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图片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图片

02
政治变革
洋务运动
总结词
清朝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而开展的改革运动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政府推行的一场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的改革运 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戊戌变法
总结词
清朝政府推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外交关系的变化
01 不平等外交
中国在近代史时期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导致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劣势地位。
0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长期战败和割地赔款,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03 国际地位下降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幅下降,成 为列强的瓜分对象。
06
人物与事件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民族危机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民族 矛盾日益激化。
历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共计70年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建立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 计30年。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政权。
科学技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 国,包括但不限于铁路、电报、电话等,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 旗,反对愚昧和专制,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对中国传统文 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白话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逐渐取代 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大众化。

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九日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折
窍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 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 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 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 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 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 事夷人?
观该二臣筹划措置之迹,似为外国谋,非 为我朝谋也……人臣从政,一旦欲变历代 帝王及本朝列圣体国经野之法制,岂可轻 易纵诞若此!
——府丞王宗璧
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 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共利者也; 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君不言 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于中国,恐捷一 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 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 之官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中国士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 多粗蠹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 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 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 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 已数百年。
——同治四年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信函
该大学士既以此举为窒碍,自必别有良图,如果 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 追随该大学士之后,竭其梼昧,悉心商办,用示 和衷共济,上慰宸廑。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 甲胄,礼义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 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
——通政使司参议刘锡鸿
顽固派攻击洋务派对联
鬼计本多端 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 军机无远略 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出乎其类 拔乎其萃 不见容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何必去父母之邦
第二节 建立军事工业及新式军队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1. 经济繁荣的初期:民国初期,中国实现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取得了显著 的进步。
详细描述
2. 经济衰落的后期:随着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加剧 ,中国的经济逐渐恶化,经济衰退、通货膨胀、 失业等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结构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 向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型。
对未来的启示
01
珍惜和平与发展
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会,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战争和冲突的威胁,积极维护世界
和平与稳定。
02
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
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的核
1. 封建社会结构的打破:民国时期, 中国开始打破封建社会结构,废除封 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实行平等原则。
详细描述
2. 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建立:随着西方 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开 始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 组织、教育、医疗等方面。
文化发展
01 02 03 04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新旧文化交融, 各种思想流派和艺术形式层出不穷。
历史分期
1840-1864
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 结束。
1864-1895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到甲午中日战 争结束。
1895-1912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到辛亥革命爆 发。
历史意义
01
02
03
04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 意识的形成。
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 变革。

中国近代史图片(课堂PPT)

中国近代史图片(课堂PPT)

25
孙中山
2020/4/24
26
2020/4/24
27
2020/4/24
28
2020/4/24
29
2020/4/24
30
武昌起义
2020/4/24
31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
2020/4/24
32
袁世凯
2020/4/24
33
2020/4/24
34
2020/4/24
45
2020/4/24
46
2020/4/24
47
2020/4/24
48
2020/4/24
49
2020/4/24
50
2020/4/24
51
中共一大会址
2020/4/24
52
2020/4/24
53
2020/4/24
54
中共一大
2020/4/24
55
2020/4/24
56
二七惨案
2020/4/24
中国近代史图片
2
1
2020/4/24
2
林则徐虎门销烟
2020/4/24
3
2020/4/24
4
2020/4/24
5
2020/4/24
6
2020/4/24
7
火烧圆明园
2020/4/24
8
2020/4/24
9
2020/4/24
10
2020/4/24
11
2020/4/24
12
2020/4/24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 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 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中国近代史(—)ppt

中国近代史(—)ppt

,对中国近代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谭嗣同为变法献身
03
谭嗣同积极参与戊戌变法,主张激进变革,甘愿为变法事业献
身,成为革命先烈。
05
经验教训与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01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02
魏源开放思想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编译 《海国图志》等书籍,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积极影响 。
曾国藩、李鸿章与张之洞
1 2 3
曾国藩镇压内乱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等内乱,并积极推行“ 洋务运动”,发展近代工业,为中国现代化进 程作出了贡献。
李鸿章外交努力
李鸿章在清政府外交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代 表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也为中国 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 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签订了《天津 条约》和《北京条约》。
封建社会的解体
小农经济的破产
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农经济开始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了生计。
传统商业的衰落
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导致了中国传统商业的衰落,大量的商号倒闭,商人破产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 解放运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思想 解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01
人民群众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革命的成功、新中国 的建设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都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得以实现的。
02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中国共产党始 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05 甲午战争与民族 危机加深
甲午战争背景及原因
19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积极侵略朝鲜并企图利用朝鲜为 跳板侵略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已先后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台湾的战争,并侵占琉球 群岛。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偏袒,使得日本在侵略战争中屡屡 得手,更加助长了其侵略气焰。
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社会矛盾的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 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 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03 太平天国运动与 内外交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 面临列强瓜分、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的局面。
社会矛盾激化
清政府腐朽无能,社会矛 盾尖锐,民众反清情绪高 涨。
革命思想传播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积极宣 传革命思想,推动革命运 动发展。
革命过程与结果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 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迅速占领武
汉三镇。
各地响应
战争过程与结果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 舰队封锁珠江口,北上攻陷浙江 定海,直逼天津。道光帝惊恐求 和,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 法联军攻占广州、天津、北京等 地,火烧圆明园。最终签订《天 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
战争过程与结果
01
1894年7月25日,日本 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偷 袭中国运兵船,挑起战 争。

《中国近代史下》课件

《中国近代史下》课件

政治派别与党派
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党 派,推动政治多元化发展 。
社会运动与变革
工人运动
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起来,进行罢 工、示威等斗争,争取权益。
农民运动
农民起义、抗租抗税等运动,反 对封建剥削和压迫。
妇女运动
女性开始争取选举权、教育权等 权益,推动女性地位的提升。
国际关系变化
列强在华势力的重新分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阶级分化加剧,出现 了地主、资本家、工人等不同的社会阶层。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一些 沿海城市和内地大城市逐渐崛起。
社会问题凸显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 出来,如贫富差距、失业、社会治安等。
教育与文化发展
1 2 3
新式教育的兴起
术,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贸易。
工业革命影响
西方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中国近代 工业开始发展,包括轻工业、重工 业和军事工业等。同时,民族资本 主义也开始兴起。
商业与金融发展
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中国近代商 业和金融业逐渐发展,出现了一些 近代商业城市和金融机构,如银行 、证券交易所等。
社会结构变化
阶级分化加剧
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03
促进国际交流
中国近代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各国历史相互交织。通
过了解中国近代史,可以促进国际交流和理解,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与
合作。
THANKS
谢谢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促使清政府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如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中国自然 经济的解体,同时民族资本主义开始 产生和发展。

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定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第一专题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毛泽东指出:
“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 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 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626页。)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第一专题
八国联军在天安门前
八国联军炮火下的北京城 点击播放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第一专题
11国公使商讨对中国的议和大纲
《辛丑条约》签定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第一专题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二)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寻找代理人
13
亿
中日甲午战争
(20000+3000+150)万银两 银
八国联军侵华
98000万银两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第一专题
1842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第一专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辛丑条约》
西摩尔
向北京进发的八国联军
知识逻辑结构
第一专题
资本-帝国主义 对中国进行了 怎样的侵略?
中华民族如何 抵御外国武装
入侵?
反侵略战争 失败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竟是 怎样的社会?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第一专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概要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复习概要PPT课件

主要事件和问题: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3、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5、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6、民族工业的短崭春天。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反张勋复辟
7、新文化运动。
七个历史阶段之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和国民革命运动
七个历史阶段之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1945年8月
阶段特征:
• 抗战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全 民族抗战,既是重要阶段特征,也是胜利根本 保证。
• 两个战场同时存在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 之一
• 防御、相持、最后胜利,是中国抗战的基 本过程和发展趋势。
•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 场,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革命——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条基本线索
一、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
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二、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
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三、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四、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史
七个历史阶段之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和
北洋军阀政府的前期统治 20世纪初——1919年
阶段特征: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续深化。 2、中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共和是历史主流。 3、辛亥革命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 巨变。 4、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 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主要事件和问题

中国近代史概述 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概述 ppt课件

2020/12/12
14
从近代化的角度来划分
• (二)整体发展阶段(1 895--1927年)
• 1、经济领域(工业化)。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 展。一战期间,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出现短 暂的春天。
• 2.政治领域(民主化)。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4、1915年——1927年 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 革命运动
• (1)政治: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中共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 治。
• (2)思想: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孙中山提出新三民 主义。
• (3)外交: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 3.思想领域(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向西方学习 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人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 4.军事领域。百日维新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清末“新政” 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 5.文教领域。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1905年废除科举。
• 6.整体发展阶段的特征。这一时期是制度层和思想层的近代 化阶段。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
2020/12/12
10
以社会性质的变化来划分
• 5、1927年——1936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1)政治:中共从实践和理论上探索中国革命道
路;政治局面从分裂对峙走向联合抗日。 • (2)军事:国民党对红军进行围剿;红军长征;
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 • (3)外交: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不抵抗政策和攘
• 3.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 资本相结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四、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开始 1.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建筑等开始在中国
通商口岸 和大城市出现。 2.19世纪60~90年代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有线电报、
《申报》等在中国出现。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通史专题]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二、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
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兴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 “自强 ”“求富 ”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 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猜想
解题思路
答案 C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主题深化】 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 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 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 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 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 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 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 侵略的胜利。
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
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
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
课前线索必读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
为借口发动,
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
《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英法 为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课前线索必读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解题思路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答案 D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视角2 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典例4】 (2014·浙江文综,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 外商企业 和洋务 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 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逐渐 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解题思路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答案 B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视角2 从近代化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影响 【典例2】 (2013·课标全国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
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 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 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考向二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视角1 从工业文明冲击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典例3】 (2014·课标全国Ⅰ,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
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
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第7讲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 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一、政治上: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西方列强的侵略
禁烟运动
考向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视角1 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角度考查东西方观念的冲

【典例1】 (2014·江苏单科,5)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
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 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 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 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 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三、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1.“新思想”萌发: 林则徐 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著《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兴起了洋务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提出发展民族工商 业,与外国商战;兴办学校;实行 君主立宪 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