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定义和效力
• • • • • • • • •
二、种类 (一)分类标准: 1、两个角度:具体标准和抽象标准 2、实证法 (1)年龄 (2)医学 (二)种类 1、完全行为能力人: (1)18周岁以上且非精神病人。间接性精神病 人在精神正常时。
• (2)16至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 活来源的人(民法通则第11条),指能够以自己 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 平的情形。 • 2、限制行为能力人 • (1)10周岁到18周岁之间的人,但不包括上 述1(2)情形。 •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即: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 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 其行为后果的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I: 定义和效力
第一节
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
• 一、法律行为的定义 • (一)指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 素,当事人欲借此引起权利创设、变更或 消灭的法律后果,法律根据该意思表示的 内容或“指向”承认发生该后果的行为。 • 1、当事人的意思决定法律后果 • (3)特定效果意思(效果意思) • 它指行为人的意思中所包含的、能够发生 特定具体之法律效果的意思。特定效果意 思往往决定了法律行为的具体内容,并通 过与后者联系起来加以理解。 • 例:甲打算以5000元购买乙的摩托车, 并想在10号拿到它。他便把这个意思告知 了乙。
• (4)意思与动机不同 (规范与事实之区别) • 在心理学上,动机一般被界定为促使某人 从事某种活动的源头、原因或“激励”因 素。 • 2、表示 • (1)“意思”与“表示”的关系 • A “意思”中包含着“表示”的具体内容 (主要是效果意思部分),而“表示”则 是意思的“外部表达”。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瑕疵情形与法 律调整
《民事法律行为》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之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 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定义和基本要素
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之 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 律关系。
基本要素
主体、客体、意思表示、法 律目的和形式等。
意思表示能力
行为能力
行为人应当具备以自己的真实意 愿作为法律行为的基础的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确认和保护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确认
确认法律行为的效力和真实 性。法院承认它们是合法和 有效的。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保护
根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法 律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
1
无效的后果
2
民事法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不具有法
律效力。
3无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原因未满合同能力、重大误解等。
案例分析
合同案例
买房签订的购房合同。
客体能力
客体能力指用于法律行为的财产 或权益。具备处分这些财产或权 益的能力。
客体能力的限制
四个方面:法律禁止、原则禁止、 事实禁止和限制行为能力。
法律意义和效力
1
法律意义
合法性和正当性。 保证民事主体的法律利益。
2
法律效力
从法律上保护、规范和实现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3
主要种类和特征
• 合同 • 法定代理 • 委托代理 • 捐赠
委托代理案例
一致同意由律师代理,出具授权 委托书。
捐赠案例
名画捐赠到博物馆展览。
总结
知识点回顾
定义、基本要素、法律意义、 主要种类和特征等内容。
学习笔记
要点记录和归纳总结。
学习体会
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概念和 法律效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法律行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有效条件民事行为能力+真实+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虚假3.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4.违背公序良俗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三)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1.重大误解2.欺诈3.胁迫4.显失公平(危困、缺乏判断)(四)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1.欠缺代理权的代理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超越民事行为能力范围的行为(代理人同意/追认后有效)3.债务承担——转移第三人,应该经过债权人同意二、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一)特征1.名义:被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2.有法律效果的3.独立进行意思表示4.法律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二)代理权的行使1.原则(1)不得无权代理(2)不得任意转让他人代理(3)尽勤勉、谨慎的义务2.滥用代理权的类型(1)自己代理——为自己利益损害被代理人(2)双方代理——两家通吃(3)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三)无权代理1.类型(1)未授权(2)越权(3)代理权消灭2.表见代理——表面上足以使人信为有代理权的表征法律要求:(1)本人名义(2)行为人无权代理(3)使相对人信有代理权的表征(4)相对人为善意三、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一)超诉讼时效起诉——法院应受理另一方:抗辩+查明无中止/中断事由(驳回请求)另一方:未提抗辩、自动放弃、不能用诉讼时效驳回请求(二)不适用诉讼时效1.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2.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动产物权(返还财产)3.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抚养费(三)诉讼时效的期间1.一般诉讼时效期间:3年2.特殊诉讼时效期间:(1)国际货物、技术进口合同争议(4年)(2)人寿保险(5年)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20年(四)诉讼时效中止(主观意志外)——最后6个月内,暂时停止,中止消除之日起6个月,时效期间届满1.不可抗力2.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遗产管理人4.权利人被义务人/其他人控制(五)诉讼时效中断(主观意志)——时效期间统归无效,重现算起1.权利人提出履行请求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3.权利人提起诉讼/申请仲裁。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习题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习题
习题1
小明借给小红100元钱,但是小红却说周末去旅游没有带钱包,约定下周还钱。
但过了一周小红却拒绝还款。
请问小明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债务?
解答
小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追回债务:
1.调解:小明可以与小红协商,通过调解的方式协商解决还款问题。
在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小红应及时履行还款义务。
2.起诉:如果小红一直拒绝还款,小明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红返还债务和支付滞纳金以及利息等相关费用。
3.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小红虽然有还款意
愿但没有还款能力,小明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协调追回债务。
习题2
小张在商场购买了一件商品,并且签了一份购
物合同。
但当他回家后发现商品存在问题,他想
要解除合同并退货。
请问小张应该如何行使权利?
解答
小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行使权利:
1.请求解除合同:小张有权利依据合同中
相关条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
商品质量问题的规定向商场向商家请求解除合同。
并要求商家退货并退款。
2.协商退货退款:在商家同意退货退款请
求后,小张可以协商相关退款细节和流程,确认
商家能否承担商品退款和退货费用,并确认退款和退货方式和时间。
3.起诉:如果商家不同意按照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货退款,小张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并要求商家支付违约金和相关赔偿金。
第八章 法律行为
A.某演员将其演出收入捐赠给慈善机构的行为是单方行为 B.陈某去世前设立遗嘱的行为是身份行为 C.王某以自己的房屋为他人设立抵押权的行为是负担行为 D.李某受领赵某错误交付标的物的行为是实践行为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答案:ABCD 【解析】考点:法律行为的分类。 A.单方行为和双方行为。根据“恩惠不能滥施于人”的理论,赠与 实际上需要赠与方和受赠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选项A中的捐 赠行为应属于双方行为。 B.身份行为和财产行为。B项中陈某设立遗嘱的行为并没有发生身 份变动的效果,而是发生了财产变动的效果,因此属于财产行为。 C.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C项王某的行为为自己的所有权设立了限 制,属于处分行为。 D.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D项中,李某受领赵某错误交付 的标的物,虽然发生了交付,却没有产生意思表示所要追求的法律 效果,因此不成立民事法律行为,更谈不上实践行为。
答案:BCD 【解析】考点:意思表示与好意施惠。 A. 请人喝酒的行为属于属于情谊行为,不构成意思表示。 B. 悬赏广告是指通过广告形式声明对完成广告中规定的特定行为的 任何人给付广告中声明的报酬的行为,它是一种不针对特定人而发 出的要约,属于意思表示。 C. 《继承法》第40条规定:“公民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 的内容,确为死者真实意思的表示,有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 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遗嘱本身就是遗嘱人 本身的意思表示。 D. 自助售货机的设臵本身是一种要约,也属于意思表示。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
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 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性质:
法律行为属于法律事实之一种。 民事法律行为是引起民事权利 义务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
民法课件《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至少有两个当事人,且他们必 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标的可能性
当事人所追求的标的必须是可能的、合法的,并 且不属于法律禁止的范围。
形式合法
某些民事法律行为需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如合同 需要书面形式。
生效要件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 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条件的成就
条件的成就指作为条件的事实 出现,即该事实发生与否,由 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
条件的效力
条件的效力在于决定民事法律 行为的生效或解除,对当事人 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期限的概念
期限是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的时间, 作为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消灭的根据。
期限的种类
期限可分为始期和终期,分别在期限 届至时和期限届满时使法律行为效力 产生或消灭。
详细描述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由于行为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受到欺诈、胁 迫等原因,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的行为。这类行为在撤销前具有法律效力,但 一旦被撤销,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总结词
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对外公示,但效力尚不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条件的成就。
详细描述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对外公示,但由于缺乏有效要件, 其效力尚处于不确定状态,有待于其他行为或条件的成就来确定其效力的行为。例如,
指当事人以口头语言的方式表 达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 式。
书面形式
指当事人以文字符号的方式表 达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 式。
默示形式
指当事人以不作为的方式表达 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式 。
民事法律行为定义和效力
约束力
民事法律行为一旦成立并生效, 当事人即受到约束,不得随意变 更或撤销。
履行义务
当事人应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约 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对第三人的效力
善意第三人保护
在涉及第三人的民事法律行为中,为 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该民事法律 行为对第三人产生法律效力。
不得侵犯他人权益
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侵犯第三人的合法 权益,否则该部分内容无效。
多方法律行为
需要多个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 民事法律行为。
02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有效民事法律行为
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能够产生当事 人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
有效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 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具体情形
例如,一个未成年人购买贵重物品的行为可能被视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需要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能生效。
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意思表示真实性的重要性
意思表示的真实性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核心要素之一,如 果意思表示不真实,则可能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 。
具体情形
例如,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 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另一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 以撤销。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仅由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 法律行为。
无偿法律行为
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对价关系的民事法律行 为,一方履行义务时,另一方不需要支付 任何代价。
双方法律行为
需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 民事法律行为。
有偿法律行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习题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习题)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意思表示中,不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是()。
A、悬赏广告B、债务免除C、代理权授予D、遗嘱行为2、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不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
A、开始生效B、开始无效C、失去效力D、继续有效3、就我国无效民事行为的确认权归属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能由人民法院确认,不能由仲裁机关确认B、只能由仲裁机关确认,不能由人民法院确认C、既可由人民法院确认,又可由仲裁机关确认D、只能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任选其一4、依据我国现行法,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的除斥期间是()。
A、9个月B、1年C、2年D、4年5、当事人约定“如果甲的儿子从外地调回”,甲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即行终止。
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是()。
A、否定解除条件B、否定延缓条件C、肯定解除条件D、肯定延缓条件6、甲不知其女友已与他人结婚而到乙商场订购一枚戒指,以作订婚之用。
甲的意思表示错误属于何种类型的错误?()。
A、动机错误B、表示内容错误C、表示行为错误D、传达错误7、甲家的鱼池与乙家鱼池相连,因暴雨甲家鱼池中的鱼进入乙家鱼池中,这一法律事实属于()。
A、事件B、事实行为C、民事行为D、民事法律行为8、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与你。
则( )。
A、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有效B、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无效C、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有效D、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无效9、无效民事行为的含义是( )。
A、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B、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的行为C、通过当事人追认以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D、通过享有权利的第三人追认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10、A公司委托王某去某市B公司购买机械表1000只,王某见B 公司还有电子表可供应,在B公司说明电子表是从正规渠道进货后,就在购销合同上添加了购买2000只电子表的条款。
王某付款后将机械表和电子表运往A公司途中,2000只电子表被海关以走私品没收。
民法习题——第8章
第八章代理一、单项选择题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自己B.被代理人C.自己和被代理人D.第三人2.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A.放弃追认权B.不同意C.同意D.他人以后可任意进行代理3.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所为的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是()A.经被代理人追认后,被代理人才承担责任B.代理人与被代理人负连带责任C.被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D.一经告知被代理人,即对其有约束力4.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被代理人如果恢复了民事行为能力,将导致()终止。
A.委托代理B.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C.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D.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5.公民甲委托好友公民乙代其在外地购买一套时装,乙同时为甲看中两套时装,并特意为甲代买下来。
乙多买一套时装的行为属于()行为。
A.滥用代理权B.无权代理C.有权代理D.部分有权代理,部分无权代理6.委托代理人转托他人代理的,因转托不明。
给第三人造成损失的,应由()A.委托代理人承担责任B.转托代理人承担责任C.委托代理人和转托代理人共同承担责任D.被代理人直接承担民事责任,之后,可以要求委托代理人赔偿损失,转托代理人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7.甲委托丙购买一套房子,乙委托丙出卖一套房子,于是丙同时代理甲、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该合同为()A.部分有效B.有效C.无效D.既可有效,也可无效8.祖父母代理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进行民事活动,该代理属于()代理。
A.委托B.指定C.法定D.指定代理和法定9.甲委托乙代卖鲜鱼,途中乙的拖拉机被撞坏,无法行驶。
由于天气炎热,乙怕鱼变臭,就转托路过出事地点的丙将鱼捎到鱼市。
但因鱼已不新鲜,丙未卖得好价钱,损失不小。
根据法律规定,该损失应由()承担。
A.甲自己B.乙C.丙D.甲、乙、丙分担10.对于无权代理的民事行为,如果未经本人追认,造成第三人损失的,则由()承担责任。
A.行为人B.本人C.第三人D.行为人和第三人11.甲公司业务员张某持该公司空白委托书与乙公司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双方民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相互对应 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行为。 多方民事行为:是指有两个以上的多方 当事人共同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 事行为。
区分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 行为的意义:
法律对三者成立的要求有所不同, 单方行为,只要行为人一方作出意思表 示,民事法律行为就能成立;双方行为、 多方行为一般则需要各方行为人的意思 表示达成一致,民事法律行为方能成立, 只有行为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民事法律 行为不能成立。
朱某某、李某某辩称:寻包启事许诺给 付酬金不是其真实意思,且公文包内有 李某某单位及本人的联系线索,李甲不 主动寻找失包人、物归原主,却等待酬 金,请求法院驳回李甲的诉讼请求。王 某某表示仅替李甲保管拾得物,不要求 酬金。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以意思 表示的行为为构成要件的行为),属于 民事行为。 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和表示为要素 构成。 意思是当事人欲发生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在愿望和要求。 表示是将这种内在意思通过一定方 式表达于外部的活动。
(四)要式民事行为和不要式 民事行为
要式民事行为 : 是指必须具备法律要 求的特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的程序才能成 立的民事行为。 不要式民事行为 : 是指不要求具备特 定形式,当事人自由选择一种形式就能 成立的民事行为。
区分的意义:
对于要式行为,不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 不能成立和生效。而不要式行为,当事 人选用任何形式都不影响起成立和生效。
(三)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上 的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民事主体发生民事 法律关系变动的意思表示为要素,而发 生意思表示内容要求的民事法律效果的 合法民事行为。
(四)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
1.准法律行为: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行为, 而基于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准法律行为的特征在于,不论表示人内 心是否意欲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法律 均使其直接发生某种法律效果。
第八节 民事法律行为(习题)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意思表示中,不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是()。
A、悬赏广告B、债务免除C、代理权授予D、遗嘱行为2、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不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
A、开始生效B、开始无效C、失去效力D、继续有效3、就我国无效民事行为的确认权归属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能由人民法院确认,不能由仲裁机关确认B、只能由仲裁机关确认,不能由人民法院确认C、既可由人民法院确认,又可由仲裁机关确认D、只能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任选其一4、依据我国现行法,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的除斥期间是()。
A、9个月B、1年C、2年D、4年5、当事人约定“如果甲的儿子从外地调回”,甲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即行终止。
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是()。
A、否定解除条件B、否定延缓条件C、肯定解除条件D、肯定延缓条件6、甲不知其女友已与他人结婚而到乙商场订购一枚戒指,以作订婚之用。
甲的意思表示错误属于何种类型的错误?()。
A、动机错误B、表示内容错误C、表示行为错误D、传达错误7、甲家的鱼池与乙家鱼池相连,因暴雨甲家鱼池中的鱼进入乙家鱼池中,这一法律事实属于()。
A、事件B、事实行为C、民事行为D、民事法律行为8、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与你。
则( )。
A、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有效B、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无效C、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有效D、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无效9、无效民事行为的含义是( )。
A、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B、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的行为C、通过当事人追认以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D、通过享有权利的第三人追认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10、A公司委托王某去某市B公司购买机械表1000只,王某见B公司还有电子表可供应,在B公司说明电子表是从正规渠道进货后,就在购销合同上添加了购买2000只电子表的条款。
王某付款后将机械表和电子表运往A公司途中,2000只电子表被海关以走私品没收。
民事法律行为简介
民事法律行为简介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民事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自愿地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行为。
它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是实现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方式和手段。
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法人是指依法设立、拥有独立法人资格、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其他组织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这些主体在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时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一定的要素,包括客体、主体、目的和形式。
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客观内容,可以是财产、权利或利益;主体是指行为人,即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个人或组织;目的是指行为人达到的目标和意愿;形式是指行为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所需要采取的形式或程序。
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合同行为、侵权行为、不当得利行为和其他行为等。
合同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达成协议,在一定的法律约束下,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行为。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不当得利行为是指行为人以虚假手段获取利益,或者依法取得利益但是不当得利的行为。
其他行为包括遗嘱、赠与、债权的转让等。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主要包括成立效力、生效效力和抗辩效力。
成立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合法性和真实意思表示所产生的效力;生效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或条件,达到发生法律效力的效果;抗辩效力是指当事人可以以某种事实或法理理由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提出异议。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保护为了保护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法律规定了效力保护原则。
效力保护原则包括保护合法民事法律行为、保护善意相对人、保护合法权益等。
同时,对于违法、欺诈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也规定了撤销、无效和附义务等救济措施。
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责任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3 民事法律行为PPT(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7版)
三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
1 行为人具有相 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实
3 不违反法律、行 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不违背c公序良俗。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15180001
c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 力是对自然人提出的要求,法
人和非法人组织不存在不具备 相应行为能力的问题。
三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
③利用对方 处于围困状态、 缺乏判断能力等。
《民法典》第151条规定,一方
一是行为人意思 与表示不一致。
二是行为人意思 表示不自由。
c
利用对c 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 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
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
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
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15180001
二 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1定0 义0
%
c
意思表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核 心要素,是指表c意人将其期望发生
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
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在形式上主
要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 形式和沉默方式四种。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15180001
二
意思表示的 生效时间
有相对人的意 无相对人的 以公告方式作出
目录
一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二 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c
三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条件
四 效力存在欠缺的民事
c
法律行为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15180001
《民法典》第13c3条规定,民事
1定0
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
义0
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
%
律关系的行为。
《民法典》第八章和合同编第十七章
《民法典》第八章和合同编第十七章身处一个法制社会,法律规范我们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有一章专门讲述了合同的相关内容,即《民法典》第八章和合同编第十七章。
本文将围绕这两章内容展开,对其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第八章:合同的一般规定《民法典》第八章是关于合同的一般规定,对合同的定义、要素、成立、效力、履行、变更、转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合同作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行为,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交易方式之一,其规范和保护着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合同的定义是指自愿订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双方约定权利和义务,一方履行,另一方享有权利,并就违约后果、争议解决等事项进行了约定。
合同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对象和合同内容。
每个要素都具有其独特的要求和规定,确保了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各要素之间达成协议,形成合同关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采取书面形式,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者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成立。
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对当事人之间具有约束力,要求各方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进行履行。
履行合同是当事人的共同责任,约定好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按照约定进行履行,确保合同能够顺利执行。
此外,合同的变更、转让等内容也在《民法典》第八章得以规定。
当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需要进行变更时,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进行调整。
合同的转让是指当事人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并经过对方同意和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七章: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民法典》第十七章是关于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是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规范和保护的具体体现。
合同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权利义务的实现,确保合同目的的达成。
违约责任是当事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以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的公正交易。
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公平交易和善意合作。
《民法》(第三版)教学资源 《民法》(第三版)习题 第八章 民事行为
第八章民事行为一、填空题1.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
2.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
3.根据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负担关系,民事行为可分为和。
4.根据民事行为的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为条件,民事行为可分和。
5.附生效条件的民事行为,自条件时生效。
6.在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7.代理权欠缺民事行为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内予以追认。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性行为的是()。
A.买卖行为B.租赁行为C.借用行为D.赠与行为2.根据是否须采用某种特定形式,民事行为可分为()。
A.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B.单务行为与双务行为C.要因行为与不要因行为D.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3.甲与乙订立一赠与合同,其中约定,若乙未考上大学,甲给予乙5000元助乙参加就业培训。
该民事行为属于()。
A.附消极停止条件的民事行为B.附积极停止条件的民事行为C.附消极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D.附积极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4.李甲将其价值500元的山地车赠与11周岁的侄子李乙,该行为属于()。
A.无效民事行为B.可撤销民事行为C.效力待定民事行为D.有效民事行为5.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
A.当然无效B.仍然有效C.经修改后有效D.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决定是否有效6.根据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民事行为可分为()。
A.独立行为与辅助行为B.主行为与从行为C.要因行为与不要因行为D.单方行为与双方或多方行为7.杨某15周岁,智力超常,大学三年级学生。
杨因有某发明,而与刘某达成转让该发明协议。
该转让协议的效力如何?()A.该转让协议有效B.该转让协议效力未定C.该转让协议无效D.该转让协议可撤销8.甲为一乘客(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乙为一小贩。
乙在火车车厢收卖:“红塔山香烟,10元钱一条。
08.民法与民诉法之八法律行为
(2)沉默不可作为意思表示的情形: 除(1)之外的一切其他情形 案例:甲在肯得基买来四块鸡肉,拟 逐一食之。邻座乙已吃完食物眯眼 小憩,忽然闻见甲的鸡肉后顿觉意 犹未尽,遂指着一块对甲说:“这 块是鸡屁股,我帮你吃吧!”甲不 予理睬。乙说:“你不说就算是同 意啦!”抓起就吃。甲大怒,称 “老子吃的就是鸡屁股!”欲追究 责任。 试问:甲追究乙的责任是否有据?
案例:甲为了逃避债务,与乙通谋, 以赠与的名义将甲的房屋一幢转入 乙的名下。后乙将此房屋卖给了不 知情的丙。 试问一:甲乙之间的赠与是否有效? 试问二:乙丙之间的买卖是否有效?
2.错误 (1)定义:表意人表意时因欠缺认识 或者认识不正确而导致内心真意与 外部表示不一致。 案例:甲乙双方签订一份买卖合同, 甲将其十世单传的一个古董卖给乙, 谈价为50万元,但在合同中写成50 元。 试问:该合同属于何种类型的意思表 示?
b.法律明文规定沉默具有消极效力的 (a)第三人催告后,限制行为能力 人的法定代理人沉默的,视为拒绝。 (《合同法》第47-2条) (b)第三人催告后,无权代理的被 代理人沉默的,视为拒绝。(《合 同法》第48-2条) (c)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 内没有表示是否接受遗赠的,视为 放弃。(《继承法》第25-2条) ②当事人事先约定以沉默作为意思表 示形式
二、解释 (一)定义:按照法定的原则和方式 阐明并确定当事人已为的意思表示 的真实含义。 案例:甲企业因基建需要竹签而与乙 工厂签订供货合同,约定乙供应甲 竹签100捆,按每根竹签1元结算。 乙如约按照惯例供应竹签100捆,每 捆100根。甲企业以自己认为每捆应 为10根为由要求变更合同,遭到拒 绝,发生纠纷。 试问:该纠纷应当如何解决?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 (一)定义:某一行为符合法律行为的 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 (二)要件:意思表示。 注意:通说认为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 件有三个,即主体、意思表示和内容。 但主体、内容均可包含于意思表示之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虚伪表示,又称伪装表示,指行 虚伪表示,又称伪装表示, 为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的虚伪的意思 表示. 表示. 在台湾最常见的"假买卖真赠与" 在台湾最常见的"假买卖真赠与", 父母生前赚了很多钱,如果死后继承, 父母生前赚了很多钱,如果死后继承, 需要缴纳很多遗产税, 需要缴纳很多遗产税,而生前赠与也 需要缴纳赠与税, 需要缴纳赠与税,所以用假装卖给子 实际赠送给子女之方式, 女,实际赠送给子女之方式,来逃避 税捐,此即为"假买卖真赠与" 税捐,此即为"假买卖真赠与".
案例一
乙兄弟二人,父死,分遗产不均, 甲,乙兄弟二人,父死,分遗产不均,失 某日,母病笃,招甲,乙至其床前, 和.某日,母病笃,招甲,乙至其床前, 泣告甲曰: 你弟,素好艺术, 泣告甲曰:"你弟,素好艺术,可否将你 所分得的A画赠与你弟. 甲为安慰其母, 所分得的A画赠与你弟."甲为安慰其母, 即对乙表示愿赠与该画,乙允受之, 即对乙表示愿赠与该画,乙允受之,乙明 知其兄内心实无赠与之意.试问: 知其兄内心实无赠与之意.试问: 乙得否向甲请求交付A (1)乙得否向甲请求交付A画? 设甲当场即交付A画时, (2)设甲当场即交付A画时,乙是否取得 其所有权? 其所有权?
练习三
1.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1.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立遗嘱 B.委托授权 C.签约 D.追认无权代理 2.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实践性的民事行 2.下列民事行为中, 下列民事行为中 为有:( 为有:( ) A.租赁合同 B.赠与合同 C.保管合同 D.仓储合同 答案: 答案:1.C 2. C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的定 掌握民事法律事实, 特征; 义,特征; 2. 理解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的作用 理解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的作用; 3.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效力,无 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效力, 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 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 种类及法律后果; 种类及法律后果 4.了解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 了解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 了解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产生
3.构成要素:(1)目的意思;(2)效果意思; 3.构成要素: 目的意思;(2 效果意思; 构成要素 ;( 表示行为. (3)表示行为. 4.形式 形式: 4.形式: (1)口头形式 书面形式, (2)书面形式,包括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 公证形式; 签证形式; 审核登记形式; 式:A 公证形式;B 签证形式;C 审核登记形式; (3)默示形式 (4)沉默形式 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2 如《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2个月 内未公开表示放弃继承的,就视为其接受继承. 内未公开表示放弃继承的,就视为其接受继承.
5.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5.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各国的立法体例有: 各国的立法体例有: 意思主义: (1)意思主义:偏重保护表意人内心的意 但会牺牲交易安全. 思,但会牺牲交易安全. 表示主义:偏重保护外部的表示行为, (2)表示主义:偏重保护外部的表示行为, 目的在保护交易相对人, 目的在保护交易相对人,但有时会对表意 人不公平.因此,立法上多偏重第三种— 人不公平.因此,立法上多偏重第三种— 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A.以意思主义为原则 以意思主义为原则, (3)折衷主义:A.以意思主义为原则,表 示主义为例外.B.以表示主义为原则 以表示主义为原则, 示主义为例外.B.以表示主义为原则,意 思主义为例外. 思主义为例外.
二,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 民事主体以意思 表示, 表示,自主地设 立,变更和终止 民事权利义务关 系的合法行为. 系的合法行为. (二)法律特征 1.以发生一定的民事法 以发生一定的民事法 律效果为目的; 律效果为目的; 2.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 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 素; 3.以合法为前提. 以合法为前提. 以合法为前提
要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件:
须有意思表示存在. (1)须有意思表示存在. 须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 (2)须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以合意为非 真意之意思表示. 真意之意思表示. (3)须表意人及相对人均自知其意思之欠 缺.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负担行为是使一个人相对人另一个人( 负担行为是使一个人相对人另一个人(或 几个人) 几个人)承担的为或不为一定义务的法律 行为. 行为.典型的负担行为就是设立债务关系 的行为. 的行为. 处分行为是直接作用于现存的权利, 处分行为是直接作用于现存的权利,目的 是要移转,设定负担,变更, 是要移转,设定负担,变更,抛弃一项权 利的行为.如债权让与,设定限制物权, 利的行为.如债权让与,设定限制物权, 抛弃所有物,免除债务等. 抛弃所有物,免除债务等.
意思表示
概念:所谓意思表示, 概念:所谓意思表示,就是把内心意思通 过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示出来. 过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示出来. 构成:内心意思+外部表示 构成:内心意思 外部表示 示例: 示例:动物奇特示爱方式
蜗牛: 爱的飞镖" 蜗牛:向一个喜欢的异性发射 "爱的飞镖", 也就是一种黏液 花亭鸟: 花亭鸟:筑个美巢吸引异性 响尾蛇 :跳舞跳到死 天竺鼠 :雄性天竺鼠用肢体语言来取悦对方 , 雌性天竺鼠摆动屁股, 雌性天竺鼠摆动屁股,喃喃细语勾引雄性
要件: 要件: 须有意思表示存在. (1)须有意思表示存在. (2)须表意人欠缺其内心之效果 意思. 意思. 须表意人自知其意思之欠缺. (3)须表意人自知其意思之欠缺. 效力:该意思表示原则上有效, 效力:该意思表示原则上有效,但 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真意保留, 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真意保留,当事 人间的法律关系无效. 人间的法律关系无效.
4.分类 4.分类
民事法律事实
自然事实
行为
事件
状态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非表示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 表示行为
练习一
1.下列事实中哪些可以成为民事法律事实?( 1.下列事实中哪些可以成为民事法律事实?( ) 下列事实中哪些可以成为民事法律事实 公民A A.公民A死亡 B.甲乙两企业合并成丙企业 C.因暴雨B家池塘的鱼进入C家的池塘 因暴雨B家池塘的鱼进入C D.甲请朋友乙吃饭 2.下列属于事件的是( ). 2.下列属于事件的是( 下列属于事件的是 A.立遗嘱 B.违反合同 C.自杀身亡 D.订立合同 3.下列现象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有 下列现象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有( 3.下列现象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有( ). A.甲将乙打伤 B.乙将其雨伞丢入水中 丁失踪3 C.丙创作一件陶瓷 D.丁失踪3年 答案: 答案:1.ABC 2. C 3. ABC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共同行为;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共同行为; 单方行为 2.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2.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3.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3.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4.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 4.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5.单务行为和双务行为 ; 5.单务行为和双务行为 6.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6.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 7.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等等 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等等. 7.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等等.
(1)真意保留 又称单独虚伪表示, 又称单独虚伪表示,指行为人故意隐瞒 其真意,而表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 其真意,而表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
案情介绍] 王平与张其系朋友, 1988年 [ 案情介绍 ] 王平与张其系朋友 , 1988 年 2 月 , 张其 因结婚需要钱,遂从王平处借款5000元.张其结婚 因结婚需要钱,遂从王平处借款5000元 5000 后宴请一些好友.在宴席上, 后宴请一些好友.在宴席上,其他朋友对王平开玩 笑讲:"都是哥们 都是哥们, 5000元还借什么 元还借什么, 笑讲:"都是哥们,这5000元还借什么,干脆给张其 算了. 王平也随口讲: 算就算了 算就算了. 算了."王平也随口讲:"算就算了."张其遂笑着 那我就不还了,算你送的. 讲:"那我就不还了,算你送的." 时隔数月后,王平因事需用钱,向张其催还借款. 时隔数月后,王平因事需用钱,向张其催还借款. 张其对王平讲:"这钱你已当着大家说过送我的,不 张其对王平讲:"这钱你已当着大家说过送我的, :"这钱你已当着大家说过送我的 用还了,现在怎么又向我要?"王平向张其解释, ?"王平向张其解释 用还了,现在怎么又向我要?"王平向张其解释,那 是他随口开玩笑.张其表示,他是当真的. 是他随口开玩笑.张其表示,他是当真的.王平多 次催要无果,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次催要无果,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其归还借 款.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行为, 没有意思表示就没有民事法律行为. 没有意思表示就没有民事法律行为. 1.概念 概念: 1.概念: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所欲实 现的私法效果的意思, 现的私法效果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方式表 现于外部的行为. 现于外部的行为. 2.特征 特征: 2.特征:(1)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具有旨在 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意图; 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意图; (2)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一个 表示的过程; 表示的过程; (3)意思表示依据是否符合生效要件,法 意思表示依据是否符合生效要件, 律赋予其不同效力. 律赋予其不同效力.
第八章
本章主要内容 一,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及其法律意义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 五,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六,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七,无效民事行为 八,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九,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