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四声和古四声的关系 (五分钟内容)
现代汉语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现代汉语试题试卷答案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a6b91bbb4cf7ec4bfed070.png)
现代汉语试卷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各组词中都是联绵词的是( )。
A.解释、逍遥、囫囵、马虎B.蛐蛐、琵琶、噼啪、鸳鸯C.坎坷、葫芦、琵琶、惆怅D.太平、朦胧、仓促、蚂蚁2.“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是这个词的( )。
A.本义B.引申义C.比喻义D.借代义3.“你的想法我认为很奇怪”是( )。
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C.主谓谓语句D.名词谓语句4.不是汉语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的是( )。
A.语序是表达语法关系的手段之一B.汉语的虚词常常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C.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D.汉语有丰富的量词5.属于舌尖后音的声母是( )。
A.d t n lB.b p m fC.z c sD.zh ch sh r6.本体和喻体都必须出现的是( )。
A.明喻、暗喻B.明喻、借喻C.暗喻、借喻D.明喻、隐喻7.1988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了( ),共收常用字3500个,其中一级常用字2500个,二级常用字1000个。
A.《现代汉语通用字表》B.《现代汉语常用字表》C.《简化字总表》D.《汉字简化方案》8.根据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只能和f相拼的是( )。
A.开口呼;合口呼B.撮口呼;合口呼C.开口呼;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D.撮口呼;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9.下列句子中,属于连动句的是( )。
①这些钱留着女儿上大学用。
②老刘每天看书练字。
③操场上有个人早跑步。
④徐家汇有各种电子商品卖。
⑤新年晚会已经开始筹备了。
A.②⑤B.①④C.③⑤D.②④10.“了解的事情”“那些事情,他们了解的很多”“这件事他们早晚是要知道的”三个“的”中有( )。
A.一个助词B.两个助词C.三个助词D.都不是助词二、多选题 (每题2分,共20分)1.能和声母r相拼的韵母有( )。
A.uang、uengB.i、eC.ao、ouD.eng、angE.o、ü2.关于音步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一)平分阴阳(二)浊上变去(三)
![(一)平分阴阳(二)浊上变去(三)](https://img.taocdn.com/s3/m/6e63467358fb770bf78a5580.png)
0632024038 李永华 0632024037 李金草
1
一 、 前言
二 、 演变过程 (一)平分阴阳 (二)浊上变去 (三)入派四声 (四)入声语音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声调 也不例外。自古到今,汉语声调也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不过,汉语声调的发展变化总体来 说并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相反, 汉语声调的变化是有很明显的对应规律的。 本文拟从古四声与现代普通话四声的对应 关系来探讨汉语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 规律
11
全浊上声并入去声,这可以说是北方方言 的共同特点。普通话去声已经包括了阴去 和阳去两类,再加上全浊上声,成为普通 话四声中字数最多的声调,上声由于全浊 声母分化出去,成为字数最少的声调。
12
在现代方言里,浊上归去已经是普遍现象。 除了北方话,还有客家方言、湘方言、赣 方言、吴方言和闽北闽南方言。不过有的 方言去声分阴阳,浊上字则往往变读阳去, 如苏州、上海、长沙、南昌、福州、厦门 等地方言。只有大部分粤方言和一部分吴 方言和少部分闽方言保持浊上不变,自成 阳上一类,而与清声母上声字读音上有别。
10
元朝泰定年间,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首次将全浊上 声归入去声,因此学者大多认为浊上归去完成于元代。 语音变化是有过程的,元代的纪录只表明此为事实, 并不表明浊上归去发生于或完成于元代。对此,学者 各有看法,李新奎浊上归去于汉唐已开始(《汉语等 韵学》),又说,全浊上“在唐时已变为去声” (《古音概说》),史存直认为浊上变去“至迟在盛 唐时”已发生(《汉语语音史纲要》)。罗常培说 “自唐时已发生”(《汉语音韵学导论》),王力认 为浊上归去在晚唐至五代之际。
8
就今天各方言看,平分阴阳是调类中最稳 定的,从南到北,各方言的声调系统中大 都有阴平、阳平。只有一些单字调为三个 调类的方言,平声不分阴阳。但在连续中 能分出阴平阳平,如山西的平遥、介休、 孝义、文水等。也有单字调连续调平声为 一,都不分阴阳的,如山西的太原、榆次、 太谷等。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8f06e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8.png)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01"四声"的不同内涵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古代汉语,主要指中古汉语的声调,一般认为也是四个: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也叫"四声"。
从古四声到现代四声,其演变大致有以下规律:浊上归去和入派四声。
首先了解以下基本概念:1.清浊和阴阳:所谓"清",指声母是清辅音;所谓"浊",指声母是浊辅音。
古汉语中浊辅音声母相当多。
由于声母的清浊跟声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传统音韵学把四声分为两类:清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阴平、阴上、阴去、阴入",而把浊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声调区分阴调和阳调,就是依据声母是清辅音还是浊辅音。
2.全浊和次浊:全浊声母是指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次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鼻音和边音以及零声母。
02声调演变对应规律1.浊上归去:普通话声调里的阴平和阳平分别来自古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如:古阴平(现阴平):公司、高升、飞机古阳平(现阳平):人才、黄河、和平古汉语的阴去和阳去,到普通话里,已经合为一类,就叫去声,如:古阴去(现去声):报告、贡献、再见古阳去(现去声):现代、坐垫、步骤古上声分为阴上和阳上,阴上发展到现在仍为上声;阳上分为全浊阳上和次浊阳上,次浊阳上也仍为上声,只有全浊阳上发生了变化,归为去声,所以"浊上归去"的确切内容是指全浊阳上变为去声,如:古阴上(现上声):水果、展览、手表古次浊阳上(现上声):买米、有礼、冷雨古全浊阳上(现去声):动荡、舅父、近似2.入派四声:古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各方言中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在南方诸方言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入声,而在北方方言中则基本消失了,只有局部地区还保留着。
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里,古汉语的阳入的演变比较有规律,为:第一,古全浊入声一般归为阳平,如:杂、学、别第二,古次浊入声归为去声,如:木、麦、逆但阴入声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无明显规律,如:现代阴平:失、惜、说现代阳平:识、即、竹现代上声:尺、匹、百现代去声:式、切、各。
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的关系
![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3fe73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8.png)
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的关系汉语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其声韵体系的发展历史悠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的声韵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其声调也经历了相应的变革。
现代汉语声调和古声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古汉语是指唐代及以前的汉语,当时的汉语有八种声调。
而现代汉语则只有四种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这种变化体现了汉语声韵体系的精简和演化。
现代汉语四声的产生源于古汉语声调的演变。
古汉语的八个声调可以分为四类: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又称轻声或清声,读音平稳而不带声调;上声、去声和入声则称为重声或浊声,分别以向上、向下和入呼之声为特征。
现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则是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化后形成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语的声韵体系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例如,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被北方鲜卑人所统治,而鲜卑语的声调则影响了当时的汉语。
在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汉语也受到了外国语言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其声韵体系。
在现代汉语中,四种声调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平声是读音平稳而无起承,通常用于单韵母词或前有韵母的复韵母词汇中;上声则向上弯曲,声音拖长,通常出现在以-p,-t,-k,-h结尾的单音节词及复音节的第一个音节上;去声是向下降低,快速结束,通常出现在以-n,-ng结尾的单音节词和复音节的第二个音节上;入声是以闭口的方式读出,通常出现在以-b,-p,-m,-f结尾的单音节词和复音节的第三个音节上。
总之,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现代汉语的四声来源于古汉语的八个声调,而音韵体系的演变与历史文化的变革密不可分。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了解汉语声韵体系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9cde6a60029bd64783e2c26.png)
第一章绪论一、知识:1、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
2、古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现代汉语指当代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3、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
4、古白话或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都是古白话。
5、现代汉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是指普通话和方言。
6、汉语的方言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类。
7、官话又称北方方言。
非官话方言区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10、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简答: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答: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不过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造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
如果从整体上概括这两种语言形式的特点,主要判别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
(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
4、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比较有哪些特点?答:1)古代汉语有入声字,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
2)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
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成了构词语素。
3)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代汉语复杂。
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边,如长修饰语、多项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现代汉语答案
![现代汉语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8276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9.png)
绪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2、任意性线条性3、方言普通话4、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5、普通话北京语音标准音北方话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语法规范6、方言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7、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8、对应规律推广普通话9、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10、促进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11、北京语音标准音北方话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语法规范12、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13、语言普通语言学个别语言学14、形式意义二、单项选择题1、A2、C3、B4、A5、D6、A7、B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名词解释题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五、简答题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的通用语言,即“普通话”,现代汉语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分支,只通行于有限的地域。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作为汉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用于不同方言区的交际。
一方面,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会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它又要从不同方言吸收有益的语言成分以丰富、发展自已。
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方言也可以上升为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 声调音节
![现代汉语 声调音节](https://img.taocdn.com/s3/m/e5e4e16dc850ad02de804168.png)
有力/有利 算术/算数
五、音节
1.什么是声调?声调的作用是什么? 2.说一说调值和调类的关系,示范发音。
第二章 语音
第五节 音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什么是音节; 2、掌握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3、掌握普通话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4、了解音节的拼读与拼写。
宇文所安
• https:///v_show/id_XMTM0MjU3MzMy.html
https:///w_19rv4jtwx5.html
广州 北京 汕头 衡山
夫 55 55 33 33
扶 11 35 55 11
府 35 214 52 13
妇 副 附 福 霍 服 23 33 22 5 3 2 51 51 51 35 51 35 25 212 212 2 2 5 45 34 34 24 24 24
平声:绝大多数方言与普通话一样,分阴平和阳平; 上声:大部分方言与普通话一样,不分阴阳,粤、吴方言分; 如:稿纸、 手表(阳上13)——买米(阴上35) 去声:普通话中不分阴去、阳去,北方方言、客家方言也不分,但其
他主要方言分。放(33)、大(22)
入声:去掉入声腔 特 别 急 促
郭立德督促戚碧月立刻出发。 一克/一课/一刻 目的/墓地
2019/1/23
14
二、调值和调类
五度标记法
广州 北京 汕头 衡山 夫 55 55 33 33 扶 11 35 55 11 府 35 214 52 13 妇 副 附 福 霍 服 23 33 22 5 3 2 51 51 51 35 51 35 25 212 212 2 2 5 45 34 34 24 24 24
调值与调类的关系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异同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25b2e7d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e.png)
一、定义现代汉语,我们这里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现代汉语这门课程讲解的是狭义的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语音、音韵现代汉语语音特点:1.每1音节都有声调。
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没有复辅音。
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 l,r,n;3.元音占优势。
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
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多。
古代汉语音韵:(一)双声与叠韵(1)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参差、凛冽(2)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窈窕须臾(二)中古声调的“四声”:平、上、去、入, 后三类归于“仄”,平声高扬平缓,仄声曲折低抑,音感不同。
古代的注音方法:(一)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二)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但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举例说明古今声调的关系
![举例说明古今声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bf68b6d31b765ce050814fe.png)
举例说明古今声调的关系(文字说明,从古声调至今声调,再从今声调至古声调)2011-11-06 10:03 gxn1358422|分类:小学教育|浏览555次分享到:2011-11-07 00:19 提问者采纳一。
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与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不同,通过把古今声调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声调有这样一些变化规律:1.平分阴阳------指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其条件是声母的清浊,清声母(包括全清、次清)的平声字归阴平,浊声母(包括全浊、次浊)的平声字归阳平。
即清声母平声——阴平、浊声母平声——阳平。
2.浊上变去------指全浊上声归去声。
全浊指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而次浊和清声母的上声字依然读上声。
即全浊上声——去声、清和次浊上声——上声。
3.入派三声------指入声消失,归入平、上、去三声(就现在讲,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
其中,全浊入声归阳平,次浊入声归去声,而清声母的入声字则比较混乱,分散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即全浊入声——阳平、次浊入声——去声、清入——阴、阳、上、去。
二。
方言和普通话的声调都是从中古语音的“平、上、去、入”四声(根据声母的清浊,四声各分阴、阳,共计八类)演变而来的。
在演变过程中有分化,有合并,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各种方言的调类多少并不相同,但不出于古四声(八类)的系统,而且演变规律比较整齐。
调查的结果是吴语上海市区话现有5个调类,附近的苏州话则有7个调类,粤语广州话多至9种调类(入声因不同的元音,阴入分化成两类)等等。
普通话语音发展较快,只有4个调类。
三。
1)普通话阳平调值是35,粤方言的阳平调值是21或11,客家方言的阳平调值是11,雷琼话阳平调值则是22。
受方言影响,粤语区、客家话区人学普通话时,阳平调值常犯起点低,念成低而平,声调平直甚至终点下降的毛病,易把阳平读成23、24或34值。
潮汕话阳平值是55,潮汕人则易把阳平调值读成44,听来象阴平。
诗词平仄入门
![诗词平仄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8a2a59c0852458fb760b5688.png)
对诗词平仄的认识欲知平仄,先悉四声。
其实我们于四声并不陌生,只是这里面有个差别而已。
在《汉语拼音方案》里,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符号,也就是我们自小学起就熟悉的俗称一、二、三、四声的声调,如妈、麻、马、骂的声调。
但我们所熟悉的四声,只是现代汉语的四声,而格律诗词里使用的四声,却指的是古汉语的四声,这就是差别。
也正因为这个差别的存在,所以在格律诗词里,平仄对于现在来说,最不容易掌握好。
古汉语里的四声(以下简称古四声),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在《康熙字典》的前面有“分四声法”的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虽然现在看来这样的分法不是很科学,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让现在的我们多少知道古四声的大概区别。
古四声与现代四声比较起来,是“平分阴阳,入声消失;上去仍在”。
“平分阴阳”,也就是古音里的平声在普通话里分成了阴平和阳平两种声调(也有变为去声的,如看:看守与看见),此处略过,后面再提。
“入声消失”,不是自推广普通话后开始的,最早应当是自宋朝以后,在当时的北方话里,已经没有了入声(细究元曲,就基本上没有入声了),而现在有些方言里,仍然保留了入声的声调,比如从1数到10,用上海话或者广东话说一遍,再用贵州(或者贵阳话)说,比较一下就基本清楚入声调的变化,江浙和广东等地的方言里还保留有入声的音调,而西南的方言(属于北方话语系)里,入声一律变成阳平音调了。
比如一、六、八、十、月、雪等等。
但入声的消失(相对于现代普通话而言),并不仅仅是转进阳平这一个声调里。
就普通话而言,按王力先生的说法,是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上去仍在”,主要是从形式符号上来说的,部分字在上声和去声之间的变化,一般的不影响平仄关系,因为上、去声的字均同属于仄类声调。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以下粗略的古今四声对应关系:古四声现代普通话四声平阴平阳平上上去去入阴平、阳平、上、去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写格律诗词,如果用今天普通话的读音(即今韵或新韵)来写,一般要在题目后特别说明,否则用古声调来套格律,难免误会。
声调反切
![声调反切](https://img.taocdn.com/s3/m/508a9882cc22bcd126ff0c68.png)
反 切
什么是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 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 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 音结构的分析。
一、反切之前的注音方法
譬况
即用打比方、作比较或描写法来 给汉字注音。例如: 《公羊传· 宣公八年》:“曷 为或言而,或言乃?”何休注: “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 浅。”
声 调
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是指“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 中古汉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 去声、入声”,简称“平、上、去、 入”。 由于发清音声母时,调值总要偏高一 点,发浊音声母时,调值总要偏低一 点,因此中古的平、上、去、入四声 又各以声母的清浊区分为“阴、阳” 两调,从而形成四声八调。
责福急 百尺索
阴入
阴上 上声 阳上 次清 次浊 全浊 全清 阴去 去声 阳去 次清
匹乞卜
式切各 却隙没
入声
局宅食
读白合 六月入
全浊闰望
次浊
麦物药
从古到今的角度:
古代的平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念成 阴平和阳平; 古代的上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念成 上声和去声; 古代的去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全部 念成去声; 古代的入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念成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入派四声。 即古代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分别 派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 中。一般说来,全浊声母的入声 字归入阳平,如“白、伏、昨、 十”。次浊声母的入声字归入去 声,如“莫、纳、力、日”等。 清声母入声字还无规律可寻。
平仄
古人作诗填词时,极讲究格律, “平仄”就是最重要的格律之一。 所谓“平”即指平声;“仄”即 指上声、去声、入声。
现代汉语重难点
![现代汉语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4c792bcfc789eb172dc84b.png)
现代汉语重点、难点、分歧点语音部分1.辅音和声母有密切关系,为什么不能把这两个概念简化成一个概念呢?辅音是语音学分析音素得出的概念,声母是我国声韵学传统分析一个字的读音得出的概念。
这两者的发音特点是完全相同的,但不能因此而简化成一个概念,因为在构成音节的作用上两者略有区别。
凡音节中的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一定都是声母,它也可以作韵母的韵尾。
如普通话语音共有22个辅音,其中21个可以作声母,另有一个“—ng”只能作韵尾,不能充当音节的声母。
因此,这两个概念包含的音素不同,辅音是22个、声母是21个。
2.《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的排列形式与它们的发音有没有关系?如果只用字母表而不采用声母表好吗?声母表把21个声母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在一起,便于学习和掌握。
如果只用字母表而没有声母表对学习很不方便,原因是:①字母表是按国际惯用的拉丁字母次序排列的,没有汉语字母传统排列次序的特色;②字母表中每个字母所表示的不只是声母(辅音音素)也有部分可作为单韵母(元音音素),两者混合在一个表中不利于学习;③声母中有的是采用双字母表示,在字母中无法显示。
3.元音和韵母这两个概念能不能通用?元音是语音学中分析音素得出的概念,韵母是我国音韵学分析一个字的读音得出的概念。
在汉语中元音可以充当一个音素的单韵母,但韵母有许多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也有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与一个鼻辅音结合成的韵母。
因此,韵母的范围比元音大得多,普通话语音有10个元音音素,但韵母有39个,所以这两个概念不能通用。
4.复合元音由两个或三个单元音组成,为什么它们的读者不会误认为是连续发两个单元音或三个单元音。
复合元音不论是两个元音还是三个元音的结合,它们的发音实际上是从一个元音音素的舌位向后面的元音音素滑动,这个过程中由于舌位的连续改变(一般是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如果三个元音则中间还有高低变化),会产生一连串的声音变化,这种声音变化形成一个新的声音,它是一种结合或固定的声音,听感上类似一个语音单位。
音韵学
![音韵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8d382d5901020207409c58.png)
音韵(一)——几个基本概念古代汉语的词汇(词义)、语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古代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的语音也有很大的差别。
最明显的地方,我们读一古诗,本来是押韵的,可是现在读起来却不押韵了,这就是古今语音不同的明显标志。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有声语言,只有把语言当成有声语言来研究、学习,才能更深入理解这种语言。
章太炎在《国语学草创·序》中说:“音以表言,言以达意,舍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如果不从语音的角度去阐释,是不会解释清楚的。
因此中国传统语言学及所谓“小学”中,就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音韵学。
音韵学就是研究汉语不同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分合流变的一门学问。
学习一些音韵学知识,主要有两个用处。
一是有助于阅读欣赏古代韵文。
二是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词汇构成及文字通假现象。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分期及音韵学的部门汉语语音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上古音——先秦两汉时期,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明清学者称为“古音”。
中古音——六朝至唐宋时期,以《切韵》音系为代表。
明清学者称为“今音”。
近古音——元明清时期,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音韵学家称为“北音”。
现代音——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即北京音系为代表。
根据以上分期,音韵学家把汉语音韵学分为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四个部门。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音的,今音学是研究中古音的,北音学是研究近古音的,等韵学是研究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的。
就解决古书上存在的疑难问题而言,上古音知识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但就音韵学的学习门径而言,今音学则是最为重要的。
他在音韵学学习和研究中,有着核心和枢纽的作用。
二、几个基本概念(一)反切:是中国古代最为常用的注音方法。
又称反语、反言、反音或称为反、翻、切。
它是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明读音的方法。
如东:德红切;冬:都宗切。
其中德、都被称为反切上字;红、宗被称为反切下字;东、冬被称为被切字。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5b2c69450740be1e650e9a71.png)
一、填空1.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三方面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舌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音高)。
3.从传统的角度把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4.汉语拼音方案于( 1958 )年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它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等五部分。
方案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5.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公布于( 1888 )年,目标是用来(记录和研究人类语音),其记音原则是(一个符号一个音素,一个音素一个符号)。
6.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7.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
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长短)、(厚度)、(松紧)有关。
8.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一定时间内(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语音的强弱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决定。
9.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方式/ 音波颤动的形式),语音的音色同(发音体、发音方法、发音时共鸣器形状)有关。
10.音色不同的原因是(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11.语音的社会性质可以从语音的(地方)特征和(民族)特征以及语音的(系统性)来看。
12.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叫(音节)。
13.语言里(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14.音素是( .对音节的构成成分分析后得出)语音的(最小的)单位。
普通话的元音音素有(十)个;辅音音素有(二十二)个,其中(二十一)个可以作声母,只有辅音( ng )不能作声母,只作韵母的构成部分,( n )除了作声母,还可以作韵母的构成部分。
15.普通话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 / 母音)两大类。
a属于(元音/ 母音),b属于(辅音)。
现代汉语语音练习题(考研用)打印
![现代汉语语音练习题(考研用)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f244332583c4bb4cf6ecd104.png)
绪论一、填空题1、通常认为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而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方面。
2、周秦时代的书面语,就是一般所说的文言文,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等。
3、从汉语发展史上看,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这些接近口语的书面语,通常称之为(),或者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
4、汉魏以后出现的古白话,也叫早期白话,一般又称之为()。
5、现代汉语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6、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种()。
7、狭义的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8、汉语的方言很复杂,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区两类。
9、官话又称(),是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
10、非官话方言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
11、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这六种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
12、跟英语相比,从语法上看,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缺少严格意义的()。
13、跟英语相比,从语音上看,汉语的音节中没有复辅音,而且汉语是有()语言。
14、英语和汉语的句子中都可以有修饰语,但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位置不同,英语的修饰语有的在中心语之前,有的在中心语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语()。
15、从方言区划上来看,上海话属于()。
16、从方言区划上看,南京话属于()。
17、从方言区划上看,广州话属于()。
18、从方言区划上看,南昌话属于()。
19、现代汉语规范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规范明确,一是使规范()。
2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诗中的“绝、灭、雪”三字在现代汉语中分别读阳平、去声、上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读()。
语音
![语音](https://img.taocdn.com/s3/m/c4b45bd380eb6294dd886ca3.png)
现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语音部分)一、填空1.语音具有____ ____ _____ 三方面性质,其中____ 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构成音节的单位是______。
3.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舌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
4.北京人所说的sh sh ng(师生)与重庆人口里的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音的性质。
5.人的调声器官指的是两部分。
6.按照汉语传统分析方法,一个音节可分为三部分。
7.b 中的B,从音素性质看是,从它在汉语音节中所处的位置看是。
8.汉语拼音方案于年由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它包括等五部分。
方案的主要用途是。
9.国际音标是由制定的,公布于年,目标是用来,其记音原则是。
10.语音是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工具。
11.语音是的声音。
12.音高是,决定于的多少。
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有关。
13.音强是,决定与一定时间内的大小。
语音的强弱由决定。
14.音长是,决定于存在时间的久暂。
语音的长短指。
15.音色是、决定于,语音的音色同有关。
16.音色不同的原因是不同、不同、发音时不同。
17.语音是从人的发出的,人们发出不同的语音决定于。
18.发音器官包括、、三个部分。
19. 是发音的动力站,是发音的共鸣器,是语音的主要发音体。
20. 分上腭、下腭。
上腭包括,下腭包括。
其中能动的器官是,的活动性最大。
21.语音的社会性质可以从语音的特征和特征以及语音的来看。
22.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叫。
二、单项选择题1、发音体颤动次数多,(1)声音高(2)声音低(3)与声音的高低没有关系。
2、语音的强弱跟说话时用力的大小(1)成正比(2)成反比(3)没有关系3、发音时(1)声带颤动(2)声带不颤动(3)声带有时颤动,有时不颤动。
4、语言的本质属性是(1)物理属性(2)社会属性(3)生理属性5、da、di、du中的d实际发音(1)完全一样(2)不完全一样(3)完全不一样6、pa、pai、pan、pang、pian中的a在实际发音中(1)有差异,能区别词义(2)有差异,不能区别词义(3)没有差异,不能区别词义(4)没有差异,能区别词义7、d、t、n、l、a、o、e、i、u、v、Bi、Bo、ei、ou(1)都是一个音素(2)都是一个音节(3)有的是一个音素,有的是两个音素。
现代汉语考研语音专题名词解释和简答(包括答案)完美打印版
![现代汉语考研语音专题名词解释和简答(包括答案)完美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2c189790c69ec3d4bb7521.png)
塞音b、p、d、t、g、k,擦音f、h、x、s、sh、r,塞擦音z、c、zh、ch、j、q,鼻音m、n,边音l。
7、答:
送气和不送气是按气流的强弱不同划分的,送气音气流强,不送气音气流弱。普通话的塞音、塞擦音中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送气音有p、t、k、c、ch、g六个,其余为不送气音。
韵腹: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或元音带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中,口腔开口度较大,声音较响亮的那个元音叫韵腹,韵腹前的叫韵头(介音),后面的叫韵尾。
韵头:
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表示复韵母的发音起点,发音轻而短。
韵尾:
表示复韵母最后滑动的方向,音质含混不清。
单元音:
发音时,舌位、唇形、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2)范围大小不同。辅音的范围比声母大。22个辅音中,有21个能做声母,ng能做韵尾,不可作声母;n既能做声母,又能做韵尾。二者的联系也很密切:
所有的声母都是辅音,辅音中除去ng之后,都可做声母。
6、答:
从发音部位看,普通话的21个声母分为七类:
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
音段音位:
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
一个音往往包含不同的音,这些音叫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VS自由变体:
没有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更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
区别特征:
26、什么叫轻声?轻声为什么不是一种独立的声调?
平仄规则——精选推荐
![平仄规则——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965232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49.png)
平仄规则关于平仄1、唐宋时期中古汉语的四声,平上去⼊ [ píng shǎng qù rù ]平上去⼊,是传统汉语⾳韵学的⾳系根源,是唐诗宋词格律的基础。
掌握四种发⾳,阅读诗词,能够体会到汉语的博⼤精深和韵律之美。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声短促急收藏。
2、普通话四声阴平声(1声)是⼀个⾼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2声)是⼀个中升调(不⾼不低叫中);上声(3声)是⼀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4声)是⼀个⾼降调。
3、中古四声与普通话的关系中古平声,⼤致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1声)和阳平(2声);中古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上声(3声);中古去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去声(4声);中古⼊声,分派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平仄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的⾼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普通话:⼀⼆声是平,三四声是仄。
中古四声:平就是平,上、去、⼊都是仄。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押韵押韵,也作“压韵”,即作诗词曲赋等韵⽂时在句末或联末⽤同韵的字相押,以形成⼀种节奏美和⾳韵美,称为“押韵”。
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押韵作⽤:串联作⽤。
押韵将许多涣散之⾳,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的声调,使诗歌的节奏更鲜明、更和谐。
吟诵起来,令⼈觉得铿锵悦⽿。
便于记忆作⽤。
诗之有韵,读之流畅,即使篇幅较长,也容易背诵。
近体诗押韵的规定①偶句押韵。
律诗是⼆四六⼋句押韵,绝句是⼆四句押韵,⽆论律诗还是绝句,⾸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②⼀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入声字歌诀
![入声字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4a6f735a08a1284ac9504350.png)
入声字歌诀作者:晋阳之甲文章来源:东北论坛点击数:116 更新时间:2010年09月01日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
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
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
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
急雀跃,脚踬跌,逸角落,鼻憋厥。
忽觉察,戟割截,血沥漉,卒殁绝。
七叔俶,击羯狄,越朔漠,伐弑逆。
啜冽雪,齧菽粒,历代北,踏石砾。
执节钺,发矢镝,克貊国,若霹雳。
馘魅傑,裂畜腹,抉敌目,酷杀戮。
力搏毕,贼殪斃,得匹駃,值百镒。
复失域,立业绩,获爵禄,锡玉璧。
疾杂学,悦墨翟,执木铎,习八佾。
本歌诀用一百六十八个入声字编成,可供初学者记忆和辨识部分入声字使用。
除记住本歌诀中的一白六十八字外,其中一些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声符类推记忆。
例如:知道“裂”是一个入声字,就可以类推知道“列、烈、咧、冽、趔”也是入声字;知道“落”是入声字,就可以类推出“洛、络、骆、珞、烙、各、格、胳、骼”也是入声字。
记住本歌诀,善于类推,对于不上一篇:古代入声字大集合下一篇:联律图谱古代入声字大集合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127 更新时间:2010年09月01日古汉语中有部分汉字的平仄归类和现代汉语不同,古汉语的平仄归类称为“古声”或“古韵”。
在前人的对联作品中,有些字用“今声”(普通话)来判别是不合声律的。
今天我们学习对联,就应对古四声应有所了解,便于判别前人联作中的声律运用情况,同时便于鉴赏今人使用古声创作的对联。
古四声:平、上、去、入,所有的汉字被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
其中,上平和下平在对联中归入“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对联中都归入“仄声”。
总结一下,今四声与古四声大致的对应关系:今声-古声-----------上平-阴平(即现代汉语的第一声,对联中归平声)下平-阳平(即现代汉语的第二声,对联中归平声)上声-上声(即现代汉语的第三声,对联中归仄声)去声-去声(即现代汉语的第四声,对联中归仄声)入声-分别并入今声的上声、去声、平声中从这个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差别最大的是古四声中的入声,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归入今四声平声中的那部分字,因为这些字从古代的仄声变成了今天的平声。
诗词写作入门
![诗词写作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1606557b9b6648d7c1c746f0.png)
诗词写作入门:一篇文章让你弄懂平仄与四声诗词世界百万粉丝超级诗词平台,传统诗词作者培养基地,网络时代诗意营造者!关注第一讲:平仄与四声在古代,凡是读书人,都懂得格律,也都能写出符合格律的诗词。
现在,即便是中文系的教授,不懂诗词格律的人,也是极多的。
格律是基础中的基础,不通格律,却研究诗词几十年,这个我实在不太理解。
基础尚且不知,譬如盖楼,而地基不打,如何能稳固呢?诗词的格律,相当于一种游戏的规则,就像下棋,棋子的下法;打篮球的规则,音乐的音符、乐谱之类。
你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渐渐地入门,并且一旦掌握了,你就会发现其实就这么简单。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第一堂课的内容是四声与平仄。
现代人写格律诗,主要使用的韵书有两种:第一种是《中华新韵》,韵部划分的依据是普通话。
《中华新韵》很简单。
事实上,你掌握了普通话的读音,也就掌握了新韵。
第二种是《平水韵》。
平水韵是一部专供写诗用的韵书。
韵书是诗人或者学者为了写诗需要而编写的工具书。
它是南宋一个叫刘渊的人,整理合并前代的韵部而编著的。
《平水韵》的具体来源很复杂。
先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又细分为206韵。
到了南宋,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为107韵。
这个刘渊,原籍是山西平水。
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合并为106韵,这个王文郁是山西平水官员。
后代通行的106部平水韵,主要是以刘渊和王文郁的韵书为准。
他俩一个是原籍山西平水,一个是山西平水为官。
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分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我们现在所说的《平水韵》实际多指清朝的《佩文诗韵》。
由于这个来源很复杂,大家了解一下即可。
你们来这里学习,重点是要掌握并使用这种用韵的,所以我在这里是要教你们学会使用平水韵就可以了。
如果把重点放在古韵的发展及来历上,这是音韵学家该做的事。
作为创作者,大家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k h ng
jqx
z c s r zh ch sh 在普通话里,除了r,全浊辅音已经全部清化
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之一,就是存在一套完整的浊辅音
字母,与同部位的清辅音声母形成整齐的对立。 例如: 爸爸的ba的声母b和英语单词baby的b就是相对应的,前者是 声带不震动的清辅音,后者是声带振动的浊辅音。 全 浊 辅 音 的 清 化
阴 阳
由于全浊辅音原来分布于四个声调中,故清化后,“平上去入” 四个声 调也分别产生一个新调类。为有别于原来的四个声调,所以将新增的 四个声调命名为阳调,本来的四个声调也就成为了阴调。 平 上 去 入(原来的四个声调)
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新增的调类(阳调)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
中古后期,全浊辅音全部清化
现代汉语辅音字母有22个,其中 浊辅音共5个,分别是m,n,ng,r,l,其 余均是清辅音
g k h 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qx
z c s r zh ch sh
三、古今声调演变的对应规律
1、平分阴阳
阴平(清辅音声母)
古四声中的:平声
阳平(浊辅音声母)
2、浊上归去
上声(清辅音)
上声
去声(浊辅音)
3、入派四声 入声
古四声
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
调类: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上去入)
二、清浊、全浊和次浊
学习古今四声必备的基本概念
清浊: 清:指的是声母是清辅音;浊:指的是声母是浊辅音。 何为“清”(清辅音)?何为“浊”(浊辅音)? 判断依据:声带是否震动。 声带不振动的是清辅音,声带震动的是浊辅音。 bpmf dtnl
产生
全浊 辅音
清辅 音
新调 类
全 浊 辅 音 的 清 化
由于全浊辅音原来分布于四个声调中,故清化后,“平上去入” 四个声 调也分别产生一个新调类。为有别于原来的四个声调,所以将新增的 四个声调命名为阳调,本来的四个声调也就成为了阴调。
普通话四声和古四声的关系
学习内容:
一、古今“四声”的不同内涵
二、清浊、全浊和次浊
三、古今声调演变的对应规律
一、古今“四声”的不同内涵
普通话四声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ā á ǎ à
汉语的语音和声调从 古至今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因此 普通话四声和古代四 声虽然都被称作“四 声”,但内涵不同。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那么以现代普通话四声为基准,它和古代四声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 阴平:古代清辅音平声+去声 阳平:古代浊辅音平声+去声
上声:古代清辅音上声+去声
去声:古代浊辅音上声+去声
谢谢观赏!
全浊和次浊:(浊辅音声母) 全浊声母是指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浊声母是指声带振动的 鼻音和边音(m,n,ng,l) bpmf dt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