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湖北省三峡工程库区古建筑迁建、保护和利用
《三峡》教案:三峡工程影响与历史遗产保护
《三峡》教案:三峡工程影响与历史遗产保护简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三峡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由中国政府投资数百亿美元兴建。
该工程在建设期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问题,如灾害性洪水和环境污染等。
本文将讨论三峡大坝建设对环境和历史遗产的影响,以及对三峡历史文化保护的影响。
1.三峡大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三峡大坝的建设需要在建设区域造福于地方,但是这也对当地的传统村庄和人口造成了影响。
在三峡建设期间,许多村庄和乡村被淹没,导致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计被迫发生改变。
由于建筑工程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三峡大坝对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三峡大坝使得历史悠久的古树和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而对于高层建筑、不必要的道路和附属设施的建设,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
2.三峡大坝建设对历史遗产保护的影响三峡大坝建设对三峡历史遗产保护进展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建设中所需的土地和道路开发。
由于现代建设的发展方式和应用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历史遗产保护,因此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对长江流域的历史文物遗址造成破坏。
3.三峡大坝建设后的保护措施三峡大坝建设后,中国政府制定了大量保护措施,以减轻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保护方面,政府对于古镇、文化和历史建筑物进行了修复,并建立了工作队,负责开发,展示和保护三峡文化资源。
同时,政府对开发商和矿业公司要求限制污染,并且政府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监督和管理。
三峡大坝建设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地方居民的开展更多的工作来减少。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为实现国际长江保护联盟成为有意义的组织机构打下基础,加强全球保护长江流域的各种政策、法规和规划,使之成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工程。
结语三峡大坝建设代表了中国在水电工程领域卓越的成就,但对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政府需要在这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以减轻负面影响,同时保护语言、信仰和传统习俗,使三峡文化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三峡库区古寨文化的现状及开发保护
三峡库区古寨文化的现状及开发保护作者:付川江张亮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8期一、三峡库区古寨文化背景三峡库区古寨星罗密布,数量众多。
据清·同治《万县志》记载,仅万县全县有名称的寨堡就多达276个。
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旧县志上记载的近300座寨堡,现在多数只剩下一个名字,已无任何遗迹。
在残存的寨堡中,有山寨30多座、碉楼近20座、洞寨近百处。
古寨是战争年代,人们利用有利地形,建在地势险要之处,用于屯兵,防御外敌入侵的战略防御工事、军事据点。
大多数的古寨采用坚固耐用的条石为材料。
三峡库区的古寨,大多兴建于南宋末年、明末清初以及民国时期,当时的汉民族为了抵挡蒙古族和满族的军事进攻,修建了众多的古寨和城池。
民国时期,这些古寨、城池又成为地主、土匪等的庇护之所。
各种各样的“城寨”,除了军事上的防御功能之外,也为保护一方百姓免受外族侵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古寨文化的价值库区古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形态存在,大多有过辉煌的历史。
然而在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已日益凸显。
(一)历史文献价值与科研价值三峡库区古寨民俗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
古寨的存在,对于南方干栏式建筑,以及明、清居民建筑样式、风格的研究都具有史料价值。
古建筑被誉为“最直观的教科书”,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内向演绎,以完整的古寨体系记载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兴衰。
据清《万县志》记载,重庆万州区天生城整体布局宛如一座城池,四面绝壁,控关锁道,历来必被兵家所争。
寨内院落、街道布置均统一规范,青石铺成,馆亭楼阁,高低错落、纵横交织。
寨内风景秀丽,石井、炮台散布于寨中,石碑、石刻,皆以纯净的石头构筑了这个典型的古寨风貌。
(二)旅游文化价值资料显示,每年6.5亿次国际旅行中,有2.4亿次旅行可以归于文化旅游。
15年前,文化旅游尚被视为一个小型的特殊市场;而在今天,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文化旅游已经占到全部旅行的37%,文化旅游已经稳固地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文化。
三峡工程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类是原地保护。主要针对石刻、古栈道 等不宜移动的文物
第二类是搬迁保护。主要针对古建筑、古桥 梁等相对能移动的文物
第三类是留取资料保护。对那些保存现状残 破或改动较大以致无法辨识原貌的地面文物
1、石宝寨
石宝寨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塔楼
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 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 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石宝寨作为穿斗结构,层 数多、体构大,乃国内罕见,被称为“世界八大奇 异建筑”之一,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江中“盆 景”。
(三)艺术价值
云阳张飞庙被是最受当地人们景仰的文物 古迹,它的艺术价值有其独特之处,让各地 旅游者也流连忘返,主要是因为它充分利用 自然地形,与山石、古木浑然一体,以柔丽 的人工之美与粗犷的自然之美形成强烈的对 比。构成长江上重要的人文景观,因而它有 “巴蜀一胜境”的盛誉。
1.贯彻“谁建设,谁保护”的原则,三映文物 古迹保护工作要各方支援,保护经费多方筹 资
(二)地面文物古迹。忠县汉代的无铭阙和丁房阙,
是淹没区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为重檐结构,这是 国内目前找到的不足30处汉阙中仅有的两座。淹没 区内还保存有数十处唐以后的摩崖造像、碑碣、摩 崖诗文题刻;近300处处明清建筑物,包括庙祠、民 居、桥梁等。
(三)水文文物。6处古代枯水题刻和数十处宋代以 来的洪水题刻。
一、三峡库区历史遗产分类 二、三峡景观文化保护分类 三、三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案例 四、三峡遗产文物的价值
(一)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三峡库区一带,考古
专家们发现了大量古文化遗址,大量秦汉至明清时 代的地下文化遗存。其中有6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和古生物化石地点;8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 处巴人遗址和墓地,470处汉至六朝的遗址和墓地。
5[1].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1
知识总结:
三 峡 工 程 对 生 态 环 境 和 名 胜 古 迹 的 影 响 及 对 策 工程生态 环境效应
⑵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的作用: 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环境和下游航 运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将成为中国“西电东送”战 略的骨干电源,对实现能源合理配置、改善电源、改善 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⑶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金沙江水能资源的富集程度 堪称世界之最。 金沙江水量充沛且稳定,落差大而集中(干流落差 3280米)。水力资源占全国水能总量的16.7%。宜宾以 上称金沙江,流经青、藏、川、滇,石鼓以上为金沙江 上游,石鼓至攀枝花为中游,攀枝花至宜宾为下游。
利的方面。其不利影响又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 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二是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 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三是对于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可以采取有效 措施来防止危害发生或者把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本题中选项B、C错误 较为明显,选项D中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说法是不正 确的,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并不能减少水土流失,反过来如在移民过程 中开发不当,会加剧水土流失,但由于工程建成后,用水电代替了火电, 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因此也就减轻了大气污染。
D 处(用字母表示)理 (3)图b适宜建大坝的河段位于 由是 为峡谷地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
【拓展】
4、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
⑴计划在长江金沙江下游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 洛渡和向家坝4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850万千瓦。已开 建的有两座:溪洛渡和向家坝。 溪洛渡水电站:我国第二、世界第三,位于云南永善 县与四川雷波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谷,1260万千瓦。 向家坝电站:我国第三大水电站,600万KW。位于四 川宜宾县与云南水富县交界出,比三峡工程的技术经济 指标优越,主要表现在工程总投资较低,移民人数少 (仅10万人左右),电价有竞争力。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2.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能力目标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正确分析三峡工程给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所带来的利弊效应,并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增强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在相应对策的了解中认识到,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因素,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可以通过本身的积极行为来减小负面影响。
也从中进一步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三峡工程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整理法等。
●教具准备1.投影仪2.投影片: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的分布图,正面生态效应与综合效益,几则案例文字材料3.复合投影片: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分类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峡工程利弊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峡库区倍受世人关注的百万移民安置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方面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讲授新课](板书)§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一、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承接)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项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环境保护工程,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确保并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
但作为一项世人关注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也十分复杂,这一问题同样受到世人所关注。
通过有关部门几十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到现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基本清楚。
(出示复合投影)“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先出示底图(如下),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课文并归纳整理。
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的优劣势分析
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的优势⑴地下文物发掘保护成效•三峡库区地下考古发掘任务全部完成,发掘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操作,发掘质量较好,已经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一是初步构建了完整的三峡文化历史序列:通过对高家镇、烟墩堡等60余处旧石器遗址发掘,填补了三峡地区缺少旧石器文化遗存的空白,建立了十万年以来旧石器文化的年代框架;发现了哨棚嘴、魏家梁子等文化遗存,填补了渝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将瞿塘峡以西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年代推至距今七千年以前;通过对巴人遗址、墓地的发掘,了解了从功能布局到建筑、冶金、盐业、窑业等多方面的历史信息,打开了研究巴人历史文化的神秘之门;通过对大量墓地、遗址的发掘,极大丰富了自夏商周以来三峡库区的考古发现,排列出了完整的三峡文化序列,为研究三峡地区文化发展、文明进程、环境变迁、社会状况的演变积累了大量实物资料。
[4]•二是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现已出土文物2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3万件。
其中柳林溪遗址距今7000-6000年的石雕人像,秭归朝天嘴遗址距今7800-6900年的小口罐,中堡岛遗址的石环、玉璜,小么姑沱遗址的六朝时期石羊、中堡岛遗址的宋代瓷器等都具有极高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巴东旧县坪遗址的宋代官府区、居民区、宗庙区和墓葬区在国内第一次全面揭示宋代县城面貌,被列入了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名录。
大量文物的出土,丰富了三峡文化,奠定了探索和研究三峡文化发展的基础。
[5]•三是库区各区县加强了文物库房建设,出土文物的保管条件有显著改善,文物管理制度较为规范,没有发生文物盗失、损毁等重大安全问题⑵地面文物迁建保护成效•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任务基本完成,共计征地数百亩,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和按期完成,项目复建质量较好,其中涪陵白鹤梁水文石刻、云阳张恒候庙、忠县石宝寨、秭归屈原祠等四个重点项目及忠县“汉代双阙”、巫山大昌古镇古民居、奉节瞿塘峡壁石刻、巴东清风亭、秭归青滩民居等一批重点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已投入旅游、文物保护开发等使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峡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设 时期 集 中迁 建 的地 面 文物 有 的 已复建 完成 ,有 的还 在 复 建过 程 中。部 分有 一定科 学 、历史 、 艺术 、文 化价 值 的拆 除文 物 因为 受到 当时认 识水 平 的 限制和 经费 制约 而 未能列 入原 复建计 划 ,现 有待列 入 复建计 划 。
等地 都普 遍存 在。
三峡 工程 建设 时期 工作 重点 在 “ 移 民” ,新城 镇建 成 后 ,有 的文化 设施 迄今 无钱 建 设 ,有 的虽 已建好 但也 处在 “ 欠债 ” 生 存 的状 态 。 加 上库 区城镇 规模 的 不断扩 大 ,
有 的 已建 成 的文 化设 施 与国 家规定 标 准还 有较 大距 离 , 更谈 不上 适应库 区人 民群 众 不断增 长 的文 化生活 需 求。 库 区文化遗 产 、 自然遗 产保 护和 利用 事业 及 文化产 业人 才严 重 不足 。相 关专 业 人才 培养 、培 训 工作滞 后 。 调查 发现 ,有 的文 化遗 产 保 护 事业 单 位 已经 1 O年 未 增
外, 库区“ 自然遗 产 ” 保 护 问题也 一直 未能 制定 专题 规划 。
出土 文 物的修 复 、保 管、 陈列展 示及 科 学研 究工作
亟待 展 开 。三峡 工程 建 设时 期大 量考 古 发掘 出土 的文 物 还没 有 得 到修复 ,同时 ,这 些数 以十 万计 的 文物 目前普 遍缺 少妥 善的保 管 条件 ,文 物安 全保 护迫 在 眉睫 。这 些
价值 的认 知 和 系统利 用 。此 外 ,库 区发现 的一 些 有重 大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考点搜索】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问题【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即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作为一个超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
教材对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类说明。
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知识纲要三防洪峡三防治血吸虫病工峡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程工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对程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生的淹没土地、耕地态生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环态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境环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和境加重泥沙淤积名效影响物种生存胜应增加蚊虫孳生古不可逆转的——补救或挽回迹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的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影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形成新景观响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文物古迹:迁建、保护、抢救【学习策略】1、知识准备: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
2、读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钉螺、中华鲟、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部气候: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三峡库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从而调节了三峡地区的局部气候。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
作业:
优化方案
(1) 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2)陆生生物影响小——移植.培育
三,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和对策
1.淹没的——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尽力抢救
3.新奇观——高峡出平
湖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 据专家全面调研介绍,三峡淹没区将有1271处为必须保护的文物古 迹,包括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为了保护和抢救,国家已制定了原地 保护、搬迁保护和留取资料等措施。其中有50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双堰塘、李家坝等数处巴人中心遗址、古代墓葬群特别是《水经注》有 记载的云阳故陵楚墓,必须在工期内尽力全面发掘抢救。巫峡的孔明碑 和西陵峡的众多石刻,将通过拓片、拍照切割送陈列馆等。方式保留。 多处地面文物如云阳张飞庙、瞿塘峡摩崖石刻正在易地原样复建;忠县 的石宝寨、奉节的白帝城等将就地保护;世界独一无二的白鹤梁枯水题 刻,将修建一个水下博物馆。
3.下列属于三峡工程影响较小的是( A.库区人地矛盾问题 B.库区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消失 C.水库淹没陆生动植物 D.库区泥沙淤积问题 答案:c
)
4.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新的旅游景点不包括( A.三峡大坝的宏伟工程 B.最享盛名的巫山神女峰 C.“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 D.大宁江上游将形成一个新的小三峡景区 答案: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1. 有利影响(主要在 中下游)
①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 境的破坏
②有利于血吸虫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
善水质
⑤调节气候 ⑥与力发电相比,减轻
污染及酸雨危害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①淹没土地耕地及文物
《三峡》教案: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
【前言】《三峡》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河流,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
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三峡的保护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教案将探讨三峡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
【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2.理解水利工程建设对文化遗产的影响;3.掌握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策略;4.提高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三峡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2.水利工程建设对文化遗产的影响;3.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策略。
【教学难点】1.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建设;2.如何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峡》教案: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
你们知道在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建设之间如何平衡吗?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三峡文化遗产。
如:三峡大坝、神女峡、巫山神女等。
【Step 2】主体部分1.三峡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在古代,三峡是贸易必经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三峡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古民俗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因此,三峡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2.水利工程建设对文化遗产的影响虽然水利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带来了文化遗产的破坏。
其中,移民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许多古老的文化和习俗因为人们迁徙而消失,这是一项难以恢复的文化损失。
3.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策略国家对三峡的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加强科研和宣传、保护古建筑和文化遗址等手段来达到文化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平衡。
同时,要加大对水利工程对文化遗产的影响评估力度,减少对文化遗产的损害。
例如,在三峡大坝建设中,特别考虑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最初的三峡大坝设计和规划时,就对水库面积和移民状况进行了评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讨三峡库区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形式及其价值和意义
讨三峡库区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形式及其价值和意义三峡库区作为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建设不仅带来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洪涝灾害的有效控制,还给库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破坏。
为了保护库区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
首先,就生态措施而言,采取了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措施,旨在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通过对受灾农田的生态补偿,使受灾农民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通过生态保护措施,保护鱼类和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些生态措施以人工恢复、生态修复和生态转移为主要手段,通过人工引种、移植、补贴等方式,恢复和重建受灾地区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其次,在工程措施方面,主要采取了水利和林业工程。
水利工程方面,通过排涝和改善灌溉设施,保证了土地的水资源供给,提高了农田的耕作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益。
林业工程方面,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和退耕还林政策,实现了湿地的恢复和植被的保护,提高了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了水源地的安全,对于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的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了库区居民的生活需求。
其次,这些措施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其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库区农业的发展。
此外,这些措施还能够保护鱼类和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促进生态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这些措施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对于库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三峡库区的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在形式和价值上都具有多样性和重要性。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库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还促进了库区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在今后的库区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实施与完善,确保库区的生态环境能够持续改善,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现状及其经验教训
经验 教 训
长江作 为哺 育 中华 儿女 的母 亲河之一。 有着悠久 的历 史。长江
三峡工 程是 近代历史 上几代 领导 人 共同梦想 的结 晶, 在浩浩 荡荡 的历史 长河 中 ,在长 江三峡 库 区 广 袤 的土地上 ,中华祖 先在 与 自
后,三峡文 物保护工程全 面实施 。
该 规划 ,预计在 2 0 1 0 年底 完成 全 部护工作 。规 划书中认 为 , 地面可 视文 物保 护项 目共 有3 6 4 处 ,主要 采取 留取 资料 、原 地保 护与搬 迁
街 、涪陵 蔺市 等文物复 建 区正 在 建 设 中。这些文 物复建 区 已经 成 为当地历 史文 化传承 和旅游 的亮 点 。此外 , 还有一 大批 具有 三峡地
然 和社会进行斗争 繁衍生息 中。 留 下 了光 辉灿烂 的文化遗 迹 ,蕴藏 着 丰富 的文物 资源 。三 峡枢纽 工
程 的建设 ,在一 定程度 上影 响了
云 阳张恒候 庙 、 忠县 石宝寨 、 秭 归
屈 原 祠 等 四个 重 点 项 目及 忠 县 “ 汉 代双 阙” 、巫山大 昌古镇古 民 居、 奉节瞿塘 峡壁石 刻 、 巴东 清风 亭 、秭归 青滩 民居等 一批重点 地 面文 物保 护 项 目已投 入旅 游 、 文
开始 , 国务 院设立 有关组织 、 出 台
施 的情况 。国务 院三峡建 设委员
办公 室 、国家无误 保护局 以及 湖 北省 文物保 护局 、重庆市 文物保 护局 、移 民部 门积极 配合 和组织
三 峡枢 纽 工程 所涉 及 到 的文 物 ,
有关 制度 、划 拨大量 资金对 三峡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能源和水资源的紧缺问题,中国政府于1994年启动三峡工程的建设。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涵盖了水电、航运、灌溉和防洪等多个领域。
然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也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位上涨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水位上涨,从而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主要因为在过去的自然环境中,长江的水位受到了季节变化、降雨和蒸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现在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水位变得更加稳定,从而影响标志性物种的繁殖和繁衍。
2. 水文变化导致栖息地流失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导致了沿岸栖息地的流失。
由于三峡工程的调节影响,植物、鱼类和其他生物失去了它们所需的栖息地和保护地。
这种栖息地的流失以及水生植物的大量消失彻底破坏了长江的生态平衡。
3. 水土流失加剧由于建设三峡工程需要大量开采和运输土石方,导致了环境大量破坏。
长时间的土石方的开采和运输,使得水土流失愈加严重,如雨后春笋般的恶性循环使得生态环境彻底崩溃。
二、三峡工程对名胜古迹的影响1. 大幅度的水位上涨导致文物损毁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的水位大幅上涨,这直接导致了岸上多个古代文物受到极大的损毁。
其中,以直接受灾和降雨侵蚀为主的石窟和茅草屋等建筑物及沿江摩岩、画像、石刻、碑刻、墓葬及文化遗址等文物在水位上升时大面积淹没,水文条件变化频繁使得修缮多次后文物仍然颓败不堪。
2. 工程施工导致文物迁移或摧毁建设三峡工程时,相关单位在移一些文物后,在水库建好后,则又把文物迁回原地。
这种多次迁移摆动,容易导致文物结构严重损坏,甚至漏掉录入信息。
3. 岸线、景点和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由于工程盖面的巨大断块、洞穴和大对流器对河流体系和自然风景产生的改造,三峡地区的自然中最有名的景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是件大事,要做好这项工作,应该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三峡工程管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建立一个较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例如:建立项目可行性评审、项目立项审批、开工报批制度;建立建设方案征评、建设施工招投标、建设(发掘)项目监理制度;实行成果鉴定验收和财务审计(包括延伸审计)制度等等。完善的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是搞好三峡库区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保证。
对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摘要长江三峡地区是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之间的咽候。历史上长江流域是东西部文化、中原文化和巴文化交汇的地带,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三峡工程的规划、论证和设计中,一直高度重视其文物古迹的调查、发掘和保护工作。三峡工程的开工,是库区文物保护工作一次难得的机遇,针对如何按国家有关法规和库区实际情况,做好文物古迹保护发掘工作,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建议
1、三峡库区的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
三峡地区上承巴蜀天府之国,下连湖广鱼米之乡,历史上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巴文化和汉文化交汇、融合的地带,其文物古迹是该地区先民们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祖先们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息。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各种水文碑刻、题记、洪枯水标志,反映了千余年来长江上游的气象、水文变化,为长江流域的规划、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别具风格的山地古民居,反映了封建社会当地人们的等级观念、经济结构及文化习俗,其依山就势的布局和机动灵活的结构形式,对今天库区移民新区的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在三峡工程的规划和论证阶段就十分重视库区文物的调查、评价和保护工作。三峡工程建设经全国人大审查通过以后,国务院颁发的《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和三建委批准的《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对库区文物保护工作作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都把三峡库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落实。
三峡地区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探析
三峡地区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探析作者:王友富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3期[摘要]随着三峡工程的启动以及城镇化的建设,三峡地区的许多文物古迹将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淹没或损坏,但三峡地区的历史怎么能就此长埋于地呢?保护三峡地区的文物古迹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三峡地区文物保护一、三峡地区文物概况论及三峡,学术界有不同的指称。
但通常情况下,三峡地区指西起重庆,东至湖北宜昌的659公里的长江干流及支流流经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在地势上处于我国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地带,东接江汉平原,西倚明月山脉,北连大巴山脉,南靠武陵山与大娄山的余脉,中部为巫山山脉横断,境内地形复杂,地势差异较大,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
文物,在国际上尚无一个被各国共同确认的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等的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物质文化遗存(如遗物、遗迹)的总称。
文物,是不能复制的永恒的历史,也是一个民族辉煌历史最有力的证明。
文物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见证了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
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
三峡地区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上承巴蜀天府之国,下连湖广鱼米之乡,历史上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巴文化和汉文化交汇、融合的地带,三峡地区的文物古迹是该地区先民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祖先的珍贵信息,如在巫山庙宇镇龙骨坡发现的巫山猿人遗址。
考古发现其年代距今约201-204万年。
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这为人类起源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
综合各种文献资料,笔者认为,按照保护的内涵,三峡文物可以分为三类:地面文物古迹。
地下文物遗址及墓群、残址,博物馆与馆藏文物,其中这三类下面又有许多分支,如地面文物古迹包括‘阙、古城墙、文庙、武庙、水下题刻、传统民居、古镇、栈道等。
1986年经文物普查,就重庆地区登记在内的文物点就有12898处,数量可观。
湖北水工文化景观遗产保护 与利用研究
湖北水工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湖北是我国著名的水利文化胜地,这里拥有丰富的水工文化景观遗产,为我国水利工程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这些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因此,本报告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就湖北水工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湖北水工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现状湖北省拥有大量优秀的水工文化景观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峡工程。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湖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日常维护不到位。
由于历史的深厚和规模庞大,湖北的水工文化景观遗产需要日常的维护与保养,但是往往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原因,保护工作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
3.观念转变缓慢。
水工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需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传统思维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关注度有限,导致保护工作难以落实。
二、湖北水工文化景观遗产利用现状湖北水工文化景观遗产的利用主要通过旅游和文化传承的方式进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1.利用效益不够显著。
由于旅游资源的 homogenization 愈发明显,湖北的水工文化景观遗产需要进一步开发以提升利用效益,例如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等。
2.多元化发展受限。
湖北地区的水工文化景观遗产利用多集中于旅游业领域,其他领域的多元化利用尚待思考和实践。
3.文化传承不足。
湖北水工文化景观遗产在利用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传承工作,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导致文化遗产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传承。
三、湖北水工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对策1.加强人才和科技保障。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景观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撑,推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查勘、风险评估和保护工作。
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血吸虫病防治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增加水量,改善水质 调节气候 减轻污染酸雨危害
淹没耕地和文物 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诱发地震和滑坡 泥沙沉积加重 影响自然景观 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生存环境 蚊虫孳生
对库区的不利
生态与环境对策
不可逆转的----补救和挽回 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 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 淹没着----迁移和原地保护 未发觉----尽力抢救 新奇观----高峡出平湖
对文物古迹的 影响和对策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再 再 见! 见!
; 封神国际 封神国际注册
twc53tvu
客栈”掌柜的说,所谓的碧山,实际上是一大片婉转连绵数十里的群山。每当雨水多的年份,经常导致山这边洪水泛滥,淹没村庄和农田。 而客栈旁边的这两座大山之间的山谷,就是碧山最主要的出洪口。群山内无数条沟沟壑壑里逐渐汇聚起来的雨水,大多会从这个大山谷中 冲泻出来。为此在十多年前,当地官府专门组织本地的民众,在这两座大山之间修筑了一个巨大的拦洪大坝。该大坝的坝顶与山顶齐平, 在坝体的上半部分修筑了几个溢洪道。当大坝内拦储的雨水达到这个高度时,就会从这几个通道里流出去,而缓缓流出沟外的水并不会造 成任何的灾害。与此同时,在大坝的两侧,还沿山修了数条引流渠道。当大坝内的水积攒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可以从其它山沟分流出去,或 者用来灌溉周围的农田。在那几个阴雨连绵的烦人日子里,听客栈掌柜的讲述有关这个拦洪大坝的事儿,倒也使耿老爹父子四人感到有些 个新奇。尤其是活泼好动的耿直,听着听着就坐不住了,眨巴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说:“我真想去那个拦洪大坝上看一看!”掌柜的是一 个五十多岁的和善老头儿。听耿直这么说,就乐呵呵地拍了拍他的脑袋,转头对耿老爹说:“想到山顶上去看一看那个拦洪大坝倒也不难, 只是必须得沿着一侧山边上的那条小路爬上去”那天,烦人的雨整整一个上午都在大一阵小一阵地落着。但到了下午,淅淅沥沥地下了一 会儿后,终于渐渐地停止了。耿老爹抬头望望天空,发现云层已经逐渐变薄了,心里稍微轻松了一些。到了傍晚时分,西方的天空中慢慢 地出现了大片的火烧云。耿老爹很高兴,指着西半边天空中那些特别漂亮的彩云对耿正兄妹三个说:“你们看,多么好看的火烧云啊!俗 话说,‘早烧阴,晚烧晴’,这恼人的雨天终于要结束了,明儿个一准儿是一个大晴天儿喽!”兄妹三人听了,自然非常高兴。耿正说: “快放晴了吧,老这样呆在客栈里白白地耗费银子,实在让人着急!”耿直也说:“这个客栈的每一个角角落落我都转了好几遍了,早就 想走了!”耿英说:“咱们今儿个晚上早点儿睡觉,明儿个早点儿出发,争取能多赶一些路程!”前两天闲暇无事听客栈掌柜的讲述有关 碧山拦洪大坝的故事时,耿老爹就已经向掌柜的打探好了,只要从客栈旁边那这两座大山之间靠左一侧的那条比较陡峭的小路爬上去,就 可以直接上了山那边的大路;当然,也可以顺便满足了耿直想去那个拦洪大坝上看一看的愿望。掌柜的还说了,这条山间小路本地人经常 走的,所以并不荒凉。而且,如果从这条小路爬上去的话,就等于是走了一条大大的捷径,少说也可以比绕山过去节省五天的路程呢。于 是耿老爹决定,明儿个一早,父子们就顺着这条山间小路爬上去,好把这些天耽搁的时间给补回来。次日
谈长江三峡库区古籍保护措施
谈长江三峡库区古籍保护措施【摘要】目前,长江三峡库区不少图书馆的古籍虫蛀、鼠啮及受潮较为严重,且在搬迁过程中一些古籍又有破损。
保护这些古籍已刻不容缓,其具体保护措施除涂布增寿,脱酸保书,装皮做套,防虫杀虫,书库通风,清污除迹,修补书页等原生性保护措施以外,还可以通过“缩微技术”等再生性措施保护古籍。
【关键词】三峡库区;古籍保护;措施Talk the protection measure of the Yangtse gorges database area ancient works in Yangtze RiverGuo Li【Abstract】Currently, Yangtse gorges database area in Yangtze River not a few ancient works insect Zhu of library, rat Nie and affect by damp and cold more serious, and in the process of move in some ancient works be againdamaged.Protection these ancient workses have been urgent, it be concrete protection measure in addition to coating increase a life, take off sour protect a book, pack skin to do a set, defend an insect to destroy insects, stack well ventilated, pure and dirty in addition to vestige, repair book page etc. original born nature protection measure outside, return can pass "the Suo tinytechnique" etc. rebirth measure protection ancient works.【Key words】Database area in the Yangtse gorges;Ancient works protection;Measure长江三峡库区,特别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阶段性、复杂性的关系
除已有 960km2,实际需要测绘 7968km2 的
测绘先行,要处理好测绘的前期性与 1 ∶ 5000 地形图。
建设过程的阶段性、复杂性的关系。要绘
2、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制具有超前意识的区域范围的新农村建设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关系千家万
蓝图,具体到每一个乡镇、村的建设蓝图, 户,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项目重要工作,
加 强 娄 底 市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测 绘 工 作,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加快基础测绘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设、 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和社会化应用、加 大测绘管理力度、完善测绘工作投入机制 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拓宽测绘工作服务领 域。应该紧密结合娄底市实际,统筹测绘 工作部署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 测绘事业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以基础测 绘工作为重点,提高测绘工作在统筹城乡 发展中的保障能力。
【关键词】三峡古建筑 ;迁建 ;保护 ; 利用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而对受蓄水淹没影 响的文物古迹开展的大抢救,是一项规模 宏大的文物保护系统工程,更是建国以来 一次举世瞩目的弘扬民族精神和保护历史 文化遗产的伟大实践。湖北位于三峡工程 库区之首,主要涉及到三县一区,即巴东县、 秭归县、兴山县和宜昌市夷陵区。十多年来, 经广大文物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古 建筑保护方面,已经圆满完成了搬迁重建 任务。不仅抢救保护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历 史文化遗产,而且与城乡建设、与改善人 民生活结合,展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 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 化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了人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建设。
(五)加强统筹城乡发展测绘工作统一 监管,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
市内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强 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市场、标准、 质量以及测绘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 一监督管理。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根 据新时期测绘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保障服 务的特点,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协调、 有效的原则,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管理力 量和工作经费,提高测绘保障和服务能力。
按科学规律办事,分阶段实施市(县)、乡镇、 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繁重的长期工作。
村三级新农村建设工程,不能急于求成。 近期,娄底市五县(市、区)的农村宅基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地确权登记发证将陆续启动。目前,在政
要针对本市的需求,开展专项测绘对 府的指示下,全市的试点摸索已开始。
统筹城乡发展的服务。要从农民的生产生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搬迁重建的屈原 祠。由于三峡大坝建成库区蓄水至 175 米 水位后,江水要淹没到老屈原祠山门内的 第三级台阶,存有潜在的崩塌、滑坡等安 全隐患,不得不再次迁建。屈原祠建设工 程于 2006 年 11 月 10 日破土动工,2010 年 1 月 16 日竣工,同年 6 月 16 日端午节正式 对外开放。历经沧桑的屈原祠,随着三峡 水利工程的完成,又搬迁重建在长江南岸、 湖北秭归新县城的凤凰山上,以崭新的面 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的保障、运作、组织机构。作为一座新兴 预 计 全 市 共 需 测 绘 1 ∶ 500 数 字 地 形 图
城市,娄底市农村测绘工作的开展得较少, 160km2。1 ∶ 1000 和 1 ∶ 2000 数 字 地 形
对农村测绘工作组织机构问题的研究和实 图主要用于城镇村详细规划。预计全市共
践不多,因此,娄底市农村测绘工作组织 需测绘 1 :1000 和 1 ∶ 2000 数字地形图共
及时彻底更除,将对古建筑群的安全造成 极大的威胁。
我们对坡体较缓的采用“格构﹢排水 沟”的防护措施,并在格构之间植草,以 防坡面冲蚀流砂 ;对坡体较陡但相对稳定 的 采 取 挂 网 喷 砼 护 面, 以 防 其 风 化 剥 落、 掉块 ;对坡陡欠稳定的采用“削方﹢格构 ﹢排水沟”的防护措施,并在坡脚以浆砌 石挡土墙进行支护。通过加固处理,大大 提高了其稳定性。共治理了 8 个高切坡, 总面积约为 20000 平方米。此外还在坡顶 设置位移观测点 21 个,并在关键结构部位 设置若干骑缝式观测标。以便长期对其进 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
建设、村镇建设、土地管理、基本农田管理、 数字地形图主要用于城乡规划、建设和管
土地分等定级、土壤普查、农业普查、科 理,是建设数字城市和乡村的基础,对农
学化农业等方面发挥作用。但在全国绝大 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置换及出让发挥保障作
多数市县,农村测绘工作还没有一个相关 用,可满足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的要求。
城乡建设
城乡规划
2012年第19卷 第9期 ·9·
周 边 地 区 1 :1000 地 形 图 覆 盖 近 300km2,
当前,娄底市统筹城乡发展测绘要先
1 ∶ 500 地形图覆盖近 40km2,在其他四县 行,要抓紧时间完成满足统筹城乡测绘保
(市)1 ∶ 1000 地形图覆盖近 300km2,1 ∶ 500 障必须实施的项目,从而实现空间资源的
2000 年到 2010 年为止,我们将秭归县三 峡淹没区内有较高保存价值的 24 栋古建筑 陆续迁建到凤凰山上,包括祠堂庙宇 6 个, 民居 10 栋,石桥 4 座,古城门 2 个,牌坊 1 个,古井 1 口。通过搬迁复建,使独具峡 江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元素最 大限度的得以保护,更使其传统建筑的文 化风貌得以延续。
一、迁建 2000 年,经国家批准,确定湖北三峡 库区古建筑迁建项目 42 处,总占地面积为 32625.1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37428.79 平方米。其中有庙宇 3 个,祠堂 3 个,老 屋 17 个,古桥 7 座,古城门 3 个,亭、阁、 殿、牌坊、古井、磨坊各 1 个,还有碑刻 3 块。 对这些古建筑抢救主要采取集中搬迁复建 的模式,我们以县为单位,通过合理规划, 将分散于县内各地的古建筑集中搬迁到一 处予以复建。在整个搬迁复建过程中,从 对古建筑的勘察设计、实测绘图、编号拆 迁,到规划布局、选址复建、工程施工等, 都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尤其 在复建工程的管理上,坚持实行项目合同 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检查验收制、 跟踪审计制等,确保了古建筑搬迁复建的 质量与安全。目前,我们已将这些古民居 建 筑 集 中 搬 迁 重 建 在 秭 归 县 城 的 凤 凰 山, 巴东县城的狮子包和兴山县的古夫镇等地, 其效果非常好,都成为各地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的一张名片。 秭归凤凰山古建筑群,占地面积 500 多亩,同雄伟的三峡大坝隔江对峙,青松 翠柏、绿水相绕 ;且紧靠秭归新县城,交 通 便 利, 登 高 远 望 真 可 谓 是 观 三 峡 大 坝、 览高峡平湖、游传统民居的理想之地。从
三、利用 我们对三峡库区古建筑实施抢救保护, 是为了合理的、可持续的利用这些不可再 生的文化遗产,使其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 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利用其功能,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 响力。给祖宗或历史名人修建祠堂,在我 国延续至今已是成为一种特有的祠堂文化。 屈原祠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 主义诗人而修建的。利用屈原祠来展示屈 原文化,来突显祭奠屈原的功能。每逢端 午节都要在屈原祠举行祭祀活动,2010 年 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和大陆当代 诗人流沙河代表海峡两岸学者,共同上香 祭拜后,余光中先生还现场咏诵长诗《秭 归祭屈原》,将整个公祭活动推向高潮。随 着参与祭拜的人逐年增加,规模一年比一 年大,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由地方组织上 升到国家层面的公祭,由国内扩展到海峡 两岸,进一步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力。 2、展示其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 生活。我们搬迁到凤凰山的 24 栋古建筑, 真实反映了峡江地区建筑风格,集中体现 出区域的传统文化。尽管有些建筑由于自 然环境变化,而失去原有的主要功能,但 我们通过实物、图片等将那里曾经发生过 的 人 和 事 展 示 出 来, 以 勾 起 人 们 的 回 忆, 让后人牢记那段历史。如江渎(下转第 9 页)
娄 底 市 现 有 乡( 镇 )80 个, 行 政 村
需要。
3283 个, 辖 区 面 积 8117km2, 要 加 快 规
(三)组织机构问题
划向乡镇村延伸,实现城乡一体规划,对
在我国,测绘农村地区地形图,除了 1 ∶ 500、1 ∶ 2000、1 ∶ 5000 基 本 比 例
用于新农村建设规划外,还将在农田水利 尺地形图存在巨大的需求。其中,1 ∶ 500
3、“一镇(乡)一图”的编制
活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
为解决乡镇产业规划、行政科学管理、
验。
招商工作的需要,近期计划为全市现有镇
(三)抓紧时间完成满足统筹城乡测绘 (乡)80 个乡镇编制乡镇专用图,共计需要
保障必须实施的项目
编制全开图 80 幅。
(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测绘工作,切 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
新屈原祠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 38 亩, 建筑面积 5800 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外纪念 屈 原 最 大 规 模 的 建 筑 群。 由 山 门、 前 殿、 正殿、厢房、碑廊、陈列室、屈原墓、享 堂等 15 栋单体建筑组成。其正殿面阔五间, 进深三间,还设有外廊,建在长 31 米、宽 18.2 米、高 2.2 米的台明上,重檐歇山顶, 通高 16.4 米,显得格外雄伟。
新屈原祠的特色鲜明。呈中轴对称布 局。山门、屈原墓保持了原貌;前殿、正殿、 享堂等 5 栋木结构建筑,完全按照传统建 筑的形制和结构,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地方 工艺制作而成,古朴自然。整个建筑装饰 色彩、色调,灰塑、彩绘等都充分体现出 楚文化风格,保持了峡江地域的特色。
二、保护 如何进一步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古 建筑,使其在凤凰上永久保存下去,是摆 在文物保护工作者面前值得认真研究并予 以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高 切坡治理,修建道路,通水通电,安装消 防、监控、防雷、电信设施,增加防虫害 预警系统,整治环境与植树绿化等一系列 的、全方位的基础配套工程。如高切坡治 理工程。我们依山而建的 24 处古建筑,有 的 立 在 山 头, 有 的 建 于 山 腰, 高 低 起 伏, 错落有致,整体视觉效果较好。然而,受 人工开挖影响,使一些古建筑房前屋后的 山体形成比较陡峭的边坡。在水府庙东侧 的高切坡长有 215 米,高有 18.26 米,面积 为 3170 平方米。一般坡角在 50 ~ 65 度之间, 最大坡角为 72 度。一旦遇到强降雨出现滑 坡险情,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这些隐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