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配管设计规定
浅谈管廊泵房的布置及配管设计
![浅谈管廊泵房的布置及配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9a3d17ff00bed5b9f31d4b.png)
每 个 公 用 物 料 软 管 站 的工 作 范 围 以 4 . 3 管廊上 管线 的 布置应 符合 以下原 软 管长 度 1 5 ~ 2 0 m所 能上 的 所有 设 备 , 当 一个 软 管线 4 . 3 . 1大 直径 和重 的管 道应 靠 近管 廊
摘 要: 在 大 中型石 油化 工 装置 中, 管廊 泵房 已经 是其 必不 可 少的组 成部 分 。在 生产 实践 中 , 具有 重要 的 意义 。泵房 的安 全 性、 美观性 、 经 济性 成 为我们 设计 时必须 考虑 的 问题 。本文 主要 介 绍管廊 泵房 设计 中所 需要 考虑 的基 本 问题及 其经 验 总结 。 关键词: 石 油化 工装 置 ; 管廊 泵房 ; 安 全性 ; 经验 总 结 中图 分类 号 : X 7 4 文献 标 识码 : A
不 能 满 足 要 求 时 ,应 设 两 个 或 多个 软管 柱 子布 置 ; 小直 径 、 气体 管 道 、 公用 工 程管 站。 道 宜布 置在管 廊 中间 。 3 泵的 配管 设计 4 . 3 . 2 需增 设 大 型补 偿 器 的高 温 管道 3 . 1在 充 分满 足管 道 柔 性 的 前 提 下 , 应 布置 在靠 近柱 子 处 , 且大 型补 偿 器 宜集 设 计 时应 使 出人 口管 道 最短 , 且 进 出 口管 中布置 。 对 管 道 的 作 用力 和力 矩 应 符 合 制 造 厂 或 4 . 3 . 3 低温 管 道或 液 化气 管 道 不应 靠 A P I S t d 6 1 0 要求。 在 石油 化工 装置 中, 泵的 近热 管布 置 。 人 口工 艺 流程 一 般 为 切 断 阀一 过 滤 器 一 4 . 3 . 4 对 于双层 管 廊 , 气体 管 道 、 介 质 低 点排 液一 泵 端 ; 泵 的 出 口工 艺 流程 一 般 温度 不 小于 2 5 0 q c 的热 管道 、公 用 工程 管 为 泵 端一 压 力表 一 止 回 阀一 排 液 阀一 切 道 、 泄压管道 、 火 炬 干 管 及 仪 表 和 电缆 横 一般工艺管道 、 液 化 烃 断阀。 若 因泵 的操作 介质 特性 要求 对 泵的 架 宜 布置 在 上 层 ; 管线 进 行 吹扫 时 , 可在 泵 人 口切 断 阀后 和 管 道 、 腐 蚀 性 介 质管 道 、 低 温 管道 宜 布 置 泵 出 口切断 阀后 加 固定 吹扫 , 若 吹 扫线 易 在下 层 。 必须 布置 在下 层 的热管道 可 布置 且 不应 与 液化烃 管道 相邻 。 腐蚀 , 为方便检修 , 查 找 问题 , 因此 , 在 敷 在外 侧 , 设 管线 时 , 可放 置 在管 沟 内或 在 条 件允 许 4 . 3 . 5 管道 与 相邻 管 道 的保 温 、保 冷 的情 况 下走框 架进 行 汇总敷 设 。 层 净 距一 般 不小 于 5 0 mm,法 兰与 管道 保 3 . 2泵 吸人 管道 的设 计应 防止泵 产 生 温 、 保 冷层 的净距 不小 于 2 5 a r m 。 氮 气管 道 液化烃 、 可 燃 液 体 的 管 道 共 汽蚀 现象 , 高温 介质 均需 对 其 进 行热 应 力 与 可 燃 气 体 、 计算 , 使 对 管嘴 的力 和 力 矩不 得 超过 管 嘴 架 敷 设 时 , 氧气 管道 应 布 置 在一 侧 , 与 上 允许 值 。 人 口切 断 阀一般 用 闸阀或 其他 阻 述 管 道 宜 用 公 用 T 程管 道 隔 开 或 保 持 不 力 比较小 的 阀门 。当人 口管道 尺寸 比泵 管 小 于 2 5 0 m m 的净 距 。 嘴大 一级 时 ,切 断 阀与 管 道 尺寸 相 同 , 当 参考 文献 管道 尺 寸 比泵管 嘴 大二 级 以上时 , 切 断 阀 f 1 ]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 比管 道尺 寸小 一级 。 S H3 0 1 1 — 2 0 1 1 .石 油化 工 工 艺装 置 布置 设 [ S 】 . 3 . 3对 于水 平 吸入 的 离心 泵 ,当泵 进 计规 范. 口有 变径 时 , 偏 心异 径 管 与泵 的 进 口间宜 【 2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住 房 和城 乡建设 部 、 中 设 置 一 段 直 管 段 。当 管道 从 下 向上 进 泵 华 人 民共 和 国国 家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时, 应 采 用 顶 平 安装 ; 当管 道 从 上 向 下进 局 . GB 5 0 1 6 0 — 2 0 0 8 . 石 油化 工企 业设 计 防 火 泵 时, 宜 采用 顶平 安 装 , 并 在 低 点设 置放 规 范『 s 】 . 北京 : 中 国计 划 出版社 , 2 0 0 9 . 净; 但 输 送含 有 固体 介 质 或 泵 液 时 , 水 平 [ 3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工业 和信 息化部 . S H 3 0 1 2 — 2 0 1 1 . 石 油化 工金 属 管道布 置设 计 规 管 的上 偏心 并 经管 应底 平安 装 。 3 . 4 泵 的 出 口管 线上 的变 径 管应 靠 近 范【 S 】 . 泵 的出 口。出 口切 断 阀最好 设 在易 接近 电 ( 4 】 张德姜 , 王 怀义 , 刘绍 叶 , 等. 石 油化 工装 动 机按 钮操 作 柱 的位置 。 离 心泵 出 口切 断 置 工 艺 管道 安 装设 计手 册 【 M1 . 北京: 中石 阀直 径 可 与 管 道 相 同 ,也 可 比 管道 直径 化 出版 社 , 2 0 0 9 , 7 ( 4 ) . 小, 但 不 得小 于泵 管 嘴 直 径 , 视具 体 情 况 【 5 】 王 怀 义. 石油化工管道安装设计[ M】 . 北 而定 。 一 般泵 出口管道 与 泵管 嘴直径 相 同 京 : 中石化 出版社 , 2 0 1 0 , 3 ( 3 ) . 或 大 一 级 时 ,切 断 阀直 径 与管 道 直 径 相 同; 当 大 于管 嘴 直 径 二 级 时 , 切 断 阀直 径 比泵管 嘴大 一级 。 4 泵房 上层管 廊设 计 4 . 1管 廊 的层 数 一 般 不 小 于 两 层 , 必 要 时可 分为 三层 或局 部三 层 。 4 . 2 管廊 下方 的泵 是 露 天 布 置 时 , 考 虑泵的操作或检修 , 至少需要 3 . 5 m高度 , 设 计 中经 常 采 用 下 层 梁 顶 标 高 为 4 . O ~
泵的配管规定
![泵的配管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5d55e0303d8ce2f00662358.png)
第一章 总 则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第1.0.3条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第二章 泵的配管第一节 泵的一般配管原则第2.1.1条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第2.1.2条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第2.1.3条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第2.1.4条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第2.1.5条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第2.1.6条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第2.1.7条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第2.1.8条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第2.1.9条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图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第2.1.10条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第2.1.11条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弹簧支、吊架。
一、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垂直时)应设可调支架,见图2.1.11-1和图2.1.11-2。
图2.1.11-1 泵水平吸入管支架图2.1.11-2 泵吸入管弯头处支架二、不带底座的管道泵进出口管道支架应尽可能接近管口,见图2.1.11-3。
泵送混凝土控制措施
![泵送混凝土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29ca98727d3240c8547efc9.png)
万科·假日润园住宅工程泵送混凝土控制措施一、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控制1、泵送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1)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国家现行标准:①《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②《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对碎石不宜大于1∶3,对卵石不宜大于1∶2∶5;泵送高度在50~100m时,宜在1∶3~1∶4;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1∶4~1∶5。
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3)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
(4)泵送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一般为减水剂。
高强混凝土若不加减水剂是无法泵送的。
在选用减水剂时,要选含游离硫酸盐数量少的减水剂,否则水泥浆会很快变硬而不利于泵送。
在夏季施工时,因气温太高,混凝土在短时间内的坍落度损失很大,尤其是远距离泵送很容易堵管。
此时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缓凝剂,在选择时要注意羟基羟酸盐缓凝剂会增大混凝土的泌水,可使大水灰比低水泥用量的混凝土产生离析。
(5)泵送混凝土宜掺适量粉煤灰,在泵送混凝土中掺和磨细的粉煤灰,能使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显著提高,且能降低泌水和干缩,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掺加一定的粉煤灰还可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利于控制温度裂纹的产生。
由于掺加粉煤灰后,混凝土的缓凝作用明显,冬季施工时慎用。
粉煤灰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总碱含量低,抗酸腐蚀较好,并可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对混凝土的浇筑条件有极其明显的改善。
但其外观较差,只能将粉煤灰混凝土用于基础混凝土,大坝混凝土等隐蔽建筑中。
掺加粉煤灰或矿物掺和料的混凝土在运输、浇筑和振捣工序中也要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如不宜用翻斗车,宜用罐车运输;不宜用手推车运送,宜用泵送浇筑(如用吊斗运送,需在下斜口加装附着式振捣器,以利出料);浇筑薄板混凝土时,不宜将插入式振捣棒插入拌合物并水平拖动振捣(振捣棒通过后物料回填困难,易离析并形成薄弱部位,且易开裂),宜采用小间距、浇插频换振点的办法;浇筑梁、柱或墙壁混凝土需要深插时,则应上下振动,垂直且缓慢拨棒,以免留下孔洞,振点同样需要加密,克服振动衰减明显的缺点。
混凝土泵管固定措施方案
![混凝土泵管固定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582d15b14e852459fb574e.png)
、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 三、脚手架所用材料要求:四、泵管架设计: 五、安全技术措施:一、编制依据: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011 )2)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4)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2011 )5) 、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89256.97 其中研发办公楼地上建筑面积36343.43 m。
由主楼、裙楼及连体地下室组成,地下2层,裙房地上5层,主楼地上13层,总高58.3米。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地上混凝土现场输送主要采用地泵配合布料机输送,泵管高度随结构施工同步升降,与顶板用架子管顶牢并加固,为确保混凝土输送安全及顺利进行,特编制此泵管固定专项措施,施工时必须严格对混凝土输送管道进行加固。
其中布料机下部支撑为顶板支撑加密设置,详见模板施工方案。
、脚手架所用材料要求:1、钢管1)钢管规格及材质要求钢管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①48.3 X3.6mm ,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中Q235-A级钢的规定。
无论新旧钢管都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 )的有关规定。
2)外观检查钢管外观应平直光滑,没有裂缝、折痕、结疤、分层、严重锈蚀(内、外壁)和硬弯曲等现象。
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应O.5mm ,端部弯曲:L<1.5m 时应 <5mm ,立杆弯曲:3m v Ldm 时应 <12mm、4m v L v6.5m 时应W20mm ,水平杆、斜杆弯曲:L^6.5m时应<30mm,旧钢管使用前应按上述要求严格检查,符合规定后才能使用3)新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消防水泵管路布置要求
![消防水泵管路布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5d43e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5.png)
消防水泵管路布置要求
1、一组消防水泵,吸水管不应少于2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消防水泵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变径连接应采用偏心异径管件并应采用管顶平接。
3、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最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600mm。
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不应小于200mm。
4、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上应设置明杆闸阀或带自锁装置的蝶阀,但当设置暗杆阀门时应设有开启刻度和标志;当管径超过DN300时,宜设置电动阀门。
5、消防水泵吸水管的直径小于DN250时,其流速宜为1.0m/s~1.2m/s;直径大于DN250时,宜为1.2m/s~1.6m/s。
6、吸水井的布置应满足井内水流顺畅、流速均匀、不产生涡漩的要求,并应便于安装施工。
7、消防水泵的吸水管、出水管道穿越外墙时,应采用防水套管;当穿越墙体和楼板时,应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或应高出楼面或地面50mm;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管道的接口不应位于套管内。
8、消防水泵的吸水管穿越消防水池时,应采用柔性套管;采用刚性防水套管时应在水泵吸水管上设置柔性接头,且管径不应大于DN150。
9、消防水泵吸水管可设置管道过滤器,管道过滤器的过水面积应大于管道过水面积的4倍,且孔径≥3mm。
泵进口偏心大小头方向设置问题解决方案
![泵进口偏心大小头方向设置问题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c665faa76e58fafbb00327.png)
泵前大小头的方向规定一、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8.1.14.3中规定离心泵入口水平的偏心的异径管一般采用顶平布置。
但在异径管道与向上弯头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可采用底平布置,异径管道应尽量靠近泵入口二、《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三版中,第四篇有专门介绍泵的配管设计的内容并附图,即上进料底平布置,下进料顶平。
上进料底平是为了防止积液;下进料顶平是为了防止气体积聚,影响泵的正常吸液,造成气缚,气蚀等问题。
三、《石油化工管道安装设计便查手册》泵的入口管道①为防止泵产生汽蚀和使泵入口管道不存在气袋,应满足以下要求。
a.泵对净正吸入压头的要求。
b.吸入管保持水平或带有(1∶50)~(1∶100)的坡度(向上抽吸时应向泵入口上坡;向下灌注时应向泵入口下坡)。
c.当泵入口处有变径时,应采用偏心异径管。
采用偏心异径管时,当弯头向下时,使异径管顶平;弯头向上并无直管段时,使异径管底平[图6-147(a)和(b)]。
如弯头与异径有直管段,仍采用顶平的异径管,并在低点增加排液口。
吸入管与总管连接及其他管道布置要求如图6-147(c)、(d)和(e)所示。
■图6-147 泵入口偏心异径管的设置d.尽可能将入口切断阀布置在垂直管道上。
e.吸入管道中途不得有气袋,如难于避免,应在高点设放气阀。
总结:原则上减少底部液袋,减少上部气蚀方法:(1)泵进口弯道向上弯的情况下采用底平,泵进口向下弯情况下偏心大小头顶平。
(2)水箱进出口角度最少差45度,且进口装45度弯头,弯头方向远离出口向。
(3)泵出口的压力开关装在止回阀之前,防止因为止回阀堵塞,造成没有停泵的情况。
浅谈管廊泵房的布置及配管设计
![浅谈管廊泵房的布置及配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27983fa98271fe910ef980.png)
浅谈管廊泵房的布置及配管设计作者:张天盼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10期摘要:在大中型石油化工装置中,管廊泵房已经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泵房的安全性、美观性、经济性成为我们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管廊泵房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及其经验总结。
关键词:石油化工装置;管廊泵房;安全性;经验总结中图分类号:X74 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大中型石油化工装置越来越多。
管廊泵房的建设具有方便、美观、经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因此,管廊泵房的设计已经成为生产装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管廊泵房的布置1.1 泵成排布置时,应按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宜将泵端进出口中心线或泵端基础边对齐。
泵双排布置时,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在中间留出检修通道和泵的动力电缆预埋空间。
1.2 液化烃泵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的上方,不宜布置甲乙丙类工艺设备;若在其上方布置甲乙丙类工艺设备,应用不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并设置水喷雾系统或用消防水炮保护。
此类设备布置在管廊或可燃液体设备的下方时,应设置水喷雾系统或用消防水炮保护,并应覆盖到泵体及泵进出口管道上的易泄露部位。
1.3 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宜集中布置,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然点的甲B、乙A可燃液体泵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5m,与液化烃泵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7.5m。
液化烃泵不超过两台时,可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然点的可燃液体泵同房布置。
1.4 泵区的检修通道最小净宽为2m,最小净高为3.2m;操作通道最小净宽为0.8m,最小净高为2.2m,泵端前面的操作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1.5 泵和驱动机的中心线宜与管廊走向垂直,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8m。
1.6 泵基础高度应高出泵房地面高度一般不小于100mm,泵房地面高度一般要高于装置地坪100~200mm。
有关水泵房设计规范
![有关水泵房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3cc40a077232f60dccca192.png)
1.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6 泵房6。
1 一般规定6.1。
1工作水泵的型号及台数应根据逐时、逐日和逐季水量变化、水压要求、水质情况、调节水池大小、机组的效率和功率因素等,综合考虑确定。
当供水量变化大且水泵台数较少时,应考虑大小规格搭配,但型号不宜过多,电机的电压宜一致。
6。
1。
2水泵的选择应符合节能要求。
当供水水量和水压变化较大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机组调速、更换叶轮、调节叶片角度等措施。
6.1.3泵房一般宜设1~2台备用水泵。
备用水泵型号宜与工作水泵中的大泵一致。
6。
1.4 不得间断供水的泵房,应设两个外部独立电源。
如不能满足时,应设备用动力设备,其能力应能满足发生事故时的用水要求。
6.1.5要求起动快的大型水泵,宜采用自灌充水.非自灌充水水泵的引水时间,不宜超过5min。
6.1.6 泵房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采暖、通风和排水设施。
泵房的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的规定。
6。
1。
7泵房设计宜进行停泵水锤计算,当停泵水锤压力值超过管道试验压力值时,必须采取消除水锤的措施。
6。
1。
8使用潜水泵时,应遵循下列规定:1水泵应常年运行在高效率区;2在最高与最低水位时,水泵应能安全、稳定运行;3所配用电机电压等级宜为低压;4应有防止电缆碰撞、磨擦的措施;5潜水泵不宜直接设置于过滤后的清水中。
6。
1.9参与自动控制的阀门应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驱动。
直径300mm及300mm以上的其它阀门,且启动频繁,宜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驱动。
6。
1.10地下或半地下式泵房应设排水设施,并有备用。
6。
2 水泵吸水条件6。
2.1 水泵吸水井、进水流道及安装高度等应根据泵型、机组台数和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根据使用条件和维修要求,吸水井宜采用分格。
6。
2.2 非自灌充水水泵应分别设置吸水管。
设有3台或3台以上的自灌充水水泵,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吸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仍能通过设计水量.6。
泵的配管规定
![泵的配管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d3d9c4b6edb6f1aff001f6d.png)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7-2002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1. 总则 (1)2. 泵的配管 (1)附图1-1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 (8)附图1-2 侧向吸入和排出泵的配管 (9)附图1-3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带永久过滤器) (9)附图1-4 旋涡泵的配管 (10)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1. 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2 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1.3 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2. 泵的配管2.1 泵的一般配管原则2.1.1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
2.1.2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2.1.3 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2.1.4 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2.1.5 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2.1.6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 ),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2.1.7 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 ,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2.1.8 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 ,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2.1.9 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 图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2.1.10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化工离心泵入口直管段设置的分析
![化工离心泵入口直管段设置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6e611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0.png)
CHEMICALENGINEERINGDESIGN化工设计2020,30(6)化工离心泵入口直管段设置的分析张 雷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西安710075摘要 化工离心泵的入口配管的设计影响泵入口液流的流型、流速,进而影响泵的安全运行、效率及寿命。
本文结合国内外泵手册及标准,并举例对比分析离心泵入口配管的要求。
关键词 离心泵 吸入管路 配管张雷:高级工程师。
2008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学工艺专业获硕士学位。
从事工艺/管道设计工作。
联系电话:(029)61841852,E-mail:zhanglei@bpdi com cn。
离心泵是指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
工程项目选用泵型多为离心泵。
离心泵型式有多种分类方式,以设计接触较多的类型举例:(1)按内部结构分为:单吸泵,双吸泵(按叶轮吸入方式来分类);单级泵,多级泵(按叶轮数目来分类)。
上述泵从外观上无区别,出入口均为一个。
(2)按泵的进出口位置分为:侧进顶出型,侧进侧出型和顶进顶出型。
泵进口管道的压力降应满足工艺要求,且不应存在气袋,如难于避免,应在高点设放气阀。
泵进口管道的其柔性分析应满足泵制造厂或APIStd610关于泵口受力的要求。
[1]1 泵入口直管段的要求对于水平吸入的离心泵,在一些泵手册及相关规范中明确给出了泵入口直管段的长度要求,现就该设置具体分析对比。
1 1 相关手册对泵入口直管段的要求《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安装设计手册》[2]侧面吸入的离心泵和第一个管件之间要有一段长度大于三倍管径的直管段,然后才能连接弯头。
对于双吸离心泵,泵吸入口法兰前方应有7倍管径以上的直管段,以防止有弯头引起介质偏流。
《工业泵选用手册》[3]中建议,为保证泵吸入口流体的轴对称性,距泵进口法兰面应有至少7倍进口管径的直管段,在此直管段内不得设置阀门、弯头、三通、软接头等管路附件。
《工业泵设计选用安装与运行维护实用技术手册》[4]中建议,为了有一个最优的流动形式,避免对叶轮的干扰,要求吸入管在紧靠泵吸入法兰前的直线长度至少有8倍的管径(例如一个小曲率半径的弯管和T形接头之后)。
泵的配管简介
![泵的配管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5fa08d83186bceb19e8bb4b.png)
|
Process, Power & Marine
|
Since 2004
|
ISO9001 : 2000 Quality Certified
|
800-828-9836
|
• 主体内容
1.泵的工作原理 2.泵的分类 3.泵的配管(一般规定) 4.泵的配管(离心泵) 5.泵的配管(往复泵) 6.泵的几种典型配管形式
|
2.泵的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类: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 型泵。 按结构分类:单级泵和多级泵。 按用途分类:给水泵、计量泵。 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分类:水泵、油泵和泥浆泵。 按驱动方法分类:电动泵和水轮泵。
DDTS: A LEA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S PROVIDER
DDTS: A LEA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S PROVIDER
|
Process, Power & Marine
|
Since 2004
|
ISO9001 : 2000 Quality Certified
|
800-828-9836
DDTS: A LEA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S PROVIDER
|
Process, Power & Marine
|
Since 2004
|
ISO9001 : 2000 Quality Certified
|
800-828-9836
|
Process, Power & Marine
|
Since 2004
循环水泵与配管设计技术规范
![循环水泵与配管设计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8637a2d0b4e767f5acfce6f.png)
循环水泵与配管设计技术规范8.6.1 循环水泵选型。
1 循环水泵台数宜与冷冻机组相匹配,如多泵并联干管制,宜设备用泵,如单元制可不设备用泵。
2 水泵选型应本着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宗旨来选择,确定流量、计算扬程是正确选择水泵的关键。
3 确定流量。
1)水泵的出水量应按冷却水量确定;2)水泵高效区流量宜与制冷机冷却水量允许调节范围相一致。
4 计算扬程。
1)水泵扬程应按设备和管网循环水压要求确定;2)水泵扬程应详细计算,并考虑1.1的安全系数;3)当冷却塔布置在高层建筑屋面上时,应复核所选水泵泵壳承压能力;4)若设计循环水量大于冷凝器额定水量时,则应复核冷凝器的阻力损失。
5 水泵并联。
1)每台泵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并宜用流量控制阀,自动稳定流量,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2)水泵并联应注意流量衰减,同时还考虑单台水泵运行时,电机超电流现象。
8.6.2配管要求。
1 采用多塔并联(干管制)系统时,配管方式有冷却塔合流进水(见图8.6.2—1),和冷却塔分流进水(见图8.6.2—2)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使用较多,它的优点是配管简单,占用空间小。
缺点是各台冷却塔流量分配不易均匀,并应在每台冷却塔进水管上设电动阀门控制;第二种方式仅在冷却塔与冷冻机位置相对较近,具有一定布置空间时采用,可克服第一种方式的缺点。
2 循环管道的流速宜采用下列数值:1) 循环干管管径小于等于250mm时,为1.5~2.0m/s;管径大于250mm小于500mm时,为2.0~2.5m/s;管径大于500mm时,为2.5~3.0m/s;2)当循环水泵从冷却塔集水池中吸水时,吸水管的流速宜采用0.6~1.2m/s;当DN<100mm时,可选0.6~0.8m/s;当DN>100mm选用0.8~1.2m/s;3)当循环水泵直接从循环干管上吸水时,吸水管直径小于等于250mm时,流速为1.0~1.2m/s;吸水管直径大于250mm时,流速为1.2~1.5m/s;4)水泵出水管管径小于等于250mm时,流速为1.2~1.5m/s,管径大于250mm时,流速为1.5~2.0m/s。
泵的布置设计要求
![泵的布置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618f17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f.png)
泵的布置设计要求摘要:针对化工装置中泵的布置要求的一些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和论述,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主要介绍了泵的布置方法、泵的间距和基础高度;关键词:泵;布置;概述化工装置中的原料、产品、回流、中间产品等液体物料的输送或压, 都靠泵来完成, 因此泵在化工装置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工程设计中, 几乎每个装置都涉及到泵, 都会遇到泵的布置和配管问题, 而且泵的种类很多, 布置和配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1泵的平面布置泵的平面布置应首先满足装置设备布置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要求,如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还要根据工艺流程及用户提出的要求来确定泵的布置方式。
泵的布置方式有露天、半露天布置和室内布置三种。
露天布置的泵,通常集中布置在管廊的下方或侧面,若泵数量较少时,从经济考虑集中不合理,或工艺有特殊要求,也可分散布置在被抽吸设备的附近;半露天布置的泵,一般也在管廊下方布置,在上方管道的上部设顶棚,或将泵布置在框架的下层地面上,以框架平台作为顶棚,这种布置方式多适用于雨水量大的地区,这些泵可以根据与泵相关设备的布置要求,将泵布置成单排、双排或多排。
按这两种方法布置的泵,不仅操作、检修方便,而且可减少建筑物,有利于自然通风,防止可燃气体积聚,有利于安全生产;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减少占地。
所以,在土地费用高,用地紧张的地区,应积极推荐这两种方式。
而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应将泵布置在室内,或者是如果工艺流程要求设备布置在室内时,其所属的泵也应在室内布置,并注意防火、防爆、采暖、通风、采光等措施。
实际上,随着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过程控制手段的进步和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以及对灾害的预报与控制能力的加强,露天化和半露天化布置已成为设备布置的趋势。
泵的布置方式确定后,需考虑泵的排列方式。
在装置内一般将塔、槽、换热器、管廊、构筑物等布置后再确定泵的位置,同时考虑操作和检修通道。
通常由于管廊与塔槽平行布置,所以泵布置在管廊下或管廊与塔槽之间、平行于管廊成一列。
泵配管设计规定(EM-PDW0111)
![泵配管设计规定(EM-PDW0111)](https://img.taocdn.com/s3/m/c044fe40cf84b9d528ea7a62.png)
设计标准EM - PDW0111-2003 HFEC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 泵配管设计规定第 1 页 共 9 页1 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设施和辅助设施中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2 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2 一般规定2.1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时,进出管廊的管道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宜小于3.5m 。
2.2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2.3 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配管形状应尽量简单。
2.4 泵的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2.5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 ),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从设备至泵的吸入管道较长时,应由工艺系统专业进行管道阻力降核算。
2.6 当泵入口管道和泵管口直径不同,而PID 又无特殊要求时,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应不小于表2.6的规定。
2.7 当泵出口管道的直径比泵管口大时,泵出口阀门的直径至少比泵管口大一级。
2.8 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 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2.9表2.6 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mm 管道公称直径DN 泵管口公称直径DN15 20 25 40 50 80100 150 200 2503001515 20 20 25 40 2020 25 25 40 2525 40 40 50 3240 40 5080 4040 50 5080 5050 8080 100 65 8080 100 15080 80100200150100 100 100150200250150 125 150200250150 150 150200200250 200 200250250 250 250300 300 3002.9 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浅谈化工厂中的泵配管设计与现场泵管道安装问题
![浅谈化工厂中的泵配管设计与现场泵管道安装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bf9c01ba1aa8114431d97d.png)
虽然泵的管道设计 , 在参考 书本上说得比较 多 , 但在设 计过程 过 滤 器 时 , 进 口管 道应 设 置 一段 带 法 兰 的 短管 , 并 应 备 一 个 与 临 时 中, 可能 由于经 验 的问题 , 会 遗 漏 一些 要 点 , 导 致在 现 场 安装 , 试车 , 过 滤 器 同厚 的垫 环 。 开 车过 程 中出 现 问题 , 而 导致 施工 现 场 返工 。本文 主要 列举 在 泵 配 2 . 6泵入 口靠近供液罐时, 应考虑不同基础的沉降差可能危 害 管设 计 中 , 重 要 和 容 易 忘记 的部 分并 加 以补 充 和 说 明 , 以 及 加上 了 泵 接 口 , 此时 , 管段 应 有 足够 的柔 性 , 并 合 理确 定 支 架 位 置 , 或 者 考 本人对于泵的管道设计的建议与看法 。 化工装置中的原料 、 产品、 回 虑增 加软 管 。 流、 中间产品、 溶剂等液体物流的输送, 都要靠泵来完成 。因此泵在 2 . 7泵人 口切断阀的设 置, 泵入 口切断阀主要用于切断流体 流 石油化工装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人经历的项 目, 都需要有泵这 动, 因此 , 切断阀应尽可能靠近泵人 口管嘴设置 , 以便最大限度的减 种输送设 备。无论是在工艺物流区 , 或者在公用工程 区和消防辅助 少 阀与泵 嘴 之 间的滞 留量 。 设施 , 都 需 要泵 来 输送 物 料 。 3泵 出 口管 道 1一 般 要求 泵 的 出 口管 道虽 不 像人 口管那 样 影 响泵 的性 能 。但 是 , 管 系 的 1 . 1充分理解泵的管道流程 , 了解泵型。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 阀门安装 , 压降和热应力, 仍须认真考虑。 提下 , 还 需要 考 虑 泵正 常 运行 及维 修 检查 等工 况 下 的操 作要 求 。 3 . 1为防止泵的流体倒流引起泵的叶轮倒转 , 泵 出口宜装有止 1 . 2 泵 是 回转 机 械 , 属精 密 机 械 , 一 旦 受 到外 力 作 用 , 会 发 生 变 回 阀 。止 回阀 的选 型要 看管 道 的安 装条 件 。 形、 振动、 和噪 声 , 是轴 承 烧毁 和损 坏 的主 要 原 因 。应充 分 考 虑热 膨 3 , 2泵出口管道上的异径管应靠近泵的出口。 胀对 泵 出人 口管 道 的要求 , 以减 少 管道 作用 在 泵 管 嘴处 的应力 和 力 3 . 3泵 出入 口处 , 要 有一 段 短管 , 以便 于拆 卸 。 矩。一般制造厂规定了泵嘴允许 的数值 , 这是实际设计泵管道时的 3 . 4压力表 : 泵 出 口压 力 表 , 应 安 装 在 泵 出 口 与第 一个 切 断 阀 依据。 之 间 的管道 上 且易 于 观察 之处 。 1 _ 3在充分了解管道柔性 的前提下 , 设计 时应尽量使进 出口口 3 . 5温度计安装 : 在有备用泵的场合 , 停运侧 的泵成了死 区, 因 管道最短 , 同时要考虑管线 , 阀门手轮不影响其维修和检查 。 此 温度 计 应安 装在 两 台泵 合 流 的管线 上 。 1 . 4对 于水 平 吸入 的离 心 泵 , 当进 口管 有 变 径 时 , 偏 心 异 径 管 3 . 6往复泵 出口管道的跨距应减少 , 并增加管架的刚度。 与 泵 的 进 口间宜 设 置 一段 直 管 段 , 当管 道 从下 向上 进 泵 时 , 应 采 用 3 . 7泵进口管道上的管架布置应满足泵检修时支撑的要求。 顶平安装 ; 当管道从上向下进泵时 , 宜采用顶平安装 , 并在低点设置 4 管架 放净 ; 但输送含有固体介质或浆液时 , 水平管段上偏心异径管应底 泵的管道支吊架的设计也是保护泵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措施 。 管 平 安装 。 架 能减 少 管道 的震 动 和 噪音 。 1 . 5在布置泵的管道时 ,要注意在泵体 的上方不要有管道 , 以 4 . 1在泵的出人 口管道 的第一个管架 ,要求是 可调 的固定架 。 免给泵在检修时带来不方便 。也不要在泵的正面敷设 , 以免妨碍拆 因为无论是泵 , 还是管架 , 在施工 的过程 中, 基础都会不断沉降。当 卸泵 。 泵要 排 列成 行 , 并尽 量 减少 管 道长 度 , 但要 考 虑管 道 热涨 的 自 管道配上去 , 而管架 , 或者泵发生沉降了。 泵的出入 口与管道就不能 补偿。 对齐了。 这样会另泵的管 口应力增加 。 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管架的 1 . 6 管道 布 置 必须 遵 守 安全 及 环 保 的 法规 , 对 防火 、 防爆 、 安 全 标 高 , 来与 泵 口对 齐 。 可调 支架 的 做法 有很 多 种 , 各种 规 范都 有 它们 防护 、 环保要求等条件进行检查 , 以便管道布置能满足安全生产的 的特 点 。 要求 , 满 足各 种 物料 和 各种 设 备 的防火 间距 要 求 。 4 . 2对 于大型泵温差大的管线进出 口, 为减轻泵嘴的受力而设 1 . 7往复泵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置的支架 , 应尽量使约束点和管嘴之间的相对伸缩量小。 1 . 8泵 的排 液 、 放 空 及过 滤 的排 污 , 可 设 地漏 , 地 漏直 接 接 至 埋 4 - 3 为 防止 往 复泵 管 道 的 脉动 ,应 缩 短管 道 支 架 之 间 的距 离 。 地排 污 管 。 尽 量 采用 固定支 架 或弹 簧 支架 , 不 宜采 用 吊架 。 2泵 入 口管 道 4 . 4泵的其它管架 , 都要考虑管线的位移方向 , 不 能向泵的方 2 . 1在 石油 化 工 装置 中 , 易蒸 发 的液 体 是很 详 见 的 。泵 的吸 人 向位 移 , 应反 方 向位 移 , 用 其它 直管 段 吸收 应力 。 对 于 附属 管道 支 架 管必 须 有一 定 的液 柱 压头 。 以免发 生气 阻 , 使 泵不 能 正常 工作 。 当泵 的设 置 , 以不 给 接 口处 施加 外力 为 原则 。 的 吸人 口阻力 太大 时 , 泵 易抽 空 , 因此设 计 入 口管道 时 , 必 须 满足 净 4 . 5 为 检修 泵 而 需拆 下 管 道 时 , 管 道支 架 应 取 易拆 装 的形 式 和 正 吸人 压 头 的要求 。为 防止 汽蚀 现 象 的发 生 , 泵 吸人 管 系 统 的有 效 结构 。 汽蚀余量 , 最少是泵所要求汽蚀余量的 1 . 2 ~ 1 . 3倍 , 当塔或容器的最 4 . 6 为 使 泵体 少 受外 力 的 作 用 , 应 在靠 近泵 的 管 段上 设 置 恰 当 低液面与泵入 口中一 t L , 线高差确定后 , 为提高有效汽蚀余量 , 应减少 的支 、 吊架 , 或 设置 必要 的弹 簧 支 、 吊架 。做 到泵 移走 时 管 道不 加 临 管 道 系统 的 阻力 , 即尽 量 缩短 管 道 当量 长度 。 时 支架 。 2 . 2由于吸人管 系统气体 的积聚 许可, 不得在泵底座上安装支架。 道 中途 不 得有 气 袋 , 如难 以 避免 , 应 在高 点 设放 气 阀 。 对 于输 送 密度 5 结束 语 较 小 的液 体 , 应使 泵 的 吸入 管道 带有 坡 向 。 泵 人 口变 径管 的安 装 , 也 虽 然 泵 的配 管设 计在 石 油 化工 装 置 中 ,会接 触 较 多 的 内容 , 但 应 注 意避 免气 体 积 聚 , 产 生 汽蚀 。 不 能 因此 而放 松 , 对 每 台泵 的管 道设 计 , 都要 用 心对 待 。 图纸 没 有质 2 _ 3含有固体颗粒 的管道 , 为避 免颗粒沉 降堵 塞管道 , 泵 的分 量 问题 , 能 为 现 场施 工 提 供 有效 的技 术 支 持 , 也 为业 主 的进 料 运 行 支 管 可采 用大 坡 度 连接 或 4 5 度连接, 阀 门尽量 靠 近分 支 处安 装 。 提供有利的条件 。 泵的配管虽然简单 , 但按照现代工业的发展 , 各种 2 . 4为防止偏流、 旋涡流而使泵性能降低 。通常单侧吸人 口处 类 型 的泵 , 还 有 自己的特 性 , 虽然 设 计人 细 细 的了解 和 深 化 。 参 考 文献 如有水平布置的弯头时 , 应在吸人 E l 和弯头之间设一段长度大于三 倍管径 的直管段 ; 如果是 双侧吸入 口的离心泵 , 为使泵轴两侧的推 [ 1 】 宋继江, 赵金立. 全 国压 力 管道 设 计 审批 人 员培 训 教 材 [ M 1 . 中 国石 2 0 1 1 . 力相等 , 叶轮平衡, 吸入管道应有一段直管段。 当吸入管道与泵轴平 化 出版 社 . 行, 在 同一 平 面 与 泵 连接 时 , 泵 吸入 口法 兰 前方 需 要 有 至 少 七倍 管 【 2 ] 张德姜 , 王怀义 , 刘绍叶. 石 油 化 工 装 置 工 艺 管 道 安 装 设 计 手 册 的直管段 。以防止 由弯头引起介质偏流 , 从而降低泵效率和损伤叶 『 M] . 第一篇 , 设 计 与 计算 中国石化 出版社 , 1 9 9 2 .
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doc
![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doc](https://img.taocdn.com/s3/m/18d98a410b4e767f5acfcee9.png)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7-2002 0 新制定全部顾英张彦天郑明峰2002.07.01修改标记简要说明修改页码编制校核审核审定日期2002-07-08 发布 2002-07-15 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目录1. 总则 (1)2. 放空、放净配管设计一般规定 (1)3. 放空、放净管的安装 (3)1. 总则1.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的管道和设备上的放空、放净配管设计。
1.2本规定不适用于机泵类设备本体上的放空、放净配管设计。
机泵类设备的放空、放净配管应按制造厂有关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设计。
1.3本规定不适用于非金属设备和管道上的放空、放净配管设计。
1.4本规定不适用于埋地管道。
1.5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和规定时,应按工程规定进行设计。
2. 放空、放净配管设计一般规定2.1 管道系统由于进行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和吹扫清洗时需要增设的临时高点放空、低点放净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高点放空可不设置阀门,但应采用丝堵、管帽或盲法兰密闭。
低点放净宜设置阀门便于操作。
2.2 进行气压试验的管道不设高点放空。
2.3管径小于DN40的管道不设高点放空。
2.4氢气管道上不宜设置高点放空和低点放净。
2.5调节阀组上的放净口应按《调节阀配管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
可选用本规定图3.12中放净口型式。
2.6疏水阀组上的放净口应按《疏水阀配管规定》和《蒸汽凝水捕集管设计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
可选用本规定图3.12中放净口型式。
2.7对全厂性的工艺、冷凝水和水管道(非埋地管),在历年一月份平均温度高于0℃的地区,应少设低点放净;低于或等于0℃地区,应在适当位置设低点放净。
2.8工艺系统对管道上的放空和放净有特殊要求时,应按P&I图进行设计。
2.9蒸汽主管(干管)的放净设施应包括扑集管、切断阀和疏水阀。
2.10公用工程管道的末端应设置低点放净口,以利放净和吹扫。
2.11凡向大气排放的放空管道,应设置低点放净口。
转动设备无应力配管的规范要求
![转动设备无应力配管的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fae412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6.png)
一.概述管道与转动设备连接是石油化工装置管道安装中比较常见的。
如管道与泵的连接,管道与压缩机组的连接,管道与转动设备连接配管安装时,规定做到无应力配管,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二.相关规范规定1.规范SH3501~2023中6.2.9条规定:与转动机器连接的管道,宜从机器侧开始安装,并应先安装管支架。
管道和阀门等的重量和附加力矩不得作用在机器上。
6.2.10条规定: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及其支、吊架安装完毕后,应卸下接管上的法兰螺栓,在自由状态下所有螺栓应能在螺栓孔中顺利通过。
法兰密封面间的平行偏差、径向偏差及间距应符合规定值。
2.《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SH/T3541-2023中5.3.3条及5.3.4规定与上述规定相同。
3.《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33-2023中6.3.2条规定: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固定焊口应远离机器进行焊接,距离不应小于1m,避免焊接热应力对机器导致影响;6.3.3条规定:管道与机器连接时,不得使机器承受外加负荷,严禁强制对口连接。
4.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SH/T 3538—20234.1 管道与机器的连接4.1 .1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安装前必须将内部吹扫干净。
4.1.2 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其固定焊口应远离机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道与机器的连接前,应在自由状态下,检查配对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其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法兰平行度、同轴度允许偏差b)配对法兰面在自由状态下的间距,以能顺利插入垫片的最小距离为宜;c)管道与机器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器上或机器支脚处,用百分表监测转子轴和机器机体的径向和轴向位移:1)转速大于6000r/min的机器,位移应不超过0.02mm;2)转速小于或等于6000r/min的机器,位移应不超过0.05mm。
4.1.3 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文献规定以外的附加载荷。
三.泵口配管1.配管条件1.1支吊架已制作并安装就位,经检查符合规定,对安装工艺程序中后安装的支吊架除外;1.2机泵已就位、找正、精找平完,办理了工序交接手续;1.3相关的工艺系统主干管已配管完毕。
转动设备无应力配管的规范要求
![转动设备无应力配管的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ca74e29fc4ffe473268ab06.png)
一.概述管道与转动设备连接是石油化工装置管道安装中比较常见的。
如管道与泵的连接,管道与压缩机组的连接,管道与转动设备连接配管安装时,要求做到无应力配管,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二.相关规范要求4.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SH/T 3538—20054.1 管道与机器的连接4.1 .1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安装前必须将内部吹扫干净。
4.1.2 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其固定焊口应远离机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道与机器的连接前,应在自由状态下,检查配对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其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法兰平行度、同轴度允许偏差b)配对法兰面在自由状态下的间距,以能顺利插入垫片的最小距离为宜;c)管道与机器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器上或机器支脚处,用百分表监测转子轴和机器机体的径向和轴向位移:1)转速大于6000r/min的机器,位移应不超过0.02mm;2)转速小于或等于6000r/min的机器,位移应不超过0.05mm。
4.1.3 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文件规定以外的附加载荷。
三.泵口配管1.配管条件1.1支吊架已制作并安装就位,经检查符合要求,对安装工艺程序中后安装的支吊架除外;1.2机泵已就位、找正、精找平完,办理了工序交接手续;1.3相关的工艺系统主干管已配管完毕。
2.泵口配管技术:2.1先将泵口配对法兰用符合设计要求的螺栓连接,所有的连接螺栓都应顺利垂直通过法兰螺栓孔,以保证法兰接触面的闭合。
配对法兰紧固到泵口法兰上后,再与管件和管道组合件点焊,要求点焊牢固,以防止焊接过程中产生应力变形。
这样既能有效的调整对法兰不平行度的偏差,又能防止接口法兰的平行偏差、径向位移及间距超标,控制配管对设备的应力。
2.2充分利用管道的水平和垂直转向点、分支点,调整本配管与设备进、出口位置的轴线方向偏差。
2.3充分利用管道组合件的法兰短管,调节法兰与设备的径向偏差。
2.4对于较短的配管,应采用实测实量,精心下料,认真组装的方式进行;2.5配管的固定焊口应尽量靠近系统管道,远离泵口,以减少焊接应力对设备的影响;2.6对于清洁度要求较高的配管,应采用氩弧焊,并应保证管膛的清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标准
EM - PDW0111-2003
HFEC
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
泵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 共 9 页
1 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设施和辅助设施中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2 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2 一般规定
2.1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时,进出管廊的管道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宜小于
3.5m 。
2.2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2.3 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配管形状应尽量简单。
2.4 泵的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2.5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 ),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从设备至泵的吸入管道较长时,应由工艺系统专业进行管道阻力降核算。
2.6 当泵入口管道和泵管口直径不同,而PID 又无特殊要求时,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应不小于表2.6的规定。
2.7 当泵出口管道的直径比泵管口大时,泵出口阀门的直径至少比泵管口大一级。
2.8 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 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2.9
表2.6 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mm
管道公称直径DN 泵管口公称直径 DN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15 15 20 20 25 40 20 20 25 25 40 25 25 40 40 50 32 40 40 50 80 40 40 50 50 80 50 50 80 80 100 65
80 80
100
150
80 80 100 100 150 200
100 100 150 150 200 250 125 150 150 200 250 150 150 200 200 250 200 200 250 250 250 250 300 300 300
2.9 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阀门的安装高度宜为1.2m(阀门手轮中心与操作面的距离),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2.10 泵的基础宜高出地面0.2 m,最小不得小于0.1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2.11 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D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2.12 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弹簧支、吊架。
2.12.1 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垂直时)应设可调支架。
2.12.2 泵出口的第一个弯头处或弯头附近宜设吊架或弹簧支架。
当操作温度高于120 ℃或附加于垂直的泵口上的管道荷载超过泵的允许荷载时宜设弹簧吊架,见图2.12.2。
在缺乏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时,离心泵接管管口上的允许最大荷载应符合API610的规定。
图2.12.2 泵出口管支架示意
2.12.3 不带底座的管道泵进出口管道支架应尽可能接近管口,见图2.12.3。
图2.12.3 管道泵支架示意
3 离心泵的配管
3.1 泵的吸入管道
3.1.1 泵吸入管道在满足热应力的前提下应尽量短、少拐弯,在任何情况下入口管道不允许有“气袋”。
3.1.2 双吸入泵的吸入口应设一段不小于3倍管径长的直管段,对大型泵应有7倍管径以上的直管段,以使液体平稳入泵,避免产生偏流和旋转流,引起泵振动和产生噪音,见图3.1.2。
图3.1.2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示意
3.1.3 当双吸入泵的配管为上吸入时,不必考虑吸入口上所要求的直管段。
垂直管道可以通过弯头和异径管与吸入管口直接相连,要求尽量短,见图3.1.3。
图3.1.3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示意
3.1.4 为防止引起气蚀,吸入管应避免有“∏”形“气袋”。
入口处偏心异径管的安装要求:水平或从下面抽吸时异径管顶平,当泵是从上面吸入,吸入管是垂直的,异径管底平,见图3.1.4。
(a) 由水平吸入(b) 由上部吸入
(c) 由下部吸入
图3.1.4 泵吸入管道上的异径管安装示意
3.1.5 当泵吸入管较长时,管道宜布置为一定的坡度(i=5‰),当泵比容器低时坡向泵,泵比容器高时坡向容器。
3.1.6 根据PID要求在吸入管的切断阀和泵口之间安装临时性或永久性过滤器时,应设置可拆装过滤器的短管或留有抽出滤网的空间。
过滤器的型式和安装见图3.1.6 。
第一种做法第二种做法
( a ) 篮式或锥形过滤器
第一种做法第二种做法
( b ) 直角式过滤器
图3.1.6 泵入口管道上过滤器安装示意
3.1.7 当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在同一个垂直面上时,为便于安装阀门,进出口可用偏心异径管或二个45°弯头增大进出口管间距,见图3.1.7 。
( a )用偏心异径管做法( b ) 用偏心异径管和45°弯头做法( c )用45°弯头做法
图 3.1.7 增大泵进出口管间距示意
3.2 泵的出口管道
3.2.1 泵的出口管道应有一定柔性,特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必须经过应力分析,根据应力的大小来确定管道的几何形状。
3.2.2 为防止泵的流体倒流引起泵的叶轮倒转,泵出口宜装有止回阀。
升降式止回阀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立式升降式止回阀可装在管内介质自下而上流动的垂直管道上;旋启式止回阀、旋启对夹式止回阀优先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也可安装在介质从下往上流动的垂直管道上;双板弹簧对夹式止回阀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流体方向应优先自下而上,但也可自上往下。
要注意在安装对夹式止回阀时,出口方向必须设短管,
不能与切断阀直接连接。
3.2.3 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阀间宜采用泄液环放净,如果管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可选用阀体上钻孔带有短管的止回阀,以便安装放净阀,见图3.2.3。
( a ) 泵出口管DN ≥100mm时
( b ) 泵出口管DN <100mm时
图3.2.3泵出口管道上安装泄液环放净示意
3.2.4 为降低泵出口切断阀高度可采用异径止回阀,见图3.2.4 。
( a ) 泵出口管DN ≥ 100mm时
( b ) 泵出口管DN <100 mm时
图3.2.4 泵出口管道上安装异径止回阀的泄液环放净示意
3.2.5 泵出口压力表安装在泵口和止回阀之间的短节上,也可安装在出口异径管或异径止回阀上。
压力表接管应设根部阀(即切断阀),压力表表头应朝向操作侧。
3.2.6 泵出口的管道处,一般安装异径管,当泵出口在上部时,应安装同心异径管,当泵出口在侧面时,而安装底平偏心异径管。
4 往复泵的配管
4.1 往复泵的管道存在着由于流体脉动而发生振动的现象,管道应尽量减少拐弯。
4.2 为防止往复泵管道的脉冲震动,泵出口管道第一个支架应采用固定架,其余支架应采用抑振管卡,管架间距应比一般管架间距小些。
4.3 当输送介质温度高于180°C时,减压缓冲罐的连接管应为3m左右长度的不得保温管段,见图4.3
图4.3 减振缓冲罐安装示意
4.4 在泵和第一个容器之间的进出口管道上的支管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包括出口管道上的压力表)时,接口根部需设加强连接板,以防止管接口损坏。
4.5 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