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加拿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的层次和应用范围

教学设计的层次和应用范围

教学设计的层次和应用范围一、教学设计的层次(一)依据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分层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那么,根据问题的范围、层次、难度等的不同,教学设计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范围、层次、难度等,即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用于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从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看,一般可归纳为三个层次:⒈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教学设计的最初发展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始的。

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有时还吸收媒体专家和媒体技术人员参加,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价。

⒉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这个层次的设计范围是课堂教学,它是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下,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

其设计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选择或编辑现有的教学材料来完成目标,而不是开发新的教学材料(产品)。

如果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整个课堂层次的教学设计完全可由教师自己承担完成。

当然,需要时,也可由教学设计人员辅助进行。

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按照系统观点,上面两个层次的课堂教学和教学产品都可看作是教学系统,但这里所指的系统是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

例如,个别化学习系统、一个学校或一门专业的课程设置、职业教育中职工培训方案或一门课程的大纲和实施计划等。

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的、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等,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较大,而且系统设计一旦完成就要投入范围很大的特定场合使用和推广。

因此这一层次的设计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甚至包含有关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来共同完成。

以上三个层次是教学设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分类。

产品、课堂、系统三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可以按照自己面临教学问题的层次,使用相应的设计模式。

初中七下地理《美国》教学设计

初中七下地理《美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所在经纬度。

2.运用地图资料找出美国的地形和河流。

3.运用所学掌握美国所处温度带,并能说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和资源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揭示美国的地形、河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教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啊,刚从澳大利亚带团回来。

澳洲的美景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你们也都去过澳大利亚吧。

那我要问一问你们:“澳大利亚名闻天下的三大美名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今天,我又要带团出发了。

这次我要去的是西半球的超级大国。

想知道是那里吗?来看一看我做的宣传海报。

【播放关于美国的精选图片】教师:你们知道我要去哪里了吧。

没错,就是美国。

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我啊。

可是,我从来没去过美国。

主任又给我下了死命令——出发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了解,他还给我发了一份任务清单。

找位同事帮我读一读。

【学生朗读教学目标】教师:我将思路整理一下发现,我需要从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资源方面来了解美国。

我准备绘制一幅美国的地理概况简图。

可是……我的动手能力特别差。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5《Canada-The true North》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5《Canada-The true North》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5《Canada-The true North》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节课的中心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综合考虑学情,对教材进行灵活取舍而设计的一堂课。

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展示为导向,教师以引入、引导、组织、帮助、指导为辅助,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加工、知识体系建构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发展。

在语言输出环节,给学生设计半开放型的任务,既有足够的挑战性,又照顾学生的基础,使学生敢于表达自我,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活动在课前,学生快速浏览预讲义,对加拿大有一个大体了解。

在热身活动中,学生欣赏加拿大官方旅游宣传片,研讨加拿大地图,并进行小测验。

这些活动的设计意图是感受视觉冲击,激发研究兴趣,抓住学生对加拿大想要了解的兴趣,转化为地图上重要地理坐标的梳理,快速输入加拿大的基本信息,做一个初步了解。

第二步:阅读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进行速读课文,完成相关任务,预测文章内容并补充完整句子,将课文段落大意连线,读取课文获取细节信息。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技能,特别是总结和理解文本。

同时,通过任务为导向,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建构知识体系,取长补短,使学生获得表达自我的成就感,从而内化为研究的动力。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与旅行和加拿大有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

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研究技能,特别是总结和理解文本,同时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欣赏多元文化现象,更好地理解国家之间的差异。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XXX Canada。

XXX。

Canada is known for its vast landscapes。

friendly people。

and diverse XXX discuss some of the must-visit places in Canada and the best XXX.Firstly。

美国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美国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美国》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特点。

2.根据地图概括出美国的自然条件特点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美国的种族构成与多元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美国的种族歧视,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资料分析,读图,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视频引入学生观看视频师: 这个视频中,繁荣美丽的国家在大洋的彼岸,她的名字叫美国,我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了解对方才能让我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你知道国旗图案其中的含义吗?生:(可能的答案)这是美国国旗,国旗的13个交替的红色和白色条纹代表了13个原始殖民地。

蓝色字段上的50个白星代表50个州。

活动:学生讲述自己眼中的美国师展示:美国代表性的照片(板书)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六节美国一、移民国家与多元文化1.地理位置读图,说说美国的地理位置。

生:(可能的答案)美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美国的领土主体属于北美洲的中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邻加拿大,南邻墨西哥。

2.领土组成美国的领土由哪几部分组成?生:(可能的答案)美国的领土由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三个部分组成。

活动探究1:评价美国的地理位置优越性就美国本土而言,其海陆位置有何优越性?生:(可能的答案)美国三面临海,利于接受海洋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

3.自然环境(1)地形根据地形区的分布,归纳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美国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东部低山区,中部宽广平原,西部高大的山地(2)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亚热带的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热量较为充足。

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

师:读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美国降水分布的特点。

英语国家概况修订版教学设计

英语国家概况修订版教学设计

英语国家概况修订版教学设计1. 简介本课程将围绕英语国家概况展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通过批判性思维对英语国家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2.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英语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了解英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学习英语国家与中国的教育比较;•训练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政治制度;•英语国家的文化多样性;•英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英语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英格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6个英语国家的比较分析;•英语国家与中国的教育比较。

3.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文献阅读和汇报等。

4. 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周)英语国家概况简介 1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政治制度 2英语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2英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英语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 23英格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6个英语国家的比较分析英语国家与中国的教育比较 2总结与反思 15. 评价方法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将综合运用考试、作业、讨论和演讲等多种手段,以全面、客观、公正、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6. 参考教材•《世界各国简史》(修订版),明诚出版社,2008年;•《英美概况》(第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全球视野下的教育体系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7. 总结本课程将通过对英语国家概况的全面介绍和比较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Lesson8Canada(教学设计)冀教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Lesson8Canada(教学设计)冀教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我通过在线平台发布了预习资料,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监控预习进度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预习任务,但对于一些新的词汇和句型,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通过故事、案例和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知识点时,我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加拿大的基本国情。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描述和表达加拿大的基本国情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可能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3.自然风光:学生已经学习过自然风光的概念,能够理解自然风光代表一个国家独特的景色。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加拿大的自然风光,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紧密,能够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加拿大的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具体目标如下:
(4)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英语讨论和描述加拿大的国旗、国徽、首都、主要城市以及自然风光等基本国情。
(5)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加拿大国旗、国徽、首都、主要城市以及自然风光等基本国情的介绍和交流。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教授的是冀教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Lesson 8 Canada。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加拿大的国旗、国徽、首都、主要城市以及自然风光等基本国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加拿大的基本国情,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年级地理上册《加拿大》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上册《加拿大》教案、教学设计
-分析加拿大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其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加拿大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讨论。
-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讨论结果。
2.讨论主题:
-加拿大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加拿大气候对人口分布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加拿大自然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介绍加拿大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水资源等。
-讲解加拿大在全球资源领域的地位,以及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加拿大的历史文化:
-讲解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民族构成、官方语言。
-强调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特点,以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5.加拿大的政治制度:
-介绍加拿大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象征、政治体制及国际关系。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加拿大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4.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加拿大的政治制度,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利用网络资源、图书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查找、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加拿大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设计一份思维导图作业,让学生以加拿大为主题,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研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选取加拿大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如气候、资源、多元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实践活动:
-安排一次课堂展示活动,要求学生以加拿大的某一特色为主题,如尼亚加拉大瀑布、班夫国家公园等,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形式展示加拿大的自然风光。

七年级地理《加拿大》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加拿大》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加拿大》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1、教材分析加拿大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矿产和资源极其丰富。

沿海有世界大渔场,造纸业在世界上有重要的地位。

加拿大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对外贸易繁荣。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加拿大成为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

2、学生分析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北美洲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情况、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学习加拿大的时候就比较有针对性。

学习者可以通过教师的“学案”结合以前学习的北美洲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导学。

同时,在以前的课程学习中,教师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册,并结合图册进行讨论的能力。

因此,对于本节“学案”课程教学而言,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加拿大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图册、文字并进行讨论、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加拿大地广人稀,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知道加拿大矿产和身林资源丰富;了解加拿大经济的特点及工业的分布、主要的工业中心。

过程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学案”的形式展开。

即让学生在教师制作的“学案”中查找各个知识点,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制作成汇报材料进行演示、讲解。

同时,教师辅之以必要的引导、分析。

从而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认识加拿大是世界上农业出口大国,培养学生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能力。

同时,在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探索“学案”的过程中,了解加拿大发展经济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加拿大经济的重要部门、产业分布。

2、教学难点“学案”的特点决定了本节教学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知识点、整理知识点,分析加拿大地理情况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导言: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加拿大,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机遇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度。

富饶的土地,秀丽的风光,良好的治安,热情友善的人民,发达的工商业,高品质的生活和完善的福利体制等,这一切都成了加拿大的代言词。

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世界地图、地球仪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地理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世界。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2.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方面,对七大洲和四大洋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3.提醒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你们知道这些地方在世界的哪个大洲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位置、主要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理解各大洲和四大洋对世界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学生对地理空间的想象力较强,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以提高他们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发展与合作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1.能够运用数据,说出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够运用地图,指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3.能够通过分析实例,理解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4.能够运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通过分析实例,理解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运用资料,理解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收集国际合作的资料。

2.收集在当今国际社会体现中国力量、中国智慧的案例。

3.多媒体课件。

新课导入 出示联合国标志图,提问学生:这个图案代表哪个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什么?反映了当今什么样的国际趋势?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当今的国际趋势:发展与合作,从而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1.地域差异的原因【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局部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角度,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分析欧洲与非洲的自然环境差异。

【学生活动】结合地图,利用前面几章学过的内容,分析两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差异。

【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110页图6.1“世界国家和地区人类发展指数(2021年)”,指导学生估算出欧洲和非洲的平均发展指数,并分析得出:欧洲平均发展指数比非洲高,欧洲的平均发展水平高,非洲的平均发展水平低。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第110页图6.1“世界国家和地区人类发展指数(2021年)”,估算出欧洲和非洲的平均发展指数,并得出欧洲平均发展水平高,非洲平均发展水平低的结论。

【教师活动】通过对比欧洲和非洲的自然环境差异,以及欧洲和非洲的平均发展水平差异,可以总结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有优有劣,开发历史有早有晚,所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承转】世界上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发展水平低的国家都有哪些?他们位于哪个大洲?又有哪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呢?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显著差异【教师活动】再次出示教材第110页图 6.1“世界国家和地区人类发展指数(2021年)”,引导学生找出发展水平高的和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有哪些。

地理美国教学设计意图

地理美国教学设计意图

地理美国教学设计意图地理美国教学设计意图第七章第二节美国(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自然概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2.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3.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4.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区)的主要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2.学会分析图像、表格等各种信息的方法3.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4.通过学生收集美国经济发展对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5.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3.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教学难点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四、课时三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老师:在前边几章学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属于东半球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崭新的章节西半球的国家大家看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图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板书: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美洲,美洲又分为南美洲与北美洲南美洲与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以北为北美洲以南是南美洲人们还习惯把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大家在地图上找找属于拉丁美洲的国家和地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北美与拉丁美洲主要以美国与墨西哥的分界线为界,以南的部分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主要说拉丁语讲授新课:近来一部《阿凡达》掀起了一股看3D电影的热潮,大家都知道是哪产的这部电影吗?学生回答:好莱坞教师:大家还看过好莱坞的哪些大片呢?学生回答:教师:大家知道不知道好莱坞位于哪个国家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美国,了解美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大家看书图、图和地图册找出美国有那几部分构成板书:第一节美国一、美国的疆域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家在地图上看一个国家的领土构成时,要注意补充框图所指示的海外领土美国的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以下是美国领土的历史演变:美国独立战争后,当时的领土仅限于加拿大以南、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达以北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奴隶主和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竭力进行领土扩张1803年,美国用1500万美元购得法属路易斯安那1818年,取得英属殖民地俄勒冈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佛罗里达183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得克萨斯宣布为“孤星共和国”,并申请加入美国,1845年7月美国正式吞并得克萨斯1846年,美国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英国放弃了北纬49度以南的俄勒冈地区1846年,美国挑起了对墨西哥的战争,紧接着又在加利福尼亚鼓动叛乱,宣布成立“加利福尼亚共和国”,1847年9月,美军侵占墨西哥城1848年2月,墨西哥被迫签约,割让了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1853年,美国又以1000万美元强购了新墨西哥以南的一块墨西哥土地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代价从沙俄手中购得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1898年吞并了夏威夷群岛美国独立后,它的领土不断向西扩张西部有着广阔无垠的土地,富饶的资源,那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劳动人民都把西部看作谋生之路,他们不惜变卖家产,带着自己仅有的家当,赶着牛车、马车、羊群成群结队地向(来自:海达范文网:地理美国教学设计意图)西挺进当时称之为“西进运动”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因反抗而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偏远的地区西进运动成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教师讲述:再讲下边之前,咱们先明确一个概念——移民所谓移民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比如说因为婚姻、就业、亲属等许多原因而在外国定居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得外国国籍我说几种情形,同学们说是否属于移民店铺教师板书:移民国家学生回答:教师接着提问: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学生回答:教师接着提问:出国旅游学生回答:教师接着提问:在国外工作并拿到绿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他们都不是移民,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取得外国国籍,只有当一个国家主体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可以称之为移民国家美国的土著居民(祖祖辈辈都居住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印第安人大家根据图美国人口构成,还有黑板上美国的人口构成表结合刚才的概念判断一下美国是不是移民国家?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由于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而其他地区的人却占了%,所以美国的主体是移民,即为移民国家教师讲述:在美国的华人有160多万,看书上介绍找出华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在这些华人聚集的地方形成了唐人街总的来说,现在“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在唐人街时常看到很多唐人餐馆,而餐馆和洗衣铺皆为早期华侨主要的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旧区,环境较为挤迫,治安和种族问题亦是某些华埠要面对的问题多年来,凭着、随着华人的富裕,华侨在外国的地位渐渐提高,新一代的华人移民会选择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现华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现象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还是娱乐,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体现东方华夏色彩,并没有华人聚居地的本意了名称的由来: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教师讲述:看书上P81的阅读材料,大家分组讨论总结一下华人在美国哪些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展现了华人的什么品质?学生讨论后选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华人在美国的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聪明、认真等教师讲述:.课本图中的活动,找四个学生分别扮演黑人、印第安人、华人和白人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同学设置情景表演教师提问: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并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黑人、印第安人还有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贫富相差悬殊等社会现象第二课时在上一节我们知道了美国的疆域居世界第四位,那么在这么的地域内地形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就在下边的内容中学习读图找出美国主要山脉、河流和地形区?教师板书:美国的地形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讲述:主要的山脉有:科迪勒拉山系一部分、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河流: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我国的长江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地形区:中央大平原、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太平洋沿岸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约占世界平原面积的10%读图说出五大湖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五大湖总面积约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也是最大的淡水湖群它们按大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综合以上所述总结一下美国地形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讲述:美国的地形明显地分为西部高大山地、东部低缓高地和中部广阔平原三部分,各部分呈南北纵向分布1)西部以高大的山地、高原为主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宽度广,包括了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约占了美国本土面积的1/32)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宽度和高度均不大3)中部为宽广的平原,从五大湖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美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1、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3、活动建议: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二、教学内容分析《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三、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时事的关心,开展模拟世界气候峰会的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和组织学生就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2.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3.认识美国消耗了全球的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认识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2.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3.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4.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理解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2.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础上五、教学重点1.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2.了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六、教学难点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七、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无锡物联网基地”和《京都议定书》的材料八、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能力目标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难点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教学突破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学生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移民国家1.导人新课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游行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板书:移民国家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3.阅读教材81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4.阅读教材81页2题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板书:种族歧视5.情景教学(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板书:华人的贡献6.过渡: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有哪些异同?二、农业地区专业化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2.展示世界政区图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4.展示美国国旗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7.引导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8.过渡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展示材料.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板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9.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板书:地区生产的专业化10.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11.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12.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小结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农业生产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专业、高效的生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第二课时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2.引导: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3.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西半球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

本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国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位置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西半球国家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半球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西半球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了解各国的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3.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半球国家的特点。

2.运用地图教学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国的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4.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西半球国家的地图、图片和相关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西半球国家特点的问题。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西半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西半球的国家分布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哪些西半球的国家?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地图、图片和案例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冀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冀教版)

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国家的建立。

美国在当今社会,是一个超级大国,它被纳入世界历史的X畴,始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美洲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成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美洲人民对殖民地的反抗,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等步骤,在1783年,美国终于换来了英国对它独立的承认。

教师应多展示图片,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以弱胜强以及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或图片来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左图右书学习历史的习惯。

学生从华盛顿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

2.了解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

3.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4.了解1787年宪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国家和民族的新生,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1787年宪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某某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但又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2.北美独立战争的经过。

(二)教学难点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2.种植园经济。

3.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1.讲述法。

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经过可用此法来解决。

2.归纳法。

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可用此法。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6 发展与合作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6 发展与合作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2.对比不同国家发展差异读世界国家和地区人类发展指数(2020年)图,说一说哪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哪些地区低?出示世界国家和人类发展指数图提示:人类发展指数是通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受教育程度和人均预期寿命三个指标综合计算的。

人类发展指数取值范围为0-1,值越高,表示发展水平越高。

3. 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图,说一说发达国家有哪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特点是?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对比(1)生活水平的差异出示英国与印度的真实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差异。

(2)教育水平的差异(3)医疗水平的差异5.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追问:两类国家形成的发展关系有哪些?列举案例:中非合作论坛是我国和非洲国家在“南南合作”范酶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旨在加强我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

探究二: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1.经济全球化如今,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人们的联系更加密切,形成“地球村”。

2.经济往来密切的必要性出示图片—资金、技术、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3.经济往来密切的促进条件(1)交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舟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很不便利。

随着飞机、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

出示交通发展,引导学生说一说:(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活动探究:讨论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渝新欧”班列是中欧班列的主要运输线路之一。

该班列从重庆出发,终点是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000多千米。

阅读图,说一说“渝新欧”班列2.图文结合,归纳总结:全球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一些不足。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设计-《Lesson 8 Canada》|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设计-《Lesson 8 Canada》|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设计-《Lesson 8 Canada》|冀教版一、教学目标语言技能目标1.听-学生能听懂并获取课文中重要信息。

2.说-学生能用英语口语表达学习到的关于加拿大的知识。

3.读-学生能流利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文化意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加拿大的基本信息,如:首都,国旗,饮食文化等。

2.学生能够感性理解加拿大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3.学生能够在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上加强自己的意识。

学习策略和方法1.通过听、说、读等方式,综合提高英语能力。

2.通过关注学习材料的文化背景,了解多元文化。

3.通过配合小组合作练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预备知识(Pre-knowledge)1.常用英语问候语和礼貌用语。

2.英文基础词汇、语法结构等。

三、教学环节(Teaching procedure)1. 外研社五年级英语上册 Lesson 8 加拿大主题单元介绍(3分钟)从教材的封面和主题单元标题入手,介绍东道主国加拿大。

2. 听觉输入环节Part 1 看图片选答案根据听力内容,选出对应的图片。

(10 分钟)设计思路:在声音、图像的双重刺激下,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吸收知识点。

Part 2 听录音,完成关键句子。

(15 分钟)设计思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听mp3录音,增强听觉输入,并通过此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3. 看图说话Part 1 课文主题词汇复习(5 分钟)通过让学生复习课文中的主题词汇,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加强课文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Part 2 看图说话环节(10 分钟)设计思路:先让学生看图,根据图所示情景讲述一些简短的句子,并鼓励参与课堂的每位学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课文阅读1.学生自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10 分钟)2.小组合作,进行阅读理解。

(10 分钟)设计思路:通过自己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The U.S.》教学设计

《The U.S.》教学设计

Lesson 9 The U.S.【教学目标】1. 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以下词汇:of,star2. 学生能认读、理解并运用下列句子:They speak…3. 学生能介绍有关美国的基本信息,知道美国的重要景点,在地图上能够找到美国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课重点单词:of, star难点:能用英语向其他人简单介绍美国这个国家。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1. 复习单词2. 出示两幅国旗任选其一介绍国家情况(从语言国旗语言景点等方面)3.lead in出示地图美国的加拿大的地图T:Look at the picture ,think about a question what country is next the U.S.?Ss:Canada.Now ,this class we will learn a new country .It’s the U.S..(讲解一下美国的缩写,注意the不要落下)二、Presentation1.words(1)出示本课需要掌握的单词,依次是单词和意思教师依次领读单词和讲解意思,必要时需要学生做笔记。

单词操练:可以单击,点名读单词。

指名领读单词。

学生齐读单词。

(2)重点单词讲解country 国家复数变化变y为i加esspeak ➕语言表示说某种语言Washington, D.C. 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复习中国和加拿大的首都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What’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Canada?2.Passage(1).open the book,read the passage by yourself 学生自己读课文、(2)听录音,跟读录音(3)师范读课文(4)讲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学生试着逐句翻译第一部分(5)认识第二部分的白宫和自由女神像,出示图片,并用this is句型介绍,此部分的景点名称要多读几遍(6)出示白宫和自由女神像的介绍,帮助学生学习第二部分的句子三.Considation运用本节课所学介绍美国的情况可用句型(this is ,the capital city of,the flag of ,the u.s.has …..等)四.Practice1.生完成part3的练习题2.师生共同完成课件练习题五.Summing up and homework1.Summing up总结本课单词和句型2.Homework背诵本节课单词并介绍美国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和加拿大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美国和加拿大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美国:[读图识记]1.两大洋、墨西哥湾、两个海外州;2.三大地形区: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3.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墨西哥湾、密苏里河、圣劳伦斯河、格兰德河、哥伦比亚河;4.主要城市群:大西洋沿岸(波、纽、费、华),五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匹),太平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休、新)5.主要农业带。

(一)国土组成:本土有48个州、一个首都所在的特区,还有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面积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二)位置:海陆位置:本土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西南邻墨西哥、北邻加拿大;阿拉斯加州北临北冰洋、南临太平洋;夏威夷州为太平洋中的岛屿。

经纬度位置:本土位于120°w——80°w,30°n——50°n之间;阿拉斯加州位于160°w——80°w,60°n——70°n之间;夏威夷州位于180°——155°w,20°n——30°n之间。

(三)自然条件的特点:1.温度带及气候:本土绝大部分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州在高纬度,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

美国的主要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次还有温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阿拉斯加州),高原山地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威夷州),所以美国的热带农产品需进口。

2.海陆位置: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冬季不冻。

所以海运便利。

3.地形: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约占世界耕地面积10%。

(1)美国耕地面积共有1.9亿公顷。

(2)地形区——三大纵列带:西部:高原、山地(科迪勒拉山系)中部: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东部:低山(阿巴拉契亚山脉)[注意]分析美国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小,但耕地面积却比中国多,原因:中国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比重小,而美国以平原为主。

4.河湖: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了良好条件。

5.自然资源: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工业原料,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另每年需大量进口锰、铅、矾、钨、镍、铬等矿产。

(1)矿产:①煤炭: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储量大、质量好)、中部平原、落基山脉(储量更大、但质量差)。

②铁:主要分布在苏必利尔湖西岸和伯明翰附近。

③油气: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阿拉斯加沿岸和加利福尼亚州。

④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落基山脉。

(2)森林、草原:美国拥有18亿公顷的森林,森林覆盖率占全国1/3,主要树种有美洲松、黄松、白松和橡树类。

草原面积广阔。

(3)水能丰富:哥伦比亚河是美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

——原因:该河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较多;又处于大陆西岸,迎风坡降水丰富;注入海洋,流程短,落差大。

(4)核电发达:美国核电量居世界首位。

(四)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1.人种:本区人口2.7亿。

(1)白种人占80%以上;(2)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约占13%,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城市,特别是纽约、芝加哥、落杉矶、费城、底特律、华盛顿等;(3)印第安人有100万人,分布在“保留地”;(4)华人、华侨有165万人,主要分布在旧金山、纽约、落杉矶等城市;(5)墨西哥人有1000万;2.人口分布特点:(1)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3)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

3.人口国内迁移:近几年来,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冷冻地带——纬度高,气候寒冷;工业集中,大气污染严重。

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优美,空气洁净。

(五)农业的现代化和专门化:1.农业生产特点:(1)农业现代化水平高,高度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集约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率最高的农业国。

(2)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美国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有: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烟草、稻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玉米、小麦、);美国是世界上进口热带经济作物最多的国家,主要有咖啡、可可、香蕉、天然橡胶等。

(3)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等)。

(4)生产规模大(家庭农场方式经营)。

(5)科技投入比例大,商品率高。

(6)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产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产国)、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

2.农业地域专门化:(1)定义:地域专门化是指农业生产中按地区进行的社会分工,即各地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及历史地位,形成一种比较集中的特定农业部门,该部门以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投入到区际农产品的交换中去。

(2)地域专门化生产的好处:①.充分发挥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②.充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③.有利于科学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缺陷:加剧了农业生产不平衡的状况。

3.农业带及其原因:农业带分布原因乳畜带五大湖区及其以东大西洋沿岸自然因素:纬度较高,气温低,生长期短;土层薄、土质较差;不适合种粮食,而适合牧草和青贮玉米。

社会因素:接近工业区、城市和人口众多,有巨大的牛奶和乳制品消费市场。

玉米带中部平原,乳畜带东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年降水量500——1000mm。

小麦带中部平原,中部和北部各有一个小麦带南部:为冬小麦。

北部:为春小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夏季高温,年降水量400——600mm。

棉花带中部平原,35°n以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无霜期200天以上;年降水量500 mm以上。

亚热带作物带东南沿海,棉花带以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内陆性气候,高原上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天然牧场;地广人稀。

4.农业地域类型:①乳畜业——即分布在乳畜带。

②商品谷物农业——即分布在玉米带、小麦带(中部平原)。

③水稻种植业——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旱地直播)。

④大牧场放牧业——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区。

⑤混合农业——混合农业带。

5.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必修下册)例:商品谷物农业:①.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②.便利的交通运输(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公路和铁路相衔接);③.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生产);④.高度发达的工业;⑤.先进的科技。

(六)工业:1.现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2.对外贸易:①.出口多——工农业发达;②.进口多——由于本国消费量最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海外投资多,跨国公司遍布各大洲;由于西欧、日本的兴起,地位下降。

③.外贸是进口大于出口;3.工业区:工业区发展特点发展条件工业部门工业中心东北部工业区(五大湖南岸和大西洋沿岸)世界著名工业区,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开发最早;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平原土壤肥沃;市场广阔。

钢铁、汽车、化学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南部工业区(墨西哥湾沿岸等地)二战后工业迅速发展,条件优越的“阳光地带”“阳光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墨西哥湾西北石油丰富。

石油、宇航、飞机、电子休斯敦西部工业区(太平洋沿岸)二战后兴起,资源丰富的“阳光地带”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知识密集。

宇航、飞机、电子落杉矶、圣弗朗西斯科、硅谷4.[注意]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①.地理位置:位于美国东北部,西临大西洋;②.历史基础: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③.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④.交通:湖、河、海交通便利,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五大湖水运便利;⑤.农业基础:平原土壤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⑥.市场广阔:拥有庞大的市场。

(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小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律——地理位置、历史基础、矿产资源、交通运输、农业基础、消费市场、科技力量、劳动力。

运用以上分析规律,学会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注意]分析“硅谷”新兴工业的特点:(必修下册)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注意]分析“硅谷”新兴工业的区位条件:(必修下册)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地中海式气候,温暖湿润)③.有高等院校,知识密集;④.便捷的交通;(旧金山的航空港、高速公路)⑤.军事定货。

(七)城市:1.华盛顿:美国首都,全国政治中心。

2.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最大海港、综合性工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3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铁路枢纽。

4.底特律:最大汽车工业中心(汽车城)。

5.匹兹堡:“钢都”。

6.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航空航天研究和发展中心。

7.洛杉矶: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最大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石油,电影,华人集中。

[注意]洛杉矶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城市,原因——①.汽车数量过多,排放汽车尾气中含大量氮氧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生成刺激性物质;②.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③.夏季多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8.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海港,电子——“硅谷”,石油,农产品加工,华人集中。

9.新奥尔良:美国第二大港口,旅游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