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合集下载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外????因温度、压强(气体)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提????示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定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

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

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内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溶解度(20℃)易溶?大于等于10g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微溶大于等于0.01g小于1g难(不)溶不溶小于0.01g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溶解度是温度。

化学溶解度曲线讲解

化学溶解度曲线讲解

化学溶解度曲线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变化的图形。

这种图形通常以溶质在溶剂中的摩尔浓度(或质量浓度)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曲线反映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

一般来说,溶解度曲线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不饱和区域:在曲线的起始部分,溶质的摩尔浓度较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尚未达到饱和状态,仍然能够溶解更多的溶质。

2.饱和区域:曲线逐渐上升,进入饱和区域。

在这个区域,溶质的摩尔浓度达到最大值,溶解度曲线呈水平或略微上升趋势。

此时,溶质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已经达到最大的溶解度。

3.过饱和区域:超过饱和区域的溶质摩尔浓度,这是一种不稳定状态。

在这个区域,溶质实际上溶解得比饱和状态更多,但是一点点扰动就可能导致溶质析出。

过饱和通常是在饱和溶液中冷却或者加入过量溶质的情况下发生。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溶解度规律。

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另一些物质则相反。

对于气体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化学工程师、研究人员和实验室技术员经常使用溶解度曲线来了解和控制溶液的性质,以优化反应条件或提高产品纯度。

这对于药物制造、食品工业和化工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完整版)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完整版)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

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

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

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定义跟固体溶解度不同。

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体积来表示,所以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a 30g 100g ×14 130g ×14
的饱和溶液中,
b 40g 100g ×13 140g ×13 C 30g 100g ×14 130g ×14
谁的溶解度大 所含水就少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b
..................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 40 50 60 70 80 90 100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2) 溶解度曲线
()
溶 解 度
200 190 180 170
D 50oC时,10gKNO3中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
再降温到30oC,有KNO3固体析出
B、列表法中,判定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方法:看
低温时低的溶解度与相邻该物质高温的溶解度之间是否包含
另一物质高温是的溶解度,若包含则符合题意。
40oC时 KCL的溶解度为4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
(5)稀释问题套入稀释公式:m浓液×P%浓= m稀液 ×P%稀
100g
20g 20g+100g
(100+50)g
X
X=11.1%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 ..........
1.将t1oC a、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oC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是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它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曲线的坡度及走向不同表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有三种趋向:从左至右向上、向下和平缓。

具体来说,溶解度曲线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1)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平行Y轴作不同温度的垂线相交曲线(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平行Y轴作某温度的垂线相交不同曲线(3)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看曲线斜率(4)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将曲线下点上移或左移到曲线上,看增加溶质量和改变的温度(5)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比较曲线上两点的溶解度(6)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如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杂质——降温结晶法氯化钠中混有硝酸钾杂质——蒸发结晶法(7)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如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常出现白色的斑迹;北方有些盐湖,当地农民夏天捞盐(氯化钠),冬天捞碱(碳酸钠)综合应用例1 溶解度/g AB10 40 C 温度/℃(1)10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10℃时A B C饱和溶液各w克,升温到40℃时,无晶体析出的是有晶体析出的是。

分析:从图中可看出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升高时有晶体析出的是C。

例2 根据下图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和纯碱晶体属于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2)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少量氯化钠杂质。

要想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方法。

(3)具体的实验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③④洗涤晾干(4)完成①----②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溶解度/g碳酸钠5040 氯化钠3020100 10 20 30 40 50 温度/℃解析:本题综合考察了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结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及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

溶解度

溶解度

二、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3.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4.溶解度曲线:(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5.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例题2】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解析】溶解度概念包括四要素:“一定的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题中错误之处在于:一没有指明在什么温度下,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二没有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不正确。

【答案】在20 ℃时,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例题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10 ℃时,在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 g甲物质;在30 ℃时,将23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 g乙物质。

则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甲=乙 B.甲<乙C.甲>乙 D.无法确定【解析】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一定要在相同温度下进行。

溶液的饱和度与温度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度与温度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度与温度的关系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饱和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溶解到达平衡时的浓度。

溶解度是用来表示溶液中溶质的饱和度的物理量。

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溶液的饱和度也会发生变化。

一、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普遍的规律。

这是因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热力学过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克服。

因此,温度的上升会加速溶质分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增大溶解度。

然而,并非所有溶质在升温时都会增大溶解度。

有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有吸热反应,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

对于这些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反而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得吸热反应程度加大,吸热反应抵消了温度上升对溶解度的增加的作用。

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进行表示。

溶解度曲线通常是以溶解度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呈正相关的曲线。

在曲线的一部分,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

而在另一部分,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

两个部分之间的转折点是溶解度曲线的拐点。

对于大多数常见溶质而言,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低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较低。

当温度升高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迅速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状态。

而对于一些物质,如硫酸铜等,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较低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较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减小。

当达到温度上限时,硫酸铜不再溶解于溶剂中,形成饱和溶液。

三、溶解度与溶液的应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在众多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溶解过程。

1. 结晶过程控制了解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晶体的形成过程。

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控制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度,从而控制晶体的生长速度和晶体的形态。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1]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1]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

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

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

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定义跟固体溶解度不同。

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体积来表示,所以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当我们将一块固体溶解在液体中时,我们会发现温度对溶解度有着明显的影响。

但是,当涉及到气体溶解时,温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却不太一样。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气体在液体中溶解的量。

它通常用摩尔分数或体积分数来表示。

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会减小;而随着温度的降低,气体的溶解度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改变溶解物质和溶剂之间的分子运动能力。

当我们提高温度时,溶剂中的分子开始动能加强,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使得溶解过程中的空间增大。

这样一来,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会减弱,使得溶解度降低。

这就是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会迅速逸出,使汽水的味道变淡。

因为温度升高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从而逸出了液体。

另一方面,当我们降低温度时,溶剂中的分子动能减小,溶解过程中的空间减小。

这会增加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溶解度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在冬天,水中的溶解氧会增加,从而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给水生生物。

因为温度降低导致氧气的溶解度增加,从而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非线性的。

一些气体在溶解过程中存在着化学反应,因此溶解度-温度曲线并不是简单的直线。

一些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溶解度-温度曲线。

这些曲线通常是特定气体在特定溶剂下的溶解度的函数。

除了温度,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气体溶解度,例如压力和溶剂的性质。

根据亨利定律,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增加气体的分压可以增加气体溶解度,反之亦然。

此外,不同的溶剂对同一种气体的溶解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溶剂分子的化学性质和结构会影响气体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综上所述,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温度的改变会影响溶解物质和溶剂之间的分子运动能力,进而改变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什么是溶解度曲线图溶解度曲线图是描述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的图表。

通常,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通过绘制曲线来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溶解度曲线图可帮助我们了解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起到重要作用。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1.理解溶解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的物质量。

通常,溶解度用质量百分比(如g/100g溶剂)或质量分数(如%w/w)表示。

2.分析曲线的走势首先,观察溶解度曲线的走势。

曲线可能是上升的、下降的或呈其他形状。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曲线的走势来得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趋势。

–上升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通常用于描述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

–下降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少,通常用于描述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

3.确定反应条件在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时,通常需要确定特定的反应条件,例如温度或溶剂的种类。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找到相应的数据点,以便计算或推导出所需的结果。

4.利用曲线计算溶解度一些题目可能需要我们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计算某种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读取曲线上的数据点,并进行线性插值或直接读取数值来计算溶解度。

5.判断饱和溶液条件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我们还可以判断饱和溶液的条件。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而不能再溶解的溶液。

通过观察曲线图上的数据点,我们可以确定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比例,以及可能出现的沉淀和溶液的稳定性。

6.考虑其他因素在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如压力、固体颗粒大小和搅拌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解题过程中将其纳入考虑。

总结溶解度曲线图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

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或线外的点):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Q(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把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a、b、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6)若把混在a中的少量b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若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若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20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关于溶解度的知识点

关于溶解度的知识点

关于溶解度的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溶解度是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于溶剂中的最大量。

它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特性的重要物理量。

溶解度主要受到温度、压力和溶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化学实验中,溶解度的大小对于溶液的制备和分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溶液,比如饮料、药品、清洁剂等。

了解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溶液的特性,并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化学原理。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关于溶解度的知识点。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会增大,而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增加溶质分子的动能,使其更容易脱离溶质固体表面或溶质气体液面,从而增加溶解度。

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将一杯冷水和热水分别溶解相同量的糖,会发现热水中的糖能够更快地溶解。

溶解度还受到溶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某些溶质之间因为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或相互吸引力而形成氢键或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导致溶解度的增大。

比如在溶剂中溶解氯化钠(NaCl)时,由于Na+和Cl-之间的离子键作用力较大,所以NaCl的溶解度很高。

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能相差很大。

醋酸乙烯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而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

这是因为溶质的化学结构、分子大小、分子形状等因素会影响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还可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当溶解度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时,就会出现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此时如果再向溶液中加入溶质,就会出现明显的固体残留或气泡产生。

溶解度是描述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重要物理量,可以通过温度、压力、溶质之间相互作用等因素来调控。

了解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溶液的特性,为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溶液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在化学实验中,准确掌握溶解度的规律对于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

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若由高温下的饱和溶液降温则要析出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溶解度S (克)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图一) (图二)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

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

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

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

但是从图上很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者相等。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1. 引言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平衡时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研究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和制作相应的溶解度表,可以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2. 溶解度曲线2.1 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和能量,使得分子间距离增大,从而有利于固体分子逃离晶格并进入溶液中。

以氯化钠(NaCl)为例,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以下是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温度(℃)溶解度(g/100g水)0 35.710 38.220 40.730 43.340 45.82.2 溶解度与压力关系对于大部分固体物质来说,压力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是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情况,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关系,即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可以用来描述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以二氧化碳(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例,以下是二氧化碳在不同压力下的溶解度数据:压力(atm)溶解度(g/100g水)1 0.0392 0.0793 0.1184 0.1575 0.1973. 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一种将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数据整理并呈现的表格。

通过查阅溶解度表,可以了解某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最大溶解量。

以下是一份简单的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温度(℃)溶解度(g/100g水)0 35.710 38.220 40.730 43.340 45.8通过这个溶解度表,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例如,在0℃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100g水,而在40℃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加到了45.8g/100g水。

4. 应用4.1 溶解过程控制通过研究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可以控制物质的溶解过程。

根据所需的溶液浓度和温度条件,可以确定需要加入的物质量,并且通过调整温度来控制物质的最终溶解量。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教学目的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2、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3、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4、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教学内容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例一】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糖水的溶质是水D.医用生理盐水是溶液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因此并不是说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因此A是错误的;饱和溶液并不一定是浓溶液,但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B错误;糖水是蔗糖与水的混合物,根据溶质、溶剂的判定方法,糖水中的溶质是蔗糖,因此C错误。

因此叙述正确的是D。

[小试牛刀]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A.浓盐酸B.蔗糖水C.白酒D.冰水混合物2.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能是A.明矾B.食盐C.硫酸铜D.熟石灰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例二】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物质X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Y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析:A的说法不正确,该溶液不能再溶解X,但未溶解Y,对Y而言,该溶液是不饱和的,能继续溶解Y.B的说法不正确,如微溶于水的Ca(OH)2,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C的说法不正确,易溶于水的物质如NaCl、KNO3等,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是浓溶液.D的说法正确,改变温度、改变溶剂或溶质的质量,可以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因此叙述正确的是D。

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通常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在一定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气体溶解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对于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通常会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增大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溶质分子具有更大的热运动能力,能够克服晶体的吸引力,使得更多的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然而,并非所有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增加而增加,有些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这取决于其溶解过程的热力学特性。

对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一般会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溶剂的分子热运动增强,气体分子逸出溶液的能力增强,导致溶解度减小。

总的来说,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以根据溶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溶解过程的热力学特性来推断。

在实际实验中,可以通过
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溶液浓度来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外因温度、压强(气体)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提示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定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

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

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内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溶解度(20℃)易溶大于等于10g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微溶大于等于0.01g小于1g难(不)溶不溶小于0.01g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溶解度是温度。

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定义
2.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3.溶解度表的编制方法
4.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应用
正文
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的工具。

溶解度曲线是一条曲线,它展示了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随着溶剂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而溶解度表则是一份表格,它列出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通常有一个饱和溶解度点,即在该温度下,溶剂无法再溶解更多的物质。

其次,溶解度曲线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溶剂的分子运动速度,从而增加物质的溶解度。

然而,也有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温下,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过快,使得物质分子难以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表的编制方法通常是先确定一系列温度点,然后在每个温度点下测定物质的溶解度。

这些数据被整理成表格,形成溶解度表。

溶解度表对于科研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优化实验条件,也可以帮助工业生产者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学研究中,它们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优化实验条件。

在工业生产中,它们可以帮助生产者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溶解曲线低于80度

溶解曲线低于80度

溶解曲线低于80度
1.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
增加,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分子的热运动能力,从而有利于其
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促进溶解。

如果溶解曲线低于80度,可能意
味着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溶质的溶解度较低。

2. 物质的性质,某些物质在特定温度下具有较低的溶解度,这
可能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

例如,有些物质在常温下可能具有较
低的溶解度,因此其溶解曲线可能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

3. 应用和实验设计,溶解曲线的温度范围对于实验设计和工业
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低于80度的溶解曲线可能意味着在这个温度范
围内可以控制物质的溶解度,这对于药物制剂、食品加工等领域具
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溶解曲线低于80度可能暗示着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
质的溶解度较低,这可能受到温度影响、物质性质和实际应用需求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溶解曲线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并探索其在实
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
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
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

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

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

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定义跟固体溶解度不同。

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体积来表示,所以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

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

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

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