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孙权劝学》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15《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司马光砸缸救友”故事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课文的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情况。
(1)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三、诵读,疏通文字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组内互检诵读。
3.小组竞赛。
4.结合注释和参考书自主翻译课文,勾划出疑难。
5.学习小组内交流翻译情况,解决疑难问题,可进一步提出疑问。
6.小组间展示翻译,共同探究问题。
7.进行小组间翻译抢答比赛。
四、概括课文内容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五、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孙权善劝:语重心长言辞恳切(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希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方法、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读书的好处。
2.吕蒙找出吕蒙态度的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知错就改,虚心好学,豪爽的武将风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15孙权劝学基本思路: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成语的运用三、教法和学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五、预习导学:(1)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2)加拼音。
卿()岂()涉猎()孰()遂()(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孰若.孤()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士.别三日()及.鲁肃过寻阳()见.事之晚()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六、学习导入:说出跟读书有关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整体感知:1.朗读《孙权劝学》。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 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师生讨论解决。
3、布局谋篇、全文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是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是_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是_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层是_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当堂达标:1、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2、下面两个成语皆出自本文,请指出出它们的具体含义,⑴吴下阿蒙:⑵刮目相待:九、翻译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十、作业安排:.本文与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
3.5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
第十五课孙权劝学课型:自读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神态和心理,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3.理解本文勤勉求学,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课文。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学法指导:先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再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知文句大意,结合上下文读准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和文下注释读懂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思路,并理解故事的主旨;最后记住一些重要实词(活用、通假、一词多义等)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涉猎()孰()遂()孤()2.解释加点词:⑴权谓吕蒙曰⑵卿今当涂掌事⑶蒙辞以军中多务⑷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⑸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⑹卿言多务,孰若孤⑺自以为大有所益⑻蒙乃始就学⑼及鲁肃过寻阳⑽即更刮目相待3.划分朗读节奏: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⑵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
5.《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体史书,主持编纂的人是代政治家、史学家。
6.反复朗读课文2~3遍,结合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词、句写在下面空白处。
待上课时与老师、同学交流。
活动展示:活动一:检查自主预习情况并导入新课,明确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字词。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初步体会情感。
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
3.参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做好以下积累:(1)基本词语:当涂(当道、当权)、辞(推辞)、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了解)、(重新)、岂(难道)、往事(历史)、邪(通“耶”,语气词)、但(只不过)。
(2)古今异义:博士: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3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重点聚焦】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①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②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③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
【难点突破】文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
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走进作者】①司马光,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②《资治通鉴》是有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所以取名为《资治通鉴》。
【拓展链接】中国古代劝学名言①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②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④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劝学就学赞学孙权——————→吕蒙←——————鲁肃关爱部下能听取意见爱才循循善诱虚心好学敬才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启示:肯学、勤学【自主学习案】1. 给加点字注音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2.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②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3.一词多义: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②当涂掌事(动词:正)③见:见往事耳(了解) ④大兄何见事晚乎(认清)4.古今异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古义:推辞。
今义:美好的词语。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③及鲁肃过寻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重点】1、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材料】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X备联合,于赤壁大败曹操。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外交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sù)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自主预习案】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司马光,字,时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写的《》,是我国一部重要的体通史。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并理解课文内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即更..()孰.()遂.()邪.()2、解释下列词语:当涂掌事:大兄:才略:涉猎:博士:3、能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内容。
【课内探究案】三、探究质疑,深入研讨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2、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3、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的?4、孙权的劝说成功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四、体验反思,主题升华1、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2、如果身边有些同学出现厌学等现象,你作为同学或朋友,该如何劝说呢?五、课堂小结略【拓展检测案】六、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但.()当涉猎③蒙乃.()始就学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自学互学,理解疏通文意;2.积累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3.理解内容,感悟文章阐释的道理:学习很重要。
教学过程:一、用/ 给文章断句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别______________注释: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某某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1.【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某某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孙权劝学》学案
学校:漳县石川中学科目:语文备课组:文科主备人:金娟刘芳审核人:李林军班级:组名:姓名:课题:15.《孙权劝学》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解释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 人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3.理解刻苦治学、学无止境,提高自己学识和修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1.正确理解文章大意,感悟课文所讲道理。
2.学习本文人物塑造法。
【学习难点】联系课文、生活,理解刻苦治学、学无止境,积极学习有益于人生发展的道理。
【课前预习】1.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卿涉邪孰遂岂2.解词。
多务: 治经:博士:涉猎:往事:以为:若:刮目相待:见事: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辨析古今异义孤(古)(今)治(古)(今)博士(古)(今)但(古)(今)往事(古)(今)5..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合作探究】一、1.有感情地自由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二、品味探究1. 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用原文回答。
2. 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3. 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4. 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并说说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当堂检测】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涉()邪()孰()遂()岂()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课堂小结】学生自写这篇文章的收获和启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导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掌握关键字词和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并背诵课文;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初步学会整体鉴赏浅易文言文。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中体验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预习课文;了解司马迁及《资治通鉴》;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及名人故事。
导学流程:一、激趣引读,出示目标1.设计导语:每次听到《三国演义》主题歌,我都会想起那个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那么关于这些英雄的成语或者故事大家都知道哪些呢?我们就来个七嘴八舌话三国,看谁说得好,行不行?……三国时代确实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礼贤下士的刘备,举贤任能的孙权真可谓三足鼎立,水火不容。
但曹操又有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何德何能竟能让对手曹操如此佩服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去孙权帝王的面纱,看看他生活中的另一面。
((板书《孙权劝学》)2.出示目标。
(小黑板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二、朗读课文,掌握文意(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读音:1.生僻字:qīng shè卿涉猎2.多音字:méng wéi geng蒙为更3.通假字:yé邪停顿: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及/鲁肃过寻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学生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文意,理顺情节。
1.学生自由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不懂的地方,将其提交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交班内解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学案-word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学案内容预览:《孙权劝学》学案教师寄语:抱着一颗正直的心,专心致志于事业的人,他一定会完成许多的事业。
--赫而岑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1、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卿()邪()涉()猎()孰()遂()2、解词。
多务:治经:博士:往事:若:见事:二、理解探究1、《孙权劝学》选自,它是由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肃遂辞蒙母。
③但当涉猎。
④及鲁肃过寻阳3、解释加点字人称的用法。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③非复吴下阿蒙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合作释疑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5、本文主要是通过来表现人物,还运用了描写。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7.写出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四、课内精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2、翻译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4、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
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五、拓展延伸炳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生平事迹,鼓励大家勤奋努力,以此为例启发学生用心学习。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孙权劝学》的内涵;2.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有个全面的了解;3.通过阅读《孙权劝学》,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增强学习意愿。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孙权劝学》的内涵,理解其中所表达的鼓励学生勤奋好学等思想;2.解读语言符号,表达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四、教学手段1.课前通过教学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文本解读,提取核心内容,给学生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步骤1.教师演示分析阅读过程,模仿思考技巧,启发学生的思考;2.介绍三国时期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孙权的好学精神的认知;3.阅读文章,带领学生找出精华,进一步体会文章内涵;4.针对文章,教师普及孙权的生平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具体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及背后的含义;5.对“日无暇晷,事无巨细”的句子进行讲解,鼓励学生以此为反思,进一步加强学习意识。
六、教学策略1.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图像、视频、壁报、互动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讨论、研究、解说等方式展开教学,以帮助学生了解孙权生平及其思想,鼓励学生增强学习意愿。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的发言以检测其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2.以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他们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3.通过对学生读、说、听、写等能力的综合评价,以确认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本节课以孙权的好学精神为主题,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三国时期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技巧,引发学生对孙权及其思想的认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孙权劝学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孙权劝学范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孙权劝学范文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导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15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相关文学知识。
2、熟读课文3、掌握要点文言字词。
【预习自测】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记录了从到共 1362年间的史事。
2、文中能够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说加黑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旧事耳()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待 ()【合作研究】一、朗诵课文,标清句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旧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念书,自认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小组合作,翻译课文:【解难答疑】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反应拓展】1.依照课文,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2.翻译以下句子⑴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⑵但当涉猎,见旧事耳。
3.古代文言文中的很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根源,请依据下边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 1)比喻人学问尚浅。
()(2)刮目相看,用新目光看人。
()【反省】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经过理解文意,领会对话中的不一样语气,推测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从而剖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格特点。
2、理解本文开卷有利的要旨。
【预习自测】一、本文有何教育意义?【合作研究】一、孙权又是如何劝学的?领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1、“不行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解难答疑】一、“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念书,自认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态和心理?说了然什么?【反应拓展】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以下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劝诫年轻的将领们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才能。
本文以孙权的劝学言论为主线,穿插了孙权与年轻将领的对话,展示了孙权关爱下属、重视人才培养的形象。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领会孙权的劝学思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文言文可能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文言文的困难,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能进行简单的翻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孙权的劝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孙权的关爱下属、重视人才培养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孙权劝学思想的把握。
2.难点:文言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课文翻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孙权的劝学言论为案例,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孙权这位历史人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案 新人教版
15.孙权劝学【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注意断句和停顿。
(重点)2.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难点)3.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①司马光(1019—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
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砸缸)②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跟随周瑜、程普等人大破曹操于赤壁。
起初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读了很多史书、兵书,鲁肃赞扬他“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死后,吕蒙率领军队,袭击并打败了蜀将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死。
2.掌握文下注解,解释加点字:初,权谓.(对……说)吕蒙曰:“卿.(古代君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今当涂..(当道,当权)掌事,不可不学!”蒙辞.(推托)以军中多务.(事务)。
权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欲卿治经..(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研究儒家经典)为博士(通“耶”,语气词)但.(只)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
卿言多务,孰.(谁)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于是,就)始就学。
及.(到了……的时候)鲁肃过.(到)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现在)者才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就)更.(重新)刮目..(认清事物)之晚乎!”肃遂.( 于是,就)拜蒙..(擦擦眼)相待,大兄何见事母,结友而别。
3.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
【预习检测】小组检测:“预习导学”2。
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
2.概括孙权与吕蒙的性格特点。
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从他经常看书也能看出他的好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精品学案:第15课 孙权劝学
学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卿.(qīng)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2.读准多音字即更.刮目相待:ɡēnɡ其他读音:ɡènɡ组词:更加。
3.找出通假字(1)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权谓.吕蒙曰:告诉,规劝。
(2)当涂..:当道,当权。
(3)岂.欲卿:难道。
(4)涉猎..:粗略地阅读。
(5)乃始就.学:从事,做。
(6)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7)见事..:认清事物。
2.古今异义区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3)但.当涉猎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
(4)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5)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
今义: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
3.相关成语(1)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的人。
(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三、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
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借鉴来帮助加强统治)。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点拨: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核心图解1.给句子中加点汉字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学
案新人教版
一、快乐预习
【学习目标】
1、识记重要文言词语,了解和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语言。
3、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4、体会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发展道理。
【学习重点】
1、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语言。
2、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3、体会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发展道理。
一、学习任务一:了解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学习任务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成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自以为
..大有所益
4、蒙乃.始就学
5、肃遂.拜蒙母
6、吴下阿蒙:
7、刮目相看:
学习任务三:再读全文,思考:
文中写了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出来。
【预习质疑】
在预习课文时,你还有哪些问题或疑问,请写在下面。
二、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回答
1
1、文中的中心人物是孙权、吕蒙还是鲁肃?为什么?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3、找出文中描写吕蒙的句子,并分析人物形象。
三、感恩达标
1、填空。
(2分)
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本课即选自与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自以为
..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肃遂.拜蒙母()
3、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什么启发?(3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