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
摘要:如何高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时代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人格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四化离不开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的语文,理所当然地应该加强创新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0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创新教育更显得重要,本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加强创新教育做了些初步探讨,收到一定的效果,归纳起来如下三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发挥资源优势
展阅小学语文1至12册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文。
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充满了创造精神,为我们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创新条件。
小学语文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人”,如发明家迪生、音乐家贝多芬、地动仪发明人张衡、画家王冕、伟大的科学家李四光等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音乐家、画家小时候并非都是天才,他们是凭着刻苦好学、勤奋地工作、科学的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用这些人的创造品质,使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
响。
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
这些物有世界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有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独居匠心的”马踏飞燕”,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有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新型玻璃”,有现代办公用的”电脑管家”等等。
古今中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各种物品既表明人类创造的结晶,又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好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记叙了大量创新性的”事”。
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怀丙和尚捞铁牛、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等等。
这些课文记叙的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创新精神,必定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强烈震撼。
综上所言,小学语文教材的确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是有机地用之来发展学生创造力还是视而不见地堵塞学生的
创造力,运用之功全在教师。
对此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树立创新意识,推陈立新
回顾教学走过的路,要求学生”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什么词语解释以字典、词典为标准统一,学生给课文分段要以教学参考书的提示为标准统一,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要以教学参考书的语句标准统一,理解课文内容要以教参的说明为标准统一,问题的
回答要以教师的教案为标准统一......统一的东西数不胜数,学生沉入死记硬背之中,背词语解释,背段意,背课文主要内容,背中心思想,真是没完没了的”背”。
学生失去了自信,牺牲了个性和创造性,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是百害而无一利。
实践证明,教师要不狠抓缩减”统一”,激发鼓励学生求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课文的理解,段落的划分,段意的归纳,中心的概括,问题的理解回答等等,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支持他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几种答案并存并非不可,这样课堂上会妙趣横生,气氛活跃非凡,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创造的亮点才会不断地闪现。
传统的”问答”式教学,如其过分,也危害非浅,学生的思维也会完全局限在老师设计的琐碎的问答题之中,学习的创造性又从何而来。
为此教师要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感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
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精读和熟读迁移不同阶段的感悟,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迁移于表达,懂得分辨语言中的优劣高低,逐步达到准确、得体、生动地动用祖国语言文字。
3.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完成学习任务和获得知识的巨大动力,心情愉快地去猎取知识,且乐此不倦,欲罢不能。
学生对一篇课文读得怎样,悟得怎样,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
读书热情。
教师要善于在指导学生的读书过程中设置悬念,激发读书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境界,把握住阅读离不开创造这一现实,设法使每个学生将个人的想象、思维、情感参与文章之中,积极地对文章去理解、感受、评价,让学生各抒己见中明理,鼓励学生求异,促使他们动手,、动脑,锻炼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要走出琐碎、机械练习的泥坑,推陈立新,加强创新教育,拓宽教学的领域,把学生阅读课本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施展本身的创造力,以获得鲜活的语言,有用的知识,创新的才能,做新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