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PPT课件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完整全套PPT课件

《西方经济学》完整全套PPT课件

03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论概述
1 2 3
效用定义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而序 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排出顺序,不能具体衡量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 增加,其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 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短期成本分析
短期成本概念
在短期内,企业无法改变其固定 成本,只能改变其可变成本。
短期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 际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分析应用
帮助企业制定短期生产决策和定 价策略。
长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概念
在长期内,企业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改变其成 本结构。
长期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利息的决定
利息是资本的价格,由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在完全竞争 市场条件下,资本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 。
地租的决定
地租是土地的价格,由土地的供求关系决定。在完全竞争 市场条件下,土地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地租即为均衡地租 。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利息和地租的决定
工资的决定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水平不仅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 响,还受到工会、最低工资法等因素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 ,经历了从旧福利经济学到新福 利经济学的转变。新福利经济学 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 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来 评估社会福利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供给理论
01
供给的概念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某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 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 (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 人可支配收入(DPI)。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 (即生产过程中机器或其他资本品磨损的价值), 就得到NDP,即:NDP=GDP-折旧。
CI G CS T
整理得:
I S T G
3.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角度看,Y C I G X M。 从收入角度看,Y C S T Kr 。 整理可得:
I S T G M X Kr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 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③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④ X M 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等
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 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 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 差。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研 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1)二者的相同点 两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价格和产量。

《西方经济学2》PPT课件(2024)

《西方经济学2》PPT课件(2024)
2024/1/28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 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 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和实现 社会公平;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支出、税收和国债等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01
公共选择理论
02
新奥地利学派
0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代表人物布坎南,主要观点是将经济 学方法应用于政治领域,分析政府行 为的效率和公正性,政策主张包括限 制政府权力、提高政府透明度等。
强调市场过程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反对政府干预,主张通过市场竞争实 现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效率。
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强调 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性和市场机制的 自动调节功能,主张政府应减少干预 ,让市场机制自由运行。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2024/1/28
国际合作与竞争
探讨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
应对全球化风险的策略
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经济波动、金融风险等问题的 策略。
21
发展经济学的政策与实践
01
发展政策的制定与 执行
2024/1/28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8
总供给(AS)的构成
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供给, 以及进口的产品和劳务,反映经济社 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提供的全部产品 和劳务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实现经济均 衡;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出现通 货膨胀;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出 现经济衰退。

《西方经济学》_完整全套课件

《西方经济学》_完整全套课件
国际经济竞争的策略:价格战、质量战、品牌战等
06
经济学方法论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客观描述和解释,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分 析
规范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和预测,基于一定的价值观和 目标进行分析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客观描述与价值判断、事实与价值、描 述性语言与规范性语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概述: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汇率制度:阐述汇率制度的定义、类型和特点,以及汇率制度对国际 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介绍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类型和特点,以及国际货 币体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类型和特点,以及国际金 融市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案例选择与实验设计: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 例和设计合理的实验 方案,为经济学研究 提供有力支持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学与数学 经济学与心理学 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 经济学与哲学
07
经济学前沿问题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定义:研究人类行为对经济决策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行为经济学主要理论:期望理论、后悔理论、公平理论等 实验经济学定义: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 实验经济学主要研究内容:市场机制、拍卖机制、信息不对称等
《西方经济学》_完 整全套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微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经济学前沿问题
西方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方法论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西方经济学概述
定义与背景
西方经济学的定 义
西方经济学的背 景

西方经济学宏观课件.pptx

西方经济学宏观课件.pptx
21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基数效用论基本看法与分析方法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 可以用基数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 较是有意义的。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第2页/共71页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MRS12=P1/P2 它表示: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
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 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3.两种效用理论得出的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实质上是相同 的。
第36页/共71页
图3—11消费者的均衡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36
第16页/共71页
图3—3消费者剩余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16
第17页/共71页
210724年11月4日星期一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1.偏好的完全性 。 2.偏好的可传递性。 3.偏好的非饱和性。
第18页/共71页
210824年11月4日星期一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 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 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节 预算线 二、预算线的变动 消费者的收入、两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预 算线的变动。
第34页/共71页
图3—10预算线的变动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34
第35页/共71页
230524年11月4日星期一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适合一学期课程使用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适合一学期课程使用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 其他货币工具 主要有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货币政策工具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中央银行应该选择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既定的货币政 策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环境来决定
IS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 对于正常IS曲线的既定变动,LM曲线越平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国民收 入增加越多,财政政策效应越大;LM曲线越陡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国 民收入增加越少,财政政策效应越小。
LM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
©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开展为目的的理论。 ➢ 按照功能财政的思想,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使国
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会减少政府的预算盈余或增加预算赤字。 ➢ 衡量财政政策方向一个方便的测度指标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或赤字。充分就业
预算盈余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或潜在产出时的预算盈余。
财政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越小,IS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 动的影响越小,财政政策效应越小;反之,财政政策效应越大。
r
r1 r0
E1
E0
E2
IS1
IS
O
Y0 Y1
Y2 Y
财政政策的效应
©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件.ppt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件.pptx
图中,设初始的储蓄曲线为S0,与投
重要关系
第25页/共55页
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政府购买与税收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返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第26页/共55页
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政府购买与税收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中加入政府部门就成了三 部门经济。
假定政府的经济行为只有购买G与税 收T两种。撇开净出口(X-M),就可得三 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第3页/共55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二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收入的变动与乘数原理 附录:消费函数理论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3)MPC + MPS = 1
第20页/共55页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两部门经济中储国蓄民函收数入的决定 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与消费倾向的关系 社会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返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以上分析的是居民户的消费函数和储 蓄函数及其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关心的 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即社会总消费与 总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社会消费函数 并不是居民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要从 所有居民户的消费函数中求得社会消费函 数,还必须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Y=C+I C=Co+cY I=Io
重要关系
Y=C+I C=Co+Cy I=Io
第23页/共55页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使用消费函数分析 使用储蓄函数分析 节约悖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最新教学课件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最新教学课件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序号 1
2 3 4 5 6 7
因素及其变化 可得到的劳动供给量增加 (劳动市场相对宽松)
资本增加 自然资源可获得性增加
技术进步 预期价格水平下降 投入品价格下降
名义工资下降
总供给曲线的变化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第五节 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一、模型的结构及相关分析
答:(1)收入-支出模型、IS LM模型和AD 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之 所以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 考虑到产品市场,不涉及到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 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 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果,该模型对总产出决 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③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 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 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 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 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 AS AD模型在说明 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 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 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例15.2】请说明微观S D和宏观 AS AD模 型,并比较这二者的异同。[中央财经大学801经 济学2008研]
答:微观S D和宏观 AS AD模型分别是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重要的理论模型。这两者既 有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
(1)两者的相同点 微观 S D和宏观 AS AD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形式”上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 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 AS AD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 决定。②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 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 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 的为供给曲线。

宏观经济学课件全(共427张PPT)

宏观经济学课件全(共427张PPT)

1. 宏观经济思想的早发展:
a. 古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b.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c. 重农学派的宏观经济思想
d. 斯密的宏观经济思想 e. 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革命和均衡分析方 法
f. 20世纪初一些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分析和理论的贡献
2. 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形成:
流量与存量的含义
GDP 是一国一年当中市场价值量的总和 e. GDP既包括物质产品价值又包括劳务价值: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不仅物资生产部门创造 价值,而且非物资生产部门同样也创造价值 f. GDP是在本国领土上提供的价值:
即既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土上提供的价值又包括外国居 民在本土上提供的价值,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外国领土上 提供的价值。
d.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
总量,即反映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经济变量。 总 量既是个量的总和或加总(如总收入、总产出、总 投资、总储蓄等),也是指均量(如价格水平、利 率、人均收入等);总量也分为存量(某一时点发 生的经济量)和流量(某一时期发生的经济量)。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二、宏观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 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见下页图):
收入循环流量模型图:
货币收入流向
要素市场
消费者
商品市场
厂商
(箭头是货币收入流向)
消费者
(居消民费户者)
要素市场
厂商支付要素报酬
产品市场
生产者 (厂商)厂 商
居民购买产品与劳务
如果居民全部收入购买产品和劳务,则:总支出 = 总收入 也就是:总需求 = 总供给 或: AD = AS
c. GDP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即要剔除中间产品的价 值或只计算各道工序的增加值):

西方经济学-图形总结宏观ppt课件.ppt

西方经济学-图形总结宏观ppt课件.ppt

那么一个一直有效,一定要十分熟悉的公 式就是均衡产出Y=AE=C+I+G。
这个阶段假设不考虑利率、价格问题,因
此是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但是这 个模型却是一切模型的基础。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Y ab T 0 I G 1b(1t)
KG=△Y/ △G =dY/dG=1/[1-b(1-t)]
1
KG
1b(1t)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
图12-12 政府支出乘数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这一章主要是具体的操作,即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都是用什么样的现实方法实现的。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国家 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 和支出项目,如税收和转移支付。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国民收入的决 定问题。
因为只有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国家才富有, 才能够促进劳动者就业。
本章主要是从统计的口径来说明某一时期 内国民收入有多少。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ppt课件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ppt课件

ppt课件
3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GDP的含义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定 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 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 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 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 值。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ppt课件
1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第三节 失业及其衡量
第四节 本章评析
ppt课件
2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GDP的含义
二.GDP的衡量
Hale Waihona Puke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四.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
ppt课件
5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理解人均GDP
2010年 中国GDP为39.5万亿元,(6.5)折合6.077万亿美元。 按13.5亿人口,人均3万元 实际到手的收入约:30000×60%=18000元; 一个四口之家的平均收入为7.2万元左右 2011 中国GDP为47万亿元,折合7.485万亿美元。 按14亿人口,人均3.37万元,5346美元。 实际到手的收入约:33700×60%=20200元; 一个四口之家的平均收入为8万元左右 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
麦当劳店的增值是:1.5-0.5=1(美元)
ppt课件
9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2
一、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指一国国境内、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 场价格的总和。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短期决定及对策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10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简介
“宏观(Macro-)” 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宏观经 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提出。
• 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 计为中国的GNP。
•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4
GNP与GDP的联系
GDP=GNP+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
• 封闭条件下,GNP=GDP。
•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 >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
•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 >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5
4.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基本总量。
(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
(2)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 GD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3)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 是流量而非存量。
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
计算在不同生产阶段增加的产值(value added)
=产品和劳务的销售收益—中间产品费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8
7.GDP的缺陷
GDP虽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 活动的最重要指标,但仍存 在一些问题。
(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
• 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 动,地下经济,DIY活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
间内新找到工作的人数或丢掉工作的人数是一个流量。 货币供应量是存量,而货币流通量是流量 储蓄是流量,而储蓄额则是存量 消费是流量,而消费总额是存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0
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2)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1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三、其他 宏观经济指标 四、总产出核算的校正 五、国民收入公式
849.4000
20
1993
917.4000
1994
1210.100
10
1995
1487.80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1996 1997
1510.500 1827.900
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
1998 1999
年平均增长率14.15%
2000
1838.100 1949.300 2492.000
17
3. 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1)
宏观经济学以总体经济活动为对象, 它必须描绘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图景, 分析影响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总量以及 相互关系。如
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如 何决定;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货币供求量、利息率、汇率等如何 决定,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
核心问题:国民收入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
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3
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4
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5
中国出口状况
40
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
1990
620.9000
30
1991
718.4000
1992
2001
2661.000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6
中国失业与通货膨胀
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 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 矛盾。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95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4.0 3.5 3.0 2.5 2.0 1.5
总量分析 国民经济总体 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8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 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 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 经济的运作。
19
4.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1)
flow 是指一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 Stock则是指一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
投资是流量,资本是存量。 人口总数是个存量,它表示一个时点上人口数;而人口出
生数是流量,它表示一个时期内新出生人数。 国民收入是流量,财富是存量。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数、受雇佣的人数是存量,而一定时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 观经济学在经济总体研究中的延伸。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有些在个 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在整体或宏 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9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国民收入
产品市 场
总需求曲线 货币市 场
导言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三、宏观经济学发展简介 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1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 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国民收入(总产出) 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通货膨胀(物价问题)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波动) 经济增长问题 国际收支与汇率
(4)是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以免重复计算。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6
5.最终产品 final product goods
最终产品: 一定时期内生产、同期内不再加 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 转卖或进一步
加工
最终产品通常包括三类:
①消费品、军工产品; 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包括库存增加); ③净出口(进出口差)。
(2)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 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 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修改:绿色GDP——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 而统计的GDP。
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但目前中国实践,面临着许 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
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率先实行了绿色GDP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9
应计入今年GDP的是: A.今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GDP指一定时期内新生产而不是 新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30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23
3.GNP与GDP的比较
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区 别
GDP按照国境原则。以地理国境为统计标准.
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GNP是个收入概念, GDP是个生产概念。
• 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 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 GNP。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27
6.中间产品 Intermediate goods
中间产品:不能最终使用或消费,还要在以后生产中进行再加工的产品。
例如:一般来说,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实际区分最终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 •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 原料、能源等 •作为发电与炼钢 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
和净投资是同一个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33
【G】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
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 公债利息等。
转移支付(支出):
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
不是等价交换,体现的是再 分配职能。
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 救济金、失业保障金等。
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 政府转移支付,无非是主要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12
人物简介:Milton Friedman货币主义创始人费里德曼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 消费 ❖ 货币史与货币政策 ❖ 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13
人物简介: Robert E. Lucas卢卡斯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11
人物简介: J. M. Keynes(1883—1946)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 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简称《通论》,(经济学中的三 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 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 经学的产生。
注:所谓三部“圣经” 就是:《国富论》《资本论》《通论》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