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通信网络与信息系统70年
美军通信网络与信息系统70年来源:学术plus 作者:王静,钟瑶,卢瑶,陈冰冰,易勇摘要:美军信息系统的发展一直处在世界先进水平,经历了单系统、独立系统、集成系统、网络中心化、联合信息环境、数字现代化战略等时期,文中介绍了各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功能,并分析启示。
针对通信网络,文中对各战术级与战略级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达成能力、建设情况、最新发展等进行了简单总结。
针对运维管控领域,文中对GIG网络运作、JIE管理网络、DoDIN运维的组成、任务、功能和最新发展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引言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和现代化战争理念的发展,军事信息系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以适应变化的军事需求。
美军作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军队,对其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为发展提供参考。
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网络为军队间的通信互联提供保证,对军事通信网络的有效运维管控对于保障其高效和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当前对美军通信网络和运维管控领域的系统研究存在滞后性,探究这两个领域最新进展,对现代化军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美军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对发展带来的启示。
接着从战略级和战术级两个方面探究美军在通信网络领域的发展现状。
最后聚焦美军通信网络的运维管控领域,对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
1.美军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启示1.1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美空军形成半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SAGE”,它是一种指挥与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C2)系统。
1962年形成的C3(C2+Communication)系统,在C2基础上增加了通信。
1977年,在C3的基础上增加情报,形成了C3I(C3+Intelligence)系统。
1989年的C4I(C3I+Computer)系统,在C3I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
1996年,美国防部(DoD)在C4I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形成综合C4ISR系统,实现侦察预警与指挥控制一体化。
浅析美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发展与启示
浅析美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发展与启示摘要:在紧张恶劣的信息化作战条件下,指挥控制系统界面自身问题容易造成指挥员认知负荷过载,影响指挥员的认知效率,造成指挥决策失误。
针对此问题,文中首先阐述了认知负荷理论的内涵,总结了认知负荷理论在人机界面领域的应用;然后,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分析了指挥控制系统界面认知负荷的来源及类型特点;最后,根据指挥控制系统界面认知负荷的均衡机制,提出了减少认知负荷的均衡策略,为开展指挥控制系统界面的认知负荷评价及优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认知负荷;指挥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均衡引言指挥控制是联合作战的核心,是决定部队组织形式和作战样式的逻辑线。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军指挥控制体系历经“军种独立”、“平台中心”、“网络中心”三个阶段,引领美军联合作战实现从“军种联合”向“跨域协同”的变革。
2018年,美国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发生重大调整,为应对未来大国高端对抗,美军认为必须在各军种和各作战域开展一体化协同作战,通过跨域无缝的指挥控制产生高效的进攻和防御效果。
为此,2019年美军提出建设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能力,旨在把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连接成一体化指控网络,在所有作战域之间实现迅速、无缝的信息交流。
2020年,美军从作战条令、系统研制、技术开发和演习试验等各个层面积极推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能力建设,并取得多项突破。
一、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发展背景美军认为,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在未来作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应对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均势对手,美军需要一种跨军种和作战域的高效信息共享与分析决策能力,支持联合全域作战。
美军认为目前使用的指挥控制手段已经丧失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难以实现战场态势感知数据的跨域集成。
美军当前的跨域态势感知能力依赖于数量相对较少的昂贵高科技专用系统,不支持在所有作战域充分地交互和数据融合,各军种之间缺乏简便安全的数据共享机制。
2)难以实现跨军种的一体化指挥控制。
从C4ISR到GIG再到C4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标准化联接,实现了战场的一体化指挥 息系统集成为一个陆海空军共用的被称
控制。这种一体化的联合指挥控制能力 为“诸网之网”的全球网,以实时方式和
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 真实图像向指战员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
力,使美军的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效能大 能力,使信息得以通畅、及时地流向任何
大提高。
11 F o r e i g n T a n k
《国外坦克》2007 年第 9 期
综合述评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息系统的规模和内涵,在 C3I 系统的基础 上增加了另一个 C(计算机),使 C3I 系统 演变为 C4I 系统。C4I 系统为美军打赢海湾 战争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了各军兵种 C4I 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的严重的“烟囱”问 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世界任何地方 的美军部队在任何时间从任何综合电子 信息系统都能获得所需的任何信息,美 军于 1992 年提出了“武士”C4I 计划,并 启动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 C C S )建设 计划。1995 年,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普遍采用 2.0 版 GCCS 软件后,各军种的 C4I 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1997 年, 美军决定将监视(S )和侦察(R )纳入 到综合 C4I 系统中,从而启动了 C4ISR 系 统的建设。同年,GCCS 因采用了联合作 战规划与实施系统(JOPES)软件而具备 了支持联合作战的能力,2002 年,GCCS 软件升级到 5.0 版后又具备了情报分析 能力及与盟国的互操作能力。2 0 0 3 年, GCCS 软件又升级到 6.2 版,从而使 C4I 系统和监视与侦察实现了综合集成,初 步建成了一体化 C4ISR 系统。C4ISR 系统 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美军数据实时共享 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例如美军在“沙漠 风暴”行动中,各级指挥员只能了解 10 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约 15% 的重大事件,而 伊拉克战争中数字化部队的指挥员可了 解战场 90% 以上的重大事件。再如,在伊 拉克战争中,陆军的“爱国者”防空反导 系统可以接收海军的 DDG-75“宙斯盾” 驱逐舰为其提供的预警信息,从而实现 了陆军防空反导力量和海军防空反导力 量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
美军作战指挥体系发展演变
美国海军阵容庞大。
按美国人自己的划分,美海军主要由海军部、海军作战部队和岸上机构组成。
海军部设在华盛顿,是海军的主要行政领导机构。
它包括海军部长办公室、海军作战部、陆战队总司令部、海军部各直属局,战时还包括海岸警卫队司令部。
海军作战部队包括作战舰队、海上部队、舰队陆战队和其他部队。
岸上机构是除作战部队和海军部之外的其他海军机构的总称,主要包括海军军区、海军基地、海军航空基地等。
1774年美国独立后,先后设立了陆军部和海军部。
按法律规定,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分别是总统在陆军和海军中的代表,而且两位部长必须由文官担任,其本意是防止出现军人独裁。
但是产生了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出身文官的部长对军事知之不多或对军事一窍不通,肯定会对军事行动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次美英战争(1812年~1815年)美国饱尝了其恶果。
为协助陆军部长指挥军队,设立了由陆军部各局头头组成的参谋部,实际上对战争的指导根本起不上作用。
战争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一个集中的指挥体系,1821年陆军部长任命了一位军官出任陆军总司令。
这样陆军部长从参谋部获得技术方面的建议,同时通过陆军总司令来指挥军事行动。
理论上,陆军部长的职权要高于陆军总司令。
但在实践中产生了问题:陆军总司令能真正指挥陆军吗?如果实施指挥,陆军部长往哪里摆?这就等于篡夺了“陆军部长作为总统的指挥代表的职权”。
如果不实施指挥,这个职位则形同虚设且显得累赘多余,其结果给原本集中统一的指挥体系带来了麻烦。
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纵使陆军部长与陆军总司令有摩擦,但问题不大;战时,如果两者就指挥权限发生杯葛,相互掣肘,那么军事行动肯定会受到影响。
美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这种情况。
1846年~1848年的美墨战争,陆军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各自有一套作战方案,各自指挥能控制的军队,令当时的波尔克总统不知道通过谁来发布命令。
这样拖延了战争的进程。
部长和总司令的职权不明,也使前线指挥官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命令。
[doc]美国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发展现状及能力简介
美国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发展现状及能力简介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美国综合CISR系统以及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国防部的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它是实现“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中所概括的”主宰机动,精确打击,全维保护和集中后勤”四大作战概念的核心指挥控制系统.一,GCCS的发展和部署状况GCCS的前身是1962年开始建设的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该系统主要由分布于全球的50多个指挥中心,60多个通信系统和10多个探测系统组成,分为战略,战区和战术三级.WWMCCS由于纵向指挥层次过多,横向互连互通严重不足,不适应中低级别联合作战的需求,信息不能共享,敌我识别也存在严重问题,已明显不能满足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和实时响应的要求,因此美军决定研制GCCS取代它.1992年6月,美国参联会颁布了名为”武士CI”的美军下个世纪通信和协同作战总体规划框架性文件,GCCS就是根据这一指南设计的.GCCS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需求和方案,制定系统标准和作战政策,条令,使各军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话音,图像,报文和视频系统的互通.第二gi”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所有的CI 系统相互连通,组成一个联合互通网.第三阶段为目标阶段,最终将实现所有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系统和情报网之间最大程度的互通,并将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海军”哥白尼CI体系结构”,空军”战区战斗管理系统”和海军陆战队”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完全综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全球信息管理控制体系.1996年8月30日,GCCS开始投入使用,同时停止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运行.199754?年9月,美参联会宣布绝密级GCCS(T)运行,代替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最后一部分.1998年, GCCS3.O版本软件操作系统取代2.2版本,并着手开发GCCS4.0版本.该版本对公共作战图像和综合成像,情报进行了升级,增强了数据的输入能力,改进了行政管理软件.GCCS在全球共设625个基地,国防信息系统局计划于2o03年将其全部部署完毕.与WWMCCS一样,GCCS通过卫星,雷达传感器进行预警和攻击评估,帮助国家指挥当局选择适当的反击行动.系统还可传输应急行动信息,伤亡评估信息,各种文电等.GCCS的未来发展计划主要侧重于国防信息系统网,国防文电系统,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操作环境,全球作战支援系统,指挥控制和信息保密的进一步集成.二,GCCS系统体系结构和能力GCCS是一种分布式H-算机系统,采用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体系结构以国防信息系统局制定的信息管理技术体系结构框架(TAFIM)为依据. 系统具有很强的数据融合能力,能为指战员提供融合的,实时的通用作战空间图,满足从国家指挥当局到联合特遣部队各级指挥员的作战需求.系统具备全球的态势感知,信息插入,显示和预警,合作性计划,作战过程拟定,情报任务支援和实施实时作战的能力;能使所有指战员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获”N-所需的情报,从而大大提高美国防部的指挥控制能力. 它的计算能力比WWMCCS提高了100倍.然而,GCCS的探测预警系统,指挥中心和通信系统等设施仍基本上沿用WWMCCS体制.”9.11”事件后,美军认识到未来的作战对象可能不是特定国家的正规军队,而是难以预测的非常规威胁.为对2OO3~6期付来自恐怖主义.4-j’-子的挑战,美军决定调整联合指挥体系,根据2002年4月17日公布的《联合司令部计划》,美军一方面调整联合司令部的编制体制. 将目前的9个联合司令部将调整为10个;另一方面,加强了指挥控制系统的情报搜集,.4-j’-析与安全保密能力,对GCCS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精确度得以改善,公共作战图像中增加许多应用程序(包括联合成像,跟踪后勤保障,人员和弹药),以与外部系统和传感器进行通信.同时,在美国国防部《四年一度防务评审》中,列举了将要加强研发的情报搜集,分析与安全保密的技术装备,例如,可用于情报搜集XF台的低暴露技术,能探测敌安全保密设施的微型自动传感纳米技术,能对情报进行实时处理,解码,破译和誊写的先进并行处理与量子计算技术,用于跟踪敌人并可对试图进入网络或设施的个人进行保密验证的生物统计学技术,商业地球遥感成像技术等.从2001年至2010年,美国防部将为改善GCCS系统投资7千万美元.GCCS也是一种基于软件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操作环境(COE)在内的模块式体系结构,并被纳入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的公共操作环境(DIICoE).DIICoE分为四层,第一,二层分别为系统硬件和软件,主要为商用现货,各军种编程代码用Ada,C和C++语言编写;第三层为通用支持应用软件,包括多媒体,通信(电子邮件和会议),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环境管理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等;第四层是核心任务应用软件,主要是各军兵种的专用软件.如海军跟踪潜艇和空军跟踪空中目标的软件.1999年后DIICoE逐步向三层结构转变,主要软件部件用Java语言重-’N.这将增加软件的可移植性,并建立起更加开放的软件部件框架. GCCS的体系结构由作战概念,功能结构,物理结构和运行结构组成.严格按照作战概念进行功能分解,以形成多层次的功能结构.功能结构的关键是作战概念组织结构和条令.物理结构(亦称技术结构)描述GCCS所使用的基本技术设备,包括硬件,软件和通信设备,给出组成整个GCCS的各个部分的互联关系.换言之,物理结构定义了技术构成因素,如处理XF台,通信网,应用,数据库等,以及连接这些因素的规则.运行结构,通过将功能结构映射到给定的运行模式下的物理结构上来实现.GCCS 是通过下列8个功能域,来支持作战,动员,部署,兵力运用,支持和情报等项任务域的.这8个功能域是:威胁识别与评估,战略计划辅助,行动过程拟定,执行计划的实施与监控,危险.4-j’-析,公共战术图像等.GCCS的最高一级(战略级)由中央总部,联合参谋部,战区总部,军种司令部,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等九个分系统组成;第二级(战役级)由最高一级网络延伸,组成战区/总部级自成系统的网络;第三级(战术级)由战区内各军,兵种司令部局域网组成. 网络内部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可根据需要临时增设用户终端,可实现各网络之间互通.随着美军武器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其战略指挥控制系统将与各军种的战术指挥控制系统融为一体,且信息化的战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作战武器平台均将联人该系统.GCCS的核心功能包括应急计划,兵力部署,兵力状况,空中作战,情报,陈述信息,部队位置,火力支援,勤务等.除美军全军联合的GCCS外,美军陆,海,空三军都拥有自己的GCCS.它们都是各军种的最高一级(战略级和战区级)指挥控制系统.三,陆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A)GCCS-A是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的三个组J~.4-j’-2;--,是陆军的战略和战区指挥控制系统. 它上与GCCS接口,下与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接口,能给战略指挥员提供战备信息,计划,动员和部署能力;给战区指挥员提供公共操作图像和有关的敌我状态信息,部队部署计划和执行工具(接收部队,战区内计划,战备,部队跟踪,部队前进,执行状态)以及与联合,联盟部队和战术陆军作战指挥系统的全面互操作.GCCS—A是一个面向用户的系统,它保障了从国家指挥当局,战区总司令到联合特遣部队司令员对陆军部队的支持,给陆军从战略联合GCCS系统到军及军以下各级提供无缝的扩展.通过建立运行于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操作环境,联合技术体系结构(JTA)的GCCS—A应用程序和与陆军内部其他指挥控制系统,其他军种的接口,GCCS—A实现了兼容和互操作.GCCS-A由计算机硬,软件和通信系统组成,它也是一个基于客户机/Jtl~务器的系统.系统组合了三套老式的指挥控制系统: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标准战区陆军指挥控制系统,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信息管理系统.美陆军从1996年开始在全球各战区部署GCCS—A,20oo 年8月:xk:XF~战区的GCCS—A开始运行,使接收战术信息和准备战略规划的时间从几小时缩短到几分钟.2001年GCCS-A已部署到欧洲战区,预计2003年整个GCCS—A部署完毕.四,海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M)GCCS-M是美海军战略和战区级的指挥控制系统,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第7舰队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战区陆战队,驻日海航部队,驻日陆战队,驻韩国海军部队(含陆战队)都可使用该系统.目前,美国已有300艘舰艇和潜艇,57个岸上指挥所,3O套战术派J-i=系统装备了GCCS-M.系统能给海军岸上和海上指挥员提供近实时的公共作战图像,提高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通过接收,恢复,显示与当前战术态势有关的信息,辅助指挥员进行指挥决策,使作战人员能计划,协调,演习,执行和评估海军作战和联合作战.GCCS—M是一套终端开放的体系结构,系统55?这是一位有着3O年军龄的老兵13O年来,她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战士,靠自学完成了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学业,成长为一名总工程师!她长期从事一线通信保障工作,把大半生的情和缘倾注给了国防通信事业.她曾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一—卜-—卜一+一+—+一+-—卜一—卜一+—+一——卜一—卜由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集线器,加密设备组成,可综合多个CI功能域的信息.无论是舰上的还是指挥部的GCCS—M体系结构,均与传统的联合海上指挥信息系统(JMCIS)的体系结构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GCCS—M将用WindowsNT服务器和客户机取代Unix的服务器与客户机工作站.GCCS—M具有如下能力:提供单一综合的C4I系统,接收,处理,显示,保持和评估己军和盟军部队的特点,兵力使用进展,物质条件,战备情况,作战能力,位置信息和配置情况;通过各种综合的情报服务和各种数据库,为海上战术指挥官提供及时,可信,融合的公共战术图像;在战区总司令的控制下,计划,指挥和控制部队的战术行动;向战术支援中心提供数据库能力,能从接收的文本格式文电和各种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显示每个工作站上装载的GCCS—M,提供面向用户的网络监视;为装备有TOMA. HAWK系列导弹的潜艇,提供接触位置数据和精确超视距瞄准数据;向水面,空中和水下作战平台提供作战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资源及时管理的综合水域图像;为作战指挥员探测并显示对作战平台有威胁的信息;分析战术平台传感器数据,并向其他舰队分发;相关单链路属性或单发射源电子情报航迹;以图像形式提供反潜战后任务的重演;为作战区域的海上巡逻机提供安全飞行计划,协调海上巡逻机与基地间的调动;支持所有图像需求;支持实时接收,56?功三次;获得过全军科技练兵软件制作的金牌和沈阳军区通信电子对抗科技竞赛”两金一铜”奖牌;有1O余篇学术论文在全军专业刊物上发表;主编的《话务》专业训练一书,在全军发行并被列为全军话务员必用教材.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沈阳军区联勤部通信总站的总工程师胡晓燕.奋力拼搏世纪之交,军队话务面临由模拟走向数字化的变革,这一变革使胡晓燕兴奋无比.可如何使数字化新装备与兵役制改革后的新一代值勤战士”接口”,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这成了她反复思考的问题.传统的训练手段,值勤方式及《话务》教材己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必须尽快研制出适应新装备的模拟仿真传输反水面战改进计划飞机的战术图像数据;提供综合军事情报数据和文电应用;支持海军海上部队短时间作战后勤保障需求的评估等.五,空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空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是空军C4I系统的战略部分,即空军最高级别的CI系统.该系统能在必要的时间和地点为空军军级至战略级提供数字化分发信息的途径.太平洋空军,驻日空军第5航空队,驻韩空军第7航空队,驻关岛国的第13航空队等均使用了该系统.系统中的作战情报系统,能处理来自各种渠道的情报信息,并为空军最高司令及战区指挥官提供准确的,近实时的情报信息;应急战区自动化计划系统,能产生并下达日常空中任务命令,并监视其执行情况;空中任务支援系统,能为战斗航空兵, 轰炸航空兵,空运航空兵和特种作战航空兵提供作战任务计划;其他分系统可进一步提供飞行跟踪,资源和补给品管理,通令和信息传输导航,战场情况分析,计划制定等附加功能.该系统可将海军”宙斯盾”巡洋舰的导弹跟踪信息及地面”爱国者”导弹中队连接一起,形成立体覆盖的防御体系.口(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8研究所)本栏责任编辑:郭小青2003~6期尹蝴砰。
(一)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美军搭建“全域作战”的高技术指控平台(一)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美军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看成是多功能系统的组合。
美联合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源于20世纪50年代各军种单一功能指挥控制系统(C2)的建设,到20世纪末,在 C2、C3、C4、C4I以及C4ISR等系统发展的基础上,经历了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网络赋能指挥能力(NECC)计划的三个发展阶段。
目前处于提高阶段。
1、第一初始阶段,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
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研制开始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1968年正式装备。
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具有支持高级军事机构在常规和核战争条件下的指挥控制功能,实现战略级协同能力和集成战略导弹预警及控制能力。
但是该指挥控制系统关注的重点是战略层次,没有重视战役战术力量联合作战的指挥控制,无法实现战略、战役和战术级部队作战协同。
美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各自独立建设的战役战术级指挥控制系统缺乏统一的整体设计,自成体系,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不能有效地支持联合作战行动,作战效果不够理想。
美军于1992年提出研制“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用来取代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
2、第二发展阶段,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
美军于1992年提出研制“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用来取代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
20世纪50年代美军率先建设的指挥自动化被称为 C2(指挥与控制)系统。
20世纪60年代,美军在系统中加上“通信”,形成C3(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
1977年,美军认为“ 情报”是指挥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与 C3系统相结合,形成 C3I(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
后来,由于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指挥自动化又加上“计算机”,变成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
C4KISR系统
C4KISR系统统已经建立,但是它仍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之中。
此系统体现21世纪初期美军信息化建设的体现21世纪初期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实质美军军事信息处理系统研制者美国国防部组织提出2001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文名C4KISR系统目录C4KISR系统是美军军事信息处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组织研制。
是发展之前的C4IS 信息化系统的产物。
其研制实际上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1年才提出。
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建立,但是它仍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之中。
此系统体现21世纪初期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就。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就是起“融合”作用的武器系统,它能将所有信息数据库和数据汇集起来,达到信息共享、共用、共调,从而确保各军兵种与指挥部之间交换信息和数据,大大提高指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C4是(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s、计算机computer、)K是杀伤kill、I是情报intelligence、R是侦察reconnaissance;S是监视surveillance)其功能有:搜索并发现目标、跟踪与监视目标、识别目标、决策、持续识别、打击目标、战斗损伤评估,这些功能形成一条强有力的“杀伤链”。
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C4KISR系统是现代战争的神经中枢和“兵力倍增器”,是夺取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的最有力手段。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军事技术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延伸的。
2C4KISR系统的基本内容C4KISR系统的发展历程C4KISR的概念,是美国国防部2001年提出的。
C4KISR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突破了人们对传统C3I系统的认识观点,它代表着信息平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趋势,支撑和决定着未来网络中心战的成效。
C4KISR体系结构1991年以前,美国军事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各军种独立开发的“烟囱式”,海湾战争中,美军发现其军事信息系统存在严重缺陷,表现如下:(1)各军种独立建设的“烟囱式”信息系统不能互通和互操作;(2)系统处理情报不及时,贻误战机;(3)信息系统不能有效识别敌我,造成多起误伤。
美军一体化C4ISR系统的发展研究
·179·美军一体化C4ISR系统的发展研究陈富生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摘要本文简要概述美军现役C4I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美军正在建设面向21世纪的一体化C4ISR系统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美军C4I系统一体化C4ISR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美军为配合其推行称霸世界的国家战略认真地总结了其信息系统从C2指挥、控制到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提出建设面向21世纪世界一流的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
一、一体化C4ISR系统的发展历程一体化C4ISR系统是由C2系统逐步发展而来的。
美军的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内涵是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的变化逐步扩展的系统名称也随之不断变化。
20世纪50年代称为“指挥与控制”C2——Command and Control系统20世纪60年代随着远程武器特别是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大量装备通信手段在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完善于是在系统名称中加上“通信”一词形成指挥控制与通信C3——Comman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系统。
1977年美国首次把情报作为指挥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与C3系统结合形成“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 C3I——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and Intelligence系统。
由于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到1989年又加上“计算机”一词变成“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即C4I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 and Intelligence系统。
20世纪80年代末美军在总结以往C3I和C4I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海湾战争中所暴露的系统不能互连、相互脱节等问题为适应未来联合作战的需要决定把分立式、封闭式的独立系统集成为分布式的开放的大系统于是出现一体化C4IIntegrated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 and Intelligence系统。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初探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初探作者:郑鹏飞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7期【摘要】指挥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就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过程、结构功能和发展趋势三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指挥信息系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决策监控指令执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军事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推动着军队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和军事理论的发展。
军队指挥信息系统是国家和各级指挥人员对武装力量行使权力、进行管理、实施指挥的物质基础和手段。
军队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美国是指挥信息系统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完美的国家,它将战场上的一个个作战单元和保障单元紧密结合在一起,成功解决了信息化战场上各体系协同作战的问题,使得战场各作战体系紧密结合,参战诸军兵种战斗力成倍增加。
研究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对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起步比较早、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代发展和两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的实战检验,虽然在体系完备、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等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也存在着综合一体化程度不高,互连、互通、互操作能力弱,不能适应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及多国部队联合作战需要等问题。
因此,美军的C4ISR体系结构是在总结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用与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以新军事革命的宏观构想为背景、以实现和巩固美军的全球军事战略地位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高技术兵器的飞速发展为依托而自上而下、全军统一的开展起来的。
纵观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初始创建、全面发展,更新改造、趋于成熟等四个阶段。
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对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和更好地建设、使用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初始创建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的这一时期,美军提出了指挥、控制系统的概念。
论述 指挥信息系统产生、构成与发展-军事训练论文-军事论文
论述指挥信息系统产生、构成与发展-军事训练论文-军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指挥信息系统的涵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指挥中的运用,使指挥手段发生了性的变革,产生了指挥信息系统。
要想了解指挥信息系统,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之前我们一直称为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挥的中枢神经。
1997年出版的《中事大百科全书》对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解释是,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在指挥中综合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指挥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对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具体来说,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在指挥体系中,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融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电子对抗和有关保障等功能为一体,能够迅速、准确、高效、优化地完成军事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辅助指挥决策,保障对和武器指挥与控制的军事信息系统。
由于信息化条件下,指挥的发展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到了2006年,我军正式将指挥自动化系统改称为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要比原来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更全面地反映了信息化军事指挥手段的实质。
指挥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具有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联络、指挥控制、安全保密等功能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
二、指挥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指挥信息系统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并很快用于指挥领域,美军首先提出了指挥与控制(C2)的概念,并于1958年率先建成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系统,首次用通信设备将地面雷达、电子计算机和显示器连接起来,实现了目标航迹与数据显示的自动化。
紧接着,苏联也建成了天弓一号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系统。
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和运用也有了长足进展。
20世纪,美军把C2扩展为C3(指挥、控制、通信),加强了系统的通信功能;七十年代,提出了C3I(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的概念,增加了情报功能要素。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作者:岳松堂李丹来源:《现代兵器》2017年第10期本文全面研究了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建设的主要做法,最后总结提炼了其发展建设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基本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经历了海湾战争前的军兵种系统独立建设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军兵种系统集成建设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实现体系功能整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20世纪50年代,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为了防备苏联的战略突袭,美军于195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信息系统——“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C2)系统。
该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指挥决策过程中部分作业的自动化,开始了作战行动中指挥控制方式由手工作业为主向自动化作业转化的质变过程。
针对C2系统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通信能力弱、可靠性差等缺陷,美军随后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C(通信),使之成为C3系统。
C3概念的出现表明美军已逐渐认识到,指挥、控制与通信在现代战争中应融合为一个整体。
1977年,美军首次将情报(I)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到C3系统中,形成了C3I系统。
此举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
1989年后,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美军在C3I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C(计算),使C3I系统演变为C4I系统。
在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陆军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了由战术指挥系统、射击指挥系统和后勤物资保障系统组成的陆军自动化数据系统,即第一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研制了战略级的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和被称为“五角星”系统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
作为形成阶段美国陆军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FAADC3I)、全源分析系统(ASAS)、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CSSCS),分别用于遂行机动控制、火力支援、近程防空、勤务支援、情报与电子战五大指挥控制功能。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Command and Control指挥与控制)系统:194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美国推出了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的第二代军用电子计算机。
继苏联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之后,美国强化推行“核威慑”战略,并加紧研究预防核打击问题,建立新型的防空系统迫在眉睫。
1953年,美军开始研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防空自动化指挥系统。
1958年,“SAGE (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建成,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系统。
该系统以二战中英国本土防空系统为蓝本,首次实现了作战指挥的半自动化,同时实现了人类指挥战争方式的划时代革命。
C(Comman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1962年,美国凭借C系统带来的信息优势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赢得胜利,但同时也暴露出该系统信息传递慢、互通能力差的弱点。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个严重的缺陷,美军把通信加入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形成了C系统,强调了通信在系统中的重要性。
相反,美军开始了“烟囱式”的发展道路(即各军种、各部门自主开发、各自为战),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相继建成了国家级、战略级、各军种战术级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CI(C+Intelligence 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越南战争期间,电子战得到发展,“软杀伤”和“硬摧毁”开始相提并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接受了残酷的实战检验。
由于情报的作用开始越来越明显,1977年,美军把情报加入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形成了CI系统。
至此,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四大主体要素全部确立,其中,指挥与控制是目的、核心,通信是手段,情报是灵魂。
此后加入的各要素均可看作是对主体要素的补充和强调,也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在这个主体基础上增加的“挂件”。
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成功地发动了两次袭击,即“草原烈火”行动和“黄金峡谷”行动,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显示了CI系统的强大威力。
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发展浅析
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发展浅析作者:刘世宁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3期【摘要】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以其突出的情报获取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处置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体化指挥自动化系统成为各主要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指挥手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军的C4KISR系统,文章基于C4KISR系统的现状,介绍了该系统的演变历程,分析了C4KISR系统的功能模式,归纳了美军C4KISR系统发展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C4KISR;指挥自动化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军队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和军事理论的发展,而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军事需求的变化,又进一步促进和推动新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完善。
从2O世纪8O年代“空地一体战”理论,到21世纪“基于威胁”转向“基于能力”,并将“网络中心战”作为未来作战的基本模式,美军不断加强其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军队的转型。
全新的军事战略、发展变化的军事需求要求不断推动和完善C4KISR系统,使其在概念和功能上不断完善,最终使得美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从C2逐步发展到C4KISR。
一、美军C4KISR系统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美军首次提出了C2指挥、控制的概念,首次将地面警戒雷达、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了防空中部分指挥控制功能,以及目标航迹显示和数据处理的部分自动化,构建了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雏形。
20世纪60年代,随着远程武器的大量装备,通信手段的作用日益明显,系统中加上了通信(Communication)要素。
1977年,美军把情报(Intelligence)作为指挥自动化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并与C3系统融合,成为C3I系统。
伴随着计算机在军事系统领域的广泛应用,1989年,美军又加上计算机,变成“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即C4I系统。
海湾战争后,美军越来越重视各军兵种自动化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问题,决定对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进行全局筹划,统一标准,建立分布式的开发大系统,即一体化的C4I系统,同时美军越来越意识到战场态势感知的重要性,于是在C4I系统中又加上了侦察和监视要素,力求从感知优势获得决策优势,最终实现行动优势和战场优势。
(二)美军指控系统的信息基础建设
(二)美军指控系统的信息基础建设(二)美军指控系统的信息基础建设在上世纪的世界军事理论上,把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看成是继核武器、洲际导弹之后军事技术上的第三次变革。
这次变革是以指挥自动化为开端的。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此后,随着信息战、网络战、多域战、一体战、作战云概念的催生,美军不断进行技术探索与实战检验,拥有了十分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而这些指控系统是建设于美军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之上的。
在军事需求的牵引下,美军还相继开展了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Defens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全球信息栅格(GIG)、联合信息环境(JIE)等国防重点信息基础平台建设。
美军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已经历了三个阶段,正在处于整合、验证、发展的第四阶段。
1、第一阶段,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efense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 平台建设与应用。
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defense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 平台由陆、海、空、天基的公共数据资源、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基础设施、领域应用程序、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和相关政策标准等构成,能在整个军事行动范围内根据要求收集、处理、存储、分发和管理信息。
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在基础组件上层包括通信和计算机基础设施、公用应用和功能应用三个层级。
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的通信与计算机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处理与传输服务;公共应用通过国防文电系统,为个人或部门提供跨组织、跨功能、跨地域的信息传输能力;功能应用依靠公共应用程序为职能机构提供共享信息的环境,为职能机构提供服务。
美军C4KISR系统以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为基础构建而成。
美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Defense Information Support Network )是DII的公用信息传输平台,是美军通信网络的综合集成。
美军C4ISR的形成与发展
美军C4ISR的形成与发展C4ISR的形成与发展战争离不开指挥。
一部战争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指挥手段不断改进的历史。
农业时代,军队作战指挥靠的是令旗、号角、锣鼓、烟火等。
工业时代的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广泛使用了无线、有线电报、电话等工具以及侦察机、雷达、无线电侦听器、光学观测器等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始跨入信息社会,军队由机械化迈向智能化、信息化,指挥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4 I S R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等英语单词首个字母的组合。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20世纪50年代指挥自动化被称为C2(指挥与控制)系统。
20世纪6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系统中加上”通信”,形成C3(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
1977年,美国首次把”情报”作为指挥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与C3系统相结合,形成C3I (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
后来,由于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指挥自动化又加上”计算机”,变成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局部战争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战场态势的重要性,提出”战场感知”的概念,因此C4I系统又进一步演变为包括”监视”与”侦察“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系统。
一个完整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分系统:指挥系统。
指挥系统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军事理论,实现作战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的自动化和决策方法的科学化,以保障对部队的高效指挥,其技术设备主要有处理平台、通信设备、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用来搜集与显示情报、资料,发出命令、指示的工具,主要有提供作战指挥用的直观图形、图像的显示设备、控制键钮、通信器材及其他附属设备等。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通常包括由专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若干自动化交换中心以及若干固定或机动的野战通信枢纽。
美俄核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发展盘点
美俄核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发展盘点当前美、俄等国家正在持续推进核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NC3)及相关飞机平台的发展和升级换代工作。
美国防部于2018年发布的《2018年核态势评估》报告也强调了NC3对美国国家及未来安全战略的重要性和意义。
为此,美、俄等国正在持续对本国相关飞机平台进行升级改进。
一、美军NC3系统及其发展美国《2018年核态势评估》报告认为,美国必须拥有核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Nuclear Comman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NC3)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美国在面临核攻击的巨大威胁和压力下,仍能够随时控制美国的核力量。
NC3系统能力必须确保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并具备可靠地克服核攻击影响所必需的弹性和生存能力。
在和平时期和危机期间,NC3系统需要执行五个关键功能:探测、预警和攻击特征描述;适应性核武计划;决策会议;接收总统命令;管理和指挥部队。
NC3依赖于多个系统使国家指挥机构能够向战略部队下达命令。
这些系统必须保持运转,以传达总统命令,并与空中轰炸机、水下潜艇和遍布美国各地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通信。
现今的NC3系统是冷战的产物,且在六年前(2015年左右)进行了全面更新。
它包括由警告卫星和雷达组成的相互关联的元素;通信卫星、飞机和地面站;固定和移动指挥所;以及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为了确保NC3 系统在未来仍保持生存和有效,美国将采取一系列举措,这包括:加强对网络威胁的保护,加强对天基威胁的保护,加强综合战术预警和攻击评估,改善指挥所和通信链接,推进决策支持技术,整合规划和行动,以及改革整个NC3 系统的治理。
美军核指挥机构基础设施和组织结构需要高效、反应灵敏和具有弹性,以具备可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能力。
美国国防部(DoD)和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 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Administration,NNSA)是主要的组织机构。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及其结构特征
2018-0237(2)Ordnance Industry Autom ation• 19 •doi: 10.7690/bgzdh.2018.02.005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及其结构特征张东,雷正伟,牛刚,吕艳梅(军械技术研宄所三室,石家庄050000)摘要:为增强我军联合作战能力,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及其结构特征进行研宄。
归纳总结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研宄分析各个发展阶段系统结构特征,并详细介绍了体系变化,最后介绍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最新进展。
该研宄可为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结构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Features of US Military Information SystemZhang Dong,Lei Zhengwei,N iu Gang,LYU Yanmei(No.3 Research Room, Machin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Abstract: For improving joint operation ability,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ts architecture o f US military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is advanced in the world. Conclud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 f system,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system structure feature o f every development stage, introduced the system change in detail, and introduce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 f military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establishment. 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 f our military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Keywords: US forces; military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rchitectureo引言指挥信息系统也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我军早 期称为指挥自动化系统,美军称之为c4i s r系统 (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ing, 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是集指挥控制、预警探测、情报侦察、通信、武器控制和其 他作战信息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用于军事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决策支持和对部队实施指挥控制 以及战场管理的军事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战争最基 本的物质基础[1]。
美军的作战指挥体系
美军的作战指挥体系美军的作战指挥体系20世纪70~80年代,美军在总结起战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作战指挥与行政领导分离的原则,在作战指挥系统改革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那就是陆军率先提出、随后被空海军所接受的名为“任务式命令”(“委托式指挥法”)的指挥控制新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美军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将作战决策权下放给各级军事指挥官,而上级指挥官的任务只是明确下达用来统一和协调战场行动的总目标和总计划。
在美军作战指挥键的最高层,“任务式命令”要求文职领导人总统和国防部长只就“打不打仗”和“为什么要打仗”等根本性问题作出决定,而由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及其部属决定“如何打仗”。
美军常设的高层指挥系统分为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两级。
美军最高统帅机关是由总统和国防部长组成的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其指挥流程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命令由参联会主席通过国家军事指挥系统下达给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再由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负责具体指挥事宜。
最高指挥当局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总部)对作战部队有指挥权,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主席无作战指挥权,但为二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最高指挥当局也可以超级指挥一线部队。
美军的指挥体系示意图国家军事指挥系统是支撑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在平时和战时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系统,其特点是生存能力高,能确保对全军部队实施连续的、不间断的和实时的指挥和控制。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成立于1962年10月,设在五角大楼内,是国家最高指挥当局的基本指挥所。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供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和战时条件下指挥武装部队之用。
该指挥中心内存贮有 10 多个战争总计划和 60 多个战斗行动方案,设有当前态势显示室、参谋长联席会议室、通信和技术室。
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该指挥中心,用 40 秒时间就可与国外任何一个或全部联合司令部进行联系或召开电话会议。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保密局、国务院、国防通信局以及联合侦察中心等有关部门和有关的办公室都派有代表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
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
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
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
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
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
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
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
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空军(部)指挥控制系统、战区指挥控制系统、分区指挥控制系统及空中指挥控制系统,构成以地面为主、空地结合的完整的指挥控制体系。
(二)侦察预警系统
侦察预警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耳目”,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稍。
美军侦察预警系统采取航天、航空、地面、海
上等多层次立体部署方式,主要用于进行目标侦察和信号侦察。
美军的侦察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天基侦察预警系统、机载侦察预警系统、舰载侦察预警系统以及陆基侦察预警系统等。
在太空有各种侦察卫星组成的“天眼”网;在高空有“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预警飞机、“捕食者”无人驾驶飞机等等;在海上有各种警戒雷达、引导雷达、搜索雷达及相控阵雷达;在地面上有“伦巴斯”、“查克狼”、“铺路爪”等等地面雷达预警探测系统。
(三)通信网络系统
网络通信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神经系统”,是连接系统各要素和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桥梁和纽带。
美军的网络通信系统性能先进、种类繁多、技术复杂。
通常不单独使用,一般都融合到指挥信息系统中去使用,呈现出由单一向系统化,进而向一体化发展的显著特征。
该系统不仅利用专用通信技术,也充分利用民用信息技术。
它主要包括战略通信系统、陆军通信系统、海军通信系统、空军通信系统、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通信系统。
(四)全球信息栅格
美军将为陆海军士兵、飞行员、陆战队员和决策层,提供数据的保密及非保密计算机网络连接而成的全球性信息网,称为全球信息栅格,简称GIG。
也就是由可以链接到全球任意两点或多点的信息传输能力、实现相关软件和对信息
进行传输处理的操作使用人员组成栅格化的信鼠综合体。
它是美军C4ISR的继续和发展,是不受地域、天候、时间限制、覆盖全球的军事行动信息的采集和发布系统。
它向作战部队、决策者和支援人员按需提供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发与管理。
主要包括4类能力和7种基本功能:计算能力(包含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通信能力(包含传输功能)、表示能力(包含人与GIG问的交互功能)和网络运行能力(包含网络管理功能、信息分发管理功能和信息保证功能)。
全球信息栅格更加强调系统与传感器及武器平台的链接,覆盖的地域空间范围更广,服务与支持的内容与对象更多,提供的服务与信息的质量更高。
二、对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启示
美国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给了我国很多启示,借鉴美国先进成熟的系统建设和发展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少走弯路,扬长避短,对于我军发展指挥信息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重顶层设计
美国为了保证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互连、互通、互操作,制定了相关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标准,以便约束和规范指挥信息系统的研制、采购和使用。
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初期,也是走各军兵种自主开发,再互通的道路,虽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但由于理解不同,还是存在不兼容
问题。
这就需要我军加强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综合集成,制定系统的发展规划,使我军指挥信息系统计划能够统筹规划,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从而构建出功能综合、网络一体化的指挥信息系统。
(二)注重评估验证
我军由于长时期没有经历战争,指挥信息系统的好坏无法经受实战的检验,只能通过模拟演习和实验来验证评估。
因此,更应该加强系统的评估验证工作,充分考虑实战环境和因素,从难、从严、从细做好系统的验证工作,以评促改,找出缺陷和不足,积极改进不合时宜的地方,以增强指挥信息系统的适用性、实战性。
(三)注重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美军认为取胜的关键不仅在于拥有技术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投送系统,而且还在于是否具有在战场上将这些武器装备有效地加以控制和使用的一体化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要充分利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资源,以现有指挥自动化系统为基础,以天基信息系统为重点,建设能够支持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陆、海、空、天、电一体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我军要想适应未来战争需要,提高指挥效率,就要力争实现指挥信息系统的指挥控制、情报侦察、探测预警、通信、电子对抗等功能综合一体;战略、战役、战术纵向一体;同一战区诸军兵种横向一体以及主战装备与系
统之间的无缝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