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品质知识主要介绍质量管理技术基础

合集下载

质量基础知识培训65-品质管理.ppt

质量基础知识培训65-品质管理.ppt

GB/T2828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1)
抽样标准的使用程序
一、质量标准和不合格分类的确定
二、抽样方案检索要素的确定
1、可接受质量水平AQL的确定
2、检验水平(IL)的选择
3、检验严格程度的规定
4、抽样方案类型的选择和检验批的组成
确定可接受质量水平AQL的注意事项:
GB/T2828计数调整型 抽样标准(2)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
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方法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基本要点
1、系统地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2、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 3、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4、管理过程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是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1、 定义 由ISO/TC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的国际标准称为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 、构成 核心标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和/或环境 管理体系审审核指南 其他标准:ISO10012 测量控制系统 技术报告和技术规范
在成品中挑废品,这是事后把关,无法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十世纪30/40年代)
这一阶段是把数理统计与质量管理结合,由休哈特发明了控制图。但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在当时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不广泛,难度很大。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后)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品质管理是企业持续改进和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员工对品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备品质管理能力的人才,本次培训将介绍品质管理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培训内容:一、品质管理概述品质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的策略、流程和方法,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或超过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而良好的品质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二、品质管理的重要性1. 品质管理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 品质管理可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和投诉,降低成本和风险。

3. 品质管理可以增加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三、品质管理原则1. 客户导向:以客户需求和期望为导向,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实现品质的持续改善。

3. 员工参与:培养员工的品质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全员参与品质管理。

4. 数据驱动: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做出基于事实的决策和改进措施。

四、品质管理体系品质管理体系是一套组织管理的相互关联的流程和程序,用于实施品质管理活动。

其中,ISO 9001是国际通用的品质管理体系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五、品质工具与技术1. 流程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描述和分析工作流程,识别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2. 鱼骨图: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各个因素,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统计过程控制(SPC):通过统计方法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

4. 5W1H分析法:通过分析问题的“什么、为什么、谁、什么时候、在哪里、如何”等关键要素,找出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方案。

六、品质改进方法1. PDCA循环: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执行行动和评估结果,持续推动品质改进。

2. 6σ管理:通过分析数据和减少变异性,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卓越品质。

3. 过程重视法:将目光聚焦在关键过程上,通过改善过程质量来提升整体绩效。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品质基础知识及技能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品质基础知识及技能

此处是大标题样稿字样十五字以内培训内容•基础知识•品管工作的性质及技巧•进料品质控制•制程品质控制•成品品质控制•出货品质管制1.1.什么是品质?品质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包括服务各交期.1.2.什么是品质政策?品质政策是由公司最高决策者正式颁布,是实施组织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公司的品质政策:建立标准,贯彻执行不断改善,满足顾客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3.品质保证从工作方式上分类•向所有者保证(社会保证)•内部质量保证•外部质量保证•向最高管理者保证•向员工保证•向顾客保证•向认证机构保证1.4.品管工作从哪几面入手•来料检验•制程管制•成品管制•出货管制•客户投诉基础知识• 1.5.检查计划•抽样计划公司的抽样计划:MIL-STD-I05(E)•抽样方式单次正常抽样(Ⅱ)•抽样水准(AQL:Acceipt Quality Level)可接收的过程和不可接收的过程的分界线; C=0 致命缺陷MA=0.4 主缺MI=1.0 次缺1.6.缺陷1.什么是致命缺陷2.什么是主缺常见术语ECN:工程变更通知单.英文:Engneering ChangeNote BOM是物料清单。

英文:bill(账单)of material(物资)MRB:物料管制委员会。

英文:Material(物料)TQM是TOTAL QUALITY MANAGEMEN T的缩写,意:.1.11.品质管理的三色管理是什么?红色---------代表不合格,拒收;兰色---------代表合格,允1.12.什么是5W2H?1.What: 做什么?什么该做?什么浪费?2.Why: 为什么做此事?为什么那样做?为什么有浪费?3.Where: 在何处做?做处有浪费?4.When: 做时做好?5.How: 如何做?怎样能减少浪费?6.How Much:成要多少?•定义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节约,安全。

•作用:1.提高企业形象;2.提高员工归属感;3.减少浪费;1.13.什么是7S?它有什么作用?1.13.1整理•不再使用的---------清理掉•不常使用的---------储存,备用•经常用到的---------保留现场•每天用到的---------随手取用1.13.2 整顿(定点定位)场地进行规划;•物品摆放整齐;•容易混淆,易遗忘的物品进行标识;1.13.3 清扫•扫现场场地(地面,墙板,天花板等);•彻底清理,润滑机器工具;•节能防污(水,气,油,噪声等)•修理破损物品;1.13.4 清洁•养成坚持习惯,并执行监督检查措施;•分责任区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基础知识• 1.13.5 素养讲文明讲礼貌,积极敬业,遵纪守规.• 1.13.6 节约可以回收的,可以利用的分类定期进行整理.•1.13.7 安全生产中机器使用的安全,生产过程的安全,消防安全.2.品管的工作性质和技巧•预防错误发生;•持续改善,灵活运用多种管理手法;•坚持原则,注意弹性,善于交流沟通;•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说话,不要”大概加可能”1.对任何事有疑问的地方都要去求证;2.对以前经常这样做的(经验),但又感觉不适当的要去求证,去改善;2.21.多向思维(正向,逆向,发散,逻辑等思维);2.多想,多说,多写,多做(实验);3.构想----计划----实验;品管的工作性质和技巧•树立品质第一的意识,做任何事性都要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把事做到最好,每天问自已;1.我做的工作自已满意吗?2.还能做的更好吗?3.还有更好的方法吗?4.做的工作后续的人满意吗?5.为什么不满意?6.有办法解决吗?品管的工作性质和技巧•品质管理四个步骤1.制订品质标准;2.检验与标准一致(执行标准);3.采取矫正措施并追踪效果;品管的工作性质和技巧•品质管制三个层次1.品质开发2.品质维持3.品质突破•IQC相关知识•具体检验过程进料检验进料品质控制又称IQC(Incomming Quality Control)IQC 职责•进料检验•不合格的处理•供应商辅导及其评定•跟进来料使用的状况•检验报表进料检验IQC注意事项•了解客户及下工序对产品的要求;•向供应商提供产品相关的资讯;•及时发现问题,知会下工序各供应商;进料检验IQC检验的流程程•核对(按BOM)来料验收单-----按样品或承认书检验电性和外观----试验----填写IQC报表-----贴检验结果标示进料检验IQC检验的方式•全检:数量少,单价高,试产品;•抽检:数量多,常规物料;•免检:数量少,单价低,或一般性辅助品;先进先出(产品储存期限管理: )•有颜色管制来料的时间,保证先时先出 春天为绿色,夏天为兰色,秋天为橙色,冬天为白色。

品质部培训体系

品质部培训体系

品质部培训体系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品质部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目标- 提高品质部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增强品质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效果- 推动质量改进和持续优化培训内容品质部培训体系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论,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2. 测量与统计:培训员工使用测量工具和统计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品质工具和技术:介绍品质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如流程图、因果图、直方图等,以提升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4. 质量体系与标准:研究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9001,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

5. 制度与流程:培训员工熟悉品质部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6. 持续改进与创新:介绍改进和创新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员工主动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培训方法为了达到培训目标,我们采用以下培训方法:1. 内部培训:由内部专家或高级员工负责进行培训,通过内部资源的培训,可以更好地与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

2. 外部培训: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借鉴外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实践,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研究机会。

3. 培训课程:根据培训内容设计相应的课程,包括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演练等形式,使员工能够全面、系统地研究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

4. 培训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培训前的需求调研、培训中的反馈和评估,以及培训后的效果跟踪和总结,为培训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结论品质部培训体系旨在提高品质部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推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通过培训目标的明确、培训内容的充实和培训方法的灵活运用,我们相信品质部的培训体系将为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为《品质部培训体系》的概要介绍,请阅示。

品质管理专业综合知识

品质管理专业综合知识

品质管理专业综合知识品质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水平,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品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综合介绍品质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包括品质管理的重要性、品质管理的基本原理、品质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品质管理的流程以及品质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品质管理的重要性品质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优质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市场份额。

品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使产品和服务在不同批次、不同部门之间具有一致的品质水平。

2. 降低成本: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降低退货率和维修费用。

3. 增强顾客满意度:通过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

4. 建立品牌形象:良好的品质管理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口碑。

二、品质管理的基本原理品质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顾客导向:品质的定义应该以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为基础,只有满足顾客的需求,产品和服务才能被认为是具有良好品质的。

2. 全员参与:品质管理是企业的全员事务,每个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品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员工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实现品质的提升。

3. 过程管理:品质管理注重对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监控和改进,通过对关键环节进行优化,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4. 持续改进:品质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进,追求卓越品质的目标。

三、品质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为了实现品质管理的目标,可以运用多种工具和技术来支持品质管理的实施,包括:1. 流程图:用于分析和优化工作流程,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2. 矩阵图:用于对比和评估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问题的优先级和解决方案。

3. 直方图:用于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判断数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质量管理常识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质量管理常识

此处是大标题样稿字样十五字以内若有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1. 质量管理概述• 1.1 质量管理的由来与发展•传统质量管理阶段从开始出现质量管理一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为止。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质量检验管理阶段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成功之后,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劳动者集中到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于是产生了企业管理和质量检验管理。

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 工长的质量管理, 检验员的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由于采取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战后,很多国家都开始积极开展统计质量控制活动,并取得成效。

这标志着将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观念。

1.2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1 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的沿革•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过程。

•质量管理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历史较长的管理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也是一项标准化历史最长、幅度最广的管理活动。

同时,质量管理也借助了标准化手段获得了最广泛、深入的发展和推进。

• 1.1 质量管理的行业标准化•因二战期间,美国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战争迫切需要这些军用产品有可靠的质量,在制定和运用一些数理统计方法方面的质量管理标准之外,美国国防部组织了休哈特等数理统计专家,制订了三个非数理统计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业标准。

•这三个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开创了运用标准化方法推行普及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到60年代初,又进一步发展成为三个不同等级要求的美国军用标准(MIL ),即三级质量保证MIL 标准。

• 1.2 质量管理的国家标准化• 英国率先制定有关质量保证方面国家标准,到1979年发展为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

即:BS 5750质量体系。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成为了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制造业中的实物产品,还是服务业中的无形服务,品质管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品质管理?品质管理又包含哪些基础知识呢?品质,简单来说,就是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而品质管理,就是为了实现和保证这一品质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

品质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初的品质检验阶段,主要是通过对成品的检验来筛选出不合格品。

这种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品质,但属于事后管理,无法预防缺陷的产生。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统计品质控制阶段应运而生。

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而现代的全面品质管理阶段,则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企业管理,以顾客为中心,追求持续改进和卓越品质。

品质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意味着企业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只有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和顾客的信任。

领导作用则要求企业的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领导者要有清晰的品质目标和战略,为品质管理提供支持和资源。

全员参与是品质管理成功的关键。

每个员工都对品质负有责任,只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品质的持续提升。

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持续改进是品质管理的永恒主题。

通过不断地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要求企业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和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全讲解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全讲解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全讲解这篇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文章,涉及到基础层面的知识,您或已全然了于心,但对于质量新人或者您团队其它成员这或许是一份不错的培训课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或重温下吧!一、品质管理认知1. 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定义是符合要求。

(克劳士比)2. 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体系相互的活动。

通常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3. 什么是检验?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是结合测量、实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 什么是验证?验证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5. 确认的定义?确认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及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二、QC基础知识1. 什么叫做QC?简易的讲就是质量控制。

2.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① 认识质量管理想获得品质必须认识品质管理,品质管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经历了几个阶段。

② 质量检验阶段 QI(1920----1940年)特点:专业检验工人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采用各种检测技术,对产品进行各项检验和试验。

做出合格与不合格判断,合格才能出厂,才能保证到达客户手中的都是合格产品。

优点:不合格品通向市场之路被切断。

局限性:能够'把关',不能'预防'。

③ 统计控制阶段 SPC(1940-----1960年)特点:将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质量控制之中,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统计手法(柏拉图、排列图、层别图、控制图)等。

通过统计手法获得品质波动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波动异常因素,提高一次合格成品率,减少废品造成的损失。

优点:既能把关,又能预防。

④ 全面质理管理TQM(60年代)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型复杂的机械,电子新产品的出现,使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光靠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已经无法控制,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将质量活动向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扩展,以实现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基础理论知识之品质管理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之品质管理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之品质管理学习引言品质管理是一种持续改进和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需求和期望的方法论。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品质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品质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品质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核心原则等内容。

什么是品质管理?品质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和期望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它涉及到整个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所有活动,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达到或超过客户期望。

品质管理包括了从供应链管理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检验和测试以及不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品质管理的重要性品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以下是几个品质管理的重要性方面:1. 客户满意度提升品质管理的目标是满足和超越客户的期望。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企业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满意的客户通常会成为回头客,并在口碑传播中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

2. 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品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并减少缺陷和错误,企业可以降低废品率和维修成本。

此外,品质管理还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减少资源浪费。

3. 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巩固市场地位。

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并让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品质管理的核心原则品质管理遵循一些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实施和维护品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品质管理的核心原则:1. 客户导向品质管理始终将客户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

企业应该了解客户需求,并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并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2. 过程管理品质管理关注整个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无论是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还是生产控制,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

通过确保每个步骤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企业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品质。

3. 持续改进品质管理追求持续改进。

品管培训资料-质量基础知识PPT课件

品管培训资料-质量基础知识PPT课件
它通过对失效模式的收集、分析和分类,评估失效模式的发生概率和影 响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改进措施,以降低产品失效的风险和提
高产品质量。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提 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4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概念和意义
质量改进的概念
质量改进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质 量方面不断追求卓越,通过持续 改进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竞争优 势。
总结词
直方图是一种表示数据分布的图形工具 ,通过将数据分成若干个区间并统计每 个区间的数量,帮助分析人员了解数据 的分布情况。
VS
详细描述
直方图是一种垂直或水平的条形图,用于 表示数据分布情况。在品管培训中,直方 图用于帮助分析人员可视化地表示数据分 布,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从 而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
质量改进的意义
质量改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和市场占有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形 象和品牌价值。
质量改进的步骤和方法
质量改进的步骤
明确改进目标、分析现状、确定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改进、验证改进效 果。
质量改进的方法
包括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这些方法提供了系统化的工 具和技巧,帮助企业实现质量改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一种通过抽取部分 产品进行检测,以评估整批产 品质量的方法。
它通过科学地选择抽样方案和 评估准则,以最小的成本和最 短的时间,对产品进行有效的 质量控制。
抽样检验包括计数抽样和计量 抽样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类 型的产品和质量控制需求。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是对测量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和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评估。

品质管理基础常识-质量管理(PPT 49页)

品质管理基础常识-质量管理(PPT 49页)

(1)沿流上溯法

是从品质问题产生的工段、工序、工种点或管理作 业点沿既定作业流程的逆向上溯,逐个工种点、 逐个工序、逐个工段及逐个管理作业点地盘查、清 理,直到找到问题的发生源,并将已清查过程 的逐次影响因素记录在案,与发生源结合起来进行 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常规的、思路较清晰 的、也是管理者容易接受的方法,其优点较为明显, 缺点是工作量大,管理成本较高。
3.品质部组织架构

品管功能的实现,需要健全的品质组织和具有专业素质的品 检人员,品管组织 的规模应与企业规模、生产方式相适应。在一个工厂里,品 质部就是实现这一功 能的组织。 品质部由下列人员组成: ◆主管(经理) 全面负责部门工作。 ◆品保人员 包括品质稽核员QA和品质工程师QE。 ◆品检人员 包括来料检验IQC、制程检验IPQC、半成品检验FQC、出货检 验OQC。 ◆品质统计员 统计分析品质资料、研讨品质状况。
3.辅助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

企业辅助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物资供应、工 具供应、设备维修等内容。这些工作的好 坏都直接影响制造过程的质量。因此,要 重视提高这些辅助环节的工作质量。具体 措施有:
◆在物料供应上,要求供应商以较短的提前期和时 间间隔,频繁地,小批量地供应原材料和零件,确 保质量。 ◆在刀具等工具供应上,要求刀具直送工位,采取 定时、定量强制换刀,以保证产品加工质量。 ◆在设备维修上,要求机电维修人员强化预防维修, 加强现场巡视,快速排除故障,减少因设备问题造 成的加工不准确,误差增大等品质问题。
(6)产品对比法

是一种利用同行业优质产品进行品质对比的方 法。通过“品质”标准的对比,以对比的结果 有针对性地对本企业作业性能进行整改,既可 起到追溯出品质问题的作用,又可同时借鉴别 人的先进之处。必须要注意的是与产品相关的 工艺特征,设备能力的差异,不排除这些差异 的对比将很难起到预期的作用。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基础管理培训教材质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生存质量(社会),还是生活质量(个体),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而企业的生存竞争实质是质量竞争,有好的质量,才有生存的空间,才有发展的天地,也才能占领市场.品牌效应、名牌模式都是品质管理的典范,二战后日本能够迅速崛起,得益于日本式的质量管理;日本能够在电子和汽车等行业主导全球市场,完全得益于“高品质”的产品.一.品质管理的沿革(演进史)及现状:品质管理从无到有,从最初的作业者自行检验到现在的“零缺陷”管理,历经了数代人的努力,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大阶段。

1.检验品质控制阶段此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全检或抽检,通过检验发现问题,再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等发现问题时只能采取补救措施,可谓是“亡羊补牢,犹为晚也”!检验质量控制阶段具体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①作业者自行检查(质量控制)阶段: 在18世纪,手工工业兴起之初,作业大多是手式作坊形式,同一产品一人从头到尾,对产品品质的保证也只是同一人担当(制作完成后的检查),处于最初级的品质控制阶段.②领班(工长)负责的检查阶段: 从19世纪开始,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批量生产,部分企业开始规模生产,由领班监督控制品质,这比作业者控制品质成本低,效率高,是一个长足的进步.③专职检查员检查阶段: 一次大战期间,工厂开始变得复杂,原有的一个领班除了要管理大量的工人以外,还要负责管理品质,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发展出指定专人来负责产品检验.④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924年,贝尔实验室的修华特博士发明SPC管制图以来.各企业陆续导入SPC管理.20世纪50年代,美国品管大师戴明博士将SPC引入日本公司,获得巨大成功,此后SPC在过程品质控制中得到迅速普及,并取得飞速的发展.2.靠品质系统来保证品质阶段靠品质系统来保证品质阶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建立品质系统,形成从供应商管理、过程品质管理直至远及客户管理的整个品质管理链,环环相扣,从体系上保证产品和服务品质.方兴未艾的ISO9000质量体系就是一种典型的靠系统来保证品质的模式.和检验品质控制相比,它将目光聚焦在整个系统上,靠严密的体系而不是单靠被动检验来防错,如果体系中每个要素做好了,结果正确的概率就大很多.基于ISO9000质量体系,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联合推出的QS9000体系、通信领域的TL9000体系等.在此阶段,各种品质控制、品质改善手段被空前充分地利用,如6Sigma品质系统,引发了一场品质革命.3.“零缺陷”品质管理阶段这是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Crosby)所提出的一套品质管理理论,其核心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它追求的标准为“零缺陷”,即没有不良品.强调品质控制和品质保证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即所有人必须清楚理解自己的工作要求是什么,然后使每项工作符合要求,则可达零缺陷.它完全着眼于预防.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品质管理,把品质管理上升到艺术和哲学的高度.如通用电气、摩托罗拉、可口可乐、IBM等世顶级公司在实施“零缺陷”管理后,深受其利,目前此理论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组织的认同和采用.二.品质管理中有关术语之定义:1.质量(Quality):定义(3.1.1):质量是指“一组织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品质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更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那么,什么是品质管理?它包含哪些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品质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高品质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方法。

它贯穿于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到售后服务,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品质把控。

品质管理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品质”。

品质并不仅仅是指产品没有缺陷,而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是多种多样的,可能包括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外观、价格、交付时间等等。

因此,要实现高品质,就必须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具体特性和标准。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过程”。

品质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通过对过程的有效管理实现的。

每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提供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品质。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工人操作不规范,原材料质量不稳定,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可能就会存在品质问题。

因此,品质管理需要关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识别可能影响品质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品质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PDCA 循环”。

PDCA 循环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四个阶段。

首先,在计划阶段,确定品质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然后,在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实施;接着,在检查阶段,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最后,在处理阶段,总结经验教训,对成功的做法加以标准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然后进入下一个PDCA 循环。

通过不断地循环,品质水平能够得到持续的提升。

在品质管理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才能准确地了解品质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例如,通过统计产品的不良率、客户投诉率等数据,可以评估品质管理的效果,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四、2000 版 ISO9000 族标准的主要特点:从 2000 版 ISO9000 族标准的结构和内容看,有以下特点:(1)适用各种产品及组织;(2)强调有效性与效率,不仅仅是记录;(3)标准满足组织有效性的前提下,作出不同的选择;(4)八项原则充分体现;(5)采用“过程方法”(6)更加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7)顾客及相关方满意或不满意作为体系业绩手段;(8)突出了“持续改进”(9)语言通俗,易于理解(10)文件为过程增值,记录证据的形式;(11)ISO9001 要求性标准和 ISO9004 指南性的标准的协调一致性;(12)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其它标准相容性。

五、质量管理八原则:八项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二)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三)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四)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六)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

八项管理原则的意义:1、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总结2、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适用的一般规律3、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4、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六、过程方法(一)概念: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称为过程。

资源是过程中的活动所必需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品质管理的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的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的基础知识品质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品质管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什么是品质管理品质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规划、控制、保证和持续改进等活动,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品质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卓越品质,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品质管理的原则品质管理遵循一系列原则,确保品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品质管理的几项基本原则:1.客户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目标,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领导力和全员参与:培养领导者的品质意识和全员参与的文化,推动品质管理的落实。

3.过程方法:以过程控制和改进为基础,持续提高工作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4.决策依据事实: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通过数据分析改进管理绩效和品质水平。

5.持续改进:持续寻求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组织的绩效和能力。

品质管理的方法品质管理有许多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高品质。

以下是品质管理常用的几种方法:1.PDCA循环:即Plan-Do-Check-Act,是一种持续改进的循环方法,通过不断规划、执行、检查和调整,提高工作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2.六西格玛:一种注重过程改进和缺陷预防的管理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精益技术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3.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预防缺陷和问题的发生。

4.5W1H分析法:通过对问题进行What、Why、When、Where、Who和How等方面的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对策。

总结品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规划、控制、保证和持续改进等活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品质管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始终秉承品质管理的原则,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不断提高组织的品质水平,实现卓越品质和持续改进。

品质管理基础及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及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目录【导读】品质,价值与尊严的起点 ................................................................................. 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概述...........................................................................................一.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4)二.质量保证的两种基本方法 (4)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5)第二节重要的质量术语..................................................................................................一.质量【Quality】 (6)二.质量体系【Quality System】 (6)三.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7)四.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7)五.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8)六.几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8)第三节质量体系.......................................................................................................................一.何谓体系? (9)二.质量体系的结构 (10)三.质量体系要素的主要内容 (10)四.质量体系文件 (13)五.质量体系的审核 (16)第四节ISO9000系列标准的构成与理解 ...................................................一.ISO9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16)二.ISO9000系列标准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17)三. ISO 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要求................................................................................................四.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意义.................................................................................................五.ISO9000品质体系要素对照表..................................................................................................六.ISO9000品质体系要素的理解.................................................................................................. 第五节PDCA的工作方法............................................................................................一.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二.PDCA循环的特点 ........................................................................................................................ 第六节品质改善活动QCC活动的展开..............................................一.日本第一的秘诀 ............................................................................................................................二.何谓QCC? .......................................................................................................................................三.QCC与TQC的关系....................................................................................................................四.推动QCC的步骤..........................................................................................................................五.QCC的理想 .................................................................................................................................... 第七节影响质量的因素5M1E ...........................................................................一.工程能力的测试与评价...............................................................................................................二.提高工程质量的综合措施.......................................................................................................... 第八节质量成本概述.........................................................................................................一.质量成本的定义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原则 ...................................................................................................................三.直接质量成本.................................................................................................................................【导读】品质,价值与尊严的起点今天,我们所谈的品质,实际是一种价值,一种尊严.我认为:品质,价值与尊严的起点.过去,我们对品质存在着许多错误或似是而非的观念.为此,有必要匡正和树立以下六个新的价值理念.第一,追求品质是符合顾客的要求.有时,人们受了各种模糊观念的困扰,认为品质是一种热门而时髦的东西,是一种奇想和口号而已.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其实,品质是一种利润,是一种生产力,也就是市场占有率!品质有其明确的定义,首是要符合顾客的要求,并非“好”说是品质.著名品管大师石川馨认为:“品质是一种能令消耗者或使用者满足,并且乐意购买的特质.”许多人常常强调:“我们的产品有一定的规格,规格定得很严.”却不知道顾客的真正需要!当顾客对产品有意见和问题时,应有接受的雅量,更应虚心检讨﹑追根究底,查出问题所在.事实上,顾客并不会无缘无故的吹毛求疵,其所关心的只是产品是否符合其需求.国外一位著名的品管专家曾云:顾客才是产品品质好坏的最后裁判.第二.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检验人力和设备,设置了大量的品管步骤.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广告:“本公司的产品经过严密的品管_…”画面上看到检验人员拿着试管进行检验,终端机上显示一堆数字,各种不知名的仪器设备拥簇在旁.有的产品号称百分之百的检验,是因为生产者对生产过程不放心,所以才需要一个一个地检查.其实,从品质问题的源头着手,追查错误的来源,并消除之,才能真正的提升品质.第三.“预防错误”﹑“第一次就做好”是最经济的品质成本.品质来自没有错误的产生,错了再改得花费更多的金钱﹑时间与物力.第一次就做对【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非常重要,每个人若在工作中都养成了这种良好习惯,凡事先做好准备和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则一切就不会有问题了.追求品质要有预防成本的观念,凡事第一次做好.过去,一般人总是对预防成本能省就省,却浪费了许多不良的成本﹑检验的成本以及重做的成本.因此,我们应该多在预防成本上下功夫,也许开始时比较花钱,但很快就能收回成本.第四,提高品质,就能降低成本.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总认为:“提高品质就是要提高成本.”当然,提高品质必须付出一些代价.我国不就有句俗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No pain No gain】吗?追求品质一定会付出代价.但是,不追求品质所付出的代价更高!因此,我想:本着预防为主的思想,在问题的源头努力,提高品质必然会降低成本.第五.品质,是追求卓越和永无止境的学习.提升品质的目标,是追求零缺点,是求好的品质的历程,也就是追求卓越.卓越不是一项成就,而是支持个人与公司的生命和灵魂的精神力量,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境界.也许有人会认为零缺点是不可能的.在理解零缺点时,很多人就将我们词汇中最高级的形容词,如完美﹑无瑕﹑高贵_ 巨荍峸e品质,结果使得品质变得抽象﹑不可捉措,成为一种感觉.因而,零缺点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广告口号.其实,品管上的“零缺点”是一种哲学,它代表一种态度与意识.在日本,松下集团公司要求其供应商的零件不良率,在1985年要求的不良率为1PPM,即在每100万个零件中只允许一件不良品;而到了1993年所要求的零件不良率是在每500万个零件中只允许一件不良品.(0.2PPM)松下集团公司和他们的供应商们做到了零缺点的追求,难道我们就无法做到吗?第六.品质,除了减少错误外,更要与时俱进﹑追求完美.品质需随着需求不断改进.过去十年前所制订的标准跟今天所制订的标准应有所不同,才能算是进步.无论是制造产品或做任何事,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更好,“好,还要更好”的心态必须养成,才不至于在激烈竞争中失去竞争能力或被淘汰.今后,我认为必须塑造一个重视品质的企业文化.下列五点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第一.本位主义是许多品质恶劣引起灾害的源头.1986年,一名西德青年驾机降落苏联心脏红场.苏联是世界上防空系统最严密的国家,雷达虽然早已发现有飞机进入领空,但向各单位呈报时,接收报告者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只两眼看着雷达显示屏上飞近的目标物,认为“报告完毕”工作就已尽责了.在某些企业里也是如此,员工发现了企业的错误却不说出来,大家抱着“这不关我的事”的想法,采购部门只关心他的采购工作,营业部门只关心其营业情况,如此未具关心全体,独特卓越的企业文化,是绝对无法与别人竞争的!第二.企业文化是追求品质之根.重新塑造新的品质文化,就是塑胶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由全体员工乐意遵循的标准和价值观酝酿而成的,并不断地进行沟通来传播它的价值和理想.而人是企业文化的中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不断地教育训练和提供智慧型工具.未来学家托佛勒【Alvin Toffler】曾经说过:“资讯时代的文盲,并非不能写﹑不能读的人,而是不能学习和再学习的人!”即使是博士,若不再学习,也会被人称为文盲.可见,教育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面临开放和多元竞争的环境下,只有主动创造并提升自我价值,才能够在辉煌与淘汰之间有所选择,这是极现实的问题,但也是一种理想;而将现实与理想结合的媒介就是“品质”!第三.革除马虎之心,是追求品质的第一要务.对于追求品质而言,马马虎虎是最大致命伤.任何管理的工作,都需要靠人去执行,但是只要有人的因素牵涉在内,就不可能达到完美,只要不碍大局,忍受一点缺陷就过得去.在我们当中,有些人在观念上一直存在着:“差一点没关系啦” ﹑“哪个地方不会有人注意的”的观念.据子解,抱持这样看法的人大概有两种心态,一种是中国人典型的“敷衍两句”的心态.反正没有人不会犯错,检讨起品质问题每个人都要负一些责任.于是不要深究,不得过分计较,免得伤了和气.另一种是“缺陷不可避免”论.品管不是有所谓的“允收水准”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AQL】吗?在某一个比率内瑕疵品是可以接收的,摆明了这些过失无法防止,于是将其计算在成本里.所以,如果AQL是0.01%,顾客买一万个产品中就有一个是不良品.事实上这个不良品的成本仍然是由顾客负担,产品做不好还要收顾客的钱,这样的逻辑,通吗?!IBM亚太管理学院的院长汤姆士(Thomas Barry)有一句名言:“品质,90%的意识,10%的知识.”我们做不出世界一流的产品,所欠缺的不是技术﹑设备﹑方法﹑流程或理论,而是决心,是因为我们不求精进!因此,必须彻底地革除得过且过﹑马马虎虎的心态.没有这种决心,恐怕任何制度或方法都会徒劳无功.第四.商品品质,不但展现了社会的价值和尊严,也建立了工作﹑管理﹑决策和环境的品质,进而提升了生活品质.心理学家认为:组织环境是影响个人表现好坏的重要因素.而环境是可以塑造的.而且必须要有决心去塑胶.当企业管理者能决心塑造一个重视品质的环境时,强调品质才有意义.企业与商品在整个社会的结构中,其消售与服务已成为生活中的要素,而且企业所塑胶的文化连带影响社会的文化,商品所建立的价值与尊严也连带的创造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为达成产品的价值,就必须建立起工作的品质﹑管理品质﹑决策品质及环境品质,进而提升生活品质,以及生存价值的品质.第五.品质,是自我不断的反省,是企业唯一不能妥协的管理理念.品质,对于许多经营者来说,已是老生常谈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旦有外在的压力,首先违反的就是品质.例如:交货期到了,许多人会说: “把那些不合格品也送出去.”这是一种心态上的问题.改变心态和工作方法,拋开以往的束縳和价值观,成就新的自我,从“尚可”进步到“优裕”,再到“杰出”,品质是每个人持续不断的反省,也是维持企业寿命的原则.任何事情都可以妥协,唯独品质不能妥协!品质,需要环境的塑造和执行的决心,是企业所有管理者和公司员工都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必须有这种认识,这也正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概述一.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质量管理这个概念是在本世纪初提出的,大概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质量检验阶段【Quality Inspection, QI】本世纪初,由于生产发展比较快,生产与管理发生了分工,出现了质量检验部门,起初只是“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并且把检查工作从生产工艺中独立出来”,设立了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根据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逐个检查:符合要求的通过,不符合要求的挑出来.但是,这种事后把关的方法,不能预防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创造了“质量控制图”;随后,道奇【H.F.Dodge】提出了破坏性检验中采用“统计检验法”.而休哈特等专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制定了“战时质量管理制度”,并于战中获得成功.之后,这些方法逐渐推广到民用产品的质量管理.欧美等国家竞相采用到50年代,这个阶段被称为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在这个阶企业过分强调了数理统计的作用,而忽略了管理功能的发挥,使它的普及和推广遭到了阻碍..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otal Quality Control,TQC】50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术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更多了,除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外,还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在管理科学方面,又有了新发展.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它要求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研究质量问题,把质量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强调“参与管理”, “重视人的因素”,强调要依靠企业广大员工来搞好质量管理.到了60年代初,世界各国又兴起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广大消费者为了保护自已的利益,纷纷组织起来同伪劣消费品的生产企业抗争.随着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使只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把质量职能完全交给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显然也是不妥的.因此,美国通用电气质量经理费根堡姆【Armband Feigembaum】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系统.60年代以后,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理概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在运用时各有所长.1987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在总结各国全面质量理经念的基础上,由加拿大人主持的TC/176委员会以英国标准BS5750-1979为蓝本制定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二.质量保证的两种基本方法综观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质量保证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检验把关法通过对产品一个一个地充分地检测或根据用户的意见,集中对已经产生的品质问题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死后验尸”的方法..质量预防法.通过对设计﹑工序能力的分析及加工控制,在加工同时或加工之前就找出品质问题所在并着手解决.检验把关法和质量预防法两者之间相比较,检验把关法存在着许多弊病:.混淆责任.由于设计或加工控制不足而引起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可能被错误地认为是由于事后检验造成的..忽视质量改进.检验只对产品的好坏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质量改进..费用的增长.返工﹑返修及废品的费用提高了成品的价格..损害企业声誉.由于检验是用户发现问题后才设计的,这样会使用户感到不满意.而预防法会避免上述弊病,使质量保证工作顺利完成.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ISO/CN8402补充件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经营管理某一组织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使全体成员持续参加和协作,以求改进-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其活动的质量-其目标的质量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户满意,本组织长期盈利,其成员也受益.另外,我们还需对全面质量管理作以下几点说明:.全面质量管理是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从产品的研制设计﹑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等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此维持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从以事后的检验把关为主转为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理结果转化为管理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出来,抓住主要因素,发动全员和各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理论﹑程序﹑方法,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综上所述,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强有力和坚持不懈的领导是全面质量管理取得成功的基础..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全面质量管理综合起来有以下四个特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过程”是指产品或服务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求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把不合格品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的检查控制转移到控制事前的设计﹑制造质量上来,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管理,消除产生不合格品的种种忧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一个包括从市场研究﹑技术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全员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以自己优异的工作质量来确保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因此,全员的质量管理所指的“全员”,除了具有全体员工参与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含义外,更主要的是强调必须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教育,使每位员工都树立起“品质第一”的品质意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全企业的质量管理.这里的“全企业”主要是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理解的.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可以分为上层管理﹑下层管理和基层管理,其中每一个管理层都有各自的质量管理活动.上层侧重于质量决策,并协调和统一组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侧重于执行其质量职能.基层侧重于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随着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也大大提高,对质量管理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促使质量管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PDCA管理循环﹑数理统计方法(SPC等) ﹑价值分析法及运筹学方法等等.第二节重要的质量术语在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对一些质量名词的不同解释而产生混乱,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十年的工作,在1986年制定了ISO8402-1986<<质量-术语>>标准.在本节中,我们将根据ISO 8402-1986对质量管理中涉及到的一些常用术语进行解释.一.质量【Quality】【ISO8402:1994的定义】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的能力的特性总和.【理解要点】.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例如:.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体系或人;.以上各项的任何组合..需要.一般可转化为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包括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可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等几个方面..往往随时间而变化.因而,应定期修改规范..合同环境中应对需要作出明确规定,其他环境应识别出潜在的需要,并作出规定..潜在需要.虽未明确规定,但实际存在的..暂未被认识的..不宜用标准表达的.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反映了从性能﹑经济﹑服务﹑环境﹑心理等方面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对质量的描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次是产品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第二层次是质量是特征和特性的总和.需要有两种含义: .规定的要求﹑技术规范的要求; .潜在的需求,用户的实际要求.需要是动态的﹑发展的﹑相对的,依据时间﹑地域﹑使用对象﹑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质量的第一层意义“需要”,实际上就是产品或服务满足用户的需要,即产品的适用性.质量就是满足使用要求的可定量衡量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产品只有满足这些特性指标才是满足“需求”,所以质量的第二层次就是符合性.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受相互作用的许多活动的影响.比如说,受设计﹑生产或服务操作和维修的影响.令人满意的质量的经济效益是由质量环各个阶段的活动所取得.GB/T19004对质量提出了六点要求:.满足恰当规定的需要﹑用途或目的; .满足顾客的期望;.符合适用的标准和规范;.符合社会法规和其他要求;.以最有竞争力的价格及时提供; .使其成本能为公司盈利.二.质量体系【Quality System】【ISO8402:1994的定义】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理解要点】.组织结构.质量体系中的组织体制﹑从属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观念和风尚是组织的重要内容..责任.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和权限..职责分明是质量体系发挥功功效的首要条件..程序.质量活动的目的﹑范围﹑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如何检查等规定..用文件来描述..科学﹑实用的程序是质量体系运行的纽带.质量体系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结构﹑职责﹑程序﹑和资源构成的有机整体.为了履行合同和法令﹑或进行评价,可要供方【生产厂】提供实施体系要素的证明.综上所述,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要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来实施.所谓质量体系就是全公司和全工厂协调一致运转的工作结构,它用文件形式列出有效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以便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公司和工厂的工作人员﹑机器以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顾客对质量满意和经济上降低质量成本.它所综合的内容和范围,以能够实现质量目标的要求为限.建立质量体系的三点要求:.能为企业全体员工所理解并行之有效; .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顾客期望; .不但能纠正品质问题,而且更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三.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ISO8402:1994的定义】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理解要点】.控制.制订以及达到预定要求的过程..是一个管理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检测结果﹑发现差异和采取措施调整等方面..质量控制.贯穿于质量环的所有环节..由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构成..这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品质要求..所有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必须受到控制.综上所述,质量控制是预防为主的活动,检验是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四.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ISO8402:1994的定义】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有计划的﹑有系统的活动.【理解要点】.人们.企业管理当局..顾客【社会】..认证机构【第三方】..质量保证是一项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质量保证控制全部影响品质的因素..质量保证对各项活动进行连续的评价或审核..质量保证必须积累并提供需要的证据..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完全反映顾客的需要.由此可见,质量保证的实质在于提供信任.在一个企业的内部,质量保证是给管理者提供信任,使管理者能够确信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要求,这就是内部质量保证.而在合同环境下,供方【生产厂】要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其中也包括出示一定的证据,为供方提供信任,使供方能够确信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要求,这就是外部质量保证.因此,质量保证可以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一种管理手段,外部质量保证是取得需方信任的一种方法.五.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ISO8402:1994的定义】全部管理职能的一部分,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理解要点】.全部管理职能的一部分.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质量管理的目标企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的现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质量管理的职能.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质量方针包括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心态及设计控制﹑进厂材料控制﹑产品控制和专题研究的工作要求..实施质量方针就必须对战计划﹑资源配备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系统活动进行控制.综上所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以制造方针为中心,企业的质量管理职能必须围绕着质量方针的制订﹑实施来展开.当然,确定质量方针首先是最高管理者的责任,也必须由最高管理者来策动和领导.然而,要搞好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又必须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承担义务.因此,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空﹑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种有效体系..ISO9000标准中对质量管理要求达成的三个目标: .企业应达到并保持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以满足用户规定的或潜在的需要; .企业应能取得自己的管理部门对达到并保持预定质量的信任; .企业应能取得需方对所供应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达到或将能达到预定质量的信任.合同规定时,有关信任的规定中也要包括双方一致同意的论证要求.六.几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质量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质量保证的基础.质量控制是在产品或服务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为了监视各个过程,并消除产生不良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各项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使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要求,发保证产品质量.技术规范等质量文件是质量控制的方法,而质量控帛的结果则记录在质量记录中.不合格的控制是对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实施的处置,纠正措施则是为消除现正存在的造成不和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以防止不和格情况的再次发生.以质量控制为基础,加上不和格的控制和纠正措施的采取,并通过质量审核【质量体系审核﹑工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一系列活动的实施,为本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信任,使他们确信本企业的产品能实现所期望的质量,这就是内部质量保证.通过组织机构的设定,职责的划分以落实组织结构和责任,协调﹑衔接各项质量活动;通过明确各项影响质量活动的目的﹑范围﹑做什么﹑谁做﹑如何做﹑何时何地做以及所采用的材料﹑设备和文件,以制订各项程序;通过培训﹑教育为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提供合格的人员;通过质量成本的核算,以促使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以上各点,连同过程和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就是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在已定的质量方针指引下建立和运行,以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企业管理者必须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从而构成企业的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制订质量方针﹑目标和责任,并。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品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解品质管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品质相关内容简介1.基本概念品质控制(QC)、品质管理(QM)、来料检验(IQC)、制程检验(IPQC)、最终检验(FQC)、出货检验(OQC)、品质保证(QA)、质量记录(QR)、品质工程(QE)和品质计划(QP)是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

2.基本术语品管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是实体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之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实体可以是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体系或人,或其中的任意组合。

产品可以是服务、硬件、软件或流程性材料,或其中的任何组合。

它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概念),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不愿有的结果)。

明确或隐含之需要包括性能(可用性)、合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和美观性。

性能是根据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特殊性能和效率等。

合用性是产品对具体不同的消费群之适用度。

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维修性是产品故障维修之方便与可行性。

耐久性(寿命)是产品能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

安全性是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环保性是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经济性是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

美观性是产品的外形、美学、造型、装饰、款式、色彩、包装等。

品质是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品质是消费者所需求的品质,设计品质是公司所欲达到的目标品质,以蓝图或设计规格为准。

品质管理相关知识简介

品质管理相关知识简介
品质管理工具和技术
检查表
总结词
一种用于记录和统计缺陷数量和缺陷类型的 工具。
详细描述
检查表是一种简单的表格,用于记录和统计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数量和类型。通常 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缺陷进行记录,并统 计出各类缺陷的数量,以便找出问题所在并
进行改进。
层别法
要点一
总结词
一种按照类别对数据进行分层统计的方法。
建立持续改进文化
企业应建立一种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并采纳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合作与沟通
跨部门合作
品质管理要求跨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流程的顺畅。
有效沟通
在品质管理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员工之间的沟通、与顾客 的沟通以及与供应商的沟通等。
03
CATALOGUE
详细描述
直方图是一种柱状图,用于表示数据分布情况。它将数 据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分组,并统计每个组中的数据数 量,然后将这些数量用柱状图表示出来。通过直方图, 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分析数据的特 征和规律。
04
CATALOGUE
品质管理标准与认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01 02 03
02
CATALOGUE
品质管理核心思想
以顾客为中心
了解并评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品质管理强调对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评估,以确保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
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增强顾客满意度,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 成功。
VS
品质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产品或服 务的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同 时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一)品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关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为了帮助广大企业提高品质管理水平,以下将介绍品质管理的基础知识和要点。

一、品质管理的定义和意义品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制定相关策略、规划和实施,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一系列活动。

其目的是提供满足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品质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品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 节约成本:通过品质管理,企业可以减少因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和成本。

此外,通过改进和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 增强竞争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品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造品牌形象,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二、品质管理的基本原则品质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客户导向:满足客户需求是品质管理的核心目标。

企业应该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与期望,并将其融入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提供中。

2. 全员参与:品质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将质量责任分散到每一个人身上。

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都应该具备质量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品质管理活动。

3. 持续改进:品质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该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和方法,借助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4. 数据驱动:品质管理需要依靠数据进行决策和分析。

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品质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品质管理涉及多种方法和工具,以下介绍几个常用的品质管理方法和工具: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步骤的循环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是大标题样稿字样十五
字以内
一、什么是检测系统 完成一个项目检测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保养计划等的组合,称为检测系统。

(严格意义上还有其它,如具体检测系统
二、为何检测系统如此被重视
1、实践证明,只有形成一个固定组合的检测系统,才能在世界任何地方,所有的检验结果间具有可比性。

2、大量资料表明,数千套同一
检测系统遍布世界,它们的室
临床检验中的基体效应一、概念
检测系统检测标本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所有非分析物质(基体)对分析物参与反应的影响,称为基
体效应。

基体效应是绝对的,只要处理过的样品和测定标本的基体状态不一,一定有基体效应。

基体效应又是相对的,只要认可某一检测系统的基体效应可忽略不计,那么衡量另一检测系
统是否具基体效应时,作方法
严格讲,不同批号试剂,它们产生的基体效应也不一致。

不应用单一标准液去校准或标化结果。

衡量某一方法或试剂是否可靠,唯一可信的是使用人新鲜标本的方法学比较结果,
控制品、定值血清的结果比较
校准品是公司指定用来校准某检测系统的,是考虑到它具有基体效应的情况下,人为赋予校准品的校准值。

因此,校准
品必须专用于某一检测系统。

二、控制品、校准品等引入的基体效应
室间质评实行按检测系统统计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基体
效应。

三、标准品和校准品
(一)标准液的定值
由称量和容积计算确定(二)校准品的定值
1、校准值随方法而异。

2、新鲜人血清标本是最佳校准品。

3、校准值不是测定值,是纠正
分析性能的评估
一、分析误差
(一)随机误差(RE)或不精密度
反映结果的重复性,用CV%表达。

(二)系统误差(SE)或不准
(三)总误差(TE ):
TE=RE+SE
(是临床医生和病人最关心的)
允许的总误差:TEa
(四)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
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
(一)不精密度:Westgard要求日间变异系数CV% <1/3TEa,日内变异系数CV% <1/4TEa。

例:测定某一质控品内的葡萄糖共20天,每日一次,其结果为:6.9、7.2、7.0、7.3、7.2、7.2、
6.8、
7.0、7.4、7.0、7.1、7.2、7.1、7.1、7.1、
7.0、6.9、7.0、7.5、7.0
⏹计算:X=∑X/n=7.09
⏹ S=0.16
CV=2.26%
⏹CLIA,88中葡萄糖为T±10%,1/3TEa=3.33%,现2.26%<
3.33%,说明该测试系统在葡
(二)不准确度
用方法比较试验,即用公认的参考方法与新的测试系统一起检测一批病人标本,从结果的差异了解新系统引入的
偏倚,SE<1/2TEa。

(三)其它评价
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分析干扰试验、分析灵敏度、
参考值等。

统计质量控制
一、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基础(一)质量控制的发展简要1、创始者----Shewhart是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统计工作者(1931年)。

2、Levey----Jennings控制图
3、Westgard多规则质控技术。

(1979年)
4、1990年以后,出现了第三代
的质量控制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以临床允许误差为质量目标,由实验室选择合适的控制规则,
建立自己的控制方法,使检验
(二)统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主要是区别于广义的质
量控制。

二、控制品
(一)定义:专门用于质量控
制目的的标本或溶液,不能用作校准。

(IFCC )
(二)制备:控制品用基础材
料(人或动物血清)经过处理,
(三)基体效应
(四)检验方法影响:如溴甲
酚紫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很差,与其它方法会形成很大的误差。

(五)稳定性:Beckman-Coulter 质控品稳定性好,使
用方便。

(七)定值与不定值:两者无本质区别,一定要慎重对待其靶质和标准差。

(八)分析物浓度:最好是医学决定水平的,有可报告范围
的上、下限值。

三、质量控制的基本统计计算 X=∑Xi/n
S=
CV=S/X*100%
X±s的意义
四、第一代质控的操作
(一)质控品的选择:自配混合血清:将日常标本剔除溶血、黄疸、重度脂浊、表面抗原阳性的标本,收集大于一年的用量血清,加防腐剂,对于易降解的物质,如血糖,胆红素、尿素,加入纯的物质,使其浓度到达医学决定水平附近,混匀后根据日常工作用量分装,保存
于-20℃。

(二)暂定靶值的设定: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
定。

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质
控测定结果,计算出平均值及SD,去除3SD
以外的数据后,重新计算平均值,将此平均
值作为暂定靶值。

以此暂定靶值作为下一个
月室内质控图的靶值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
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
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第一个月的累积平
均数,以此累积的平均数作为下一个月质控
图的靶值。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个月。

(三)常用靶值的设立: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用靶值,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平均数。

 对个别在
有效期内浓度水平不断变化的
(四)暂定标准差的设定:为了确定标准差,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测定。

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标准差,并作为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
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
(五)常用标准差的设定:以最初20次质控测定结果和三至五个月在控质控结果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用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
控图的标准差。

(六)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在日常检测中,生化室内质控数据直接导入LIS质控系统,系统自动绘制Levey-
Jennings图。

(七)质控规则的应用:
使用13s/12s等规则判断。

(八)失控的处理及原因分析
⏹(九)质控数据的处理
1、每月月底统计当月的X、SD、CV%。

⏹每月月底统计当月各项目去除失控数据后的X、SD、CV%。

2、统计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
项目在控数据的累积X、SD、CV%。

3、分析当月的X、SD、CV%
五、第三代室内质控的方法(一)质控品进行20-30天测定,计算各项目的X、S。

(二)确定控制限:控制限要
控制结果不超过规定TEa,由于偏倚的存在,所以,最好是以1/4或1/5的TEa为质控图上
的CV。

计算出S。

⏹例:GLU 测定 TEa=10% 1/4TEa=2.5%
⏹如 X=10.0mmol/L 则
s=0.25
(三)如果实际测得的S<本法设置的S ,说明检测系统符合要求,反之,则说明选用的检测系统有待改进。

(四)本室最近测得的生化部分项目的CV ,与CLIA88 要求
的CV比较表。

(五)确定判断规则:选用
Westgard经典的多规则。

六、正确理解和应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程序
(一)利用2个浓度的质控品,绘制Levey—Jennings图。

(二)确定控制规则:Westgard 规则有许多,12s、13s、22s、
R4s、10x、41s、8x、12x、
(三)计算机检索判断(图示)
(四)Westgard经典规则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