篇》的艺术特征和贡献;3、掌握八音分类法、五声与三分损益率以及旋宫转调理论;4、重点掌握周代“六代乐舞”的内容、用途,以及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在我国音乐历史上的作用,我国音阶的产生和先秦音乐美学的典范——《乐记》的内容;5、理解并掌握周秦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1、原始社会的中国音乐
2、夏、商时期的中国音乐
3、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音乐
4、秦汉时期的中国音乐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音乐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与其他音乐史论课一样具有对史实纵向思考的同一性;对民族音乐课程有一定启发和支持作用;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提升学生对技能课部分习唱、习奏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0
课外学时
0考核方式ຫໍສະໝຸດ 考试执笔者审核者
制订单位
音乐舞蹈学院
制订日期
2012/11/25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文化观,加强并提高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认识,展望中国音乐的未来之路。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并理解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各时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音乐思想、重要音乐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主要通过听赏和讲述使之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中国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国音乐简史/History of Chinese Mnsic and Appreciation of Works
课程编码
22010401322

中国音乐史-1 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1     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1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708X10课程名称:中国音乐史/Music History of China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孙继南、周柱铨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840—2000)》汪毓和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年《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中国音乐简史》主编陈应时陈聆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中国流行音乐简史》孙蕤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中国音乐史是中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本系的学科基础课程,它的综合性和知识性较为突出。

其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大部分。

中国音乐史课程的开设首先是要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概况及其主要成就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音乐史有一个全貌上的、概括性的认识和了解。

进而通过历史性的梳理和对具体历史音乐事件的阐微,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发展的关注和思考,扩大艺术欣赏的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音乐素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学生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有一个宏观认识,熟悉各个时期艺术的总风格,了解不同时期音乐家的个体风格差异。

能力:具备一定的历史史料解读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作品风格分析能力,培养从感性到理性的音乐鉴赏能力。

素质:通过文本及感性认知,逐步形成对音乐史文化意义的认知,构建纵深的艺术视野。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64课时,期间共安排了21个课时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欣赏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为主。

每个时期风格内容讲述完毕后,安排学生欣赏这一时期典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乐理、音乐史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敏感度,从听觉入手掌握“活”的音乐史,并提交分析报告。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教学文案《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刘茹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原则及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和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3.密切联系实际,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艺术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1.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音乐史料文献、文物、音响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相关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力求以音、像、图、书、谱、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音乐史料的特点及其音乐艺术内涵。

2.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讲授进度,适当开展实地教学与社会实践。

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课时数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专题研究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

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

主要内容、章次第一学期(36学时)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第三节古歌与古乐舞第四节古乐器第五节音阶的形成作品欣赏:1.埙曲《哀郢》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4课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第三节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第五节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第六节音乐思想作品欣赏:1.琴曲《流水》第三章秦、汉时期(6课时)(公元前221年——公元220)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乐府第三节鼓吹第四节相和歌第五节百戏中的乐舞第六节乐器的发展第七节音乐理论成就作品欣赏:1. 琴曲《广陵散》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课时)(公元220——公元589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文化的交流第三节音乐思想第四节清商乐第五节古琴音乐第六节歌舞戏第七节乐器第八节乐律学成果作品欣赏:1.琴曲《酒狂》2.琴曲《胡笳十八拍》3.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6课时)(公元581——960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宫廷燕乐第三节民间俗乐第四节音乐理论第五节记谱法第六节音乐机构第七节著名音乐家第七节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作品欣赏:1.琴歌《阳关三叠》2.琴箫合奏《梅花三弄》第六章宋、元时期(6课时)(公元960——1368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市民音乐的勃兴第三节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第四节说唱音乐第五节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第六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第七节乐律学的重要成果第八节音乐论著作品欣赏:1.郭沔《潇湘水云》2.琵琶曲《十面埋伏》第七章明、清时期(4课时)(公元1368——1911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戏曲的发展第三节民间歌舞、说唱第四节器乐的发展第五节重要曲谱作品欣赏:1. 江南丝竹《三六》第二学期(36学时)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公元1912—— 1989年)第八章中国近代音乐(8课时)(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2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一、西洋音乐的传入二、学堂乐歌的兴起作品欣赏: (2课时)1.《中国男儿》2.《光复纪念》第三节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1.沈心工2.李叔同作品欣赏: (2课时)1.《兵操》2.《竹马》3.《送别》4.《春游》第四节京剧的发展作品欣赏: (2课时)1.《红灯记》中的片段2.《智取威虎山》中的片段3.《沙家浜》中的《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第九章中国现代音乐(14课时)(公元1949年—公元1989年)(2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新式音乐社团的兴起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第三节声乐创作(4课时)一、城市小调二、群众歌曲三、抒情歌曲和艺术歌曲四、少年儿童歌曲五、合唱音乐作品欣赏:城市小调:1.《满江红》2.《苏武牧羊》工农革命歌曲:1.《工农联合起来向前进》2.《共产儿童团歌》群众歌曲:1.《五四纪念爱国歌》2.《大刀进行曲》3.《游击队歌》4.《八路军军歌》5.《到敌人后方去》6.《咱们工人有力量》抒情艺术歌曲:1.《问》2.《卖布谣》3.《教我如何不想他》4.《长城谣》5.《玫瑰三愿》6.《日落西山》7.《松花江上》8.《嘉陵江上》9.《在那遥远的地方》10.《卖报歌》11.《歌唱二小放牛郎》合唱:1.《黄河大合唱》2.《在太行山上》3.《长恨歌》第四节器乐创作(4课时)一、刘天华,阿炳的二胡、琵琶曲创作二、钢琴和其它器乐独奏音乐三、器乐重奏、合奏和大型器乐曲创作作品欣赏:独奏音乐1.《光明行》2.《二泉映月》3.《大浪淘沙》4.《牧童短笛》5.《渔舟唱晚》合奏音乐1.《春江花月夜》2.《森吉德玛》第五节歌剧、舞剧、秧歌剧和电影音乐(2课时)一、歌剧、舞剧、秧歌剧音乐二、电影音乐作品欣赏: (2课时)1.《麻雀与小孩》2.《小小画家》3.《可怜的秋香》4.《兄妹开荒》5.《白毛女》6.《渔光曲》7.《毕业歌》8.《义勇军进行曲》9.《铁蹄下的歌女》10.《天涯歌女》11.《四季歌》第六节音乐论著和音乐美学思想一、音乐论著二、音乐美学思想第十章中国当代音乐(14课时)(公元1989年——)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声乐创作(4课时)一、歌曲创作二、合唱音乐作品欣赏:群众歌曲:1.《歌唱祖国》2.《学习雷锋好榜样》3.《我们走在大路上》抒情艺术歌曲: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2.《我为祖国献石油》3.《马儿啊,你慢些走》4.《唱支山歌给党听》5.《玛依拉》6.《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7.《乌苏里船歌》8.《北京颂歌》9.《打起手鼓唱起歌》10.《祝酒歌》11.《在希望的田野上》12.《我和我的祖国》13.《我爱你塞北的雪》通俗歌曲:1.《清晨我们踏上小道》2.《乡恋》3.《请到天涯海角来》4.《让世界充满爱》合唱音乐:1.《祖国颂》2.《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第三节器乐创作(6课时)一、器乐独奏音乐二、器乐重奏、合奏及管弦乐作品作品欣赏: 独奏音乐:1.《喜相逢》2.《姑苏行》3.《江河水》4.《彝族舞曲》5.《战台风》6.《新疆舞曲》7.《庆丰收》重奏音乐:1.《春天来了》合奏音乐:1.《翻身的日子》2.《丰收锣鼓》管弦乐及大型音乐作品:1.《红旗颂》2.《梁祝》3.《黄河》4.《草原小姐妹》5.《嘎达梅林》第五节歌剧、舞剧、歌舞和电影音乐(4课时)一、歌剧音乐二、歌舞,舞剧音乐三、电影音乐作品欣赏:歌剧音乐:1.《刘胡兰》中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2.《红珊瑚》中的《海风阵阵吹杀人》3.《江姐》中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4.《洪湖赤卫对》中的《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舞剧音乐:1.《白毛女》中的《序幕》2.《红色娘子军》中吴菁华的"主题"音乐3.《沂蒙颂》中的《我为亲人熬鸡汤》电影音乐:1.《上甘岭》中的《我的祖国》2.《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3.《红日》中的《谁不说俺家乡好》4.《红星照我去战斗》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5.《阿诗玛》中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唱》教学建议及说明:大纲中的课时分配不绝对,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音乐史是本系音乐函授专科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音乐丈化第二章周秦时期音乐丈化第三章汉魏六朝时期音乐文化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音乐文化第五章宋辽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第六章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第七章“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该期音乐丈化四、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中国音乐史课按照本专业教学指导书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自身知识体系特点及其在整体教学方案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学科结构和局部知识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一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4)巩固性原则;(5)尊重传统与倡导创新的原则。

2、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可根据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进度进行,也可根据本学科体系提纲挈领地制定面授计划和讲授;(2)自学为主,面授为辅,重点学习各种基本乐理的一般性概念和原则,及在典型情况下的实际操作和运用;(3)典型实例分析,触类旁通;(4)课外练习并寻找问题;(5)课堂解答问题;(6)课外辅导。

(7)课堂讲授;讨论;阅读写作。

五、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成绩为百分制;适当综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

听课、作业),平时成绩为5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等。

几平时成绩不及格者,则在总评中扣除30%。

2、考核方式可为笔试、面试、论文、创作等方式,笔试需在卷面注明开卷或闭卷。

命题闭卷笔试在试后需填写试卷分析表,其他方式则需填写考试情况分析表,所有方式的考试均需出试题。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一、介绍
中国音乐史课程旨在探索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音乐的特色和影响。

通过学习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

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主题: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宫廷音乐、现代音乐等。

二、古代音乐
1. 先秦时期音乐
- 探讨《诗经》中的音乐内容
- 介绍先秦时期的音乐器皿和演奏形式
2. 隋唐时期音乐
- 讨论隋唐时期的音乐曲目和流派
- 分析《乐府诗集》中的音乐元素
3. 宋元明清时期音乐
- 了解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发展
- 探讨不同民族地区的音乐特色
三、民族音乐
1. 汉族音乐
- 研究汉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
- 学习《华严经》中的音乐记载
2. 少数民族音乐
- 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 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区别
四、宫廷音乐
1. 宋代宫廷音乐
- 探讨宋代宫廷音乐的流行曲目
- 分析《太平乐府》中的音乐体裁
2. 清代宫廷音乐
- 了解清代宫廷音乐的演奏乐器
- 研究清代宫廷音乐的音调和节奏
五、现代音乐
1. 新文化运动中的音乐
- 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 分析《中华民国国歌》的音乐元素 2. 当代音乐发展
- 了解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趋势
- 探讨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
六、结语
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音乐的了解,还可以拓宽视野,提升审美水平。

希望学生们在本课程中汲取丰富知识,为将来从事音乐相关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学时数:72 学分数: 4课程号:开课学期: 2大纲执笔人:张林大纲审核人:周红霞一、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中国音乐史》是音乐教学重要理论课程,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简史的重要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中国音乐史的知识,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熟知音乐文化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讲远中时期的音乐第一节音乐的起源和远古乐舞第二节乐器与乐律的形成一.音乐的产生(一)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产生二商代“巫”文化(二)对自然声音模仿的产生(三)表达思想感情产生(四)劳动生活中产生三著名的乐舞《咸池》《韶》《云门》吹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的产生课后作业著名乐舞有哪些本讲乐器的种类第二讲周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概述礼乐与宫廷音乐制度民间音乐一回课概况西周礼乐制度——雅乐的特点:严肃、呆板、亢长西周乐舞——六代乐舞《云门》《大咸》《九韶》《大夏》等不够完全付凯我国第一个礼乐制度大司乐音乐教育的内容:乐德、乐语、乐舞音乐教育的对象樊越超民间音乐——《诗经》的三个部分风雅颂最早的诗歌总集分别介绍风雅颂卫晓荣与《诗经》并列的《楚辞》《楚辞》中《九歌》共有十一首《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山鬼》《东君》《大司命》《河泊》等刘真乐器: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古代律制理论十二律黄大太夹姑仲林夷南无应冯晓航儒家学派:荀子对儒家音乐思想有系统的总结《乐记》核心内容系统的论述儒家的礼乐思想老子学派老子庄子二课后作业周代音乐及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第三讲汉唐时期宫廷音乐的发展一回课情况刘真:雅乐与燕乐的区别雅乐主要体现音乐的功利性,具有相对保守性冯晓航:宫廷音乐的特征1以音乐表现统治者的威严、高贵2用音乐为统治者功颂德3把音乐作为娱乐享受的手段之一功利性礼仪性旋律节奏的雅化卫晓荣汉代音乐机构——乐府乐府是创始于秦,重建于汉初的音乐机构,乐府民歌的载体形成,主要有相和歌,鼓吹乐,情商乐等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王一宁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太常寺直接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方面有教坊梨园梨园是唐太宗在内廷设立的以教为主樊越超隋唐燕乐集中的反映了这一时期与纽约文化的最高成就七部乐九部乐《情商伎》《国伎》《高丽乐》《安国伎》后添加康国疏勒两个乐部唐代大曲的结构分散序、歌、破三个部分二课后作业论述宫廷音乐的特点汉代音乐机构的作用第四讲汉唐时期民间音乐第五讲汉唐时期的乐器一回课情况冯晓航相和歌最早在于汉代,什么是徒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叫做徒歌什么是相和歌?一人唱众人喝的唱和形式王一宁相和大曲的特点:唱歌舞蹈器乐三种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曲式结构:解艳趋或乱三部分相和大曲的调式:主要有平调清调瑟调称为相和三调付凯鼓吹乐的盛行时代:汉魏时期开始盛行,以打击乐器鼓与吹奏乐器排箫横笛茄角等为主兼有唱歌的演奏形式和乐种百戏又称散乐是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新的音乐技艺的总称,在音乐表演中多半有音乐唱奏佛教音乐的发展梵吹的中国化樊越超汉代的乐器:吹管乐器茄、笛、芜笛,击打乐器:筑,弹拨乐器:琵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器打击乐器:锣、钹、星琵琶类乐器:琵琶、五弦琴唐朝燕乐所用的乐器管乐器:笛、笙、贝、叶弦乐器:琴、瑟、三弦琴、筝击乐器:方向、钟、钲、锋、铃二课后作业简述古筝的特点第六讲汉唐时期音乐家与美学思想一、回课情况卫晓荣汉唐时期的音乐家有哪些?李延年、蔡文姬、唐玄宗、杨玉环、李龟年等,蔡文姬是著名的音乐作家《胡笳十八拍》刘真唐代发的的经济,优良的政治,深厚的文化土壤,广泛了帝王音乐家唐玄宗,文臣音乐家李龟年,文人音乐家白居易、刘禹锡,百姓音乐家许和子等唐玄宗创作了《龙池乐》等唐代名曲付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声无哀乐论》是嵇康所写的一部音乐美学著作,除了《声无哀乐论》外还著有《琴赋》及其琴曲《嵇氏四年》《声无哀乐论》的论述声无哀乐论只有善和恶心、生、性、和王一宁白居易美学思想白居易认为音乐是政治的反映,白居易提出改善音乐要改善政治,主张恢复风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刘茹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原则及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和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3.密切联系实际,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艺术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
1.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音乐史料文献、文物、音响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相关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力求以音、像、图、书、谱、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音乐史料的特点及其音乐艺术内涵。

2.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讲授进度,适当开展实地教学与社会实践。

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课时数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专题研究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
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

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

主要内容、章次
第一学期(36学时)
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古歌与古乐舞
第四节古乐器
第五节音阶的形成
作品欣赏:
1.埙曲《哀郢》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4课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第三节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六节音乐思想
作品欣赏:
1.琴曲《流水》
第三章秦、汉时期(6课时)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乐府
第三节鼓吹
第四节相和歌
第五节百戏中的乐舞
第六节乐器的发展
第七节音乐理论成就
作品欣赏:
1. 琴曲《广陵散》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课时)(公元220——公元589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三节音乐思想
第四节清商乐
第五节古琴音乐
第六节歌舞戏
第七节乐器
第八节乐律学成果
作品欣赏:
1.琴曲《酒狂》
2.琴曲《胡笳十八拍》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6课时)(公元581——960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宫廷燕乐
第三节民间俗乐
第四节音乐理论
第五节记谱法
第六节音乐机构
第七节著名音乐家
第七节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作品欣赏:
1.琴歌《阳关三叠》
2.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第六章宋、元时期(6课时)(公元960——1368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三节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第四节说唱音乐
第五节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第六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七节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第八节音乐论著
作品欣赏:
1.郭沔《潇湘水云》
2.琵琶曲《十面埋伏》
第七章明、清时期(4课时)(公元1368——1911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戏曲的发展
第三节民间歌舞、说唱
第四节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重要曲谱
作品欣赏:
1. 江南丝竹《三六》
第二学期(36学时)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
(公元1912—— 1989年)
第八章中国近代音乐(8课时)
(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2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一、西洋音乐的传入
二、学堂乐歌的兴起
作品欣赏: (2课时)
1.《中国男儿》
2.《光复纪念》
第三节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1.沈心工
2.李叔同
作品欣赏: (2课时)
1.《兵操》
2.《竹马》
3.《送别》
4.《春游》
第四节京剧的发展
作品欣赏: (2课时)
1.《红灯记》中的片段
2.《智取威虎山》中的片段
3.《沙家浜》中的《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
第九章中国现代音乐(14课时)
(公元1949年—公元1989年)(2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新式音乐社团的兴起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第三节声乐创作(4课时)
一、城市小调
二、群众歌曲
三、抒情歌曲和艺术歌曲
四、少年儿童歌曲
五、合唱音乐
作品欣赏:
城市小调:
1.《满江红》
2.《苏武牧羊》
工农革命歌曲:
1.《工农联合起来向前进》
2.《共产儿童团歌》
群众歌曲:
1.《五四纪念爱国歌》
2.《大刀进行曲》
3.《游击队歌》
4.《八路军军歌》
5.《到敌人后方去》
6.《咱们工人有力量》
抒情艺术歌曲:
1.《问》
2.《卖布谣》
3.《教我如何不想他》
4.《长城谣》
5.《玫瑰三愿》
6.《日落西山》
7.《松花江上》
8.《嘉陵江上》
9.《在那遥远的地方》
10.《卖报歌》
11.《歌唱二小放牛郎》
合唱:
1.《黄河大合唱》
2.《在太行山上》
3.《长恨歌》
第四节器乐创作(4课时)
一、刘天华,阿炳的二胡、琵琶曲创作
二、钢琴和其它器乐独奏音乐
三、器乐重奏、合奏和大型器乐曲创作
作品欣赏:
独奏音乐
1.《光明行》
2.《二泉映月》
3.《大浪淘沙》
4.《牧童短笛》
5.《渔舟唱晚》
合奏音乐
1.《春江花月夜》
2.《森吉德玛》
第五节歌剧、舞剧、秧歌剧和电影音乐(2课时)
一、歌剧、舞剧、秧歌剧音乐
二、电影音乐
作品欣赏: (2课时)
1.《麻雀与小孩》
2.《小小画家》
3.《可怜的秋香》
4.《兄妹开荒》
5.《白毛女》
6.《渔光曲》
7.《毕业歌》
8.《义勇军进行曲》
9.《铁蹄下的歌女》
10.《天涯歌女》
11.《四季歌》
第六节音乐论著和音乐美学思想
一、音乐论著
二、音乐美学思想
第十章中国当代音乐(14课时)(公元1989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声乐创作(4课时)
一、歌曲创作
二、合唱音乐
作品欣赏:
群众歌曲:
1.《歌唱祖国》
2.《学习雷锋好榜样》
3.《我们走在大路上》
抒情艺术歌曲: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我为祖国献石油》
3.《马儿啊,你慢些走》
4.《唱支山歌给党听》
5.《玛依拉》
6.《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7.《乌苏里船歌》
8.《北京颂歌》
9.《打起手鼓唱起歌》
10.《祝酒歌》
11.《在希望的田野上》
12.《我和我的祖国》
13.《我爱你塞北的雪》
通俗歌曲:
1.《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2.《乡恋》
3.《请到天涯海角来》
4.《让世界充满爱》
合唱音乐:
1.《祖国颂》
2.《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第三节器乐创作(6课时)
一、器乐独奏音乐
二、器乐重奏、合奏及管弦乐作品作品欣赏:
独奏音乐:
1.《喜相逢》
2.《姑苏行》
3.《江河水》
4.《彝族舞曲》
5.《战台风》
6.《新疆舞曲》
7.《庆丰收》
重奏音乐:
1.《春天来了》
合奏音乐:
1.《翻身的日子》
2.《丰收锣鼓》
管弦乐及大型音乐作品:
1.《红旗颂》
2.《梁祝》
3.《黄河》
4.《草原小姐妹》
5.《嘎达梅林》
第五节歌剧、舞剧、歌舞和电影音乐(4课时)
一、歌剧音乐
二、歌舞,舞剧音乐
三、电影音乐
作品欣赏:
歌剧音乐:
1.《刘胡兰》中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2.《红珊瑚》中的《海风阵阵吹杀人》
3.《江姐》中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4.《洪湖赤卫对》中的《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舞剧音乐:
1.《白毛女》中的《序幕》
2.《红色娘子军》中吴菁华的"主题"音乐
3.《沂蒙颂》中的《我为亲人熬鸡汤》
电影音乐:
1.《上甘岭》中的《我的祖国》
2.《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3.《红日》中的《谁不说俺家乡好》
4.《红星照我去战斗》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
5.《阿诗玛》中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唱》
教学建议及说明:
大纲中的课时分配不绝对,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