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85)。

2.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p.91)。

3.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p.104)

4.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5.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6.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7.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8.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9.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

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10.任务定向:是指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与提高。

11.自我定向:是指强调横向的自己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理定向。它对内部动

机有损害作用。

12.应激: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

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

13.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

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4.竞赛焦虑: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

变化三种成分。

15.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

16.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17.运动知觉: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18.专门化知觉:是专项运动对运动员心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

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如水、空气)做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19.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这种特殊的运动成绩下降

现象叫热身损耗。

20.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它反映运动动作在时间、空

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的表象。

21.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信息,对问题做直接和迅速求解的思维。

22.心理技能训练也称“心理训练”,

广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狭义: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过程。

23.比赛心理定向:指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注意焦点。(p.431)

24.战术思维:是指解决战术问题的思维,包括了解对方和同伴情况、推测对方和同伴作战意图、选择和确定

战术方针等。

25.主场效应:也称主场优势,指与比赛地点和比赛胜负有关的一种统计现象,即主场取胜的比例大于客场取

胜的比例。

26.心理不应期: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短,则第二个反

应的时间就延长,这种推迟的时间叫做心理不应期。

27.智力技能(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8.习得性无助:由于无法控制某事件的出现或消除而感到无能为力,是后天形成的。

二.简答题

1.简述知觉的选择性及其在竞赛中的意义?

答: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把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将其余的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反映比较模糊,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选择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觉就是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过程。

在竞赛中的意义:1.是人类信息加工的入口;2.是运动技战术掌握和运用的心理学基础;3.是运动员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2.简述表象训练的符号学习理论。

答:符号学习理论是解释表象训练作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表象训练之所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是因为人在进行运动表象时对某任务各动作序列进行了符号练习。在练习中,可以排除错误动作,熟悉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预见到动作的结果。

3.简述多维焦虑理论。

答: 1982年,马腾斯等人提出可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维度。认知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认知到某种危险或威胁情景时的担忧。

躯体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

状态自信心: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多维焦虑理论提示,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可能会对运动成绩产生不同影响,教练员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运动员也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加以应对。特别是认知焦虑,由于它与运动成绩呈现负相关,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尽量降低认知焦虑。

4.简述注意方式理论。

答:该理论由奈德弗提出的有关注意结构、个体差异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注意的结构包括两个维度,即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方向。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瞬间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由非常狭窄到非常广阔。广阔的注意可同时获得多种信息,狭窄的注意则滤掉很多信息。

注意的方向:是指人正在关注外部的环境信息(如对手的移动、教练的手势)还是内部的身心情况(如自己的心跳、情绪)。

5.简述目标设置中应解决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目标设置训练是根据有效推动行为的原则设置合理目标的过程。

(一)长期的目标与短期的目标

长期目标指拟定在若干年之后实现的目标;短期目标指拟定在一周或几个月内实现的目标。

(二)具体的目标和模糊的目标

具体的目标是指明确、具体、可进行数量分析的精确目标,反之则为模糊的目标。

(三)现实的目标和不现实的目标

现实的目标是指通过艰苦努力仍可以达到的目标;不现实的目标是指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6.简述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的区别?

答: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