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定仙艺术歌曲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江定仙的艺术歌曲创作

摘要江定仙先生是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他一生的音乐创作中,艺术歌曲始终都是他所挚爱的音乐形式。他的艺术歌曲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旋律的应用、钢琴的伴奏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借鉴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时至今天,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仍然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江定仙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江定仙先生的音乐风格是独树一帜的,写作特点也是个性鲜明的。作为作曲家,江定仙先生非常热心追求在戏剧性抒情艺术歌曲方面的创作,而他所创作的作品也都充分显露了他对自己毕生追求的风格的各种尝试。江先生这种对于艺术的执着以及敢于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去认真学习与探讨研究。

一江定仙的艺术歌曲创作概览

江定仙,湖北武汉人,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被誉为黄自的“四大弟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兼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后受聘为终身教授。江定仙一生创作声乐独唱曲、合唱曲、民歌改编曲、儿童歌曲等声乐作品与钢琴曲、管弦曲一百多首(部);艺术歌曲《岁月悠悠》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曲目。

江定仙于上世纪30年代谱写的艺术歌曲有:《恋歌》(韦丛芜词)、《前途》、《静境》(均廖辅叔词)、《岁月悠悠》(黄嘉漠词)等,这

些艺术歌曲在风格上与黄自的艺术歌曲意颇近之,同时也从舒伯特、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中汲取了营养。其中《前途》一歌,以明快的曲调和活泼的节奏,歌唱了青年的朝气和理想;《静境》一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这些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都写得很细腻。

40年代,江定仙在重庆曾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编辑、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教员。1942年,他任教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抗战胜利后迁至南京)。在这一期间,他创作的作品有钢琴曲《小奏鸣曲》;艺术歌曲《浪》、《树》、《小马》(均艾青词)和《解脱》(宗白华词)等。在青年学生组织“山歌社”学习和改编民歌热潮的影响下,江定仙也在1945年为康定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编配了钢琴伴奏。这首伴奏采用简单而富有效果的变奏手法,为原民歌增加了新的色彩,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这一期间,为了教学的需要,他还创作了一些钢琴小曲,如《钢琴小曲三首》、《西洋古风曲二首》等。

新中国诞生之后,江定仙自1950年起,任教于天津任中央音乐学院;1961年任副院长直至1982年退休。繁重的行政工作和教学任务占去了江定仙大量的时间,但他仍坚持音乐创作,谱写了声乐作品《在新建设的城市里》(放平词)、《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均毛泽东词)。而他的音乐创作也体现出一种音乐学者的特色:技术洗练、逻辑严谨、形式精致完整、情感偏于内向稳重,形成他个人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点。江定仙无愧是黄自的四

大弟子之一。

二江定仙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分析

1 现实主义的歌曲选材

艺术创作的题材源自社会现实生活,这是现实主义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江定仙的歌曲作品鲜明地显示出这种特征。抗战爆发后,江先生在国难当头的危急形势下,以创作抗战歌曲为手段,来唤起同胞抗击日寇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七·七事变”的当月,他的第一首抗战歌曲——《打杀汉奸》便随即问世;“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他又创作了《为了祖国的缘故》。同年在武汉,他未署本名的《流浪之歌》也在1938年1月出版的《战歌》上发表。此后在重庆的几年间,他还陆续创作了《国殇》、《碧血》、《抗战女工》、《募寒衣》等。

《流浪之歌》是一首独唱歌曲,全曲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是抒情的,以三拍子的色彩暗淡的小调性旋律,缓慢地诉说着在强敌入侵下被迫离开自己的故土亲人、流亡他乡的悲痛而又无奈的心情;第二段通过拍子、调性、节奏、速度和体裁的转换、对比,音乐变成了慷慨激昂的进行曲,表达出人们不再沉浸在无边的痛苦中,而是将悲痛化为对敌人的满腔愤怒,化为与敌人背水一战的强大动力,化为“打回我们的故乡”的坚强意志和斗争决心。在艺术上,这首歌也颇有特点:一是“离别了我们的故乡”句,用反复咏唱“故乡”一词来表现一唱三叹、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二是“妻和子,爹和娘,可爱的故乡,都隔在天的那一方”句,则用4个由

长音隔开的短句和8度的下行大跳来表现回肠欲断、泣不成声的感情状态,收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三是运用了抗战时期歌曲创作中最富于典型意义和时代特征的抒情性与进行曲性两种体裁相并置的手法。这种并置不仅在结构上成为将全曲划分为两个界限分明的段落的清晰标志,在内容上成为作曲家所要强调的思想结论的鲜明体现,而且使不同体裁的段落之间有着不同的形象特征。由于后一段的形象是前一段形象的延伸和发展,就像是前一段形象必然派生出来的一样,因此通过这种不同体裁的并置,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形象的演绎、转换和衍变的进程。

《国殇》是一首悼念抗日阵亡将士的艺术歌曲,是用缩短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写成。音乐庄严肃穆、感情凝重真挚,并且贯串着情绪的发展。首段慢起的旋律深沉地呼唤着马革裹尸的英灵的归来;中段融入了进行曲的因素,力度不断加强,情绪也由沉痛的哀悼转化为对用鲜血沐洗出时代的荣光的英灵的赞颂,和对死者化悲痛为力量以继承英灵遗志的激励;末尾再回到首段的情绪,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结束。抗战题材的艺术歌曲创作,充分反映了江先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一腔赤诚的爱国情怀。

2 旋律:着力塑造歌曲的灵魂

江定仙十分重视旋律的作用,他在创作中总是努力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旋律。在上面谈到的《棉花》中,江先生巧妙地将琴部分的特殊音型和歌曲的曲调这两个各不相同、各具特性的音调有机组合起来,并将它贯穿于整首曲子之中,这样也就极大地增强了歌

曲的旋律和钢琴伴奏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这一点就可以充分地说明江先生能够从音乐作品的总体情况出发,并十分重视主旋律。而《棉花》的旋律特点,如果仅从歌曲旋律本身来看,也同样可以肯定是一首成功之作。下面将试举另外一个例子来说明江先生在旋律上的创造。

艺术歌曲《岁月悠悠》的旋律,本文将只引用它的前半部,也即全曲的第一段。歌中的主人翁在悠然逸去的岁月中,面对滔滔流水怀念离别而不能再会面的情人,忆起旧时相处的情景,心中无限惆怅和伤感。歌唱旋律一开始在高音区出现,给人以鲜明的印象。首句以二度、四度、二度连续下行形成的四音短句,犹如对岁月流失无可奈何的一声慨叹。接着是连续欲扬又抑的旋律进行,刻画了主人翁惆怅满怀的形象。一直发展到这一段的末句以强烈的歌声倾诉离别之情。歌曲的后半部分,即第二段,是第一段的重复。但稍微不同的是,开始的“岁月悠悠”没有按原来的旋律进行,而是移低五度的严格模仿旋律,并且以弱力度演唱,这样就加深了黯然神伤的意境。其后是原旋律的重复,使原来刻画的感情形象进一步加强。这是一首具有沁人心肺、艺术力量深刻动人的旋律创作。

根据各种不同内容的艺术表现的需要,江定仙还创造了其他不同的形象特点的旋律。例如:优美抒情的《春晚》;气势磅礴的《新中华进行曲》;悲壮与昂奋相结合的《国殇》;流丽明快而意气风发的《大庆之歌》;高歌低吟,感慨满怀的《水调歌头·游泳》,等等。他有许多生动地揭示了歌词内涵的旋律创作,这里不一一列举。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