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非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开展非专业素质教育研究及现状探讨
高校开展非专业素质教育研究及现状探讨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以及在专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专业观念、专业品格等在内的相应的专业素质,而它同时具备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性质,又决定了它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即非常专业素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并继而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1]。
1高校开展非专业素质教育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国内高校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研究一些观点多来源于赵作斌教授的”成功素质教育”。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类是从课程体系及考评机制角度出发的思辨研究。
龙卫兵等认为加强高职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应有理念,是高职教育”素质本位论”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就业力的需要[2]。
孟现志提出可以从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展全学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和咨询,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健全非专业素质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来培养大学生非专业素质[3]。
吕平则认为需要构建”课堂奠基、实践强化、行为内化”的非专业素质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4]。
邵广军等从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CDIO 工程教育模式入手,研究了该模式下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研究途径,即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树立”大德育”的理念、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培养非专业素质等途径培养大学生非专业素质[5]。
王娟提出在CDIO 教育模式下,工科院校可以通过开设文学专题课,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积极的人格品质、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等非专业素质教育资源传授给大学生,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非专业素质[6]。
另一类是实证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的人格气质,发现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开放性、外倾性及宜人性等方面不如大专学生,而在责任感等方面则强于大专生。
于威等认为非专业素质教育在内容设置上注重课程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
当前我国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课程设置不合理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课程。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教育现场的适应能力不足。
2.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非师范类院校不具备师范类院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这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得到足够的指导和支持。
3. 实习实践环节不足由于非师范类院校与幼儿园等教育实践基地的合作不够紧密,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法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
4. 就业竞争激烈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竞争激烈,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较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热情大大降低。
二、对策建议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幼儿园实习和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教学场景,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可以与幼儿园、教育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提前适应教育工作的要求。
3. 加强师资培养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可以通过招聘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4. 加强就业指导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可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帮助。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本科院校也开始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前教育人才。
这些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但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实习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师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践环节匮乏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前教育人才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教育质量。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包括学校自身条件、政府支持政策、行业协作等。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努力,才能提升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背景介绍】部分结束。
1.2 问题意义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目前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育理论知识欠缺、实践能力不足、培养模式单一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探讨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整体水平,满足社会对优秀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建立健全的培养机制可以促进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研究问题及对策,可以为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目前,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相比于师范类院校,非师范类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起步较晚,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相对薄弱。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相对于师范类专业来说,在非师范类本科院校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权威性和认可度。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缺乏与现实需要相匹配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实习环节相对薄弱,学生接触实际教学的机会较少,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针对这些问题,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
通过引进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指导。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有针对性地开设与现实需求相符的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加强学前教育实习环节的建设。
与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机会,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指导。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度和权威性。
提升专业的知名度和声誉,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和认可。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但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升专业认可度等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做出贡献。
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素质现状比较
收稿日期:2008-10-28基金项目:教育部一般项目课题:“21世纪师范大学生素质培养计划及实验研究”(编号:02JA880038)作者简介官晴华(),女,江西抚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与人格心理研究。
徐强(),男,四川安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王贵喜(),男,湖北黄冈人,重庆邮电大学讲师、西南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第25卷第1期2009年1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 AL OF SH ANG Q I U TEACHERS C OLLEGE Vol .25 No.1Janua r y .2009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素质现状比较官晴华1 徐强2 王贵喜2(11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重庆400031;21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 摘 要:了解师范大学生与非师范大学生的素质基本状况、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寻找加强师范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途径和着力点有重要的意义。
以国内外一些专家对师范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结构分析为基础,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等,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表明,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政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既存在一致性,又有差异性。
关键词:师范大学生;非师范大学生;素质比较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9)01-0116-04 一、关于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素质比较的意义提高师范大学生的素质关系到高等师范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是迎接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挑战的需要,是满足培养对象要求的需要,是教育实现“两个重要转变”的需要,是适应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的需要。
自高等院校于1995年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师范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当前,随着形势的变化,师范大学生的素质也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就业趋势和教师职业化的要求,对如何培养具有区别于非师范大学生的、更具优势的素质,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视和需求日益增长,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由于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传统文科背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可能不够多元化和实用性不够强。
针对这一问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该具有多元化特点,覆盖幼教教育、特殊教育、儿童心理和人际关系建设等领域,并且应该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修订和改进。
其次,非师范类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学前教育实践环节。
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课堂理论教学,更需要实践中的锤炼和锻炼。
因此,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如开展教学实习、义工服务、校外实习等,让学生通过实践中不断练习、反思、实现成长。
第三,非师范类本科院校需要提升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发展机会。
由于非师范类本科院校与师范类院校相比,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非师范类本科院校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最后,非师范类本科院校需要增强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
作为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非师范类本科院校需要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对教师职业进行宣传、倡导,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职业认同感,更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塑造众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优秀学前教育人才。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一番探讨。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资源相对匮乏,师资队伍的建设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教学经验不足、理论知识匮乏等。
二是教学资源不足。
相较于师范类院校,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实践课程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这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学前教育并非传统的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和专业素养有时参差不齐,这给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的探讨: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资历的专业人士,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是加大教学资源投入。
学校可以通过与师范类院校合作、开展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
三是强化学生素质培养。
学校可以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导师制度,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能力。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与幼儿园、托儿所等实际教育机构积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
通过以上对策的探讨,相信可以有效解决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解决之道。
希望未来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可以更加出色,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行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之而来的是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非师范类本科院校也开始涉足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领域。
由于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历史较短,相关专业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相较于师范类院校,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许多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并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他们可能是来自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缺乏实际的学前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这限制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由于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历史较短,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与此学前教育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也难以及时融入到课程中,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相对薄弱,难以适应学前教育行业的需求。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实习环节的薄弱。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许多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和实习资源有限,导致学生接触实际教学的机会不足,难以真正掌握学前教育实践技能。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实际学前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升,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要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融入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环节,积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教学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未来的战略性产业。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对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面对国内对于学前教育的热度、以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之外的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拟从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1. 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基础薄弱。
在非师范类本科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相应课程的教育时,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教育。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后续的工作中对于教育方法的不恰当使用,以及对教育理念的不完整理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效果。
2. 实践机会不足。
相对于师范类高校,非师范本科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机会相对较少。
而学前教育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
在没有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学生们往往会降低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视,影响了学生们的专业认识度。
3. 缺乏学校与行业的联系。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面对不同的就业市场形势和职业发展不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需要与市场形势相对应。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许多院校与学前教育行业之间缺乏深度合作,信息传递的不畅,潜在资源的利用毫无章法。
1. 开展综合素质教育。
为了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的学前教育人才,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应该在课程中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
如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应该得到加强。
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 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教育。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应当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教育。
不仅要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思考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学习方法和实际操作经验。
3. 创建实践基地。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实践性,积极与社会及行业接洽,争取资助,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和数量,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加强对实践教育的管理和评估。
高校非师范类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矫正策略
高校非师范类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矫正策略摘要:学者未必良师,由于主观条件影响和客观条件限制,在高校非师范类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些许误区,主要表现在:唯学历化、片面的学科化、教师的边缘化和时间的滞后化。
为此,需从丰富理论、提高认识,三段一体、注重实效,均衡兼顾、补短培长,统筹安排、构建体系等方面着手,让高校非师范类教师走出专业化的误区。
关键词:高校;非师范类教师;专业化一、前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理应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领跑者。
为此,许多高校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建设。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职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专业化的教师通常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他们不仅熟悉教学内容,也善教、乐教。
为此,他们必须在职前、职后接受系统的学科专业、教育专业训练,才能拥有专业化的职业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人数已达136万余人,其中近七成为非师范类教师,这部分教师通常是按照“学术水平”选聘的。
他们从课桌直接走上讲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从教训练。
“学者未必良师”,他们的从教素质若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弥补,将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留下隐患。
因此,高校非师范类教师的专业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合力推进下,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基本达到了专业化水平,但由于推进主体对于专业化的内涵、特征、内容、途径理解不同,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我国的高校非师范类教师专业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些许误区。
二、高校非师范类教师专业化的误区误区主要表现在唯学历化、片面的学科化、教师的边缘化和专业化时间的滞后。
误区的存在,影响了非师范类教师专业化的深入推进。
试析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一)
试析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一)论文关键词: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论文摘要:扩招后的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鱿业情况不客乐观,除个别紧缺专业外,一次就业率不高,鱿业层次较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过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1急剧描长;办学规模和街专业盲目扩展;社会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质贵不甚了解.缺少信心和艳有偏见;高帅院校办非师范专业力蚤的发展与专业的高速扩展不相适应等。
解决这一问趁,应从调整非师范生专业的设和人才培养定位,重视非师范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良好形象,拓宽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鱿业市场等方面入手。
近几年,为了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办学的活力和竟争力,高等师范院校纷纷进行办学方向的战略性调整,在办好师范专业的同时,纷纷设置了非师范专业。
非师范学生规模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比重与日俱增,尤其是民办教育发达地区的一些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比例已占三分之二以上。
然而,扩招后的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除个别紧缺专业外,一次就业率不高,就业层次较低。
因此,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师范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难题。
一、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1.经过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1急剧增长。
从2002年至200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幅分别为26%,46.2%,32%,17.9%,人数由2002年的145万增至2005年的330万,且还在继续增长。
虽然社会就业岗位也日渐增多,但与迅速增长的就业需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可见,今后几年仍将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就业环境不会宽松,无疑这也将给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带来很大的就业压力。
2.办学规模和新专业盲目扩展。
一是办学思路不合理,一些师范院校以赚钱为开办非师范专业的动力,不顾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局限性,为招揽生源,一味地热衷于一些“热门专业”,缺少对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的认真调查研究。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
育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
1.师资力量不足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
这会影响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2.实践教学不足
学前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这方面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专业化和实用化,无法满足学
生的实际需求。
4.实习机会匮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习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但非师范类本科院校
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
二、对策建议
2.优化教学资源
学校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充分的锻炼和经验积累。
3.改进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拓展实习机会
学校应该与相关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5.加强实习指导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实习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实际操作技能。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其中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但也在满足一部分就业需求的同时,其培养质量面临一些问题,在这里提出一些对策。
一、问题1. 专业方向单一在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比师范类本科院校要少,而且专业方向也比较单一,大多数学校只有学前教育基础课程、儿童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和少量培养教师的课程。
这些课程难以保障学生获得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师资力量不足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很多教学人员缺乏专业性和经验。
教学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带给学生的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对教育方面多样性学习的需求。
3. 实践机会不足学前教育实践环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但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缺乏教学实践资源,专业实践环节很难拓展,让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二、对策1. 专业设置多元化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设置多个方向,课程设置需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产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爱好等因素。
可以考虑设置早期照顾与保育、特殊儿童教育、早期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等专业方向。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需要加强培养和提升。
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专业教学人才、开展教师培训、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经验的交流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机构可与幼儿教育园所、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方式提供更为优质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多元化专业设置、提升师资力量、拓展实践机构等途径,可实现学前教育人才的量化增加和质量提升,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新疆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的培训研究
人格 境 界等多方 面的综合 素质和 修养 。人文科学 知 识是 非师范院校 毕 业的高校 教师最 容易忽 略的方 面 ,作 为教师 ,要懂得并 能运用哲 学 、经济学 、历 史学 、 理学和 社会学 等知 ,其实是 更高层 次的 管 素质 与修 养。这些 素养有 助于提 升教师 的思想方 法 ,是教 师的新思 想和 新思维 的源泉 。高校 教师在 教学 中既要会运 用科学 的方法 ,也 要懂 得借助 人文知 识等方 法 。由于 目前许 多高校 教师对培 养 自身人 文素 质的 重要性程 度不够 ,导致 了高校教师 只关 注 自身研 究领 域的 知i ,对哲学等非本专业领域 的知识的学习动力不强。 } { ( ) 育学 、教育 心理学知识较 薄弱 。教育学 的任务就 是要探 3 教
与信息 、 环境 的 相互 作用获 取知 议和 技能的认 知过程 ,学 习资源 是 学习过程 中所 要利用 的各种信 息和环 境条件 。③新 的教学理 论要求
其 实 ,他 仃忽略 了一个 重要 的环 节 ,即教育技 术不仅是 教学手 段的 J 多样性 ,更是一 种教学 设汁理 念的 系统 化过程 。不 少教 师应用 多媒 体 教学后 ,课堂 内容增 人 ,教学 进度 明显加快 ,使学生 应接不 暇 , 导 致学生 理解方 式与思维 方式难 以适应 教学进 度 。教师 利心现 代教 育 技术进 行教学 ,能取得 什 么样 的成 效 ,在很 大程度 上取决于使 川
过程 中各种方法 、手段的 “ 度”的把握 。 f 人文素质 素养的欠缺 。高校教师 的人文素质是指 以人文 社 2) 会科 学知 识和个 人人生经 验 为基 础所形 成的思 想道 德 、价值观念 、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
当前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实践环节薄弱等。
本文将从以上问题出发,探讨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资源不足。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教学资源的支持。
目前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落后于师范类院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共享孵化基地、实践基地等资源,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一些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时,教学质量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存在一些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并且完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开设更加实用的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需求。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薄弱。
学前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实践基地和实践性课程。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需要加强与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等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2000字】。
地方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建议
铁殿 君 ( 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
式足 _! 满 才
.
茎 2 :二 + n 妻 : 军 j 篓 @ 壹  ̄里 E UT标T匠P JI 的-J, ̄q研" I量I开iU J --sl ̄ 究 . -准I/J ;  ̄ U; 质 Y / " ' / 是 兰 差 曼堡 办 层 相 较 的 范 学第 层 看 季 方 大 三 璧分 学 次 对 高 师 大 ;三 次 莉 曼 基 莅本 为 着 三 、 …… 一… … 姜 羞 月 莉 角 I 雾 箱 藩 陆 会 奎 塞 篓 套 瓮 的f 磐 薹 蒺 堡 茬 芸喜 : … ……… … 二 圭 墅 雯 苎 :叁 要 亭 斐 薹 。 … 、 查 耋 ~2 . 2 蔷 莩 ,立 确 培 观 忌 确 正 的 养 念切 一 嬖 竺 宴 : 差 蔓耋 曼 奎 , 味 比以 攀 ,二 苫夏 : 色 办 萋 釜 : 蔓完塑 堡 呈鼻羊币 、 专 荽 至 烹芎壁 璺 錾 堡. 墨 誓 孬 煞 。 彗 茭 亨 篓l查 譬 J 耧: 三 ; 蔷 ; 答 业 塞 垦 ! 妻 仝 孥 苎 的 义 和 苎 翌 季 复 坌 要 意 亲 兰 至罹
规 范 , 护班 级 纪 律秩 序 。 卫 生 组— — 负 责 教 室 及 卫 生 区 的清 洁工 维 如 作 , 查 个 人 卫 生 ; 间 纪 律 组— — 负 责 课 问纪 律 的 检 查 , 助 解 决 检 课 协 0 引 言 同学之间 的矛盾等。各管理小组建立后 , 各组 的岗位责任明确 , 由 并 作 为 班 主任 , 天 面 对 的是 几十 双 渴 求 知 识 的 眼 睛 : 触 的是 几 组 长 负责 。 组 长 是 一 周 一 轮 , 每 接 负责 记 载 好 当天 检 查 的 情 况 。 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 如何 让 这 ~ 双 双 眼 睛 充 满智 慧 之 光? 样 使 一 怎 23 对 学 生 的 要 求 “ ” 当头 教 师 不 仅 要 做 好 “ 母 ” 角 色 , . 严 字 慈 的 颗颗心灵健康成长7我认 为班主任要 以身作则 , 做学生 的表率 , 更要 还要做好 ” 父 ” 严 的角色。教师爱学生 , 给学生放权 , 不是姑息迁 并 掌 握 和 运 用一 定 班 级 管 理 的 方法 和 技 巧 。 就, 不是 放任 自由 , 是 与 严 格 要 求 相 结 合 的 爱 。如 果 把 母 爱 式 教 育 而 1 以 身 作 则 . 学 生 的 表 率 做 错 误 地 理 解 为 在 任 何 情 况 下都 笑脸 相 迎 , 拍 打 打 , 至 在 学 生 处 于 拍 甚 教 师 以身 作 则 , 学 生 的表 率 , 自 己 的品 质 去 感 染 学 生 是 很 重 违 纪 与 违 法 边 缘 的 时候 还 不 能 断 喝 一声 ,就 歪 曲 了母 爱 式 教 育 的 真 做 用 要 的 。 大 教育 家乌 申斯 基 曾经 说 过 这 样 一 句 话 : 师个 人 的范 例 , 教 对 谛 。 鲁 迅 先 生 在仙 台 学 医 , 到 藤 野 先 生 的严 格 要 求 与训 练 , 试成 受 考 于 学 生 的 心灵 是 任 何 东 西 都 不 能 代 替 的、 有 用 的 阳光 。 学 生 的 心 绩 出乎 日本 爱 国 青 年 所 料 , 掉 了低 能 儿 的耻 辱 。 “ ” 爱 , 有 最 在 扔 严 是 只 目中 , 师是至高无上的 , 老 尤其是班主任 , 就像 一个 大家庭 的管 家, 孩 “ ” 学 生 才 能 沿 着 正 确 的道 路 马 不 停 蹄 向前 跑 , 达 理 想 的 境 界 、 严 , 到 子会 把 自 己 心 中的 喜 怒 哀 乐毫 无 保 留 地 告 诉 你 。 如 果 老 师 能 适 时 适 光 辉 的 顶 点 , 学 生生 活 更 有 价 值 。 使 地 加 以引 导 , 自 己的 一 言 一 行 、 举 一 动 去 感 染 孩 子 、 育 孩 子 , 用 一 教 会 具体说来 , 教育学生应 哓之 以理 , 之以情 , 动 导之以行。 不仅要让 起 到 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学生 明确达到的 目标 , 而且要让学生 明白为什么要“ 这样做 ” 中学 。《 2 掌 握 和 运 用 一定 班 级 管 理 的方 法 和 技 巧 生 日常 行 为 规 范 》 《 想 品 德 》 教 科 书 及 校 规 等 , 是 我 们 教 育 学 生 、思 、 都 21 把 爱 洒 向每 一 位 学 生 懂 事 的孩 子 人 人都 喜 欢 , . 爱调 皮 的 孩 的 理 论 依 据 。 我 们 要 求 学 生认 真学 习 , 此严 格 要 求 自己 , 常检 查 依 经 子 却 不容 易 。作 为班 主 任 , 要像 妈 妈 一样 爱班 上所 有 的孩 子 , 心 他 对 照 。 批 评 学 生 要 就 事 论 事 , 对 自 己、 别 人 带 来 的不 良后 果 上进 关 从 对 们 的 身体 , 心 他 们 的 生 活 , 心 他 们 的 学 习 , 心他 们 的思 想。 师 行 说 服 教 育 , 其 内心 认 错 、 关 关 关 老 让 改过 。在 现 实 中 , 学生 往 往 表 示 改 正 , 但 的 一 个 眼 神 , 次 温 柔 的 抚 摸 , 句 鼓 励 的话 语 , 可 以让 学 生 感 到 又 重 犯 。 者 就 要 改 进 管 理 方法 , 抓 反 复 , 复抓 , 错 误 消 灭 在萌 一 一 都 教 要 反 把 无 比 幸福 和 自豪 。 其 对班 里 的 后进 生和 性格 内 向 学 生 , 们 更 应 该 芽 状 态 , 于 中学 的孩 子 , 周 可针 对他 们 的 弱点 提 一 个 要 求 。 尤 我 对 每 比如 , 用宽大的胸怀和真诚 的关爱去赢得他们的 的尊敬和爱戴 ,让他 们感 针 对 孩 子 下 课 爱 奔 跑 的 现 象 , 出慢 慢 走 路 的 要 求 ; 对 孩 子 自 习课 提 针 受 到 老 师 的信 任 与 关怀 。 上 学 期 我 班 从 外 校 转 入 一 位 男 生 ,在他 身 爱 讲话 的 现 象 , 出安 静 看 书 的 要 求 等 。 提 不要 一 下 子 对 孩 子 提 过 多要 上 , 乎 集 中 了后 进 生 的 所 有缺 点 : 交 作 业 、 乱 课 堂 、 负 小 同 学 求 , 几 欠 捣 欺 这样 孩 子 会 无 所 适 从 。 到 本周 要 求 的 , 达 给他 盖 一枚 小 树 叶 印章 ; 但 同学们发现 ,当班级 的卫生工具坏 了以后 ,他 总是偷偷 地修 未 达 到 本 周
“非师范生”能当好老师吗——基于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工作现状暨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调研
策划|好老师编辑部 执行|王黎 彭一皓 刘宇凡——基于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工作现状 暨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调研“非师范生”能当好老师吗?是否是对人才的不合理利用?参与本次调研的师范教师比例参与本次调研的班主任教师比例参与本次调研的非师范教师比例88.24%63.24%11.76%您认为自己是否符合以下情况?[矩阵量表题]基本素养我认为学生是尊心需要维护3.74我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能够熟练制作视频、使用office 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我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没有做过伤害学生自尊的事对教师来说,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是自身素质的核心内容,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奠基石和顶梁柱。
教师在完成具体任务和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应用一系列“规则”和“技能”,在这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基本理论素养。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宏观上看,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高低对其教学实践能力具有总体上的把握和指导作用。
微观上看,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实践工作的顺利与否,进而影响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意识和感悟。
参与本次调研的非班主任教师比例36.76%非班主任注:报告中矩阵量表题选项自上而下是“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对应评分1、2、3、4、5教育自治能力贯彻自治精3.76我对于所教的每一个学生能有正确的评价办活动我带领的班级班级凝聚力强该矩阵题平均分:3.91教师的成长关乎学生的成长。
随着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新专业、新课程和新方法等不断涌现,教师原有的理论储备已逐渐难以适应教育的快速发展。
值得肯定的是,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之余,普遍会有意识地通过阅读、交流、观摩等途径继续提高自我理论素养。
超过95%的老师认为自己获取教育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职业生存需要和增强自身素质,只有极少一部分老师认为自己是在完成学校的指标要求。
考虑到在老师们自我专业之外缺乏与时俱进的理论积累和心理学知识储备,而且在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上,师范专业与否,班主任与否等都是影响因素。
非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
非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与分析充分认识非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非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培训提供情报。
方法:采用调查形式,收集九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来源和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非师范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4.43%;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本知识十分匮乏,教学基本技能不熟悉,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比较清楚和十分清楚都在40%以下;教师的基本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比较清楚和十分清楚均在50%以下;各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的主要方式是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但均显力度不够。
结论:非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工-学” 矛盾,采取在岗学习提高是最为切合实际的学习和培训方法,说课就是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教师高职高专教学理论调查“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先“师”而后“校”,有了教师才有学校。
因此,任何学校,教师始终是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教师也是一种职业,是社会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既然是职业,就有其相应的理论、技术和技能要求,必须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并通过国家的教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后方可从事教师职业。
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系统地学习了教育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并通过了正规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具备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
然而,非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为非师范院校毕业,虽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但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严格来说,这样的人员不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资格。
原来所学专业与现在从事教师职业完全属“专业不对口”的范畴。
非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冷静分析教师现状,制订相应的教师培训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技能性人才培养目的就显得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非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当前全国许多高校的非师范生掀起了考取教师资格证的热潮,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非师范生进入到教师队伍中。
然而非师范生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其教师素质状况令人担忧。
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动机的多样性、高校培养模式单一以及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认证标准低是造成这种
现状的重要原因。
对此,我们通过探求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非师范生的教师素质。
【关键词】非师范生;教师素质;现状;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师范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特别是教师资格证制度实施以来,开启了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的大门。
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教师。
面对这种现状,令我们深思的是:作为非师范生,是否具备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以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方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非师范生的教师素质现状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我们主要以河南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以及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的非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展进行调查研究,其教师素质的现状表现如
下。
(一)教育理念不够科学。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专业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的信念,指引着教师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向。
在访谈中,许多非师范生对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认识不科学,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而忽视了教师更为本质的任务——“育人”。
(二)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了解前沿的科学知识,不断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除了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课程之外,您平时还会学习与教育学科相关的其它课程吗?”这一问题,选择“会”的占22%,选择“不会”的占52%,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占26%。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对于教育其它学科却很少涉及,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三)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场景和个性鲜明的学生,要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调查中,对于“假如您是一名教师,会以何种方式进行教学”这一问题,选择“传授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占26%,选择“传授知识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占37%,选择“学生独立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占32%,选择“学生完全独立学习”占5%。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30%左右的非师范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理解存在不合理之处。
二、非师范生教师素质现状的原因分析
非师范生的教师素质现状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动机的多样性。
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动机是影响非师范生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这一问题,有54%的人选择“为就业增加砝码”,37%选择“教师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8%选择“受同学和家庭环境的影响”,2%选择“其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动机具有多样性。
1.为就业增加砝码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2010年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形势不容乐观。
在访谈中,不少非师范生表示“就业压力大,多一个证多一份出路”、“考证为就业增加竞争力”。
在就业压力的驱使下,许多非师范生转向考取教师资格证为就业增加砝码。
2.教师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
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具体表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
教师节的确立、对全国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以及特级教师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此外,在实施绩效工资以来,教师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职业的这种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
3.受同学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部分非师范生受学校考证的风气的影响,看到周围同学考教
师资格证,便加入到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队伍中。
或者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希望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为一名教师。
(二)高校非师范生培养模式单一。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办学体制,培养模式单一,不利于非师范生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忽视了非师范生现代教育理念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构单一,与专业课程相比,教育类课程相对较少。
在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相对薄弱,有的高校甚至存在重视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三)教师资格证认证标准低。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的认证标准低,对非师范生教师素质方面的考核并不是十分严格。
在教育理念的认定方面,缺乏对非师范生教育理念的考核。
在专业知识的认定方面,侧重于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考核,因而考生也只侧重于对这些知识的学习。
在教育教学能力的认定方面,主要采取面试与说课相结合的方式。
而在实际测试中,申请者多数都是有备而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准确地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也使得一些不合格的非师范生进入到教师队伍中。
三、提高非师范生教师素质的对策
面对当前非师范生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非师范生的教师素质。
(一)非师范生自身应端正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动机。
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动机是多方面的,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良好的动机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发展,不良的动机可能不利于其
教师素质的提高甚至会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长期发展。
非师范生应当认识到教师资格证的严肃性,端正考取教师资格证动机,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二)高校应完善非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完善高校非师范生的培养模式,首先要加强学生教育理念的学习,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
其次,优化课程内容,增加教育类其它课程的学习,切实拓宽非师范类学生教育理论的知识范围。
再者,重视教育实践,开辟实习基地,在实际训练中培养和加强非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三)国家提高教师资格证的认证标准。
从教师资格证的考核方式来看,对非师范生是否具备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教师资格证的认证标准的方式来提高非师范生的教师素质。
实行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考核内容除了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外,还应包括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自我评估等方面的考核。
全方面综合性地进行考察,严把教师入口,从来源处保证非师范生的教师素质以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洪翔,周尧华.对“教师素质”概念及其结构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2009(4).
[2]李宗建.求职压力催生考证热[n].重庆商报,2005-9-28.
[3]王铁群.提高非师范专业教师素养的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4]唐前如.对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