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法的内部控制缺陷多重并发因果分析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运行缺陷认定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内部控制运行缺陷认定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部控制 , 因为这里面所 指的是公司层面的 内部 控制。虽然这样
做有其 自身的优越 洼, 那就是使得经营效率 以及 资产的完整有
系列的研究 虽然都是在企业管 理 当局可 以认定 的内部控制 缺
了合理的保障 。但不可否认的是 , 非财务报表 内部 控制缺陷与 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缺陷并不是完全相 同。虽然这并不直接影响
财 务报表 , 但这样仍然使得企业无法对财 务报 表内部控制缺陷 的认定进行合理 的掌控 。
二、 内控 缺 陷认 定 方 法 1 、 财 务 报 告 内部 控 制 缺 陷与公 司层 面 的 内部 控 制 缺 陷 的 正
确 区 分
陷的基础上完 成的 , 都有其 自身的独到性与科学 性 , 但它们都
学规范的目 标, 即经营合法、 财务等信息完备、 资产安全等。在 仅可 以直接影响财务报告 , 而且对于其他相关信 息的真 实完整
看出 , 这 里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是对 于公司整 体层面而言的 , 这就暴露出一个 问题 : 没有区分财务报表与 非财 务报 表内部控
制。两者由于 控制 目标和方 法以及 后续的应对措施完全不 同,
祸首 , 披露质量低下更是可想而知 。
3 、 非 财 务 报 表 内部控 制 缺 陷认 定 困难
在《 企业 内部 控制评价 指引》 里面 , 明确包含非财 务报表内
业内部控制缺 陷的披露 , 投 资者作 何反应 , 完全 是由公司 本身
决定 , 即 由管理层与审计师之间的报告是否一致 决定 的。这一
故对二者进行区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2 、 不 同等 级 缺 陷认 定模 糊
对于财务 报告的内控缺 陷而言 , 要通过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

组织与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应用:定位、策略和方向

组织与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应用:定位、策略和方向

组织与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应用:定位、策略和方向张明; 杜运周【期刊名称】《《管理学报》》【年(卷),期】2019(016)009【总页数】12页(P1312-1323)【关键词】定性比较分析; 校准; 稳健性检验; 研究方向【作者】张明; 杜运周【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1 研究背景作为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一种有效整合,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近年来得到了组织与管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应用。

检索有关文献可发现,管理学是近5年(2014~2018年)QCA方法应用增长最快的学科领域。

这与QCA方法在解释因果复杂性上的优势紧密相关。

但正如SCHNEIDER等[1]所言:QCA方法越普及,其被误用的风险就越大。

目前,QCA方法在国内的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应用不够规范、标准不够统一的问题。

例如,在条件和案例选择、校准方式、分析过程“透明性”、分析结果“稳健性”、研究结论“理论深度”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

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对于国内QCA方法早期应用[2]意义重大:既可以促进QCA方法的进一步良性传播和正确应用,也可以提升对社会现象因果复杂性的科学认识与整体解释。

事实上,当前国内的部分学者已经针对QCA方法原理进行了系统介绍。

一些QCA方法著作(如文献[3,4])都提供了QCA原理与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

还有学者针对QCA方法的研究逻辑[5]、理论基础[2]、突出优势[2,6]和应用状况[6]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论述。

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更多地将QCA视为一种研究方法并回答了QCA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但较少地将QCA视为一种分析技术,以致未回答QCA应该“怎么用”的问题。

鉴于QCA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分析技术的本质[7,8],以及研究方法对分析技术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首先立足研究方法层面,从理论目标、研究问题和实现途径3个方面阐明QCA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差异化定位。

简述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及其认定流程

简述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及其认定流程

简述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及其认定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及其认定流程简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确保企业的经济活动合规、有效,并保护资产的安全。

内控控制的缺陷和改进方法

内控控制的缺陷和改进方法

内控控制的缺陷和改进方法第一篇:内控控制的缺陷和改进方法内控控制的缺陷和改进方法如何提高综合管控能力成为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

这些需求主要体现在:1.满足合规要求,塑造行业标杆,提升公司外部形象;2.强化全员标准化、科学化作业,及时发现并管控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各类衰减;3.业务本身要求有效规避风险,打造良性运行机制,适应业务多元化和规模扩张要求;4.在公司层面、业务流程层面及信息系统层面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持续改进,着力改善整个公司治理环境、提高运营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如今,面向监管的合规型内控正在向面向自身发展的管理型内控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内控系统建设的巨大的价值功能概述:通过建立内控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高管层、内控管理者、内控测试人员、审计人员、其他业务人员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内部控制活动管理平台。

内控法规遵从过程中更好地达到对内部控制、记录、测试、整改、报告、披露和归档等方面的要求,减少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使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公司长期战略上改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其重要功能包括:1.手册文档管理——保证内控规范的全局一致性和实效性;2.日常计划管理——保障工作计划的统筹安排与资源调配;3.内控测评管理——提高内控测评的质量与效率;4.缺陷整改管理——实现问题的持续跟踪与改进、解决部门间配合问题;5.报告呈现管理——保证内控报告的时效性与自动化;6.信息门户管理——建立良好内控环境、实现知识积累与共享;7.业务系统集成——从已有业务系统挖掘数据,及时预警,实时内控;系统架构:·法律法规层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信息技术)要求,是合规的。

·基础设施层网络基础设施层为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通道,是各类信息的最终承载者。

·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通过提供平台化的工具和功能,为内控管理业务的实现提供支持。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作者:刘月升郑石桥来源:《会计之友》2017年第20期【摘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就是缺陷等级分级,其本质是对缺陷风险暴露造成的内部控制目标偏离程度的等级划分,如何分级的依据就是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前者主要考虑缺陷的性质所形成的风险暴露,一般难以量化,后者主要考虑缺陷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和后果所形成的风险暴露,可以量化,二者都根据风险暴露影响目标的程度来认定缺陷等级。

由于不同因素对不同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不同的可容忍偏离,所以,缺陷认定标准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行为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资产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信息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经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战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

【关键词】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风险暴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定性标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定量标准【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20-0116-06一、引言内部控制鉴证的核心内容是内部控制缺陷寻找和缺陷分级,前者称为缺陷识别,后者称为缺陷认定。

无论是缺陷识别,还是缺陷认定,都需要依据或标准,本文关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是将缺陷分为不同的等级,如果有重大缺陷,则内部控制整体无效,所以,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是内部控制鉴证的最关键步骤之一。

然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特别是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1]。

这个挑战的关键问题,是缺陷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所以,可以说,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重大挑战中的关健问题[2]。

从国内外颁布的相关权威规范来看,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只是规定由企业自行制定认定标准。

从学术研究来说,虽然有些文献涉及到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但是,总体来说,数量很少,研究不深入,更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

基于QCA方法的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

基于QCA方法的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

基于QCA方法的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多重并发因果关系
研究
由于语言翻译的不准确性,以及缺少具体的背景和信息,我只能给您提供一个概述性的回答。

QCA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定性比较分析)是一种可以处理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

在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方面,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着效率。

使用QCA 方法可以找出这些因素之间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

在研究中,需要选取多个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组合,分别分析每个组合对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找出不同因素之间的重叠点和互补点,从而可以更精确地描述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基于QCA方法的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细致的分析框架,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预测和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绩效。

跨部门协作效能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跨部门协作效能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跨部门协作效能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作者:曹海军闫晓玲来源:《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06期摘要:跨部门协作是解决公共管理中棘手性难题的重要路径选择。

时间银行是一种以时间为媒介重建社会网络的社区货币类型,是跨部门协作的结构化表现形式。

本研究以我国东部地区的11个时间银行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影响跨部门协作效能的解释变量及其组合形式进行组态分析。

基于跨部门协作理论,提取出“以政策法律为特征的制度因素”“标准工作流程”“协作关系的稳定性”和“有效的领导”四个解释变量,分析得出三种因素组合能够取得积极的跨部门协作效能。

由此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在开展跨部门协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政府部门的业务指导能力;二是应该加大跨部门协作的标准工作流程建设;三是协作关系的稳定性对跨部门协作路径的优化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跨部门协作;协作效能;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时间银行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6-0067-09一、引言近年来,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越来越广泛,同时,跨部门协作的效能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以互助性养老为目标的“时间银行”成为跨部门协作的一种创新性探索。

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门考察了“时间银行”,并指出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给予了很大肯定。

从实践过程来看,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尝试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时间银行“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的理念更是备受关注。

2019年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发起“异地互助养老你愿意尝试吗”的话题,共有4 557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其中65.3%的参与者表示愿意尝试。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三篇【荐读】(一)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三篇【荐读】(一)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三篇【荐读】(一)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三篇【荐读】(一)》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

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

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

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

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工作总结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

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五)日常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缺陷,不能及时为内控部门提供资产、资金的使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逻辑及其应用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逻辑及其应用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逻辑及其应用作者:李蔚何海兵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05期摘要: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QCA)是一种以案例研究为取向的研究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对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能系统地分析中小样本数据。

它有助于加深研究者对案例的系统化理解,能帮助研究者在理论与经验之间进行对话。

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技术,QCA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重视,但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界对QCA的介绍和应用还比较少。

本文介绍了采用布尔代数算法的QCA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操作程序;说明了QCA方法论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梳理了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中QCA的使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布尔代数;集合论;因素组合在社会抗争研究等领域,研究对象往往涉及多案例,单独的个案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

同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此类事件的成因存在着多元并发组合的原因变量,以线性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定量统计分析方法也很难提供有效的分析结论,而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下文简称QCA)由于能够有效、系统地处理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数据,其已在社会抗争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QCA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查尔斯·拉金( Charles C. Ragin)在 1987 年提出,它是一种以案例研究为导向的理论集合研究方法。

①它强调通过实证资料以及相关理论的不断对话,从小样本数据中建构出研究议题的因果性关系。

这是基于集合论与布尔代数的分析,即从集合而不是相关的角度考察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并使用布尔代数算法形式化人们分析问题时的逻辑过程。

QCA尝试超越传统的个案研究方法,系统地考察事件发生的成因以及内部生成因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性关系组合,试图解释促成事件产生的关键因子、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激发事件产生的复杂的成因组合,以期深化对事件产生的复杂因果关系的理解。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难点及对策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难点及对策

析 :董 事 、监 事 和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舞 弊 ;更 正 已 经 公 布 的
财 务 报 表 ;当 期 财 务 报 表 存 在 的 重 大 错 报 ,未 通 过 内 部
控 制 在 运 行 过 程 中 发 现 ;企 业 审 计 委 员 会 和 内 部 审 计 机
构 对 内 部 控 制 的 监 督 无 效 。这 些 无 法 涵 盖 所 有 内 控 缺 陷
入等财务报告科目金额为基础乘以 0.5%~1%的某一
比例,以此金额作为标准。将审计过程中已发现的错
报、推断的错报及以前年度发现应调整而未调整的错
报等汇总数与标准金额对比。如果汇总金额超过标准
金 额 ,则 认 为 该 内 控 存 在 重 大 缺 陷 ,否 则 不 存 在 。
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一般不会直接造成财务报告
国内对于内控缺陷的研究起步较晚。南京大学课 题 组(2010)按 照 内 控 五 要 素 将 内 控 缺 陷 分 为 控 制 环 境 缺 陷 、风 险 评 估 缺 陷 、控 制 活 动 缺 陷 、信 息 与 沟 通 缺 陷 以 及 内 部 监 督 缺 陷 五 大 类 。 单 华 军(2010)以 深 市 上 市 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内控评价报告中较多的是 披 露 培 训 类 、董 事 会 类 、内 部 审 计 类 、子 公 司 类 等 方 面 的 缺 陷 。此 外 ,有 学 者 在 内 控 缺 陷 大 类 中 进 行 细 分 。鲁 清 仿(2009)把 内 控 重 大 缺 陷 的 界 定 标 准 分 为 两 类 :上 市 公 司 中 报 或 年 报 中 有 修 订 或“ 补 丁 ”行 为 及 存 在 审 计 师 变 更 的 。 齐 保 垒 和 田 高 良(2010)将 实 质 性 缺 陷 与 重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定性定量认定标准_图文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定性定量认定标准_图文

XXX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为完善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年度报告期间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有效开展,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规模结构、经营特点、行业特点、风险水平等因素,确定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一)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成因或来源,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1、设计缺陷:指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2、运行缺陷:指设计有效(合理且适当)的内部控制由于运行不当包括未按设计的方式或意图运行、运行的时间或频率不当、没有得到一贯有效运行、执行人员缺乏必要授权或专业胜任能力等,无法有效实现控制目标。

(二)按照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1、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公司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做出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

2、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公司偏离控制目标。

重要缺陷的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不会严重危及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但也应当引起执行董事、经理层的充分关注。

3、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以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三)按照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缺陷主要以定性和定量分析划分。

1、财务报告缺陷,主要是指不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缺陷。

换句话说,财务报告缺陷,是指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错报的内部控制缺陷。

2、非财务报告缺陷,是指虽不直接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发展战略等控制目标的实现存在不利影响的其他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一、内部控制的概念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制定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将内部控制定义如下: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包括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与实务等。

会计系统是指公司为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业务处理的各种方法和记录,包括文件预先编号、业务复核、定期调节等。

控制程序是指为合理保证公司目标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包括适当授权、合理的制造分裂、充分的凭证和记录、资产和记录的实物控制、业务的独立检查等。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有的企业甚至发生携款外逃的恶性案件,使国家和企业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很多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

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由此导致我国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等现象的频繁产生。

2、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与应对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与应对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与应对作者:杨云孙福明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及应对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缺陷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首先是界定其内涵,然后与内部控制局限性及内部控制有效性比较。

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基于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缺陷的分类,分别用定量标准、定量及定性结合标准判断缺陷的严重程度。

最后,总结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及相应的应对机构、应对措施间的关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缺陷识别;缺陷评价;缺陷应对一、引言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是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前提,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是内部控制实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应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基础。

然而,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评价方面大都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在实务中缺乏具体的操作准则。

这必将给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带来困难,使内部控制审计也陷入困境,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不利于企业针对内部控制缺陷实施应对措施。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及评价的研究,集中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方面。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实务的需求虽逐渐增多,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对内控缺陷的认定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多是从自身研究出发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另一方面,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及评价标准的研究还是较少。

尤其是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及评价的研究仍待补充完善。

综合目前实务需求的形势及理论研究的现状,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及应对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清楚界定内部控制缺陷的本质。

这就要求必须要厘清内部控制缺陷的内涵,还要严格区分其与其他反映内部控制不足的概念,即内部控制局限性及内部控制无效性。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内涵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相关内容,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这种缺点或不足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谈内控审计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

谈内控审计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

谈内控审计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内部控制缺陷在内控审计中的评价问题。

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分类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然后探讨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方法和改进措施。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内部控制缺陷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和改进,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提升运营效率和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和改善是内控审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

【关键词】内控审计,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方法,影响,改进措施,管理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控审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运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缺陷是内控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漏洞或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风险的增加或出现不良后果。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内部控制缺陷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对企业的经营和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内控审计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影响和严重程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合理评价内部控制缺陷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改进措施和管理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方法和改进措施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内控审计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分类、影响以及评价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将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改进措施,帮助其建立更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本研究旨在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陷管理的认识,强调其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报告杨有红(北京工商大学)李宇立(新疆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摘要: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

把握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质、厘清内部控制缺陷和内部控制局限性是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基础。

缺陷认定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解决缺陷识别、缺陷严重程度评估、缺陷认定权限划分等三个基础问题。

此外,企业还应针对具体缺陷关注应对措施的制定,以及缺陷的对外披露两个深层问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对外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是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内控评价得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判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类型及采取的措施。

因此,内部控制有效性认定的核心是缺陷的识别和缺陷的分级。

已有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其一,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主要因素(Doyle, Ge和McV ay,2007a;林斌和饶静,2009;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2010);其二,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Doyle, Ge和McV ay,2007b;Ashbaugh-Skaife,Collins,Kinney 和LaFond,2008;杨有红,毛新述,2009;齐保垒,田高良,李留闯,2010);其三,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筹资成本和股东财富分配的关系(DeFond和Francis,2005;Ashbaugh-Skaife,Collins,Kinney 和LaFond,2007;Hammersley等,2008;Beneish,Billings 和Hodder,2008;杨有红,毛新述,2009;方红星,孙翯,2010)。

上述经验研究结果可以为内部控制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对指导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的作用却十分有限。

按照美国现行法规的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提交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人员的鉴证意见报告仅限于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

对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的定义都基于“重大错报无法被及时地预防和发现”。

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

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

作者: 杜运周[1];贾良定[2]
作者机构: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管理世界
页码: 155-16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6期
主题词: 组态;定性比较分析(QCA);集合;因果复杂性;校准
摘要:组织要素间经常相互依赖与共同作用导致结果产生,前因是多重并发的。

然而,传统基于自变量相互独立、单向线性关系和因果对称性的统计技术,其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分析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边际“净效应”,因而不能解释自变量相互依赖等复杂的因果关系。

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采取整体的分析视角,把研究对象视作条件变量不同组合方式的组态,整合了案例研究与变量研究的优势,并通过集合分析发现要素组态与结果的集合关系,有助于回答多重并发的因果关系、因果非对称性和多种方案等效等因果复杂性问题,是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

基于判别分析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预测研究

基于判别分析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预测研究

基于判别分析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预测研究作者:王茜,戴文涛来源:《财经问题研究》 2012年第5期作者简介:王茜(1981-),女,吉林四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E-mail:wq08666@戴文涛(1971-),男,江苏丰县人,博士后,主要从事公司理财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王茜1,戴文涛2(1.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5;2.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天津300071)摘要:公司破产风险、财务舞弊事件通常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存在密切关系,研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判别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本文以深交所2007—2008年138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公司与138家非重大缺陷公司为样本,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构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判别模型,帮助监管方、外部投资者等更好地预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研究表明,相比非重大缺陷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公司上市年限较长、规模较小、外部审计师变更更加频繁,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较差,但流动性、营运能力指标的检验结果是混合性的。

交互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70%以上。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判别分析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5-0048-07一、引言国内外财务丑闻频发造成资本市场动荡和投资者信心丧失,症结之一在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失效。

为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改善财务报告质量,减少公司欺诈,恢复投资者信心,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该法案从讨论通过实施至今,美国各界对于执行其中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评估及报告要求的302和404条款的成本效益之争甚嚣尘上。

美国财务经理协会、普华永道公司、商业协商协会等机构对萨班斯法案执行成本所进行的若干次调查显示其高昂的执行成本远远超出可能带来的收益[1]。

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提高了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成本,发生股票回购的公司和金额都明显放大[2]。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检查与认定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检查与认定



13.在纳入实施范围的853家上市公司中,除3家被出 具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 陷外,还有6家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披露了非财务 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14.2012年,纳入实施范围的853家上市公司中,除20 家公司(具体名单如表14所示)单独实施内部控制审计 外,其余833家公司均采取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 审计相互整合的形式。这表明,整合审计是目前上市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主流方式。
(四)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18 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 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 公司施行,2012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国有控股主 板上市公司。 2.该配套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 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 系基本建成。


5.纳入实施范围的853家上市公司集中在中央 及地方国有控股企业,具有规模较大、经营业 绩较好等特征。经统计,853家公司2012年年 末总资产为1,103,652亿元,平均总资产为 1,294亿元;853家公司的2012年度总的净利润 为17,882亿元;平均净利润为21亿元。 6.853家公司2012年度营业总收入为202,974亿 元,占我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 的39%。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审查与认定
肖文强 2014.4
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相关研究成果 2.内部控制缺陷实质 3.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一般程序 4.内部控制缺陷识别 5.严重性缺陷评估 6.内部控制缺陷最终认定
一、内部控制相关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法的内部控制缺陷多重并发因果分析
内部控制作为贯穿于公司运营整个过程、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有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不仅是投资者得到合理可靠的财务信息的重要基础,更是金融资本市场正常合理运营的重要保证。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着金融市场的平稳合理运行,也透支着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严重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定性比较分析法作为一种以案例为主要导向的研究方法,核心逻辑为集合论思想,基于布尔运算的逻辑来探寻原因的组合路径,擅长解释其中的因果关系。

区别于以往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大多集中于利用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定性比较分析法可以研究哪些条件变量的组合能够导致结果变量的发生,其研究结论具有非对称性特点。

本文将定性比较分析法运用于管理学领域研究,选取20 1 7年我国29家否定意见内部控制报告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公司经营特征与公司治理特征两方面入手设定条件变量进行实证,得到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6种最具解释力的条件构型,根据分析结果对样本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以期提出对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有所帮助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