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0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12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预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培养珍惜热爱和平生活的情感。
重点感情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难点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培养珍惜热爱和平生活的情感。
1粗读诗文,注意字音和节奏2查阅资料,了解文体常识及作者和写作背景3再读诗文,找出关键词句4深读诗文,初步体会作者情感5精读诗文,赏析名句6生成的疑问记录下来7试着独立背诵诗文《预习案》一资料自读区1 《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2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
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
(23---56岁,遇战争还延长)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
北朝出现了“府兵制”。
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二自主预习区1 描写“战争”的诗句三联,选一联美美赏析2字音冢累累窦雉舂羹贻3 有感情地诵读诗文4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诗文内容展现出来。
5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 我的疑惑是《探究案》1 本诗情感可用诗中哪一个字概括?为什么?2 围绕这个字,本诗一共写了几个什么场面?选一个场面具体描绘出来。
3 赏析(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加点词好处)(2)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描写方法的角度)4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试用一联诗句来表达。
类文阅读《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21
课题 20.古代诗鉴赏课型讲读课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初三学生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内古诗词的赏析,学会解答诗歌鉴赏题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的优美意蕴教学重点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课内古诗词的赏析,学会解答诗歌鉴赏题目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内容及进程进程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回顾上节课诗歌的主要内容,交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答各类不同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2、学习在写作中使用诗歌名句.3分钟教学环节一、课前检测略二、(一)诗歌鉴赏的步骤1、读懂诗歌2、想象画面3、体悟情感(二)读懂诗歌——三分诗意七分读以诗歌的题目作为切入点。
(一般题目中会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信息)结合诗歌作者。
(确定朝代、诗歌风格、思想内容等)借助注释(了解作者创作背景,读通诗歌内容)联系所给题目(有时对读懂诗歌有意外协助)(三)走进内容总体上,从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形象(诗歌中创作出来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理想和情感的具体形象。
包括具体的人、景、物)意象(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诗歌中具体描绘到的所有事物)意境(将所有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四)诗歌鉴赏角度1、诗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实质在问: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描绘诗中体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能准确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的双音节词如孤寂冷清、优美恬淡、萧瑟凄凉、雄浑开阔等)教师讲解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即: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突出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古代诗歌赏析字词(提问方式)1、这个联中最生动传神(最具表现力)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某字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妙)在哪里?4、某词富有深意,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25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十五从军征》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诗词曲五首》中的其中一首。
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
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
今天读来仍心有戚戚然。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懂得一些朗读技巧,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学习基础;但也有个别学生的基础较差,动口动手能力较弱。
我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我在教学中,始终注重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中感受到和平生活的可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把握其思想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领悟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品味诗歌语言,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灿若繁星。
老师从中选择了几则经典诗句,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大家有什么发现吗?(都是描写战争的),古代诗人在面对战争的时候,都在用诗抒情,那么这些诗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对战争的憎恶),在人类历史上,和平的岁月总是短暂的,而战争的岁月却很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战争的描写事情的汉乐府叙事诗——《十五从军征》(板书)。
二、读•明意以声传情诵古诗:1)学生读诗。
①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诗。
读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之十五从军征》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之十五从军征》注释译文赏析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作者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注释1、始:才。
2、归:回家。
3、道逢:在路上遇到。
4、道:路途上。
5、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6、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7、遥看:远远地望去。
8、松柏(bǎi):松树、柏树。
9、冢(zhǒng):坟墓。
10、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11、狗窦(gǒu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12、雉(zhì):野鸡。
13、中庭:屋前的院子。
14、生:长。
15、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16、旅谷:野生的谷子。
17、旅葵(kuí):即野葵。
18、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9、持:用。
20、作:当做。
21、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22、一时:一会儿就。
23、饴:同“贻”。
送,赠送。
24、沾:渗入。
译文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
(1)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风格。
(2)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风格。
2.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语: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
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
《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板书课题)
2.关于乐府诗
乐府是秦汉宫廷音乐机构。
汉武帝时设立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宫廷的音乐制作,并采集民间的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因而“乐府”又成了一种有特殊风格的诗体。
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 000多百。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等12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
三、初读感知
1.这是一首乐府叙事诗,想知道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快快走进诗歌吧。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这首诗通过一位退伍老兵之口,记述他在返乡途中和到家之后遇到的悲惨情境,读来令人心酸。
那个时代繁重的兵役对民众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此诗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记录。
诗中的人物对话和情景描绘,给入以真切而深刻的感受。
2.读顺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冢(zhǒng)窦(dòu)雉(zhì)舂(chōng)羹(gēng)贻(yí)
四、理解感悟
1.同学们,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哪一句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从这句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位在战场上征战了65年的老兵。
诗中的这位老人在15岁的时候就被征入伍,到了80岁才得以退伍回家,在军队中竟然度过了65年的漫长岁月。
这种情况在今人看来难以置信。
诗中没有描写他在军队中的艰苦生活和战场上的生牝经历,只是描写他在退伍回乡时的见闻,其悲惨境况就足以感人落泪了。
2.是啊,80岁的老兵满怀希望返回家乡,他是多么的希望亲人早已路旁迎接,可他的亲人呢?
引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3.假如你是乡里人,你会怎样告诉他这个消息呢?你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悲伤,让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齐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师述)毕竟是65年了,家中有亲人离我而去也是正常的,可这一座座坟墓都是谁的?老人拄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往前走,他在寻找昔日温馨而又热闹的家园,可他看到了什么?指生说
3.引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屏幕出示,学生自由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能把这种景象读出来吗?
此时此刻,老人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也看不到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热闹的家园了
4.这真是久而不归,归而不见啊。
同学们,这位老兵65年九死一生的付出与等待,并没有换来他所期待的(团圆、天伦之乐),而现实给予他的却是。
出示: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5.自由读,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
明确: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理的痛苦。
6.在当时的朝代,是不是只有老兵一人忍受这些痛苦呢?还有哪些人像老兵一样孤独呢?
明确:仅仅是汉武帝在位时,他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死亡,无数个家庭过着“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的生活,无数个家庭忍受着“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的痛苦。
7.分角色朗读:女生读生活上的苦,男生读精神上的苦
8.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的老兵面对着一切,他又能怎样?
引出: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句话写出他或许看到了乡邻,或许他看到了希望,此时,这位老人无论看到什么,他都潸然泪下。
五、再读感悟,升华主题
1.人世沧桑的老泪,落在他破旧的征衣上。
同学们,回顾全诗想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明确:这就是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用读来表现他的凄苦与悲凉吧。
老师读黑颜色的字,你们读红颜色的字。
2.古诗重在诵读,自由诵读,同桌试着背诵。
3.通过这首诗,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明确: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让有家的人变得无家可归,它让百姓饥寒交迫,尸骨遍野。
老人的悲苦经历只是当时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家庭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天,世界上仍有人在忍受着战争的痛苦,请看图片。
4.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明确: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和平,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幸福。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感情朗诵这首诗。
六、作业
背诵古诗,理解主旨。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急想回家(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心茫然
主旨: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平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