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01

合集下载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巴金和屠格涅夫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也颇为不同,本文将尝试通过比较和对比分析,来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特点。

首先,在创作主题上,巴金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以温暖的笔调描绘出小人物的苦难而又勇敢的生命历程,引人入胜。

屠格涅夫则注重社会现实,时常描绘正义与邪恶、社会利益与私利的斗争,表达他对社会的思考和观点,并阐述他的主张。

其次,在创作风格上,巴金的作品以文雅、闲适、内敛、细腻的笔调定兴,像是把淡雅的海水涌入田园;屠格涅夫则以激越、冲动、冗长、激昂的语言写就他的文字,形成一种既激昂又宁静的气氛。

最后,在文学理论上,巴金注重文学的生命性和具体性,强调文学的情感性,他的作品一般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风景,把情感与社会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屠格涅夫则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独立性,强调文学的审美性,他的作品主要以叙事性为基础,把诗性与现实结合起来,充满着宏伟的感受和优美的笔触。

总而言之,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各有不同,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成就,使他们分别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巨星。

巴金先生作品的特点及风格

巴金先生作品的特点及风格

巴金的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巴金的写作风格1、巴金小说创作风格始终处在缓慢的演变和发展之中,以《灭亡》和《寒夜》作为两极标志,巴金的小说创作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2、早期是1929年《灭亡》发表至1941年《还魂草》发表之前,是其创作的情感爆发期,此期创作,数量众多,内容庞杂,风格多变,主观色彩浓厚,作品以激情渲泄为主要特色,人物多为理想化和类型化的“英雄”。

巴金小说的美学特征

巴金小说的美学特征

巴金小说的美学特征(1)鲜明强烈的爱憎激情。

巴金是一位主观性极强的作家,浓郁的抒情性即成为他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

特别是他能和作品中的知识青年同呼吸共命运,并借此表达他对旧制度的强烈憎恨,热情歌颂和赞美G命青年的反抗斗争精神及崇高人格。

正是出于抒情的需要,巴金特别喜欢采用第一人称或日记体、书信体的写作方式。

(2)单纯、明晰、平实自然的艺术结构。

巴金的长篇小说不追求那种是史诗式的宏伟结构,也不大擅长描写阔大的社会斗争场面,而是多采用单线条的递进式的结构方法,一个人物登场,引出其他人物和一连串的事件,平平道来,朴实无华。

在叙事方式上,他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顺时写来。

即使对往事的追叙,也都往往篇幅不是太长,很快便拉回到现实中来。

巴金小说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表现出一种更加接近生活原色的文体美。

(3)语言朴实、流畅,富有感情色彩。

巴金的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

他喜欢用并列短句,把一些平平淡淡的词句艺术地组合起来,有时候它们是并列的,有时候它们是递进的,单独抽出某一句来看往往平淡无奇,然而将它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以后,却造成了一种特别强烈的抒情意味,能够表达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绪,产生种奇妙动人的艺术效果。

此外,巴金还善于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无生命的东西变成有生命的东西,把无情的东西变成有情的东西,直接赋予大自然以浓郁的感情色彩,从而达到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巴金小说创作的美学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早期的创作,内容庞杂,风格多变,主观色彩浓厚。

后期的创作题材开始由探索知识青年的革命道路转移到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事,并在表现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中追求至善至美。

《家》与《贵族之家》的平行比较研究

《家》与《贵族之家》的平行比较研究

《家》与《贵族之家》的平行比较研究巴金和屠格涅夫是中国和俄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家,他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巴金不论是在文学行为上还是在写作风格上都受到了屠格涅夫的影响。

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都大量使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对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抨击和描写,从写作手法上看,两位作家都十分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抒情描写,善于通过娓娓道来的叙述反应自己真实的情况需求。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就巴金的《家》和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的作品写作概况和艺术风格进行了对比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对两位文学巨匠的写作风格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标签:巴金《家》屠格涅夫《贵族之家》对比研究19世纪,在俄国文学界,屠格涅夫是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人。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几乎都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反应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他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描写和恰当的语言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

而中国文学界开始翻译屠格涅夫作品是在19世纪初期,其小说中现实主义风格,深邃、细腻、抒情和酣畅淋漓的描写风格影响了我国一大批的文学家,其中巴金是主要代表。

在巴金的作品,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屠格涅夫写作风格的影子。

在过去我们探究屠格涅夫对巴金创作的影响时,仅仅对两个人作品的相近的地方进行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对比研究这两个人创作的内在联系性,从作品的相似处出发,追溯本源,从深层次领域追求两者之间的创作联系性。

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就巴金的《家》和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进行了对比研究。

一、巴金的《家》和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的写作概况对比1.巴金的《家》的写作概况巴金的《家》所描写的场面并不是很大,主要描写了高氏这个大家族在当地的历史时期的日常生活。

但是在作品中作者将当时的各种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融合在作品中,向读者展示了当地风云动荡的历史时期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

例如五四运动和军阀混战时期被称为全川国民反对军阀第一声的学生请愿示威运动。

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巴金姓李,名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巴金”是他1928年8月写完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启用的笔名,这个笔名使用的次数最多、时期最长,因此广为人们熟知.此外,他还用过萧甘、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二十几个笔名.1931年到1937年初,巴金写成中长篇小说十部,出版短篇小说集十部,散文集六个,以丰硕的创作成果成为当时最令人瞩目的优秀青年作家之一.巴金这一阶段的创作,不仅保持着初期的热情和战斗锋芒,在题材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上,又都有明显的开拓.他继续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颂扬知识青年对现实的反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他的眼光,逐渐伸向下层社会,广泛描写工人、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更把笔指向封建势力,深入揭露和鞭挞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罪恶.同时,还以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不断抨击日本侵略者的罪行.1933年12月,巴金住在燕京大学蔚秀园内沈从文的家里,完成了中篇小说《电》.总题为《爱情的三部曲》的《雾》、《雨》、《电》是巴金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自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最为喜爱的一部作品.小说以爱情纠葛为引线,着重表现一群革命青年在反抗现实的斗争活动中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颂扬改变现社会的坚定信仰和为理想不惜献身的英雄主义.巴金虽未能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但一直支持和赞助左翼文学运动,他同茅盾、冯雪峰等都有交谊,在他主编的《文学丛刊〉中,就收入了鲁迅、茅盾、张天翼、沙汀、艾芜、周文、蒋牧良、叶紫、萧军等许多左翼作家的作品.1936年他为赵家壁编辑的《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选入萧红、芦焚(师陀)和丁玲各一篇小说.他还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1936年10月,他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二十一个包括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同签名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从这以后,巴金在文学道路上迈开了更坚实的步伐.四、《激流三部曲》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年.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从当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断断续续地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时,作为《激流》之一改题《家》.《春》的写作从1936年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写完,单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气写成的,这段时间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5月初结稿,7月即出书.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系列小说,在巴金的心中酝酿了多年.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五、“用火烧我自己”抗战爆发后,一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巴金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日救国斗争的洪流中.他和茅盾一起创办由《文学》、《中流》、《文季》、《译文》四家著名刊物组成的战时联合刊《呐喊》(后改名《烽火》),并担任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这之后,他写了以表达前仆后继坚持抗战为主题的短篇小说《莫娜·丽莎》,和书信《给山川均先生》、《给日本友人》等.这些作品洋溢着时代的气息,闪耀着战斗的色彩,表现了巴金对侵略者的激愤之情.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巴金未能与会,仍当选为理事.巴金创作的两部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是他抗战期间最重要的作品.六、从“小人小事”到《寒夜》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巴金迁徙流离的生活.1945年11月,他回到上海的旧居.巴金于这年12月底写完了他民主革命时期最后一部作品——长篇小说《寒夜》.四十年代以后,随着生活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发展,巴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日益深化,他的创作面貌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巴金的作品与过去相比,既保持着原有的基本精神和风格特色,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表现.这主要反映在英雄主义色彩逐渐黯淡,反抗的激情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逐渐收敛,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愈益发扬,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揭露愈益深沉含蓄.在艺术表现上,深沉而压抑的控诉,取代了反抗斗争的呐喊,对于生活现象本身饱含情愫的客观描述,取代了作家主观激情的直接倾泻.所有这些,不仅使巴金四十年代作品更富于现实主义特色,也使他和时代的、文学的主潮一致的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达到了新的境界.七、新的声音从1957年5月到1961年11月这一时期,巴金的作品呈现出建国前作品从来没有新特点.这首先表现在题材和主题方面.在崭新的生活面前,他放下了那支“写旧中国、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写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痛苦、死亡”的笔,转而热情描绘新人新事,朗声歌颂新的生活.其次,热烈,高昂,乐观,坚定,成为了巴金新作的基调.这些作品一扫建国前那种“淡淡的哀愁”和“忧郁、痛苦的调子”.这是新时代、新生活在巴金作品中的投影,也是他思想感情深刻变化的写真.昂扬的调子,充实的感情,宏亮的声音,为巴金那真挚热情的一贯风格增添了新的光彩.反映朝鲜战场的生活和斗争,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美好心灵和崇高精神,是巴金建国后创作中最重要的收获.礼赞伟大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讴歌幸福的新生活和美好的新事物,抒写自己在新时代里欢乐而振奋的情怀,在巴金的新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人民的胜利和欢乐,使巴金那颗燃烧的心更加炽热.在巴金的新作中,还有不少记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的篇章.八、“做一个写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作家”从1978年底起,巴金开始写作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的《随想录》,到1984年已出版了四集.这些就文学和生活的种种问题发表看法的文章,不论是现实的感兴,还是往事的追思,既把笔触伸向社会和历史的深处,又坦率地挖掘自己的灵魂,表现出巴金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的严峻思考.他所写的不仅是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也照出了同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在这些寓深沉于平淡的文章中,巴金把心交给读者,毫无掩饰他讲出自己心里的真话.《随想录》显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真实自然的人格光辉,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尊敬.巴金表示:“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大镜子》)。

诗人屠格涅夫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诗人屠格涅夫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诗人屠格涅夫的写作风格是什么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被称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屠格涅夫的作品以中篇和长篇小说为主。

屠格涅夫一贯以来的写作风格就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那你知道屠格涅夫的写作风格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诗人屠格涅夫的写作风格总体风格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他的创作始于诗歌而止于散文诗,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其中他的6部长篇小说令人瞩目。

他的创作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的社会现象,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上,以擅长女性形象塑造而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尤其善于刻画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并赋以诗意和哲理。

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

他的创作的一个最根本的倾向就是不追随某种社会思潮,而致力于描绘和建塑俄罗斯民族特有的人情风俗、民族的伦理观念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的俄罗斯民族风骨。

这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

屠格涅夫的心理的抒情的诗意的中短篇小说,从总体上说是诗歌对散文全面渗透的一种新的文体;但具体说来,也就是说从其内部各种不同的变体来说,却又是一种十分自由的文学形式。

屠格涅夫对这种文体采取十分灵活的态度,他根据题材和人物的不同有选择地调节诗歌介入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对于爱情题材,多半会加强情感的和心理的渲染;对于奇人趣事,多半会着眼于构思的巧妙;对于有神秘意味的内容,多半会强化瞬间的气氛;对于“俄国的哈姆雷特”,则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心路历程的展示,对于纯情的少男少女,则大力抒写他们爱的感觉。

因此,屠格捏夫中短篇小说的文体在诗服对散文的全面渗透的总体趋向中,又获得各种不同的形态。

爱情描写方面在文学史上,屠格涅夫别开生面,第一个把社会理想引入爱情。

打开屠格涅夫的六部长篇小说,我们就可以发现,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挤后,终未成眷属。

巴金的文学风格与叙事技巧

巴金的文学风格与叙事技巧

巴金的文学风格与叙事技巧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技巧而备受瞩目。

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描绘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入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

他有着独特的叙事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观点。

首先,巴金的文学风格非常细腻而现实。

他的作品中往往描写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和事件,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善于通过真实的描写表达出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在他的作品《家》中,透过对普通家庭故事的叙述,他深刻地表达了对封建家族道德观念和科举制度的批判。

他的写作风格鲜明地反映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巴金的叙事技巧独特而出色。

他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和人物描绘,在文字中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角色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在他的小说《家》中,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了家庭关系中的苦与甜、伤与欢,并引发了对家庭道德的深思。

另外,巴金在作品中经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故事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他以鲜明的形象和有力的符号代替直接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

比如,在他的小说《家》中,他通过用门窗、婚礼等元素来象征人物的命运和精神状态,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坚强。

此外,巴金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反转、悬念的手法,在情节发展上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惊喜。

他善于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引起读者的关注。

他的小说《家》中,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起伏和家庭矛盾,紧扣事件的发展展开,引人入胜,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技巧独具特色。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力量和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深入剖析了人性与社会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我们了解和思考社会现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技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的作品,创作风格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语言特点热烈明快朴素,从题材选择和处理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艺术表现上,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语言风格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

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

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

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

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由单一走向多重意蕴:金后期小说的“复”结构巴金在40年代,风格上变得深沉,内涵杂丰富。

如果说早期作品都是单调说,后期基本上都是调小说。

在作品中,总多种意蕴和声音。

他仍然承着前期的抒情性,但是,象早期那样浮躁,粗浅,越。

而是含蓄蕴籍,令人回肠荡。

比如《憩园》抒情性比较一些,但是,很委婉深切。

所以如此,就是内涵上比较丰富。

方面仍然是对封建大家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却是对人自由、善良的渴望。

还有作个人化的对家族的感因素。

《第四病室》社会批判性强,但是,也有人性透视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渴望。

其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寒》,可以说是巴金最满的艺术精品。

接下来笔者就以部作品为例,来探后期小说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格的变异。

二、《夜》的多重意蕴《夜》文字并不多,但内涵非常富。

是社会批判、文化冲突、人性索与人生思考的合一,现实文化与人性、人生的三位一体。

1、对国民党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四十年代的国统由于战争和腐败,非常暗,因而国统区文学的一重要倾向就是社会实批判。

巴金创作《寒》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批黑暗的社会现实,“夜”就是阴郁现实象征。

作品是写一个小家庭的剧,它不是来自巴金过去大家的生活资源,而是自于自己小家庭的生感受和想象。

创作寒夜》时,巴金新婚不久还陶醉在幸福甜蜜之中。

但是他以一种卓越的想象力写出这样一个动人的悲剧故事。

故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庆,人物很少,一对青年夫妇,一婆婆,一个孩子。

丈夫汪文宣性软弱,收入微薄,妻子曾树漂亮、开放,而婆婆却旧顽固。

由于生存压力,本就存在的矛盾日益化,婆媳之间冲突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胜利锣鼓声中痛苦死。

婆婆领着孩子离家里。

结尾的时候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月夜下徘徊。

作品写道:夜,确太冷了。

巴金把这种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在一起。

巴金与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巴金与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卷,第10页,莫斯科,1994年。

③见左琴科致斯大林的信,引自《左琴科选集》(五卷本)第5卷,第356页。

④⑤⑥左琴科:《一部浅蓝色的书》,见《左琴科选集》(五卷本)第4卷,第44页、第390页、第13页。

⑦见左琴科致《鳄鱼》杂志主编别里雅耶夫的信,引自《民族友谊》1988年第3期,第179页。

⑧⑨⑩尤・托马舍夫斯基为发表左琴科的书信所加的按语,引自《民族友谊》1988年第3期,第179页。

λϖ λω引自阿・斯塔尔科夫的《左琴科,一位艺术家的命运》第125—126页。

λξ引自《我们的成就》1936年第8期,第129页。

λψ列・叶尔绍夫:《左琴科选集・序》,见《左琴科选集》(两卷本)第1卷,第26页,明斯克,1983年。

(附:吕绍宗先生的《我是用作实验的狗:左琴科研究》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巴金与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徐拯民 巴金和屠格涅夫的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的引人瞩目的现象———女性形象占据着异常突出的位置,他们心绪中的“女性情结”在创作中得以充分的表现。

他们笔下那些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为世界文学的女性画廊增添了妩媚的光彩。

屠格涅夫将自己心灵深处那种俄罗斯人的悲哀和沉重,那种对俄罗斯祖国的苦苦的眷恋,那种对情操高尚的俄罗斯女性所怀有的深沉情感凝聚在笔端,塑造成一个个熠熠闪光的女性形象:阿丽娜、露克丽亚、娜达利亚、丽莎、叶琳娜、玛利安娜……她们以纯洁真诚的爱情,崇高执着的理想形成了俄国文坛所特有的“屠格涅夫的少女群”,因此屠格涅夫被称为“纯洁的理想的女性之爱的歌唱家”。

西方艺术家曾经提出的“用眼睛盯住维纳斯”,首先就是对爱和美的讴歌,对光明和崇高主题的确认。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始终不渝地“用眼睛盯住维纳斯”,致力于爱和美的呼唤,光明和崇高的追求。

他把自己全部的真诚和满腔的热情都倾注于笔下的女性形象之中,他把圣洁的灵魂、美好的品德、善良的心地、温柔的性格都赋予她们:鸣凤、杨嫂、李静淑、李佩珠、淑英、琴……她们是美的象征,她们的生活构成了一幅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妇女命运的特殊的艺术图画。

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家的艺术特色一、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巴金在家里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可太厉害了。

像觉慧这个人物,他就像是那个封建大家庭里的一股清流。

他充满了反抗精神,对于旧礼教、旧传统那是一点儿都不惯着。

他敢于挑战长辈的权威,比如他反对爷爷给他安排的婚姻,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追求自由恋爱。

这人物形象特别鲜活,就好像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

再看觉新,他就比较复杂和矛盾了。

他心里也是有着新思想的萌芽的,可是他又特别懦弱,不敢反抗家族的安排。

他对梅表妹的感情那是真挚的,但是却只能听从长辈的命令娶了瑞珏。

这种矛盾的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读者对他是又同情又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还有那些封建家长们,像高老太爷,他就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他的专制、他的古板,让整个家庭都笼罩在压抑的氛围之中。

二、情节设置的巧妙之处家的情节那是相当精彩。

它有很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一条是觉慧他们这些年轻人对自由和新生活的追求,像觉慧参加报社活动,宣传新思想。

另一条是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与腐朽。

这两条线索相互碰撞、相互影响。

比如说,当觉慧在外面接受新思想的时候,他回到家里就会和封建家长们产生冲突。

像有一次觉慧在外面写文章批评旧礼教,被高老太爷知道了,高老太爷就严厉地训斥他,这情节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而且书中还有很多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像鸣凤投湖那一段,鸣凤和觉慧之间有着纯真的爱情,可是她却被安排要嫁给别人,她无力反抗,最后只能选择投湖自尽。

这情节特别震撼人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迫害。

三、语言风格的独特魅力巴金的语言特别有感染力。

他的语言很平实,但是却充满了感情。

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但是又有着深刻的内涵。

他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那真的是细致入微。

比如描写觉新在面对家族压力时的那种纠结和痛苦,让我们读者很容易就能够感同身受。

而且他的语言还很生动,在描写一些场景的时候,就像把那个画面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一样。

像描写过年的时候高家的热闹场景,什么张灯结彩啊,大家互相拜年啊,可是在这热闹背后又隐藏着封建家庭的腐朽和压抑。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1、巴金和屠格涅夫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作品中的反封建色彩十分强烈。

两位作家都着力塑造并热情赞颂了那些忠于理想,不息追求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们的作品中的某些正面人物都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

在屠格涅夫的小说中,作家对优柔寡断和无作为的所谓“哈姆雷特主义”的批判是无情的,而对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则倾注了灼热的感情。

在《处女地》中,屠格涅夫通过涅日丹诺夫的口说:“——在那儿找得到信仰,信仰!玛利安娜就是信仰”。

在《罗亭》中,又借列兹涅夫赞扬罗亭说:“他身上具有一种优秀的、稀有的东西.在他身上,有一种热忱。

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最可贵的品质。

”巴金在他整个文学生涯中一直是青年的代言人。

他的作品中描绘了处于过渡时期的中国青年一代的群像,这些生活道路不同、性格迥异的形象身上,我们看到巴金也把是否具有社会革命的信仰和牺牲精神作为对人民褒贬的重要原则。

在《灭亡》中,巴金真诚地赞颂了主人公杜大心的献身精神,他对黑暗社会充满了仇恨,憧憬着美好的社会理想,并时刻准备以自己的生命来殉自己的信仰。

作品中说:“他自己的命运是决定的了,监禁和死亡。

他决定要做一个为同胞复仇的人。

如果他不能达到目的,那么他当以自己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的工作”。

巴金真诚地写出和赞颂了主人公的献身精神,同时也肯定和赞颂了一些信仰更为坚定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例如,李静淑、陈真、李佩珠等人物。

歌颂了这些人物的追求光明,不惜牺牲爱情、健康、甚至生命的理想主义精神。

2、二位作家的作品都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屠格涅夫特别擅长描写广袤多彩的俄罗斯自然风光,如在《猎人笔记》的“树林和草原”中,在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注入了作家的激情,画面由静变动,使我们不由得随着作者轻快的抒情步伐神驰于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大地。

而在《前夜》中作家又以浓重的抒情笔调描写了雨后初晴。

在《父与子》的尾声中,作家则以感伤的抒情描写了巴扎洛夫年老的双亲上坟的场景,读来真切动人:催人泪下。

巴金作品的特点

巴金作品的特点

巴金作品的特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

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

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艺术特色:(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

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

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的萌动和羞涩。

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

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艺术上的特色。

他的代表作《家》从1931年开始发表(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是现代文学中旧家庭题材小说的先驱。

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三个主要人物与《家》中的高老太爷、觉新、觉慧。

首先,是故事梗概与创作目的。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巴金与屠格涅夫作品之比较

巴金与屠格涅夫作品之比较

巴金与屠格涅夫作品之比较姚芳芳【摘要】巴金和屠格涅夫是中、俄文学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大量激人奋进、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

巴金在行为上始终追求特立独行,在道德上主张民主平等博爱与人道主义。

而屠格涅夫的作品中也无不在表现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矛盾的世界观。

在写作手法上,他们都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长于抒情,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个性化的情感和相似的艺术倾注浑然一体。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1【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女性形象;凄美;接力【作者】姚芳芳【作者单位】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湖州313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1932年,鲁迅写下了《祝中俄文字之交》这一篇中俄文学关系史上里程碑意义的文章,高度评价了俄国文学的成就和在中国现代文学界产生的深刻影响。

这一评价是准确公允的,特别是几个重要的俄国作家,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屠格涅夫便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

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通过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中国早在1917年就开始翻译介绍屠格涅夫的小说,其深邃、细腻、抒情、酣畅的风格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作家,例如郁达夫、巴金、沈从文、艾芜等作家。

中俄作家之间的艺术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创作个性和精神气质,如果说每个人都不一而同,那么有“中国的屠格涅夫”之称的巴金与屠格涅夫之间更是有着深刻的艺术渊源。

巴金曾说:“我写短篇小说,屠格涅夫便是我第一位老师”,“我那些早期讲故事的短篇小说很可能是受到了屠格涅夫的启示写成的。

”在艺术形象上,对女性的关注是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共同特点之一,巴金在《〈爱情三部曲〉作者的自白》中谈这部小说时表示:“据说屠格涅夫用爱情骗过了俄国检察官的眼睛……我也是从爱情这一关系上观察一个人的性格,然后表现这性格。

论巴金与屠格涅夫小说创作中

论巴金与屠格涅夫小说创作中

社会现实主义的表现与发展前言巴金和屠格涅夫都是各自国家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在小说的创作中不仅仅关注个人生命的内心变化,更加注重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和现实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探讨其在小说创作中表现社会现实主义的不同方式,以及其对社会现实主义发展的贡献。

巴金与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巴金小说创作的特点巴金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小说的创作上,他首先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探讨人民生活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对人物的性格描写和事件的叙述,表达对现实中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在其著名的小说《家》中,通过对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描绘,生动地展现出了传统家庭和新家庭之间的巨大差异,阐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问题。

此外,巴金在小说创作中注重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反复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强调人物身上的错综复杂的个性特征,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思想。

例如在其小说《雾》中,通过对主人公阮玉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矛盾的描写,体现出一个女性的内心和复杂的性格特点,并将其放置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社会某些方面的变化。

屠格涅夫小说创作的特点屠格涅夫是俄国文学中的巨匠之一,其小说风格以平实的语言为基调,深入地描绘出社会基层人物的生活,并深入地揭示出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他的小说极度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对环境、生活、个性和心理的深入剖析,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俄国社会。

例如在其著名的《钓鱼者再见》中,通过对主人公基里尔·伊万诺维奇的思想活动和者与困境的描绘,描述了俄国村庄中居民的困境和现实问题,并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深化了对俄国社会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在其小说中表现出了他深厚的人性关怀,通过对人物感情的描写和情感交流的描写,展现出人类对人类的深刻关爱。

例如在其小说《天体物理学家》中,通过对主人公阿帕芒的情感描写,蕴含着屠格涅夫对人类关系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

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

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著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

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之一是情感饱满。

巴金以人类的视角创作散文,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其中,使作品充满了真实的情感。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

例如在《家》一文中,巴金描写了家庭中的温馨与困苦,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对家庭的热爱和珍视。

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让读者们产生共鸣,被故事所打动。

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巴金善于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以及抒情的句式,使他的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的文字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引人入胜。

例如在《琐忆》一文中,巴金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于逝去时光的回忆之情。

他选择了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和情感。

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独立性。

巴金不仅在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问题,还探讨了人性、人生和命运的哲学思考。

他的思想独立而深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例如在《寒夜》一文中,巴金通过对寒夜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思索。

他通过散文来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其对于生活的关注和揭示上。

巴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细微之处,将其转化为文字的艺术。

他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关注生活的琐碎和细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将平凡的生活变得感人至深。

例如在《废都》一文中,巴金描绘了一个废弃的城市的景象,通过对于废墟和破败的描写,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于和平的向往。

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体现在情感饱满、语言运用、思想深度和独立性、以及对于生活的关注和揭示等方面。

巴金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一代人,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面镜子,让人反思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论巴金创作的语言特征

论巴金创作的语言特征

论巴金创作的语言特征李夜平巴金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小说语言,作为其创作风格的一个基本方面,显示着独特的抒情气质。

热烈、明快、流畅、秀朗,具有音乐美、形象美和朴素美的艺术魅力。

狄德罗曾经宣称:“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①巴金是以抒情作家著称于世的,他的抒情真挚强烈亲切。

反映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其独特之处在于:他不象鲁迅具有冷峻深邃的审美理智,善于把热烈真诚的感情炽火深藏在峭拔、洗炼而不乏幽默的笔锋之下,语言是含蓄遒劲的,包蕴着博大而厚富的思力和情力,紧紧地牵动着亿万正直善良人民的心魄。

他也不象冰心,具有安雅娴静的气度,善于把一腔纯真的柔情揉进婉转细腻的笔触,语言清丽柔美,荡漾着无限温馨,诱使人们追随她重温甜蜜的爱的幻梦。

巴金明明是在创作小说,却每每象一位热情的鼓动诗人,歌哭忘形,炽烈的情绪了无遮掩。

无论是痛苦,是焦灼,是失望,是悲愤,是希冀,是期待,全都倾注在字里行间。

他的文笔是用心血和胆汁浸润过的,燃烧着激情的炽火,“一烧烧到白热度,便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

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

②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

巴金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⑨这正是巴金小说语言的总体风格。

巴金绝非只知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

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真率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

“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

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

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

”(《春天里的秋天》)这里寻不见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声调的平仄搭配,吟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

巴金与屠格涅夫

巴金与屠格涅夫

巴金与屠格涅夫巴金作为横跨两个世纪的中国文学大师,他的小说创作虽然起源于留学法国时期,并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但终其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对其影响最大的却是俄国文学,甚至他的两部作品的命名就直接取材于俄国作家的作品,如《灭亡》撷取于雷列耶夫的诗句,《随想录》也是由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脱胎而来。

究其原因,“诚如冯雪峰所指出的:‘十月革命前俄罗斯社会性质和状况和处在民主革命中的中国社会有那样大的近似,俄罗斯人民的丰富的革命历史以及精辟和英勇的革命思想和行动又是那样地启发和激动着中国的人民,于是,再加上俄罗斯文学的特色,俄罗斯文学这就比任何别的文学更抓住中国人民的心灵'‘由于这个原因,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许多著名作家,都是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需要出发,在俄国文学中吸取斗争的力量和武器。

'” [1] 巴金就是其中一员,且在诸多大师中,最为巴金钟爱、受益最多的莫过于屠格涅夫,这种影响,连巴金本人也曾直言不讳地表述过:“我学写短篇小说,屠格涅夫便是我的一位老师……我那些早期的讲故事的短篇小说很可能是受到屠格涅夫的启发写成的。

”[2] 不仅如此,“为了与原著有更多的共鸣,为了更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巴金像许多有经验的翻译家一样,喜欢选择与自己语言风格较接近的作者的作品来翻译。

” [3] 由此看来,巴金与屠格涅夫的这段情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对巴金以后的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与矛盾不同,巴金的创作非常注重情感的凸现、激情的迸发,为了实现这些,巴金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说方式。

追根溯源,他的这一创作特色又恰恰与屠格涅夫有着直接的联系,“我那些早期的讲故事的短篇小说很可能是受到屠格涅夫的启发写成的。

屠格涅夫写过好些中短篇小说,有的开头写大家在一起聊天讲故事,轮到某某,他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我那篇《初恋》就是这一类小说);有的用第一人称直接叙述主人公的遭遇或借主人公的嘴写出另一个人的悲剧。

作为年轻的读者,我喜欢他这种写法,我觉得容易懂,容易记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1.巴金和屠格涅夫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作品中的反封建色彩十分强烈。

两位作家都着力塑造并热情赞颂了那些忠于理想,不息追求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们的作品中的某些正面人物都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

在屠格涅夫的小说中,作家对优柔寡断和无作为的所谓“哈姆雷特主义”的批判是无情的,而对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则倾注了灼热的感情。

在《处女地》中,屠格涅夫通过涅日丹诺夫的口说:“——在那儿找得到信仰,信仰!玛利安娜就是信仰”。

在《罗亭》中,又借列兹涅夫赞扬罗亭说:“他身上具有一种优秀的、稀有的东西.在他身上,有一种热忱。

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最可贵的品质。

”巴金在他整个文学生涯中一直是青年的代言人。

他的作品中描绘了处于过渡时期的中国青年一代的群像,这些生活道路不同、性格迥异的形象身上,我们看到巴金也把是否具有社会革命的信仰和牺牲精神作为对人民褒贬的重要原则。

在《灭亡》中,巴金真诚地赞颂了主人公杜大心的献身精神,他对黑暗社会充满了仇恨,憧憬着美好的社会理想,并时刻准备以自己的生命来殉自己的信仰。

作品中说:“他自己的命运是决定的了,监禁和死亡。

他决定要做一个为同胞复仇的人。

如果他不能达到目的,那么他当以自己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的工作”。

巴金真诚地写出和赞颂了主人公的献身精神,同时也肯定和赞颂了一些信仰更为坚定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例如,李静淑、陈真、李佩珠等人物。

歌颂了这些人物的追求光明,不惜牺牲爱情、健康、甚至生命的理想主义精神。

2.二位作家的作品都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屠格涅夫特别擅长描写广袤多彩的俄罗斯自然风光,如在《猎人笔记》的“树林和草原”中,在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注入了作家的激情,画面由静变动,使我们不由得随着作者轻快的抒情步伐神驰于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大地。

而在《前夜》中作家又以浓重的抒情笔调描写了雨后初晴。

在《父与子》的尾声中,作家则以感伤的抒情描写了巴扎洛夫年老的双亲上坟的场景,读来真切动人:催人泪下。

在这些作品中时时都可以看到屠格涅夫那充满诗意的笔调。

这些诗情画意的描述也始终激荡着读者的心胸。

巴金的相当一部分小说和散文作品中抒情色彩也是浓烈的,在作品《电》的结尾写革命者的死时这样写道:“亚丹静静的躺在黑暗里,半睁开眼睛,他全身染着血,但嘴角上留着微笑,好像他还睡在他的蜜蜂和他的小学生中间。

”只寥寥几笔就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强烈而又深沉的爱。

巴金的许多散文作品更是以直抒胸臆、流畅热情见常。

常常在淡雅的水墨画般的意境中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彩。

3.在人物心理的刻画上,巴金和屠格涅夫都擅长运用细腻和传神的笔法剖析人物心理特征巴金主要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如在《寒夜》中,当写到汪文宣接到曾树生的信时,作者对此时此刻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就作了很有特色的刻划。

汪文宣收到信后,“他在藤椅上坐下,他还没有开始读信,心就咚咚地大跳,两只手像发寒似地抖起来。

”作品通过汪文宣的一系列动作,使人物内心强烈的惶惑不安历历在目地展现了出来。

人物的几个动作真切地把主人公痛苦、紧张、焦虑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披露在读者面前。

又如巴金在《雾》中写周如水第一次去访张若兰时的心情。

《电》中李佩珠等人与敏分手时的情景。

《雨》中写吴仁民面对熊智君的最后一封信和她的照片的情景。

在这些作品中都会调动各种手段去表现人物心理和心理状态及变化过程。

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中,也不吝笔墨地来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如《父与子》中写阿尔卡狄刚回到父亲的庄园时,不由自主地赞扬起庄园的种种美妙来,可是他又“突然闭了嘴,偷偷地向背后看了一眼,就不再说下去。

”作者把人物瞬间的心理变化非常成功地揭示了出来。

当然,凡有成就的作家,其本身的写作风格都是多样的,不断发展的。

所以作家之间风格的比较,也只能是大体的相对的。

二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都成长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所以他们在创作风格和特点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但是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本民族文化修养以及他们对本民族欣赏习惯的重视。

因此在作品中民族特色是十分鲜明的。

不同的是俄罗斯广袤的大地赋予了屠格涅夫较为磅礴的才气和对艺术与大自然的更为细腻的感受能力。

他的感情热烈而又真诚,高尚而又伤感,他那坚强的外表下似乎还藏着一颗更为柔和多情的心。

而巴金的感情似乎更为炽热,他自己说:“有人说热情是一把火,我便说我是一座火山,一座雪下的火山。

”他的气质颇象他笔下的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他常常在激动的情绪下进行创作。

他始终开启着自己感情的闸门,让喷涌而出的激情自然地唱出他的悲哀和欢乐。

尽管如此,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他们都在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新现象,尖锐地反映深刻的社会主题,集中地展示着自己时代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的理想、性格和命运。

这是这两位作家创作中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