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单元整合(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全部课件
三、一词多义
河内凶 1.凶凶多吉少
缉拿元凶
邻国之民不加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弃甲曳兵而走 可汗大点兵 3.兵穷兵黩武 兵者,国之大事
直不百步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直理直气壮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上载公子上坐
四、古今异义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希望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保养身体 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全文讲解
译文: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而成 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 轮,它的弯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 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 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主张「礼治」。他积极鼓励以 礼乐制度来节制人之情欲,以克服人的恶性。并 且,荀子亦凭着「礼」来使人民「明分使群」, 即是使人类群居生活而不争,残贼淫乱等恶行而 不行。
荀子则主张「尊君」说,与孟子的「民本说」刚 好相反。
字词读音
中(zhòng) ú) 有(yòu) 砺(lì) 须臾( yú) 生(xìng) 跬( kuǐ ) 驽( nú ) 镂( lòu ) 鳝(习目标 ]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 作者档案馆] 孟子( 约公元前 372—前 289) ,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06页 0223页 0244页 0351页 0451页 0568页 0666页 0699页 0757页 0863页 0953页 1057页 1227页 1280页 1511页
★阅读鉴赏★ 1 林黛玉进贾府 3* 老人与海 4 蜀道难 6 琵琶行并序 第三单元 9 劝学 11* 师说 12 动物游戏之迷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讨论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红楼梦》
★阅读鉴赏★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 祝福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3* 老人与海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106页 0223页 0244页 0351页 0451页 0568页 0666页 0699页 0757页 0863页 0953页 1057页 1227页 1280页 1511页
★阅读鉴赏★ 1 林黛玉进贾府 3* 老人与海 4 蜀道难 6 琵琶行并序 第三单元 9 劝学 11* 师说 12 动物游戏之迷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讨论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红楼梦》
★阅读鉴赏★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 祝福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3* 老人与海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pptx
单元整合
-1-
单元整合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在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比对偶的散 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从先秦开始,随着散文 的不断发展,散文的类别逐渐增多。到清代时,桐城派作家姚鼐把 古代散文加以总结,分为十三类。本单元所选文本即属于这其中的 一类——论说类。论说类散文(又称议论性散文)具体又分为以下 五种。(1)语录体:如《论语》《孟子》。(2)论文集:如《荀子》 《韩非子》。(3)史论: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论经史,以论证为主, 如《过秦论》《六国论》。(4)说:陈说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 《师说》《问说》。(5)原: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 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如《原毁》。这些种类的议论性散文, 除“原”外,本单元均有涉及。
-17-
单元整合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财宝货物以大为贵重,政教功名正好相反,能够积累微小的事情 才会迅速成功。《诗经》中说:“道德轻如毛发,人民很少能举起 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 假使治和乱、存和亡的区别像高山和深谷,像白土和黑漆那样分 明,那就没有必要运用智慧,即使蠢人也可以知道了。然而治和乱、 存和亡的区别并不是这样。好像可知,又好像不可知;好像可见,又 好像不可见。所以有才智的人、贤明的人都在千思百虑、用尽心 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尽管如此,)尚且有管叔、蔡叔的叛乱事 件和东夷八国不听王命的阴谋。所以治乱存亡,它们刚刚出现的时 候就像秋毫那样。能够明察秋毫,大事就不会出现过失了。
-7-
单元整合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一) 积微,月不胜①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 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②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 也数,其悬③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
-1-
单元整合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在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比对偶的散 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从先秦开始,随着散文 的不断发展,散文的类别逐渐增多。到清代时,桐城派作家姚鼐把 古代散文加以总结,分为十三类。本单元所选文本即属于这其中的 一类——论说类。论说类散文(又称议论性散文)具体又分为以下 五种。(1)语录体:如《论语》《孟子》。(2)论文集:如《荀子》 《韩非子》。(3)史论: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论经史,以论证为主, 如《过秦论》《六国论》。(4)说:陈说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 《师说》《问说》。(5)原: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 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如《原毁》。这些种类的议论性散文, 除“原”外,本单元均有涉及。
-17-
单元整合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财宝货物以大为贵重,政教功名正好相反,能够积累微小的事情 才会迅速成功。《诗经》中说:“道德轻如毛发,人民很少能举起 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 假使治和乱、存和亡的区别像高山和深谷,像白土和黑漆那样分 明,那就没有必要运用智慧,即使蠢人也可以知道了。然而治和乱、 存和亡的区别并不是这样。好像可知,又好像不可知;好像可见,又 好像不可见。所以有才智的人、贤明的人都在千思百虑、用尽心 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尽管如此,)尚且有管叔、蔡叔的叛乱事 件和东夷八国不听王命的阴谋。所以治乱存亡,它们刚刚出现的时 候就像秋毫那样。能够明察秋毫,大事就不会出现过失了。
-7-
单元整合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一) 积微,月不胜①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 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②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 也数,其悬③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
-16-
单元整合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学会宽容 学习选 择和使用论据》,属于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材训练。论据是证明论点 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 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 恰当运用事实论据。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 神离。
论据选择要准确。“准确”,就是论据与论点保持高度的一致。论 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 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 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 材料与论点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 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准确,是对论据的最基本的 要求。
-19-
单元整合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 拟题目,文体不限。
雪松懂得低头,能够造就一片山头的翠绿;海鸥懂得低头,可以忍 受狂风暴雨的冲击。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我们只有学会低头,懂 得伸屈,生命中才会有绝处逢生的惊喜。
单元整合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鉴赏诗歌,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诗歌是通过一连串文字符号来表情达 意的,若是连基本的词义、句意都搞不清楚,那就谈不上进一步理 解、欣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了。所以,理解、欣赏古诗,首先 必须弄清词句的意义,每一个词、每一句诗都不可轻易放过;碰上 典故,还应知道典故的出处、原意,理解典故在文中的意义。 理解词义,我们还应特别留意“诗眼”。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 最传神的一个字,便是该诗之眼。有了诗眼,诗歌的形象会更鲜明, 韵味会更浓郁。像唐代齐己《早梅》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着一“一”字,便突出了“早梅”之早,“一”便是诗眼。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ppt实用课件1 2
栏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目 链
接
古义:____求__学__的__人______;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③句读之不知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句子停顿的地方
预习 检测
④小学而大遗
古 义 : _小__的__方__面__学__习_____ ; 今 义 : 专 门 的 一 个 求 学 阶 段 。
吾未见其明也 明:
栏
目
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明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卑则足羞 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低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②或师焉,或不焉
接
“__不__”__通__“__否__”__,__表__示__否__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 检测
6.古今异义
①圣人无常师
古义:__永__久__的__、__固__定__的__;今义:平常的。
①吾师道也
_师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学__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链
接
②或师焉
__师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从__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PPT课件汇总 共644张PPT
5.明清时期——高潮期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
史发展阶段。 清代把中国古代小说推向了最高潮,在短篇文言方面,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文言
短篇小说的结晶。 《儒林外史》的问世,把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 晚清基于社会现实,小说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黑暗的社会现实加上求变图存的社
《红楼梦》相关知识回顾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 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 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 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 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 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 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 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 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 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 别重逢”。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 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 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 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 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整合(共24张PPT)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例文 平凡的爱,平凡的美
有人抱怨生活中缺少爱,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发 现的眼睛。父母慈爱的目光、温馨的关怀,是爱;老师善意的批评、 耐心的教诲,是爱;朋友问候的短信、默默的帮助,是爱……只要我 们用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爱。
爱是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爱,不一定要山盟海誓;爱,不需 要激昂的宣言。爱,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爱,就在生活的点点滴 滴中。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创造伟大的爱。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 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 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 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 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 存共荣。
1.读。通读全文,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有个别语句不 能够读懂,用笔勾画下来,继续阅读后面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认 真揣摩,力争把握全文的基本内容,形成整体印象,初步了解主要信 息。要边读边理解,每读完一个长句或段落之后,可以在自己的头 脑中“复述”一遍,以加深认识。在通读全文时,应重点留意段的首句, 因为这些句子多揭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常与全文主旨密切相关。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爱的奉献 学习议 论中的记叙》,属于议论文写作中如何使用材料的问题。议论文是 通过议论来阐明道理、表达思想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 概括性的议论语言。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不仅表现在大量的逻辑 推理上,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追 求故事的完整与生动,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 是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 这一点,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 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3、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4、痛与不痛的秘密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第二单元 珠星碧月彩云中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 识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2、 双语言时代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声声慢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6、词三首(二)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0002页 0048页 0083页 0140页 0215页 0296页 0376页 0391页 0431页 0471页 0473页 0536页 0570页 0610页 0642页 0743页 0745页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2、 双语言时代 4、痛与不痛的秘密 5、 词三首(一) 鹊桥仙 6、词三首(二) 六州歌头 正宫 醉太平 刺世 双调 大德歌 春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书愤 论诗(其二) 第三单元 熟悉的陌生人 10、山地回忆 12、﹡巨翅老人 13、滕王阁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六州歌头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7、 元曲五首
5、 词三首(一)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八声甘州
3、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4、痛与不痛的秘密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第二单元 珠星碧月彩云中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 识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2、 双语言时代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声声慢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6、词三首(二)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0002页 0048页 0083页 0140页 0215页 0296页 0376页 0391页 0431页 0471页 0473页 0536页 0570页 0610页 0642页 0743页 0745页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2、 双语言时代 4、痛与不痛的秘密 5、 词三首(一) 鹊桥仙 6、词三首(二) 六州歌头 正宫 醉太平 刺世 双调 大德歌 春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书愤 论诗(其二) 第三单元 熟悉的陌生人 10、山地回忆 12、﹡巨翅老人 13、滕王阁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六州歌头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7、 元曲五首
5、 词三首(一)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八声甘州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 识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2、 双语言时代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何作出决策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4、痛与不痛的秘密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单元 珠星碧月彩云中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册 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51页 0086页 0117页 0196页 0219页 0329页 0418页 0457页 0459页 0522页 0593页 0655页 0695页 0727页 0791页 0863页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2、 双语言时代 4、痛与不痛的秘密 5、 词三首(一) 鹊桥仙 6、词三首(二) 六州歌头 正宫 醉太平 刺世 双调 大德歌 春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书愤 论诗(其二) 第三单元 熟悉的陌生人 10、山地回忆 12、﹡巨翅老人 13、滕王阁序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4单元ppt(13份打包) 课件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臣少多疾病(生病) 历职郎署(担任) (2)名词作状语 则刘病日笃(一天天)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 (3)动词的使动用法 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形容词用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凡在故老(旧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8.记常识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 文章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 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 征是“动之以情”。课文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提示:调整后不好,本文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 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二人”的特殊 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 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 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 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3.作者是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 提示: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的确十分尴尬。出任吧,对新朝不明底细,祸福难测; 辞不就职,终养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巧妙的 说话技巧派上了用场。首先,作者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确实存在的供 养祖母的情况为理由,向晋武帝陈情。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 第一段作者陈述少小时父死母嫁、无兄无弟的孤苦无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抚养 成人,祖母卧病在床的情况。写得凄切哀婉,使晋武帝“切峻”同情。第二段作者写 新朝对自己的礼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进退两难的狼狈。尤其是开头作者说“逮 奉圣朝,沐浴清化”,承认新朝的合法性,让阴谋立朝的晋武帝怕李密反对新朝的疑 忌顿消。第三段作者借新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为自己“辞不就职”寻找借口,同 时不惜卑身自污,说自己“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至此,晋武帝所有猜 忌都被打消。最后一段还指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事实,表明先 尽孝后尽忠的观点。这样武帝完全被说服,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材于《荀子》) 注①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②敦比: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③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④ :分量轻。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 单元整合(共28张PPT)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 单元整合(共28张PPT)
两汉散文创作的成就很高。汉初贾谊和晁错的政论散文,思想敏 锐,直言时弊,文采飞扬。后期至东汉的散文虽有骈偶化发展的倾 向,但能够保存汉初关注现实、指摘时弊的文风。贾谊的政论散文 尤为出色,他的散文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 有很大影响。《过秦论》一文是明显的例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致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 样式是诗歌和骈文,政论散文不多。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同时, 散文也是唐代文苑的一个重大收获。初唐陈子昂、萧颖士、独孤 及等人,较早出来提倡尚简古、切实用的散文,但成就不大。到了 中唐,韩愈、柳宗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领导了一场实质是文学革 新的古文运动。在“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他们要求文章写 作务去陈言,要文通字顺,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要努力反映社会现 实问题,要感情真切,抒发不平之鸣。韩愈、柳宗元在众多散文作 家中,犹如并峙的双峰,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不愧为继 司马迁之后两位最优秀的散文家。韩愈的说理散文如《原毁》 《师说》《答李翊书》等,议论透辟,气势纵横,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 单元整合(共28张PPT)
(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一)
积微,月不胜①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 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②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 也数,其悬③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 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 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 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 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 曰:“德 ④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在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比对偶的散 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从先秦开始,随着散文 的不断发展,散文的类别逐渐增多。到清代时,桐城派作家姚鼐把 古代散文加以总结,分为十三类。本单元所选文本即属于这其中的 一类——论说类。论说类散文(又称议论性散文)具体又分为以下 五种。(1)语录体:如《论语》《孟子》。(2)论文集:如《荀子》 《韩非子》。(3)史论: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论经史,以论证为主, 如《过秦论》《六国论》。(4)说:陈说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 《师说》《问说》。(5)原: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 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如《原毁》。这些种类的议论性散文, 除“原”外,本单元均有涉及。
2.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 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 充当。依据它们所承担的语法功能,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 意义。如“养生丧死”,“生”和“死”在句子中作了“养”和“丧”的宾语, 所以“生”和“死”都不再是动词,而是名词。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 “供养活着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3.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我们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 知词义。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一句中“就”的含义,就可以根 据“受”的含义进行推知,这里“就”的含义是动词“靠近,接近”。
(二)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 可矣。且①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见,如不可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②与东夷八 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 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 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 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 细,观化远也。
那么,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发展的呢?下面分别 作简要的归纳。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 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写作了大量说理透辟、 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诸子 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 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丰赡,富 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 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 较强的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从《寡人之 于国也》和《劝学》中,我们可见一斑。
4.联想推断 文中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学过的课文 中有关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今义, 如高考曾考过的“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的“窥”,我们可联 想课文中“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来推断,“窥”是“探看”的意思。 5.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 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我们 可借助这些语境推断。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一句中“以致”的含义是不是与现代汉语中的“以致”相同的问题,现 代汉语中“以致”用在第二个分句的句首,是表结果的连词,而在这个 句子中,“以致”是两个词,“以”是“用来”,“致”是动词“招纳”。
阅读这类文章,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文言实词包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语1.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 知它的实词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据”与 “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 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 单元整合(共28张PPT)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 单元整合(共28张PPT)
两汉散文创作的成就很高。汉初贾谊和晁错的政论散文,思想敏 锐,直言时弊,文采飞扬。后期至东汉的散文虽有骈偶化发展的倾 向,但能够保存汉初关注现实、指摘时弊的文风。贾谊的政论散文 尤为出色,他的散文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 有很大影响。《过秦论》一文是明显的例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致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 样式是诗歌和骈文,政论散文不多。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同时, 散文也是唐代文苑的一个重大收获。初唐陈子昂、萧颖士、独孤 及等人,较早出来提倡尚简古、切实用的散文,但成就不大。到了 中唐,韩愈、柳宗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领导了一场实质是文学革 新的古文运动。在“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他们要求文章写 作务去陈言,要文通字顺,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要努力反映社会现 实问题,要感情真切,抒发不平之鸣。韩愈、柳宗元在众多散文作 家中,犹如并峙的双峰,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不愧为继 司马迁之后两位最优秀的散文家。韩愈的说理散文如《原毁》 《师说》《答李翊书》等,议论透辟,气势纵横,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 单元整合(共28张PPT)
(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一)
积微,月不胜①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 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②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 也数,其悬③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 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 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 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 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 曰:“德 ④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在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比对偶的散 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从先秦开始,随着散文 的不断发展,散文的类别逐渐增多。到清代时,桐城派作家姚鼐把 古代散文加以总结,分为十三类。本单元所选文本即属于这其中的 一类——论说类。论说类散文(又称议论性散文)具体又分为以下 五种。(1)语录体:如《论语》《孟子》。(2)论文集:如《荀子》 《韩非子》。(3)史论: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论经史,以论证为主, 如《过秦论》《六国论》。(4)说:陈说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 《师说》《问说》。(5)原: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 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如《原毁》。这些种类的议论性散文, 除“原”外,本单元均有涉及。
2.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 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 充当。依据它们所承担的语法功能,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 意义。如“养生丧死”,“生”和“死”在句子中作了“养”和“丧”的宾语, 所以“生”和“死”都不再是动词,而是名词。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 “供养活着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3.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我们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 知词义。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一句中“就”的含义,就可以根 据“受”的含义进行推知,这里“就”的含义是动词“靠近,接近”。
(二)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 可矣。且①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见,如不可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②与东夷八 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 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 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 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 细,观化远也。
那么,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发展的呢?下面分别 作简要的归纳。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 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写作了大量说理透辟、 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诸子 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 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丰赡,富 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 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 较强的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从《寡人之 于国也》和《劝学》中,我们可见一斑。
4.联想推断 文中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学过的课文 中有关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今义, 如高考曾考过的“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的“窥”,我们可联 想课文中“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来推断,“窥”是“探看”的意思。 5.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 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我们 可借助这些语境推断。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一句中“以致”的含义是不是与现代汉语中的“以致”相同的问题,现 代汉语中“以致”用在第二个分句的句首,是表结果的连词,而在这个 句子中,“以致”是两个词,“以”是“用来”,“致”是动词“招纳”。
阅读这类文章,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文言实词包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语1.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 知它的实词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据”与 “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 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