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思想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姓名:刘岩
论思想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1.思想道德起源、产生和发展
1.1思想道德的起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起源于人类最初的生产活动。道德在本质上是由人们的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和服务于社会存在的。而人类社会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的,经济关系、生产方式都是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的。因而,道德也必然是有规律地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1.2思想道德的产生
道德最初是从人类的劳动生产过程和人自身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人类两种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矛盾、各种社会联系越来越复杂,就使得最初存在于原始人中的调节矛盾、维持正常生活的天然秩序,不适应发展人类两种生产的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新的借以协调自己战胜自然的规范,这就是最初的道德,即原始人的道德。由于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必须结成某种集体,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相互协作,团结友爱,尽心竭力维护集体,而没有自私自利的观念与行为,以维持大家的生存。这就构成了原始人道德的基本特征。原始人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包含在风俗习惯中。随着分工的出现,私有制产生了。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亦随之产生。
1.3思想道德的发展
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以后,原来统一的社会分裂为相对立的阶级,统一的道德也分裂为阶级道德。阶级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种社会形态。这三种社会形态有某些相同之处,反映在道德上,构成整个阶级社会的道德与无阶级社会道德的根本区别。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它要求改变与几千年的私有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规范,建立起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的核心就是集体主义原则。以往的阶级道德将逐渐地被统一的社会主义道德所取代。
将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过渡,道德也要发展到更高的阶段。纵观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就是由统一的道德发展到阶级社会的阶级道德,随着阶级的消灭,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道德又将取代阶级道德的过程。这是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道德的进步与每一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进步与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一种反映。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衡量行为正当与
否的观念标准,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一个尺度,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普遍意义上,对很多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而一旦一个人若违背社会道德,那么人们就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造成他没有好的名声,从而对他形成一种来自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约束他的行为。道德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2.思想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1思想道德是做人的准则
思想道德是做人的准则。思想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思想道德与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相比较,有其特殊的属性。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调节规范体系,其特性具体体现为: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它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准则和信念,它表现在人们的视听言行之上,深藏于习性品格和意向之中。思想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制性的,主要借助于传统习惯、教育宣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思想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道德的要求、戒律、规则等只有在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良心和信念时,才能得到实施。思想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如果只是从追求某种个人的利益出发,以贪图报偿为前提去实施道德规范就谈不上什么道德价值。
2.2思想道德规范做人的行为
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教育,而是一种内在的教育,加强道德教育重在人们的自我道德的修养和德性的自我养成,将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内在的“自律”,这也是“德治”最具实质性的实践功能。“德治”本身就是教育,通过道德的教化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使社会秩序得以自觉的规整,使社会环境处在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中,让人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保持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思想意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好恶,欲望等情感。它受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和制约,有正确与错误,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如追求个人名利地位,损人利己,拨弄是非,生活作风不检点等就是思想意识不健康的表现。思想意识的好坏,常常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2.3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一方面,道德
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思想道德的建设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培育文明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4思想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人们的道德面貌如何,常常影响着他们在社会生产中作用的发挥。这是由于,人们的劳动和其他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当一种道德观念为人们接受之后,必然对他们的劳动态度和生产积极性等发生影响,并进而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2.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处于基础的地位。一定的伦理道德,是一定的价值观的表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是以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作为其精神支柱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的价值观念,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我们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建立在这一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的。如果抽掉了这块基石,整个意识形态的大厦就会倒塌,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就会走向邪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起着主导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简单的说,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任务,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培育新人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两部分任务都是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培育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主要是靠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区完成的。
2.6思想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助力
我们党和国家在积极倡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达成将需要借助道德的助力,积极引导,对其他优秀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加以影响,发挥作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道德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不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直强调“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主张尊重人的尊严,价值。而相关的言论也层出不穷。古有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关于倡导人际和谐的至理名言;近有“八荣八耻”,“和谐中国梦”,等社会道德标准。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伟人,对道德的力量都是如此的重视,从不敢放松对道德的追求。可见,道德的魅力是多么的大,这些,无不说明了道德对促进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