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论文
新闻学论文范文3000字(通用篇)
新闻学论文范文3000字(通用篇)一、电视新闻内部生态环境诸要素与叙事1.节目定位节目定位限定了电视新闻的叙事特征。
任何新闻都源于一个特定的新闻栏目,而这个新闻栏目的理想与追求就是节目的定位。
节目定位涉及到功能定位和形态定位,功能定位注重电视节目的功能效用,形态定位配合于功能定位。
比如为了及时传播信息,节目形态就可以是短消息或“读报”形式。
(2)舆论监督定位。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定位于“舆论监督”。
例如《焦点访谈》,以电视语言来揭示违法的社会丑恶现象,通过舆论监督来塑造自身形象,扩大栏目的影响力。
此类定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要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叙事模式,以事实带评论。
叙述主体往往是现场采访、调查的记者与演播室播报评论的主持人两部分构成。
记者既代表了一个现场符号,也是对新闻事件的询问与质疑者。
舆论监督类的电视新闻节目受到多方关注,因此,叙述事件的选题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叙事以述多评少为主。
一般情况下,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结构以电视语言来进行表述一个逻辑结构的问题,强调理性推进。
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还可以宣泄社会的不满情绪。
2.电视新闻的叙事主体二、电视新闻外部生态环境构成与叙事电视新闻的外部生态环境是指电视新闻叙事活动的宏观背景,重要体现在传媒体制、新闻叙事和社会背景等。
外部生态环境虽然不直接影响叙事活动,但是电视新闻叙事活动构成的'平台和背景,对电视新闻叙事起到宏观层面的作用。
在新闻体制制约的条件下,电视制播技术与电视新闻理念存在一定的错位。
1.传媒体制传媒体制是国家管理新闻的制度,是对境内传媒资源和新闻传媒日常运作的制度性安排。
我国的电视传媒兼具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最为明了的表述就是事业单位及企业化管理。
这种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宣传和产业两个功能。
(1)政治属性。
新闻传媒关键是完成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这决定了其“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2)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2)新闻学的论文范文篇3浅谈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才的培养思路一、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才的发展现状作为传媒界的重要龙头,在进行实际的信息采集过程中,报纸、广播、电视始终都承担着重要的支柱角色。
一直到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粉墨登场后,这三分天下的格局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新媒体以其信息更新速度快抢占了电视的市场份额、以其内容丰富夺走了广播本就不广阔的领地、以小众定制和形式新颖打败了传媒泰斗――报纸。
面对这样的新媒体时代,三大媒体纷纷积极变革,希望通过联姻架起一条通往未来的坦途。
传统的报纸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金羊网并且持续盈利,针对手机客户端,各大报媒体还专门定制了手机报以迎合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
而电台与新媒体融合的角度主要是内容合作模式,新媒体改变了电台节目转瞬即逝的缺憾,使得很多听众重新认识了网络电台的可选性和非线性。
据调查,目前以新媒体观看电视的受众基本上是18-35岁的年轻人群,因白天工作而错过了收视时间的他们正以滚雪球的速度激增到3亿网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传统媒体势必会抓住这个融媒时代的脉搏,让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的延伸,从内容到技术,从渠道到市场实现更多方位的融合。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特点第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相当快,这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注意到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新闻采编工作对新闻的快速传播需要具有更强的嗅觉,才能使新闻更具价值,体现出新闻的快捷。
第二,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高速传递并包含大量冗余的信息,直接影响到媒体的传播,也构建了新闻媒体网络,这对于新闻采编工作者来说,要求具有新闻的筛选能力,从大量的信息当中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源。
第三,信息质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采编人员对事物的判断,此时采编人员需要根据传播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判断,不能盲目跟风,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最后,信息的互动性需要得到新闻采编人员的关注。
第一章 《新闻学概论》 马工程
真实准确
• 20世纪20年代,我国新闻学家徐 宝璜在《新闻学》一书中明确指 出:
•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的 最近之事实也,故第一须确实, 凡闭门捏造,以讹传讹,或颠倒 事实之消息,均非新闻。”
徐宝璜:《新闻学》
真实准确的三层含义
• 一是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 • 二是指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实可信。 • 三是指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
内容新鲜
• 人们常说新闻姓“新”,意指时间新近、内容新鲜。 •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鲜则是新闻的天性。 • 新闻要新,是由新闻本身的功能和社会需要所决定的。 • 新闻之新,取决于事实之新。
内容新鲜的含义
• 一是指事实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 • 2008北京奥运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 • 2007年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海底大油田
第一章 新闻本源
本章框架结构
新闻本源
新闻起源于 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新闻”一词的由来与含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真实准确 内容新鲜 报道及时 传播公开
本章主要观点
•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新闻具有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四个
• 一类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战争
海啸
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发生的种种客观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 的源泉和基础。
• 新闻报道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而不能根据个人的观念 和想法去捏造或歪曲事实,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
新闻传播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研究与分析
新闻传播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研究与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发展与变化备受关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影响公众话语权的重要平台。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研究与分析,展示新闻传播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的范本。
一、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背景与意义1.1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被互联网取代,新生代的媒体媒介和传播方式也应运而生。
1.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人们关注热点话题、表达意见和追踪事件的主要平台。
1.3 网络舆情的重要性网络舆情具有广泛参与、快速传播和影响力大的特点,能够直接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行为,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产生重要影响。
二、网络舆情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分析2.1 文本挖掘与情感分析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和情感分析方法,对网络舆情的内容和情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
2.2 社会网络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网络舆情中的关键节点、重要影响者和信息传播路径,分析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和影响因素。
2.3 数据可视化与大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可视化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庞大的网络舆情数据呈现为可视化的图表和图像,便于研究者对网络舆情的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
三、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影响与挑战3.1 影响社会舆论和公共意见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参与,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公众意见的表达,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3.2 挑战舆情管理与治理能力网络舆情的快速变化和复杂性给舆情管理和治理带来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加强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
3.3 增加对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需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为舆情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新闻学概论的认识和看法
对新闻学概论的认识和看法
新闻学是传播学的重要分支,是探究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介报道活动的研究。
它主要意在理解和应用新闻传播对于社会变化和政治、经济社会进程的影响力,并揭示新闻传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学覆盖了传播学的许多领域,如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媒介,是一门复杂的学科。
新闻学研究涉及多媒体的新闻传播,重点研究新闻专业工作组织如:编辑、媒体采编管理等新闻传播活动,以及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的传播规律与作用。
新闻学不仅包括收集、处理和报道信息的特定技术,而且要求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网络以及新闻价值观和道德使命,以及新闻媒介如何影响政治和社会形势的社会效应。
新闻学不仅注重对技术的学习,也更多的关注新闻的发展、内容的结构和报道的质量。
新闻学的概念是“新闻是人们给出的交流信息”,它体现了新闻的多功能性,体现了新闻媒介的多元化,包括网络新闻媒介、电视新闻媒介、报纸新闻媒介和新闻报道的新闻媒介。
新闻学研究强调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实践者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着眼于建立健全民众参与社会进步理念,探究新闻传播产生的话语权、政治视角以及社会终效等传播双向性现象,从而树立起新闻传播作为公共服务的原则。
新闻学覆盖了多个视角,从传播技术、新闻媒介组织、新闻研究、新闻语言和新闻概念的角度,力求揭示媒介的力量,推动新闻传播变革。
总的来说,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研究新闻媒体报道活动的学科,主要致力于分析新闻、新闻传播、新闻媒体连接技术以及新闻传播社会终效的学科,其本身也是对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新闻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内容的学科领域。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新闻学的定义、历史、理论基础、方法论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探讨。
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主要关注新闻的传播、制作、评价以及影响等方面。
同时,新闻学也涉及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媒体的经营管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等诸多方面。
历史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随着新闻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新闻不仅仅是记录事实,更是一种社会传播和互动的载体。
新闻学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新闻学家、理论和研究成果。
理论基础新闻学的研究离不开一系列理论的支撑。
传播学、媒介效应论、新闻价值理论、新闻门户理论等都是新闻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指导着新闻学研究者分析新闻传播的规律、揭示新闻报道的内在机制以及探讨新闻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方法论在新闻学的研究中,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内容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在新闻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新闻学者能够深入了解新闻传播的规律、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新闻对受众的影响等问题。
未来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学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应对信息碎片化、虚假新闻传播、新闻商业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等问题将成为新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同时,新闻学也有望借助新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真实、客观、及时新闻信息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探索研究新闻传播与报道的规律,新闻学将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新闻学概论论文
《新闻学概论》结课论文新闻自由与人身权利的冲突与调和刍议摘要:自人类社会出现较为系统的新闻传播框架之时,新闻自由一说就成为统治阶级、新闻传媒工作者以及普通民众三者关系好坏的症结所在。
曾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新闻自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标尺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夜(也)不乏像梁启超、邹韬奋等为新闻自由举旗呐喊的新闻业前辈。
那么,在现代法制社会的背景下,面对多样而强大的新闻媒体和日益丰富的新闻渠道,新闻自由和人身权利的冲突也日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就显得越发重要。
关键词:新闻自由,人身权利,新闻道德,法制建设在人类历史上,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崛起,欧洲先哲们在17、18世纪就率先提出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
新闻自由即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运用和表现,并逐渐被认为是其他一些自由的基础。
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有少数先进的知识分子注意到这一问题,如梁启超、邹韬奋、洪仁玕、郑观应等。
其中,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之多、见解之深刻,被认为是集大成者。
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写道:“西人有恒言:‘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只保障。
’……”由此可见,在他看来报馆(新闻)自由就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他对西方将言论出版自由视为一切自由只(之)保障的观念是认同的。
此外,邹韬奋也是一位为新闻实践奉献毕生心血的新闻业前辈。
他认为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在新闻业中的具体延伸和表现,“所谓言论自由,就新闻业的观点看来,最简单的是真实的消息要让民众看得到,正确的评论要让民众听得到。
”因此,邹韬奋把新闻自由看成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新闻实践问题,而非一个形而上(学)的理论问题。
另外,邹韬奋强调,新闻自由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每位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政府不能予以剥夺。
中国近现代的新闻自由发展虽较西方来说仍有差距和不足,但还是对我国近现代新闻业的发展以及公民新闻自由权利的维护有着重大作用。
新闻学概论年度总结范文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一年的尾声。
在这一年里,我系统学习了新闻学概论,对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实践应用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新闻学概论这一年度学习的总结。
二、学习成果1. 理论基础扎实通过学习新闻学概论,我对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特点等有了清晰的认识。
掌握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了解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2. 历史发展脉络清晰通过学习新闻学概论,我对新闻学的发展历程有了全面了解。
从古代的传媒形式到现代的数字媒体,从报纸、广播、电视到网络、移动终端,新闻传播形式不断演变,但新闻的核心价值始终未变。
3. 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在新闻学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新闻采编、写作、摄影等能力。
同时,对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编辑等环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4. 国际视野拓宽新闻学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新闻传播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通过学习国际新闻传播理论,我对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拓宽了自己的国际视野。
三、不足与反思1. 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虽然我在新闻学概论的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的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弥补这一不足,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
2. 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虽然我在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实际工作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新闻采编、写作等技能。
3. 创新意识不足在新闻学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关注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趋势、新动态。
四、未来计划1. 深入学习新闻学理论,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2.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新闻采编、写作等能力。
3. 关注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趋势,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4.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新闻学概论这一年度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对新闻学概论的认识和看法
对新闻学概论的认识和看法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现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期对新闻学概论的学习,在我的知识库中架构起新闻学理论的框架:从新闻的简单概念入手,在罗列对比不同观点之后给予我们较深刻的理解:把握新闻价值的含义和中西方的观点,培养新闻敏感,进而能够在实践中发现新闻线索;研究传播者与接收者,特别是传播者的职业定位和接受者的受众市场细分,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选择和媒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介绍新闻事业的相关情况包括发展状况,性质,功能以及效果,还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新闻自由,新闻事业的管制:新闻法制,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
新闻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纷多,我也十分的清楚仅仅是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新闻学的理解还是十分的片面不够充分的。
而且新闻学概论是一门通识选修课,我们作为非本专业的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因为建议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尽量减少专业知识的讲解不要太过枯燥,可以在讲解时多举些案例,加多些对时事新闻案例的解读,这样能够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能够简单而又生动的传授新闻学相关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传播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研究与治理
新闻传播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研究与治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研究与治理成为了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交流信息的自由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网络舆论也因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网络舆论的研究与治理展开,分析其特点、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网络舆论的特点网络舆论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表达社会公众观点和情感的意见集合。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舆论具有以下特点:(1)去中心化: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具有发表和传播信息的权利,没有统一的中央控制机构;(2)公众性:网络舆论以公共角度为立场,关注社会利益和公共事务;(3)传播迅速: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快,可以迅速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和影响;(4)多元化:网络舆论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包括正面、负面和中立等。
2. 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1)虚假信息泛滥:网络上不实、夸大和虚假的信息很容易传播,给公众造成误导和困惑;(2)负面言论的扩散:网络匿名性使得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负面言论,影响社会秩序和公众情绪;(3)信息过载:网络上涌现大量信息,公众获取和辨别信息的能力受到挑战;(4)隐私泄露问题:网络舆论的开放性会导致一些个人隐私受到泄露和侵犯。
3. 网络舆论研究的重要性网络舆论的研究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具有重要意义:(1)深入了解公众意见:通过研究网络舆论,可以了解公众对于社会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和观点,有助于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2)创新沟通方式:网络舆论的特点为传媒机构提供了创新的沟通方式和传播渠道,利用网络舆论进行传媒与公众互动成为了一种重要趋势;(3)舆论引导和治理:通过研究网络舆论,可以探索舆论的形成过程和规律,并寻找有效的治理措施,引导舆论朝着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
4. 网络舆论治理的对策针对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进行治理:(1)网络信息真实性认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评估和认证,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2)加强用户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舆论的辨别能力,增加对负面言论和虚假信息的警惕;(3)加强监管和法制建设: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4)推动科技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加强网络舆论的分析和治理能力。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doc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篇1试谈网络新闻的传播学我国的网络新闻发展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其在近几年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已经发挥了其他媒介难以企及的重大作用,典型例子即是其在度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体现出意义与价值。
我们能看到网络新闻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点,其对整个社会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同时,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例体现出的网络新闻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也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和深思的。
一、网络新闻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概述以热议的毒胶囊、皮鞋奶事件为例,可以看到网络新闻在其中活跃的身影。
该事件最早起源于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其新浪微博中发出的一条消息,该消息借助于网络的无间距特性,在一天内被迅速转发十几万遍。
中国网友开始集思广益,经过对央视记者行动的分析、对赵普微博前后的分析,得出了所指的是部分企业使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胶的问题,并列出了相关的证据。
随着网络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群众声讨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新闻的代表央视也终于坐不住了,在《每周质量报告》中给出了详细报道,毒胶囊、皮鞋奶终于被推上了台面,网络新闻和传统新闻共同形成的巨大力量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新闻的开放性,使得全国网友众志成城的将涉案企业的全部社会关系挖了出来,被公之于众。
面对国人的一片声讨,案发当地政府也由最初的不知情态度转变为致歉、问责,毒胶囊事件最终得到了完满解决。
从这一事件的起源、升华、结尾中,我们都能很明显地看到网络新闻的身影。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国民权力的胜利,也是中国网络新闻力量的胜利。
二、以毒胶囊事件为例分析网络新闻的传播学特点从网络新闻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为例,不难发现网络新闻的许多特点。
1.网络新闻的快速性。
网络新闻基于互联网科技,在传递过程中几乎不耗费任何时间,实现了媒体受众的点对点联系,省去了传统新闻在纸质印刷、节目编排等环节耗费的时间,消除了时间上的距离,保证了其快速性。
这是网络新闻的第一大显著特点,最具有时代特色,也是其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最明显优势。
新闻学概论(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绪论理论——————理论新闻学新闻学—————历史——————历史新闻学应用——————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是兼有人文属性的社会科学。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构筑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的三本著作:徐宝璜《新闻学大纲》、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葛公振《中国报学史》。
第一章新闻及其特征第一节什么是新闻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陈述)。
(新闻发言人陈述的事实不一定都能被报道出来,但它也属于新闻)二、新闻的种类1、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变化,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2、软新闻(Soft news)富有人情味儿,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三、新闻与信息、宣传(一)新闻与信息1、信息:广义的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
2、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3、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4、新闻是一种信息。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把宣传当做新闻媒介首要的,或者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而现在,中国新闻界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虽然不同的新闻媒介在功能上的定位有不同侧重,但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前提。
一切宣传都必须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因为信息是人们任何行为的先决条件。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二)新闻与宣传1、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公共新闻学论文2800字_公共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公共新闻学论文2800字_公共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公共新闻学论文2800字(一):新闻理想的艰难追寻:公共新闻学在实践中的困境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公共新闻成为了大众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国内的电视新闻以及地方性报纸发生阶段性改革之后,公共新闻已经进入到了新闻传播界,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然而,公共新闻学自出现之后就备受争议,尤其是公共新闻学在实际新闻报道中的实践,为此本文分析了公共新闻学的发展和现状,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以期为公共新闻学的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新闻学;实践;新闻理性1公共新闻学在新闻实践中引发的争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闻学的理论在社会大众的生活中出现,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与应用,新闻学在社会大众的生活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以及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针对新闻学的宗旨依旧存在很多争论,公共新闻作为社会新闻学的主体部分成为了这次争议的焦点。
公共新闻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相关专家提出了公共新闻的从业者应当能够独立、负责任地进行新闻消息的报道,而不应该在大众的生活中挖掘生活暴力、丑闻等不健康的新闻当作报道的素材。
在公共新闻学中,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理念才是公共新闻学研究的恒久热点,但是在新闻学者的眼中,公共新闻学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有的公共新闻学的学者认为公共新闻学有益于社会公众,使民众能够通过新闻报道切实地保障自身的利益,而有的学者认为公共新闻学的目的是将社会大众真正关注的问题呈现在社会大众的眼前,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注的思维方式。
普遍来说,公共新闻学就是在新闻学的理念指导之下新闻工作者以参与性的立场进行公众事件的报道,切实地关注社会大众的利益,而不能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多数的新闻报道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都是站在置身事外的角度进行旁述,并没有真正将新闻媒体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出来,从而使多数的社会大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关注度及热情都不高。
新闻学职称论文参考例文
新闻学职称论文参考例文在信息社会,新闻学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学职称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新闻学职称论文参考例文篇1浅议新闻策划在地方电视台的重要作用新闻策划是将一个新鲜发生的或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并且突出该事件的重点,通过策划为所需要报道的事件设计出多个方案,最终选取一个最优最佳的方案来报道该事件以满足观众需要,传播新鲜要闻以达到新闻策划的预期效果。
新闻策划有多种形式,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是否能抓住观众眼球,切中事件要点,由此可见,新闻策划在新闻节目的报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新闻策划中存在的问题1.1 将新闻策划变成策划新闻新闻需要反映客观事实,是将客观发生的事件通过镜头的记录,新闻策划的分析整理,最终再以电视屏幕的方式展现出来。
新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要把事件深层的东西像在沙里淘金一样挖出来,不管这些新闻的报道如何表现,都不能违背该事件本身的真实情况,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策划时加入一些主观看法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有过多的主观臆断就会使原本反映事件本身的新闻失去了客观真实性。
很多地方电视台错误的把新闻策划看成了“策划新闻”,把原本专业的新闻策划变成了作秀。
近年来,由地方电视台爆出的假新闻越来越多,这样被策划出的新闻不仅没有反映客观事件,还严重误导了广大观众,形成不必要的社会舆论,最终失去观众的支持。
1.2 新闻策划的选材不能满足观众需要一家电视台每天需要采集的新闻事件是非常多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在这些新闻事件中筛选重组,既要筛选出必须报道的重大事件,也要筛选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鲜要闻。
在很多地方电视台并没有抓住这一重点,他们报道的新闻内容选材单一,不具有代表性,或带有过于浓厚的政治色彩,特别是一部分小城市的新闻,当地的新闻工作者不能细心挖掘本地的事件,在选材上违背了新闻的独特性和真实性,甚至把街坊邻里吵架做成一条新闻,选材不能真正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不能站在观众的角度发现新闻的亮点,没有足够的感召力号召力,让新闻变得不再新鲜,从而失去了强大的观众基础。
新闻学概论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新闻学概论的学习中,收获颇丰。
为了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现将我在新闻学概论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课程学习概述1. 课程背景新闻学概论是一门系统介绍新闻学基本理论、新闻史和新闻实践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新闻学的起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课程内容(1)新闻学基本理论:新闻的定义、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新闻自由、新闻传播规律等。
(2)新闻史:中国古代新闻史、近现代新闻史、世界新闻史等。
(3)新闻实践: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新闻评论等。
三、学习成果与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1)新闻学基本理论:通过对新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我对新闻的本质、新闻价值、新闻真实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新闻史:通过对新闻史的学习,我了解了新闻学的发展脉络,认识到新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
2. 实践能力方面(1)新闻采访:在课程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新闻采访,如何与被采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2)新闻写作:通过学习新闻写作技巧,我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撰写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稿件。
(3)新闻编辑:在课程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新闻编辑,如何把握新闻的节奏和风格。
3. 思想认识方面(1)新闻职业道德:在新闻学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新闻工作者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守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2)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着社会责任,要关注民生,传递正能量。
四、反思与改进1. 学习方法(1)注重理论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注重实践锻炼: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时间管理(1)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提高效率。
(2)充分利用资源: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拓宽知识面。
新闻学论文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新闻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新闻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新闻学论文的总结,旨在梳理新闻学研究的脉络,探讨新闻学发展的趋势,为今后新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理论是新闻学研究的基石,主要包括传播学、新闻学、舆论学、媒介研究等。
近年来,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学理论:以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播主体、传播媒介等为核心内容,探讨传播过程、传播规律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新闻学理论:研究新闻的本质、新闻价值、新闻传播规律、新闻职业道德等,旨在揭示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3)舆论学理论:研究舆论的形成、发展、传播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探讨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等。
(4)媒介研究:研究媒介的发展、演变、传播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探讨媒介素养、媒介责任等。
2. 新媒体与新闻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新媒体与新闻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媒体传播特点:研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受众特点等,探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与联系。
(2)新媒体新闻生产:研究新媒体新闻的生产模式、编辑流程、报道方式等,探讨新媒体新闻的特点和优势。
(3)新媒体舆论场:研究新媒体舆论的形成、传播、引导等,探讨新媒体舆论场的特点和规律。
3. 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是新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职业道德:研究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准则等。
(2)新闻伦理问题:研究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伦理冲突、伦理困境、伦理责任等。
(3)新闻自律与监督:研究新闻行业自律机制、新闻监督制度等,探讨如何维护新闻传播的公正、公平、真实。
新闻学硕士毕业论文
新闻学硕士毕业论文《新闻传播与社会治理——以新冠疫情为例》摘要:新冠疫情的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选取新冠疫情为案例,考察新闻传播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
本论文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从新闻传播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闻传播对社会治理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对新冠疫情期间媒体报道的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网络舆情的研究,揭示了公众对疫情的关注和态度。
最后,以武汉市为例,研究政府管理措施的效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新闻传播和社会治理密切相关,媒体报道对公众形成正确认识和行动的影响很大,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强化社会治理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传播;社会治理;新冠疫情;舆情;武汉市Abstract: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roused global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posing new challenges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social management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the public. This paper takes the COVID-19 pandemic as a case to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urnalism and social governance.This thesis adopts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s. Firstly,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ournalism and social governance, we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journalism in social governance. Next,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media coverag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reveal public attention and attitude through the study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Lastly, we take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he role of social forc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journalism and social governance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media coverag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ublic's formation of correct perceptions and actions. Governments and various sectors of society need to work together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governance.Keywords: journalism; social governance; COVID-19 pandemic; public opinion; Wuhan city正文:一、新闻传播与社会治理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公共性的重要体现,在国家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journalism论文
新闻学概论与审计学的关系新闻学和审计学最大的共同点便是真实。
新闻学的本源是真实,而审计学追求的是真实。
虽然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是其中心思想却是相同的。
新闻学是向世人展示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世界。
审计则是甄别真实与虚假,展示真实的数据。
这就要求不论是新闻从业者还是审计行业人员所具备的首要要素就是诚信。
早在20世纪后半叶,电视时代蒸蒸日上时,美国社会学家尼尔.波兹曼就说过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享受着光影带来的感官刺激,色彩斑斓的图片影像已经不能吸引大众的目光,竞争激烈的娱乐行业不断需要更加惊爆的元素去攫取公众的视线。
我们看到明星的私生活占据了大多数的版面,各种新闻标题也越来越露骨,断章取义的将话题变得更有争议性,一次又一次地消费着大众的关注度,或者说是被消费更加恰当。
审计的规范化发展时间并不长,正式发展于20世纪初的美国,二次大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然取代了英国成为了新的世界经济中心,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促使了金融相关行业的崛起,审计成为各行业金融融资和行业认证的必要程序。
但是在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事件却让世界哗然,位列第一的会计事务所安达信为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之一的安然公司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隐瞒其高达130亿美元的负债,虚增利润,最终事件败露,安然公司破产,严重挫伤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恢复的元气。
无论是什么行业,无论是是是么时代,诚信都是安生立命之本,诚如老祖宗之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当代,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织,在碰撞中产生火花,这是好的时代,这是坏的时代。
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不可避免也不可阻挡,然而在浮躁的世界中坚守做人的根本,坚守做人的操守却是时时刻刻不能忘记的。
面对五光十色的社会,仰望那些金字塔顶端的精英,年轻的我们面对的职业生涯,不,或者说是生活会更好,当我们面临现实与原则的选择时,真的会坚持下来吗?没有真正确定的答案,但是我想我会在网络上坚决抵制不实报道,拒绝浏览低俗新闻信息,转发每一条正能量消息,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慎重做好每一次选择,头顶青天,心中有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概论》结课论文
新闻自由与人身权利的冲突与调和
刍议
摘要:自人类社会出现较为系统的新闻传播框架之时,新闻自由一说就成为统治阶级、新闻传媒工作者以及普通民众三者关系好坏的症结
所在。
曾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新闻自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标尺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夜(也)不乏像梁启超、邹韬奋等为新闻自由举旗呐喊的新闻业前辈。
那么,在现代法制社会的背景下,面对多样而强大的新闻媒体和日益丰富的新闻渠道,新闻自由和人身权利的冲突也日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就显得越发重要。
关键词:新闻自由,人身权利,新闻道德,法制建设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崛起,欧洲先哲们在17、18世纪就率先提出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
新闻自由即是言论自由
和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运用和表现,并逐渐被认为是其他一些自由的基础。
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有少数先进的知识分子注意到这一问题,如梁启超、邹韬奋、洪仁玕、郑观应等。
其中,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之多、见解之深刻,被认为是集大成者。
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写道:“西人有恒言:‘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只保障。
’……”由此可见,在他看来报馆(新闻)自由就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他对西方将言论出版自由视为一切自由只(之)保障的观念是认同的。
此外,邹韬奋也是一位为新闻实践奉献毕生心血的新闻业前辈。
他认为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在新闻业中的具体延伸和表现,“所谓言论自由,就新闻业的观点看来,最简单的是真实的消息要让民众看得到,正确的评论要让民众听得到。
”因此,邹韬奋把新闻自由看成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新闻实践问题,而非一个形而上(学)的理论问题。
另外,邹韬奋强调,新闻自由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每位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政府不能予以剥夺。
中国近现代的新闻自由发展虽较西方来说仍有差距和不足,但还是对我国近现代新闻业的发展以及公民新闻自由权利的维护有着重大作用。
新闻自由与人身权利的冲突
近几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活动越来越强调自由与发现,于是越来越多的新闻活动有意或无意的侵犯了公民(自然人)的人身权利,如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等。
首当其冲的就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美国路易斯·布兰蒂斯和萨缪尔·沃伦首次在1890年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杂志上提出的。
对于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学说和观点,我国学术界关于隐私权的定义主要是:隐私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私人领域不收(受)非法侵犯、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得和公开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强调新闻自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为侵犯自由人的隐私权提供了很多机会。
就新闻报道来说,记者采编或工种(公众)投稿的新闻作品公诸于(之于)众并进而引发公众舆论的评价,最终达到新闻传播和监督的目的,但如果新闻报道中含有个人隐私信息,那么将给个人的隐私权造成严重的侵害。
现实中很多新闻媒体为了达到监督和提高收视率的目的,常常将为(未)经当事人许可公开(删除)的隐私内容公开报道,从而引发纠纷的案例屡见不鲜。
因此,隐私权从其产生之日就与新闻自由存在冲突和矛盾,一方面表现为新闻媒体对公民隐私权的侵权纠纷,另一方面表现在隐私权的国度(过度)主张对新闻自由的妨碍与抵触。
另外,媒体侵犯公民和法人名誉权的案件,也是司法实践中发生比较多的,影响较大、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案件。
此类案件产生的原因也是双方的:游戏而(是不是应该是有些)以法律赋予的新闻自由为借口侵犯公民、法人的名誉权;还有一些人以名誉侵权为由
限制公民的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之间的界限应为:是否侮辱与诽谤他人。
如果没有侮辱和诽谤他人,则均属于新闻自由之列。
当新闻媒体和公众的隐私权发生冲突时,有人认为,只要满足公共利益和公众合理兴趣,就应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因为公众人物的事业不仅是他们的个人情况,也是社会、公众的,公众有权了解他们的事业情况。
但在我看来,即便是公众人物,他们的本质属性仍然是普通公民,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一切公民权利,其中就包括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人身权利,那么对于公众和新闻媒体而言,区别对待公众人物的“公”“私”之分是由必要的,也是受法律限制的。
新闻道德与新闻自由
在大众媒体日益活跃,信息交流日益畅通的时代,新闻自由越来越被推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这是新闻业蓬勃发展的表现,也是公民民主自由权利的日臻完善。
但与此同时,新闻道德却没有获得同等的关注。
在新闻道德与新闻自由之间,尽管新闻自由是新闻道德的前提条件,但同时,追求新闻道德的新闻活动也是追求新闻自由的新闻活动的基本路径,是实现新闻自由的基本条件。
在自由与道德之间,存在着怎样一个天平(天枰)?首先,道德的可能性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人类不自由,行动就不再是道德的。
被迫的新闻传播或不传播,是不能担当道德责任的,因此自由是道德的前提和条件。
但是同时,人的行为选择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新闻必须担当其一定的道德责任,这一点从原则上来说是不可逃避的责任。
尤其在当今这个人身权利与新闻自由冲突尖锐的社会,只有新闻自由与新闻道德达到统一,新闻传播才会成为真正的自由。
新闻道德旨在促进新闻业成为道德的职业,通过道德服务社会大众,为社会的良性运作做出贡献。
这就需要在新闻信息采集、编辑、制作和传播时注重这些活动是否是道德的条件下进行展开的。
道德的新闻史负责人的新闻(觉得读起来有点不明白),才是自由的新闻,因此,新闻道德和新闻自由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提倡道德自律,而不是限制新闻自由。
当新闻道德自律水平逐步提高了,真是(真实)的新闻自由也就一步一步实现了。
同样,也只有提供足够的新闻自由环境,道德新闻才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法制建设的协调作用
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矛盾是法学与新闻学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新闻自由本身是一种特设的权利,新闻侵权中所侵犯的对象表现为权利和在一定程度上的权力——即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矛盾是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冲突。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公众感兴趣的事情颇多,但这并不意味这(着)只要是公众感兴趣、想知道的事情,媒体就都可以采集和传播。
如果在趣味性的驱使下随意猎奇,则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导致对公民人格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藐视和侵害。
理论上来说新闻自由与人身权利各行其道,易于区分,但现实中则不然。
因此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就需要有系统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撑和保护。
大陆法系国家同场(通常)制定专门的新闻出版法以保障新闻自由,同时对滥用新闻自由的行为做出限制性规定。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做出规定,已日益暴露其局限性。
自建国以来,四部宪法中规定了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但至今尚未有新闻出版法,新闻自由的保障与权力的冲突等多种问题尚无法可依。
因此,我国新闻法制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首先,应在宪法的框架下保障新闻媒体的言论及出版自由,这是新闻业发展和公民民主权力得以保障的基础。
其次,其次(删除)在司法部门审理案件时,应以法律细则控制新闻界的舆论导向,规范媒介的权利和责任。
再次,对记者采访权、报道权与公民的知情权做出先关(相关)法律规定,考虑新闻自由的多向性,新闻自由在不触犯他人的利益的同时,全面考虑传播者和被报道者的自由。
中国要保障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就要保障新闻自由,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新闻传播法律,喜欢各项标砖规范(有点不明白),真正实现新闻自由。
结语
新闻要“广为人知”,隐私要“部委(不为)人之”,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平衡,既需要提高新闻工作者及普通民众对新闻自由的支持、对自身合法权利的维权意识,也要站立在法律的高度,予以系统的、细化的法律法规支撑,只有这样,新闻自由才会在和谐的环境下为社会和百姓服务。
参考文献:
代婷婷,《浅谈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兼论新闻法中对新闻自由的保护问题》,《传媒研究》
冯柯,《论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胡婧,《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4月第28卷第2期
胡正强,《试论邹韬奋的新闻自由观》,《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8年7月第35卷第4期
龙一平,《新闻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与平衡》,《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月总26卷第12期
罗日东,《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解决方法》,《前沿》2009年第5期
王玉,《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自由法制建设》,《法制与社会》2010年11月下
王静,史博学,王金利,《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问题》,《媒介观察》
肖华东,《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法理学思考——从权利与权力的视角出发》,《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12卷
杨保军,《新闻道德与新闻自由关系初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第32卷第6期
袁晓波,《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法律冲突及调适》,《河北法学》2006年9月第24卷第9期
朱怡雨,《当代中国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错位和缺失》,《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第25卷
张继木,《清末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论述》,《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
张书琴,《我国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与选择》,《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赵明漫,《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之宪法保护》,《综合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