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特点

合集下载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是指12-15岁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经历身体和大脑的变化,同时也开始面对更多的社会和学习压力。

中学生的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感知: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身体的快速发育和性征的出现。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外貌的变化,更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健康。

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感到更敏感和自觉,开始注意饮食、形象和运动等方面的改善。

同时,中学生的感官也变得更加敏锐,对于色彩、声音、味觉和触觉的感知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感情感知:中学生的情感感知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和友情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情绪表达较为丰富,情绪波动也较为明显,既可能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和兴奋,也可能经历情绪上的起伏和不稳定。

3.认知感知:中学生的认知感知也处于一个关键期,他们开始具备更高级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对于各种信息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中学生也开始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学科知识,并能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

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成果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开始形成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4.社会感知:中学生的社会感知也会逐渐发展。

他们开始更多地接触到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对于社会的正义和不公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对于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行动愿望。

同时,他们也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群体和文化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感知觉发展表现出身体感知、情感感知、认知感知和社会感知等方面的特点。

这个阶段的感知觉发展对于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关注他们的感知觉发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认知和情感模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精品]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精品]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3. 自我控制情绪法
• 人不仅要有感情,还要有理智。如果失去理智, 感情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在陷入消极情绪而难 以自拔时,应有意识地用理智去控制,这又有以 下几种方式。

(1) 自我暗示

(2) 自我激励

(3) 心理换位

(4) 自我升华
自我暗示
• 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抑制不良情绪的产生。 当你参加一些紧张的活动如重要的考试或 竞赛前,要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沉住气, 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就 能增强自信心,情绪就会冷静,就能遏制 冲动,避免不良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倾诉
• 当你心中积满苦闷、烦恼、抑郁等不良情 绪无法疏散时,可以向父母、老师、同学、 知心朋友尽情倾诉,发发牢骚,吐吐委屈。 这样使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后,精神就会放 松,心中的不平之事也会渐渐消除。
活动
• 当你的消极心理使情绪极度低落时,越不 愿参加活动,情绪就越低落。而情绪越低 落,又越不愿意参加活动。这样就形成了 恶性循环,使不良情绪加重。如果参加一 些适当有益的活动,或跑跑步、打打球、 干干体力活,或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 使郁积的怒气和不良情绪得到发泄,这样, 原本十分低落的情绪就可以改变。
升华转化
• 就是要发掘调动思想中的积极情绪,抵制 和克服消极情绪。将痛苦、烦恼和忧愁等 消极情绪升华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
• 作业:请同学们总结其他的有关情绪调节
的方法,发到咱们班的班级网站。
2eovxsf%vU&YB%0Vhn1mcGB(#g2iZX9TO%q4(2kLbSua!Jp2LdI% 30SlGIoTZF %Zqu18ORf7s33q+%u2uJMEo0IbNdPk%Ivr xRe! W0yjrZP)JSou1aY7- yJ w)ecD 1

浅谈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及教育引导策略

浅谈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及教育引导策略

浅谈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及教育引导策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变化比较剧烈,所以在这方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但一般认为,适度的、情境性的负性情绪反应,如考试中的紧张和焦虑,失恋后的悲伤等情绪是正常的。

只有那些陷于某些不良情绪体验中不能自拔、或者体验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都超过一般人、严重妨碍了学习和生活的情绪反应才被认为是有情绪障碍的。

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有很多,这里详细研究了对青少年影响较大、较普遍的几种:(一)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自卑的表现有:自我评价过低。

表现在对自己的生理条件如外貌、身高以及对学习、交往等各方面,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明显不如他人。

例如,某同学在数学考试上遭受了几次打击之后就觉得自己在学习其他各科时也都不如别人了;有意识地掩饰“缺点"。

具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往往在内心深处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并因为害怕听到别人对这些缺点的评价而逐渐变得非常敏感,常把别人一些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

同时,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采用回避与别人交往的方法来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这样的行为将导致他们失去许多朋友,很容易形成闭锁性的性格。

产生自卑的原因有:从外部环境来看,较常见的原因为适应困难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失败,以及由于过高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间的冲突所导致的优越感的丧失;从内在心理过程来看,自卑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和不当的自我评价所导致的。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更关注自己的外表、能力、自我价值、个性品质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同一性即通过修正理想自我或改变现实自我来使两者达到协调统一.同小学生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性程度较低。

也就是说,青少年对现实中自我的评价往往不能与所期望的理想自我的标准相匹配.因此,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和由于丧失实现理想的信心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即自卑.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的ABC 理论认为,“一些负性的情绪体验如自卑、抑郁、焦虑等都是由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虽然人们也许不能意识到这些观念的存在,但这些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如,“我必须是全班学习最出色的人", “所有的人都得喜欢我"等)往往很难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对自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形态。

2、情感的波动和变化中学生的情感比较复杂,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和变化,尤其是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时更加明显。

3、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思考问题更加深入、细致,能够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4、社交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在社交方面的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5、自我价值观的形成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能够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辨析和选择,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认知能力是中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

他们的观察目的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高,观察时间更为持久,概括性和精确性也有所提升。

中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程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并且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

他们能够快速抓住问题的矛盾焦点,独立、批判地思考,并且对同学、老师、家长和书本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此外,中学生喜欢争论和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迷。

情感方面,中学生的情感丰富、高亢而热烈,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情感体验比小学生深刻。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

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提高,情感有时带有矛盾性和两极性。

中学生好交往、重友情,友谊迅速发展。

由于性发育和对未来的向往,在异性交往中有时会遇到困惑。

中学生的意志特点主要表现在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个心理品质上。

他们能够有目的、自觉地做出意志决定和努力,并且在果断性上有了显著发展。

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和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中学生开始对人生和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品质是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

学生的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试述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初中生情绪的发展。

在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中,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

随着初中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

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②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③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 高中生情绪的发展。

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识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现如下特点:①情绪的延续性;②情绪的丰富性;③情绪的特异性;④情绪体验的深刻性;⑤情绪体验更加细腻。

2、单选题“点头微笑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体现了情绪情感的_____功能。

A : 感染B : 调节C : 替代D : 信号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情绪的信号功能体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

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它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信号意义。

3、填空题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____而产生的体验。

参考答案: 需要4、单选题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_____。

A : 激情B : 心境C : 应激D : 理智感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一是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准确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第一种表现5、填空题情感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____。

参考答案: 美感6、简答题简述意志品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2) 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一、情绪与情感(填空)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选择)(一情绪分类)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一种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吧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后一种分类被较多采用,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值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被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主导。

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他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3.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一种激素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理论(选择)(一)早期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把他们的理论成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

2.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3.坎农--巴德学说(二)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2.沙特赫的两因素情绪理论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四、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选择)(一)抑郁所谓抑郁就是人们常说的忧郁,它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

(二)焦虑所谓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1.自我认同和身份建立的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一阶段,中学生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评价的困境,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关系产生较强的焦虑。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中学生充分的支持和肯定,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对外部评价的敏感:中学生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

他们非常关注他人的评价,尤其是同龄人的评价。

因此,一旦遭受到批评或否定,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沮丧和自责。

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尽量减少对他人评价的依赖。

3.情感波动和情绪不稳定:中学生的情感波动和情绪不稳定是常见的特点。

他们的内分泌系统正经历重大变化,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家长和教师要理解中学生的情绪起伏,尊重他们的情绪表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的爆发和压力。

4.增强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学生开始渴望独立和自主,希望能够自己做决策和掌控自己的生活。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能力参与决策、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负责任和理解自己决策后果的重要性。

5.心理压力增加: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成长自我价值的压力。

家长和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分担压力,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也要教会他们正确应对压力的方法,如通过运动、放松和调节心态来缓解压力。

6.角色转变:中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角色。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发展自身潜力。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多方面的,家长和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需要,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与中学生的良好沟通、关心和关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精神特点
1、追求完美:中学生开始看待个人,开始追求完美,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同时表达爱憎。

2、求知若渴:中学生在这个阶段,想知道各种有趣的事情,有积极的探究心态。

3、神采奕奕: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促使中学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催生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小团体。

二、心理特点
1、情绪不稳定:由于进入社会,不被家庭成员完全接受,不确定的情况令中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多变样态。

2、自卑感强:中学生正处在学习和社会融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感和社会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担忧的情绪。

3、他人意识弱:由于对社会运作及社交关系不熟悉,他们对他人的理解及遵守还不完全充分,因此行为缺乏责任感和他人意识。

三、学习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中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稳定,近期的信息坚持时间短;学习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学习状况也很不理想。

2、多学科知识模糊:中学生太多的学科知识前后模糊,缺乏系统性联系,大部分重视的是了解概要,而不是深入理解学习。

3、兴趣浓厚:在学习过程中,中学生会全面发展,增强在学习当中的兴趣和情感,表现出兴趣浓厚的态度。

中学生情绪情感特征

中学生情绪情感特征

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征2012-04-29 06:29:47一、中学生情绪的特点刚上初中,贾珍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妈妈都有点不认识她了。

她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外向了,有的时候,她好像郁郁寡欢,心事重重。

小的时候,不论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贾珍总是像“实况录像”似的在家叙述一遍。

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听她不停地说呀说呀,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可现在,贾珍不在饭桌上讲学校的事了,即使有时妈妈问起来,她也只是敷衍几句,爱理不理的样子。

吃完饭,就把自己锁在她的小屋子里,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啊写啊的,那个本子可是她的宝贝,贾珍还特意买了一把小锁把它锁在自己的抽屉内,爸爸和妈妈是难得一见的。

贾珍有时写着写着,还会莫名其妙地流出几滴眼泪;有时又什么也不做,就那么望着窗外呆一下午。

别看贾珍在家里的话越来越少,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可不是这样,有一次妈妈在下班的路上看到她和几个要好的“姐妹” 在一起,那眉飞色舞的样子绝对是家里见不到的……贾珍的妈妈真的读不懂女儿,她这是怎么了?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是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一种情绪特征的正常体现。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人的生理、心理发展都日渐成熟。

其中生理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性的发育和成熟;在心理方面,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中学生才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独特的情绪状态,他们即令家长操心,也令老师担心,同时对于中学生自身来说,也时时刻刻“让我欢喜让我忧”(—)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易波动中学时代,既是多姿多彩的花季,也是多风多雾的雨季。

这一时期,中学生体验到从未经历过的寂寞与孤独、忧虑与不安、多愁善感…虽然此时青少年已有了驾驭自己的能力,但情绪的波动性却很大,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是经常发生的。

中学生容易狂喜、暴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的骤然,去的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意外的打击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甚至会走上轻生的绝路。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发展具有其特有的特点。

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认知发展1.1 初中生思维逐渐从具体向抽象发展初中生开始能够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和思想,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1.2 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初中生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解决方案。

1.3 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初中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对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二、情感发展2.1 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初中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平衡,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容易出现情绪化的行为。

2.2 开始关注自我认同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对自己的外貌和性格有更加敏感的认识。

2.3 开始建立人际关系初中生开始建立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冲突和问题。

三、社会发展3.1 开始独立思考和行动初中生逐渐脱离家庭依赖,开始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够独立处理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3.2 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初中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对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3.3 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初中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四、性格发展4.1 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初中生在青春期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明显的个性和特色。

4.2 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初中生开始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3 开始培养自信和自尊初中生在性格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自信和自尊,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五、行为发展5.1 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初中生在行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

5.2 开始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初中生需要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后果。

5.3 开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初中生需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在不同社会环境中自如地行为和交往。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在中学阶段,学生们经历了许多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1.情绪稳定性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情绪逐渐变得更加稳定。

他们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轻易地表现出喜怒哀乐。

对于挫折和失败,他们能够更加冷静地面对,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情绪表现性增强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情绪表现更加丰富。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适当地表达出来。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情绪调节能力发展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挫折和负面情绪时,他们能够采取积极的策略,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寻求帮助等。

这种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提高适应能力。

4.情绪与社会认知的结合中学生在社会认知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他们情绪的发展。

他们逐渐了解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的,并且能够更好地解读他人的情感表达。

这有助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表达自己,同时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5.自我意识情绪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中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等,并以此为基础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种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个人成长。

6.情感理解加深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理解情感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处理情感问题。

这种深入的情感理解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情感挑战时采取更为恰当的应对策略。

7.情感表达多样化中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他们能够运用更加丰富和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在与人交往时,他们可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情感表现,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对象。

这种情感表达的多样化有助于促进他们与他人的有效沟通。

8.对人际关系更敏感中学生对于人际关系变得更加敏感。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尝试通过沟通和合作来解决人际冲突。

中学生心里特点

中学生心里特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自我意识、情绪波动、价值观变化、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心理适应问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主题,涉及到个体差异、发展阶段、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生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行为和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强烈的自我表达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情绪波动:青春期是情绪波动比较明显的时期。

中学生的情绪可能变得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他们可能经历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也可能体验到正面的情感高峰。

价值观和信仰的变化: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逐渐深化,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可能会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对传统观念产生质疑,追求独立和个性表达,同时也会对未来的人生规划进行思考。

人际关系的变化:中学生的社交圈子逐渐扩大,他们开始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同时,他们也可能面临与朋友、家人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这个时期,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历孤独、社交焦虑等情感问题。

学业压力: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业压力较大的时期。

他们需要应对日益增加的学科内容和考试压力。

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厌学等情绪,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适应问题: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学生需要适应身体、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这个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适应问题,例如自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以及自我评价不高等认知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都是独特的,这些一般性的特点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个体。

此外,这些心理特点也并非绝对孤立的存在,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

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处理情感和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十大特点

中学生的十大特点

中学生的十大特点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他们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的转变过程中,身心都经历了许多变化。

以下是中学生普遍的十大特点。

1.身体和心理发育迅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迅速,性征逐渐出现。

与此同时,他们的心智也在迅速成熟,开始独立思考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2.好奇心旺盛:中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新事物。

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从各个角度了解事物。

3.社交能力逐渐增强:中学生对同龄人和社会有强烈的社交需求,他们渴望被接纳和认同。

他们开始主动参与团队活动和社交活动,与同学建立友谊关系。

4.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身份有更强的意识和关注。

他们常常会评判自己和他人,并对自己的表现有所期望。

5.对权威挑战:中学生开始对权威提出质疑,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

他们渴望自由和个性发展,不再盲目接受传统和规范。

6.情感波动大:中学生常常在情感上经历起伏,情绪容易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怒和焦虑等问题,需要关爱和支持。

7.学习压力增加:中学生面临着学业上的挑战和压力,需要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要求的学习环境。

他们常常经历睡眠不足、考试焦虑等问题。

8.爱好多样:中学生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可能会涉足各种领域,如体育、音乐、艺术等。

他们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领域。

9.对未来规划重视:中学生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有更强烈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定位的意识。

他们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为未来做好准备。

10.冲动和冒险:中学生有时会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的行为。

由于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自控力尚未完全发展,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冒险尝试。

中学生的这些特点不仅是他们成长发展的表现,也是他们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家长和教师应该理解并尊重中学生的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特点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比起小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情绪情感更加丰富。

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发展了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心、自卑感等),而且两性的情感与社会性情感也日益丰富。

例如,对国家建设与民族前途的情绪体验、对个人前途与社会变革关系的情绪体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绪体验、对学习重要性的情绪体验、对升学与就业的情绪体验等。

2..情感倾向趋于定型。

自我意识的发展、世界观的基本形成,对中学生情感倾向的定型起着重要作用。

情感倾向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是针对什么性质的事物发生的。

例如,有的同学的情感经常对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发生,有的同学则是对生活琐事发生。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倾向变得较为固定。

3..情绪的强烈性。

中学生的情绪是强烈的。

因此有人形容此时期是“暴风骤雨”时期,他们的情绪经常具有不可遏制性。

他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或者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有时彼此之间只因为一句话不合就怒不可遏、拔拳相向。

在正确的世界观与理智的支配下,他们能够怀着强烈情感做出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但如果他们被人利用,或卷入盲目狂热之中,他们的强烈情绪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例如,在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集团利用青年人单纯和情绪的强烈性,挑动不少“红卫兵”加入造反派,甚至参与打砸抢,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不少损失,自己也成了政治运动的牺牲品。

4..情绪仍不稳定。

中学生的情绪不仅是强烈的,又是不稳定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在苦闷时受到鼓舞则为之振奋;在热情澎湃时,受到挫折则容易灰心丧气。

情绪的不稳定与此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和社会上的某些因素有关。

性的成熟给他们带来情绪上的一些扰乱。

女同学的月经、痛经、闭经,男生的梦遗、手淫等使他们情绪紧张、不安。

好胜心强与经验不足经常是造成中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在教师具有良好基本素养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学生情绪情感的活动特点,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预防学习中的高度焦虑状态等策略,使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并根据时间、地点和环中学生在情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情绪不够稳定,消极体验过多,自制能力较差。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_2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_2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简答题布置作业的要求有哪些?参考答案:参考解析:(1) 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 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4) 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 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 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 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 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 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2、单选题赫尔巴特在 1806 年发表的_____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 : 《普通教育学》B : 《教育心理学》C : (儿童教育学》D : 《教育学基础》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1806 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科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是现代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专著,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确立。

3、单选题采用头脑风暴法遵循的原则不包括_____A : 禁止批评B : 追求数量C : 注重质量D : 推迟评判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运用头脑风暴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所有方案禁止批评,延迟评价,评价必须在所有的想法出来之后再进行;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提倡自由奔放的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提倡对他人的设想进行组合和重建以求改善。

4、单选题 3 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_____的现象。

A : 最近发展区B : 敏感期C : 转折期D : 关键期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建议1、中学生的主要情绪特点:1)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对看法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需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己的荣誉,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尊心。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有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怖;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

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嘲笑、蔑视反应会非常强烈,对于教师的忽视、压制、不公平对待会非常敏感。

2)情绪反应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且强度大中学生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惹着他们三言两语就会勃然大怒,意外的打击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甚至会走上轻生的绝路。

他们的心境主要有两种:一是欢乐、二是焦虑。

欢乐是由于生命力的活跃所致,焦虑是由于学习负担所致。

中学生的这两种心境是稳定的,交替的。

放假了,学习任务胜利完成了,心境就无比欢快、放松;开学了,新的学习任务摆在面前,紧张、焦虑就油然而生。

欢乐与焦虑就是这样循环交替,贯穿着整个中学阶段。

中学生的心境出比成人更易受感染。

如在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电视节目或日常遇到感情色彩浓厚的事物时,中学生较成人更容易被感动。

3)个别差异与性别差异中学生的情绪反应存在个别差异。

有的爱哭,有的爱笑,有的易怒,有的易悲,有的终日乐不可支,有的整天愁云遮面。

同时,还存在性别差异。

如在消极情绪的表现方式上。

男生倾向于发怒,女生倾向于悲哀和惧怕;在情感稳定性上,女生常为小事而伤心难过,但转过脸来即破涕为笑;男生的情感则相对稳定些。

在日常心理体验上,男生容易被兴奋、乐观所笼罩,女生则易被孤僻、悲伤所感染;在对同龄人的情感态度上,男生重视“哥们”之间的信任感情,女生则常常流露出对同伴的猜疑与忌妒。

教师的相处之道:根据中学生的前两个特点,教师应该首先树立一种为中学生所敬重的“良师益友”的形象,只有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深入中学生的内心,协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

无须讳言,在应试制度的压力下,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善状况。

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包括:
1. 不稳定性和多样性: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非常不稳定,常常因为各种因素而变化。

例如,他们可能会因为在学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感到情绪低落,也可能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成功而感到兴奋和自豪。

同时,他们的情感也非常多样化,
可能会受到家庭、朋友、老师和同学的影响。

2. 强烈的表达欲望: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例如写日记、绘画、音乐等。

3. 容易激动和易怒:中学生的情感很容易激动,因为他们正在经历身体和情感上的变化。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不安或者愤怒。

4. 关注自我: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阶段,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认可。

因此,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了解自己的外表、形象和自我表达。

5. 需要理解和支持:中学生的情感需求很强烈,他们需要得到父母、老师、朋友和同学的支持和理解。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针对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家长、老师、朋友和同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2. 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表达和探索,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形象。

3.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氛围,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压力。

4.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他们的情感问题。

5.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丰富他们的社交圈子,增强他们的情感支持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特点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比起小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情绪情感更加丰富。

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发展了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心、自卑感等),而且两性的情感与社会性情感也日益丰富。

例如,对国家建设与民族前途的情绪体验、对个人前途与社会变革关系的情绪体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绪体验、对学习重要性的情绪体验、对升学与就业的情绪体验等。

2.情感倾向趋于定型。

自我意识的发展、世界观的基本形成,对中学生情感倾向的定型起着重要作用。

情感倾向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是针对什么性质的事物发生的。

例如,有的同学的情感经常对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发生,有的同学则是对生活琐事发生。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倾向变得较为固定。

3.情绪的强烈性。

中学生的情绪是强烈的。

因此有人形容此时期是“暴风骤雨”时期,他们的情绪经常具有不可遏制性。

他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或者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有时彼此之间只因为一句话不合就怒不可遏、拔拳相向。

在正确的世界观与理智的支配下,他们能够怀着强烈情感做出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但如果他们被人利用,或卷入盲目狂热之中,他们的强烈情绪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例如,在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集团利用青年人单纯和情绪的强烈性,挑动不少“红卫兵”加入造反派,甚至参与打砸抢,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不少损失,自己也成了政治运动的牺牲品。

4.情绪仍不稳定。

中学生的情绪不仅是强烈的,又是不稳定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在苦闷时受到鼓舞则为之振奋;在热情澎湃时,受到挫折则容易灰心丧气。

情绪的不稳定与此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和社会上的某些因素有关。

性的成熟给他们带来情绪上的一些扰乱。

女同学的月经、痛经、闭经,男生的梦遗、手淫等使他们情绪紧张、不安。

好胜心强与经验不足经常是造成中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在教师具有良好基本素养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学生情绪情感的活动特点,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预防学习中的高度焦虑状态等策略,使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并根据时间、地点和环中学生在情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情绪不够稳定,消极体验过多,自制能力较差。

调查表明,有20.7%的人在听到别人的指责时心里会别扭很长时间;有24.8%的人做错事后时常会感到惊恐不安;有49.77%的学生曾经感到心里烦躁又无处诉说。

情绪的易激动性。

青少年期由于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神经系统表现出兴奋性的亢进,调节能力较低。

因此,对外界刺激表现出高度的易感性,容易激动和出现激情状态,常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做出过激行为,事后又后悔不迭。

情绪两极性明显。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矛盾错综复杂,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导致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十分明显,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相反情绪的转换剧烈。

例如,取得成绩时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甚至目空一切,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又灰心丧气、极端苦恼、悲观和自卑。

中学生因考试失利而自杀的例子已不鲜见。

情感的开放性与文饰性相交织。

青少年学生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活泼而坦率,情感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但由于自控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外露性逐渐减少,内隐、文饰性增强,有时会出现与外部表现不一致的现象。

如,浙江金华某中学杀死生母的中学生徐某,平时的表现就非常好,还曾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可谁也不曾想到,他的内心深处,早已充满仇恨甚至蕴含杀机了。

心理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是维持和促进个体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心理机能。

它具有多成分——表情、体验和生理;多纬度—激活度、紧张度和享乐度;多品种——喜、怒、悲、惧等基本情绪和同情、内疚、焦虑等复合情绪,以及多水平整合——感觉与认识、意思与无意思水平等极为复杂的结构和特征。

因此情绪情感会影响个人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专注与学习,就需要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境等选择最佳的方式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消极情绪加以疏导第二节进行有效沟通需注意的几个要素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好的发挥谈话这一思想教育载体的作用,谈话行为的主体之一一辅导员必须要注意一下几个前提:1、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打铁先需自身硬”。

对于思想教育的实施者来说,第一,要有渊博的知识。

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知识渊博本身就是美。

渊博的学识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才能给予学生不曾有的东西,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思想与情感更易于交流。

第二、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这是辅导员人格魅力之所在,只有爱学生才能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目的。

第三,要培养广泛的兴趣。

俗话说“志同道合方可共事”。

共同的兴趣使师生更能谈得来,更易于交流。

但要把握和引导兴趣的方向。

学生的兴趣往往更多取决于愉悦性而缺乏有益于气质修养的兴趣。

辅导员要爱学生之所爱,同时又要爱学生所不爱且又让人受益终身的爱好,通过师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

2、要做到有准备的有的放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谈话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对学生要做充分的了解和调查,结合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设计出科学的谈话内容与方式。

例如对于以下几类特点的学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内向型”学生,不善于言辞。

与他们交谈时,应该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使他们感觉到辅导员是平易近人、可亲可敬的。

要善于抓住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解”时豁然开朗。

“巧言型”学生,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

与他们交谈时,应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掌握事实根据,对其谈话内容去伪存真,使其心服口服。

“谦虚型”学生,遇事谨慎,缺乏自信心,特另惺对自己的成绩和优点,往往做出低于客观实际的判断。

与他们谈话,应推心置腹,毫无隐瞒的阐明谈话目的,明确提出要求,使他们从辅导员的真诚中切身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的殷殷期望。

“多疑型”学生,往往对辅导员的谈话半信半疑,存在诸多顾虑。

与他们谈话不仅要以情感人,更要以理服人。

要用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严密的推理使自己的谈话无懈可击,用诚恳的态度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信。

而对于具体问题,特别是在解决学生的某一不正确的行为时,一定要深入调查,掌握实情,了解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进行谈话行为。

3、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口才与演讲能力第一,从一定意义上讲,环境决定心境。

一个人对周围环境的感觉,会对谈话时的心情、态度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

在进行谈话行为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宜的交谈环境。

但是,有些谈话行为是发生在谈话双方事先都未曾认真准备、双方都未选择一个专门的谈话环境的情况下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早酝酿谈话的内容。

第二,要选择好谈话的时机和突破口。

进行谈话行为时,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时机选择得好,则可事半功倍,而错过了时机,则往往事倍功半。

选择时机是指选择与特定对象进行谈话的最佳时间,也就是谈话要及时和适时。

“风起于清萍之末”,当学生个体的某个问题或倾向刚露出苗头时,就应敏锐地抓住这种苗头,及时与之谈心进行教育,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所谓适时,是指谈心不能过早或过晚,要恰到好处。

从客观上讲,要善于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适时开展谈话,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主观上讲,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上解决问题的愿望,适时地给予帮助,使他们轻装上阵,不断进步。

选择突破口是与选择时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种教育艺术。

选择时机重在教育最佳时点的把握,而选择突破口则重在把握教育对象思想上的特点、矛盾以及认识上的焦点,从而找到谈话的入手之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谈话教育的突破口多种多样,如学生关心的热点、认识上的疑惑之点、某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个体身上的长处、优点即所谓闪光点等,都可以作为谈话的突破口。

每一次谈话究竟怎样入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突破口选择得好不好,对谈话的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选择恰当,就能使谈话教育向纵深顺利展开,取得较好成效;反之,谈话就很难深入,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重视谈话突破口的选择。

另外,对于谈话时机的选择,首先要学会把握成熟的介入时机。

在谈话工作中,如果事先未曾了解问题的原委,可以先观望,后介入。

观望是介入的准备阶段,作用也相当的重要。

其次,谈话者要学会把握最佳的收效时机。

在谈话时,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各种情况,是否有时间,是否有顾虑等等,排除不利影响后的谈话收效才大。

谈话的时间要充分,不能敷衍了事,但是话题要集中,不能东拉西扯,过多的占用对方的时间,要适时而收。

第三,要学会善于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

创设良好的与谈话相适应的谈话气氛,首先要有一个缩小彼此心理距离的过程,当一个人对你还不熟悉的时候,初次谈话免不了有些紧张和不适应,如果在谈话前先拉拉家常或者谈谈其他话题,就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是气氛和谐起来,谈话的效果就会好一些。

其次,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应该注意在谈话的过程中谦逊礼貌,亲切待人。

谈话时不能动不动就训斥或者态度傲慢、居高临下,否则气氛会恶化。

再次,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应该注意求同存异,避免冲突,在谈话的时候为对方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留有余地,可以缓和紧张气氛,人与人之间容易沟通,还可以为思想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打好基础。

第四,在谈话中,有些谈话对象因为某种原因而不愿意坦诚的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有很多东西他们更愿意和自己信得过的人说。

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能强求,而应该采取迂回过渡的方法来做好工作。

采用不同的方式,或者不同的切入点,有时候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换一句话说,就是在什么时代,就要说什么话。

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仅要受社会环境的制约,语言形式的采用也要同社会环境相适应。

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不断的在发生着变化,那么我们在谈话和说理教育中对语言形式的采用就不能脱离时代。

例如,如果我们现在仍然采取过去“左”的那一套,把思想问题视为政治问题,用空洞的口号去说教,动辄“阶级斗争”、“灵魂革命”,结果只能贻笑大方,于事无补。

第六,在谈话中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

要尊重谈话对象的人格,不要贬损挖苦嘲讽他们;要对谈话对象的喜怒哀乐给予科学、具体、多方面的分析,理解并恰当地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要与学生诚恳地交谈,不要居高临下、摆架子;要坚持平等对话、双向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其一起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不要搞“一言堂”,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注意为学生保密,切忌将其在谈话过程中说出的心里话到处乱讲。

4、谈话要注意情理交融谈话实际上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因而谈话要有真情实感,要情理交融。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这实际上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情感因素在人的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